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基础研究
右美托咪定通过调控AKAP150减轻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王迪,杨剑,何祥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19-16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02
摘要 ( 197 )   HTML ( 10)   PDF (1337KB) ( 1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A激酶锚定蛋白150(AKAP150)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异丙酚诱导致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异丙酚组(Pro组)、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P组)、AKAP150腺病毒+DP组(ADP组),每组20只。Con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Pro组注射异丙酚50 mg/kg(共2次);DP组注射右美托咪定25 μg/kg+异丙酚50 mg/kg;ADP组予腺病毒构建AKAP150敲除模型。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AKAP150、PKA、NLRP3、GSDMD 、IL-1β、IL-18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异丙酚处理后的海马组织细胞膜破裂,形成孔道,AKAP150、PKA表达下调(P < 0.05),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上调(P < 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 < 0.05);右美托咪定预给药后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膜结构基本正常,AKAP150、PKA表达上调(P < 0.05),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下调(P < 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 <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活AKAP150表达,使PKA活性增强,抑制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来减轻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焦亡,并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不同时程目标温度管理对颅脑创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赵万勇,孙晓朋,王景景,李晓红,孙洪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25-16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03
摘要 ( 187 )   HTML ( 9)   PDF (4653KB) ( 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延迟低温治疗探讨不同时程目标温度管理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NT组、HT4h组、HT24h组及HT48h组。采用电子可控性皮质损伤装置制备TBI大鼠模型,NT组于TBI后 延迟4 h给予常温(37℃)治疗,实验组于TBI后延迟4 h给予低温(33.0 ± 1.0)℃治疗4、24和 48 h。TBI后3 d通过横杆跑动实验和斜坡爬壁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伊文斯兰染色测定血脑屏障透通性,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检测DCX和GFAP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记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NT组相比,实验组能明显提高TBI大鼠的运动功能,降低血脑屏障透通性,保护海马神经元,促进DCX表达,抑制GFAP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而在HT48h组的保护作用更显著(P < 0.05)。 结论 长时程的延迟目标温度管理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miR⁃15a⁃5p对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自噬的影响
于素美,张玉月,马丽文,况园军,常庆宁,孔敏,张慧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31-16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04
摘要 ( 196 )   HTML ( 7)   PDF (791KB) ( 1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15a?5p对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自噬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的正常妊娠胎盘组织和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各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胎盘组织和滋养细胞中miR?15a?5p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血压做相关性分析;将HTR8?S/Vneo细胞分正常组(control)和缺氧组(hypoxia),观察缺氧对miR?15a?5p表达的影响。另设mimic?NC组、mimic?NC+hypoxia组、miR?15a?5p mimic组、miR?15a?5p mimic+hypoxia、inhibitor?NC组、inhibitor?NC+hypoxia、miR?15a?5p inhibitor组、miR?15a?5p inhibitor+hypoxia组,观察miR?15a?5p对缺氧诱导的滋养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p62蛋白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5a?5p的靶基因,检测其在胎盘组织和滋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iR?15a?5p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和缺氧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均增高,且与患者血压呈正相关;缺氧条件下过表达miR?15a?5p,LC3BⅡ/Ⅰ表达增高,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干扰miR?15a?5p后,LC3BⅡ/Ⅰ表达量降低,p62蛋白表达量升高;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YAP1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和缺氧滋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 miR?15a?5p在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中的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与YAP1结合从而促进PE自噬的发生。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5对间歇性低氧致心肌焦亡的影响
邱璇,沙热扎提·依沙江,陈玉岚,王蒙蒙,李瑜,古丽娜孜·吐拉洪,祖柏旦·阿布汉,阿丽亚·阿不力孜,王星晨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37-16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05
摘要 ( 169 )   HTML ( 2)   PDF (1594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5(TRPC5)对间歇性低氧致心肌焦亡的影响。 方法 TRPC5-/-大鼠及SD大鼠各12只,两种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组)和常氧组(Control组),即WT-Control组、WT-CIH组、TRPC5-/--Control组、TRPC5-/--CIH组,每组6只。通过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纤维化情况,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RPC5及焦亡相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Masson染色显示,TRPC5-/--CIH组胶原容积分数高于TRPC5-/--Control组,低于WT-CIH组。ELISA结果显示,TRPC5-/--CIH组血清IL-1、IL-6、TGF-β水平高于TRPC5-/--Control组,低于WT-CIH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PC5-/--CIH组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NLRP3、GSDMD、GSDMD-N相对表达量高于TRPC5-/--Control组、低于WT-CIH组。 结论 TRPC5缺乏减轻间歇性低氧导致的心肌焦亡,并改善心肌纤维化。

