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2-07-25
述评
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要点
金洁雯 李延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15-171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1
摘要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足、骨折以及非创伤性截肢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以及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往往无特异性症状,且半数以上患者早期无症状,待出现症状往往已是疾病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一述评,以期提高临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注度及早期防控。

专家笔谈
非编码RNA 调节糖尿病状态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董骁懿, 李昊,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20-17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2
摘要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缺损愈合由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共同调节,这种免疫细胞与骨组织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调控的关系称为骨免疫。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s,ncRNAs)是从基因组转录而来但不参与蛋白质翻译的 RNA,调控机体的增殖、氧化应激、迁移、炎症、表型转换等生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cRNAs 可能与糖尿病状态骨再生密切相关,研究ncRNAs 与糖尿病状态骨缺损愈合的关系,有望成为促进糖尿病骨再生的潜在治疗靶点。

专题报道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周知子 李秀珍 徐爱晶 梅慧芬 林云婷 曾春华 毛晓健 饶敏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25-17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3
摘要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2 型(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type 2,MO⁃DY2)的临床特征及 GCK 基因变异类型特点,分析 GCK 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分析 2011 年 4 月至 2021 年 10 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临床诊断为 MODY2 的 32 例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 GCK 基因 Sanger 测序及家系调查,对未检出 GCK 基因变异的患儿父母亲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分析其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 32例患儿(男19例,女13例),起病年龄1 d ~ 18岁,中位数为8岁,空腹血糖均轻度升高,均值(6.7 ± 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值(5.90 ± 0.96)%,均无高血糖症状。31例患儿随访4 ~ 75个月血糖维持稳定。32 例患儿共发现 GCK 基因 30 个不同杂合变异,其中 5 例为新发变异,2 例患儿为自发变异。结论 MODY2 患儿轻度高血糖生后即可出现,不同的 GCK 基因变异所导致的临床表型无明显差异,无家族史但临床高度提示 MODY2 的患儿也应行 GCK 基因分析,以免造成漏诊,并对家系相关成员进行筛查,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本组研究未发现GCK 基因热点变异。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陈钰仪 谢健 梁秀娥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31-17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4
摘要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 者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产科住院的 GDM 患者 1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 IMB 组与传统健康教育组,各 80 例,以临产前为干预终点,随访至产后 12 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 间胰岛素治疗情况、干预前及干预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及母婴不良分娩结局,并在产后 6~12 周评估糖代谢异常状况。结果 IMB 组干预期间胰岛素治疗率低于传统健康教育组 P < 0.05)。干预后,两组 FPG、HbA1c 均较干预前降低,且 IMB 组干预后低于传统健康教育组(P < 0.05)。 IMB 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随访 12 周糖代谢异常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健康教育组 P < 0.05)。结论 基于 IMB 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控制血糖方面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改善母婴结局,减 少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李英娜 董兰 刘婉珊 全林菲 何凤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36-17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5
摘要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差异基因表达,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 制并为其提供新的分子治疗靶点。方法 通过 GEO 数据库获取数据集 GSE142025 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 组)相对对照组(NC 组)差异表达基因。GSEA 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通路, 通过蛋白质相互网络(PPI)分析鉴定 HUB 基因。采用免疫组化和 RT⁃qPCR 检测目标基因在肾组织中的相 对表达水平。结果 P < 0.05 | |log2FC > 1 为标准,筛选得到 eDN 组有 1 859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 1 063 个上调,有 796 个下调。GSEA 行差异基因的 KEGG 通路富集显示 eDN 组在JAK⁃STAT 通路”、“细胞 因子受体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显著 上调。CCR2 作为 HUB 基因在 eDN 组中表达显著上调;免疫组化及 RT⁃qPCR 结果显示一致,eDN 组中 CCR2 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NC 组(均 P < 0.05)。结论 KEGG 分析功能富集主要显示炎症通路激活,而 CCR2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提示其可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 作用。

