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2-09-25
专家笔谈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纪光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47-2252.  doi: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1
摘要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其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手术治疗后,由 于手术和后续治疗对腋窝淋巴管的损伤,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患 者的痛苦,应引起临床医生,尤其是乳腺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就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相关问题 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淋巴水肿的预防和处理。随着乳腺癌研究的进展和微创外科理念的推广,乳腺癌相 关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是可以逐步降低的,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的质量有积极意义。

专题报道
长链非编码RNA SPINT1⁃AS1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研究 
刘春汕 杜坤朋 王栢耀 刘威 田允鸿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53-22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2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缺少有效治疗靶点,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 TNBC 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探究 lncRNA SPINT1⁃ AS1 TNBC 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寻找治疗 TNBC 的潜在靶标。方法 qRT⁃PCR 检测 SPINT1⁃AS1 在正 常乳腺上皮细胞系以及 TNBC 细胞系的表达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 SPINT1⁃AS1 细胞内定位;构建 SPINT1⁃AS1 稳定过表达和低表达的 TNBC 细胞株,克隆形成实验、CCK⁃8 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 SPINT1⁃ AS1 TNBC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SPINT1⁃AS1 主要表达于胞质,在 TNBC 细胞中表达量显著低 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INT1⁃AS1能显著下调细胞增殖能力(P < 0.05),促进 细胞凋亡(P < 0.05)。结论 SPINT1⁃AS1 TNBC 细胞中低表达并且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它能抑制 TNBC 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提示SPINT1⁃AS1是TNBC 潜在的治疗靶标。

不同分子分型女性乳腺癌常规超声特征分析 
高君蓉 曹曼卿 张雪君 邓迎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59-22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3
摘要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女性乳 腺癌常规超声特征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无创预测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 理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 213 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 5 型:Luminal A 型、Luminal B HER⁃2(-)型、 Luminal B HER⁃2(+)型、HER⁃2 过表达型、三阴性型,分析总结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常 规超声特征。结果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的比较以及超声特征中形态、边缘、后方回声、有无微钙化、血流分级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A型结节以≤ 20 mm为主, 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低,组织学分级较低;LB HER⁃2(+)及 HER⁃2 过表达型结节内多伴微钙化,且 HER2过表达型血流分级较高;三阴性型超声多表现为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术前超声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基于OPLS⁃DA 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血细胞参数
朱小飞 钱世宁 曹慧玲 吴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66-22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4
摘要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 OPLS⁃DA 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发掘和研究血细胞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的血细胞参数,通过 OPLS⁃DA 发掘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血细胞参数; 通过 ROC 法计算主要差异参数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基于主要差异参数,建立神经网络诊断 模型,用于乳腺癌的诊断预测。结果 OPLS⁃DA 提示基于血细胞参数,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之间存在 显著差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计数(RBC)和淋巴细胞绝对值(LY#)是两组之间的主要差异参数。上述参数对乳腺癌诊 断特异性分别为 0.5640.9830.6220.6740.878 0.762,灵敏度分别为 0.8190.6140.6180.5610.393 0.514,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730.7930.6570.6490.643 0.635。基于 6 种主要参数,通过 逆向传播算法经16 862次迭代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乳腺癌预测的灵敏度为0.941 2,特异性为0.795 5 结论 本文通过 OPLS⁃DA 算法发掘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之间的主要差异血细胞参数,成功建立了人 工神经网络的乳腺癌预测模型,对乳腺癌的诊断筛查具有一定价值。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李文肖 刘燕 曹春莉 吴芳 曹玉文 成静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72-22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5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119 个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特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及未转移 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建立 logistic 回归预 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最大径线、Alder 血流分级、 边缘毛刺征、增强后边缘放射状汇聚和增强后范围变化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原发病灶最大径线> 2 cm、增强后有灌注缺损和增强后范围增大是腋窝淋巴结转 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以上三种超声特征单独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 AUC 分别为 0.699、0.616 0.664,联合以上三种超声特征构建预测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91,大于所有单一特征参数 P < 0.05)。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Kappa 值=0.607)。结论 最大径线 > 2 cm,增强后有灌注缺损及增强后范围增大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联合上述 三种指标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价值较高。

