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1-12-2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转归

王德平 孙毓晗 王信 栾双宇 郭长秀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097-31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01
摘要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转归。方法 COVID⁃19 重型、危重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DM 10 例,非 DM 35 例,观察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DM 组发热积分、乏力积分、 喘憋积分,CRP、PCT、SOFA评分、应用抗生素比率、机械辅助通气比率较非DM组高(P < 0.05),淋巴细胞数、 PaO2/FiO2较非 DM 组低(P < 0.05),肺部 CT 病灶范围较非 DM 组大(P < 0.05)。治疗后,DM 组转普通型时间、发热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日较非 DM 组长(P < 0.05),两组在核酸转阴时间、核酸复阳率、出 院时PaO2/FiO2、淋巴细胞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OVID⁃19 合并 DM 病情加重,住院期间易合并细菌感染,但是通过积极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改善 COVID⁃19 的预后, 降低病死率。

临床新进展

新型抗肿瘤药物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吕林林 陈庆松 董得时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01-31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02
摘要 ( 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杂高危冠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

马贵洲 徐荣和 蔡志雄 余丹青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07-31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03
摘要 ( 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杂、高危冠脉病变且有治疗指征的患者血运重建能改善预后,然而这类患者往往无法耐 受冠脉搭桥手术,而倾向于选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但其潜在的高风险却成为冠脉介入医生面临的一大 挑战。近年来新药物、新器械及新技术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多保障,但其治疗 策略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针对这一患者人群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基础研究

miR⁃30b在低氧环境中调控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汪仡骁 吴恒鹏 万雪 陈方 石超 瓦庆德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13-31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04
摘要 ( 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软骨缺损难以自行修复的临床难题,探讨 miR⁃30b 调控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成软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为软骨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BMSCs 流式细胞术和双向诱导分化实验鉴定细胞;CCK⁃8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在不同 CoCl2浓度下增殖能力和 HIF⁃1α 表达变化情况;构建稳定表达 miR⁃30b 的细胞株,Western blot 检测其靶基因 SOX9 Wnt/β⁃catnein 信号通路的表达;在低氧环境中成软骨诱导分化,21 d 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Collagen Ⅱ SOX9的表达。结果 流式检测和双向分化实验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CD29和CD34,低表达CD44和CD45,同 时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CCK⁃8结果表明CoCl2溶液诱导的低氧环境可促进BMSCs增殖(P < 0.05),且低氧可促进细胞表达HIF⁃1α。稳定表达miR⁃30b的细胞在低氧环境中成软骨诱导21 d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CollagenⅡ SOX9 的表达较对照组、空载组及低氧组均明显下调(P < 0.01)。结论 miR⁃30b 降低BMSCs在低氧环境中成软骨分化,为表观遗传学调控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提供参考。

桦木酸在缺氧条件下对PC⁃3细胞干性、侵袭、迁移、黏附及HIF⁃1α表达的影响

谢尚延 黄帅 王斌 林卓远 钟少文 梁宝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19-312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05
摘要 ( 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前列腺癌骨转移 PC⁃3 细胞干性、 侵袭、迁移、黏附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 CCK⁃8 检测 BA 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 PC⁃3 细胞活力半数抑制浓度(IC50),再分为 IC50药物浓度 BA 组和对照 组,检测 BA PC⁃3 细胞增殖的影响;在常氧、缺氧及缺氧+IC50(10 μmol/L)BA 条件下处理 PC⁃3 细胞,采用 Transwell 实验检测 BA 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 BA 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采用肿瘤成球实验检测 BA 对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影响;采用 PCR 实验及 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 BA 对细胞表 HIF⁃1α、CD31、CD44 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BA 对细胞 VEGF、IL⁃8、IL⁃1β、IL⁃6 TNF⁃α 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BA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 PC⁃3 细胞增殖,其 IC50 10 μmol/L。PC⁃3 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干性、侵袭、迁移、黏附能力增加,而加入 BA PC⁃3 细胞的干性、侵袭、迁移、黏附 能力下降。Western blot 实验结果显示,BA 能抑制 PC⁃3 细胞中 HIF⁃1α 蛋白表达,同时抑制 CD31、CD44 白表达(P < 0.01);PCR 实验结果显示,BA 下调 HIF⁃1α mRNA 表达,同时也下调 CD31、CD44 mRNA 表达(P < 0.01)。ELISA 试验结果显示 BA 可抑制 VEGF、IL⁃8、IL⁃1β、IL⁃6 TNF⁃α 因子的表达(P < 0.01)。 结论 BA 能抑制缺氧条件下 PC⁃3 细胞的干性、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 BA 下调 HIF⁃1α CD31、CD44表达,及抑制VEGF、IL⁃8、IL⁃1β、IL⁃6和TNF⁃α 等因子表达有关