线粒体ND4 基因 12026 A→G 突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 
王思琦 卢雪 金香子 于婕 金光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43-17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6
摘要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线粒体ND4基因12026 A→G突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T2DM患者198例,其中DR患者67例,无DR患者131例。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线粒体ND4基因突变筛查,应用彩色 多普勒超声(CDUS)测量其 CRA 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存在基因突变与无基因突变 DR 患者相比, CRA 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基因突变 DR 患者最高流速 Vmax)、最低流速(Vmin)、平均流速(Vmean)和血流速度积分(VTI)较无基因突变DR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 0.001)。结论 线粒体ND4 基因12026 A→G突变与DR患者CRA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相关性。

临床新进展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唐前辉 陈靖 杨晗 覃晓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47-17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7
摘要 ( 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动脉夹层起病急,死亡率高,目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已成为 Stanford B 型夹层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但对累及重要分支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单纯的覆膜支架隔绝夹层破口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杂交手术、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及分支支架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结合血流动力学因素,对目前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作一综述,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红景天苷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模型及气道重塑的机制 
黄莺 周芬 袁文胜 徐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53-17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8
摘要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SAL)调节改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炎症及气道重塑 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烟熏法建立 COPD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L 低、高剂量组和 阳性对照组,观察大鼠一般状况,用小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ELISA 法测定大鼠血清炎 症因子;HE 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Masson 染色观察气道平滑肌与胶原面积;Western blot 检测肺组织 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果蝇母源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 Smad)2/3 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FVC、PEF 和血清 IL⁃10 水平降低,血清 IL⁃8 水平升高,支气管壁、间隔和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炎症评分升高,平滑肌明显增生、肥大, 气道胶原沉积明显增多,WAm/Pbm、Wcol/Pbm 值升高,肺组织 p⁃PPAR⁃γ 蛋白表达上调,TGF⁃β1、p⁃Smad2/3 蛋白表达下调(P < 0.05)。经红景天苷各剂量干预后,大鼠 FEV0.1/FVC、PEF 值和血清 IL⁃10 水平升高,血 IL⁃8 水平降低,支气管壁、间隔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泡炎症评分降低,平滑肌增生、肥大 情况改善,气道胶原沉积减少,WAm/Pbm、Wcol/Pbm 值降低,肺组织 p⁃PPAR⁃γ 蛋白表达下调、TGF⁃β1 p⁃Smad2/3 蛋白表达上调(P < 0.05)。结论 红景天苷可减轻大鼠 COPD 相关炎症,逆转气道重塑,可能与 调节PPAR⁃γ/TGF⁃β1/Smad2/3通路有关。

玉郎伞多糖通过调控Caveolin⁃1表达对脂多糖诱导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辛思源 杨志新 柳金英 刘慧 郭建恩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59-177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09
摘要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玉郎伞多糖(YLSP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 YLSPS 处理 LPS 诱导的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Nthy⁃ori3⁃1后,转染 Caveolin⁃1 过表达载体至 Nthy⁃ori3⁃1 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 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 Caveolin⁃1 mRNA 表达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 Caveolin⁃1 蛋白表达。YLSPS 处理甲状腺炎模型小鼠,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YLSPS 可降低 LPS 诱导的 Nthy⁃ori3⁃1 细胞中 IL⁃1β、IL⁃6 和 MCP⁃1 水平、细胞凋亡率(P < 0.05),促进细胞中 Caveolin⁃1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P < 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过表达 Caveolin⁃1 也可降低 LPS 诱导的 Nthy⁃ori3⁃1 细胞中 IL⁃1β、IL⁃6 和MCP⁃1水平及细胞凋亡率。YLSPS可改善甲状腺炎模型小鼠甲状腺组织形态,降低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 MCP⁃1 水平,促进甲状腺组织中 Caveolin⁃1 蛋白表达。结论 YLSPS 可抑制 LPS 诱导的 Nthy⁃ori3⁃1 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上调Caveolin⁃1表达有关。

