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2-12-25
述评
微生物组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学研究新方向 
马颖 黄思霞 黄柳菁 蔡朝霞 马菘 梁晓珊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27-30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1
摘要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主要引起慢性盆腔 痛、不孕等。EM 病因不明、危害较大,由于缺乏针对病因的“治本”疗法,除根治性手术外,常规手术后复 发率极高,绝经前的患者需长期用药预防复发,且 EM 缺乏早期无创诊断及监测病情变化的敏感指标。 现有研究提示 EM 与体内微生物失调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探讨了微生物参与了 EM 发生的可能方式,肠 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干预脂代谢、雌激素代谢等途径参与 EM 的发病;微生物及相关的代谢产物可能作 EM 早期无创诊断标志物;低脂少碳饮食、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和补充益生菌等方式,可能成为防治 EM 的新方法。

基础研究
大黄素对脂多糖刺激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达促凝及纤溶抑制因子的调节作用 
郑兴昊, 李清 沈锋 杨贵霞 李想 肖川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32-30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2
摘要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大黄素(Emodin,ED)对脂多糖(LPS)刺激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 Ⅱ)表达促 凝和纤溶抑制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 ED(0.25、0.5、1 μg/mL)处理 1 h 后再给予 LPS 刺激培养 24 h。检测细胞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组织因子(T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Ⅲ型前胶原肽(PⅢ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 活化蛋白C(APC)水平。结果 LPS刺激后细胞中TF、PAI⁃1的表达明显增加,TFPI表达明显减少;同时细胞 上清液中 PⅢP、TAT水平显著增加,AT⁃Ⅲ、APC水平显著减少。ED剂量依赖性降低了TF、PAI⁃1的表达,促进了TFPI表达(均P < 0.05);同时ED也剂量依赖性逆转了细胞上清液中PⅢP、TAT、AT⁃Ⅲ及APC水平的变化。 免疫荧光提示LPS促进细胞核中p65表达,但这一现象被ED明显抑制。结论 ED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刺 激下AECⅡ细胞促凝和纤溶抑制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分泌,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miR⁃92a⁃3p靶向同源盒蛋白13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影响
苏珊珊 刘慧 修方睿 王冬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37-30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3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iR⁃92a⁃3p 靶向同源盒蛋白 13(Homeobox protein 13,HOXA13)对高糖诱导的肾 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组:对照组、高糖组、anti⁃miR⁃NC+高糖组、anti⁃ miR⁃92a⁃3p+高糖组、pcDNA+高糖组、pcDNA⁃HOXA13+高糖组、anti⁃miR⁃92a⁃3p+si⁃NC+高糖组、anti⁃miR⁃92a ⁃3p+si⁃HOXA13+高糖组;qRT⁃PCR 法与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 miR⁃92a⁃3p、HOXA13 的表达量;流式细胞 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 miR⁃92a⁃3p HOXA13 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 法检测 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12 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 miR⁃92a⁃3p 的表达量升高 P < 0.05),HOXA13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12 蛋白水平升高(P < 0.05);转染anti⁃miR⁃92a⁃3p或转染pcDNA⁃HOXA13后,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 Cleaved⁃caspase⁃12 蛋白水平降低(P < 0.05);HOXA13 miR⁃92a⁃3p 的靶基因;共转染 anti⁃miR⁃92a⁃3p si⁃HOXA13 可减弱 anti⁃miR⁃92a⁃3p 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 < 0.05)。结论 敲低 miR⁃92a⁃3p可通过靶向调控HOXA1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

线粒体基于HUR/PIM1信号通路在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机制 
尹磊 蒋志明 杨慧琼 刘燕飞 郑学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43-30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4
摘要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 HUR/PIM1 信号通路探讨线粒体在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机制。方法 AngⅡ处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VCE)分为 3 组:control 组、AngⅡ组和 Mdivi⁃1 组。CCK⁃8、流式细胞术和 transwell 检测细胞活力、凋亡及迁移率。线粒体选择性探针检测线粒体形态,JC⁃1 染料测量线粒体膜电位。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 Drp⁃1、ROS、HUR/PIM1 mRNA 和蛋白含量,体外血管形成验证血管生成。结果 与 control 组比较,AngⅡ组细胞活力降低、Drp⁃1 和 ROS 蛋白表达升高和线粒体形态改变及膜 电位降低,HUR/PIM1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含量升高,血管生成增加,Mdivi⁃1组效果相反。结论 Mdivi⁃1 降低线粒体的表达和 AngⅡ诱导的细胞的 HUR/PIM1 通路的表达,可抑制 AngⅡ诱导的细胞的凋亡、迁移 及血管生成。

