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21-11-10
基础研究

GTP酶Rab25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谢竹夫, 黄启友, 姚菲, 周川人, 黄晓颖, 王强, 吴清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699-27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1
摘要 ( 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GTP Rab25 与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的耐药 性;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结直肠癌细胞耐药相关的 GTP Rab 家族基因;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 Rab25 患者预后以及多药耐药标志物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 Rab25 RNA 表达水 平和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过表达 Rab25 前后的周期及凋亡。结果 抗癌药物处理,耐药株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亲本株(P < 0.01);Rab25、Rab32 Rab38 在耐药株里面显著低表达(P < 0.001); Rab25 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更长(HR = 0.4,P < 0.05),Rab25 与多药耐药标志物 ABCB1 ABCC1 ABCG2 表达均呈负相关(P < 0.01);与 HCT⁃8 相比,耐药株 Rab25 RNA 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耐药株转染 Rab25 质粒后 RNA 和蛋白水平表达显著增高(P < 0.001);上调 Rab25 增强耐药细胞对药物的 敏感性(P < 0.001);上调 Rab25 增强药物对耐药细胞 G0/G1 期的阻滞,促进药物对耐药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P < 0.001)。结论 上调Rab25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耐药细胞株的化疗耐药性。

华蟾素逆转白细胞介素⁃17A引起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对利妥昔单抗的耐药

朱园 刘秀丹 朱志刚 李康保 钟伟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07-27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2
摘要 ( 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能否改善白细胞介素(IL)⁃17A 引起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细 胞株对利妥昔单抗的耐药,并分析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本研究分别用 CCK⁃8 法检测 DLBCL 细胞株 SU⁃DHL⁃2 SU⁃DHL⁃4 细胞)的增殖,用 PI/Annexin V 法检测细胞凋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cleaved PARP 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和IL⁃17+ Foxp3+ Treg 细胞的表达,用ELISA 检测IL⁃17A、TGF⁃β和IL⁃10的表达。结果 华蟾素逆转IL⁃17A引起的DLBCL细胞株对利妥昔单抗的耐药; IL⁃17A 减轻利妥昔单抗诱发的 DLBCL 细胞株凋亡,而华蟾素逆转 IL⁃17A 的这一作用;华蟾素通过升高 cleaved PARP 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促进DLBCL细胞株的凋亡;华蟾素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h17和IL⁃17+ Foxp3+ Treg 细胞的分化,降低 IL⁃17A 水平。结论 华蟾素逆转 IL⁃17A 引起的 DLBCL 细胞株对利妥昔单抗 的耐药,华蟾素未来有望成为DLBCL 治疗的联合用药之一。

电针对帕金森模型小鼠GLP⁃1R介导的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李含章 祁羚 张小蕾 陈祥林 郭磊 郭淑琴 马骏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12-27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3
摘要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电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中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GLP⁃1R)介导的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蛋白激酶 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48 C57/BL6 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M)、电针组(EA)、抑制剂组(DI),各12只。本研究采用鱼藤酮灌胃4周制 PD 小鼠模型。采用敞箱实验测定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酪氨酸轻化酶(TH)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检测黑质GLP⁃1R、PI3K、AKT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A和DI干预均可有效改善PD 鼠各项行为学指标(均P < 0.05)、升高黑质TH水平(均P < 0.01)、上调GLP⁃1R、PI3K、AKT及下调GSK⁃3β蛋白表 达水平(均P < 0.0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控GLP⁃1R介导的PI3K/AKT/GSK⁃3β通路在PD中发挥保护机制。

海藻希瓦氏菌及其特异性脂多糖对结直肠腺瘤的影响及机制

周俊潇 李俊彦 刘凯杰 梁颜笑 王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17-27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4
摘要 ( 2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 algae,S.algae)及其特异性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 C57BL/6J 雌性小鼠分成 4 组: Control 组、AOM/DSS 组、AOM/DSS+LPS 组、AOM/DSS+S.algae 组。S.algae 及其 LPS 采用灌胃干预,qRT⁃PCR 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水平及腺瘤细胞的增殖、周期改变。qRT⁃PCR ELISA 法评估肿瘤炎性 微环境的改变。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 TLR4/NF⁃κB 通路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验证M1巨噬细胞和S.algae 特异性 LPS 对结直肠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AOM/DSS 组相比,S.algae 及其 LPS 干预 后的肠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和 M1 巨噬细胞水平均升高,细胞增殖和周期蛋白表达增加,促炎因子水 平升高,并激活了 TLR4/NF⁃κB 通路。体外共培养实验表明,S.algae 及其 LPS 可能通过巨噬细胞促进结直 肠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结论 S.algae 特异性 LPS 可能通过 M1 巨噬细胞促进结直肠腺瘤的 发生和发展。