心房肌细胞外泌体miR⁃130在房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黄江伟 江鑫 蒋长荣 龚慧琴 齐明旭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66-177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0
摘要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鼠心房肌细胞外泌体miR⁃130在房颤(AF)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miR⁃ 130 shRNA 慢病毒(sh⁃miR⁃130)或对照(sh⁃Crtl)转染小鼠心房肌细胞,然后进行 AngⅡ处理。从处理过的 心房肌细胞中分离出外泌体,与 THP⁃1 巨噬细胞共培养。进行流式细胞术以检查 CD86 CD163 阳性巨噬 细胞的百分比。此外,通过构建横向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小鼠模型,将 sh⁃miR⁃130 注射到小鼠体内以敲 miR⁃130 表达,进一步研究 miR⁃130 在体内心脏纤维化过程和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结果 AngⅡ 理的心房肌细胞衍生的外泌体(AngⅡ⁃Exo)中 miR⁃130 表达上调。AngⅡ⁃Exo 通过转移 miR⁃130 诱导巨噬 细胞向 M1 极化。在有或没有 sh⁃Ctrl 对照处理的 TAC 小鼠中 miR⁃130 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注射 sh⁃miR⁃ 130 TAC 小鼠的 miR⁃130 水平显著降低。sh⁃miR⁃130 明显改善了 TAC 小鼠心脏的结构并减小了心肌大 小、纤维化水平。此外,sh⁃miR⁃130 处理后 TAC 小鼠左心房组织中 iNOS+ /CD68+ 巨噬细胞显著降低,和 CD163+ /CD68+ 巨噬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AngⅡ处理的心房肌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中 miR⁃130 的表达水 平升高,并且外泌体通过转移miR⁃130促进了M1巨噬细胞极化。

高糖对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 
谭淑仪 刘宇薇 高海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73-17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1
摘要 ( 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高糖对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衰老的影 响,为SMSCs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风险评估依据。方法 葡萄糖生理浓度(5.5 mmol/L 作为对照组,高糖(25 mmol/L)作为高糖组,检测大鼠 SMSCs 在高糖刺激下的衰老情况,包括细胞增殖活 性,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表达,衰老相关表型(SASP)IL6、MMP13、TNFα、CXCL1、IFNβ的mRNA表达,细 胞内线粒体裂解情况,p21 蛋白表达,以及透明质酸的分泌。结果 本实验条件下,高糖刺激不影响大鼠 SMSCs增殖(P = 0.675),SA⁃β⁃gal 染色阳性细胞增加,SMSCs 胞内线粒体裂解增加,线粒体呈碎片化,衰老 相关表型 SASP mRNA 表达增加,MMP13(P = 0.011),TNF、IL⁃6、INFβ(P = 0.000),CXCL1(P = 0.003), p21 蛋白表达下降(P = 0.00),透明质酸释放降低(P = 0.002)。结论 高糖使大鼠 SMSCs 进入衰老状态, 损害其生物学功能,采用SMCSs 治疗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其临床效果有待商榷。

临床研究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89 
孙璐 范晓东 李雯 杨潇潇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78-17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2
摘要 ( 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青春期 EMs 患者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时机。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2018 年收住院的 89 例青春期(年龄≤ 21 岁) EMs 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86 例为卵巢型 EMs(OE),3 例为腹膜型 EMs,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青春期 OE 患者 89 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青春期 EMs 患者痛经发病率较非青春期组更高,出现痛经距初潮时 间更短,初潮年龄更早(P < 0.005)。(2)青春期组患者卵巢肿物总直径大于非青春期组(P < 0.005),其中 9 例发生 OE 破裂急诊手术。(3)青春期及非青春期组腹腔镜保守手术完成率分别为 91.01% 86.52%,临床分期均为重度(Ⅲ/Ⅳ期)患者更多。(4)青春期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率为 68.29%,术后 3 年复发率为 18.87%(10/53),术后复发可能与子宫直肠陷窝封闭有关(P < 0.005)。结论 青春期 EMs 患者发病早,临床分期高以 OE 为主要表现,肿物直径较大,易发生破裂,应尽早手术治疗。腹腔镜保守手术是治疗青春 EMs 的有效方式,其术后复发可能与子宫直肠陷窝封闭有关。