基于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通道探讨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作用机制

郭宁 秦合伟 李彦杰 牛丽 牛雨晴 宋雪梅 刘昊源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26-31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06
摘要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电针“中极”“关元”穴对骶上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 用机制。方法 脊髓横断法建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电针组以“中极”“关元”穴进行电 针干预(10 Hz/50 Hz,强度 1 mA),抑制剂组给予 capsazepine(2.5 mL,100 nmol/L,30 min)灌注。结束后行 尿流动力学检测,HE 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膀胱 ICC 细胞 C⁃Kit、P2X2受体 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下降(P < 0.01),膀胱组织中 TRPV1 C⁃Kit、P2X2蛋白表达升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和漏尿点压下降, 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升高(P < 0.01),膀胱组织中 TRPV1、C⁃Kit、P2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1)。 结论 电针“中极”“关元”穴可通过抑制 TRPV1 通道减少膀胱 ICC 细胞上的 P2X2受体表达,减少平滑肌收 缩频率,改善膀胱功能。

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在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张春阳 郭振委 何效兵 周芯羽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32-31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07
摘要 ( 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在脑出血(ICH)后星形胶质细胞 炎性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D1 小鼠通过自体全血注射诱导 ICH,使用 GRP78 靶向抑制剂 HA15 1)将小鼠随机分为 7 组:假手术及 ICH 3、6、12、24、48 72 h。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血肿周围区 GRP78 的表达。(2)将小鼠随机分为 3 组:假手术、ICH + 载体(PBS)、ICH + HA15,在 ICH 24、72 h 评估 神经行为测试和脑水含量;在 ICH 24 h 使用 TUNEL 法评估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 分析 ER 应激的经典 下游标志物 Caspase 12 CHOP 蛋白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小鼠血肿周围区域中 GRP78水平在ICH后3 h开始上升,24 h达到最高(P < 0.05)。(2)在ICH后24 和72 h,与ICH + PBS 组相比, ICH + HA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P < 0.05),并且基底神经节和皮质的脑水肿显著降低(P < 0.05)。 3)HA 治疗后血肿周围区域星形胶质细胞、GFAP+GRP78+细胞、TUNEL 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 < 0.05)。 4)HA 治疗后 Caspase 12 CHOP 蛋白表达减弱,ER 应激明显抑制。结论 ER 应激蛋白 GRP78 通过介导 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活化参与ICH 后神经损伤。HA15可能对ICH 后神经元存活产生积极影响。

临床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疾病时期及Peg-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及其亚群CD107a的变化

