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06-25
专家笔谈

二甲双胍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宋李治 陈慧坤 张奕纯 黄子聪 张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43-14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1
摘要 ( 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对骨修复和再生 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骨质疏松、糖尿病炎症、肿瘤、外伤骨折、先天性骨骼畸形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骨 缺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骨缺损修复一直是临床的难点。二甲双胍已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 病(T2DM)的治疗,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不同类型骨缺损修复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旨 在对二甲双胍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和相关临床试验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可降解镁基金属骨感染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洪嘉颖 张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49-14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2
摘要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感染是骨科中治疗费用高、周期长、致残率高的疾病,目前的治疗措施存在易反复、需二 次手术取出内植入物等问题,研发具备抗菌性能的体内可降解植入材料能减轻患者痛苦及社会负担。镁 基金属具有体内可降解、与人体骨相近的弹性模量、一定的抗菌性能等优点,在骨感染修复材料研究领域 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镁基金属作为骨感染修复材料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提高其耐腐蚀性和抗菌 性能的处理方法以及镁作为骨科内植入物的临床应用。

专题报道

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

柏小金 韩小松 向柄彦 王知 王昭 杨灿 刘福英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56-14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3
摘要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效果及骨代 谢、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 2019 1 月至 2021 7 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 疗的 98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观察组 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 平衡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 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 < 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较低,髋关节功能较好(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较好(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平衡功能相比对照组较高(P <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后 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骨代谢,促 进血液循环,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机体平衡功能障碍。

肩峰前外侧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

刘昱江 蒋明富 段强 岳学锋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61-14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4
摘要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肩峰前外侧经皮微创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内固定系统 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17 1 月至 2019 12 月在我院采用 PHILOS 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65 例,根据手术技术不同,随 机分为两组,MIPPO 组(n = 34),采用肩峰前外侧 MIPPO 技术联合 PHILOS 治疗;ORIF 组(n = 31),采用经 三角肌胸大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 PHILOS 治疗。术前两组组间性别分布、损伤原因、受伤侧、术前准 备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比较两组术中(手术用时、手术切口长度等资料)、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 1、3 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评估肩部疼痛 程度;术后 12 个月采用肩关节 Neer 功能评分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MIPPO 组术中用时、出血量、手 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 ORIF 组(P < 0.05)。术后第 1、3 VAS 评分 MIPPO 显著低于 ORIF 组(P < 0.05)。术后第 12 个月随访时肩关节 Neer 评分 MIPPO 组优于 ORIF 组(P < 0.05)。 结论 肩峰前外侧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 性骨折安全、有效,具有软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宜推广应用。

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及生物力学特征
赵锦胜 曹汉岐 杨寒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65-146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5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86 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伤椎组与跨伤椎组,分别给予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均随访 2 年。对比疼痛、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及术后 并发症、切口愈合、骨折愈合等。另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两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两组疼痛视觉模 拟量表(VAS)、ODI 评分在术前、术后 3 个月、末次随访时均依次下降(P < 0.05),术后即刻、术后 3 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压缩率、后凸畸形 Cobb 角均低于术前(P < 0.05),除 VAS 外,经伤椎组术后 3 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均低于跨伤椎组(P < 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经伤椎 组扭转角度、后屈位移、前屈位移及拔出强度低于跨伤椎组(P < 0.05)。结论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采用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 床应用价值更佳。

临床新进展
PD⁃1/PD⁃L1基因多态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王燕 庞雅琪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70-14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6
摘要 ( 282 )   PDF (1169KB) ( 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 以及配体(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明显提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五年 总生存率,但 ICIs 治疗的客观缓解率约 20%,仅少部分患者获益。另外,检测 PD⁃L1 表达也无法准确预测 患者对 ICIs 的反应性和疗效,因此,需要寻找更多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来对患者进行分层筛选以及预测 免疫治疗反应。近年来,有关 PD⁃1 PD⁃L1 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 NSCLC 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 PD⁃1/ PD⁃L1 基因多态性对 NSCLC 易感性、预后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和免疫治疗 超进展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探讨 ICIs 治疗的潜在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为 NSCLC 患者精准免疫治疗提 供参考。