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轴调控结直肠癌转移的恶性进展
于艳艳,康霞,范林林,张海峰,王晓龙,韦海涛,李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43-16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06
摘要 ( 181 )   HTML ( 10)   PDF (1935KB) ( 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轴调控结直肠癌恶性进展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11日至2023年6月11日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取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HCT116、HT29、DLD-1、LOVO、Caco-2)和结直肠正常细胞(NCM460),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626、KHSRP的表达情况。筛选出慢病毒感染细胞系,SW620和HCT116细胞系分别转染敲降慢病毒及其对照,HT29和DLD-1细胞系分别转染过表达慢病毒及其对照。选取稳定转染的细胞系进行细胞功能实验,检测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小鼠活体动物实验检测LINC00626对结直肠癌肿瘤生长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稳染细胞中KHSRP蛋白的表达水平。拯救实验研究LINC00626与KHSRP的调控关系。 结果 qRT-PCR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626低表达,而KHSRP高表达。细胞功能实验显示,与sh-NC组相比,sh-LINC00626组在SW620和HCT116细胞促进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侵袭,过表达组则反之。细胞拯救实验显示,LINC00626+KHSRP可显著逆转敲降LINC00626对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侵袭的促进作用。裸鼠实验中,与sh-NC组相比,sh-LINC00626组裸鼠肿瘤体积和重量、细胞增殖率和结直肠癌肺转移病灶数目明显增加;过表达结果相反。信号通路实验显示,与sh-NC组相比,sh-LINC00626组JAK1、STAT3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过表达组结果相反。 结论 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轴,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恶性进程。

临床研究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前主动脉3D打印模型的指导作用
郑燕纯,董柱,林金利,王晓武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51-16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07
摘要 ( 172 )   HTML ( 10)   PDF (1101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取腔内隔绝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进行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模拟手术指导(模拟组),另外36例患者采取常规的腔内隔绝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心脏超声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真、假腔内径及并发症率。 结果 模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的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真腔内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P < 0.05),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假腔内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 <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LVEF、FS显著增大(P < 0.05)。 结论 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应用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有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但在手术效果上与传统手术相比差异不大。

早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设置颈前后部限量环减少头颈淋巴水肿的剂量学研究
廖恺,田允鸿,郑荣辉,何彩娴,彭继勇,李慧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59-16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08
摘要 ( 167 )   HTML ( 5)   PDF (754KB) ( 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剂量学角度探讨早期鼻咽癌调强放疗模式下为减少头颈淋巴水肿设置颈前后部限量环的最佳限制剂量。 方法 纳入2022年1-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疗CT定位的初治早期鼻咽癌患者15例,每个病例设计5套放疗计划。计划A为常规无限量环计划,计划B-E为设置限量环计划,分别设置20、18、16、14 Gy等剂量限制梯度,其余参数与计划A保持一致。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评估对靶区覆盖及危及器官限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剂量限值。 结果 最终确定16 Gy为取得靶区覆盖及危及器官限量平衡的最佳剂量限值截点。颈前后部设置16 Gy限量环,与常规计划相比,基本不影响靶区剂量覆盖(P > 0.05),仅稍影响均匀性(P < 0.05);不影响内耳、下颌骨、脑干的剂量(均P > 0.05);可以显著降低口腔、喉、甲状腺剂量(均P < 0.05);稍增加腮腺、脊髓剂量(均P < 0.05),但仍在耐受量范围内。 结论 通过剂量学研究,确定了颈前后部限量环的最佳剂量限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减少早期鼻咽癌放疗后头颈淋巴水肿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方式。

