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述评
难治性抑郁症非药物治疗新进展
徐蕊,黄兴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39-4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1
摘要 ( 382 )   HTML ( 31)   PDF (596KB) ( 1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抑郁症具有多发、年轻化及高自杀率等特点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限,疗效不一,越来越多患者转为难治性抑郁症,为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出现了较多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中,物理治疗受到极大关注。本文就近年来难治性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进行简述及讨论,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新的展望,为读者提供新思路与启发。

专题笔谈
柴胡-白芍配伍抗抑郁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蔡康林,张婧恺,冉亮弟,胡大军,冯知涛,黄慧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47-4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2
摘要 ( 286 )   HTML ( 15)   PDF (653KB) ( 6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西药治疗抑郁症效果不理想,需寻求新的抗抑郁药物及靶点。柴胡-白芍作为抗抑郁复方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配伍使用具有减毒增效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与氧化应激、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多种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有关。本文通过综述柴胡-白芍配伍的协同效应以及抗抑郁药理作用,以期为阐明柴胡-白芍的配伍优势以及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专题报道:抑郁症
miR-421靶向调控Menin/Caspase-3影响抑郁症的机制
刘永辉,谭庆晶,陈清,韦理萍,杨俊威,杨侃,高玉广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53-4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3
摘要 ( 244 )   HTML ( 6)   PDF (744KB) ( 1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421影响抑郁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取单次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度测试和旷场实验进行抑郁行为检测。通过miRNA微阵列芯片和RT-PCR分析miR-421在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量,运用TargetScan数据库和mi RDB数据库进行预测miR-421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其与靶基因的结合情况,观察过表达和抑制miR-421对靶基因的影响,随后过表达和抑制靶基因,观察其对下游因子的影响,最终探究miR-421影响抑郁症的相关机制。 结果 miRNA微阵列芯片和RT‐PCR检测表明miR-421在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呈高表达(P < 0.001),抑制miR-421的表达可显著恢复抑郁大鼠的体重和运动能力(P < 0.001)。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得到Menin与miR-421存在结合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enin与miR-421具有相互作用;当miR-421过表达时,Menin表达量会下调(P < 0.001),相反,当抑制miR-421表达时,Menin表达量会上调(P < 0.001)。qPCR检测提示,Menin下游因子Caspase-3、NF-κB在抑郁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显著提高(P < 0.001),IL-1β在抑郁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提高(P < 0.01),当抑制Menin表达时,Caspase-3、NF-κB、IL-1β表达量会升高(P < 0.001),当过表达Menin时,Caspase-3、NF-κB、IL-1β表达量则降低(P < 0.001)。 结论 抑制miR-421表达可升高Menin表达,降低Caspase-3含量,减少神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癫痫患者共患抑郁和焦虑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韩文杰,周友田,黎振声,康健捷,邓兵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60-4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4
摘要 ( 238 )   HTML ( 12)   PDF (525KB) ( 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年癫痫患者共患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神经内科诊断为癫痫、年龄≥18岁的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进行生活质量、抑郁、焦虑量表测定。采用SPSS 26.0 软件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秩和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 结果 111例患者中49.5%的患者存在抑郁,43.2%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与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生活质量、右侧颞叶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呈负相关(P < 0.01)。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右侧颞叶是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的共同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癫痫共患病抑郁和焦虑受发作频率和发作类型等的影响,而这种不良的情绪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癫痫发作的偏侧化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存在之间目前还没发现有明确的联系。

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
李莉,唐麟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66-4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5