基于超声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 Luminal 分型

孙芳 许永波 崔广和 李鑫焱 董景云 焦玉婷 唐丽玮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79-22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6
摘要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超声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分型,筛选影响其Luminal 分型的重要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529 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及免疫组化特征,根据免疫组化特征将患者分为 Luminal 组和非 Luminal 组。使用 SPSS Modeler 18.0 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使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贝叶斯网络、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等 5 个分类器构建模型。根据模型原始倾向评分绘制 ROC 曲线,计算 AUC 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并使用 DeLong 检验比较 5 种模型的 AUC。选用最佳模型,筛选预测乳腺癌 Luminal 分型的重要变量。结果 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logistic 回归分析与 SVM 有较高的预测能力,高于其他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 SVM 建立模型,影响 Luminal 分型的最重要的三个预测变量分别为结节大小、边缘、钙化。结论 基于超声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浸 润性乳腺癌 Luminal 分型,SVM logistic 回归分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影响 Luminal 分型的最重要的三 个超声特征分别为结节大小、边缘、钙化。

临床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在胃癌中的研究现状
俞阳, 王娜, 王博方, 李玉民, 陈昊,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84-22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7
摘要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重要的问题之一,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 发生发展相关,尤其是胃癌,已有大量证据证实了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目前,对于 H.pylori 致病机制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 H.pylori 的毒力因子。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blood group antigen⁃binding adhesion,BabA)作 为一种新识别的毒力因子,在 H.pylori 诱导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获得关注。本文将对 BabA 的结构 功能、表达调控、促胃癌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旨在为开发新型防治策略提供方向。

基础研究
补益肝肾汤对小鼠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 
彭福 刘洋 孙权 袁云飞 郑明慧 胡高源 唐东昕 徐远坤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89-22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8
摘要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探讨补益肝肾汤对小鼠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建立膝骨 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实验分组设置:(1)空白对照组;(2)骨关节炎模型组;(3)模型+ 益肝肾汤高剂量给药组;(4)模型+补益肝肾汤高剂量给药+ TGF⁃β1 抑制剂 SB⁃431542 组;给药结束后 处死各组小鼠,取关节软骨组织,进行 HE 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 TGF⁃β1、ALK5、smad2 smad3、Sox9、p70S6K、PI3K、AKT、mTOR 的表达情况。ELISA 检测外周血 TNF⁃α、IL⁃6、IL⁃8 的表达情况。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软骨组织中 TGF⁃β1、ALK5、smad2、smad3、Sox9、p70S6K、PI3K、AKT mTOR 的表达水平有所降低,相较于模型组,补益肝肾汤治疗组上述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上调;相较于对 照组,模型组 TNF⁃α、IL⁃6、IL⁃8 的表达显著上调;相较于模型组小鼠,补益肝肾汤治疗组 TNF⁃α、IL⁃6、IL⁃8 的表达显著下调;补益肝肾汤治疗组添加 TGF⁃β1 抑制剂 SB⁃431542 组后可以逆转补益肝肾汤的作用。 结论 补益肝肾中药复方可以激活TGFβ1⁃SOX9/p70S6⁃细胞外基质信号通路对OA 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microRNA⁃9⁃5p通过抑制Tau磷酸化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郝婧雯 邓炎尧 谢君 万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296-23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09
摘要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icroRNA⁃9⁃5p(miR⁃9⁃5p)在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海马和血浆中表达情 况及其过表达对Tau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APPswe/PS1dE9(APP/PS1)转基因小鼠和WT C57BL/6 (WT)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将APP/PS1小鼠和WT小鼠各随机分为3组小鼠随机分为3组:Lv⁃WT组、Lv⁃con Lv⁃miR⁃9⁃5p 组,每组 18 只。将 Lv⁃miR⁃9⁃5p(4 × 105 转导单位[TU])或 Lv⁃con(4 × 105 TU)缓慢注射到 Lv⁃miR⁃9⁃5p组和 Lv ⁃con组的双侧海马中。注射后30 d进行行为测试或电生理实验。通过微阵列和定量实 PCR 分析 miRNA 表达,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 AT8 蛋白表达。结果 Lv⁃con 组小鼠相比,Lv⁃miR⁃9 ⁃5p 组小鼠的辨别指数、关联条件恐惧停止、暗示条件恐惧停止、跨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均显著增加 P < 0.05),跨平台时间显著降低(P < 0.05)。Lv⁃miR⁃9⁃5p 组小鼠海马中的突触棘密度、蘑菇刺的百分比 Lv⁃con 组显著增加(P < 0.05),并且 Lv⁃miR⁃9⁃5p 组小鼠表现出更高的长期增强幅度。与 Lv⁃WT 组相比, Lv⁃con 组小鼠海马中 AT8 水平及 AT8 γH2AX 共定位数量显著升高(P < 0.05)。Lv⁃miR⁃9⁃5p 组小鼠海马 AT8 Lv⁃con 组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miR⁃9⁃5p AD 发病机制中发挥有益作用,其保护机制涉 及减少异常Tau 磷酸化和DNA 损伤。

