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指南

膝骨关节炎(膝痹)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

许学猛 刘文刚 许树柴 李义凯 张庆文 黄宏兴 关宏刚 卢超 姜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27-28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1
摘要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当前常见的慢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 生存质量。中西医结合在 KOA 全病程管理中优势确切,基于循证医学制定的 KOA 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 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规范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指南按照临床实践指南的规范 编写,从范围、术语和定义、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疗效评价等方面对 KOA 的中西医诊疗流程进行了 规范。在中医辨病和辨证方面,本指南强调了地域特色对 KOA 发生、发展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在治疗方面,强调了运动训练在KOA 全病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运动训练的方式、方法、动作细节、强度及 疗程等做出了有关推荐;同时亦强调了中医特色技术如针灸、小针刀、穴位注射等在本病非手术治疗中的 应用。本指南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游乐卿 沈爱萍 胡中伟 詹远京 雷鸣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34-283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2
摘要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 Delta 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 室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 2021 5 21 日至 2021 6 14 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 医院确诊的 145 Delta 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收集 2020 1 20 日至 2020 2 10 日期间,收治的 278 COVID⁃19 患者作为野生株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胸部 CT 影像学 特征差异。结果 变异株感染者中,普通型居多,重型及危重型 13 例(11%),发病转重症时间方面,变异 株组要短于野生株组(P < 0.05)。咽部不适、嗅觉减退患者的比例变异株组要多于野生株组(均 P < 0.05)。变异株患者以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下降人数要多于野生株组(P < 0.05)。变异株组患者 CT 首次阳 性时肺内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间质性改变,与野生株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结论 Delta 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仍以普通型为主,重症率未见上升,但转重症时间缩短,合并多 器官损害的情况与野生株感染患者差异不大

基础研究

ETAR-C58多肽生物合成及其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张飞飞 张梦 王中山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40-284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3
摘要 ( 3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获得 ETAR 羧基末端 58 个氨基酸的多肽(ETAR⁃C58),探讨其对黑色素瘤 A375 细胞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 PCR 方法获得 ETAR⁃C58 碱基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Waldo⁃ GFPe,转化到大肠杆菌 BL21(DE3),诱导表达后,经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得到重组融合多肽,SDS⁃ PAGE 分析多肽表达量和纯度,免疫印迹做进一步的鉴定。最后采用 Transwell 法测定 A375 细胞的迁移 和侵袭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 pWaldo⁃ETAR⁃C58,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了约 90%的可溶性 蛋白表达量,纯化获得纯度高达 95%的融合多肽,免疫印迹的曝光条带和重组多肽的大小相一致,加入 2 μmol/L ETAR⁃C58 后,A375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ETAR⁃C58 多肽具有抗 黑色素瘤的活性,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脊髓背角神经元STAT3/SDF⁃1信号通路在大鼠术后慢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

孙扬 张璎 张海良 李静 孙文艳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45-28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4
摘要 ( 2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基质细胞衍生因 1(SDF⁃1)信号通路在大鼠形成术后慢性疼痛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 SMIR)术后慢性疼痛模型,鞘内用或不用 SDF⁃1 中和性抗体 antiSDF⁃1 STAT3 抑制剂 S3I⁃201,观察术前 及术后不同时点手术同侧机械性撤足阈值,脊髓背角 SDF⁃1 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表达水平及细胞 定位。另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 STAT3 SDF⁃1 启动子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 5、10、20 天大鼠机械性撤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伴有脊髓背角神经元 SDF⁃1 p⁃STAT3 表达上调,且均 Neun 阳性神经元共染。antiSDF⁃1 S3I⁃201 预处理均可缓解 SMIR 术后机械性撤足阈值改变,S3I⁃201 还降低术后SDF⁃1转录和翻译的上调。SMIR术后增加脊髓背角STAT3与SDF⁃1启动子结合。结论 SMIR 可能通过增强脊髓背角 STAT3 SDF⁃1 基因启动子的募集,上调SDF⁃1的表达,从而促进了机械性痛觉过 敏的发生发展。

