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3-09-10
临床新进展
循环肿瘤DN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尹萍,徐寒子,朱晨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153-21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1
摘要 ( 223 )   HTML ( 19)   PDF (562KB) ( 8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液体活检作为无侵袭性的肿瘤标本获取方式,具有微创和可重复等优点,通过液体活检可以获得相应的循环肿瘤DNA,具体包括点突变、拷贝数变异和DNA甲基化等,目前已被批准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治。本文综述了循环肿瘤DNA这一液体活检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复发转移风险评估、治疗指导以及动态随访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结肠类器官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进展
陈嘉琪,史秀丽,黄雪云,吴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159-216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2
摘要 ( 233 )   HTML ( 9)   PDF (539KB) ( 8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肠类器官是由多能干细胞或肠道干细胞体外培养而来,该类器官能够有效地模拟结肠组织的形态及生理功能,为多种结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体外模型。本文围绕结肠类器官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初探进行评述,旨在为结肠类器官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LncRNA NEAT1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棕榈酸诱导的LO2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许云春,于馨雅,王雅芝,申元英,郭乐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164-21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3
摘要 ( 184 )   HTML ( 8)   PDF (1122KB) ( 2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lncRNA NEAT1调控NF-κB信号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LO2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棕榈酸处理LO2细胞24 h;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含量检测脂质积累;CCK8检测细胞活力;ALT、AST酶活力检测肝细胞受损情况;RT-qPCR检测lncRNA NEAT1的表达;RT-qPCR和ELISA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棕榈酸处理的LO2细胞中,脂质含量增加,细胞活力降低,肝细胞损伤指标ALT、AST酶活性升高,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增加,同时lncRNA NEAT1表达上调(P < 0.05)。过表达lncRNA NEAT1后,ALT、AST、TNF-α、IL-1β、IL-6表达进一步增加,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沉默lncRNA NEAT1则起相反作用(P < 0.05)。棕榈酸诱导的LO2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IKBα蛋白降低,NF-κB p65磷酸化入核增加,过表达lncRNA NEAT1进一步减少IKBα并增加NF-κB p65磷酸化入核,沉默lncRNA NEAT1则起相反作用(P < 0.05)。 结论 棕榈酸诱导的LO2细胞中lncRNA NEAT1表达上调促进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性食管鳞癌细胞外泌体蛋白组学分析
崔兰兰,张革,徐邦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171-21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4
摘要 ( 133 )   HTML ( 2)   PDF (755KB) ( 1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Ex)蛋白表达及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Nano-LC-MS/MS鉴定Pg感染和未感染的Eca109细胞外泌体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出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结果 Nano-LC/MS分析检测到Pg-Ex和Ex分别有729、952种蛋白质,与Ex相比,Pg-Ex有387个蛋白表达上调、294个蛋白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趋化、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富集在肿瘤中心碳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缝隙连接、Ras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 结论 这些差异蛋白所参与的功能及信号通路提示Pg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

TMEM39A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作用机制
孙晓彤,韩崇旭,王婵,任传利,张明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176-21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5
摘要 ( 144 )   HTML ( 4)   PDF (1293KB) ( 3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MEM39A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为研究TMEM39A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如何调节自噬的表达,选用人肝胆管癌细胞RBE来进行研究。并用疏水性胆汁酸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处理人肝胆管癌细胞RBE分为3组:control组、500 μmol/L组和1 000 μmol/L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克隆、细胞划痕和Hoechst染色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增殖、伤口愈合率和凋亡。qPCR检测细胞中TMEM39A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TMEM39A和LC3的蛋白表达量。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较,1 000 μmol/L组的细胞活力、增殖和伤口愈合率降低,细胞凋亡现象最明显。在构建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模型中,过表达TMEM39A会促进LC3的表达。 结论 TMEM39A的表达增高引起胆管细胞自噬增强使胆管受损,可能是引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机制之一。