基础研究

Mus81基因沉默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增殖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常颖智 赵俐 张年伟 熊白玉 吴帆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75-148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7
摘要 ( 3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Mus81 基因沉默对 MCF⁃7 人乳腺癌细胞系增殖、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初 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首先构建 Mus81 沉默的 MCF⁃7 乳腺癌细胞系,使用噻唑蓝(MTT)法和平板克 隆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碘化丙锭(PI)染色法和膜联蛋白 V(Annexin V)⁃APC 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及 凋亡的变化。qRT⁃PCR 检测 Mus81 沉默后下游基因的表达,MTT 法检测化疗药物的 50%抑制浓度(IC50)及 逆转指数(RI)。结果 (1)MTT 生长曲线和平板克隆实验显示 Mus81 基因沉默后 MCF⁃7 细胞系增殖显著减缓(< 0.001),细胞克隆数明显下降(< 0.001)。(2)Annexin V⁃APC 和 PI 染色检测显示 MCF⁃7 细胞凋 亡率升高(< 0.001),并出现明显的 G2/M 期阻滞。(3)MTT 检测结果显示,Mus81 沉默后 MCF⁃7 细胞对顺 铂、阿霉素、表阿霉素和 5⁃氟尿嘧啶的 IC50值明显降低,RI 依次为 5.118、3.070、3.027 及 8.997。(4)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下游信号通路表达的结果显示,Mus81 沉默后 MCF⁃7 细胞中的 APAF1、APC 和 PTEN 基 因表达升高,MAPK3 和 MAPK1 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Mus81 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 MCF⁃7 人乳腺癌细胞系 的生长增殖并诱导 G2/M 期阻滞及细胞凋亡,还可提高 MCF⁃7 细胞对顺铂、阿霉素、表阿霉素和 5⁃氟尿嘧 啶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APAF1、APC、PTEN、MAPK1 及 MAPK3 等下游基因的表达有关,提示 Mus8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胎盘糖皮质激素受体低表达对孕期抑郁模型雌性子代的影响

潘淑敏 曹雄 王志坚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80-148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8
摘要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糖皮质激素受体(GR)对孕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倾向的影响。方法 利用普通 小鼠进行孕期抑郁(PND)造模,并用 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性别胎盘绒毛中 GR 表达情况;利用转基因工具 鼠获得胎盘 GR 敲低小鼠,共 20 只。Western blot 检测胎盘 GR 敲低效果并分析胎盘组织学改变;对胎盘 GR 敲低小鼠进行孕期抑郁造模,比较 GR 敲低组抑郁孕鼠的仔鼠(KD)与 GR 非敲低组仔鼠(N⁃KD)生长发 育情况;动物行为实验检测仔鼠运动能力和抑郁倾向。结果 PND小鼠雌性仔鼠胎盘绒毛GR表达显著升 高(P < 0.05);胎盘GR敲低小鼠的胎盘GR表达显著降低(P < 0.05);KD组仔鼠胎盘形态未见异常(P > 0.05); KD 组仔鼠生长发育未见异常(P > 0.05);KD 组仔鼠成年后运动能力未见异常(P > 0.05);KD 组雌性仔鼠 在成年后更有抑郁倾向(P < 0.05)。结论 敲低胎盘GR 可能增加孕期抑郁小鼠雌性子代抑郁倾向。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在卵巢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剑琦 生秀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86-149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09
摘要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组织和卵巢癌细胞系中长链非编码 RNA LINC00467 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生物学特性,初步探讨 LINC00467 可能的 调控机制。方法 首先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 评估 LINC00467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 Starbase 数据库预测 LINC00467 可能的 miRNA 作用靶 点。再采用定量实时 PCR(qPCR)检测66对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LINC00467和miR⁃302a⁃3p的表 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基因沉默技术,降低LINC00467的表达后,再采 CCK⁃8 实验、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 迁移和侵袭实验测定 LINC00467 对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 响;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LINC00467 miR⁃302a⁃3p 的结合关系,降低 LINC00467 的表达后检测 miR ⁃302a ⁃3p 的表达量。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卵巢癌组织 LINC0046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实时定量PCR(qPCR)提示66例OC组LINC0046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 常卵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卵巢癌细胞系中 LINC00467 的表达亦明显高人卵巢上皮细胞 系(HOSEp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验证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的结果。LINC00467高表达组和 低表达组卵巢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FIGO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存分析结果 表明低表达 LINC00467 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 LINC00467 的卵巢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沉默LINC00467表达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活性、集落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都受到明显抑 制,反而miR⁃302a⁃3p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INC00467与miR⁃302a⁃3p可以直接 结合。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在卵巢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相 关,与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LINC00467靶向调控miR⁃302a⁃3p而达到抑制作用。