盐酸纳美芬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组织强啡肽及IL⁃17的影响

徐标 李文华 吴威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51-28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5
摘要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盐酸纳美芬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7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迷走神经电刺激组、纳美芬组、迷走神经电刺激组+纳美芬组、假手术组共 5 组,每组 15 只。模型组大鼠采用阻断左肺门法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迷走神经电刺激组、 纳美芬组大鼠分别于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肺组织膨胀、颜色恢复时给予左侧迷走神经电刺激和尾静脉注射纳美芬(15 μg/kg)。纳美芬+迷走神经电刺激组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肺组织膨胀、颜色恢复时 同时给予左侧迷走神经电刺激和尾静脉注射纳美芬(15 μg/kg)。假手术组大鼠不阻断肺门,不予任何治 疗。各组大鼠于再灌注3 h后检测其动脉血气值并处死大鼠,留取左肺上叶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损伤 程度,检测其肺组织湿/干重比值、髓过氧化物酶、强啡肽、κ 受体及 IL⁃17 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纳 美芬组、迷走神经电刺激组血 pCO2值、肺组织损伤程度、湿/干重比值、髓过氧化物酶、IL⁃17 表达均显著降 低(P < 0.01),动脉血 pO2值显著升高(P < 0.01)。纳美芬组强啡肽、κ 受体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强啡肽、κ 受体表达无显著变化(P > 0.05)。与迷走神经电刺激组比较,纳美芬组动脉血 pCO2值、动脉血 pO2值、肺组织损伤程度、湿/干重比值、髓过氧化物酶、IL⁃17 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 > 0.05), 强啡肽、κ受体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与纳美芬组、迷走神经电刺激组比较,迷走神经电刺激组+纳美芬 组动脉血 pCO2值、肺组织损伤程度、湿/干重比值、髓过氧化物酶、强啡肽、κ 受体、IL⁃17 表达均显著降低 P < 0.01),动脉血 pO2值显著低升高(P < 0.01)。结论 纳美芬可通过加速肺组织内强啡肽降解、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而发挥抑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迷走神经电刺激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缺血⁃灌注损伤。纳美芬和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应用于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利拉鲁肽联合锌alpha2糖蛋白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脂质代谢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范明娟 聂玉强 詹琪 李洁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56-28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6
摘要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锌 alpha2 糖蛋白(ZAG)对棕榈酸诱导的 HepG2 细胞凋亡、脂质代谢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 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 ZAG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患者肝组织以及棕榈酸诱导的 HepG2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将 HepG2 细胞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利拉鲁肽组、棕榈酸+pcDNA⁃ZAG 组、棕榈酸+利拉鲁肽+ZAG shRNA 组、棕榈酸+ 利拉鲁肽+pcDNA⁃ZAG 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测定细胞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水平,同时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结果 NALFD 患者肝组织中 ZAG mRNA ZAG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棕榈酸处理显著下调 ZAG mRNA ZAG 蛋白表达,增加 TC、TG、IL⁃6 TNF⁃α 水平,增加 HepG2 细胞凋亡率(P < 0.05)。利拉鲁肽处理或过表达 pcDNA⁃ZAG 显著抑制棕榈酸诱导的 HepG2 细胞凋亡,并降低 TC、TG、IL⁃6 TNF⁃α 水平 P < 0.05)。沉默 ZAG 显著减弱利拉鲁肽对棕榈酸诱导的 HepG2 细胞凋亡、TC、TG、IL⁃6 TNF⁃α 水平的 影响(P < 0.05)。过表达 ZAG 显著增强利拉鲁肽对棕榈酸诱导的 HepG2 细胞凋亡、TC、TG、IL⁃6 TNF⁃α 水平的影响(P < 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 ZAG 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 HepG2 细胞凋亡、脂质沉积和炎 症反应。