顾琳 黄泽旋 李静 黄月华, 顾玉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43-31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09
摘要 ( 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疾病时期及长效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T 胞及其亚群 CD107a 分泌的细胞毒功能变化。方法 将慢性 HBV 感染患者分为未抗病毒治疗组(n = 300 和干扰素治疗组(n = 36),再进一步将未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分成免疫耐受期(IT)组(n = 29)、免疫活动期 IA)组(n = 174)、非活动期(IC)组(n = 44)和灰色区(GZ)组(n = 53)。纳入 17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 照(HC)组。采集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T 细胞 CD107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免疫活跃期 患者 T 细胞及其亚群(CD4 CD8 T 细胞)CD107a 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及非活动期患者。(2)患 T 细胞及其亚群 CD107a 分泌水平与肝脏炎症指标及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3)与 HBeAg(⁃)患者相 比,HBeAg(+)患者T细胞及其亚群 CD107a 分泌水平更高,HBV DNA > 106 IU/mL 患者也显著高于 HBV DNA < 106 IU/mL 患者。(4)与 Peg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相比,治疗 48 周后,患者的T细胞及其亚群 CD107a 分泌能力显著提高(均 P < 0.000 1)。结论 慢性 HBV 感染者 T 细胞 CD107a 分泌的细胞毒作用与疾病状 态及分期有关,且长效干扰素治疗可进一步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伍松柏 何峻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48-31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0
摘要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CD4+T 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 预后的价值。方法 109 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3 例)、存活组(76 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 标,如 CD3+T 细胞计数、CD4+T 细胞计数、CD4+ /CD8+T 细胞比值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 DR 抗原表达率的差异并进行影响 90 d 内死亡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及 ROC 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 90 d 内死亡结局的准确性。 结果 死亡组治疗第 1 天及第 7 CD3+T 细胞计数、CD4+T 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人白细胞 DR 抗原表达率均 显著低于存活组(P < 0.05)。入院后第 1 CD4+T 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并不是 脓毒症 90 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第 7 天时 CD4+T 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 率是 90 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够有效预测 90 d 死亡风险。CD4+T 细胞计数(AUC = 0.847,95%CI 0.774 ~ 0.920)的预测最佳截断值为 197.0 cells/μL,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AUC = 0.898 95%CI:0.829 ~ 0.966)预测最佳截断值为 40.5%。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的准确性高于 CD4+ T 细胞计数,CD4 +T 细胞计数联合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AUC = 0.928,95%CI:0.883 ~ 0.974)预测特异性高于单个参数。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治疗第 7 天时 CD4+T 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 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是 90 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为 90 d 死亡的有效预测指标,CD4+T 细胞计数 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可以作为改善脓毒症预后的早期干预靶标。

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伍松柏 何峻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48-31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0
摘要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CD4+T 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 预后的价值。方法 109 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3 例)、存活组(76 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 标,如 CD3+T 细胞计数、CD4+T 细胞计数、CD4+ /CD8+T 细胞比值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 DR 抗原表达率的差异并进行影响 90 d 内死亡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及 ROC 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 90 d 内死亡结局的准确性。 结果 死亡组治疗第 1 天及第 7 CD3+T 细胞计数、CD4+T 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人白细胞 DR 抗原表达率均 显著低于存活组(P < 0.05)。入院后第 1 CD4+T 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并不是 脓毒症 90 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第 7 天时 CD4+T 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 率是 90 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够有效预测 90 d 死亡风险。CD4+T 细胞计数(AUC = 0.847,95%CI 0.774 ~ 0.920)的预测最佳截断值为 197.0 cells/μL,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AUC = 0.898 95%CI:0.829 ~ 0.966)预测最佳截断值为 40.5%。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的准确性高于 CD4+ T 细胞计数,CD4 +T 细胞计数联合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AUC = 0.928,95%CI:0.883 ~ 0.974)预测特异性高于单个参数。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治疗第 7 天时 CD4+T 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 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是 90 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为 90 d 死亡的有效预测指标,CD4+T 细胞计数 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表达率可以作为改善脓毒症预后的早期干预靶标。

开放性滑膜切除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

赖启忠 林天烨 杨鹏 熊冰朗 邹启昭 蔡开沈 张庆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53-31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1
摘要 ( 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开放性滑膜切除或滑膜切除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 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8 32 例弥漫型髋关节 PVNS 患者,其中 20 例仅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切开组),12 例行滑膜切除联合全髋关 节置换术(置换组)。以治疗前后 Harris 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脱位)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3.9 ± 2.3)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6.9 ± 6.1)分改善至术后1年的(87.8 ± 4.4)分 P < 0.05)。其中,切开组由术前的(57.0 ± 6.0)分提高至术后 1 年的(86.3 ± 3.9)分(P < 0.05);置换组由术 前的(54.0 ± 6.3)分提高至术后 1 年的(90.1 ± 2.6)分(P < 0.05);分别改善(28.9 ± 3.6)分和(35.6 ± 4.3)分 P < 0.05)。随访期间,2 例出现复发,1 例出现髋关节半脱位,均为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治疗患者。置换组中未发现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及翻修等情况。结论 开放性滑膜切除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弥漫 型髋关节 PVNS 不同病变程度的治疗方法。两者均可改善髋 PVNS 患者关节功能,后者改善程度可能好于 前者,开放性滑膜切除存在术后复发的可能。

