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6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0-12-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的药学监护
倪国华, 李昆, 袁琼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169-31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1
摘要 ( 7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血管疾病(CVD)患者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危人群,合并CVD的CO⁃VID⁃19患者危重症比例和病死率明显升高。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尚无特异抗病毒药物,2020 年8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推荐治疗COVID⁃19 的主要抗病毒药物有α⁃干扰素、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结合治疗COVID⁃19 的抗病毒药物与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用药监护建议,旨在为COVID⁃19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药物选择和用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肌损伤与炎症相关性分析
易春峰, 张帆, 杨力, 范鸿儒, 陈昌贵, 祝炜, 田立群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174-31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2
摘要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与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COVID⁃19确诊病例。根据临床分型分为轻症组(普通型)和重症组(重型及危重型);比较其临床特征;记录高敏肌钙蛋白I(hs⁃TNI)、肌酸激酶⁃MB 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等;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三种临床分型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重症组CK⁃MB、LDH和CRP表达升高,WBC、NEU明显升高,LYM显著下降,且各项指标峰值变化的比例亦较明显(P < 0.05)。(3)重症组组内分析,危重型患者hs⁃TNI 及PCT 表达升高,其峰值升高的比例亦较大(P < 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病情程度表明:hs⁃TNI、LDH和CRP、PCT升高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P < 0.05)。(5)心肌损伤指标hs⁃TNI与CRP(r = 0.49)及PCT(r = 0.318)呈正相关;CK⁃MB 与CRP(r = 0.388)及PCT(r = 0.264)呈正相关;LDH与CRP(r = 0.349)呈正相关。结论 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病史较常见,发生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程度重、比例高,而且心肌损伤的程度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入院时CT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特点及临床意义
黄春明, 詹远京, 胡中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179-31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3
摘要 ( 10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入院时CT正常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特点,探讨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4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48 例基线胸部CT 正常的SARS⁃CoV⁃2 感染患者,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新发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新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预测新发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 新发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均纳入24例(男15例,女9例),新发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平均年龄分别是(38.25 ± 10.65)岁和(38.12 ± 10.89)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无肺部感染组比较,新发肺部感染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B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而IL⁃6较高(Z = -2.588、-2.563、-2.746、-1.981、-2.752,均P < 0.05),CD4+/CD8+、IL⁃2、IL⁃4、IL⁃10、TNF⁃α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新发肺部感染组IL⁃6升高的比例高于无肺部感染组(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 < 0.05)。Cox回归分析提示IL⁃6升高是新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5.500,95%CI:1.219~24.813,P = 0.027)。IL⁃6预测新发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截断值为3.39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0.0%和71.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3.7%和78.1%。结论 新发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较无肺部感染组低而IL⁃6更高,IL⁃6具有中等预测新发肺部感染的价值,IL⁃6可能是细胞因子风暴的启动因子。