MiR⁃216a调节JAK2/STAT3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吴新华 顾晓荔 胡滨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03-23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0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微小 RNA⁃216a(miR⁃216a)是否通过调节 Janus 激酶 2(JAK2)/信号转导和3(STAT3)径调癌(ovarian cancer,OC)细EMT)。方法 qRT⁃PCR 检测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 miR⁃216a 表达水平;Transwell 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检测 EMT 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分析 JAK2/STAT3 途径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miR⁃216a 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P < 0.05)。上调 miR⁃216a 削弱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和EMT,同时抑制JAK2/STAT3通路激活(P < 0.05)。过表达JAK2可逆转上调miR⁃216a 对以上指标的影响(P < 0.05)。 结论 miR⁃216a 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转移和EMT。

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16HBE细胞MUC5AC上调的机制 
田晨 刘志辉 孟繁荣 李华 何湘蓉 胡锦兴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09-23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1
摘要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实验旨在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参与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 16HBE 细胞 MUC5AC 上调的信号通路及其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黏液高分泌药物作用靶点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CSE 引起16HBE 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通过生物 信息学分析挖掘出可能参与 CSE 诱导 16HBE 细胞 MUC5AC 上调的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利用 RT⁃qPCR 技术验证所筛选的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利用信号通路激动剂及siRNA干扰技术分别验证该信号 通路及相关基因是否参与CSE诱导的16HBE细胞MUC5AC上调过程。结果 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2 567 DEGs,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6HBE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在受到 CSE刺激后表达异常。RT⁃qPCR结果显示CSE刺激16HBE后WNT4、WNT5B、WNT6、WNT10A基因的转录水 平较对照组分别下调了0.885、0.893、0.705、0.618倍(P < 0.05),WNT9A较对照组上调3.727倍(P < 0.05),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后,16HBE细胞 MUC5AC 转录水平较对照组上调 3.197 P = 0.0313)。而在小分子干扰实验中,WNT5B siRNA 组+CSE MUC5AC mRNA 较阴性对照+CSE 组上调 2.092 倍(P = 0.0162)。结论 非经典 WNT 信号通路中的 WNT5B CSE 刺激 16HBE 细胞后下调,并参与 CSE诱导的MUC5AC的表达上调。

临床研究
一种新型微创腰椎融合工具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应用 
付拴虎 覃海飚 钟远鸣 覃浩然 韦家鼎 伍亮 陈勇喜 宋泉生 卢大汉 谷金 许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18-23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2
摘要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腰椎融合技术工具在临床上治疗腰椎峡部裂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1~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腰椎峡部裂的20例患者,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新型腰椎融合工具治疗组)和B组(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 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伤口长度、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 等情况,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在年龄、性别、BMI、手术节段、术前VAS评分、术前 JOA评分、术前ODI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伤口长度、术 中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A组和B组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 口疼痛VAS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A组和B组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14天、术后1个月 JOA评分及ODI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A组在治疗腰椎峡部裂方面,具有术中出血 量少、伤口小、恢复快等优势,同时症状缓解明显、疗效满意。然而与PLIF技术对比,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多。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115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张玉姣 邵晨 雷金艳 王秀红 任媛媛 马安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24-23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3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与分析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INCPH)患者临床与肝脏病理的特征,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的 115 例 INCPH 患者,对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化验及影像表现、病理表现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115 例 INCPH 患者中,男 51 例(44.35%),女 64 例(55.65%),男:女约为 1∶1.25,年龄 12 ~ 79 岁,平均(47.89 ± 21.14)岁,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以 A 多见(88.89%)。临床首发症状以脾大(34/38,89.47%)、血细胞减少(38/45,84.44%)、上消化道出血(25/41,60.97%)多见。WBC、NEUT、PLT、蛋白 C 活性等中位数均低于正常下限,且异常率超过50%;而ALT、AST、GGT、ALP、Alb、TBil、CHE、TG、TC 等中位数均处于正常范围,异常率较低。胃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检出率高达 77.42%,影像学中脾大、门脉高压检出率高于50%,TE⁃LSM ≥ 7.3 kPa 占 19.0%。肝脏病理除主要病变外,可见肝窦 CD34(+)(25/27,92.59%)、肝窦扩张(33/91,36.26%)、不规则纤维细隔(23/91,25.27%)等表现,全部标本均未见肝硬化。结论 INCPH 患者门脉高压重,肝功能损伤程度轻,肝脏储备功能好,确诊本病需临床与病理紧密结合。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MAP  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疗效比较
佟丽 余艳丽 石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31-23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4
摘要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AP 洗涤红细胞(MAP washes the red blood cells,Map WBC)及生理盐水混悬洗 涤红细胞(normal saline mixed with red blood cells,WBC)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阳性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 2020 1 月至 2021 12 月本院 207 例直接抗人球蛋白 试验阳性患者,分为 MAP 组(n = 93)和盐水组(n = 114),MAP 组输注 MAP 洗涤红细胞治疗,盐水组输注生 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治疗,通过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和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实验室 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输血疗效,同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各指标变化 程度进行比较,组内 HGB TBIL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 HGB TBIL 变化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两组输血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DAT 阳性患者输注两种洗涤红细 胞均安全有效,但MAP 洗涤红细胞由于保存时间长,更能满足临床急诊需求。