摘要 ( 227 )   HTML ( 12)   PDF (466KB) ( 9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及动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年龄、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影响因素(P < 0.05)。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丧偶/离异)、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ULS-8评分是患者以“情绪调节”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DS评分、就业情况(无业)是患者以“人际界限”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及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临床应通过详细调查明确患者实施NSSI的主要动机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为患者拟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龙嗣博,陈燕,张鑫桐,尹颜军,杨丽梅,郑迈克,王潮虹,孙晴,晏君,施亦衡,时广利,赵艳,王桂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71-4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6
摘要 ( 231 )   HTML ( 6)   PDF (626KB) ( 1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细胞因子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COVID-19)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 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TNF-α、TNF-β、IFN-γ水平。将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和院内死亡定义为预后不良,排除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后,分析入院时血清中PCT和细胞因子水平与COVID-19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76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PCT正常组134例,PCT升高组42例,中位年龄为71.50岁,男性占71.59%。PCT升高组患者ICU入住率(38.41% vs. 13.11%,P < 0.05)、机械通气率(76.92% vs. 24.59%,P < 0.001)和院内死亡率(38.46% vs. 6.56%,P < 0.001)均显著高于PCT正常组。预后不良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 IL-6(7.40 pg/mL vs. 4.78 pg/mL,P < 0.05)和 IL-8 (10.97 pg/mL vs. 5.92 pg/mL,P < 0.001)的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者。根据ROC曲线计算,PCT、IL-6和IL-8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60和0.746;灵敏度分别为52.78%、55.17%和72.41%;特异度分别为81.58%、74.19%和74.19%。当PCT、IL-6和IL-8联合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时,曲线下面积为0.764,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80.00%。 结论 血清 PCT 和细胞因子 IL-6、IL-8 可作为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标志物。

基础研究
LncRNA SNHG1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足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张正皓,马芳,张晴,夏童童,刘虹麟,白志刚,卢冠军,张竞文,彭红建,姜怡邓,马胜超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76-4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7
摘要 ( 241 )   HTML ( 5)   PDF (903KB) ( 4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lncRNA SNHG1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足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Cbs +/-小鼠随机分成2组,设置正常饮食组(ND)和高蛋氨酸饮食组(HMD),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Cleaved Caspase-1和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设置对照组(Control, 0 μmol/L Hcy)和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 80 μmol/L Hcy);足细胞转染慢病毒后设置lncSNHG1过表达阴性对照组(OE-NC)和lncSNHG1过表达组(OE-SNHG1);lncSNHG1过表达阴性对照+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OE-NC+Hcy)和lncSNHG1过表达+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OE-SNHG1+Hcy),干预细胞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y干预的足细胞中lncSNHG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足细胞中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 Caspase-1、NLRP3及GSDMD和GSDMD-N表达水平;ELISA检测足细胞中焦亡介导的炎症相关因子IL-1β和IL-18含量。 结果 (1)动物实验中:与正常饮食组(ND)相比,高蛋氨酸饮食组(HMD)中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 Caspase-1和NLRP3及GSDMD、GSDMD-N表达水平增高;(2)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中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 Caspase-1和NLRP3及GSDMD、GSDMD-N表达水平增高,焦亡介导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含量增高;(3)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中lncSNHG1表达水平增高;足细胞转染lncSNHG1慢病毒后,与Control组及OE-NC组相比,OE-SNHG1组lncSNHG1表达水平增高;(4)细胞实验中:与OE-NC+Hcy组相比,OE-SNHG1+Hcy组中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 Caspase-1和NLRP3及GSDMD、GSDMD-N表达水平增高,焦亡介导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含量增高。 结论 lncRNA SNHG1在Hcy诱导的足细胞焦亡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LncRNA GNAS-AS1通过调节miR-449a/Notch1轴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徐俐,胡珊珊,赵海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83-4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8