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宛星宇, 毛屏 范中宝 柳青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58-31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2
摘要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19 1 1 日至 2021 1 1 日接受 ERCP+EST 治疗的 95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术后静脉 应用选择性 NSAIDS 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将总人群分为高风险人群亚 组和平均风险人群亚组,分为观察组 a(n = 31)和对照组 a(n = 27)、观察组 b(n = 15)和对照组 b(n = 2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高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 PEP 发生率降低、腹痛持续时间减 少、腹胀持续时间减少、恢复进食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少、VAS 疼痛评分降低、QoR⁃15 评分升高、 术后血淀粉酶(AMS)及血脂肪酶(LPS)降低(P < 0.05)。平均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术后丙氨酸转氨 酶(ALT)升高、呕吐次数增多、恢复进食时间减少(P < 0.05)。结论 针对高风险人群,静脉应用选择性 NSAIDS 可以有效预防 PEP 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康复质量;但针对平均风险人群,NSAIDS 对于 PEP 的发生、手术预后及术后康复质量无明显改善,且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及一定程度上的 肝损伤。

miR-744-5p和miR-543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桂林 何文林 黄远帅 田刚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63-31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3
摘要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HIV 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miR⁃744⁃5p miR⁃543 表达水平及其对 HAND 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HIV⁃1 感染患者 76 例,分为 HAND 45 例)和对照组(31 例)。采用 qRT⁃PCR 法检测患者外周血 PBMCs miR⁃744⁃5p miR⁃543 表达水平; ELISA 法检测血清 IL⁃6、IL⁃10、IL⁃16、IL⁃18 TNF⁃α 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 HDL、TG、LDL TC 含量。统计学方法分析 HIV⁃1 感染者发生 HAND 的危险因素以及 miR⁃744⁃5p miR⁃543 表达水平对 HAND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AND 组患者外周血 PBMCs miR⁃744⁃5p 表达水平、IL⁃10 IL⁃16 水平升高,miR⁃543 表达水平和 HDL 水平降低,其它炎症及脂代谢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统计学分析 表明,miR⁃744⁃5p 高表达以及 miR⁃543 低表达均是 HIV⁃1 感染者发生 HAND 的独立危险因素,而 miR⁃744⁃ 5p miR⁃543 均对 HAND 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且两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结论 miR⁃744⁃5p miR⁃ 543对预测HAND 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这可能与慢性炎症以及脂代谢过程有关。

改良同步化G显带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脐血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邓国生 何才通 赖玉青 陈晓 潘金姐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68-31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4
摘要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同步化 G 显带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 技术在脐血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1 月至 2021 4 月在我院优生遗传科就诊的 具有产前诊断指征且错过绒毛、羊水产前诊断的孕妇 202 例,采集脐血标本,进行常规法及改良同步化 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同时采用 CMA 技术对脐血 DNA 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进行检测。比较改良同步化、CMA 检测与常规法 G 显带核型条带分辨率、异常检出率。结果 良同步化 G 显带带纹的分辨达到 500 ~ 550 条带,常规法 G 显带带纹的分辨仅达到 320 ~ 400 条带。常 规法、改良同步化 G 显带和 CMA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3.47%、4.46% 9.90%。CMA 检出的 16 CNVs 中,改良同步化 G 显带仅检出 2 例>5 Mb 微缺失;此外,另有 3 例染色体核型异常但 CMA 检测为 正常。改良同步化 G 显带与 CMA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95,P = 0.034)。 结论 采用改良同步化染色体 G 显带核型分辨率可提高至 500~550 条带,有利于发现更多的染色体结 构异常,联合 CMA 技术在脐血产前染色体病诊断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可降低新生 儿出生缺陷。