CircLRP6调节miR-125a-5p/MCL1轴对食管鳞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
林萍萍,李富博,王东娟,郭研,董怡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183-21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6
摘要 ( 190 )   HTML ( 6)   PDF (743KB) ( 2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环状RNA脂蛋白受体6(circLRP6)对食管鳞癌(ESCC)顺铂(CDDP)耐药性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 方法 建立KYSE30的CDDP抗性细胞株(KYSE30/CDDP-R),分为对照(Control)组、si-NC组、si-circLRP6组、si-circLRP6+anti-NC组、si-circLRP6+anti-miR-125a-5p组。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细胞中circLRP6、miR-125a-5p和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KYSE30/CDDP-R细胞的CDDP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ESCC癌组织/细胞和CDDP耐药癌组织中circLRP6、MCL-1 mRNA水平升高,miR-125a-5p水平降低(P < 0.001);circLRP6沉默可上调miR-125a-5p,抑制MCL-1表达,增强体内外CDDP抗性ESCC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促进CDDP抗性ESCC细胞凋亡;抑制miR-125a-5p可减弱circLRP6沉默对CDDP抗性ESCC细胞中CDDP耐药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circLRP6可靶向负调控miR-125a-5p表达,MCL-1是miR-125a-5p的靶标。 结论 circLRP6沉默可能通过miR-125a-5p/MCL-1轴增强CDDP抗性ESCC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外泌体上调miR-106b-5p增强肺动脉内皮细胞Warburg效应促进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
艾丽菲热·买买提,高静,于子翔,马依彤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190-21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7
摘要 ( 137 )   HTML ( 3)   PDF (548KB) ( 1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胞间通讯在促进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集并分离健康个体(HC)和PAH患者外周血浆中的外泌体,并对其内的miRNAs进行微阵列测定和差异表达分析。体外缺氧诱导处理原代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和原代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分为常氧组和缺氧诱导组。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06b-5p和USP32的序列互作位点。腺病毒转染过表达/敲低hPASMCs内miR-106b-5p,过表达/敲低hPAECs内PKM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确证二者的负作用方式。Western blot法测定胞内USP32、PKM2、GLUT1、HK2、LDH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结果 微阵列测定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HC组相比,PAH组外周血浆中外泌体内miR-106b-5p的水平明显上调。在体外,与常氧组相比,miR-106b-5p的水平在缺氧诱导组hPASMCs上清液外泌体内明显上调,而在hPAECs细胞上清液外泌体中则无此变化。miR-106b-5p负调控USP32的表达。与miR-NC组/Inhibitor-NC组相比,在hPASMCs中miR-106b-5p mimic/miR-106b-5p inhibitor处理后,胞内PKM2、GLUT1、HK2和LDHA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强/抑制。与shRNA-NT组/vector组相比,在hPAECs中PKM2 shRNA/PKM2-OE处理后,胞内PKM2、GLUT1、HK2和LDHA蛋白质表达明显抑制/增强(P < 0.05)。 结论 hPASMCs通过外泌体上调miR-106b-5p增强hPAECs胞内Warburg效应,在动脉型肺动脉高压中具有潜在的促进疾病进展的作用。

miR-499通过Drp1介导线粒体自噬保护缺氧/复氧心肌细胞
吴静,聂祖琼,尹琬凌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196-22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8
摘要 ( 198 )   HTML ( 5)   PDF (2873KB) ( 4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miR-499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线粒体自噬方面探究其可能机制。 方法 缺血/再灌注(I/R)诱导心肌细胞H9c2(2-1),建立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模型,使用miR-499 mimics和(或)P110处理细胞。将细胞分为BC组、I/R组、I/R + mi组、I/R + NC组、I/R + mi + P110组、I/R + NC + P110组。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MDA、SOD、ATP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自噬相关基因Fis1、Mfn1、Parkin、LC3-Ⅱ、p62和D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 结果 miR-499 mimics和/或P110可使I/R诱导的心肌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下降;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线粒体自噬减少、ATP含量上升;Fis1、Parkin、LC3-Ⅱ和Dr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Mfn1和p6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增加。 结论 miR-499可通过降低Drp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少氧化应激的发生,从而保护I/R诱导的心肌细胞。

临床研究
控制营养状况、预后营养指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分析
张权娥,陈秋妮,陈月,张丽娟,马晶晶,张欣,陈侃侃,王春玲,何正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04-22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09