丁酸钠对染氟小鼠骨矿含量及骨微结构的影响 
丁酸钠, 氟中毒, 骨矿含量, 骨微结构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49-305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5
摘要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氟中毒小鼠骨矿含量及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4 只雄性 ICR 初断 乳小鼠,按照体重均衡的原则分为对照组、氟中毒组、丁酸钠组。氟中毒组和丁酸钠组小鼠饮用含有 100 mg/L 氟化钠的蒸馏水,对照组小鼠自由饮水;从第 14 周开始,丁酸钠组小鼠按 500 mg/kg 丁酸钠灌胃, 对照组和氟中毒组则以生理盐水灌胃;第 20 周结束后,取各组小鼠左侧胫骨和股骨,进行骨结构强度、 Micro⁃CT 及骨矿含量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氟中毒组小鼠的骨小梁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 目、骨钙、骨镁、骨锌含量及骨结构强度均显著降低(t = 4.921,P < 0.01;t = 6.959,P < 0.01;t = 4.915,P < 0.05;t = 2.363,P < 0.05;t = 6.553,P < 0.01;t = 2.461,P < 0.05;t = 4.166,P < 0.01),而骨小梁间隙、骨小梁 结构模型指数、骨氟、骨磷含量明显增高(t = -3.490,P < 0.05;t = -3.820,P < 0.05;t = -8.608,P < 0.01 t = -8.641,P < 0.01),骨小梁结构稀疏、粗细不均,呈现明显的骨微结构破坏。丁酸钠组小鼠骨小梁骨密 度、骨钙、骨镁、骨锌含量及骨结构强度均显著高于氟中毒组(t = -3.557,P < 0.05;t = -2.444,P < 0.05 t = -3.271,P < 0.01;t = -4.810,P < 0.01;t = -2.552,P < 0.05),骨氟和骨磷含量也明显降低(t = 4.042,P < 0.01;t = 2.424,P < 0.05),骨小梁结构相对紧密,结构破坏程度相对较轻。结论 丁酸钠可以缓解氟中毒 小鼠的骨代谢紊乱状态,改善骨小梁微结构,增强骨结构强度。

METTL3介导IGF2BP3 m6A修饰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魏慧珍 允文晶 崔西春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54-30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6
摘要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 METTL3 介导 IGF2BP3 m6A 修饰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qRT⁃PCR 检测小儿肝母细胞瘤 HuH⁃6 中 METTL3 和 IGF2BP3 mRNA 的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 METTL3 和 IGF2BP3 蛋白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在 HuH⁃6 细胞中敲低 METTL3,并 通过免疫印迹验证METTL3蛋白表达,采用qRT⁃PCR 与Western blot 检测IGF2BP3的表达,m6A 甲基化RNA 免疫沉淀技术分析 IGF2BP3 mRNA m6A 修饰的情况;CCK⁃8 和 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 力。结果 采用 METTL3 sgRNA 干预后会显著降低细胞 METTL3 表达水平(P < 0.05);sgRNA 组细胞 48 h 和 72 h 时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低于空载体组(P < 0.05);sgRNA 组细胞 24 h 和 48 h 时细胞迁移明显低于空 载体组,sgRNA 组细胞侵袭水平明显低于空载体组;sgRNA 组细胞中 IGF2BP3 蛋白及 mRNA 表达水平明显 低于空载体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gRNA 组细胞中 m6A⁃IP 及 IGF2BP3 m6A 相对表达量明 显低于空载体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ETTL3可有效调节IGF2BP3 m6A 修饰并对儿 童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进行调控。