TNF-α、NLRP3、CRP/ALB与老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情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刘欣 曹雯雯 白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74-31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5
摘要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LRP3)、 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与老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病情程度的关系及对预 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6 月-2021 1 月我院收治的 175 例老年 CRKP 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n = 32)、生存组(n = 143),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病情程度、糖尿病、 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TNF⁃α、NLRP3 mRNA、CRP/ALB 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者 TNF⁃α、NLRP3 mRNA、CRP/ALB,应用 Spearman 分析 TNF⁃α、NLRP3 mRNA、CRP/ALB 与病情程度关系,采用 Cox 回归分析 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TNF⁃α、NLRP3 mRNA、CRP/ALB 对预后的 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病情程度、糖尿病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 TNF⁃α (237.89 ± 72.25)pg/mL、NLRP3 mRNA(0.78 ± 0.24)、CRP/ALB(3.19 ± 1.05)高于生存组 TNF ⁃α(160.33 ± 51.80)pg/mL、NLRP3 mRNA(0.51 ± 0.16)、CRP/ALB(2.08 ± 0.65)(P < 0.05);轻度患者 TNF ⁃α(118.79 ± 33.52)pg/mL、NLRP3 mRNA(0.39 ± 0.10)、CRP/ALB(1.79 ± 0.40),中度患者 TNF⁃α(179.34 ±48.47)pg/mL NLRP3 mRNA(0.52 ± 0.15)、CRP/ALB(2.26 ± 0.54),重度患者 TNF⁃α(220.14 ± 50.08)pg/mL、NLRP3 mRNA (0.78 ± 0.18)、CRP/ALB(2.77 ± 0.49),各指标重度>中度>轻度(P < 0.05);TNF⁃α、NLRP3 mRNA、CRP/ ALB 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 < 0.05);控制病情程度、糖尿病后,TNF⁃α、NLRP3 mRNA、CRP/ALB 仍是预后 相关影响因素(P < 0.05);TNF ⁃α、NLRP3 mRNA 联合 CRP/ALB 预测预后的 AUC 0.955,高于 TNF ⁃α (0.703)、NLRP3 mRNA(0.778),CRP/ALB(0.771)。结论 TNF⁃α、NLRP3、CRP/ALB 与老年 CRKP 感染患者 病情程度、预后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预后的一个有效方案,为临床决策、干预、管理等提供客观 依据。

纵横比大于1乳腺肿块的X线再评估及临床、超声特征分析

韩文 李卫民 吴晓明 王亮亮 凌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79-31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6
摘要 ( 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纵横比(depth⁃width,D/W)大于 1 乳腺肿块的 X 线再评估价值,并分析具有 D/ W > 1 超声特征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具有 D/W > 1 超声特征的乳腺肿块 317 例,应用 X 线检查进行再评估,依据病灶的 X 线表现进行 BI⁃RADS 分类,按临床处理原则的不同,将 BI⁃ RADS 1 ~ 3 类乳腺肿块评估为良性,将具有可疑特征的 BI⁃RADS 4 ~ 5 类乳腺肿块评估为恶性,以手术 病理作为金标准,计算 X 线再评估后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具有 D/W > 1 超声特征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 床及超声特征。结果 317 例具有 D/W > 1 超声特征的乳腺肿块中,恶性 221 例,良性病灶 96 例,经 X 线再评估后,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与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资料中,恶性肿块患者 的年龄以及肿块的大小均大于良性肿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在排除了 D/W > 1 超声特征后,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微钙化、血流、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方面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提示 D/W > 1 的乳腺肿块中仍存在部分良性肿块,这类肿块体积小、合并的其他可疑超声特征少等特点,经 X 线再评估后,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减少穿刺或手 术等有创性检查的发生。