基于神经电生理探讨重复外周磁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袁佳,冯文锋,豆运香,陈璇君,张志鸿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65-16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09
摘要 ( 209 )   HTML ( 4)   PDF (501KB) ( 1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2023年3-9月期间在康复科住院部或门诊招募LDH患者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到rPMS组或常规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rP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PMS治疗。干预前、干预2周后进行VAS、JOA、神经电生理检查。 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和JOA评分明显降低(P < 0.05)。与常规组相比,rPMS组的VAS和JOA评分明显降低(P < 0.05)。治疗前后比较,rPMS组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有显著改善(P < 0.05)。治疗2周后,常规组的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H反射潜伏期和IP峰值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快(P < 0.05),腓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2周后,rPMS组与常规组相比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H反射潜伏期和IP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rPMS可以明显改善和恢复LDH患者的疼痛以及神经损伤。rPMS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清CTRP12水平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张友明,龚军辉,朱红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71-16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0
摘要 ( 172 )   HTML ( 10)   PDF (562KB) ( 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统计术后12个月内ISR发生率,并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和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4例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ISR发生率为14.4%(15/104)。ISR组术前TIMI血流≤ 1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TC、LDL-C较非ISR组显著升高,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低于非ISR组(P < 0.05)。非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升高(P < 0.05)。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降低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3.89 ng/mL(敏感度93.3%,特异度7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 结论 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ISR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TRP12可能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治疗靶分子。

抑郁症患者血清紧密连结蛋白-5和内源性配体-13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和睡眠障碍的关系
丁志强,董强利,梁英,石文元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77-16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1
摘要 ( 177 )   HTML ( 7)   PDF (540KB) ( 2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紧密连结蛋白-5(claudin-5)和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和睡眠障碍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抑郁症患者血清claudin-5、Apelin-13表达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对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laudin-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 < 0.05),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 = 0.713,P < 0.05),且睡眠障碍组患者血清claudin-5表达水平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 < 0.05),Apelin-13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年龄、首发抑郁年龄和claudin-5为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Apelin-13为保护因素(P < 0.05);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联合检测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二者联合-claudin-5=2.393、Z二者联合-Apelin-13=1.964,P = 0.016、0.044)。 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及睡眠障碍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重度抑郁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的疗效分析
李娜,王朕华,牛倩倩,陈贵芹,罗穗豫,董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83-16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2
摘要 ( 183 )   HTML ( 6)   PDF (700KB) ( 3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盆腔脏器脱垂行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85例,同期行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后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并分为保留子宫组、切除子宫组两个亚组。随访至2024年4月30日,分析其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及其分量表(PFDI-20)、排尿困扰量表(U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和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OPDI-6)、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12)对患者术前、术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13个月,客观治愈率96.47%,再次手术率1.18%,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切除子宫)、4.35%(保留子宫),网片暴露率1.61%(切除子宫)。对照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76个月,客观治愈率92.5%,再次手术率2.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切除子宫)、33.33%(保留子宫),网片暴露率8.82%(切除子宫)。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客观治愈率、再次手术率无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网片暴露率低,尤其是保留子宫的患者,优势更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组内比较时,术后1年与术前POP-Q的各指示点均明显改善(P < 0.05),术后PFDI-20、UDI-6、CRADI-8、POPDI-6、PFIQ-7、PISQ-12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是治疗前、中盆腔脱垂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脱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骶骨固定术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保留子宫的患者。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髂嵴高度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陈德塔,占新华,圣小平,饶武,顾晶亮,于研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90-16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3
摘要 ( 140 )   HTML ( 3)   PDF (772KB) ( 1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 方法 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5-S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4-5椎弓根位置关系进行分组,将髂嵴最高点位于L5椎弓根上边缘下方的48例患者纳入为A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4椎弓根下缘与L5椎弓根上边缘之间的33例患者纳入为B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4椎弓根下缘上方的5例患者纳入为C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不同时点[术前(T0)、术后1周(T1)、术后1、6、12个月(T2、T3、T4)]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 3组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0时,三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1-T4时,3组VAS评分、ODI均低于T0时,A、B组均低于C组(P < 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ETD治疗L5-S1节段LDH临床疗效显著,髂嵴高度是否高于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会对其临床疗效造成影响。