临床研究
超级增强子区域遗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总生存期的关联分析 
韦雪艳 林秋伶 邱模勤 陈佩琴 周子寒 刘颖春 梁伟康 张若昕 余红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59-30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7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级增强子区域遗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方法 2007 7 月至 2017 12 月于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 866 HCC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Kaplan⁃ Meier 法分析超级增强子区域遗传变异与患者 OS 的关系。结果 rs61805159(G > A)和 rs4791170(G > A A 等位基因均可增加 HCC 患者死亡风险(均 P < 0.001),rs546220(C > A)A 等位基因降低 HCC 患者 死亡风险(P < 0.001)。而且,携带多个风险基因型较携带 0 个风险基因型的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更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trend < 0.001)。结论 超级增强子区域单个或多个遗传变异位点影响 HCC OS。

颞部直切口小骨窗锁孔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出血的疗效 
杨亚飞 吴炳山 高鹏 代兴亮 程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65-30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8
摘要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颞部直切口小骨窗锁孔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018 8 月至 2022 2 月收治的 72 例行开颅手术的基底节出血 患者。其中 33 例患者行锁孔开颅手术(观察组),39 例患者行大骨瓣开颅手术(对照组),比较两者手术 效果,包括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比例、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出院时的意识状态及预后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提示,两组开颅时间分别为(17.03 ± 4.60)min 和(38.18 ± 8.49)min,手术 时间分别为(130.73 ± 44.70)min 和(211.10 ± 60.14)min,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2.88 ± 5.33)%和(87.00 ± 15.00)%,住院时间分别为(16.88 ± 8.02)d 和(22.79 ± 11.23)d,硬膜外血肿发生比例分别为 15.15% 41.03%,颞肌水肿发生比例分别为 12.12% 41.03%,住院费用观察组(10.47 ± 4.35)万元,对照组(13.08 ± 5.30)万元,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ICU 入住时间[(7.91 ± 5.40)d 和(9.38 ± 8.34)d]、机械通气时间[(6.06 ± 4.80)d 和(6.90 ± 5.64)d]、出院时 GCS 评分[(12.38 ± 2.62)和 12.03 ± 2.40)]、颅内感染比例(0%和5.13%)、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比例(54.55%和51.28%)、术后再出血比例 3.03% 5.13%)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比例(12.12% 7.69%),两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 3 月日常活动能力评分(ADH)评估中功能正常比例为 6.25% 2.70%、功能轻度损害 比例为 25.00% 24.32%、功能中度损害比例为 34.48% 32.43%、功能重度损害比例为 28.13% 32.43% 死亡比例 6.25% 8.11%,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颞部直切口小骨窗锁孔开颅治 疗基底节出血创伤小,开颅时间短,清除血肿率高,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 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吴维维 韩君雅 张艳 侯晓强 方险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72-30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09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在评估司库奇尤单 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微观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11 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每例患者选取 3~6 个皮损,于治疗前与治疗 12 周后使用局部银屑病严重指数(local psoriasis severity index,LPSI)评分进 行临床疗效评估,使用 RCM 测量同一皮损在表皮-真皮交界处可清晰识别的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e DP)与毛细血管环(capillary loops,CL)的面积、周长与直径。根据皮损部位分为上肢组、躯干组和下肢 组,比较 3 组的 DP CL 直径变化率是否存在差异;对 DP CL 直径变化率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 分析。结果 共选取 53 个皮损,治疗后 DP CL 的面积、周长、直径均减小(P < 0.001)。26 处临床治愈 LPSI = 0)的皮损中,有 12 DP 直径仍扩大(≥ 80 μm),部分 CL 管腔内仍可见活动细胞。下肢皮损的 DP 直径变化率明显小于上肢与躯干皮损(P < 0.05),不同部位之间 CL 直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后 LPSI 变化率与 DP 直径变化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s = 0.644 8,P < 0.000 1),与 CL 径变化率相关性较弱(rs = 0.339 2,P = 0.003 1)。结论 银屑病皮损临床治愈时并非生物制剂停药的最佳 时机,皮损的 DP CL RCM 参数可作为微观指标用于动态监测生物制剂的疗效,并为药物减量及停药 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血清肌钙蛋白I、内皮素-1联合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心力衰竭预测价值 
杜鹏 张向立 朱勇锋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77-308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0
摘要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 I(cTnI)、内皮素⁃1(ET⁃1)联合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心力 衰竭(下称心衰)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 2018 3 月至 2020 2 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肺动脉 高压(PH)患者 117 例,根据随访 12 个月期间患者是否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EF)心衰分为 PH 心衰组和 PH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TnI、ET⁃1、HIF⁃1α水平。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分析心 衰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cTnI、ET⁃1联合HIF⁃1α对心衰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在PH严重 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H 心衰组血清 cTnI、ET⁃1、HIF⁃1α 水平均高于 PH 组(均 P < 0.05)。 血清 cTnI、ET⁃1、HIF⁃1α 水平升高、PH 严重程度,均是心衰的危险因素(均 P < 0.05)。与血清 cTnI、ET⁃1 HIF⁃1α 各单项指标预测结果相比,三项指标联合在心衰预测的特异度、AUC 均明显占优(均 P < 0.05)。 血清 cTnI、ET⁃1、HIF⁃1α 联合预测心衰的灵敏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结论 血清 cTnI、ET⁃1、HIF⁃1α 水平表达增高均可增加心衰发生风险,上述指标对 PH 并发 EF 心衰 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三项联合时的预测价值更高。