不同配伍剂量的纳布啡联合氢吗啡酮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孙俊枝 郭春燕 武丽芳 于建设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36-23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5
摘要 ( 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配伍剂量的纳布啡联合氢吗啡酮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 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 5 组:A 组:纳布啡 0.75 mg/mL+氢吗啡酮 25 μg/mL B 组:纳布啡 0.67 mg/mL+氢吗啡酮 33 μg/mL,C 组:纳布啡 0.5 mg/mL+氢吗啡酮 50 μg/mL,D 组:纳布啡 0.33 mg/mL+氢吗啡酮 67 μg/mL,E 组:纳布啡 0.25 mg/mL+氢吗啡酮 75 μg/mL,总容量 100 mL,行经静脉自 控镇痛(PCIA)。记录患者出麻醉后监护室(PACU)及术后4、8、12、24 h 疼痛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 次数,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A 组术后 8、12、24 h 活动 VAS 评分和 PCA 按压次数明显高于其他 4 组(P < 0.05);D、E 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5);B、C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高于其 3 组(P < 0.05)。结论 纳布啡 0.67 mg/mL+氢吗啡酮 33 μg/mL 与纳布啡 0.5 mg/mL+氢吗啡酮 50 μg/mL PCIA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镇痛满意度最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同配伍剂量的纳布啡联合氢吗啡酮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孙俊枝 郭春燕 武丽芳 于建设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36-23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5
摘要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配伍剂量的纳布啡联合氢吗啡酮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 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 5 组:A 组:纳布啡 0.75 mg/mL+氢吗啡酮 25 μg/mL B 组:纳布啡 0.67 mg/mL+氢吗啡酮 33 μg/mL,C 组:纳布啡 0.5 mg/mL+氢吗啡酮 50 μg/mL,D 组:纳布啡 0.33 mg/mL+氢吗啡酮 67 μg/mL,E 组:纳布啡 0.25 mg/mL+氢吗啡酮 75 μg/mL,总容量 100 mL,行经静脉自 控镇痛(PCIA)。记录患者出麻醉后监护室(PACU)及术后4、8、12、24 h 疼痛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 次数,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A 组术后 8、12、24 h 活动 VAS 评分和 PCA 按压次数明显高于其他 4 组(P < 0.05);D、E 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5);B、C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高于其 3 组(P < 0.05)。结论 纳布啡 0.67 mg/mL+氢吗啡酮 33 μg/mL 与纳布啡 0.5 mg/mL+氢吗啡酮 50 μg/mL PCIA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镇痛满意度最高,值得临床推广。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其动态变化在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
张雪, 张亮 汤善宏,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41-23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6
摘要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动态变化对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1 月-2021 12 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人工肝支持(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的乙肝相关慢加急 性肝衰竭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 90 d 的疾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 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 106 例患者,其中男 88 例(83.02%),女 18 例(16.98%),中位年龄为 48 岁(41.75,56)。二元 logistic 回归 显示 NLR ALSS 术后 HBV⁃ACLF 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生存组 NLR 水平[3.94(2.90 5.47)]显著低于死亡组[5.35(4.12,7.59),P < 0.05]。基线 NLR 水平与 MELD 评分、MELD⁃Na 评分、iMELD 评分均呈正相关(P < 0.05)。ROC 曲线分析基线、术前 1 d、术后 3 d NLR 水平判断 HBV⁃ACLF 患者 90 d 亡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2、0.712、0.72。生存分析显示低 NLR 90 d 生存率明显高于高 NLR 组(P < 0.05),NLR 变化率(ΔNLR)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 NLR 水平可作为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更高。