干扰Hsa_circ_0023642调控miR⁃653对甲状腺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

李文强 刘慧颖 任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27-27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5
摘要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Hsa_circ_0023642 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 25 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 ⁃qPCR)检测 Hsa_circ_ 0023642 miR⁃653 的表达水平;甲状腺癌细胞 SW579 分为 si⁃NC 组、si⁃Hsa_circ_0023642组、miR⁃NC 组、 miR⁃653 组、si⁃Hsa_circ_0023642+anti⁃miR⁃NC 组、si⁃Hsa_circ_0023642+anti⁃miR⁃653 组。使用四甲基偶氮唑 盐比色法(MTT)检验细胞活性;集落形成数则通过克隆培养试验进行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验;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验划痕愈合率;Tran⁃ swell 检测细胞侵袭数;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 Hsa_circ_0023642 miR⁃653 的靶向关系。结果 甲状腺 癌组织中 Hsa_circ_0023642 表达水平升高,miR⁃653 表达水平降低(P < 0.05)。干扰 Hsa_circ_0023642 或过 表达 miR⁃653,细胞活性降低,集落形成数减少,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 相关 X(Bax)指标呈明显的上升趋 势,同时 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细胞划痕愈合率以及侵袭细胞数均呈下降趋势(P < 0.05)。 Hsa_circ_0023642 靶向调控 miR⁃653;抑制 miR⁃653 可逆转干扰 Hsa_circ_0023642 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 亡、迁移侵袭的影响。结论 干扰 Hsa_circ_0023642 可通过调控 miR⁃653 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临床研究

电磁导航与C臂透视引导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2年随访

林涌鹏, 李永津, 陈博来, 赵帅, 饶思远 林锐 胡伟雄 王洪伸 温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33-273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6
摘要 ( 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see electromagnetic⁃naviga⁃ tion endoscopic spinal surgery system,SEESSYS)与C臂透视引导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 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TESSYS)的疗效,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椎间孔镜手术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方法 2018 9-12 月在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 4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SEESSYS 组和 TESSYS 组各 22 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与镜下减压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应用视 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 残疾指数(ODI)和改良MacNab 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SEESSYS 组的 置管时间、总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短于TESSYS组(P < 0.01),而两组的镜下减压时间和住院天 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EESSYS 组和 TESSYS 组的术后 ODI VAS 明显低于术前(P < 0.01),但 两组之间各时间点的 ODI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 年随访后,SEESSYS 组的优良率是 95.5%,TESSYS 组为 90.91%。结论 相对于 C 臂透视引导,电磁导航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2 年随访的临床疗 效明确,有助于减少术中X线辐射损害,也能有效缩短置管时间和总体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piR⁃1366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郭虹, 韩微 马怡君 周彩婷 冯康 王磊 史宏灿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39-27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7
摘要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piRNA⁃1366(piR⁃136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对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 用piRNA基因芯片对NSCLC piRNAs表达谱进行分析,采 qRT⁃PCR 证实 piR⁃1366 NSCLC 的表达;采用 RNA 原位杂交技术(RISH)检测 87 NSCLC 组织中 piR⁃ 1366 的表达,分析 piR⁃1366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 Transwell 小室检测 piR⁃1366 对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裸鼠肺转移模型检测 piR⁃1366 对肺癌细胞远处转移的影响. 结果 piRNAs 表达谱和 qRT⁃PCR 均检测出 piR⁃1366 NSCLC 中表达水平升高,RISH 显示 piR⁃1366 主要为阳性表达.piR⁃1366 表达组与低表达组 NSCLC 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 小、肿瘤分级及 TNM 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 piR⁃1366 促进了 A549 H1650 的迁移,而沉默表达则阻碍了肺癌细胞的迁移(P < 0.05). 在裸鼠肺转移模型中沉默 piR⁃ 1366 表达组(si⁃piR⁃1366)肺转移癌结节要比对照组少(P < 0.05). 结论 piR⁃1366 肺癌细胞的转移有促进 作用,可为研究piR⁃1366治疗转移性NSCLC 提供靶向依据.