摘要 ( 154 )   HTML ( 7)   PDF (631KB) ( 1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控制营养状况、预后营养指数(PNI)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出观察指标的最佳cut-off值,CONUT评分、PNI分别以4、36.75分界值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年龄、性别、血细胞计数、IPSS分组等临床特征及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对MDS预后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计数、IPSS评分、CONUT评分是影响MDS患者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HR = 1.06,95%CI:1.01 ~ 1.12,P = 0.028)、CONUT评分(HR = 0.606,95%CI:0.39 ~ 0.95,P = 0.028)是影响MDS患者的OS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初诊MDS患者CONUT评分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M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NI不是M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与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张鹏,张华,胡扬喜,杨晓乐,李振华,祖育娜,李国燕,贺荟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10-22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0
摘要 ( 175 )   HTML ( 8)   PDF (487KB) ( 1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e index, CVAI)及肥胖相关评价指标与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相关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筛选出肥胖合并OSA的诊断指标,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 方法 选择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代谢减重外科住院拟行代谢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共460例,通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将其分为OSA组及非OSA组,所有对象均测量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臀围,检测血脂水平,根据公式计算BMI、腰高比、腰臀比、CVAI,分析这些指标与AHI的相关性并筛选出OSA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 结果 本研究中OSA的患病率为62%(285/460);OSA组的体质量、BMI、颈围、腰围、臀围、腰高比、CVAI、AHI均高于非OSA组,最低氧饱和度、平均氧饱和度均低于非OSA组(P < 0.05);BMI、颈围、腰围、臀围、腰高比、腰臀比、CVAI与AHI均呈正相关,颈围与AHI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CVAI;性别、颈围和CVAI是OSA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围、CVAI诊断OS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7和0.652,颈围的临界值男性为47.75 cm,灵敏度64.1%,特异度78.9%,女性最佳临界值39.75 cm,灵敏度70.6%,特异度51.8%;CVAI的临界值男性为266.19,灵敏度67.2%,特异度68.4%,女性最佳临界值170.54,灵敏度59.7%,特异度75.9%;二者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653,较单一指标增高,灵敏度73.7%,特异度53.7%。 结论 CVAI与肥胖合并OSA密切相关,其与颈围均可作为肥胖患者是否合并OSA的预测指标,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浓度及代谢率与预后的关系
郭琳,王真珍,张向立,刘云霏,张绵,郑华,王长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15-222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1
摘要 ( 174 )   HTML ( 3)   PDF (598KB) ( 4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心脏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谷浓度(C0)、代谢率、变异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心脏移植术后30 d内受者的他克莫司谷浓度和服药剂量,计算C0平均值、代谢率(C0/D)及二者变异度,随访受者术后感染、排斥及死亡结局,分析他克莫司早期暴露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最终纳入172例心脏移植受者,他克莫司C0平均值、峰值与预后无相关性(均P > 0.05)。C0未达治疗目标(< 10 ng/mL)组和达标组(10 ~ 15 ng/mL)受者在术后感染、排斥及死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总体感染、住院感染及因感染再住院的受者C0/D值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感染的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720、2.013、2.377,P = 0.007、0.044、0.017)。发生住院感染、感染再住院或总体感染的受者C0/D的标准差(SD)值明显高于未发生感染者(Z = 2.044、2.432、2.816,P = 0.041、0.015、0.005),死亡受者C0/D的SD值也高于存活受者(Z = 2.255,P = 0.024)。 结论 他克莫司C0与排斥、总体感染和死亡结局之间未发现统计学相关性;他克莫司慢代谢者较快代谢者更容易出现术后感染;他克莫司代谢率的变异度与不良结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血清可溶性B7-H3、CX3趋化因子受体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袁媛园,潘露,周绍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21-22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2
摘要 ( 155 )   HTML ( 7)   PDF (427KB) ( 1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可溶性B7-H3(sB7-H3)、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水平变化,探讨二者在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104例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为病例组,其中急性牙髓炎52例、慢性牙髓炎52例,根据治疗结果分为预后好组83例和预后差组21例;选同期体检健康者101例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B7-H3、CX3CR1水平。 结果 病例组血清sB7-H3、CX3CR1水平高于健康组(P < 0.05)。急性牙髓炎患者血清sB7-H3、CX3CR1水平高于慢性牙髓炎患者(P < 0.05)。预后差组治疗前后血清sB7-H3、CX3CR1水平高于预后好组(P < 0.05);血清sB7-H3、CX3CR1水平不同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后差组病情为急性的患者比例高于预后好组(P < 0.05)。sB7-H3、CX3CR1是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血清sB7-H3、CX3CR1水平升高,二者可能成为评估不可复性牙髓炎病情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不同降压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黄慧,苏金虎,吴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25-22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3