摘要 ( 216 )   HTML ( 8)   PDF (841KB) ( 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NAS反义RNA1(GNAS-AS1)通过调节miR-449a/缺刻基因1(Notch1)轴对胃癌(G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30例确诊为GC的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将GC细胞AGS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i-NC组、si-GNAS-AS1组、si-GNAS-AS1+inhibitor NC组、si-GNAS-AS1+miR-449a inhibitor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NAS-AS1、miR-449a和Notch1 mRNA的表达;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增殖;wound healing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Notch1、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49a和GNAS-AS1、Notch1的关系。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GNAS-AS1、Notch1 mRNA表达升高,miR-449a表达降低(P < 0.05)。与Control组、si-NC组相比,si-GNAS-AS1组AGS细胞GNAS-AS1表达、OD490值、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Notch1、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表达降低,miR-449a表达、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 < 0.05)。与si-GNAS-AS1组、si-GNAS-AS1+inhibitor NC组相比,si-GNAS-AS1+miR-449a inhibitor组OD490值、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Notch1、Vimentin、N-cadherin表达升高(P < 0.05),miR-449a表达、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 < 0.05)。GNAS-AS1靶向负调控miR-449a表达,miR-449a靶向负调控Notch1表达。 结论 沉默GNAS-AS1可能通过上调miR-449a来抑制Notch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G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过程。

miR-20a-5p调控NFKBIB对人肾母细胞瘤细胞WiT49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
王雅琦,李万富,阿依古再丽·麦麦江,艾尼娃·克然木,樊珈榕,梁鹏,娜菲沙·沙木西丁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90-4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09
摘要 ( 214 )   HTML ( 9)   PDF (774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20a-5p对人肾母细胞瘤细胞系WiT49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芯片,应用GEO2R获得差异基因miR-20a-5p;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与miR-20a-5p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的NF-κB基因;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20a-5p靶基因可能为NF-κB转录因子抑制蛋白家族的NFKBIB,并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体外培养肾母细胞瘤细胞系WiT49,采用miR-20a-5p 模拟物及其抑制基因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至WiT49细胞;将12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WiT49-miR-20a-5p敲低组;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瘤块质量及体积;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瘤块中miR-20a-5p、NFKBIB及NF-κB表达情况;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验证各组瘤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miR-20a-5p在肾母细胞瘤中高表达,且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miR-20a-5p与NFKBIB具有相互结合位点且存在结合作用;裸鼠成瘤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瘤块体积及质量较WiT49模型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qRT-PCR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中miR-20a-5p及NF-κB表达均高于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中NFKBIB表达低于WiT49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CK-8细胞增殖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细胞24及48 h吸光度高于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敲低组细胞24、48及72 h吸光度均低于WiT49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iR-20a-5p可能是通过调控NFKBIB激活NF-κB通路促进人肾母细胞瘤细胞WiT49裸鼠移植瘤生长。

临床研究
SLC35A2、前叶黄素亚基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观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宋子旭,朱光正,郭晨旭,武佳琪,张立功,钱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496-5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0
摘要 ( 216 )   HTML ( 4)   PDF (2284KB) ( 1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SLC35A2、前叶黄素亚基2(PFDN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观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使用TCGA数据库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LC35A2、PFDN2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K-M数据库绘制两者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q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LC35A2、PFDN2在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统计学分析两者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表达水平与临床观察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筛选出乳腺癌独立预后因素;将两者按表达水平分组,使用K-M生存分析比较各组预后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生信、q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LC35A2、PFDN2在乳腺癌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LC35A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FDN2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两者高表达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两者均为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最差。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SLC35A2和PFDN2的表达与临床观察指标和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谭敏华,陈威,郭锦辉,周泳健,雷伟华,刘慕诗,申动,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03-5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1