平衡易位携带者可利用囊胚形成率的影响因素

吴珊珊 张亚新 刘馨蜜 刘景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81-308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1
摘要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周期中平衡易位携 带者可利用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 属医院生殖中心行 PGT 治疗的 331 对夫妇的 421 个染色体平衡易位周期临床资料。按照 ISCN 人类染色体 分组标准,根据易位染色体大小分为 A 组和非 A 组;根据其断裂点位置不同分为 pp 组、qq 组和 pq 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可利用囊胚形成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排除各项混杂因素后,多重线 性回归分析显示:(1)相互易位患者 A 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非 A 组(B = -0.089,P = 0.001);携带 者性别对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影响(P = 0.713);(2)罗氏易位患者 DD 组与 DG 组间可利用囊胚形成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61);携带者性别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 = 0.510);(3)易位类型不是可利用 囊胚形成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715)。结论 易位类型不影响平衡易位携带者可利用囊胚的形成;相互易位患者易位染色体长度影响可利用囊胚形成率。罗氏易位携带者的性别及染色体类型对可利用囊 胚形成率均无显著影响。

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椎间孔定位穿刺器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巩陈 吴建明 张文志 胡伟 刘向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87-30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2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研究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在经皮内镜下经 椎间孔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评价这种方法建立通道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手术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从2021年1-12月期间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 间孔减压手术治疗的 64 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 27 例,女 37 例,年龄(57.1 ± 6.45)岁(范围 50 ~ 77 岁)。 其中 32 例采用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方法建立通道(可视化组),32 例采 用传统常规方法建立通道(常规组)。分析两组住院天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视觉 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间一般资料、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视化组在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和透视次数方面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 VAS 分均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 ODI 均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联合自制椎间孔定位穿刺器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可以明显减少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和穿刺时间,穿刺准确性高、安全,手术效果满 意,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血管生成素-2及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李金兰 张丽中 樊柳汝 李筱妍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095-31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3
摘要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生成素⁃2(Ang⁃2)及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表达 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的作用,评估其对脓毒症相关 ARDS 的发生起到早期预 测作用。方法 收集 2021 5 月至 2022 1 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的脓毒症相关 ARDS 患者作为研究组,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为健康对照组。追踪随访研 究组患者 28 d 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 9 例和死亡组 8 例。比较各组受试者 Ang⁃2 sRAGE 表达水平及实 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数及嗜酸 性粒细胞数)的差异,并分析脓毒症相关 ARDS 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 Ang⁃2 sRAGE 对脓毒症相关 ARDS 早期识别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组 Ang⁃2 sRAGE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 P < 0.01 P < 0.05)。而且与病例对照组(3 378.06/912.67,1 343.63/334.49)及健康对照组(2 852.48/411.97,1 365.53/ 211.54)相比,研究组 Ang⁃2 sRAGE 表达水平(4 031.28/815.26,1 514.86/344.44)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 P < 0.05)。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ng⁃2 sRAGE 是脓毒症相关 ARDS 发病的高危 因素(分别 P < 0.05,P < 0.01)。绘制 ROC 曲线,发现 Ang⁃2 sRAGE 高表达在脓毒症相关 ARDS 早期识别 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 sRAGE(AUC 0.702,敏感性为 76.5%,特异性为 45.5%)的诊断效能不如 Ang⁃2 (AUC 0.724,敏感性为 94.1%,特异性为 48.3%),且后者与研究组 28 d 高死亡风险明显相关(P < 0.05)。 结论 脓毒症相关 ARDS 组患者 Ang⁃2 sRAGE 表达明显增高,且 Ang⁃2 sRAGE 高表达是脓毒症相关 ARDS 发病的高危因素。Ang⁃2 sRAGE 高表达在脓毒症相关 ARDS 早期识别中的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sRAGE 的诊断效能不如Ang⁃2,且后者与研究组28 d高死亡风险明显相关。


