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3-08-25
述评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精准阻滞已向临床迈进
罗雀华,陈亮,舒海华,姚伟锋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13-20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1
摘要 ( 190 )   HTML ( 9)   PDF (463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常用技术。近年来,超声使臂丛神经轨迹、筋膜层次和周围解剖标记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扫描和成像、穿刺和注药方法,形成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然而,临床应用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神经内注射风险、膈神经麻痹、阻滞动力学数据缺乏等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难点和痛点。本文着重从解剖基础、入路和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如肩关节镜手术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提高麻醉医师对该精准技术体系的认识并促进其临床应用。

临床新进展
平足蛋白参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刘诗谣,赵益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17-20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2
摘要 ( 202 )   HTML ( 6)   PDF (490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平足蛋白(podoplanin,PDPN)是一种较为保守的唾液酸跨膜黏蛋白,常表达于个体发育中的成纤维细胞、肺泡细胞和肾小球足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当中,参与个体的胚胎发育、免疫反应、癌症恶性进展等过程。急性炎症是机体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系列红、肿、热、痛的防御反应,对于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当急性炎症逐步发展为慢性炎症时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有害影响而导致疾病的产生。近年来研究表明当机体产生炎症时,PDPN在各细胞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如成纤维细胞、T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也多表达于炎症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等,而且PDPN主要通过与其相邻的细胞或蛋白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的增殖、收缩、迁移、定植等行为参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而静脉血栓的形成与炎症密切相关,PDPN在炎症驱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将对PDPN的结构、功能和在炎症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基础研究
龙胆苦甙上调大鼠LC3Ⅱ表达促进自噬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丁洁,刘思奇,王艺颖,王霖,施承宏,王芳,常国楫,华丽娟,陈华憶,李生浩,王晴晴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22-20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3
摘要 ( 170 )   HTML ( 6)   PDF (930KB) ( 6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龙胆苦甙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疗效,并初步探讨LC3Ⅱ基因及自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建立SD大鼠NASH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龙胆苦甙组、龙胆苦甙+3?MA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4周后,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LC3Ⅱ、LC3Ⅰ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情况,结合大鼠血清的血脂(CHOL和TG)、谷丙转氨酶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评价龙胆苦甙对大鼠NASH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LC3Ⅱ及自噬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机制。 结果 (1)正常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正常,未见脂肪变及炎症损伤;模型对照组肝细胞索结构紊乱,出现严重肝脂肪变及炎症损伤,并可见点、片状坏死形成;龙胆苦甙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肝脂肪变及炎症损伤均有所减轻;龙胆苦甙+3?MA组肝脂肪变和炎症损伤较龙胆苦甙组明显加重,肝小叶结构紊乱,坏死增多。(2)模型对照组ALT、CHOL、TG、IL-1β、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龙胆苦甙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的ALT、CHOL、TG、IL-1β、TNF-α水平一定程度上得到逆转,而龙胆苦甙+3?MA组ALT、CHOL、TG、IL-1β、TNF-α水平又较龙胆苦甙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LC3Ⅱ 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调,这一趋势在龙胆苦甙组和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中出现逆转,而龙胆苦甙+3?MA组的LC3Ⅱ mRNA和蛋白质表达又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龙胆苦甙可缓解大鼠NASH相关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龙胆苦甙上调肝组织LC3Ⅱ表达从而促进了自噬有关。

他喹莫德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柳晓蕊,袁忠民,郅程,张媚媚,简晓顺,彭怀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29-20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4
摘要 ( 137 )   HTML ( 6)   PDF (4449KB) ( 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他喹莫德(Tasquinimod,Tasq)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细胞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干细胞特性等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开发Tasq作为潜在治疗GBM的药物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 通过CCK-8法、细胞凋亡染色、Transwell实验、克隆形成实验评价Tasq对不同GBM细胞系(U87、U251)增殖、凋亡、迁移和集落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EMT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Tasq对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GSC)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GSC中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Tasq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U87和U251的增殖;Tasq能抑制U87和U251迁移和集落形成,诱导其发生凋亡;Tasq促进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同时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的表达;Tasq能显著降低GSC的成球能力及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SOX2、Nesti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Tasq能在体外抑制GBM细胞增殖、迁移、集落形成,诱导其凋亡,Tasq可能通过抑制GBM细胞的EMT和干细胞特性抑制其恶性进展。