摘要 ( 206 )   HTML ( 3)   PDF (2927KB) ( 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s, IMT)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中老年肠道IMT的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结果。 结果 4例IMT发生在右半结肠,1例在回肠。3/5患者有肠道损伤史,首发消化道症状且白细胞增高。瘤组织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席纹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见胶原化及黏液水肿。其中一例异型性明显,核大且畸形。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5例)、SMA(5例)、desmin(3例)、ALK(3例)、CK(2例)阳性,Caldesmon、CD34、β-catenin、MC、CD117、DOG1、S-100、BCL-2、CD99、CD68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28% ~ 10.01%。5例均完整切除肿瘤,随访53 ~ 137.5个月,其中1例83岁患者,于术后27个月影像学考虑肿瘤复发;另一例术后无瘤生存122个月,因其他原因去世;其余均无瘤生存,基本状况良好。 结论 (1)本组中老年肠道IMT多见于右半结肠,多有肠道损伤史,多首发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多升高;(2)Vimentin和SMA同时阳性,多伴ALK阳性;(3)4/5的患者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1/5的患者术后2 ~ 3年可复发;高龄且ALK阳性、Ki67达10%、异型性明显很有可能是中老年肠道IMT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ALK阳性者复发的风险或许为1/3。

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获得淋巴结数目的影响因素
刘克毅,梁广芃,柴芳,刘畅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08-5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2
摘要 ( 234 )   HTML ( 2)   PDF (515KB) ( 1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预防性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获得淋巴结数目的因素,分析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收治入院并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预防性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93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将病理所获得淋巴结数目分为高获得淋巴结数目组(n > 6枚)和低获得淋巴结数目组(n ≤ 6枚),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高获得淋巴结数目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分析判断获得淋巴结数目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此外,通过术后并发症分析获得淋巴结数目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结果 获得淋巴结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r = 0.240,P < 0.05)和淋巴结转移率(r = 0.161,P < 0.05)分别呈线性正相关,控制转移淋巴结数目不变,淋巴结转移率随获得淋巴结数的上升而降低(r = -0.444,P < 0.05)。两组获得淋巴结数目单因素分析比较,性别、年龄、手术时长、BMI、肿瘤最大直径、多灶性、桥本甲状腺炎、病灶位置、被膜侵犯、对侧甲状腺结节、甲状旁腺移植、BRAF基因V600E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应用纳米碳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应用纳米碳是高获得淋巴结数目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应用纳米碳所占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0.580 ~ 0.735,P < 0.05),桥本甲状腺炎所占曲线下面积为0.584(95%CI:0.504 ~ 0.665,P < 0.05)。此外,术后患者声带麻痹和淋巴漏的发生在高、低获得淋巴结数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控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不变,获得淋巴结数目越多,淋巴结转移率越低,应用纳米碳及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可提高获得淋巴结数目,高、低获得淋巴结数目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

血清RAGE、HMGB1水平与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及IFN⁃γ/IL⁃4变化的关系
王敬才,郭春艳,杨丽昕,敬小青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15-52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3
摘要 ( 163 )   HTML ( 4)   PDF (507KB) ( 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与重症肺炎(S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及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变化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继发性ARDS将患儿分为ARDS组(n = 56)和对照组(n = 44),收集患儿一般资料,采集外周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RAGE、HMGB1、IFN-γ和IL-4表达水平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儿继发ARDS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与IFN-γ/IL-4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RAGE、HMGB1表达对SP患儿继发ARDS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两组SP患儿性别、年龄、体温以及发病季节之间无显著差异,ARDS组致病菌种类多于对照组,PaO2 /FiO2和APS评分、血清RAGE、HMGB1、IFN-γ和IL-4表达水平以及IFN-γ/IL-4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致病菌种类、PaO2 /FiO2、RAGE、HMGB1表达、IFN-γ、IL-4和IFN-γ/IL-4均为 SP患儿继发ARDS的影响因素。经Pearson相关检验,SP患儿血清RAGE、HMGB1表达水平与IFN-γ、IL-4和IFN-γ/IL-4均呈正相关(P < 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RAGE、HMGB1水平预测SP患儿发生ARDS的AUC分别为0.707和0.750,灵敏度分别为73.2%、64.3%,特异度分别为68.2%、77.3%,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和81.8%。 结论 SP继发ARDS患儿血清中RAGE、HMGB1表达水平较高,与IFN-γ/IL-4呈正相关,监测患儿血清RAGE、HMGB1表达对SP患儿继发ARDS的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补充治疗时间序列分析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朱忆萍,徐涛,唐明美,杨蝶,谢懿漫,谭心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21-52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4