带血管骨髓移植加速部分清髓受体的造血系统重建

王玉芝 吴燕虹 张斌 唐建兵 程飚 陈建武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94-149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0
摘要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带血管骨髓移植方法,同时移植骨髓细胞和其天然的微环境以加速重建部分清 髓大鼠的造血系统。方法 以前期构建的大鼠股骨移植模型作为骨髓的载体,将其移植给经 5 Gy 放射清 髓的同品系 Lewis 大鼠,通过血常规、脾指数测定、骨髓细胞计数、流式和组织病理等方法评估受体的造 血恢复情况,并分别以静脉注射等量骨髓细胞或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结果 与阴性 对照组相比,带血管的骨髓和静注的骨髓均显著加速了部分清髓大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P < 0.05),HE 染色虽未见结构清晰的白髓,但可见大量淋巴小结和淋巴细胞;同样,骨髓 HE 染色也可见稀疏的骨髓细胞,而对照组骨髓基本被空泡性组织所取代;股骨和胫骨内骨髓细胞数也 较对照组高一个数量级(P < 0.05)。但以上各项指标带血管的骨髓移植与静脉骨髓移植相比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结论 带血管的骨髓移植加速部分清髓受体造血系统的重建,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骨髓移植 方式。

糖蛋白130在急性肝损应激作用及机制 伤中负性调控内质网 
李霞 李映 何伟 邓洁 蒋小铃 姜金莲 蒋智钢 程其娇 刘霞 何毅怀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499-15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1
摘要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内糖蛋白 130(glycoprotein 130,gp130)在急性肝损伤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对肝 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肝内 gp130 表达、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以 Caspase⁃12标记)、细胞凋亡(以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TUNEL综合评估)的变化;其次通过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PBA;ERS 抑制剂)干预小鼠,探讨ERS对肝内 gp130 表达的影响;最后敲减模型小鼠肝内 gp130 表达,探讨 gp130 对肝损伤、 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 模型小鼠肝内 gp130 表达上调,ERS 及细胞凋亡信号显著激活 P < 0.05);PBA 减低肝内 gp130 表达,减轻肝细胞凋亡反应(P < 0.05);肝内 gp130 的下调加重了 CCl4诱导 的小鼠肝损伤、ERS和肝细胞凋亡反应(P < 0.05)。结论 在急性肝损伤中ERS促进肝内gp130表达上调; gp130的上调有利于减轻肝损伤,机制可能与负性调控ERS 介导的肝细胞凋亡有关。


临床研究
白细胞介素38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
陈锐, 熊壮, 陈仁富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06-15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2
摘要 ( 2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38(IL⁃38)在肾细胞癌患者血清及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 意义。方法 采用 ELISA 法检测肾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 IL⁃38 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 Th17 细胞和 Treg 细胞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IL⁃38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肾癌组血清 IL⁃38 水平低于对照组,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Fuhrman 分级 及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 IL⁃38 150.65 pg/mL 时,预测 诊断肾癌的曲线下面积为 0.863,灵敏度为 71.7%,特异度为 87.2%。不同分期肾癌组织中 IL⁃38 mRNA 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肾癌组外周血 Treg 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h17 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肾癌患者术后血清 IL⁃38 和外周血 Treg 细胞表达水 平高于术前,术后外周血 Th17 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38 肾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肾细胞癌的新型生物学 标志物。

平卧位耳后横切口入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
代兴亮 田学丰 杨亚飞 吴炳山 吕波 周律 高鹏 程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12-15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3
摘要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平卧位耳后横切口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 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间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42 例, 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27 例和观察组 15 例,观察组采取平卧位耳后横切口手术入路,对照 组采取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比较两组病例在住院天数、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体位相关 并发症、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等方面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4.13 ± 2.25)min、(10.15 ± 2.59)min,手术时间分别为(142.00 ± 14.23)min、(170.37 ± 24.71)min,体位相关并发症头架 头钉所致头皮损伤、躯干压迫和术后颈肩痛分别为0、2、3例和27、18、1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平卧位耳后横切口入路微血 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可显著降低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和体位相关并发症,具备临床实用价值。