氢气抑制TL1A/DR3通路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林,殷月,王晨晨,庄宝祥,王岱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37-20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5
摘要 ( 119 )   HTML ( 7)   PDF (902KB) ( 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氢气通过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因子1A(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cytokine 1A,TL1A)/死亡受体3(death receptor 3, DR3)通路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GSE160516数据集,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R组),氢气组(H组),每组6只。建立兔双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动物取静脉血离心制备血清,摘取心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血清TL1A和DR3水平。终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UTP介导的缺口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UTP mediated nicked end labeling, 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中TL1A、DR3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测定心肌组织中TL1A、DR3与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 结果 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基因表达富集在Apoptosis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实验观察到,与C组比较,R组血清TL1A和DR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与R组比较,H组血清TL1A和DR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与C组比较,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 0.01);与R组比较,H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 0.01)。与C组比较,R组心肌组织内TL1A、DR3和Caspase3蛋白与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 < 0.01);与R组比较,H组心肌组织内TL1A、DR3和Caspase3蛋白与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 0.05,P < 0.01)。 结论 氢气可通过抑制TL1A/DR3通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P. acnes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焦亡、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易莎,胡楠,李粤,杨林,张玉婷,熊霞,钟桂书,陈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43-20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6
摘要 ( 168 )   HTML ( 6)   PDF (1105KB) ( 4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γ)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 acnes)诱导的细胞焦亡、增殖及凋亡效应的影响,为痤疮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IHC方法检测痤疮患者皮损中PPAR-γ的表达。使用慢病毒转染,在HaCaT细胞中过表达PPAR-γ,1 × 107 CFU/mL P. acnes诱导细胞, 通过Western blot验证PPAR-γ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内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IL-18;EdU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如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活化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Gasdermin D (GSDMD)的表达水平。 结果 PPAR-γ在痤疮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相比,P. acnes处理后,细胞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增加(P < 0.01);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水平增加(P < 0.05)。过表达PPAR-γ后,在P. acnes诱导下,过表达组与对照组比IL-1β和IL-18明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凋亡水平明显下降,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PAR-γ可有效调节P. acnes诱导的细胞焦亡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进行调控。

基于Hippo/YAP信号通路探讨穿心莲内酯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黄翠霞,张雅倩,杨爱萍,刘芮含秋,路艳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50-20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7
摘要 ( 172 )   HTML ( 2)   PDF (991KB) ( 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干细胞特性和上皮间质转化进程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流式技术和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干细胞增殖能力及CD44+/CD24-/low的比例;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ESTIN、NANOG、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p-YAP、YAP、ANKRD1蛋白的表达。采用小鼠移植瘤实验检测Andro对乳腺癌细胞体内增殖和小鼠致瘤性的作用。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YAP和ANKRD1的表达。 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ndro可剂量依赖性降低MDA-MB-231和4T1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经Andro干预后的MDA-MB-231和4T1细胞的划痕愈合率降低,CD44+/CD24-/low比例下降,干细胞微球的体积减小和数量降低(P < 0.05),NESTIN、NANOG、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YAP和ANKRD1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和p-YAP的表达上升。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Andro干预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减小,肿瘤组织中YAP和ANKRD1的表达下降(P < 0.01)。 结论 Andro可通过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

临床研究
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纪志娴,罗刚,王思宝,王葵亮,泮思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57-20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8
摘要 ( 170 )   HTML ( 6)   PDF (463KB) ( 7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预测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455例婴幼儿PDA实施手术关闭。记录术前心电图ST段压低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主动脉内径(AOD)、肺动脉内径(PAD)、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收缩率(LVFS)等临床资料。以术后左心功能不全进行分组比较,对可能影响心功能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本研究42例(9.23%)患儿术后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平均LVEF为(54.83 ± 3.37)%。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BSA、PDA内径、LAD、AOD、PAD、LVEF、LVFS及PA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左心功能不全患儿术前LVEDD、LVESD及ST段压低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ST段压低是预测PDA患儿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785,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54.0%。左心功能不全患儿术后6个月,LAD、LVEDD、LVESD、AOD及PAD较术前明显缩小(P < 0.05),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 结论 PDA不同术式闭合后均需警惕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术前左心室形态联合ST段压低可作为预测PDA患儿术后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

