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2-12-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慢性呼吸疾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共患风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林峭 马礼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893-28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1
摘要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持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首当其 冲,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疾病的人群,其重症率及病死率陡增。已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基础病及共患病状态 通常与COVID⁃19的预后密切相关,其中慢性呼吸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间质性肺 疾病和肺癌等包括吸烟基础情况都是导致重症、危重症COVID⁃19的高风险因素,也是导致疾病负担显著增加 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针对慢性呼吸疾病与COVID⁃19共患风险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特点 
田洪飞 吕铁锋 刘寿荣 丁莹 李舒欢 赵春 田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898-29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2
摘要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儿童,分析接种 SARS⁃CoV⁃2 疫苗与未接种 SARS⁃CoV⁃2 疫苗儿童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0 1 21 日至 2022 4 28 日收治的 14 岁以下儿童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 66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种新冠疫苗分两 组:接种疫苗组(n = 40),未接种疫苗组(n = 26),对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资料、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症状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均有白细胞、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及血小板计数升高(两组均未见血小板计数降低病例),上述指标 降低比例及血小板计数升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均有 AST、LDH、CK⁃MB 升高,其 中未接种疫苗组 LDH 升高比例较接种疫苗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 AST CK⁃MB 升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疫苗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10.1 ± 5.5)d,未接种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16.4 ± 13.0)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接种疫苗组患儿 IgG 抗体滴度 147.7 ± 140.9)(AU/mL),未接种组患儿 IgG 抗体滴度(79.5 ± 114.1)(A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儿童感染 SARS⁃CoV⁃2,临床症状轻,较少出现重症及危重症,患儿大多 数有肝功能、心肌的炎性损伤,接种疫苗组可能机体炎性损伤更轻,新冠疫苗可能是减少儿童机体炎性损 伤和住院天数,尽快获得康复的关键。

临床新进展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进展 
彭思静 卢婕伦 王子成 曾晓珍 邹亚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03-29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3
摘要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近年来儿童 ALL 患者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然而对于复发/难治 ALL 患者,常规的化学治疗缓解率低,预后不佳。随着免疫疗法的兴起,针对 ALL抗原相关的单克隆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等免疫治疗已被证实ALL有效,显著改善复发/难治ALL 患者的预后。

基础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LINP1抑制DNA 损伤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电离辐射抗性 
张春婷 梁枭婷 王乐 周良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08-29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4
摘要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长链非编码 RNA LINP1 对电离辐射下非小细胞肺癌 DNA 损伤效应的影响,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治疗提供相关的新思路。方法 使用 siRNA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 H1299 细胞 中敲减 LINP1,8.0 Gy 电离辐射照射后,采用 CCK⁃8 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和 克隆形成能力;照射后 4 h 采用彗星电泳和 Western blot 检测 H1299 细胞中 DNA 损伤效应。结果 电离 辐射照射后,H1299 细胞中 LINP1 明显上调(P < 0.001)。与对照相比,8.0 Gy 电离辐射照射后其增殖 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 < 0.001),DNA 损伤明显增加(P < 0.001)。沉默 LINP1 后,在电离辐射条件 下,敲减组与对照相比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 < 0.01),DNA 损伤明显增加(P < 0.001)。 结论 LINP1 可抑制电离辐射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和 DNA 损伤效应从而增强电离辐 射抗性。

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对年老小鼠心外膜细胞衰老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董珺 吕饶 高芳 于佳迪 李柳蓁 湛楚蓝 李月亮 刘慰华 黎佼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14-29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5
摘要 ( 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年轻 Sca⁃1 骨髓干细胞对年老小鼠心外膜细胞衰老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年轻和年老小鼠 Sca⁃1 骨髓干细胞分别与年老小鼠心外膜细胞共培养(分为 Y Sca⁃1 细胞组与 O Sca⁃1 细胞组)。通过细胞染色、基因及蛋白检测,探讨 Sca⁃1 骨髓干细胞对年老小鼠心外膜细胞衰老 的影响。结果 O Sca⁃1 细胞组相比,Y Sca⁃1 细胞组可明显减少心外膜细胞衰老:P16 免疫荧光染色 阳性细胞比例下降;P27 基因及蛋白表达减少;Sirt 1 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P < 0.05)。分子机制研究发 现,与 O Sca⁃1 细胞相比,Y Sca⁃1 细胞可旁分泌更多的 GDNF(P < 0.05)。中和 GDNF 后,使 Y Sca⁃1 细胞 失去减少年老心外膜细胞衰老的作用。结论 年轻 Sca1 骨髓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 GDNF 减少年老心 外膜细胞衰老。