曲克芦丁联合高频电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iR⁃137及miR⁃155表达的影响
张雪婷 韩新源 王暄齐 姚筱 周楠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17-15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4
摘要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曲克芦丁联合高频电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并检测血清中 miR⁃137 miR⁃155 表达水平。方法 2019 2021 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分别采用曲克芦丁和曲克芦丁联合高频电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静脉采血采用 RT⁃PCR miR⁃137 miR⁃155 表达水平,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统计,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 miR⁃137 表达水平升高,miR⁃155 表达水平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更大。观察组治疗后,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巴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iR⁃137 表达水平与 NIHSS 评分呈负相关,与巴氏指数呈正相关;miR⁃155 表达水平与 NIHSS 评分呈正相关,与巴氏指数呈负相关。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曲克芦丁联合高频电疗能改善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损伤。

伴自杀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照研究

崔利军 杨永涛 崔伟 张丽丽 郭艳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22-15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5
摘要 ( 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自伤行为与神经免疫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入组病例符合 DSM⁃5 单、双相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年龄为 15~24 岁,共 78 例,不伴自杀自伤 26 例,伴自杀自伤组 52 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HA)、32 项轻躁狂 症状清单(HCL⁃32)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 ELISA 法测定样本的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伴自杀自伤组女性(75.00%)高于男性(25.00%)(χ2 = 4.875,P = 0.027)、平均年 龄(16.73 ± 2.09)岁小于不伴自杀自伤组(18.69 ± 2.46)岁(t = 3.683,P < 0.001);伴自杀自伤组抗炎细胞因 子中 IL⁃4(F = 9.261,P = 0.003)、IL⁃13(F = 4.462,P = 0.038)表达水平均低于不伴自杀自伤行为组。二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伴自杀自伤行为情感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 = 0.504)、女性(OR = 9.141)、双相 Ⅱ型(OR = 3.235)、IL⁃4(OR = 0.964)、IL⁃13(OR = 0.952)。结论 双相Ⅱ型、女性、年龄偏小及 IL⁃4、IL⁃13 表达水平明显的降低是青少年情感障碍自杀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在慢性完全闭塞高阻力病变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张紫微 杨俊 王天杰 唐炯 郑甲林 潘晓娟 邹继宏 齐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27-15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6
摘要 ( 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xcimer laser atherectomy,ELCA)在慢性完全闭塞 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高阻力病变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总结自 2020 5 月至 2021 8 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应用 CTO 导丝通过后球囊无法通过的病例共计 51 例,其中 22 例应用 ELCA,29 例采用其他临床常规方法,病例成功后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 CTO 段斑块性质并优化 PCI 治疗结果。手术成功定义为 ELCA 治疗后球囊及后续支架可通过病变,且支架植入后残余狭窄< 20%。结果 手术总成功率为 90.2%(46/51),ELCA 组成功率为 100%(22/22),非 ELCA 治疗组成功率为 82.7%(24/29),2组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穿孔、心包填塞并发症。结论 应用ELCA 辅助CTO 高阻力病变PCI 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中应用价值 
陈建新 沈海平 袁燕文 李伊敏 李新 宋睿 唐煜欣 彭伟谦 王毅钧 李力波 李瑞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33-15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7
摘要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 D3 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2019 5 月至 2021 3 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 D3 根治术的 40 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薄层增强 CT 检查后运用商业重建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指导实际手 结果 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和走向、肿瘤位置、各主要血管以及癌肿供血血管解 剖与变异,与实际手术探查符合率 100%,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结直肠癌 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 100%。全组 4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 1 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血管意外损伤数目 0,手术时间(162.1 ± 51.7)min,术中失血量(58.6 ± 46.3)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1.7 ± 36.7)h,术后住 院时间(8.2 ± 6.5)d。术后出现并发症者 4 例,其中炎性肠梗阻 1 例,吻合口漏 1 例,淋巴漏 2 例,并发症发 生率为 10.0%,所有并发症均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5.1 ± 3.8)cm,淋巴结(包含系膜内癌结节)清扫数目(28.8 ± 39.1)枚,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3.9 ± 2.5)枚; 肿瘤分期: 4 例,Ⅱa 8 例,Ⅱb 5 例,Ⅲa 15 例,Ⅲb 5 例,Ⅲc 3 例。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 在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血管变异基础上,不但能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更能在符合肿瘤学基础上施 行精准的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