腹部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分析

周亚琼, 严鹏, 张华敏, 杨怡, 冯凯歌, 陈秋宏, 王秋林, 王沛坚,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43-27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8
摘要 ( 2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部副神经节瘤(PG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预后分析。方法 对相关病 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检索,分析腹部 PGL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长期随访预后,应用 Kaplan⁃Meier 进行生存分析,探讨腹部 PGL 术后复发及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 24 例患者,平均年龄 58.9 岁,肿 瘤平均大小5 cm,主要位于肾下极以下。平均随访时间为54月。所有转移的患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评分 PASS)≥ 4 分。1 例患者出现同步转移,2 例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 例患者在诊断 9 年后死亡。经 Kaplan⁃Meier 曲线分析显示,PASS 评分 4 ~ 7 分的患者复发或死亡的进展曲线明显高于 PASS 评分 0 ~ 3 的患者(P = 0.03)。结论 腹部 PGL 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良好的肿瘤。然而,其复发风险高,因此长期随访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PASS ≥ 4分的患者。

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手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姚磊 颜巍 闫宇博 郭元杰 徐世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48-27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09
摘要 ( 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可手术切除的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免疫浸润和 PD⁃L1 表达情况,分析 NSCLC 患者新 辅助免疫治疗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追溯 2015 年以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 医的 NSCLC 患者共 51 例,所有患者穿刺肺组织经肺癌 9 1 试剂盒检测为驱动基因阴性者,且患者在手 术切除之前进行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抗 CD8 和抗 PD⁃L1 抗体检测免疫浸润和 PD⁃L1 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最多长达 5 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利用 Kaplan⁃Meier 方法分析 NSCLC 患者新 辅助免疫治疗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D⁃L1 阳性组(PD⁃L1+)和 PD⁃L1 阴性组(PD⁃L1-)患者的无进 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61 1);TMB 高突变组(TMB+)无进展生存期比 TMB 低突变组(TMB-)更 长(P = 0.004 7);CD8 阳性组(CD8+)无进展生存期比 CD8 阴性组(CD8-)更长(P = 0.001 4);PD⁃L1+ /TMB+ 者较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 = 0.001 9);PD⁃L1- /TMB+ 患者和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361 1);CD8+ /TMB+ 患者较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 = 0.036 9);CD8+ /PD⁃L1+ 患者较其他患 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 = 0.016 1);TMB+ /CD8+ /PD⁃L1+ 患者较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 = 0.037 7)。 结论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可手术的NSCLC 患者,综合分析TMB、PD⁃L1表达和免疫浸润情况有助于选择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3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沙热扎提·依沙江 王蒙蒙 李瑜 陈玉岚 孙晓靖 徐新娟 张向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52-27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0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3(TRPC3)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 尿(MAU)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 449 例,根据 24 h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高血压组 EH 组)378 例和高血压合并 MAU 组(EH+MAU 组)71 例。利用 PCR 扩增、MassArray 技术对 HapMap 数据 库中筛选 TRPC3 5 SNP 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24 h 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两组 rs953691 位点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及显性 模型(GG/GT+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24 h 平均收缩压 ≥ 150 mmHg)和 rs953691 位点 GG 基因型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MAU 的危险因素。结论 TRPC3 基因 rs953691位点的GG 基因型可能增加高血压患者MAU 的发生风险。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脑结构磁共振分析和中枢机制研究

唐小娟 熊妍希 郗磊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57-276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1
摘要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在磁共振检查下的脑 结构和中枢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TMD 患者组成 TMD 组,选取和 TMD 患者年龄匹配的 12 名健康人群组成健康组。两组患者完成自评量表,TMD 患者接受视觉模拟评分,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脑部磁 共振检查,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脑区局部一致性和功能连接,以此分析 TMD 疼痛和脑部中枢机制的相关 性。结果 受试者的局部一致性分析显示,健康组组内比较,开口状态下的 ReHo 值高于闭口状态下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开口状态下比较 ReHo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功能连接分析显示,TMD 组两种功能连接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和疼痛 强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TMD 相关疼痛和重要脑区异常的局部活动一致性相关,同时也和相关脑区之 间的功能连接异常有关,此外造成相关脑区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