基于生物学信息探讨KIF26B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蒲雨康 黄玉琴 李伟 李明群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19-29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6
摘要 ( 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KIF26B 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微 环境免疫细胞浸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下载 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 EOC 患者的临床 信息和转录组数据,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基因集富集(GSEA)、CIBERSORT、KM 曲线等分析 KIF26B EOC 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信号通路、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生存预后等相关关系,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 学对 KIF26B EOC 中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KIF26B mRNA EOC 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IF26B 表达与 FIGO 分期、肿瘤残余灶(RD)、不良预后、微环境免疫浸润 细胞构成比例密切相关(P < 0.05),与年龄、病理分级、是否手术治疗无关(P > 0.05)。通路富集显示 KIF26B 参与间充质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黏着斑等促进肿瘤复发转移的信号通路。多因 Cox 分析显示 KIF26B 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验证了 KIF26B EOC 中高表达。结论 KIF26B EOC 中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肿瘤免 疫浸润和EOC 复发转移相关。KIF26B 有望作为EOC 预后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髓芯减压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股骨头坏死血管修复和微循环的影响 
吕亚军 任立中 李军 张海静 张志坤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27-29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7
摘要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兔股骨头坏死 ONFH)的效果。方法 30 只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兔 ONFH 模型。然后将家兔随机分为健 康对照组(A 组)、模型组(B 组)、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组(C 组)、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D 组) 和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 组(E 组),每组 6 只。治疗 8 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 织切片形态。分别测定家兔的全血黏度(高切 150 s ⁃1 和低切 10 s ⁃1 )、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通过 qRT⁃PCR 检测股骨头组织中 von Hippel⁃Lindau(VHL)、缺氧诱导因子 α (HIF⁃1α)、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 mRNA 水平。结果 C、D 组比较,E 组的全血黏 度(高切 150 s ⁃1 和低切 10 s ⁃1 )、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 < 0.05)。与 C、D 组比较,E 组的血清 TC TG 均显著降低(P < 0.05)。与 C、D 组比较,E 组股骨头组织中 VHL mRNA 水平显著降低,而 HIF⁃1α VEGF bFGF 均显著升高(P < 0.05)。结论 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 可有效促进 ONFH 兔损伤区域的成骨和血管修复,并且可减轻微循环障碍,其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调节 VHL/HIF⁃1α/VEGF 信号及bFGF 表达有关。

Let⁃7b靶向抑制树突状细胞Bach1通过激活HO⁃1 调控肠黏膜的损伤修复 
田元元 覃晓日 田阁 符雪婷 孙晓宁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33-29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8
摘要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炎症性肠病(IBD)小鼠模型中 Let⁃7b 的表达特征,分析 Let⁃7b 对树突状细胞 DCs)中血红素加氧酶 1/TB CNC 同源性 1(Bach1/HO⁃1)轴的调控机制,从而探讨其对肠黏膜上皮细胞 MCEC)伤口修复的机制。方法 建立 IBD 小鼠模型,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培养 DCs 细胞和小鼠 MCEC。将 DCs 细胞分为 7 组,其中包括Ⅰ:空白对照组;Ⅱ:Let⁃7b 拟似物阴性对照组;Ⅲ:Let⁃7b 拟似物转 染组;Ⅳ:Let⁃7b抑制剂阴性对照组;Ⅴ:Let⁃7b抑制剂转染组;Ⅵ:Let⁃7b抑制剂联合Bach1抑制剂盐酸表小 檗碱(EC)干预组;Ⅶ:Let⁃7b 抑制剂、EC、HO⁃1 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共处理干预组。采用 qRT⁃PCR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和 DCs Let⁃7b 的表达及 DCs 培养物上清液中 Bach1 HO⁃1 表达水平。并将 各组 DCs 培养物上清液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随后用 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试剂盒法检测结 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率。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分析 Let⁃7b Bach1 3′UTR 区域的直接结合作用。结果 Let⁃7b 在模型小鼠中表达降低(P < 0.05),与 Bach1 表达呈负相关(P < 0.05),而与 HO⁃1 呈正相关(P < 0.05)。DCs 中成功过表达了 Let⁃7b 或抑制了 Let⁃7b,发 现细胞培养物上清液 Bach1 受到 Let⁃7b 的负调控(P < 0.05),而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 HO⁃1 受到正调控 P < 0.05)。机制研究显示了 DCs Bach1 Let⁃7b 的靶基因,而 HO⁃1 是下游靶基因。另外,各组细胞培 养物上清液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后,观察到 Let⁃7b 拟似物可以明显抑制 Bach1 向细胞外表达并 促进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 HO⁃1 的表达,从而促进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伤口愈合(均 P < 0.05)。 结论 Let⁃7b 靶向抑制 DCs Bach1 并激活 HO⁃1 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修复。表明调控 Let⁃7b/ Bach1/HO⁃1轴可能是治疗IBD 的潜在靶点。