临床新进展
纳武单抗治疗晚期肾癌的研究进展
张明津, 付伟金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184-31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4
摘要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晚期RCC 临床预后差。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靶向治疗药物是目前治疗晚期或转移性RCC的主要方法。虽然提高了部分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 relatedadverse events,TRAEs)和耐药性常导致治疗中断,从而限制了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近年国外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纳武单抗治疗晚期RCC获得初步成功,现就纳武单抗在晚期RCC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基础研究
Mus81基因沉默对Hep3B人肝癌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张芳雍, 谭国钳, 曾裕文, 吴帆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189-319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5
摘要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甲磺酸盐及紫外线敏感性81 号基因(methyl methanesulfonate and UV sensitivegene clone 81,Mus81)沉默对Hep3B 人肝癌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技术沉默Mus81基因的表达并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us81基因的沉默效率。噻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实验、碘化丙锭(PI)染色法和膜联蛋白V(Annexin V)⁃APC染色法分别检测Mus81沉默对Hep3B细胞系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慢病毒感染效率高于80%,Mus81基因干扰效率为76.42%(P<0.001)。MTT生长曲线和平板克隆实验的结果显示,Mus81沉默的Hep3B细胞系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P<0.001),增殖能力也明显减弱[细胞克隆数:(2 ± 1)比(54 ± 3),P<0.001]。Annexin V⁃APC和PI染色检测显示Mus81沉默Hep3B细胞系的凋亡率明显升高[(20.87 ± 0.82)%vs.(0.69 ± 0.09)%,P<0.001]并出现G1期细胞比例轻微降低[(33.77 ± 1.61)% vs.(42.06 ± 0.40)%,P<0.05]。结论 Mus81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3B的生长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简久莹, 张妮, 余婷, 王笑笑, 伍聪聪, 徐卫卫, 郭兵, 刘丽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194-319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6
摘要 ( 4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2(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 2,SMYD2)在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24 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M12周组、DM24周组和DM28周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复制DM小鼠模型,处死小鼠后收集血清和肾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糖(BG)、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利用HE 和Masson 染色进行肾脏病理分析;应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MA)、波形蛋白(Vimentin)、SMYD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小鼠BG、Scr和BUN水平均明显增加(P < 0.05),24周组和28周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纤维增生,α⁃MA、Vimentin、SMYD2 和TGF⁃β1 蛋白表达增加(P < 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 < 0.05),其中SMYD2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与α⁃MA,Vimentin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SMYD2在DM小鼠肾组织中表达上调,推测其可能和TGF⁃β1表达上调共同参与EMT的发生,进而参与调控DN的发生发展。