摘要 ( 183 )   HTML ( 4)   PDF (657KB) ( 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泡沫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后出现需要补充注射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85例,采集相应病历资料、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检测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术后视频电话随访持续至术后6个月,按随访期内是否进行泡沫硬化剂补充注射分单次治疗组、补充治疗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倾向性匹配,分析病程资料、凝血因子与补充注射发生的相关性,建立补充注射发生率的时间序列模型,观察疗效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倾向性匹配后,两组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补充注射发生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首次注射计量有相关性(P < 0.05),且1、8、9、12月中进行首次注射治疗的患者模型补充注射发生率较高。两组术后6个月后治疗均获成功,且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C3/C4患者需补充注射的几率高于其他级别,术后第1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补充注射的发生呈正相关,而首次注射的剂量与补充注射的发生呈负相关。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脑电图特点与疗效的相关性
王秀英,彭炳蔚,朱海霞,李小晶,宁书尧,陈文雄,冯芳媚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26-5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5
摘要 ( 208 )   HTML ( 2)   PDF (1223KB) ( 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的脑电图特点与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2020年符合条件的ESES病例。分析出现ESES的年龄、ESES持续时间、清醒期棘波指数(SWI)、棘波分布、临床综合征、药物治疗后转归。根据棘波分布将ESES分为4组:局灶性ESES、一侧性ESES、双侧不对称性ESES、多灶性ESES;根据ESES期间清醒期SWI分为3组:≤ 20%、21% ~ 49%、≥ 50%;根据治疗后转归分为3组:预后良好组、控制组、无效组。 结果 总计纳入50例病例,男32例,女18例。 ESES的平均起始年龄为6岁7个月,平均持续时间为28个月。ESES的棘波分布与疗效相关:双侧不对称性ESES较多灶性ESES疗效好;ESES的持续时间与疗效有显著相关性,持续时间超过1年疗效更差;ESES期间清醒期SWI与疗效相关,清醒期放电指数≤ 20%疗效较好;ESES的起病年龄与ESES持续时间、清醒期SWI指数呈负相关,ESES持续时间与清醒期SWI指数呈正相关。 结论 ESES起始时间、棘波分布、持续时间、清醒时SWI均与疗效相关,清醒期放电指数≤ 20%疗效较好,ESES持续1年以上的患者往往出现不良结果。ESES起病年龄越早,ESES持续时间会越长,清醒期棘波指数会越高。

趋化因子CCL2与肺癌的因果关系: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刘梓燊,郑瑛瑛,袁梦琪,张甘霖,杨国旺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32-5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6
摘要 ( 229 )   HTML ( 10)   PDF (729KB) ( 1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趋化因子CCL2(又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肺癌(lung cancer)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方法 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提取趋化因子CCL2和肺癌不同病理分型的遗传数据,使用逆方差加权分析(IVW)作为主要分析,另选用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模式法进行补充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数据的可靠性。 结果 趋化因子CCL2对肺腺癌的IVW分析结果OR = 1.065,95%CI(0.919 ~ 1.234),P = 0.401。趋化因子CCL2对肺鳞状细胞癌的IVW分析结果OR = 1.059,95%CI(0.931 ~ 1.205),P = 0.381。趋化因子CCL2对小细胞肺癌的IVW分析结果OR = 0.959, 95%CI(0.760 ~ 1.208),P = 0.720。 结论 趋化因子CCL2与肺癌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药物与临床
瑞马唑仑复合地氟烷全身麻醉联合氟马西尼拮抗在眼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胡春华,王古岩,王惠军,奚春花,张丛雅,吴黎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37-5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7
摘要 ( 189 )   HTML ( 5)   PDF (504KB) ( 2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地氟烷全身麻醉联合氟马西尼拮抗用于眼科日间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择期喉罩全身麻醉的眼科日间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n = 32)和瑞马唑仑组(n = 32)。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丙泊酚复合地氟烷麻醉维持;瑞马唑仑组给予瑞马唑仑麻醉诱导,瑞马唑仑复合地氟烷麻醉维持,术毕静脉注射氟马西尼拮抗。两组术中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主要结局为苏醒时间,次要结局包括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围术期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瑞马唑仑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短于丙泊酚组(P < 0.05)[分别为(4.11 ± 1.17)min vs. (8.64 ± 2.77)min、(4.61 ± 1.11)min vs. (9.90 ± 2.81)min和(6.60 ± 2.01)min vs. (11.74 ± 3.11)min];瑞马唑仑组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地氟烷全身麻醉联合氟马西尼拮抗用于眼科日间手术麻醉管理,可显著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提高眼科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
宁燕虹,徐苑珊,李晓华,李仕华,杨桢华,廖蕴华,潘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43-5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8