临床研究
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在下颌中高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麻醉效果的对照研究
钟江龙 王洁琪 叶秀华 陈伟良 王友元 范松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42-29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09
摘要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改良局部浸润麻醉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中高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7 例双侧均需行中高位下颌阻生齿拔除的受试者一侧行改良局部浸润麻醉,另一侧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记录注射疼痛感(VAS 自评)、唇舌麻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成功率、术中术后疼痛情况等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 93.8%和 93.7%(P = 0.964)。对照组分别有 3 例和 2 例受试者术中未感到舌和下唇麻木,研究组则高达 37 例和 59 例(P < 0.01)。研究组麻药注射时的疼痛自评分数均值为 15.74,低于对照组的 30.19(P < 0.01)。两组在术中及术后 2、6 h 和 1、2、3、7 d 的疼痛自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高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行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法可取得与阻滞麻醉相似的麻醉效果,且更易做到微痛、无痛,是优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凝血酶诱导血小板凋亡的调节作用 
周先桃 李瑜 沈阳 王正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47-29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0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凝血酶(TMB)诱导的血小板凋亡的调节机制。 方法 常规制备洗涤血小板,分组如下:Normal 组、TMB 组、rhTPO(低、中、高)剂量组。检测各组血小板 中线粒体的完整性、细胞凋亡率以及 ROS 的含量,检测 Opa1、Bcl⁃xl、Mfn2、Fis⁃1、Drp⁃1、Cyt⁃c 和 Bak 的表 达。结果 与 Normal 组相比,TMD 组、rhTPO(低、中、高)组中血小板中完整线粒体的比例及 Opa1、Bcl⁃xl、 Mfn2 的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和 ROS 的含量及 Fis⁃1、Drp⁃1、Cyt⁃c 和 Bak 的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rhTPO(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逆转这些趋势,并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差 异均具有统计意义(< 0.05)。结论 rhTPO 能明显抑制 TMD 诱导的血小板的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抑制 ROS 的富集,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谵妄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李智博 蒋芸杰 杨姗姗 王淑春 杨其霖 周德扬 颜婷 耿蕊 赵宁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52-29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1
摘要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谵妄发生和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 究,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谵妄,分为谵妄组 和无谵妄组。采用逆概率加权等多种方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谵妄发生和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关系。 结果 发生谵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较无谵妄组高 67%(逆概率加权结果:HR = 1.67,95%CI 1.30 ~ 2.15,P < 0.001),使用多因素 Cox 回归、调整倾向性评分、倾向性评分匹配、逆概率比加权和双稳 健分析模型敏感分析显示,HR 1.45 ~ 1.54,结果稳定。同时 E 值为 2.73,提示考虑未控制的混杂因素, 结果依然稳定。结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谵妄的发生和住院病死率增加独立 相关。

超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曹立军 黄应文 贺学强 莫春荣 熊红 周先宝 卢水焕 王林 罗燕英 蒋世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57-29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2
摘要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超高龄(≥ 85 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患者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2019 1 1 2021 12 31 日接受急诊 ERCP 治疗超高龄 AOSC 患者(观察组 36 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 85 接受急诊 ERCP 治疗 AOSC 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对照组 79 例),比较两组间 ERCP 操作的难度及结 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 4 级难度操作例次为 41.46%,明显高 于对照组的 2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ERCP 操作成功率为 85.37%,对照组 操作成功率为 90.20%,两组间操作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ERCP 术后总的并 发症发生率为 9.86%,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2.20%,高于对照组的 8.82%,但两组间术后总 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急性胰腺炎、胆管感染、穿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 4.88%,高于对照组的 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间并发症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 ERCP 治疗总有效率 86.11%,对照组为 89.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的前 提下,急诊ERCP 治疗超高龄AOSC 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和空心钉治疗Pauwels Ⅲ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 