STT3A和STT3B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孙崇凤,杨萍,侯纪帅,赵邹宇,于盼盼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62-20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09
摘要 ( 190 )   HTML ( 13)   PDF (1456KB) ( 1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STT3A和STT3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EOC患者癌组织为实验组,22例非EOC患者(子宫或卵巢良性肿瘤)的正常输卵管上皮及其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TT3A和STT3B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STT3A和STT3B在E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STT3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STT3B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血清CA125水平、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STT3A和STT3B高表达与EO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STT3A和STT3B高表达是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T3A和STT3B在卵巢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 < 0.05)。 结论 STT3A和STT3B在EOC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可能是判断EOC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自噬相关蛋白9a、半乳糖凝集素-3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李洋,杨思进,徐厚平,罗钢,庞显伦,黄素琼,周仲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71-20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0
摘要 ( 149 )   HTML ( 5)   PDF (524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自噬相关蛋白9a(ATG9a)、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NLVH组)和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组)患者69例,同时纳入11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TG9a、Gal-3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与LVH组合并冠心病比例、合并血脂异常比例、BMI、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ATG9a、Cal-3显著增高,HDL-C显著降低(P < 0.05);与NLVH组比较,LVH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IVSTD、LVMI、ATG9a、Cal-3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显示,血清ATG9a、Cal-3水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765 ~ 0.893)、0.819(95%CI:0.753 ~ 0.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TG9a、Cal-3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存在相关性,ATG9a、Cal-3可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评估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指标之一。

LMNB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程健祥,杜文升,魏敏,王光慧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77-20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1
摘要 ( 211 )   HTML ( 14)   PDF (1621KB) ( 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层黏连蛋白B1(LMNB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LMNB1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 Kaplan-Meier Plotter 数据库分析LMNB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收集68例新鲜卵巢癌组织标本和27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LMN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慢病毒构建稳定敲低LMNB1的卵巢癌SKOV3细胞系,细胞实验检测LMNB1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MNB1对MMP-9、MMP-2、TIMP-1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索LMNB1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 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MNB1在卵巢癌上高表达,并且LMNB1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 < 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卵巢癌组织中的LMNB1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 < 0.05),LMNB1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 < 0.05)。敲低LMNB1可以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 < 0.05)。富集分析显示与LMNB1共表达基因在卵巢癌中主要参与调控PI3K-AKT、P53通路、细胞周期和凋亡。 结论 LMNB1在卵巢癌中高表达,并可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P53通路、细胞周期和凋亡来实现的。

膈肌超声指导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拔除喉罩时机的效果分析
刘杰,王涛,姜丽华,侯银龙,高文龙,董正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85-20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2
摘要 ( 174 )   HTML ( 6)   PDF (565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麻醉过程中,使用膈肌超声指导喉罩拔除时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儿14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膈肌超声指导拔除喉罩组(D组)和清醒拔除喉罩组(A组),两组患儿分别按照不同方式指导喉罩的拔除时机,比较两组患儿喉罩拔除过程中及拔除后出现咳嗽、拔除困难、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咽痛等呼吸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及处理方式。 结果 D组患儿拔除困难和喉痉挛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患儿发生呼吸不良事件的病例数少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患儿拔除喉罩后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患儿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及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时间均短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麻醉苏醒过程中,采用超声监测膈肌厚度变化率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指导拔除喉罩,安全性更高。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预后的关系
刘娜,王天道,余春柳,陈怡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90-20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3
摘要 ( 150 )   HTML ( 4)   PDF (481KB) ( 1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ofibrinoprotein,GFAP)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12个月后,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PRL、GFAP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 41例患者预后不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OR = 3.931,95%CI:1.618 ~ 9.555)、神经生长因子(NGF)(OR = 3.861,95%CI:1.589 ~ 9.384)、血清催乳素(PRL)(OR = 3.666,95%CI:1.508 ~ 8.90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OR = 4.297,95%CI:1.768 ~ 10.444)水平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因素(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PRL、GFAP及二者联合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0.73%(95%CI:54.26% ~ 83.35%)、73.17%(95%CI:56.79% ~ 85.25%)、80.49%(95%CI:64.63% ~ 90.63%),特异度分别为75.86%(95%CI:65.28% ~ 84.12%)、73.56%(95%CI:62.83% ~ 82.18%)、87.36%(95%CI:78.09% ~ 93.22%),AUC分别为0.743(95%CI:0.643 ~ 0.843)、0.739(95%CI:0.633 ~ 0.845)、0.884(95%CI:0.816 ~ 0.952)。 结论 PRL联合GFAP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改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
王辉,王红涛,贾鑫玮,张一晗,王海峰,杨晓溪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095-209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4
摘要 ( 150 )   HTML ( 10)   PDF (807KB) ( 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1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6例手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吻合皮瓣静脉将其分为改良组30例(2017年2月至2021年8月)和传统组26例(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时间、住院时间、皮瓣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成活率及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的满意度。 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但住院时间少于传统组、皮瓣张力性水泡发生率低于传统组、皮瓣成活率高于传统组、末次随访患者皮瓣外观满意度好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传统尺动脉穿支皮瓣相比,吻合静脉的改良尺动脉穿支皮瓣张力性水泡发生率低、成活率高、住院时间短、外形更美观。