摘要 ( 235 )   HTML ( 12)   PDF (478KB) ( 2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CKD)5期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获益及安全性。 方法 一项真实世界的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CKD5期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对照组(ACEI或ARB),两组患者均接受规律透析及CKD5期常规药物治疗,随访至少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差异,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共纳入110例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按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基线资料比较提示两组之间性别、年龄、透析龄、基础病因、透析模式及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心功能Ⅳ级比例较前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比例较治疗前减少(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BP降幅、BNP降幅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LVEF差值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值更大(P <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钾、肝肾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期间仅对照组有1例出现高钾血症,两组均未出现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KD5期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获益明显,在降压、改善心功能、减轻容量负荷等方面均有疗效,且不良事件少,安全性也较高。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18 ~ 42岁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准确性评价
郑伊迎,程红,邝玉娴,马振新,陈伟业,卢可缘,米杰,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49-55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19
摘要 ( 310 )   HTML ( 1)   PDF (741KB) ( 36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ASM)的准确性。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 ~ 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同步检测ASM。以DXA为标准方法,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以及在对数变换数据中进行Bland-Altman分析判断BIA与DXA所测值的一致性,以此评价BIA测量ASM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最终纳入774名研究对象。男、女性中两法所测AS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667。男、女性中BIA与DXA所测ASM比值均值(一致性限)分别为0.94(0.80 ~ 1.10)和0.91(0.78 ~ 1.05)。BIA识别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91和0.94。BIA判断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Z值最佳界值分别为-0.57和-0.66,男性中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5%、86.0%,女性中分别为86.8%、93.8%。 结论 BIA与DXA所测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尚可,且BIA识别18 ~ 42岁成人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较好。

基于磁共振波谱分析评估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疗效
吴超瑜,欧阳奕安,薛正彪,赖纪英,欧阳松茂,王树生,苏子慧,朱宏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54-5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20
摘要 ( 249 )   HTML ( 1)   PDF (749KB) ( 3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磁共振波谱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进行评估分析。 方法 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重症颅脑损伤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以M1作为刺激靶点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组各含53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比较两组脑代谢指标[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值、胆碱复合物(Cho)/Cr值]、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电图(EEG)分级、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分级及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丘脑、脑干NAA/Cr数值升高,Cho/Cr数值降低,且观察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GCS评分、CRS-R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BAEP分级、EEG分级、SSEP分级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CBF、CBV均升高,MTT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促醒效果明显,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速度及脑内代谢有关。

临床护理
多元共享决策模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影响
周莉莉,翟巾帼,陶杰,周丽花,刘轩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61-5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21
摘要 ( 137 )   HTML ( 1)   PDF (476KB) ( 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决策辅助手册联合在线分娩决策支持的多元共享决策模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女性分娩方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某三甲医院产检的9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孕期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孕期宣教的基础上接受多元共享决策干预。分别对两组分娩决策冲突程度、分娩方式偏好、分娩后决策后悔程度和最终分娩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多元共享决策干预后,决策冲突量表得分降低(P < 0.001),在分娩方式偏好调查中表示“不确定”的人数减少,选择经阴道生产的人数增加;最终观察组孕妇行剖宫产者30人(68.2%),阴道分娩者14人(31.8%);观察组孕妇对本次分娩决策后悔程度低于对照组(P < 0.001)。 结论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女性开展多元共享决策可降低其决策冲突程度、增强阴道试产意愿并帮助其做出理性科学的分娩决策。

