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2-07-10
述评

全面应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挑战 ——问题、困惑、行动和希望

刘志辉 钟球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573-15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1
摘要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是 2035 WHO 全球终止结核 病目标的巨大障碍。我国作为耐多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防控形势尤为严峻。本文拟从诊断、治疗和防 控策略等方面浅谈耐多药结核病控制中的问题与困惑以及突破严峻形势的着力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对结核病控制的启示

陈亮 周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578-15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2
摘要 ( 2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肆虐,对结核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医疗资源的挤兑,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的变化都对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实施带来冲 击。本文就新冠肺炎与结核病控制中的异同,新冠流行对结核病控制带来的冲击和启示逐一述评。

专题报道

广东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 基因变异特征

孟繁荣 雷杰 牛群 王楠 吴玲 杨瑜 谢贝 李华 高俊文 傅红梅 刘志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582-15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3
摘要 ( 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不同耐药表型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耐药基因 rpoB 变异 特征,为更精准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从分枝杆菌菌种保藏库中筛选利福平(R)、异 烟肼(H)、乙胺丁醇(E)、链霉素(s)敏感性明确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373 株。对 373 株临床分离株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包含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在内的 rpoB 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 析。结果 (1)373 株菌株样本中,192 株检测到 rpoB 基因变异,共发生 225 个突变包括碱基置换、插入、缺 失在内的 40 种突变种类,531、526、511、516、533、515 位点突变最为常见,占比分别为 43.11%(97/225)、 20.89%(47/225)、10.22%(23/225)、8%(18/225)、4.44%(10/225)、4%(9/225);(2)192例rpoB突变株中,159 仅发生单位点突变,33 株发生双位点突变,其中 D516V、H526L、H526D、H526R、S531W 14 种突变种类只 在单位点突变中出现,为单位点特有变异,M515T、H526Q、D516G、M515V、E541A 21 种突变种类只在双 位点突变中出现,为双位点特有变异,S531L、L511P、H526Y 5 个种类突变为单双位点共有变异,不存在 3个位点的同时变异。(3)对4个一线药物全敏感菌株(Q)、R敏感H耐药株(RSHR )、R耐药H敏感株(RRHS)和 HR 株(MDR)的 rpoB 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4.67%(5/107)、28.42%(27/95)、90.62(29/32)、94.24%(131/139), RRHS MDR 株间突变率不具统计学差异外(P > 0.05),Q/RSHR、Q/RRHS、Q/MDR、RSHR /RRHS、RSHR /MDR rpoB 基因突变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 P < 0.001)。结论 广东地区结核分枝杆菌 rpoB 基因突变具有多样 性、地域性特点,不同耐药表型可能对rpoB 基因突变产生深远影响。