PD-1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徐璐 黄栎有 王延花 温林春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00-31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4
摘要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PD⁃1 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 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 2016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治疗 的 62 例驱动基因阴性 NSCLC 脑转移患者。比较单纯脑部放射治疗和 PD⁃1 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患者的 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颅内新发病灶的发生率,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单纯放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颅内新发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 54.1%(20/37)和 28.0%(7/25)(= 0.042)。 联合治疗组的中位 PFS 比单纯放疗组延长 1.5 个月(= 0.005)。联合治疗组的中位 OS 比单纯放疗组延长 3.6 个月(= 0.016)。治疗方式是影响 PFS(= 0.004)和 OS(= 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期间两组 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驱动基因阴性的 NSCLC 脑转移患者采用脑部放疗联合 PD⁃1 抑制剂治疗,有 利于延长患者的PFS 及OS,不良反应可耐受。

不明原因不孕人群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李斯晨, 刘海英, 曹明珠, 刘见桥,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06-31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5
摘要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真实临床世界中不明原因不孕夫妇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 tion,IUI)妊娠结局的影响因子,构建妊娠结局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进行 IUI 的不明原 因不孕夫妇(女方年龄< 40 岁且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 1.1 pg/mL)。研究主要 终点是周期活产率,次要终点是周期临床妊娠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建妊娠结局 预测模型。结果 本研究纳入 2 601 个不明原因不孕 IUI 周期,活产率组和非活产率组,以及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的临床特征中,单因素分析显示,AMH 水平(活产:OR = 1.06,95%CI:1.02 ~ 1.11;临床妊娠:OR = 1.05,95%CI:1.01 ~ 1.09)和是否促排卵(活产:OR = 4.74,95%CI:3.48 ~ 6.46;临床妊娠:OR = 4.35,95%CI:3.31 ~ 5.72)与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是否促排卵周期+AMH 联合预测活产率和临床妊娠率的 AUC分别为:0.70(95%CI:0.66 ~ 0.74),0.68(95%CI:0.65 ~ 0.72)。结论 联合是否促排卵周期和 AMH 水平能够较好地预测不明原因不孕夫妇 IUI 的周期活产率和周期临床妊娠率,高 AMH 结合促排卵治疗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胰岛素抵抗与Tyg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孟启哲 奚志 王铭 王洋 杨霄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12-31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6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相关指数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 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 2021 1 月至 2022 5 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小血管病 患者 130 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上是否有微 出血病灶将其分为 CMB 组(42 例)和非 CMB 组(88 例)。记录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胰岛素抵抗(insu⁃ lin resistance,IR)相关指标[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Tyg)、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脂指数 triglyceride⁃glucose⁃BMI,Tyg⁃BMI)]计算。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 CSVD 患者并发 CMB 的影响 因素,并根据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构建列 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CMB 组空腹血糖、高血压病史、Tyg、Tyg⁃BMI 均高于非 CMB 组(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 = 1.388,95%CI:1.101 ~ 1.752,P = 0.006)、高血压病史(OR = 2.683,95%CI:1.041 ~ 6.916,P = 0.041)、Tyg(OR = 5.808,95%CI:1.712 ~ 19.712,P = 0.005)、Tyg⁃BMI(OR = 1.034,95%CI:1.010 ~ 1.752,P = 0.006)升高是 CSVD 患者发生 CMB 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 Tyg、Tyg⁃BMI CSVD 患者发生 CMB 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校准,结果提示实际预测结果与理想 预测结果相近。并对该模型用决定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做临床获益内部验证,结果提示该模型有较大临床获益。绘制 Tyg、Tyg⁃BMI 预测 CSVD 患者发生 CMB 风险的 ROC 曲线,结果显示,Tyg Tyg⁃BMI预测CSVD患者并发CMB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AUC)分别是Tyg:0.700(95%CI 0.598 ~ 0.803,P < 0.01),Tyg⁃BMI:0.710(95%CI:0.618 ~ 0.802,P < 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脑小血管病 患者并发脑微出血有关,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Tyg、Tyg⁃BMI)对 CMB 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 改善IR 对预防CMB 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会阴体按摩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妇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杨素勉 赵海峰 桑文淑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18-31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7
摘要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会阴体按摩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妇盆底神经组织功能及性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孕妇 2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10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指导及产 后饮食、盆底肌肉锻炼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孕 35 周开始进行会阴体按摩,并在产后 6 周给予生物 反馈电刺激。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会阴裂伤度、侧切率及产后3个月、6个月盆底肌力和性功能恢复情 况,评价孕晚期会阴体按摩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妇盆底功能及性功能康复的效果。结果 与对 照组产妇比较干预组产妇会阴裂伤度、侧切率、侧切+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45,χ2 = 20.88,P < 0.01);产后 3 个月肌电值、性功能、盆底器官脱垂情况(POP⁃Q 分度)、盆底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H = 35.07,F = 8.43,P < 0.01)。对照组产妇产后 3 个月剖宫产者与顺产者盆底肌力、性功能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84),与侧切/侧切 + 助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 < 0.01);Ⅱ类肌纤维 的肌力与性功能 FSFI 总分进行秩相关及单因素回归分析,呈正相关(r = 0.69,P < 0.01)。结论 孕晚期实 施会阴体按摩有效降低了阴道分娩时侧切+助产率及会阴裂伤度,联合产后低频电刺激显著提高了产妇 盆底组织功能及性功能水平。