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孟磊,尚军,孙玉龙,张宇翔,韩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696-17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4
摘要 ( 219 )   HTML ( 7)   PDF (892KB) ( 2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P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分析预后状况。 方法 选择徐州仁慈医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入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42例,机器人辅助下PPS),对照组(42例,徒手下PPS)。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置钉准确率、预后指标(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射线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VAS评分、伤椎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术前(P < 0.05)。 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PPS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与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率,且安全性较好。

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因子及交互作用的影响
李静,蒋淼,胡静娴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01-17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5
摘要 ( 164 )   HTML ( 8)   PDF (585KB) ( 1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关检测指标对其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以及相关检验指标的交互作用对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方法 以2019年7月至 2023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治疗的280例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首次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其中重度组包括中度重症、重症患者。收集首次发作住院患者入院48 h内的临床资料、检验及检查指标,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相关的早期检测指标,并研究其交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中的白蛋白(ALB) 、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甘油三酯(TG)、钙(CA) 等检测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4、FT3、TSH、CA等检测指标的OR值均小于1(P < 0.05);在控制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因素情况下,分析TG与HbA1c间的交互作用发现,仅HbA1c升高时的aOR为1.500(P > 0.05),仅TG升高的aOR为4.488(P < 0.05),TG和HbA1c同时升高时的aOR为5.084(P < 0.05)。 结论 ALB、T4、FT3、TSH、CA为非胆源性AP的保护因素,可作为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HbA1c与TG的交互作用增加了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进展为重症的风险。

药物与临床
吲哚布芬联合尼可地尔对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芮淑红,王晨芳,李云贺,潘君兰,王建楼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06-17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6
摘要 ( 240 )   HTML ( 3)   PDF (473KB) ( 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疗效及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50例AC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 = 75)予尼可地尔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n = 75)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吲哚布芬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监测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67%,高于对照组90.67%(χ2 = 4.754,P <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TnI、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t = 15.492,3.250,P <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62p、CD63、GPⅡb /Ⅲa等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 = 2.034,3.257,2.221,P <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 = 21.862,3.378,2.131,P <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与对照组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吲哚布芬联合尼可地尔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尼可地尔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且可改善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血小板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腺苷注射液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价值
李柳,郑庆厚,王宇,王乐,陈勤聪,王硕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12-17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7
摘要 ( 181 )   HTML ( 3)   PDF (516KB) ( 5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腺苷注射液在药物涂层球囊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行药物涂层球囊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术后依据常规治疗;二组为观察组,术后立即给予患者腺苷注射液持续泵入3 h。所有患者行冠脉SYNTAXⅡ评分,记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前及术后6、12、18、24 h时CK-MB、NT-proBNP、hs-CRP情况、术前及术后7 d应用心脏专用机行静息+瑞加诺生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D-SPECT),观察静息+负荷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数值以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入院合并用药情况、冠脉SYNTAXⅡ评分及PTCA治疗情况、平均靶血管狭窄程度、平均球囊直径及长度、PTCA术前的CK-MB、NT-proBNP、hs-CRP、术前静息+负荷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6、12、18、24 h时CK-MB、NT-proBNP、hs-CRP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静息+负荷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患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的患者中应用腺苷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术后24 h CK-MB、NT-proBNP、hs-CRP值以及术后7 d的静息+负荷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