结核病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预判模型的构建

沈含章 夏加伟 刘莉 张乐 祁飞 白彬 黄红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589-15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4
摘要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筛查针对结核病患者院内多重耐药菌(MDRO)定植或感染的预判指 标,为构建结核病患者院内 MDRO 风险模型提供依据,以预测结核病患者发生院内 MDRO 感染的风险概率。方法 选取 2020 1 月至 2021 3 月在 ICU 住院超过 48 h 125 例结核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非 MDRO组60例,MDRO组65例。通过运用单因素分析法结合ICU特点寻找可能引起MDRO感染风险的因素。 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构建 MDRO 感染的预判指标,继而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不同指标的 预测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包含年龄、有创机械通气、留置尿管等12 个因素。其中,有创机械通气、 留置尿管、留置鼻胃肠管等 8 个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留置鼻 胃肠管、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ICU 住院时间等 3 个变量的误判率为 21.6%,提示模型的预判效果较理想;通过对比 6 项不同侵入性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对结核病患者发生 MDRO 定植/感染的影响得出,除留置 胸、腹腔引流管外,其余操作对结核病患者是否发生 MDRO 定植/感染的相关性显著(P < 0.01);以留置鼻 胃肠管、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ICU 住院时间及联合因子计算结核病患者 MDRO 定植/感染风险预测的 ROC 曲线下面积,联合因子对结核病患者是否定植/感染 MDRO 的诊断效果最佳。结论 留置鼻胃肠管、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ICU 住院时间数及其联合因子对结核病患者是否定植或感染 MDRO 的风险预判 有意义,联合因子的预测概率优于单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RDM1和GATA2基因mRNA 作为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鉴别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研究
刘艳华 王若 杨秉芬 曹志红 翟斐 孙雯娜 苏瑾文 俞珊 程小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595-16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5
摘要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仍然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差异表达基因有望成为结核病新的诊断靶标。本研究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感染状态下人外周血中 PR/SET 域 1(PR/SETdomain 1,PRDM1)和 GATA 结合蛋白 2(GATA binding protein 2,GATA2)基因的 mRNA 表达,分析其作为诊断标志物的能力。 方法 收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人外周血,荧光定量PCR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PRDM1 和 GATA2 的 mRNA 水平,分析各组受试者 PRDM1 和 GATA2 基因表达差异及其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诊断能力。结果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RDM1 和 GATA2 的表达显著低于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人(H = 69.27,P < 0.000 1;H = 37.97,P < 0.000 1)。PRDM1 鉴别诊断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 0.896 7,灵敏度为 80.22%,特异度为 87.1%。GATA2 鉴别诊断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 0.806 1,灵敏度为 82.35%,特异度为 70.97%。PRDM1 和 GATA2 联合诊断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 0.935,诊断的灵敏度为 76.9%,特异度为 100%。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PRDM1 和 GATA2 的 mRNA 表达水平是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者的潜在标志物,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的辅助诊断。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涂阴或无痰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侯婧 王华 刘盛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599-16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6
摘要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涂阴或无痰肺结核(PTB)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 87 例疑似涂阴或无痰 PTB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 BALF 进行 MALDI⁃TOF MS、SAT⁃TB、Gene⁃Xpert 及BD960 法检测,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MALDI⁃TOF MS 诊断涂阴或无痰 PTB 敏感性为 68.5%(37/54),优于SAT⁃TB 13.0%(7/54)、Gene⁃Xpert 40.7%(22/54)、BD960法27.8%(15/54)(均P < 0.01)。MALDI⁃TOF MS 法 AUC 值为 0.827,优于 SAT⁃TB 0.550、Gene⁃Xpert 0.704、BD960 法 0.639(均 P < 0.01)。MALDI⁃TOF MS 分别联合上述 3 种方法的 AUC 并不优于其单独检测。 结论 MALDI⁃TOF MS 是较准确的辅助诊断涂阴或无痰PTB 的新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专家笔谈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氟喹诺酮耐药因素分析
梁雅雪 王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04-16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7
摘要 ( 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MDR⁃PTB 形成氟喹诺酮类 FQs)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省胸科医院 2019 4 月至 2021 3 月收治的 230 MDR⁃PTB 者,按照耐药类型分为两组:FQs 敏感组、FQs 耐药组,采用 χ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形成 FQs 耐药的影响 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类型、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合并症、胸部CT表现、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等是MDR⁃PTB 患者形成FQs 耐药的影响因素(均P < 0.05),多 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史及BMI < 18.5 kg/m2是MDR⁃PTB患者发生FQs耐药的独立 危险因素(均 P < 0.05)。结论 既往使用过二线药物及 BMI < 18.5 kg/m2 MDR⁃PTB 患者形成 FQs 耐药的 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FQs耐药肺结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异烟肼针对性预防肾移植受者结核潜伏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刘俊志 曾军 徐媛 晁晟 牛玉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09-16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8
摘要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具有高危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肾移植受者中异烟肼预防结核发生的有效性, 并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592 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 LTBI 险分层和预防方案,将 592 例受者分为 LTBI 高危预防组(53 例)、高危不预防组(74 例)和低危组(465 例)。 比较各组术后结核发生情况,并行Cox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59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结核共29例。 LTBI 高危不预防组术后发生 25 例结核,高危预防组术后无结核发生(33.8% vs. 0,P < 0.05),而低危组发4例结核(33.8% vs. 0.9%,P < 0.05)。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胸部影像学异常(OR = 8.607,95%CI 3.202 ~ 23.134,P < 0.001)是移植术后结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前应该严格筛查 结核感染因素,尤其对于胸部影像学检查异常患者。对高危 LTBI 患者术后采用异烟肼预防可明显降低结 核发生率。