翁友林 李祖涛 蔡昱 孙俊刚 徐江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62-29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3
摘要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和空心钉(CCS)治疗 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 52 例 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NS组(= 26)和CCS组(= 26)。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X 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Garden 对线指数评定骨 折复位质量,术后 1 年股骨颈短缩程度、颈干角丢失程度、股骨头坏死率和骨折不愈合率,术后 1 年采用 Harris 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FNS 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 1 年股骨颈短缩 程度、颈干角丢失程度、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CCS组(< 0.05);CCS组术中出血量小于FNS组(< 0.05); 术后 Garden 对线指数、术后 1 年股骨头坏死率、骨折不愈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FNS 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临床近期疗效肯定,术中透视次数,术后股骨颈短缩程度、颈干角 丢失程度、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于CCS 组,可作为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优选方案。 
不同绒毛膜性质三胎妊娠减一胎的临床结局 
崔媛媛 叶德盛 谭颖 马从顺 詹雪君 宋革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68-297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4
摘要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绒毛膜性质三胎妊娠减灭一胎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 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获三胎妊娠,且孕 6 ~ 10 周行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其中 14 例双绒毛膜三羊膜囊 dichorionic⁃triamniotic,DCTA)三胎妊娠为DCTA组,19例三绒毛膜三羊膜囊(trichorionic⁃triamniotic,TCTA 三胎妊娠为 TCTA 组。通过病例资料匹配选择同期获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diamniotic,DCDA)双 胎妊娠且未行减胎术的患者 60 例作为 DCDA 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 儿情况。结果 所有减胎患者术中均保留双胎,无减胎失败病例。减胎术后 1 d,DCTA 组有 10 例(71.4% 出现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diamniotic,MCDA)保留胎儿自然减灭,TCTA 组无自然减胎,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周至孕晚期,三组自然减胎和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DCTA 组单胎活产率(75%)及平均分娩孕周[(38.3 ± 2.2)周],均显著高于 TCTA 组[5.3% 36.6 ± 1.7)周]和 DCDA 组[17.5%,(37.1 ± 1.7)周,P < 0.05]。结论 孕早期三胎妊娠行减胎术减灭一胎 安全可行。DCTA 三胎妊娠减灭其中 MCDA 双胎之一,另一保留胚胎发生自然减胎几率增加。故需充分 告知减胎术,尤其是减灭其中MCDA 双胎之一的相关风险。

基于毛细管电泳平台的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应用 
方玉琴 张苗苗 李景然 唐俊湘 王朝红 朱健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73-29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5
摘要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中国安徽地区人群致病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常见变异,探讨在临床实施扩展性携 带者筛查(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ECS)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 2021 1 月至 2022 8 月来安徽医科 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表型正常、无遗传病家族史的 517 例育龄人群进行 ECS,采用基于毛细管电泳 平台的一代测序分析技术检测与15种疾病相关的21个基因中的410种致病变异,对阳性携带者的配偶召回 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在517例接受 ECS 的育龄人群和 17 例接受目标基因测序的配偶中,94 例被确 定为至少一种疾病的携带者,总携带率为 18.2%(94/517)。携带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分别为遗传性耳聋 6.4%,33/517)、肝豆状核变性(3.1%,16/517)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5%,13/517)。共检出 5 3.57%,5/140)高风险夫妇,经过遗传咨询后其中 2 对(40%,2/5)选择产前诊断,羊水验证结果均未检出指 定基因范围内的致病变异。结论 在临床实施 ECS 是可行且必要的,在孕前或孕早期进行遗传病携带者 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和辅助生殖等手段,可有效避免严重遗传病的发生。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中附加伤椎强化和附加伤椎置钉的疗效比较
刘颖 曹爽 李业奎 周业金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80-29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6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创伤性 A 型胸腰椎骨折中附加伤椎强化和附加伤椎置钉的疗效,从而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入住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的创伤性 A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 74 例,33 例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强化(伤椎强化组),41 例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伤椎置钉组)。评价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化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椎体压缩率、伤椎 Cobb 角以及术后1 年伤椎 Cobb 角增大角度。结果 术后随访 13 ~ 24 个月。两组患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伤椎置钉组负重时间要早于伤椎强化组。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 评分)、功能表现(ODI 评分)、Cobb 角和椎体压缩率比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 <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尽管骨折椎体的Cobb 角和椎体压缩率在术后1年得到了显著校正,但与术后1周时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丢失,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治疗创伤性 A 型胸腰椎骨折中,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附加伤椎置钉在负重时间上优于附加伤椎强化,且因前者操作简便、成熟,更适用于临床推广。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脱垂痔的疗效及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影响因素 