3D显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疗效与安全性
吴刚 丰瑞兵 胡昊 黄一拯 李超 张海涛 李朝文 黄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82-17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3
摘要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3D 显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1 月至 2020 6 月我院收治的 36 例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 例患者采用 3D 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D 组),21 例患者采用普通显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普通组),对 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3D 组手术时间(162.33 ± 34.79)min,普 通组手术时间(187.59 ± 29.45)min,3D 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普通组(P < 0.05),两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所有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恢复,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1 VAS 评分与 JOA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3D 组共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 68 枚,其中 0 级与Ⅰ级置钉共 62 枚,置钉优良率 91.18%,普通组共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 96 枚,其中 0 级与Ⅰ级置钉共 84 枚,置钉优良率 87.50%,两组置 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硬膜破裂、椎动脉损伤等并发 症,3D 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13.33%,普通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23.8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D 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均疗效确 切,但3D 显微镜下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更低。

氨甲环酸关节腔周围注射与关节腔灌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比较

张军 满家政 冯仕明 马超 王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88-17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4
摘要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关节腔周围注射与关节腔灌注在减少术后出血的 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 6 月至 2020 2 月我院收治 14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 13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66 例(关节腔周围注射)和对照组 66 例(关节腔灌 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24 h引流量、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第5天、第10天NRS 疼痛 评分、大腿、髌上及小腿周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和术后第 3 天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而术后 24 h 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 5 天及第 10 天两组 NRS 疼痛评分、下肢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血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出血方面并没有优于关节腔 灌注,但考虑引流管存在的风险,关节腔周围注射氨甲环酸仍是不错的选择。

围术期昼夜节律改变与剖宫产术后急性疼痛的关系及相关因素
陈声杰, 张海燕 梁惠燕 卢梓颖 雷洪伊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93-17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5
摘要 ( 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围术期昼夜节律类型改变与剖宫产后急性疼痛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2020 11 月至 2021 9 月期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 148 例患者作双向 性队列研究。以分娩前及分娩 3 d 后清晨型和夜晚型问卷自评表(MEQ⁃SA)的结果分组,两次结果类别不 同的归为暴露组,相同的为对照组。结果 暴露组 21 例,对照组 127 例,对照组体质量、BMI 较高;在经产 妇亚组中,暴露组的体质量、BMI 及术后 1 d 疼痛 NR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初产妇亚组中, 暴露组术后当晚医源性睡眠中断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围术期相关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体质量越低(OR = 0.93,95%CI:0.89 ~ 0.97,P < 0.001)、睡眠中断次数越多(OR = 1.89,95%CI:1.09 ~ 3.27 P = 0.024)、术后 1 d 疼痛 NRS 评分越高(OR = 2.25,95%CI:1.10 ~ 4.61,P = 0.026),昼夜节律改变的风险 越高;术前节律为中间型的患者,昼夜节律改变的风险更低(OR = 0.12,95%CI:0.02 ~ 0.58,P = 0.009)。 结论 围术期昼夜节律改变与术后急性疼痛、体质量、睡眠中断及术前昼夜节律有关,且在不同产妇之间 存在明显异质性。