应用加味百合固金汤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潘静洁 刘堂营 黄晋 黄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14-16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09
摘要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加味百合固金汤治疗对肺结核患者呼吸与全身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为结核病多学科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2018 6 月至 2021 12 月来我院就诊的 92 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为 研究对象,对观察组 50 例和对照组 42 例患者分别进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加味百合固金汤(前 4 周)治 疗,观察治疗开始时和治疗第 4 周末患者咳嗽、咳嗽、咳痰、咽痛、胸闷、气短、口渴、神疲、乏力和纳呆等症 状、体征在无、轻度、中度、重度 4 种程度间的变化情况,并应用 c2 检验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 观察组男女性别间好转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咳嗽、咳痰、咽痛、胸闷、气短、口渴、神疲、乏力、纳呆和 总体好转率分别为 100%、100%、92.00%、90.00%、78.00%、96.00%、84.00%、76.00%、96.00%、90.22%,对照 组分别为 83.33%、90.48%、76.19%、45.24%、869.05%、71.43%、59.52%、64.29%、64.29%、69.31%,除咳痰、气 短、乏力外两者间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24 例男性与 26 例女性之间比较,男性之 好转率分别为 100%、100%、95.83%、91.67%、75.00%、100%、91.67%、83.33%、91.67%、92.13%,女性则分 别为 100%、100%、88.46%、88.46%、80.77%、92.31%、76.92%、69.23%、100%、88.46%,两者间率的比较均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加味百合固金汤治疗对肺结核患者呼吸与全身症状、体征的改善明显,男 女皆宜。

基础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FTX 通过PPARγ影响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糖酵解

马晶晶 杨金兰 屈天银 喻皇飞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18-16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0
摘要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 FTX(LncFTX)对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行为和糖酵解的影响。 方法 RT⁃qPCR检测不同肠癌细胞株中LncFTX本底表达。利用siRNA干扰下调HT⁃29细胞中LncFTX表达, CCK8和Transwell实验验证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评估细胞内PPARγ及下游Leptin、TNFα和糖 酵解相关蛋白表达,ELISA分析HT⁃29细胞参与糖代谢有关酶的变化。结果 LncFTX在不同肠癌细胞中高表 达;下调肠癌HT⁃29细胞中LncFTX表达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细胞内PPARγ和Glut4的表达亦明显下 降,而PDHA1及Leptin、TNFα则显著升高;下调LncFTX后胞内PFK、LDH的含量分别为(0.14 ± 0.02)U/mg 72.03 ± 14.64)U/L,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而CS含量则升高至(8.07 ± 0.50)U/mg(P < 0.05)。在LncFTX 降低的HT⁃29细胞中激活PPARγ后,相应的蛋白表达和PFK、LDH及CS的含量变化均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 结论 LncFTX可通过调控PPARγ表达影响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和有氧糖酵解过程。