SLC7A11在KRAS 突变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萌 刘旭明 麦皓尘 曾志芬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25-313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8
摘要 ( 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 SLC7A11 KRAS 突变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与胰腺癌分化、转移、 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9 1 1 日至 2021 12 31 日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手 术病理确诊为胰腺癌、完成了 KRAS 基因检测且具备完整临床资料及后续随访条件的 54 例患者,其中 KRAS 突变 27 例,设为实验组;无 KRAS 突变 27 例,设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检测手术病理组织的 SLC7A11 表达,并收集其一般情况、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疾病分期及生存期临床资料。比 较两组胰腺癌 SLC7A11 表达的阳性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SLC7A11 的表达与上述研究因素的关系。 结果 KRAS 突变胰腺癌肿瘤组织中的 SLC7A11 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2),且其与 SLC7A11 的阳性表达与更晚的疾病分期(P < 0.001)、更差的组织学分级(P = 0.003)、更多的淋巴结转移 P = 0.038)、更短的生存期(P < 0.001)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RAS 突变的胰腺癌组织的 SLC7A11 阳性表达率高,对于基因检测提示 KRAS 突变的病例应进一步检测 SLC7A11 的表达;SLC7A11 阳性表达与更差的疾病预后相关,SLC7A11抑制剂极可能是胰腺癌的潜在靶向治疗药物。


经剑突下与经肋间切口胸腔镜前纵隔病变切除临床疗效 
陈真 时鸿娟 夏道奎 张松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29-313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19
摘要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胸腔镜经剑突下切口和经肋间切口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纵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2020 1 月至 2021 5 月前纵隔手术连续病例,根据切口入 路不同分成两组:经剑突下切口组(SAT)63 例中男 31 例,女 32 例;经肋间切口组(IAT)61 例中男 25 例,女 36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比例、放置引流管比例、术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 CRP 值)、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第 1 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 用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炎症指标(白 细胞计数和 CRP 值)、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剑突下入路手术时间长于经肋间入路 组[(100.9 ± 43.0)min vs.(79.8 ± 47.9)min,t = 2.59,P = 0.011],剑突下入路组术后 VAS 疼痛评分、放置引 流管比例明显低于经肋间入路组[术后第 1 VAS 评分:(3.1 ± 0.8)vs.(4.3 ± 0.7),t = -8.839,P < 0.001 放置引流管比例:36/63(57.1%)vs. 59/61(96.7%),χ2 = 27.10,P < 0.001]。结论 经剑突下入路及经肋间 入路胸腔镜两种方法治疗前纵隔病变都是安全、有效的。经剑突下入路由于不损伤肋间神经,术后疼痛 评分更低,术后可不常规放置引流管,是前纵隔手术更值得推广的入路。