芍药苷抑制Src/STAT3信号通路协同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高卓维, 陈广鸿, 符路娣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199-32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7
摘要 ( 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芍药苷协同替莫唑胺对原代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S 法检测芍药苷、替莫唑胺以及两药联合对原代胶质瘤胶质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等效线图分析协同效应。采用EdU 染色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通过反向药效团对接技术探索芍药苷抑制原代胶质瘤细胞的潜在作用靶点并采用Western blot 进行验证。结果 芍药苷及替莫唑胺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原代胶质瘤细胞活力,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芍药苷及替莫唑胺单药组;反向药效团对接技术提示Src 可能是芍药苷的作用靶点,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芍药苷能够显著抑制p⁃Src 和p⁃STAT3 的表达,芍药苷通过抑制Src/STAT3 信号通路协同替莫唑胺增强了对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结论 芍药苷能显著提高替莫唑胺的抗胶质瘤作用,此协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Src/STAT3 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lncRNA ZNF571⁃AS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杨凌博, 杨金辉, 鲁帅奇, 李小辉, 卢绩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06-32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8
摘要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ZNF571⁃AS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ZNF571⁃AS1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前列腺癌细胞系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ZNF571⁃AS1表达最多的细胞系为研究,分别转染沉默ZNF571⁃AS1基因的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应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和小室(Transwell)实验检测ZNF571⁃AS1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ZNF571⁃AS1的分子机制。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下游靶基因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ZNF571⁃AS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前列腺癌细胞中ZNF571⁃AS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P<0.01),DU⁃145细胞中的表达最多(P<0.01)。低表达ZNF571⁃AS1可显著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5)。ZNF571⁃AS1 的下游靶基因可能是miR⁃301b⁃3p,miR⁃301b⁃3p 的靶基因可能是雄激素受体。低表达ZNF571⁃AS1可显著上调DU⁃145细胞中miR⁃301b⁃3p的表达(P<0.01),抑制AR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 ZNF571⁃AS1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上调,ZNF571⁃AS1可能通过调控miR⁃301b⁃3p/AR信号通路影响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miR⁃365通过调控ATG3对HCC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
王丽红, 吴慧丽, 张利, 李宾, 刘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11-32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09
摘要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365通过调控自噬相关基因3(ATG3)对肝细胞性肝癌(HCC)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收集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另购买人肝癌SMMC⁃7721细胞、肝癌HepG2细胞,人正常肝细胞L02,转染SMMC⁃772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转染miR⁃365⁃NC)和过表达组(转染miR⁃365mimics)。RT⁃qPCR检测患者不同组织及不同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miR⁃365和ATG3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转染后SMMC⁃772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及MDC染色观察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观察细胞中ATG3、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I(LC3⁃II)、p62、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365 与ATG3 的靶向性。结果HCC 患者癌组织中miR⁃365、ATG3 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SMMC⁃7721细胞、HepG2细胞中miR⁃365、ATG3表达低于正常肝细胞L02(P<0.05)。转染miR⁃365 后,与对照组和NC 组比较,过表达组miR⁃365、ATG3 表达升高,细胞增殖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过表达组透射电镜观察有自噬泡形成,MDC染色荧光强度增加。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过表达组ATG3、LC3⁃II、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p62蛋白表达下降(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ATG3为miR⁃365的靶基因。结论过表达miR⁃365可上调ATG3表达诱导细胞自噬,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活化蛋白C通过靶向VLA⁃3⁃中性粒细胞亚群来减轻结核杆菌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
陈焰, 王岗玲, 吴海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17-32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0
摘要 ( 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活化蛋白C 通过靶向VLA⁃3⁃中性粒细胞亚群来减轻结核杆菌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 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分为3组:BEAS⁃2B组(正常培养的细胞系),结核杆菌诱导组(用50个细菌/细胞的结合杆菌感染BEAS⁃2B细胞培养物),BEAS⁃2B转染组(携带活化蛋白C 的慢病毒载体与BEAS⁃2B 进行细胞转染)。通过可溶性整联蛋白结合测定活化蛋白C与VLA⁃3的结合度;逆转录定量PCR(RT⁃qPCR)实时分析IL⁃6、IL⁃8、MCP⁃1的mRNA表达;荧光探针JC⁃1 评估线粒体功能;通过Biosciences 测量线粒体膜电位;ELISA 和TUNEL 鉴定细胞凋亡及活力情况。结果 VLA⁃3较VLA⁃3和αVβ3结合程度升高(P < 0.05)。结核杆菌诱导组较BEAS⁃2B组IL⁃6、IL⁃8、MCP⁃1mRNA 表达升高(P < 0.05),BEAS⁃2B 转染组较结核杆菌诱导组IL⁃6、IL⁃8、MCP⁃1mRNA 表达降低(P <0.05)。BEAS⁃2B组较结核杆菌诱导组线粒体复合物Ⅰ、线粒体复合物Ⅳ活性升高(P < 0.05),结核杆菌诱导组较BEAS⁃2B转染组线粒体复合物Ⅰ、线粒体复合物Ⅳ活性降低(P < 0.05)。BEAS⁃2B组较结核杆菌诱导组膜电位升高(P < 0.05),结核杆菌诱导组较BEAS⁃2B转染组膜电位降低(P < 0.05)。BEAS⁃2B组较结核杆菌诱导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 < 0.05),结核杆菌诱导组较BEAS⁃2B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BEAS⁃2B组较结核杆菌诱导组细胞活力升高(P < 0.05),结核杆菌诱导组较BEAS⁃2B转染组细胞细胞活力降低(P < 0.05)。结论 活化蛋白C 对整联蛋白VLA3 有更强的亲和力,可靶向作用VLA3 中性粒细胞亚群降低人气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提高线粒体复合物Ⅰ、复合物Ⅳ活性,有效抑制结合杆菌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临床研究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合并终末期肾病不同透析方式下疗效对比
傅强, 付晓华, 李志樑, 刘云峰, 文俪桦, 严全能, 黄式义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22-32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1
摘要 ( 6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观察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合并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两种透析方式在随访终点时透析充分性、电解质、营养状态、心衰再住院次数、NYHA分级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方法 收集2010年01月至2019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接受HD(n = 57)与PD(n = 60)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透析时长<3 个月的患者,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首次透析前年龄、性别、BMI、MAP、心率、血生化、NT⁃proBNP、NYHA分级、病史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终点时,HD组较CAPD组在NYHA分级、心衰再住院次数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终点时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HD 组血肌酐、尿素氮值比PD 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HD 组较PD 组在随访终点时血白蛋白、血钾水平上升(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血脂等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随访终点时HD组在改善心功能分级、透析充分性、电解质紊乱、营养状态方面要优于PD组。