鼠李糖乳杆菌及姜黄素通过调节TLR4信号通路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影响的研究

徐子媛 张九娜 孟灿灿 程燕 郭永泽 李校天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24-16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1
摘要 ( 2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鼠李糖乳杆菌及姜黄素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大鼠干预的作用 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40 SD 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 1 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S)、模型对照组 MCD)、鼠李糖乳杆菌干预组(LGG)、姜黄素干预组(CUR)和鼠李糖乳杆菌联合姜黄素干预组(LGG+ CUR),每组8只;实验第4周末处死大鼠,比较5组大鼠肝指数、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脂肪含量,检测血清转氨 酶、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肝组织TLR4、NF⁃κB和MyD88的表达情况。结果 MCD组与MCS组比较,一般情况 差,肝脏组织大面积脂肪变性及脂质浸润,血清转氨酶、炎性因子明显升高,证实了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喂 4周成功复制了大鼠MAFLD模型;各干预组大鼠肝指数、肝脏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水平,血清转氨酶、炎 性因子水平,TLR4、NF⁃κBp65和MyD88的表达均较MCD组显著降低,LGG+CUR组降低最为显著,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鼠李糖乳杆菌和姜黄素均能明显改善 MAFLD 大鼠肝脏脂质沉积、肝功能,降 低肝指数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可能与调节TLR4信号通路,降低肝中TLR4、MyD88和NF⁃κB的表达有关。

青蒿琥酯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去分化肌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雅文, 吴苗 耿素霞 曾令基 王玉连 赖沛龙 杜欣 翁建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30-16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2
摘要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肺肌成纤维细胞(MFB)的作用,探索青蒿琥 酯联合 hUCMSC 对肺 MFB 的作用。方法 胶原酶消化贴壁法获得 hUCMSC;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 TGF⁃β1(10 ng/mL)诱导 48 h 后,加入 MFB 和(或)青蒿琥酯共培养 24 h;撤除 MSC 后,在 MSC⁃deMFB 体系中重新加 TGF⁃β1 再刺激。流式检测细胞凋亡、CCK8 检测细胞增殖及 qPCR WB 分别检测纤维化 相关蛋白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UCMSC 符合 ISCT MSC 标准。经 TGF⁃β1 刺激后的 MRC⁃5 (即 MFB)与 hUCMSC 共培养 24 h 后,细胞(MSC⁃deMFB)呈增殖状态,CCK8 检测发现 OD 值较对照组增加 P < 0.01);α⁃SMA、COL1A1 FN1 的表达明显降低,接近 FB(MRC⁃5)初始水平(P < 0.01)。当撤除 MSC 后,在 MSC⁃deMFB 体系中重新加入 TGF⁃β1 时,细胞恢复 MFB 特征(α⁃SMA、COL1A1 FN1 的表达升高), 提示 MSC 诱导 MFB 去分化是可逆的。当青蒿琥酯和 MSC 同时作用 MFB 时,细胞总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 并进一步抑制 α⁃SMA、COL1A1 的表达(P < 0.01)。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诱导肺肌成纤维细胞增 殖、可逆性去分化及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青蒿琥酯诱导 MSC⁃deMFB 凋亡,与 MSC 协同抑制 MSC⁃deMFB 细胞 α⁃SMA 及纤维化相关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青蒿琥酯协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抗纤维化的 新策略。

临床研究

体外循环期间应用利多卡因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

静广建 刘照国 于飞 孙敏 苏明 王倩倩 李晶 舒蕤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37-16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3
摘要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开始及复温时应用利多卡因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并探讨与脑氧饱和度(rSO2)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34 ~ 75岁,性别不限, ASA 分级Ⅱ或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 = 30):A CPB 开始时给与 2%利多卡因 4 mg/kg,复 温时给与 4 mg/kg;B 组给与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 CAM⁃ICU 量表评定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术中持续采集 患者双侧 rSO2,计算 rSO2基础值、平均值、最低值及最低值较基础值下降百分比。记录拔管时间、ICU 停留 时间、住院时间、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 组比较,A rSO2最低值较基础值 下降百分比明显降低,rSO2最低值显著升高,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拔管时间、ICU 停留时间显著缩 短,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 < 0.05),其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PB 开始及复 温时应用利多卡因可降低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及 ICU 停留时间,减少术后舒 芬太尼用量,可能与改善术中rSO2有关。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期长方案临床结局中的预测价值