邵继华 黄英 陈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88-29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7
摘要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期环状脱垂痔的疗效及术后尿潴留 UR)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 2018 1 月至 2019 1 PPH 术治疗的 120 例Ⅲ~Ⅳ期环状脱垂痔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 90 例和验证集 30 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 UR 将训练集分为 UR 26 例和 Non⁃UR 64 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asso⁃logistic 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以 验证集验证。结果 PPH术疗效总有效率89.17%,术后便血评分、β⁃EP、IL⁃17、IL⁃6、5⁃HT、CRP、TNF⁃α 水平 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 1.118,P = 0.006)、静脉补液量(OR = 1.780,P = 0.007)、术后 SAS 评分 OR = 1.879,P = 0.002)、术后镇痛泵(OR = 1.218,P = 0.001)、术后 24 h VAS 评分(OR = 1.547,P = 0.003)是 UR 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风险值为 0.93。训练集和验证集 ROC 线下面积分别为 0.889 0.878,验证 集校准曲线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良好。结论 PPH 术治疗Ⅲ~Ⅳ期环状脱垂痔疗效较好,高龄、静脉 补液量多、术后 SAS VAS 评分高、使用镇痛泵是 UR 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工作效能较好。

新技术新方法
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疗效分析 
金俊庆 牛光明 陶胜忠 刘展 娄金峰 王在斌 秦庚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91-29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8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019 1 月至 2021 12 月收治的 54 例(15 ~ 30 mL 深部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的 28 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保守治疗 26 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治疗 1 周后 GCS 评分、1 个月后 mRS 评分及 3 月后 ADL 评分为疗效及预后评价 指标,并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在 1 周后血肿清除率、1 周后 GCS 评分、1 个月 mRS 评分、3 月后 ADL 分级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肺部 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 < 0.05),研究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P > 0.05)。结论 对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少量深部脑出血患者,可应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引流术治 疗,促进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手术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与内镜辅助下清除治疗基底节区中小型高血压性血肿临床效果分析
盛文国 王聪 龙连圣 谢虎 王伟 李夏良 吴钟华 施顺孝 方文杰 莫成平 姜礼鹏 关义豪 沈立 于晓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2996-30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19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与内镜辅助下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性中小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11 月湖州学院附属南太湖医院收治的 118 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中小型血肿(25 ~ 55 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组(研究组)、内镜下血肿清除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出院时偏瘫侧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17.32 ± 4.59)d vs.(26.350 ± 4.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 6 个月时偏瘫侧下肢肌力Ⅳ~Ⅴ级占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术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抽吸脑内血肿创伤小,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药现代化
通督调神针刺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潘静洁 黄晋 刘堂营 黎仁彬 刘文雯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3002-30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20