药物与临床
基于AHP⁃TOPSIS 抑酸药伏诺拉生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法和数据挖掘综合评价新型
刘少志 梅峥嵘 袁中文 曹礼慧 殷锦锦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41-15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8
摘要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伏诺拉生合理性使用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伏诺拉生说明书、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为基础,制定伏诺拉生用药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赋权,并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法)对某院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 月 31 日期间的 236 例住院患者该药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构建 logistic 二元回归模型探讨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OpenVigiL 数据库挖掘该药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 236 个病例中,合理病例 71 份(占比 30.1%),基本合理病例 1 份(占比 0.4%),不合理 164 份(占比 69.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导致预防用伏诺拉生增加的主因。此外共挖掘到该药的不良反应 88 种。结论 AHP⁃TOPSIS 法可用于伏诺拉生合理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存在适应证不适宜、未进行经济学考量、未进行患者教育等不合理现象,同时还应关注该药的不良反应,加大管理力度,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护理
肿瘤重症患者发生亚谵妄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张进 肖正权 聂菁 饶竟 李文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48-15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19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肿瘤重症患者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非药物治疗方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286例肿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亚谵妄筛查,根据其是否发生亚谵妄将其分为亚谵妄组(SSD 组,n = 172)和非亚谵妄组(非 SSD 组, n = 114),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亚谵妄综 合征非药物治疗方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亚谵妄组患者分为常规方案干预组(对照组)和非药物治疗方 案干预组(研究组),各 86 例。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干预后每日总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睡眠质量得 分、认知功能得分、VAS 评分、HAMA 评分、APACHEⅡ评分及 PPI 评分差异,分析应用价值。结果 286 肿瘤重症患者的亚谵妄发生率为 60.13%,SSD 组患者 ECOG 评分、APACHEⅡ评分、PPI 评分较非 SSD 患者 偏高(P < 0.05)。阿片类药物、睡眠障碍、感染、PP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为肿瘤重症患者发生亚谵妄的 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经非药物治疗方案干预后,研究组认知功能得分、睡眠质量得分及每日总睡眠 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 < 0.05)。研究组 VAS 评分、HAMA 评分、APACHEⅡ 分及 PPI 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偏低(P < 0.05)。研究组谵妄发生率为 15.12%明显低于对照组 31.40%(P < 0.05)。结论 阿片类药物、睡眠障碍、感染、PPI 评分及 APACHEⅡ评分均是肿瘤重症患者亚谵妄综合征 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构建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睡眠质量、VAS 评分、PPI 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亚谵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述
区域神经阻滞中局部麻醉药佐剂的应用进展
李麟, 祝雨思 夏中元 刘方 宋晓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53-15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20
摘要 ( 3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麻醉技术,以较高的成功率、确切的镇痛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临床不可替代的镇痛技术。但局麻药的阻滞时间以及呈剂量依赖性的毒性反应,使区域阻滞技术的发展有了局限性。佐剂的使用和推进旨在延长局麻药镇痛时间的同时,加快起效时间、提高镇痛质量、减少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如今,局麻药佐剂已经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发展到多种不同类别、作用机制的药物。本文将对近几年区域阻滞中常用的局麻药佐剂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对可靠的证据。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与自噬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龙嘉琪 李跃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58-15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21
摘要 ( 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多种原因导致的肺脏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肺脏血流灌注后肺组织损伤加重的现象,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中,其自噬活性随疾病特点及发展阶段而发生变化。因此,深入探讨炎症与自噬的关系,对维持细胞自噬稳态,改善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肺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炎症和自噬及其交互作用对肺组织缺血再灌注的调控机制,旨在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疗及预后改善等提供参考。

医院管理
1型糖尿病患者整合医疗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叶凯云 姜关祎清 梁干雄 尚治新 吴伟英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2):  1563-15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2.022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整合医疗管理对 1 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 T1DM 患者 287 例,对其实施为期 3 年的整合医疗管理,通过政府专项资金,建立治疗中心,为患者提供干 预治疗及门诊规范化的慢性病管理。干预治疗包括提供胰岛素治疗、注射用针头、血糖自我监测(SMBG 器械、定期糖尿病教育及监测各项观察指标。对比管理前、管理 3 年后的观察指标,评估管理效果。 结果 与管理前比较,管理后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 T1DM 患者 SMBG 频率、胰岛素强化治疗率均升高 (均 P < 0.01),酮症发生率和住院频次均下降(均 P < 0.05),且儿童青少年 T1DM 患者每日胰岛素剂量升 高(P < 0.01)。与管理前比较,管理后儿童青少年、成人 T1DM 患者餐后 2 h C 肽水平、HbA1c 达标率和运 动达标率均下降(P < 0.05),且成人 T1DM 患者饮食控制率升高(P < 0.01)。结论 整合医疗管理实施有 利于提高 T1DM 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技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疾病负担;但尚需引导患者适当开 展运动治疗和控制饮食,以提高管理效果。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