摘要 ( 186 )   HTML ( 7)   PDF (472KB) ( 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降压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0年1 月至2020年1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5 ~ 95岁)4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组前1年的临床实际降压数据分入1组224例(收缩压110 ~ 130 mmHg)和2组225例(收缩压130 ~ 150 mmHg),以两组患者主要复合心血管结局事件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血管死亡为主要研究重点。采用Fine-Gray方法比较竞争风险,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死亡风险,分析两组血压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结果 1组(收缩压110 ~ 130 mmHg)21例(9.3%)患者发生了主要复合心血管结局事件,2组(收缩压130 ~ 150 mmHg)28例(12.4%)患者发生了主要复合心血管结局事件(HR = 0.75, 95%CI: 0.61 ~ 0.94, P = 0.006)。1组的主要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组,绝对差异3.1%。主要复合结局事件中的单项事件的结果也有利于1组:急性冠脉综合征(HR = 0.71,95%CI:0.48 ~ 0.96)、卒中(HR = 0.68,95%CI:0.46 ~ 0.95)、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HR = 0.27,95%CI:0.08 ~ 0.98)、心血管死亡(HR = 0.57, 95%CI:0.39 ~ 0.85)、全因死亡(HR = 0.93,95%CI:0.54 ~ 0.97),1组的获益均显著优于2组。 结论 对年龄超过65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10 ~ 130 mmHg较收缩压130 ~ 150 mmHg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早期左心室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
呼日乐巴特尔,吴红丽,刘雪婷,李志鹏,杨志鹏,王洪军,辛琦,陈宏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30-22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4
摘要 ( 176 )   HTML ( 4)   PDF (518KB) ( 19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早期左心室附壁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LVT)的预测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我院,行急诊PCI老年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35例,住院期间发现LVT形成40例为LVT组,从非LVT患者中按照性别和年龄1∶2 匹配80例患者为非LVT组,最终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探讨LVT的危险因素,分析LVT的预测因素。 结果 LVT发生率为9.2%,出院时持续ST段抬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0.40、室壁瘤、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 to balloom, STB)≥ 8 h、术后TIMI血流< 3级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dimer to fibrinogen ratio, DFR)升高是LVT形成的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FR ≥ 0.30对LVT预测的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78.7%(AUC = 0.834,P < 0.01)。 结论 出院时持续ST段抬高、LVEF ≤ 0.40、室壁瘤、STB ≥ 8 h、术后TIMI血流< 3级和DFR升高是早期LVT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DFR对LVT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药物与临床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卵巢上皮性癌多柔吡星联合卡铂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刘琳,李润荣,龚时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36-22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5
摘要 ( 149 )   HTML ( 4)   PDF (470KB) ( 3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PEG-rhG-CSF)在预防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多柔吡星联合卡铂(AC)方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接受AC方案化疗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36例,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了PEG-rhG-CSF的病例为观察组(87例),未使用PEG-rhG-CSF的病例为对照组(49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或者χ2检验对比两组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肝肾功能、QOL-C30生活质量评估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的3 ~ 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5.5% vs. 15.9%,0.8% vs. 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 vs. 4.0%,P > 0.05);两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 > 0.05);生活质量评估分析发现观察组功能领域评分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67.89 ± 13.95) vs. (50.22 ± 15.17);(68.05 ± 17.09) vs. (48.74 ± 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EG-rhG-CSF预防卵巢上皮性癌AC方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能提高卵巢上皮性癌AC方案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的临床价值
张心怡,张国梁,张广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41-22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6