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魏婧 董晓超 刘蓉 吕筱筠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798-18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6
摘要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产妇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 262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测胎头进展角(AOP)、胎头-会阴距离(HPD)及宫口扩张大小,记录产妇分娩时间及分娩结局,分析 AOP、HPD 对自然分娩的预测价值,对比不同产时超声特征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时长的差异。结果 与自然分娩产妇比较,助产及剖宫产组产妇 AOP 显著降低,胎方位非枕前位比例显著增加(P < 0.05)。AOP 和 HPD 均对阴道自然分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 > 0.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124.77°和 4.62 cm。AOP > 135°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 AOP ≤ 135°产妇,HPD ≤ 4 cm 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 HPD > 4 cm 产妇(P < 0.001)。AOP > 135°产妇分娩时长显著低于 AOP ≤ 135°产妇(P < 0.05),HPD ≤ 4 cm 产妇分娩时长显著低于 HPD > 4 cm 产妇(P < 0.05)。结论 第二产程应用产时超声测量AOP 和HPD 可评估分娩方式及分娩时长,有助于提高分娩期母婴安全程度。

肿瘤突变负荷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李静 李宝重 郭现利 郭军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04-18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7
摘要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肿瘤突变负荷(TMB)在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纳入78例术后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 疗的非鳞 NSCLC 患者。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体细胞突变检测和 TMB 分析。随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 患者的复发情况和长期生存数据。进行 TMB 状态和预后的生存分析,并通过 Cox 多变量分析进行校正。 结果 78 NSCLC 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 TP53、EGFR、LRP1B、DNMT3A FAT3。此外,以中位 TMB 值为阈值将患者分为低 TMB 组和高 TMB 组。关联分析表明高 TMB 患者的 OS 较差。此外,Cox 多变 量分析结果提示 TMB 对患者的 OS 仍具有独立的影响。结论 TMB 对术后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 疗的非鳞NSCLC 患者的OS 具有较差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对患者的中期影响
梁建斌 苏一帆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09-18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8
摘要 ( 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对临床疗效及椎间盘高度和角度的中期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 76 例,分为渗漏组(n = 36)和无渗漏组(n = 40),每个病例均评估术后院内及末次随访的 VAS 和 ODI 评分,并测量椎间隙前缘、中部、后缘的高度及伤椎节段Cobb 角,计算椎间隙总和高度,先行各组内前后对比各指标的差异,然后再计算随访前后高度差值、前后 Cobb 角差值、前后 VAS 及 ODI 差值,组间横向比较两组差值有无差异。结果 渗漏组组内随访前后配对 t 检验得出椎间隙高度、Cobb 角、VAS 及 ODI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渗漏组组内随访前后配对 t 检验得出椎间隙高度、Cobb 角、VAS 及 ODI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独立样本 t 检验得出随访前后椎间隙总和高度的差值、Cobb 角的差值、VAS 差值及 ODI 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没有带来术后中期椎间盘高度、角度及临床疗效的明显变化。

药物与临床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正五聚蛋白3、乙酰肝素酶水平的影响
梁文美 付豹 赵晓宇 苏德 代大华 宫敏敏 傅小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14-18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19
摘要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正五聚蛋白 3(pentraxin 3,PTX3)、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我院治疗的 100 例老年 ARDS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50 例,研究组患者 50 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血气指标、凝血指标、炎症因子、PTX3、HPSE、临床指标水平,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氧合指数(PaO2/FiO2)、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I)、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表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PTX3、HPSE 表达水平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大(P < 0.05)。研究组患者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可降低老年 ARDS 患者 PTX3、HPSE,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治疗效果较好。

无麻醉医师参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两种清醒镇静方案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张秋娣 何骞 周军 管淑红 徐雄 徐乾乾 戴佩 张素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19-18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20
摘要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麻醉医师参与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两种清醒镇静方案在支气管镜检 查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8 9 月至 2019 7 月在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行支气 管镜的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成局麻组(A 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和镇静组(无麻醉医师参与,BIS 监测), 将镇静组患者按检查顺序编号,随机分为 B 组(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和 C 组(芬太尼+咪达唑仑),记 录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不良事件,术后评估镇静效果。结果 658 例患者纳入研究(A 225 例, B 222 例,C 211 例)。镇静组术者评估的过声门难易、患者评估的镇静效果均优于 A 组(P < 0.05), B 组和 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者评估的咳嗽、满意度评分 C 组优于 B 组和 A 组(P < 0.05),A 组和 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镇静组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高于 A 组,高血压和心动 过速的发生率低于 A 组,B 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 C 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 C 组;生命体征:血压波 B 组最小,A 组最大;心率波动 A 组增加幅度大于 C 组,B 组较操作前下降(P < 0.001)。结论 支气管 镜检查时,和局麻相比,无麻醉医师参与、BIS 指导的两种清醒镇静方案均有效、安全。两种方案相比, 米达唑仑联合右美托米定较少出现低氧血症,检查前后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小,但易出现低血压和心 动过缓。

