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 2020, Vol. 36 ›› Issue (23): 3283-3287.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20.23.024
周健,王冠融,林洁,施雯慧,杨月华,巴磊,孙志明
摘要:
目的 分析常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合理使用IUD、促进避孕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9 年收集的IUD 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和IUD 人群使用信息数据库进行记录联接,计算10 种常用IUD 不良事件发生粗率,并比较其发生风险。结果 放置IUD后第1年,10种常用IUD不良事件的平均发生粗率为2.66%,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IUD(活性γ型除外)不良事件发生粗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γ型却随着使用时间延长,不良事件发生粗率逐渐升高。宫铜200 型IUD 不良事件3 年和5 年累计发生粗率均列10 种IUD 之首,显著高于平均发生粗率,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69(95%CI:1.55 ~ 1.83)和1.84(95%CI:1.72 ~ 1.98)。MLCu375 不良事件3 年和5 年累计发生粗率居第2 位,发生粗率亦均高于平均发生粗率,RR 分别为1.20(95%CI:1.12 ~ 1.28)和1.14(95%CI:1.07 ~ 1.21)。结论 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避孕药具不良事件监测,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减少漏报。对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IUD品种应适当减少采购和使用数量。做好置器后定期随访和及时处理,重点关注置器后两年内以及临近放置年限的IUD使用状况,从而减少因症取出,促进避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