陈潇, 崔媛媛, 谭颖, 林盛, 何毅超, 张清健, 宋革,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42-16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4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在黄体期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在临床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中心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行供精⁃IVF 助孕妇女启动日和 HCG 日血清标本,分析血清 IGF⁃1 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结果 高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启动日 IGF⁃1 无显著差异。一个 移植周期后临床妊娠组启动日 IGF⁃1 显著高于未孕组。启动日 IGF⁃1 是影响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OR = 0.987,95%CI:0.978 ~ 0.998,P = 0.021)。启动日 IGF⁃1 预测一个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 ROC 曲线分析曲线 下面积(AUC)为 0.669(P = 0.029)。结论 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行供精⁃IVF 时,启动日 IGF⁃1 不能预测卵巢 反应,但对临床妊娠有一定预测价值。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朱良梅 孔少云 戴玉腾 赵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47-16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5
摘要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 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胎龄< 32周的171 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将患儿分为BPD组及非BPD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出生时一般资料、 入院后主要疾病及治疗措施、并发症和母亲产前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BPD 的危险因 素。结果 171 例患儿 BPD 发生率为 38.5%(66/171),男 34 例,女 32 例。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多胎、 5 min Apgar 评分、产房抢救性气管插管、入院后第一次动脉血气(pH、PaO2、PaCO2)、入院时吸氧浓度、住院 期间输血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d)、入科后再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有创通 气时间≥ 7 d、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动脉导管未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胎龄(OR = 2.033,95%CI:1.161 ~ 3.559,P = 0.013)、有创机械通气(OR = 0.165,95%CI:0.031 ~ 0.883,P = 0.035)、入院时 PaO(2 OR = 1.025,95%CI:1.002 ~ 1.049,P = 0.033)是早产儿发生 BPD 的独立危 险因素。结论 BPD 的发生与胎龄密切相关,胎龄越小,BPD 发病率越高;入院时 PaO2低、接受有创机械 通气的早产儿更容易发生BPD

髋关节翻修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洪尉师 张亚鑫 林群 马艺博 孙钰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52-16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6
摘要 ( 2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髋关节翻修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早期筛选术后高风险输血 患者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纳入自 2012 8 月至 2021 3 月行髋关节翻修术的 162 例患者,根据术后是 否输血分为输血组 88 例,未输血组 74 例,输血率 54.32%。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 病、骨质疏松、术前红细胞、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小板、术前PT、术前APTT、术前INR、术前TT、术前血钙、 术前白蛋白、ASA评分和术后异体输血等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翻修患者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通过 R 软件(4.1.1)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 ROC 曲线及校准曲线来评 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标准度。结果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 = 2.249,P = 0.037)和骨质 疏松(OR = 3.927,P = 0.001)、术前血红蛋白(OR = 0.255,P = 0.026)和术前血钙水平(OR = 0.338,P = 0.038 是髋关节翻修患者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通过 R 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 ROC 曲线及校准曲 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为 0.751,校准曲线斜率接近 1,表明该预测模型预测术后输血风险具有较好的 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 基于高血压、骨质疏松、术前血红蛋白以及术前血钙这四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 的列线图预测髋关节翻修患者术后输血风险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危重孕产妇急性心肌损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刘晓江 赵慧颖 王光杰 张晓红 刘国莉 安友仲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57-16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7
摘要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危重孕产妇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接受机械通 气治疗的重症产妇共14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妇产科相关指标、结局指标、预后相关指标,根据心肌损 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依次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急性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独立危险因素对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有 61 例(42.7%)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损伤,与非心肌损伤组相比,心肌损伤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 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乳酸、体温、发生低血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率显著升高(P < 0.05)。将上 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早期肌酐水平(OR = 1.016,95%CI:1.004 ~ 1.027,P = 0.008)、乳 酸水平(OR = 1.492,95%CI:1.053 ~ 2.115,P = 0.025)和术中出血量(OR = 1.000 2,95%CI:1.000 1 ~ 1.000 4 P = 0.011)是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 0.853,标准误为 0.033,95%可信区间为 0.789 ~ 0.917,提示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早期肌酐水平、乳酸水平和术中出 血量是危重孕产妇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于预防心肌损伤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雾化熏蒸、睑板腺按摩对白内障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干眼的疗效观察