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任娜 刘名胜 周森 邢柏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64-276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2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sRAGE)与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2020 1 月至 2021 5 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 180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根据 28 d 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 = 144)和死亡组(n = 36)。收集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入院后 24 h 内的 SOFA 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水平以及血浆 AGEs、sRAGE 水平。比较两组的 PCT、CRP、SOFA 评分和血浆 AGEs、sRAGE 水平。 比较不同 SOFA 评分组 28 d 病死率以及血浆 AGEs、sRAGE 水平。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探讨血浆 AGEs sRAGE水平与 SOFA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AGEs、sRAGE、SOFA 评分及其联合对脓毒症患者 28 d 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年龄、糖尿病发生率更高,CCI 评分、SOFA 评分、血清 PCT Lac 平以及血浆 AGEs sRAGE 水平显著升高(P < 0.05)。随着 SOFA 评分升高,28 d 病死率以及血浆 AGEs sRAGE 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血浆 AGEs sRAGE 水平与 SOFA 评分呈正相关(rs = 0.293、0.309 P < 0.05)。CCI 评分、SOFA 评分、AGEssRAGE 为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 < 0.05)。SOFA 分、AGEs、sRAGE 预测脓毒症患者 28d死亡的Cut⁃off 值分别为 8 分、28.21 μg/mL、2 465.32 pg/mL,三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AUC 明显大于单独预测(Z = 2.245,P = 0.025;Z = 2.717,P = 0.007;Z = 2.485 P = 0.013)。结论 血浆AGEs sRAGE水平能更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血 AGEs 和sRAGE 水平结合SOFA 评分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28d预后。

不接触大隐静脉获取术、内镜辅助下获取大隐静脉及切开法获取大隐静脉技术获取冠脉旁路移植血管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丁付燕 孟树萍 刘超 刘富荣 朱佳璐 胡延磊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70-27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3
摘要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不接触大隐静脉获取术(non⁃touch acquisition technology,No⁃touch)、内镜辅助下 获取大隐静脉(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及传统切开法获取大隐静脉(open vein harvesting,OVH 技术获取冠脉旁路移植血管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1 月至 2019 10 月收治的应用大隐静脉作旁路移植材料、择期 OPCABG 的患者 268 例。根据静脉获取方式分为 3 组,No⁃touch 91 例、OVH 89 例和 EVH 88 例。 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EVH 切口大小明显小于 No⁃touch 组、OVH 组;EVH 组围术期、 术后 6 个月及 1 年随访,腿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No⁃touch 组、OVH 组(P < 0.05);No⁃touch 组近期 通畅率较EVH 组、OVH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时间No⁃touch 组与OVH 组在获取大隐静 脉的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形态结构对比,No⁃touch 组与 EVH 组较 OVH 组血管内皮细胞保留更完整。结论 三种大隐静脉获取术中,EVH 在切口大小、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较 No⁃touch 组、 OVH 组存在明显优势;光镜下 No⁃touch 组与 EVH 组血管内皮细胞保存更为完整,临床上 EVH 术安全性和 可行性相对较高。