摘要 ( 154 )   HTML ( 5)   PDF (595KB) ( 1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水平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HBV-DNA)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中度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Ⅱa期患者,根据治疗的第8周时是否发生病毒学应答分为应答组47例和未应答组33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HBsAg、HBeAg水平对病毒应答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1年生存率。 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清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患者治疗第8、12、24、36、48周时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第48周时,血清HBsAg水平预测病毒应答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18(95%CI:0.709 ~ 0.965),最佳截点为(40.63 ± 10.28)ng/mL,灵敏度为91.34%,特异度为71.93%;治疗第8周时,血清HBeAg水平预测病毒应答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01(95%CI:0.673 ~ 0.979),最佳截点为(53.38 ± 9.86)NCU/mL,灵敏度为88.52%,特异度为83.4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应答组1年生存率为87.31%高于未应答组6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与病毒应答存在相关性,定量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评估患者病毒应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建国,李树满,陈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48-22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7
摘要 ( 206 )   HTML ( 2)   PDF (468KB) ( 1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6例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化疗方案治疗的广泛期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治疗。 结果 36例SCLC患者均可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最佳疗效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为27.8%(95%CI:14.2% ~ 45.2%),疾病控制率为80.6%(95%CI:64.0% ~ 91.8%)。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点生存期(OS)分别为4.6个月(95%CI:3.1 ~ 6.1)和9.3个月(95%CI:3.3 ~ 15.3),总体不良反应安全可控。Cox回归分析提示ECOG体质状况评分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真实世界中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广泛期SCLC患者具有初步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造影剂温度对输卵管超声造影不良反应的影响
杨萍,钟跃,张亚萍,范旭,石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53-22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8
摘要 ( 150 )   HTML ( 2)   PDF (463KB) ( 6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造影剂温度对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TVS 4D-Hycosy)以疼痛为主不良反应的影响情况。 方法 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20例接受TVS 4D-Hycosy检查患者随机分配(1∶1),分别接受预热造影剂(38 ℃)和常温造影剂(22 ~ 26 ℃)检查,使用Stacey评分量表综合评价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使用NRS评分量表单独评价疼痛,对比两组宫腔置管后、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查结束后对比两组持续疼痛0 h、< 0.5 h、< 1 h、1 ~ 24 h、> 24 h各时间段人数比例。 结果 宫腔置管后两组Stacey不良反应评分及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231、-0.341,均P > 0.05);检查过程中预热组患者Stacey不良反应评分及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室温组(Z = 2.906、3.837,均P < 0.05),且中重度不良反应比例预热组低于室温组(χ2 = 7.502,P < 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结束后两组持续疼痛0 h、< 0.5 h、< 1 h、1 ~ 24 h、> 24 h各时间段人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41、0.566、0.697、0.373,均P > 0.05)。 结论 恒温预热造影剂可减少TVS 4D-Hycosy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与增生性息肉内镜下特征比较和预测模型的构建
林吟,邹东东,吴以龙,林敏,杨沱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58-22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19
摘要 ( 156 )   HTML ( 1)   PDF (3159KB) ( 2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s, SSL)与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内镜下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行结肠镜下病变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是SSL或HP的连续病例,一共纳入116例SSL病变(94名患者)和208例HP病变(172名患者),按随机号码1∶1分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在训练样本中,通过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并赋值评分,以此构建SSL和HP内镜下鉴别的预测模型,最后在验证样本中验证其预测效能。 结果 与HP相比,SSL多位于右半结肠、长径> 5 mm多见、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有积云样外观、表面有黏液帽和曲张微血管,腺管开口呈Ⅱ-O型(均P < 0.001)。病变长径> 5 mm(OR = 7.717,95% CI:2.141 ~ 27.810,P = 0.002)、表面有黏液帽(OR = 12.063,95% CI:3.925 ~ 37.072,P < 0.001)和边界不清晰(OR = 7.020,95% CI:2.118 ~ 23.260,P = 0.001)是诊断SSL的独立预测因子。SSL和HP内镜下鉴别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4(95% CI:0.884 ~ 1.000,P < 0.001)。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诊断阈值为11.90分,在验证样本中,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94.23%、93.83%、90.00%和96.08%。 结论 病变长径> 5 mm、表面有黏液帽和边界不清晰是诊断SSL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构建的SSL与HP内镜下鉴别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内镜医师做出正确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中医药现代化