调查研究

391 714例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与 基因检测

徐钰琪, 林彩娟, 耿国兴, 李威, 阳奇, 罗静思,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25-18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21
摘要 ( 3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发病率与基因检测结果。方法 2015⁃2021 年期间在广西新筛中心管辖范围内的 168 家助产医院出生的 391 714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 17 羟孕酮(17⁃OHP),对可疑阳性患儿召回复查,对二次召回阳性患儿结合相关 临床辅助检测,采用 Sanger 测序联合 MLPA 技术对患儿 21⁃羟化酶基因 CYP21A2 基因进行检测,确定基因 型。结果 391 714例新生儿中,CAH初筛阳性1 769例,确诊21例,确诊年龄为2 ~ 27 d,发病率为1/18 653 确诊患儿均能发现相关基因变异,且 CYP21A2 基因变异多样化,c.293⁃13A/C > G 是本地区的热点变异,发 生率为 33%。结论 21⁃羟化酶基因的检测,可检测出 CYP21A2 基因点突变和大片段缺失;结合 17⁃OHP 升高、临床表现从而有效诊断CAH 患儿,可防止威胁生命的肾上腺皮质危象的发生。

新技术新方法
深度学习技术在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罗刚 泮思林 乔思波 庞善臣 陈涛涛 孙玲玉 董玉坤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30-18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22
摘要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在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自动识别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YOLOv4模型进行改进,引入多级残差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块(MRHAM),建立 MRHAM⁃YOLOv4⁃Slim 模型。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集的 2000 张标准胎儿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图片建立实验数据集,将MRHAM⁃YOLOv4⁃Slim 与多种学习模型进行图像识别的分析比较,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学习模型能够更精确识别图像中的心腔结构,准确率为 0.85,召回率为 0.92,F1 分数为 0.88,平均精度为 0.910。该模型具体识别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准确度分别为 0.87、0.93、0.86 和 0.89。结论 本研究建立 MRHAM⁃YOLOv4⁃Slim 模型性能优越,可更准确的识别四腔心切面中心腔结构,接近超声医师识别水平,为人工智能在胎儿超声心动步图中的进一发展奠定基础。

综述
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杨艳青, 李灿委, 杨自忠, 张成桂, 高鹏飞,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34-18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23
摘要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学作用,可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促进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维持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促进有益菌生长;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加快胃肠道蠕动;调节机体糖脂代谢。本文通过总结 SCFAs 代谢过程、生物学功能,探究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为SCFAs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小胶质细胞极化信号通路在神经炎症中的研究进展
李虹莹 沈缘 吴巧凤 谢璐霜, 余曙光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38-18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24
摘要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神经炎症的主要参与者,具有经典激活的促炎 M1 型和替代激活的抗炎M2 型。研究表明不同的信号通路改变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从而发挥对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该领域中的可行性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神经炎症的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酒石酸布托啡诺镇痛应用进展
张明杰 李悦娴 孙德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4):  1842-18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4.025
摘要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酒石酸布托啡诺是阿片类受体的激动拮抗剂,由于其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较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的术后舒适度在临床麻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酒石酸布托啡诺在超前镇痛、麻醉诱导期、苏醒期、无痛分娩以及舒适化医疗等方面中的临床应用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