年轻乳腺癌患者内脏转移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林慧 温晓芬 张广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75-278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4
摘要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0 例 患病年龄≤ 40 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复发、内脏转移、死亡等预后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38.5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为33个月,中位无内脏转移生存时间为38个月,中位总生存 时间为38个月。通过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筛选及cox回归分析),与无疾病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ER状 态(ER+/ER- = 0.102,< 0.001)、N 分期(N1/N0 = 1.920,= 0.044;N2/N0 = 2.546,= 0.004;N3/N0 = 3.375, < 0.001)及分子分型(Luminal B/Luminal A = 1.872,= 0.084;HER2 过表达/Luminal A = 0.327,= 0.080; 三阴性/Luminal A = 0.211,= 0.017)。与无内脏转移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 ER 状态(ER+/ER- = 0.320, < 0.001)、N分期(N1/N0 = 2.596,= 0.041;N2/N0 = 4.079,= 0.004;N3/N0 = 8.021,< 0.001)及年龄是否 < 35岁(年龄< 35岁/年龄≥ 35岁 = 3.337,< 0.001)。与总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N分期(N1/N0 = 1.133,= 0.802; N2/N0 = 2.114,= 0.122;N3/N0 = 2.99,= 0.014)、是否需要新辅助化疗(需要/不需要 = 2.389,= 0.015)及 ER状态(ER+/ER- = 0.329,< 0.001)。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内脏转移,与ER状态、N分期及年龄密切相关。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比例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薛红 李晗 田李均 邵建国 卞兆连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81-278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5
摘要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 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比例与慢加急 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 90 d 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1 ACLF 患者及 30 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MAIT 细胞占 CD3+T 细胞比例,比较 ACLF 患者及对照组 MAIT 细胞的 表达水平,同时比较 ACLF 患者 MAIT 细胞比例与病毒感染、不同慢性肝病基础的差异。根据 90 d 的生存 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logistic 回归分析 ACLF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按 MAIT 细胞比例的中位数作 为分界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ACLF 患者外周 MAIT 细胞比例[(2.03 ± 1.19)%]较对照组[(5.07 ± 1.22)%]明显降低(P < 0.05),其改变与病毒感染无 关[(2.08 ± 1.27)% vs.(1.82 ± 0.81)%,P > 0.05]。有肝硬化基础的 ACLF 患者 MAIT 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无 肝硬化患者[(1.69 ± 0.84)% vs.(3.29 ± 1.49)%,P < 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AIT细胞水平低于代偿 期肝硬化患者[(1.54 ± 0.80)vs.(2.18 ± 0.80)%,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IT细胞比例、终末期肝 病评分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是影响 ACLF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5)。 根据入院时 MAIT 比例的中位数作为分界值(1.96%),将 ACLF 患者分为高 MAIT 组(≥ 1.96% 26 例)和低 MAIT 组(< 1.96% 25 例),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MAIT ≥ 1.96%生存率为 80.77%,而 MAIT < 1.96%则为 36.00%,高 MAIT 组与低 MAIT 组患者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3)。结论 外周血 MAIT 细胞水平对于预测ACLF 患者90 d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髓母细胞瘤调强放射治疗的复发模式和生存分析

常浩 何东杰 于得全 张子莘 赵品婷 齐宇红 邵秋菊 袁灿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86-27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6
摘要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髓母细胞瘤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或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手术和放疗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化疗等因素对复发模 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2009 5 月至 2017 9 月收治的 36 例髓母细胞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各 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比较各组 的生存差异。结果 3D⁃CRT 9 例中有 7 例复发,IMRT 27 例中有 9 例复发。IMRT 组患者的 5 年无进 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 65.8%,明显高于 3D⁃CRT 组的 22.2%(P < 0.05),两组的 5 年总生 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和 62.1% 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放疗间隔<12 组的 PFS 明显优于间隔>12 周组(P < 0.05)。M0 组患者的 PFS、OS 均优于 M2/M3 组(P < 0.05)。在多因素 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放疗前残留病变、复发或转移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结论 与3D⁃CRT 相比,IMRT 组的脊髓复发风险更低。手术与放疗之间的间隔时间应≤ 12 周。放疗前无残留病灶、无复发 和扩散的髓母细胞瘤患者放疗后的PFS 和OS 较高。

药物与临床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期气管导管呛咳反应的影响

郝玉娟, 胡胜红 王胜斌 居霞 张野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91-27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7
摘要 ( 3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期气管导管呛咳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20 12 月至 2021 3 月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 66 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 组(n = 33)和对照组(n = 33)。艾司氯胺酮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 0.25 mg/kg艾司氯胺酮,对照组 手术结束前30 min 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全麻苏醒期呛咳发生率和呛咳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苏醒情 况和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第 1、2 天引流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全麻 苏醒期呛咳发生率、呛咳程度明显降低(P < 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第 1 天、第 2 天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 组,且艾司氯胺酮组苏醒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 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能显著降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麻 醉苏醒期的呛咳反应,降低术后渗血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全身骨扫描联合靶/非靶比值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郑洪 温必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95-279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8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全身骨扫描(whole body scan,WBS)联合靶/非靶比值(target/non⁃target,T/NT)对 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1 2 日至 2020 11 25 日收治的 157 例疑似骨转移瘤患者 纳入研究。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全身骨扫描,借助 GE 公司后处理软件系统测量并计算 T/NT。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骨转移瘤的效能。此外,对比不同骨转移瘤病灶 T/NT 的差异。 结果 经病理确诊 157 例疑似骨转移瘤患者中有骨转移瘤病灶 75 例,良性病变病灶 82 例。骨转移瘤病灶 T/NT 为(12.40 ± 3.15),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病灶(6.69 ± 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病理诊 断结果为金标准,全身骨扫描联合 T/NT 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93.33%、95.12% 94.27%,均高于全身骨扫描的 81.33%、85.37%、83.44%以及 T/NT 68.00%、81.71%、75.16%,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均 P < 0.05)。肋骨骨转移瘤病灶 T/NT 低于盆骨、脊柱以及其他部位骨转移瘤病灶,且盆骨骨转移瘤病灶 T/NT 低于脊柱以及其他部位骨转移瘤病灶(均 P < 0.05)。结论 全身骨扫描与 T/NT 联合诊断骨 转移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