临床研究

HIV⁃1感染者免疫活化对宿主限制因子表达和HIV⁃1 DNA水平的影响SAMHD1

饶和平 姚水洪 王炜 靳昌忠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62-28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7
摘要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HIV⁃1 感染者 CD4+T 细胞免疫活化与外周血宿主限制因子 SAMHD1 表达水平和 HIV⁃1 DNA 的关系。方法 选取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HIV⁃1 感染者 57 例,接受抗病毒治疗且病毒载量低 于检测限的 HIV⁃1 感染者 62 例,健康对照 48 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 CD4+T 细胞,提取总 RNA,RT⁃PCR法检测SAMHD1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HIV⁃1 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和CD8+T细胞 数量及CD4+T细胞免疫活化水平,ELISA检测血浆干扰素α水平,PCR法检测外周血HIV⁃1 DNA水平。结果 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CD4+T细胞免疫活化水平最高,抗病毒治疗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 0.01)。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外周血HIV⁃1 DNA水平显著高于抗病毒治疗组(< 0.01)。HIV⁃1 感 染者 PBMCs 中 SAMHD1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0.01),而 CD4+T 细胞中 SAMHD1 mRNA 表达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0.01)。CD4+T 细胞 SAMHD1 mRNA 表达水平与免疫活化呈负相关,但与 HIV⁃1 DNA 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IV⁃1 感染者 CD4+T 细胞 SAMHD1 表达水平降低,与免疫活化水平负相 关,但与HIV⁃1 DNA 水平无直接相关。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陈慧敏 萧敏华 孙静 吴锦晖 罗红凤 刘喜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66-28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8
摘要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维生素 D 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探讨 GDM 的遗传易感 因素,为 GDM 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纳入标准筛选孕 24 ~ 28 周时确诊为 GDM 的孕妇 555 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 646 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通过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检测 VDR 基因 rs2228570 rs739837 点的基因分型。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VDR 基因多态性与 GDM 风险的关系。结果 GDM rs2228570 位点 GA 基因型频率(52.43%)高于对照组(50.77%),携带 GA 基因型可使 GDM 发生风险增加 2.80 倍(OR = 2.80,95%CI:1.06 ~ 7.40,P = 0.038);GDM AA 基因型频率(29.01%)显著高于对照组 24.15%),携带 AA 基因型可使 GDM 发生风险增加 3.98 倍(OR = 3.98,95%CI:1.23 ~ 12.86,P = 0.021); GDM rs2228570 位点 A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5.23% vs. 49.54%,OR = 1.72,95%CI:1.04 ~ 2.85 P = 0.035)。rs2228570 位点在显性模型下表现出与 GDM 有关(OR = 3.07,95%CI:1.20 ~ 7.86,P = 0.019)。 rs739837 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和 rs2228570 位点多态性是 GDM 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维生素 D 受体基因 rs2228570 多态性位点与 GDM 的发病有关联,提示维生素 D 受体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 GDM 易感基因之一。

卵泡素样3基因与预后的关系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郭涛 辛振 王富豪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71-28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09
摘要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卵泡素样3(FSTL3)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TCGA 数据库检测FSTL3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FSTL3在结肠癌病例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选取SW620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FSTL3基因过表达和 沉默的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MTT、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TCGA数据库中数据显示FSTL3表达明显上升,临床生存分析发现FSTL3高表 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FSTL3低表达患者(P < 0.008)。应用ROC评估FSTL3对结肠癌的诊断效能较准确。 在临床病例中,FSTL3基因高表达(P < 0.001)。FSTL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年龄(P = 0.049)、TNM 分期(P = 0.033)、浸润深度(P = 0.06)、远处转移(P = 0.001)有关,而与性别(P =0.386)、淋巴转移(P = 0.215)、分化程度 P = 0.565)无关。并且在结肠癌组织中,FSTL3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 < 0.008)。MTT 验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在SW620细胞中,过表达FSTL3增强了细胞的增殖能力,敲低FSTL3则细胞增殖 能力降低(P < 0.05)。Transwell 实验表明过表达 FSTL3 使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 < 0.05),敲低 FSTL3 抑制了 SW620细胞的迁移能力(P < 0.05)。结论 FSTL3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沉默FSTL3 表达后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FSTL3可能成为预测结肠癌患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孕激素受体状态对体质量指数与预后关系的影响

马利军 邢君 刘爱兰 高晋南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77-28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0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孕激素受体(PR)对体质量指数与预后关系的影响。 方法 收集 2012 3 月至 2018 1 月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的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 1 036 例。以 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 为分界值,将患者分为 BMI ≥ 24 kg/m2组(608 例)和 BMI<24 kg/m2组(428 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 PR 状态。比较 BMI 不同水平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全组和 PR 分层患者中 BMI 不同水平两组的总生存(OS)曲线,并行 log⁃rank 检验。采用单因素和 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 OS 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 4.0 年(2.3 ~ 5.7 年)。BMI < 24 kg/m2 BMI ≥ 24 kg/m2 组间年龄、组织学分级、分期、月经状态、肿瘤家族史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全组中,BMI < 24 kg/m2 OS 优于 BMI ≥ 24 kg/m2组(P = 0.033);在 PR 阴性的 ER 阳性乳腺癌患 者中,BMI < 24 kg/m2 OS 优于 BMI ≥ 24 组(P = 0.007);PR 阳性的 ER 阳性乳腺癌患者中,BMI < 24 kg/m2 组和 BMI ≥ 24 kg/m2 组间 O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66)。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BMI、PR、分期、 月经状态与 ER 阳性乳腺癌患者 OS 相关(均 P<0.05);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BMI ≥ 24 kg/m2(HR = 1.916,95% CI:1.167 ~ 3.144,P = 0.010)、PR 阴性(HR = 0.348,95% CI:0.208 ~ 0.583,P<0.001)为 ER 性乳腺癌患者 OS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R 阳性、ER 阳性肥胖乳腺癌患者相比,PR 阴性、ER 性患者生存率更低,因此,PR 状态与 ER 阳性肥胖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为乳腺癌预防和诊治提供理 论依据。