摘要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以 50 例 TBM 系统治疗联合通督调神针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观察组,以 50 例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应用中医症候积分、肢体功能 FMA 评分、神经功能 NIHSS 评分、昏迷程度 GCS 评分和脑脊液压力及其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计数(WBC)、蛋白定量(PRO)、葡萄糖(GLU)、氯化物(Cl- )等生化检测为观察指标,以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程度分级考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 22%、36%、32%、10%和 10%、20%、56%、14%,总有效率分别为 90%、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142,P = 0.043);治疗前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和 FMA、NIHSS、GC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对照组脑脊液细胞计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 = 0.004),治疗后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93);治疗前两组间脑脊液压力、NGF、蛋白质、葡萄糖和氯化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NGF、氯化物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6 项脑脊液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辅助治疗作用,通过改善脑脊液生化成份而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为其可能机制。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中老年患者电休克致中枢神经损伤及记忆能力的影响 
欧益金 邹灿芳 钟秀珍 鲁义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3007-30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21
摘要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围术期内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中老年患者中枢神 经损伤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电休克治疗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TEAS 组,每次电休 克前均在患者双侧内关穴、双侧合谷穴及大椎穴贴上电极片,连接穴位神经刺激仪。TEAS组采用疏密波, 频率 2/15 Hz,强度为 10 ~ 30 mA 调节至以患者疼痛不能耐受的最大水平,电刺激持续 30 min。对照组不 接通电源。于首次电休克前(T1)、和第 6 次电休克次日(T2)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韦氏记忆量 表(WMS)测评;静脉血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 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记录 围术期内不良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发热)总例数。结果 TEAS 组与对照组 T1  MMSE 评分(26.92 ± 1.98)分与(27.25 ± 1.60)分,WMS 评分为(87.33 ± 17.86)分与(84.25 ± 16.61)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0.05);T1  S100β 蛋白浓度为(0.07 ± 0.03)μg/L 与(0.08 ± 0.02)μg/L,NSE 浓度(15.41 ± 3.61)μg/L 与(15.17 ± 2.07)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在 T2  TEAS  MMSE 评分为(23.58 ± 4.23)分,高于对照组(19.58 ± 4.80)分,WMS 评分为(82.25 ± 18.68)分,高于对照组(58.67 ± 11.03)分,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0.05);T2  TEAS  S100β 蛋白(0.04 ± 0.01)μg/L 低于对照组(0.09 ± 0.03)μg/L、NSE (13.20 ± 2.08)μg/L 低于对照组(16.15 ± 2.2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TEAS 组围术期内头痛 发生率(0%)与对照组(23.8%),头晕发生率(0%)与对照组(4.35%),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围术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可减轻中老年患者电休克术后中枢神经损伤,改善记忆能力。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 zhou 510370China

综述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锋, 李靖龙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3012-30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22
摘要 ( 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为脊髓损伤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简述了其在脊髓损伤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中的最新国内、外进展,进一步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新的展望,以期为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思玲 商凯 黄鸿翔 陈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3017-30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23
摘要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发展迅速,但单药治疗时获益人群有限。基于放疗和 ICIs 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 PACIFIC 研究的阳性试验结果,一系列关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combined radio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IRT)的临床研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相继展开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但研究组合形式各异,对于最佳组合方案仍无定论。本文将系统总结该治疗模式的联合作用机制、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及相关研究热点问题,以期为 IRT 模式在
NSCLC 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方定丰 陈海波 许嘉彬 马威 于冬冬 张萌 李浩亮 陈振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3):  3023-30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23.024
摘要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精准医学时代,单纯冠脉造影(CAG)指导下PCI已不能满足患者对术后高生存率及良好生活能力的需求。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血管和支架信息,弥补了 CAG的许多不足。IVUS 指导下 PCI 还可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从而减少患者肾功能损伤。IVUS 的主要作用有评估冠脉狭窄或心肌缺血程度、判断斑块性质、指导和优化支架植入等。相比单纯 CAG 指导下 PCI,IVUS指导下PCI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并明显改善预后。但目前,除日本以外,IVUS指导下PCI的应用比例仍然较低,本文就IVUS指导下PCI的应用价值及进展作一综述,以促进IVUS指导下PCI的全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