整合医学模式下2型糖尿病个性化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王宇琴 朱永星 冉隆梅 刘敏华 张兵 赵航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46-23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7
摘要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整合医学模式下 2 型糖尿病个性化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30 例来 自广州市社区的中老年患者。多学科联合开展健康教育并实施个性化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糖等生化指标、血压水平及焦虑、抑郁和生理感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 4 ~ 12 个月后,13 例全部停用降糖药, 15例部分停药,2例用药不变。干预后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的平均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 其中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分别为 9.2、6.9 mmol/L ,餐后 2 h 血糖分别为 12.3、7.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 7.7%、6.4%。经干预后 36.7%的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水平,20%的患者停用降糖药 3 个月后空腹血糖、 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达到正常水平,未达缓解水平的患者的糖代谢也显著好转(P < 0.05)。合 并血压高的人群中 75%(9/12)停用降压药 3 个月后仍血压正常。同时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理感受 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 < 0.05)。结论 整合医学模式个性化干预能显著改善中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 代谢、心理状态、生理机能和血压高情况,轻中症患者可望短期内实现糖尿病缓解甚至逆转,重症患者的 糖代谢也明显好转,这将为进一步优化糖尿病防控方案提供思路。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基于ACR TI⁃RADS 分析S⁃Thyroid 和超声医师评估甲状腺结节的一致性
周跃 李卫民 范晓芳 高启 吴文娟 贾磊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52-23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8
摘要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分析甲状腺 自动扫查助手(S⁃Thyroid)和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评估的一致性和两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取甲状腺结节患者 253 例共 276 个结节,分别由甲状腺扫查助手(S⁃Thyroid)和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结节的超 声特征进行评估,采用 Cohen′s Kappa 检验分析 S⁃Thyroid 和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评估的一致 性,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绘制 ROC 曲线,分析二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276 个结节中,良性 89 个,恶性 187 个。S⁃Thyroid 和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结节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回声的评估一致性强(Kappa 值分别为 0.973、0.886、0.805),对强回声灶和边缘评估的一致性中等(Kappa 值分别为 0.613、0.597)。在诊断效能方面,S⁃Thyroid和超声医师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01% vs. 86.24%,86.21% vs. 83.9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 0.0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35(95%CI:0.801~0.926)、0.891(95%CI 0.846 ~ 0.9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913,> 0.05)。结论 根据ACR 评分标准,S⁃Thyroid 和超声医师 对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的评估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中医药现代化
活源方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肿瘤特异生长因子、胃癌单克隆抗体水平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57-23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19
摘要 ( 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活源方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血清胃蛋白酶原(PG)、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胃癌单克隆抗体(MG7⁃A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10 月至 2021 9 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Hp 阳性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96 例,通过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8 例。对照组使用四联疗法+安慰剂治疗,观察组使用四联疗法+ 源方治疗。评估两组中医症候评分,胃肠功能检测仪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胃泌素⁃17(G⁃17)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 CR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MG7⁃Ag 水平,通过病理评分评定患者临床病理情况,记录 Hp 转阴 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胃痛、胃胀、乏力评分、TSGF、MG7⁃Ag、TNF⁃α、IL⁃6、CRP 平、慢性炎症、炎症活动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PG Ⅰ PGⅡ、G⁃17 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 Hp 转阴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不良 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Hp 阳性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使用活源方联合四联 疗法治疗,中医证候评分下降,PGⅠ、PGⅡ、TSGF、MG7⁃Ag、G⁃17 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病理评分 均显著改善,Hp 根除率提升,治疗效果显著。

综述
肠道疾病与生物钟节律紊乱关系研究进展
左晓彤 吴巧凤,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63-23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20
摘要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钟能够广泛调节机体的行为和生理功能,研究发现肠道也具有生物钟节律且受中枢生物钟节律的调控。生物钟节律紊乱现象广泛存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以及结直肠癌等多种肠道疾病中,与此同时生物钟节律紊乱也会对胃肠道动力、肠道黏膜屏障的通透性以及肠道菌群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引发多种多样的肠道功能紊乱或肠道疾病。本文主要对肠道生物钟节律相关疾病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杨琳琳 刘刚 易锐 王娟 谢振华 刘成琼 陈洁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67-237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21
摘要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故其短期及长期预后不佳。能够早期识别有 AKI 风险的患者,早期预防、实时监测、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信息学的进步和电子病历的日益普及,使得 AKI 风险预测的方法得以快速发展。本综述主要从 AKI 生物学标志物、风险评分、自动电子警报、人工智能这四个方面总结了 AKI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lncRNA 与miRNA 相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赵培源 陈少昀 刘喜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8):  2373-23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8.022
摘要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发育过程是现代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核心之一,非编码 RNA 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 CNS 发育。研究表明,lncRNA 和 miRNA 的调控对大脑的发育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参与 CNS 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还影响神经突起生长、突触稳定性和髓鞘形成等多个过程。本文就lncRNA 与miRNA 的相互作用在CNS 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