程杰 于璐 郝晓琳 凌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62-16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8
摘要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雾化熏蒸、睑板腺按摩对减缓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 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合并 MGD 的白内障患者 62 例,分为观察组 31 例(术前雾化熏蒸、睑板腺按摩、 抗炎治疗,术后常规抗炎治疗),对照组31例(术前术后常规抗炎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眼表 疾病指数 OSDI 问卷调查,泪膜脂质层厚度(LLT)、非接触泪液破裂时间(NIKBUT)、角膜荧光素染色 CFS)、睑缘、睑板腺分泌质量、睑板腺缺失的检查。结果 对照组患者MGD在术后1个月时病情加重,3 月后病情缓解。观察组术前治疗后,OSDI、NIKBUT、CFS、睑缘、睑板腺分泌质量评分、LLT 较治疗前均有 明显改善(P < 0.05);观察组 NIKBUT、睑缘、睑板腺分泌质量评分在术前治疗后、术后 1 周、术后 1 月及 术后 3 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睑缘充血及睑板腺口阻塞的情况较对照组同期明显改善 P < 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可加重 MGD 及干眼的症状,术前 MGD 的治疗对减轻白内障手术引起的干 眼是有效的。

大豆粉尿代谢产物雌马酚、双氢化大豆黄素、邻脱甲基安哥拉紫檀素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蔡春芳 黄华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67-16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19
摘要 ( 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大豆粉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 2016 7 月至 2019 12 期间,97 例围绝经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完成患者围绝经期症状评分,征得患者同意并获医院伦理审批后, 让其日服用 50 g 大豆粉,持续 90 d 后,重新完成评分,比较患者服用大豆粉前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阳性率 和评分的差异。测定患者尿代谢产物雌马酚、双氢化大豆黄素、邻脱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的含量,分析代谢 产物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1)患者服用大豆粉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阳性率低于服用大豆 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41,P < 0.001)。(2)患者服用大豆粉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综合评分低 于服用大豆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8.52,P < 0.001)。(3)尿代谢物雌马酚剂量与围绝经期症状加 权总分、失眠均呈负相关(r = -0.23,P = 0.02)。双氢化大豆黄素与心悸呈负相关(r = -0.27,P = 0.007)。 邻脱甲基安哥拉紫檀素与潮热出汗、情绪波动、心悸均呈负相关(r1 = -0.22,P1 = 0.03;r2 = -0.21,P2 = 0.04 r3 = -0.21,P3 = 0.04)。结论 服用大豆粉有利于降低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雌马酚含量 与患者围绝经期的症状及睡眠质量相关。双氢化大豆黄素含量与患者的心悸相关。邻脱甲基安哥拉紫 檀素含量与患者潮热出汗、情绪波动及心悸的症状相关。

药物与临床

肾衰宁片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疗效

陈杰彬 胡蓉 李成杰 吕佩佳 魏连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71-16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0
摘要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肾衰宁片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脏病 3-4 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1 月至 2021 1 月接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100 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0 例,观察组 50 例。两组 治疗 12 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测定白细胞介素⁃17(IL⁃17)、γ 干扰素(INFγ)、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视黄醇结合蛋 4(RBP4)、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 血肌酐(SCr)、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4 h 尿蛋白定量 24 h UTP)水平,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IL⁃17、s⁃CRP、IFN⁃γ、MDA、RBP4 Cys⁃C、24 h UTP、BUN、SCr 水平降低(P < 0.05);GSH⁃Px、SOD、BMP⁃7 水平升高(P < 0.05)。结论 肾衰宁 片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脏病可使患者肾功能缓慢恢复,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肾脏微炎症,并 对肾脏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比较两种血红蛋白A2测定方法对轻型 α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性能