ECMO在危急重症心脏病孕产妇救治中的应用体会 
陈乐 邱依聆 江燕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35-31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20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危急重症心脏病孕产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过检索医院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自 2014 1 月至 2022 9 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应用 ECMO 救治的所有 危急重症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共检索到使用 ECMO 救治的危急重症心脏病孕产妇 6 例,包括妊娠合并重度肺高压 3 例(特发性肺高压 2 例、风湿性心脏病重 度二窄并肺高压1例)、妊娠合并重症心肌炎1例、围产期心肌病1例,中位孕周29周(7⁃32周);经产妇2 (均曾经顺产一胎)、首次怀孕 3 例、第二次怀孕 3 例;3 例进入围产期病例经剖宫产终止妊娠、1 例经产妇 早产急产顺产、1 例早孕行人流术、1 例中孕行剖宫取胎。使用 ECMO 指征分别是肺高压危象、心源性休克 和呼吸心跳骤停。中位 ECMO 维持时间 7 d(4 ~ 16 d);使用 ECMO 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3/6)、感染(3/6)、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6)和血栓形成(2/6),5 例同时存在两种并发症。4 例患者成功撤离 ECMO 并存 活,平均住院天数 28.25 d。孕产妇死亡 2 例,死亡原因是感染或出血继发 MODS。4 例围产儿均存活,预后 良好。结论 通过加强围产期管理,积极掌握适宜的使用指征和多学科协作,ECMO 可以提供有效的生命 支持,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在妊娠合并危急重症心脏病孕产妇的救治中,ECMO 具有改善母儿结局、 挽救孕产妇的生命的重要价值。

药物与临床
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腹外疝术后镇痛效果 
王鑫 王露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41-314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21
摘要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腹外疝术后 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9 7 月至 2021 9 月收治的行腹外疝术患者 94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 例)术后给予 PCIA 镇痛方法,研究组(47 例)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罗哌卡因 TAPB 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 2 、6 、12、24、48 h 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镇静评 分(Ramsay 评分)、PCIA 按压总次数和输注总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 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 2、6、12、24、48 h VAS 评分均先升高后下降(P < 0.05),Ramsay 评分均逐渐下降(P < 0.05),且研究组术后 6、12、24、48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但以上时间点 Ramsay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 48 h PCIA 按压总次数和输注 总量均更少(P <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罗哌卡因 TAPB 联合 PCIA 相比单独使用 PCIA 在腹外疝术后的镇痛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减少 PCIA 按压总次数和输注量, 且安全性良好。

他克莫司个体内变异性与心脏移植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王真珍 郑华 刘云霏 陈建超 曾东 王长安 郭琳 杨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45-31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22
摘要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他克莫司个体内变异性(IPV)与心脏移植术后感染、排斥及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 2018 年 4 月至 2021 年 10 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第 3~6 个月的他克莫司谷 浓度(C0),剂量校正后计算他克莫司 IPV,根据平均值分为高 IPV 组和低 IPV 组,比较两组受者预后 差异。结果 共纳入 102 例受者,IPV 平均值为 26.8%。相对于低 IPV 组,高他克莫司 IPV 组的至少一次 C0在治疗目标(8 ~ 12 ng/mL)范围之外的受者比例更高(< 8 ng/mL:80.5% vs. 39.3%,χ2 = 16.836,< 0.001; > 12 ng/mL:85.4% vs. 47.5%,χ2 = 15.007,< 0.001)。高 IPV 组受者的感染发生率高于低 IPV 组(34.2% vs. 16.4%),率差及95%置信区间为17.8%(0.52% ~ 3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95,= 0.038)。排斥反 应和死亡方面,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感染、排斥或者死亡其中之一即复合终点, 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3% vs. 39.02%,χ2 = 5.551,= 0.018)。结论 高他克莫司IPV的心脏移 植受者可能更容易发生感染,他克莫司IPV 简便易得,可作为识别移植术后较差预后的随访工具。