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变化特征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李丽, 罗玲花, 钟丽, 林宏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27-32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2
摘要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研究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各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讨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查对便秘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临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资料,包括3D 高分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所得到的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松弛率、球囊排出时间以及Knowles⁃Eccersley⁃Scott(KESS)便秘症状评分,将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松弛率、球囊排出时间与各便秘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 括约肌松弛率及平均松弛率均小于20%,直肠肛管压力差均为负值,肛管松弛率、球囊排出时间与各临床症状评分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 > 0.05),直肠⁃肛管压力差与临床症状总分呈现负相关(相关分析系数(P = 0.006,rs = -0.212),回归分析系数(F = 4.229,P = 0.041))。结论 便秘患者肛管松弛率、球囊排出时间与临床症状的轻重无明显的相关性,直肠肛管压力差与临床症状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压力差越大,KESS评分越低,临床症状越轻,即是腹压越大,肛门残余压越小,便秘症状越轻。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马于琪, 梁明明, 尹华发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31-32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3
摘要 ( 7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80 例SFTS 确诊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生存组(59 例)与死亡组(21 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病毒载量等。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生存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存组eGFR1、Ca、PLT、CD4、CD8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存组K、ALT、AST、ALP、GGT、LDH、CRE、CK、CKMB、空腹血糖、CRP、PCT、I1B、I6 、I8、IL⁃10、IL⁃2R、TNA、APTT、TT、D⁃D、FDP、布尼亚病毒载量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神经系统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或不同程度意识障碍)、APTT水平及病毒载量对数值可能是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

部分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
陈黎, 林杨, 刘旭东, 刘容, 唐艳芳,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37-32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4
摘要 ( 4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部分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与血浆置换两种人工肝治疗方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53例接受人工肝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采取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部分血浆置换模式30 例,采取血浆置换模式23 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生化学指标及4、12 周生存率,并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部分临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 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96%及96.67%;12 周随访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67%及69.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模式的人工肝均有效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相关生化指标,两者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率影响并无明显差异。

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静一, 杨世海, 孙旭, 康婷, 陈文军, 吕博, 蒋盼, 梁显泉, 梅傲冰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41-32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5
摘要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和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的相关性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及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106例脓毒症患者接受PCT和CRP检测,进行SOFA和q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 = 82)和死亡组(n = 24)。比较两组的PCT、CRP、SOFA评分和qSOFA评分。比较不同SOFA评分组和q⁃SOFA评分组的PCT 和CRP 值。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PCT、CRP 与SOFA 和q⁃SOFA 评分的关系。采用回归分析脓毒症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饮酒、高血压发生率更高,PCT水平、SOFA评分以及q⁃SOFA 评分显著升高(P < 0.05)。随着SOFA 和q⁃SOFA 评分升高,PCT 水平显著升高(P < 0.05)。PCT 与SOFA 和q⁃SOFA 评分呈正相关(r > 0,P < 0.05);CRP 与SOFA 和q⁃SOFA 评分无相关性(P > 0.05)。PCT、SOFA和q⁃SOFA评分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PCT较CRP能更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当PCT结合SOFA和qSOFA评分一起使用时,更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评估。