王展强 杨华文 黄基伟 李亚红 曹东林 雷达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76-16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1
摘要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血红蛋白 A2(hemoglobin A2,HbA2)对 轻型 α 地贫的诊断性能。方法 选取 2019 1 月到 2021 12 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 α 地贫筛查 的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所有患者 HbA2 和地贫基因结果等临床信息,根据地贫基因结果分为对照组和轻型 α 地贫组,分析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使用 ROC 曲线评价并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 HbA2 对轻型 α 地贫的诊断性能及截断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型 α 地贫组的 HbA2 在高效液 相色谱法[(2.78 ± 0.39)% vs.(2.57 ± 0.21)%,P < 0.001)]和毛细管区带电泳[(2.62 ± 0.46)% vs.(2.34 ± 0.31)%,P < 0.001)]检测的人群中均降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HbA2 时,其诊断轻型 α 地贫 ROC 曲线的 AUC 0.715(95%CI:0.682 ~ 0.747,P < 0.001),截断值为 2.8%,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2.6% 55.7%;使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 HbA2 时,其诊断轻型 α 地贫 ROC 曲线的 AUC 0.786(95%CI 0.751 ~ 0.821,P < 0.001),截断值为 2.6%,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1.1% 57.4%。结论 毛细管 区带电泳检测HbA2对轻型α 地贫的诊断性能优于高效液相色谱法。

调查研究

江西地区997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变异分析

饶慧华 刘艳秋 黄淑晖 周吉会 杨必成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80-16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2
摘要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江西地区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发生率及其在男、女性中的分布差异,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变异的关系。方法 根据流产次数将 997 对(1 994 例)自然流产夫妇分 4 组:流产 1 次、2 次、3 次、≥ 4 次,检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 对自然流产 夫妇染色体变异率为 13.94%(139/997),包括染色体多态 83 例,染色体畸变 56 例,其中平衡易位占总畸变 55.36%(31/56)。(2)流产 1 次夫妇中男性与女性染色体变异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流产 ≥ 2 次夫妇染色体结构异常与流产 1 次夫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流产≥ 4 次夫妇染色体多 态性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自然流产 3 次以内,随着流产次数增加,染色体畸 变率增加,两者的关联存在统计学意义(OR = 1.648,95%CI:1.163 ~ 2.334,P < 0.05)。结论 染色体易位是 造成复发性流产的主要遗传因素,自然流产3次以内染色体畸变率与流产次数成正相关。对于RSA夫妇应 常规进行染色体检查,流产≥ 4次的夫妇应关注染色体多态的遗传效应,评估再生育风险。

2011-2020年肇庆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变化
利超强, 陈发颖 陈清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85-16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3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肇庆市 10 年间(2011-2020)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011-2020 年肇庆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20年,肇庆市累计报告梅毒 13 119 例,发病率呈小幅上升趋势,从 39.18 /10 万升至 41.87/10 万(χ2= 242.909,P <0.05);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为主,占 86.31%;10 年来,隐性梅毒呈上升趋势,而一、二期和胎传梅毒则均呈下降趋势,尤以胎传梅毒下降最为显著,发病率从121.29/10万活产数下降到1.46/10万活产数(χ2 = 239.912,P < 0.05);梅毒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男女性发病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χ2 = 98.697、161.313,P < 0.05),发病数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 1.19(χ2 = 17.620,P < 0.05);发病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5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10 ~ 19 岁组发病率 10 年间有增加的趋势。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最多。结论 2011-2020年间肇庆市梅毒发病率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青少年、老年、男性人群是重点管理对象。