Acotec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崔风强 陈江浩 王辉 石文龙 李彦杰 韩增辉 余婧 王岭 凌瑞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84-31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7
摘要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 Acotec 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4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427 例经 DCB 治疗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7.3 ± 9.97)岁,其中男 329 例,女 98 例,共 481 条下肢有 528 处闭塞性和(或)狭窄性病变。分为两组,股腘动脉组(n = 351)与膝下动作组(n = 76)。每隔 6 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主要评价终点包括晚期管腔丢失(LLL)、靶病变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和严重临床事件。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 97.5%。DCB 血管成形术后,59 例(13.8%)因血流受限夹层或残余狭窄大于 50%而植入支架。中位随访时间为 27 个月。术后 1、2、3 年的平均 LLL 分别为(1.00 ± 0.30)、(1.73 ± 0.41)、(2.14 ± 0.40)mm。术后1 年再狭窄率 17.1% vs. 24.1%(P = 0.151),18.4% vs. 29.8%(P = 0.070)和 26.7% vs. 36.7%(P = 0.277)。血运重建率分别为 8.0% vs. 16.5%(P = 0.032),9.9% vs. 19.3%(P = 0.065)和 15.9% vs. 23.3%(P =0.303)。结论 Acotec DCB 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股腘动脉的临床结局优于膝下动脉。

药物与临床
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疗效
张一飞 宋燕 苗仁英 王彦军 付一群 郎玉昶 刘万里 齐超然 张志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88-31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8
摘要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和单纯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5 月至 2020 10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96 例静脉畸形患者 资料,其中将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单纯泡沫硬化剂治疗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MRI评估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对比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记 录随访中的并发症,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继续进行远期随访。结果 96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为 2.49 ± 1.57),较术前(4.25 ± 2.09)显著降低(P < 0.001),说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根据术中造影对患者 Puig分型,研究组中PuigⅠ、Ⅱ型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中Puig Ⅲ、Ⅳ型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研究组有效率更高。两组并发症较少且 均可恢复,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回流静脉丰富的静脉畸形(PuigⅢ、Ⅳ型),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法较单纯泡沫硬化剂法效果更佳。

拉莫三嗪早期联合硝基安定治疗儿童失神癫痫的临床效果

林海生 戴津 程冰梅 江慧敏 肖华 王秀英 李嘉玲 陈文雄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93-31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19
摘要 ( 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观察拉莫三嗪(LTG)早期联合硝基安定(NZP)与丙戊酸钠(VPA)单药治疗儿童 失神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和视频脑电图确诊儿童失神癫痫患儿 52 例, 将其分为 VPA 26 例及 LTG+NZP 26 例,分别给予丙戊酸钠单药或拉莫三嗪早期联合硝基安定(服用 4 个月开始 1 个月内逐渐减停)治疗,随访 1 年,观察患者的发作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VPA LTG + NZP 组患儿服药 1 个月时完全控制的分别为 12 例(48.0%)、10 例(41.7%);3 个月时分别为 14 56.0%)和 12 例(50.0%);6 个月时分别 15 例(60.0%)和 14 例(58.3%);12 个月时分别为 17 例(68.0%)和 16 例(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VPA 组和 LTG + NZP 组患儿治疗后 1 个月的总有效率分 别为 68.0% 66.7%;治疗后 3 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 72.0% 66.7%;治疗后 6 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 76.0% 75.0%;治疗后 12 个月分别为 84.0% 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拉莫三嗪早期联合硝基安定治疗儿童失神癫痫疗效与丙戊酸钠相 当;拉莫三嗪早期短时联合添加硝基安定治疗儿童失神癫痫,能兼顾疗效和起效速度。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白细胞介素⁃6构建的预测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研究
周林 王正芳 俞俊杰 吴银霞 韩崇旭 王广洲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197-32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20
摘要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构建的预测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Osteocalcin)、总 I 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INP)、β⁃异构化的 C⁃端肽 I 型胶原片段(β⁃CrossLaps,β⁃CTx)、tPSA、IL⁃6 在发生和未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运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从上述血清标志物中筛选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模型,进一步绘制 ROC 曲线评估该预测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Osteocalcin、TPINP、β⁃CTx 及 tPSA 、IL⁃6 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P < 0.05);其中 Osteocalcin、TPINP、tPSA、IL⁃6 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088、1.021、1.037、1.415,P < 0.05);通过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为 logit(P)=(-5.058)+0.085×(Osteocalcin)+0.020×(TPINP)+0.037×(tPSA)+0.347×(IL⁃6),该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0.908(P < 0.001)。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存在异常的骨代谢;且由 Osteocalcin、TPINP、tPSA、IL⁃6 构建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