新生儿体重预测新方法的分析与应用
姚涛, 白景鹤, 陈静思, 谢芯, 刘欣瑜, 邢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46-32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6
摘要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预测本地区非肥胖、非糖尿病孕妇新生儿体重的回归公式在临床中应用。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86例孕妇,将新生儿体重平均值为两组间分组依据,将多项孕检指标分别比较其组间差异情况;寻找各指标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将有意义的指标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构建用于预测新生儿体重估计值的回归方程,并将该回归方程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最后评估回归方程的预测能力。结果(1)不同新生儿体重的两组间资料如宫高、孕周、孕期增重、孕妇腹围、胎儿腹围、双顶径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高(r = 0.496,P<0.05)、孕周(r = 0.366,P<0.05)、孕期增重(r = 0.288,P<0.05)、孕妇腹围(r = 0.380,P<0.05)、胎儿腹围(r = 0.660,P<0.05)、双顶径(r = 0.419,P<0.05)、股骨长(r = 0.522,P<0.05)与新生儿体重有相关性;(3)预测新生儿体重的最适线性回归方程(F = 22.7,P<0.005)为111.2X1+44.5X2+336.1X3⁃4454.7(X1、X2、X3分别为胎儿腹围、宫高、胎儿股骨长),可解释54%的新生儿体重变化;(4)该方程符合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对于预测新生儿体重有较高准确性。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用于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预测能力高于以往类似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方燕龄, 魏裕涛, 肖新怀, 徐米清, 蓝丹, 徐洁仪, 江幸钻, 姚建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50-32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7
摘要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老年2 型糖尿病(T2DM)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T2DM伴CAA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调查,运用t 检验、方差检验和相关分析筛选出与QOL相关的因素,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QOL 的因素,通过绘制ROC 曲线图遴选出预测QOL的指标。结果 共纳入的120例老年T2DM合并CAAS患者,其中男61例,女59例,平均年龄(68.06 ±6.69)岁,受试者DSQL 得分为(70.97 ± 21.41),其中心理维度的QOL 最差,SDSCA 得分为(36.92 ± 12.39),其中血糖监测能力最差。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家族史和自我管理行为与QOL得分相关(P < 0.05),建立回归方程模型显示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糖控制以及自我管理行为越差的患者,QOL越差。SDSCA得分用于预测QO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0.604 ~ 0.793,P < 0.001),自我管理能力是预测QOL 的重要指标。结论 老年T2DM 伴CAAS 患者的QOL 普遍较差,需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血糖监测能力;积极改善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年龄和病程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生存的生活质量。

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与早发型败血症的关系
郝玲, 朱舒, 王娜, 王小星, 谢艳秋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56-32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8
摘要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胎膜早破≥ 24 h的足月新生儿80例,分为EOS组24例,非EOS组56例,并将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三组均于生后立即采集脐静脉血测定25(OH)D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结果 非EOS组、EOS组脐血25(OH)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EOS 组脐血25(OH)D 水平与非EO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OS组新生儿脐血25(OH)D与PCT呈负相关(r = -0.511,P < 0.05)。EOS 组、非EOS 组和对照组三组脐血25(OH)D 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738,P < 0.01),其中,EOS组、非E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结论 低水平的脐血25(OH)D与EOS有相关性,监测脐血25(OH)D水平,预防维生素D缺乏,可降低早发型败血症的风险。

两段式枸橼酸抗凝在普通血液透析的效果
阳柳, 吴欣, 李晓颖, 刘畅, 芶碧珍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60-32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19
摘要 ( 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无肝素、一段式及两段式枸橼酸抗凝在使用含钙透析液的普通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合并高危出血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无肝素组(N⁃HEP组)、一段式枸橼酸抗凝组(S⁃RCA 组)、两段式枸橼酸抗凝组(TS⁃RCA 组),共完成66 例次治疗。N⁃HEP组,生理盐水冲洗管路;S⁃RCA 组在透析器前泵入4%枸橼酸钠;TS⁃RCA 组在透析器前及静脉壶处泵入4%枸橼酸钠。观察三组的血液透析治疗时间、抗凝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S⁃RCA组及TS⁃RCA 组治疗时间均长于N⁃HEP组(P<0.05);在血液透析器处三组的抗凝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壶处,S⁃RCA组及TS⁃RCA组抗凝有效率均高于无肝素组(P<0.05),S⁃RCA组与TS⁃R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CA组及TS⁃RCA组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游离钙均较透析前下降(P<0.05)。结论 对于高危出血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枸橼酸抗凝优于无肝素抗凝,且安全有效。