罗沙司他治疗难治性NSAA和低风险MDS相关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胡青林,万梓琪,杨辰,陈苗,韩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19-17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8
摘要 ( 217 )   HTML ( 5)   PDF (473KB) ( 2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罗沙司他治疗难治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和低风险MDS(LR-MDS)的整组及亚组疗效、亚组疗效差异、疗效预测因素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难治性NSAA和LR-MDS患者,所有患者在罗沙司他治疗前,都接受过一线的标准治疗,并包括至少3个月以上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患者均使用过罗沙司他2.5 mg/kg隔天1次,至少3个月,并随访至少8个月。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罗沙司他的疗效、疗效预测因素、不良反应、复发及疾病克隆演变情况。 结果 共纳入40例患者,包括24例难治性NSAA和16例LR-MDS。年龄18 ~ 81岁,中位年龄56岁,男性占40%。65%的患者有输血依赖。随访9 ~ 34个月,中位随访21个月,在第 1、2、3、4、5、6 个月及随访期末,分别有22.5%、25.0%、47.5%、55.0%、57.5%、60.0%和50.0%的患者达到血液学改善-红系反应(HI-E),未发现影响HI-E的因素。两组患者组间血红蛋白较基线变化在随访期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0%患者脱离输血依赖。22.5%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28.5%患者在达到HI-E后复发,复发时间4 ~ 12个月,复发中位时间为7个月。在随访期末未观察到克隆演变。 结论 罗沙司他对传统疗法和rhEPO难治的NSAA或LR-MDS患者可能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较低。难治性NSAA患者血红蛋白改善的程度可能更好。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γ干扰素与脓毒性休克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黄立创,蒋良艳,张碧霞,吴绍雷,胡军涛,汤展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25-17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19
摘要 ( 162 )   HTML ( 5)   PDF (552KB) ( 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 IFN-γ)的表达水平和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9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并按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的30例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组的IFN-γ的表达水平,分析组间IFN-γ的表达水平及各项临床资料。 结果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的IFN-γ表达水平较健康体检人群低[212.80(151.11,255.79)ng/L vs. 343.37(314.5,427.95)ng/L,P < 0.01]。96例脓毒性休克中有54例存活组,42例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SBP、DBP、SI、Lac、IL-6、IFN-γ、PCT、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提示Lac、IFN-γ表达下降、APACHEⅡ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6.491(1.404 ~ 30.004)、0.954(0.954 ~ 0.999)、3.476(1.210 ~ 9.984),P < 0.05]。INF-γ和Lac、APACHEⅡ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35。绘制Lac、IFN-γ、APACHEⅡ的ROC曲线,三者的AUC分别为0.847、0.869、0.833,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78,三者联合预测的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 < 0.001)。 结论 IFN-γ表达水平下降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调查研究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联合腰围对泸州地区中老年人群10年新发冠心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汪宇,缪莹,林强,田茂,陈庄,万沁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31-17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20
摘要 ( 198 )   HTML ( 6)   PDF (458KB) ( 1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 TyG)联合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与泸州地区中老年人群10年新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1年参与泸州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并符合标准的普通居民样本8 647例,将研究对象按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结合腰围(TyG-WC)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观察10年内新发冠心病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不同TyG-WC四分位分组与中老年人群10年新发冠心病的相关性。 结果 纳入研究的8 647例受试者,新发生冠心病者484例,占总随访人数的5.5%;按照TyG-WC四分位数分组对象新发冠心病的比较结果显示:第4四分位组 > 第3四分位组 > 第2四分位组 > 第1四分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调整任何变量情况下,随TyG-WC四分位数分组的增高,10年内新发冠心病的风险增高,第2、3、4四分位数组与第1四分位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及进一步调整多项影响因素的影响后,按TyG-WC四分位数分组的对象,随四分位数分组的增高,10年内新发冠心病的风险增高;其中第3、4四分位数组与第1四分位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yG-WC是影响泸州地区中老年人群非干预性随访10年新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TyG-WC或可成为预测中老年群冠心病发生风险的预测因子。