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人卵巢组织的效果

刘艳丽 申峻涵 杜姗姗 刘景 申春艳 肖小帅 管一春 ​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202-32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21
摘要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两种方法冻存人卵巢皮质的效果。方法 收集因卵 巢疾病患者需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标本,并随机分成玻璃化冷冻组、程序化冷冻组和新鲜对照组,分别进 行组织学分析、窦前卵泡的分类计数和卵巢皮质的培养,比较 3 组卵巢组织内卵泡形态学、卵巢组织混悬 液中卵泡计数和卵巢皮质培养上清液的雌二醇(E2)水平。结果 (1)组织学分析:两冷冻组卵巢皮质中始 基卵泡完整率明显低于新鲜对照组(84.62%、80.21% vs. 97.93%,P < 0.001),但两冷冻组之间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程序化冷冻组次级卵泡完整率明显低于新鲜对照组(37.5% vs. 88.24%,P < 0.05);(2 窦前卵泡的计数:玻璃化冷冻组和程序化冷冻组单位体积卵巢组织混悬液中始基卵泡计数均明显低于新 鲜对照组[(76.50 ± 8.91)&(79.67 ± 10.40)vs.(91.50 ± 8.70),P = 0.001];程序化冷冻组每 100 μL 卵巢组 织混悬液中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计数均明显低于新鲜对照组[(22.83 ± 3.74)vs.(27.33 ± 3.02),(9.50 ± 3.46)vs.(12.55 ± 3.25),P < 0.05];(3)卵巢组织培养液中的 E2水平:体外培养的初期阶段(D2⁃D6),冻融 卵巢组织分泌的 E2水平低于新鲜组织(P < 0.05),之后阶段各组间上清液 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均能有效地保存人卵巢组织的活性;玻璃化冷冻方法简单易行, 对于次级卵泡的保存效果优于程序化冷冻组,更适合人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

中医药现代化
多间隙肛周脓肿等压引流联合五黄生肌汤创腔冲洗疗效观察:倾向评分匹配法
徐兆宇 郅重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208-32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22
摘要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等压引流联合自拟五黄生肌汤创腔冲洗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纳入 188 例肛周脓肿患者,其中对照组149 例,观察组 39 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获得基线资料平衡的两组患者各 33 例。对照组术后换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观察组则采用五黄生肌汤冲洗创腔,根据两组患者创面渗液情况、肉芽生长情况、创面深度、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术后第 7 天,观察组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 5、14 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肉芽生长评分比较中,术后第 5、7、14、21 天,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创面深度比较,术后第 14、21 天,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而术后第 7 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33.27 ± 3.43)d,对照组为(36.94 ± 4.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腐肉脱落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97 ± 2.49)d,对照组为(12.88 ± 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肛周脓肿术后采用五黄生肌汤冲洗创腔,可促进创面生长,加速创面愈合,降低平均住院时间,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冲洗创腔。

综述
miR⁃29c在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鲁莹 李勃 谢晔 万琪 曾俊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213-32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23
摘要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小 RNA 是一类保守、内源性的小的非编码 RNA,对细胞的增殖、凋亡与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作用。miR⁃29c 高表达于神经系统,通过作用不同的下游靶点,影响各种信号通路,参与调节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就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新型抑酸药物伏诺拉生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苑 朱晏 刘治恺 谢玥 王新颖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218-32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24
摘要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上消化道的炎症、溃疡及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然 而,随着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逐渐增加,现有根除方案疗效显著下降,亟待探索具有更高根除率的方案。 伏诺拉生是一种新型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抑酸作用强且 持久,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对Hp尤其是耐药菌株良好的根除效果。本文就目前伏诺拉生用于Hp治疗的作 用机制、疗效、研究现状以及安全性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伏诺拉生用于治疗Hp感染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临床经验
自制经鼻通气装置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通气效果
占文强 倪欢欢 赵龙德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223-32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4.025
摘要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