两种入路治疗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
厉建林, 王磊, 苗仁英, 苗超峰, 陈宁恒, 张闯, 李萌, 张秀丽, 宋燕, 郭学利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64-32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0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开通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病历及1年随访资料。经传统股动脉(femoral artery,FA)入路顺行开通为FA组(2 265例),俯卧位经腘动脉(popliteal artery,PA)入路逆行开通为PA组(216例)。结果 两组技术成功、支架置入及围手术期(30 d)不良事件(死亡、动脉夹层、远端栓塞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组CTO设备使用率、手术操作及透射时间均明显高于PA组(P < 0.05)。1年随访一期通畅率、保肢生存率及主要不利于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任何原因的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传统股动脉入路经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CTO病变同样安全有效,可作为股动脉入路的替代选择。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T1 mapping技术定量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纤维化
刘新峰, 韩燕, 蒲伟, 刘昌杰, 王荣品, 田野, 翟茂雄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69-32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1
摘要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T1 mapping技术定量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纤维化特征,并对HCM患者的基本资料做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28例HCM患者及正常组16例行T1 mapping序列、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enhancement,LGE)扫描及实验室检查,就病例组、正常组及病例组的肥厚区域、非肥厚区域心肌初始T1 值做统计学分析,比较LGE 阴性、LGE 阳性及正常组心肌T1 值及基本资料的差异。构建ROC 曲线,计算T1 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HCM 组左室心肌初始T1 值大于正常组,病例组肥厚区域T1 值大于非肥厚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GE 阴性、LGE 阳性组及正常组组间T1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GE 阴性、LGE 阳性组间的射血分数、NT⁃proBN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GE 阴性组标准四腔心层面心肌最大短径低于LGE 阳性组,最大长径大于LGE 阳性组,左室心肌初始T1 值鉴别LGE 阴性组与正常组的敏感度、准确率均在85%以上,鉴别LGE 阳性组与正常组准确率为93.1%。结论 T1 mapping 技术能够定量心肌纤维化程度,T1 值的大小与心肌的肥厚程度有关。

基于CT图像的神经网络模型鉴别纯磨玻璃样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
车思雨, 蒋依宁, 韩广庆, 赵文静, 李国生, 李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73-32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2
摘要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CT 图像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鉴别呈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s,pGGN)的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和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方法 回顾性收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薄层CT上显示为pGGN,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单发MIA 151 例、IAC 127 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比较MIA 组与IAC组之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性并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subjec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并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IAC的预测价值。结果 临床特征上,MIA组患者年龄低于IAC组(P < 0.001);影像形态上,MIA组中类圆形多见,但是,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均少于IAC组(均P < 0.001);定量上,MIA组的mCT⁃LP、mCT⁃W、直径、体积和质量均低于IAC组(均P < 0.001)。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IAC的ROC曲线明显优于各项定量指标,其AUC、总体预测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81.00%、78.81%和86.61%。结论 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鉴别呈现pGGN的MIA与IAC。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心肌梗死左心室室壁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陈庆康, 陈蔚蔚, 邓素雅, 廖涛, 陈中恒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79-32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3
摘要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心肌梗死左心室室壁瘤(LV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30例我院疑为LVA 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资料,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对比研究对LVA的诊断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MRI 检查LVA 检出率及LVA 分布的准确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MRI 矛盾运动区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MRI 诊断真性LVA 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K⁃MB、cTnI测值诊断真性LVA与假性L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二聚体(D⁃D)测值在真性LVA高于假性LVA(P < 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在诊断LVA中均有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首选,MRI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D⁃D有利于真性LVA和假性LVA的鉴别诊断。