不同数量穿刺通道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穆莹 姚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82-288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1
摘要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不同数量穿刺通道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组1为2通道组,组2为4 道组,组 3 6 通道组),利用 VAS 评分、ODI 腰椎功能障碍评分、PPI 疼痛强度评分、改良 Macnab 评分以及 满意度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45 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不良反应。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 VAS 评分在术后 1 d、术后 1 周、术后 1 个月及术后 3 个月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 2 3 VAS 评分降低幅度较组 1 明显(F = 4.219,P<0.01);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 ODI 腰椎功能障碍评分 均明显下降(P<0.01),组 2 及组 3 在术后 1 个月及术后 3 个月 ODI 评分下降幅度较组 1 明显(F = 3.413 P<0.01);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 PPI 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三组各时间点 PPI 评分下降程度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F = 1.327,P = 0.233);术后 3 个月,三组患者改良 Macnab 评分及满意度均较高,对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考虑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术后患者疼痛恢复情况、腰椎功能恢复 情况、手术复杂程度及潜在损伤等情况,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神经痛手术 可选择4通道手术方式。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于细菌污染及脱落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影响

卜君 李念 何山 原红军 邓亨怡 陈琼 伍晓汀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87-28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2
摘要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于手术区细菌污染及脱落肿瘤细 胞种植播散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腹腔镜组(L组)、经肛门取标本的腹腔镜 组(NL 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各有 46 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的一般情况和手术相关指标具有可比性。腹腔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在手术开始时和结束时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各自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灌洗液游离肿瘤细胞阳性率在手术开始时和结 束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各自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26,P = 0.027);肠腔灌洗液游离肿瘤细胞阳性率在吻合前和吻合后两组间比较和各自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均 P > 0.05)。术后随访时间 3~53 个月(平均 39.9 个月),两组患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区域淋巴结复发生存率以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结论 经肛门取标本 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在手术区细菌污染、术中肿瘤细胞脱落种植及肿瘤复发 扩散情况无明显差异。

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建锋 高相鑫 武雪亮 马洪庆 胡旭华 孟泽松 张鹏飞 唐宇杰 王贵英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93-28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3
摘要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 NO.253 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 NO.253 淋巴结清扫提供 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于 2017 9 月至 2019 4 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住院并行根治术的 205 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选取可能影响 NO.253 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进 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 19⁃9 (CA19⁃9)水平、T 分期、脉管瘤栓、神经受侵与 NO.253 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 析显示,脉管瘤栓是 NO.253 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8.506,95%CI:1.841 ~ 39.302)。结论 管瘤栓是结直肠癌患者 NO.253 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选择性 NO.253 淋巴结清扫的重要参 考因素。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下脂肪垫保留与否对患者术后的功能及伤口愈合影响

余江 冉学军 胡兆洋 覃勇志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898-29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4
摘要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保留与否对患者 术后功能、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共收集150例因膝关节重度关节炎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 IPFP 除组和IPFP 保留组。随访时间为术后1、2、3、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前在性别、年龄、膝前痛、KSS 膝关 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150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两组伤口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 访结果显示在术后各时间点,KSS 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IPFP 切除组在术后早期膝 关节切口下方渗液 13%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IPFP 保留组的 6%(P<0.05)。术后 1、2、3 个月,IPFP 切除组膝 前疼痛明显高于 IPFP 保留组(P<0.05),术后 6、12 个月两组膝前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全 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髌下脂肪垫可以导致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下段伤口渗液及术后早期膝前痛的发生 率增加;术中应尽量保留髌下脂肪垫,术中应重建髌下脂肪垫。

药物与临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江小杰 刘丽赟 樊瀛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03-29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5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应用低剂量替格瑞 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PCI术后1年的ACS患者,根据抗 血小板策略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阿司匹林组(100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组(90 mg、每日2次)以及低剂 量替格瑞洛组(60 mg、每日2次)。随访24月中,比较三组患者的心血管的复合终点事件(MACE)以及所有出血事件,并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随访过程中,三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替格瑞洛组 BARC1 型出血有降低趋势,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在BARC1型以上出血风险中,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 聚集率在各个随访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CI术后1年的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中, 低剂量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且不影响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氢吗啡酮与羟考酮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临床疗效