中医药现代化

加减蚕矢汤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李一豪 杨彬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799-28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19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加减蚕矢汤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湿热痹阻证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80 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口服甲氨蝶呤、加减蚕矢汤,疗程 4 周。观察两组 BASMI、BASDAI、BASFI、中医证候。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MIF、IL⁃1β、IL⁃6)、血清及关节液骨化相 关蛋白(DKK⁃1、AMPK⁃α、SOST、FOXO3α)。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7.5% 高于对照组的 80.0%(P < 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ASMI 、BASDAI、BASFI、中医证候、TNF⁃α MIF、IL⁃1β、IL⁃6 降低(P < 0.05),血清及关节液 DKK⁃1、AMPK⁃α、SOST、FOXO3α 升高(P < 0.05)。观察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低于对照组的 30.0%(P < 0.05)。结论 加减蚕矢汤可有效促进强直性脊柱炎后 凸畸形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术后康复。


综述

Cx43缝隙连接蛋白羧基末端磷酸化修饰对其功能的调控及其在脑缺血中的研究进展

左夏林 唐艳艳 李孔平 彭林辉 徐恩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804-28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20
摘要 ( 3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细胞膜结构。 小分子物质通过 GJ 在相邻细胞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现象称为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连接蛋白 43(connexin 43,Cx43)是参与形成 GJIC 的主要连接蛋白,其 羧基末端(carboxyl terminal,CT)富含的丝氨酸和脯氨酸是 Cx43 磷酸化修饰的潜在靶点,亦是蛋白相互作 用的结构域。Cx43 羧基末端的磷酸化修饰调控着 Cx43 的转运、GJ 的组装和降解、GJ 通道的门控,对于调 控神经系统 GJIC 的功能至关重要。本文皆在综述目前对 Cx43 羧基末端磷酸化修饰的认识,Cx43 羧基末 端磷酸化修饰对GJIC 的影响以及Cx43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多发性硬化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杨均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809-28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21
摘要 ( 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是神经系统脑白质病变为主的免疫性疾病,青年起病多 见,常可导致患者残疾。随着影像学、电生理等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病例被发现,足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 视。本病病因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密切相关,其中免疫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细胞因 子、B 细胞、T细胞、雌激素在多发性硬化免疫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中药对耐药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解寻 孔晋亮 罗劲 卢桦崧 刘冬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813-28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22
摘要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细菌及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能力不断上升,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抗 菌药物愈加有限。生物膜是耐药菌适应环境,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中药提 取物能够单独或联用传统抗生素在生物膜相关感染中起到很好的抗生物膜作用,表明其很有可能成为抗 耐药菌感染的辅助甚至替代药物。而动物相关研究则是中药走向临床的中药一环。该文将从生物膜耐 药机制以及多种中药提取物单用或联合抗生素使用在体内实验中对不同耐药菌生物膜起到的抑制效果 作一综述,以期为中药应用于临床生物膜相关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与进展 

廖益东 王梓力 陈光唐 王旭东 徐卡娅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817-28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23
摘要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全球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临床上国内外的大多数报道都与脑 血管病变闭塞有关,急需新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干细胞可以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替换受损的神经元、通 过抑制颅内外炎症反应和抗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还可释放营养和生长因子等增强内源性修复机 制的物质而起到神经保护及修复的作用,所以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望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 新选择。本文现从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治疗运用、纳米材料在干细胞治疗中 的作用、移植后追踪监测干细胞影像学方法等对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供广 大医师在临床中治疗缺血性脑卒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与方案。

临床经验
后路爆裂区椎体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张力, 吴月林 梁钊铨 黄子祥 姚舜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1):  2822-28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1.024
摘要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