中医药现代化

加减知柏地黄丸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张国强 张文金 李金柳 陈凤媚 张畅斌 郑淑华 刘嘉芬 吕栩再 卢雪银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90-16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4
摘要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加减知柏地黄丸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与雌激素受体(ER)α、β 基因多 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7 7 月至 2020 1 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的中枢性 性早熟女童,根据加减知柏地黄丸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 60 例和无效组 20 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i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女孩雌激素受体 α 基因 PvuⅡ XbaⅠ及受体 β 基因 RsaⅠ AluⅠ遗传多态性。结果 两组 ERα⁃PvuⅡ ERα⁃XbaⅠ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 ERβ RsaⅠ ERβAluⅠ基因多态 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α⁃PvuⅡ ERα⁃XbaⅠ的基因多态性不影响加减知柏地黄丸 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而ERβRsaⅠ与ERβAluⅠ不同的基因多态性则对疗效有影响。

加减知柏地黄丸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张国强 张文金 李金柳 陈凤媚 张畅斌 郑淑华 刘嘉芬 吕栩再 卢雪银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90-16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4
摘要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加减知柏地黄丸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与雌激素受体(ER)α、β 基因多 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7 7 月至 2020 1 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的中枢性 性早熟女童,根据加减知柏地黄丸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 60 例和无效组 20 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i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女孩雌激素受体 α 基因 PvuⅡ XbaⅠ及受体 β 基因 RsaⅠ AluⅠ遗传多态性。结果 两组 ERα⁃PvuⅡ ERα⁃XbaⅠ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 ERβ RsaⅠ ERβAluⅠ基因多态 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α⁃PvuⅡ ERα⁃XbaⅠ的基因多态性不影响加减知柏地黄丸 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而ERβRsaⅠ与ERβAluⅠ不同的基因多态性则对疗效有影响。

综述
瑞马唑仑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旷光华 徐伟 夏瑞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695-17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5
摘要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对肝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理特性且有特效拮抗药物。瑞马唑仑临床镇静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长时间应用无蓄积,可安全应用于临床镇静,且适用于老年及危重患者镇静,或有望成为临床首选镇静药。

纳米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栾孟晓 栾永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701-17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6
摘要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主要的疼痛治疗方案依赖于阿片类药物,但由于该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及成瘾性,需不断开拓新的治疗方法。纳米技术的应用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而不产生或较少产生相关的副作用。本文将阐述临床疼痛治疗的现状、疼痛治疗的新靶点以及纳米技术在疼痛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
重点介绍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递送方法以及借助纳米材料清除代谢因子从而调节疼痛信号的技术。
CAR⁃T 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崔家康 高青杰 孟庆良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707-17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7
摘要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种主要表现在关节、骨骼、肌肉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目前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与生物制剂等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耐受,达不到持续缓解、维持疾病低活动的状态。因此,开展新疗法对此类应答不佳的患者大有裨益。CAR⁃T 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其作用机制,也为 RA、SLE、SSc 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但也有细胞因子风暴、感染率增加、神经毒性等副作用。本文就 CAR⁃T 疗法在部分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相关研究展开论述,旨在为后续开展CAR⁃T 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激素治疗进展
邹素文 朱彩霞 张安秦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3):  1711-17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3.028
摘要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LM)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之一,好发于有哺乳史的经产女性,是一种良性的肉芽肿性病变。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因该病病程漫长,病情容易反复、经久不愈,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较大的伤害。糖皮质激素是治疗 GLM 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的用药标准,使用剂量及疗程各有所异。因激素的用法、用量错误,在治疗过程中不仅延误了患者的病情,还引起了诸多的副作用。本文作者大量地阅读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激素治疗GLM 的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了激素治疗GLM 的最新进展,以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