心脏射频消融术前时钟定位法超声探查在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王娟,凤伟祥,徐波,蔡高军,梁晓芳,薛社亮,宋艳斌,陈韬,李文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00-21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5
摘要 ( 161 )   HTML ( 5)   PDF (606KB) ( 1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脏射频消融术前时钟定位法超声探查在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行心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29例,随机分成超声组(n = 112)和对照组(n = 117)。记录患者腹股沟韧带区动静脉间钟表关系、股静脉置管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误穿动脉次数以及术后血管并发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超声组的总穿刺次数、单次置管的穿刺次数明显减少,穿刺时间、单次置管时间明显缩短(P < 0.05);超声组误穿动脉次数和穿刺相关的血肿更少(P < 0.05)。亚组分析,内上组穿刺时间、单根导管平均置管时间短于内下组,误穿动脉次数少于内下组(P < 0.05)。 结论 术前时钟定位法超声探查可以有效减少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降低穿刺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点与细胞因子相关性
苏敏,苏珊,宋书林,孙崇玲,张慧芳,郭晓锋,汪凯,李明,李幸子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06-21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6
摘要 ( 178 )   HTML ( 6)   PDF (557KB) ( 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活动度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年龄、性别、唇腺病理分级、疾病活动度分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91例pSS患者,男5例,女86例,< 50岁及≥ 50岁患者分别有23、68例,57.14%患者唇腺病理ChisholmⅠ级及以上,腺体外其他器官系统受累约93.41%。腺体外累及中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50.55%),其次为血液系统(45.05%)、球蛋白升高(40.66%)。男性pSS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痛、间质性肺炎、血液系统受累、球蛋白升高。< 50岁pSS患者出现发热、补体下降比例高于≥ 50岁pSS患者,但≥ 50岁的pSS患者血液系统受累更常见(P < 0.01),其中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升高。唇腺中重度损害的pSS患者出现球蛋白升高比例高于唇腺轻度损害者。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及灶性指数(FS)与年龄呈现负相关。中高疾病活动度组的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比例明显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 结论 老年pSS患者更易发生血液系统累及,但总体疾病活动度及唇腺损害会较中青年患者轻微,唇腺中重度损害者更常见唾液腺肿大、球蛋白升高。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更常见。