新技术新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亚基因组R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赵祉薇,陈茶,黄彬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37-174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21
摘要 ( 183 )   HTML ( 4)   PDF (879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亚基因组RNA(subgenomic RNA, sgRNA)的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性能评估。 方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sgR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sgRNA的实时荧光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优化,包括引物、探针的浓度及比例、延伸温度、反应体积和模板量。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包括最低检测限、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对临床样本进行新冠病毒sgRNA和基因组RNA(genomic RNA, gRN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建立了检测新冠病毒sgRNA的RT-PCR方法。所建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copies/mL,对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高、中、低浓度样本sgRNA进行检测,CV均< 5%。115例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咽拭子样本sgRNA为阳性(115/330,阳性率为34.85%)。gRNA-N Ct值< 30时,sgRNA-N的阳性率为100.00%;gRNA-N的 Ct值介于30 ~ 32时,sgRNA-N的阳性率为68.75%;gRNA-N的 Ct值介于32 ~ 35时,sgRNA-N的阳性率为44.44%;gRNA-N的Ct值> 35时,sgRNA-N均为阴性。 结论 建立了新冠病毒sgRNA的RT-PCR检测方法,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

中医药现代化
以手三阳经为主针刺与督脉灸、透药艾灸疗法对风寒阻络型颈椎病的功能改善效果分析
唐文娟,贾欢欢,杜峣楠,吴美容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44-17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22
摘要 ( 165 )   HTML ( 1)   PDF (484KB) ( 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中医针灸疗法(以手三阳经为主针刺、督脉灸、透药艾灸疗法)对风寒阻络型颈椎病的功能改善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20例风寒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疗法(以手三阳经为主针刺+督脉灸+透药艾灸)。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DI、HO-1、LpPLA2、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住院费用及天数。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风寒阻络型颈椎病患者疾病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而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DI评分、HO-1、LpPLA2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中医针灸疗法(以手三阳经为主针刺、督脉灸、透药艾灸疗法)应用于风寒阻络型颈椎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促进颈椎功能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综述
细胞衰老与瘢痕纤维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安靖雯,冯俊云,饶磊,刘德伍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49-17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23
摘要 ( 229 )   HTML ( 8)   PDF (471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衰老和纤维化是两个与许多疾病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细胞衰老可通过端粒缩短、DNA损伤和氧化应激等机制发生,导致细胞功能退化和损伤修复能力下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纤维化和细胞衰老的关系密不可分,细胞衰老已被证实参与瘢痕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深入理解细胞衰老与瘢痕纤维化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开发靶向性药物来减轻瘢痕纤维化进程。

环状RN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潘春玲,易雪丽,苏丽,袁胜山,韦贵将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55-17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24
摘要 ( 228 )   HTML ( 4)   PDF (505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环状RNA(circRNA)在脑血管系统中高度表达,在缺血性卒中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与miRNA分子网络的作用机制,为cir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基因诊断和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TIGIT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膀胱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娅威,施鸿金,付什,王剑松,王海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2):  1762-17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2.025
摘要 ( 202 )   HTML ( 6)   PDF (454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ITIM)domain, TIGIT]是一种在免疫细胞表面表达的穿膜糖蛋白。TIGIT在膀胱癌中表达上调,会对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产生重要影响,阻断TIGIT信号的免疫治疗有望改善膀胱癌患者的预后。随着研究的深入,TIGIT很有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现对TIGIT的结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