以家庭为中心模式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姬翠,王琴英,王蕾,王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66-5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22
摘要 ( 240 )   HTML ( 1)   PDF (457KB) ( 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family-centered care,FCC)模式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6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FCC模式下认知行为干预的延续性护理,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抑郁、焦虑状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BMI、抑郁、焦虑状况均低于干预前(P < 0.05),ESCA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 0.05);且观察组血压和BMI控制情况分别为[(116.47 ± 28.23) mmHg、(25.33 ± 1.11) kg/m2]均优于对照组[(124.48 ± 29.81)mmHg、(26.18 ± 1.35)kg/m2];观察组自护能力(ESCA)、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别为[(121.15 ± 29.69)分、(67.92 ± 13.69)分]均高于对照组[(106.68 ± 24.71)分、(60.81 ± 10.77)分];观察组抑郁、焦虑状况分别为[(11.07 ± 4.00)分、(12.39 ± 3.5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 ± 4.28)分、(13.45 ± 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193、2.454、8.243、7.436、3.873、2.852,均P < 0.01)。 结论 将FCC模式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BMI和心理状况,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综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纤维化中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爱琴,张震,徐雅楠,朱金源,张旭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71-5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23
摘要 ( 347 )   HTML ( 3)   PDF (432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m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主要是由于各种肺内外损伤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急且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肺纤维化是ARDS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之一,是导致AR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ARDS中肺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一定程度上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决定。因此,本文旨在综述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在ARDS肺纤维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制,为ARDS肺纤维化的诊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基于MRI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大尺度脑网络研究进展
韩英妹,李一杰,张衡,吕静,张仪,乔英博,林楠,徐慧勇,王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75-5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24
摘要 ( 233 )   HTML ( 8)   PDF (483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主要疾病。AD是一种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AD患者中,大脑网络连接遭到破坏,同时其拓扑属性也受到影响,导致解剖和功能连接的耦合分解。解剖连接可通过结构磁共振和弥散张量成像来追踪和评估;而功能连接则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来检测其连接情况。本文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AD的研究现状,旨在讨论AD患者大尺度脑网络改变的影像学特征,为广大研究者提供科学客观的AD预测及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标志物,以及未来研究思路。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结构及脑血流灌注的MRI研究进展
南霞,李汶玲,王琳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80-5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25
摘要 ( 219 )   HTML ( 1)   PDF (472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类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中,BD的初次准确诊断率较低,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许多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BD患者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灰质、白质以及功能活动发生改变,但其特异的神经影像学指标尚未明确,对于BD发病的特殊病理生理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BD患者研究脑皮层结构及血流灌注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望后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途径的研究进展
戴罕之,张胜,林荣海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4):  585-5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4.026
摘要 ( 210 )   HTML ( 4)   PDF (507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ICU中,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预后密切相关,38% ~ 78%的危重症患者出现了营养不良。推荐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个体化定制医学营养治疗以改善预后。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可通过鼻胃管进行幽门前喂养,操作简单,普遍适用,或通过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可减少反流误吸风险;肠外营养可通过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或中心静脉通路进行喂养,外周静脉通路易于施行,而中心静脉通路可允许高渗透压的营养液。营养治疗途径如何选择,除考虑患者病情外,还需考虑启动时机、能否满足营养需求、喂养相关并发症等问题,目前指南尚未达成统一,研究尚存争议。本文就营养途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