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对胸背肌筋膜炎患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聂勇,朱俊琛,李迎春,马幸福,苏毅,王超,熊应宗,李富友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65-22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20
摘要 ( 129 )   HTML ( 3)   PDF (524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对胸背肌筋膜炎(TDMS)患者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TDMS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中药膏摩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刀联合中药膏摩治疗。每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χ 2 = 5.316,P = 0.021)。治疗后两组ODI、BAI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SF-MPQ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与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治疗可有效改善TDMS患者的功能障碍、焦虑情绪及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综述
坏死性凋亡在眼科的研究进展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颜鑫霖,李轩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71-22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21
摘要 ( 226 )   HTML ( 14)   PDF (566KB) ( 19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坏死性凋亡是近十几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的重大发现。目前在眼科领域,已经从角膜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方向发现了坏死性凋亡通路的激活。除了针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靶点的Necrostatin-1(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之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抑制剂GSK2399872A(GSK872)和针对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靶点的新型抑制剂TC13172等药物在细胞死亡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坏死性凋亡抑制剂已经在眼科的多种疾病模型中证明了其保护作用。本文重点概述了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抑制剂在眼科中的研究成果,探讨坏死性凋亡作为眼科疾病治疗新靶点的潜力,并对其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心脏淀粉样变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博,赖珩莉,沈国旺,陈震寰,刘源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77-22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22
摘要 ( 176 )   HTML ( 4)   PDF (411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 CA)是一种由错误折叠的淀粉样蛋白在心肌细胞外沉积引起的心肌病。CA与较高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病率相关,心肌淀粉样蛋白浸润可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壁应激增加、心房淀粉样沉积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机制促进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导致AF的发生和发展。目前,CA在AF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探讨CA与AF的关系及可能发病机制,有助于加深对此类患者的认知,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树突状细胞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新进展
张芸蔓,黄功华,王妍妍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80-22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23
摘要 ( 152 )   HTML ( 4)   PDF (456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针对无害空气过敏原发生的以Th2细胞过度激活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启动和维持过敏性哮喘的Th2型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因此,研究DC调控过敏性哮喘发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免疫代谢、细胞因子和表观遗传学因素调控DC功能及DC介导的Th2免疫反应,进而影响过敏性哮喘的最新进展,为通过靶向DC治疗过敏性哮喘提供新策略。

脑机接口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王锋,李靖龙,毛宇翔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7):  2285-22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7.024
摘要 ( 171 )   HTML ( 6)   PDF (459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有限,疗效欠佳,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BCI技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简述BCI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挑战,进一步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新的展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