“围放疗期”动态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对肺癌骨转移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莫威 曾繁睿 易炜 杨满红 谢亮 何芬 孙建聪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50-31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23
摘要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瘤放疗期间疼痛发作的发生率及动态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临床价值,提高骨转移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12 月至 2021 9 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 43 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初始疼痛强度评分,放疗后疼痛强度评 分变化及对应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摄入量变化,分析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摄入量的止痛疗效和临床价 值。结果 联合治疗止痛有效率为 76.7%(33/43),癌症疼痛完全缓解率为 23.3%(10/43)。肺癌骨转移 放疗期间疼痛加重,疼痛加重 1 次发生率为 20.9%,疼痛加重 2 次发生率为 9.3%(4/43),2 次疼痛加重均需 及时调整盐酸羟考酮药物剂量。放疗后期评估疼痛减轻后逐步减少盐酸羟考酮剂量发生率为 86.04% (37/43),放疗完成后 1 个月内可逐步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发生率为 74.41%(32/43),同样均需及时 调整盐酸羟考酮药物剂量。结论 放疗联合阿片类药物是控制癌症疼痛有效治疗手段,肺癌骨转移瘤放 疗期间出现疼痛加重发生率为 20.9%。及时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从而达到 有效镇痛且不滥用阿片类药物最佳平衡。

调查研究

广东省麻醉学相关科研情况调查与产出分析 

刘仕杰 吴泽辉 高晓一 吴文楚 刘嘉麟 王标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55-31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24
摘要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目前广东省麻醉学中坚力量医院的科研情况进行全景式的调查分析,为广东省麻醉 队伍的科研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广东省麻醉学相关科研情况调查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 的方式分发和回收调查表,对广东省麻醉学中35个中坚力量医院的麻醉学相关科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调 查时间为2020年10-12月。结果 调查共获取1 788份有效问卷,男女性别比例为约为8∶3,平均年龄 37 18 ~ 60 岁)。人力资源情况分析得出博士研究生 321 人(17.95%)、硕士研究生 853 人(47.71%)、本科 503 人(28.13%),专科及以下111(6.21%);科研基金情况分析得出2011—2020年获得国家级基金179项,省 级基金371项,市级基金279项,总项目数829项,2016—2020年获得国家级基金114项,省级基金205项,市 级基金 161 项,总项目数 493 项;论文发表情况分析得出 2011—2020 年发表 SCI 论文 1 116 篇、国家级期刊 1 441 篇,2016—2020 年发表 SCI 论文 795 篇、国家级期刊 914 篇;获奖情况分析得出 2011—2020 年获得国 家级奖项8项,省级基金53项,市级基金38项,2016—2020年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基金46项,市级基 24 项目;专利及出版物情况分析得出 2011—2020 年获得 334 项专利,108 个出版物,2016—2020 年获得 232项专利,82个出版物。结论 广东省麻醉学人才队伍规模正迅速发展壮大,科研发展趋势较快,广东省 各单位应重视并出台更好的科研相关政策,努力促进广东麻醉学形成较为成熟的前沿研究方向,显著提升 学科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麻醉学技术人才的需求。

综述

腹腔内应用罗哌卡因对腹腔镜手术后加速康复的研究进展

冷世泽, 张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62-31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25
摘要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腔镜手术后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良好的术后镇 痛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目标。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不仅可阻断 神经兴奋与传导,还具有抗炎、抑制细胞损伤和抗癌等效果。腹腔内应用罗哌卡因可减轻术后疼痛与应 激水平;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腹腔镜手术后加速康复。本文将对围术期腹腔 内应用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可能机制、安全性及用药策略进行综述。

药物性肝损伤中miR⁃122的动态表达研究进展 

李娟娟 何婷 魏亚利 雷源 古巧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4):  3167-31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4.026
摘要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临床上因缺乏特异性标志物而很难确诊。许多研究报道 miR⁃122 是肝毒性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因此本文叙述了 DILI 中 miR⁃122 表达的时程变化、miR⁃122 与 DILI 的肝再生与修复过程的相关性以及 miR⁃122 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病理损伤 程度的对应关系,旨在总结miR⁃122的动态表达规律,从而服务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