调查研究
常用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趋势研究
周健, 王冠融, 林洁, 施雯慧, 杨月华, 巴磊, 孙志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83-32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4
摘要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常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合理使用IUD、促进避孕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9 年收集的IUD 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和IUD 人群使用信息数据库进行记录联接,计算10 种常用IUD 不良事件发生粗率,并比较其发生风险。结果 放置IUD后第1年,10种常用IUD不良事件的平均发生粗率为2.66%,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IUD(活性γ型除外)不良事件发生粗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γ型却随着使用时间延长,不良事件发生粗率逐渐升高。宫铜200 型IUD 不良事件3 年和5 年累计发生粗率均列10 种IUD 之首,显著高于平均发生粗率,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69(95%CI:1.55 ~ 1.83)和1.84(95%CI:1.72 ~ 1.98)。MLCu375 不良事件3 年和5 年累计发生粗率居第2 位,发生粗率亦均高于平均发生粗率,RR 分别为1.20(95%CI:1.12 ~ 1.28)和1.14(95%CI:1.07 ~ 1.21)。结论 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避孕药具不良事件监测,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减少漏报。对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IUD品种应适当减少采购和使用数量。做好置器后定期随访和及时处理,重点关注置器后两年内以及临近放置年限的IUD使用状况,从而减少因症取出,促进避孕安全。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谭秋晓, 张红梅, 李洁明, 陈志静, 张小伟, 李荔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88-32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5
摘要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PCOS 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发病现状,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GAD⁃7、PHQ⁃9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睡眠问卷对患者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采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62 例入组患者中,有80例(30.5%)出现焦虑症状,76例(29.0%)出现抑郁症状。睡眠障碍(OR=3.544,95%CI:1.641 ~ 7.652)是PCOS 患者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睡眠障碍(OR = 3.938,95%CI:1.804 ~ 8.597)与WHR 异常(OR = 94.904,95%CI:1.328 ~ 6 780.675)是PCOS 患者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PCOS 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睡眠障碍是引起PCOS 患者抑郁及焦虑出现的危险因素;腰臀比异常是PCOS 患者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重视PCOS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

新技术新方法
靶区形变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计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吴魁, 水永杰, 张怀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93-32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6
摘要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三维适形计划设计方法并评估其剂量学优势。方法 随机选30 例以SBRT 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每位患者分别设计常规三维适形计划(conventional 3⁃dimensional conformal planning,CCP)和靶区形变后的三维适形计划(deformed target 3⁃dimensional conformal planning,DCP)。每个计划的处方剂量定义为计划靶区(PTV)50 Gy/5次,且要求95 % 的PTV体积达到处方剂量。比较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剂量梯度(DG)、靶区近似最小剂量(D99%)、离靶区2 cm处最大剂量(D2 cm)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两组计划均能达到临床治疗的要求。但DCP与CCP相比,CI、DG、D99%、和D2 cm有明显改善(t = 4.55、5.95、4.37、3.86,P<0.05),MU 也大幅减少(t = 2.82,P<0.05)。结论 DCP 剂量学优势明显,且机器跳数显著减少,大幅缩短治疗时间,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计划设计方法加以推广。

中医药现代化
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
陈炜, 胡跃强, 吴林, 王庆高, 罗试计, 黄家兴, 谢岚君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297-33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7
摘要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多中心收治的20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n = 100,予以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 = 10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焦次第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F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评估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00%、6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439,P <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LHFQ评分、NT⁃proBNP、Ang⁃Ⅱ降低(P < 0.05),其6 min步行距离、LVEF高(P <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LHFQ评分、NT⁃proBNP、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其6 min步行距离、LVEF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降低NT⁃proBNP、Ang⁃Ⅱ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抑制心室重构,促进心功能的改善。

综述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脓毒症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林新强, 陈利群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301-330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8
摘要 ( 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高,治疗困难。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包括多种血液净化模式,通过对脓毒症患者中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清除、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改善及器官功能的保护,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就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replacement therapy,CRRT)各种治疗模式及相关血滤器和膜材对治疗脓毒症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临床经验
优化强脉冲光治疗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吕学锋, 沈锦霞, 陈雅琼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3):  3305-33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9
摘要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