药物与临床
化疗联合免疫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张贤兰,朱玉斐,曾云云,黄智昊,岑文昌,苏珊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12-211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7
摘要 ( 166 )   HTML ( 3)   PDF (429KB) ( 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化疗联合免疫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6月至 2022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化疗联合免疫及恩度治疗的24例晚期NSCLC患者。主要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次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事件(AEs)。 结果 中位随访19.2个月时,中位PFS(mPFS)为11个月(95%CI 8.722 ~ 13.278)。17例接受一线治疗的mPFS为11个月(95%CI 9.782 ~ 12.218)。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82.4%和52.9%,且一线治疗的ORR为58.8%,DCR为94.1%。17例一线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11.8%)发生了3 - 4级AEs,其中以血液毒性最常见。17例患者中有8例(47.1%)发生1 - 2级AEs,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毒性(17.6%)、皮肤瘙痒(17.6%)和肝毒性(5.9%)。 结论 化疗联合免疫及恩度治疗NSCLC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血压变异性联合脑血流参数在预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作用
蒋丽军,于倩,王伏东,吴明赴,刘志峰,张龙峰,张利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16-21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8
摘要 ( 151 )   HTML ( 5)   PDF (804KB) ( 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血压变异性(BPV)、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参数在胎龄≤ 32周、出生体质量≤ 1 500 g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胎龄≤ 32周、出生体质量≤ 1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生后1 h内入院,每间隔1 h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BP),采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max - min)、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连续变异系数(SV)作为BPV指标,入院第1、3、7天行头颅彩超检查,筛查IVH的发生,第1天同时测量ACA的收缩期峰流速率(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依据头颅彩超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IVH组和非IVH组,分析BPV指标、ACA血流参数与IVH发生的关系。 结果 共92例早产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IVH组49例,非IVH组43例。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围产期病史等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BP SD(OR = 1.480,95% CI:1.020 ~ 2.147)和ACA-RI(OR = 3.027,95%CI:2.769 ~ 3.591)是早产儿发生IVH 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SBP SD和ACA-RI预测IVH的敏感度为61.2%,特异度为79.1%。 结论 高BPV和ACA-RI与胎龄≤ 32周、出生体重≤ 1 500 g早产儿IVH发生相关,联合SBP SD、SBP CV和ACA-RI检测对于IVH的早期识别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与外膜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黄育波,周宇麒,郑文争,朱家馨,杨海玲,吴文斌,张天托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22-21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19
摘要 ( 141 )   HTML ( 5)   PDF (772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外排泵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上述基因表达与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13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将其分为不敏感组(NS组)与敏感组(S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adeB、adeJ、adeG、craA、abeM、amvA)、外膜蛋白基因(omp25、omp33-36、carO)的表达水平,比较上述基因在NS组与S组表达水平的差异。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不敏感率分别为89.2%、81.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等药物的不敏感率均超过92%。adeB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RE ≥ 1)在各抗生素(AMK、IPM、CFP、FEP、TZP、CAZ、SXT、CIP、SCF、CN)NS组的比例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外排泵adeB基因mRNA的RE值在上述各抗生素NS组和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S组adeB基因的RE值平均水平较高。外排泵adeJ、adeG、craA、abeM、amvA基因平均RE水平无升高,且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膜蛋白omp25、omp33-36、carO基因平均RE值均超过1.0,提示相对表达量升高。 结论 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外排泵基因adeB过度表达在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余外排泵基因adeJ、adeG、craA、abeM、amvA和外膜蛋白基因omp25、omp33-36、carO在本研究的多数菌株耐药机制中可能不起作用。

中医药现代化
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
潘华,张敏尚,王旭,蒋丹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30-21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20
摘要 ( 170 )   HTML ( 6)   PDF (481KB) ( 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3例胃癌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胃癌术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观察组胃癌术后给予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 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除术后3 d肠球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术后3 d、7 d其他肠道菌群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3 d、7 d时Shannon指数、Chaol指数、胃泌素(GAS)、胃动素(MTL)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肽(VIP)、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除术后7 d时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术后3 d、7 d时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有利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效果
马小闵,张春娇,孙敦坡,尚国超,黄谦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36-21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21
摘要 ( 170 )   HTML ( 4)   PDF (524KB) ( 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毫针速刺法治疗,两组持续治疗8周后观察效果。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眩晕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因子、血管舒缩因子、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均低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6、CRP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的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均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ET-1、5-HT均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可增强临床疗效,抑制外周血血炎症因子合成,改善血管舒缩因子、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综述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双向调控作用及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邓凯,杨萌,张琳,钱俊安,史云强,王春晖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42-21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22
摘要 ( 151 )   HTML ( 10)   PDF (949KB) ( 9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 UBC)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进展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密切相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TAN)作为TME中重要的一类免疫细胞,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具有抑癌或促癌的调控作用,这种双向调控的产生与其异质性和可塑性有关,对TAN双向调控的研究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概述了TAN双向调控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 UB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因素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焕焕,袁诗雨,唐映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6):  2148-21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6.023
摘要 ( 264 )   HTML ( 12)   PDF (448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进展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治疗PBC的药物有限,且部分患者因对药物应答不佳等而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肝病。PBC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胆管上皮细胞(bile duct epithelial cell,BEC)凋亡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PBC时影响BEC凋亡的主要因素及相关机制,旨在为PBC患者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新药物研发或新治疗方案的提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