魏顺民 孙绪德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08-29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6
摘要 ( 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氢吗啡酮与羟考酮在胸腔镜肺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 144 例,分为 3 组,氢吗啡酮组 60 例,羟考酮组 39 例,舒芬太尼组 45 例,行 PCIA,记录术后3、6、12、24、36、48 h数字疼痛评分(NRS)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药物NRS评分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氢吗啡酮和羟考酮分别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氢吗啡酮与羟考酮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6、24、36、48 h 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h,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氢 吗啡酮与舒芬太尼在术后12 h头晕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0<0.0125)。结论 氢吗啡酮PCIA 结合椎旁阻滞及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多模式镇痛,可提供肺癌术后舒适医疗。

乌司他丁联合纤支镜在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王宁 杨佳佳 王丹丹 马佩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14-29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7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 临床价值。方法 2017 1 月至 2020 6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CU 治疗的 117 例肺部感染致呼 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治疗方式分观察组(BAL 联合乌司他丁治疗,n = 58)与对照组(BAL 治疗,n = 59); 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 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外周 TNF⁃α、TGF⁃β、CRP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峰流速(PTEF)、达峰容积比(VPTEF/VTE)、 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出 50%潮气量时的流速(TEF50%)/PTEF、呼出 25%潮气量时的流速(TEF25%)/ PTEF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PTEF、VPTEF/VTE、TPTEF/TE、TEF50/PTEF、TEF25/PTEF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观察组 OI、PaO2 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排痰量、28 d 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机械通 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 BAL 治疗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患者可有效改善机体局部炎症反应及肺功能,优化血气,值得临床推介。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中国四川地区妊娠妇女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郭英 魏彬 戴维 王霞 蒋冬梅 李莹莹 陈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19-29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8
摘要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国四川地区妊娠期妇女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收集 2015 1 1 日至 2020 12 30 日期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或妇科门诊就诊孕妇的促甲状腺激 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检测结果。根据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 TPOAb)是否阳性分组,建立参考值范围,所有过程均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文件 CLSI EP28⁃A3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 TPOAb 阴性组孕妇 14 332 例,TPOAb 阳性组孕妇 10 254 例。两组孕妇均孕早期 TSH 中位数水平最低,孕晚期最高,孕中期处于两者之间,趋势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孕早期、孕中期和孕 晚期 TPOAb 阴性组 TSH 参考值范围分别为 0.02 ~ 5.23、0.03 ~ 5.24、0.37 ~ 5.68 mIU/L;TPOAb 阳性组 TSH 参考值范围分别为 0.23 ~ 4.73、0.35 ~ 4.67、0.43 ~ 4.75 mIU/L。结论 建立特异性妊娠早、中、晚期血清 TSH 参考区间非常必要,TPOAb 阳性与阴性孕妇TSH 参考值范围不同,应全程监测甲状腺激素变化。

miR⁃27a、miR⁃138⁃5p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作用及与复发转移的关系

周阳 王聪 付民 尹星 常欢 邢艳丽 李毅星 高新雅 王晶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23-29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19
摘要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iR⁃27a、miR⁃138⁃5p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作用及与复发转移的关 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疑似食管癌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食管癌组(n = 70)、食管炎组(n = 230),另取7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 组受试者血清miR⁃27a、miR⁃138⁃5p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7a、miR⁃138⁃5p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并评估血清miR⁃27a、miR⁃138⁃5p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食管癌组、食管炎组、健 康组血清miR⁃27a mRNA 表达逐渐下调,而miR⁃138⁃5p mRNA 逐渐上调(P < 0.05)。病理分期、手术根治程度及血清 miR⁃27a、miR⁃138⁃5p mRNA 表达水平均为影响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血清miR⁃27a mRNA表达水平较低,miR⁃138⁃5p mRNA表达水平较高(P < 0.05)。血清 miR⁃27a、miR⁃138⁃5p 单独及联合预测食管癌术后生存情况的 AUC 分别为 0.773、0.731、0.829。结论 miR⁃ 27a、miR⁃138⁃5p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显著,且与术后复发转移存在相关性。

调查研究

广西地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练斌 洪朝寅 余锦婕 叶成林 王晓婷 蒙伟宇 邱海潮 覃庆洪 韦长元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28-29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20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广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 收集 2015 1 1 日至 2018 12 31 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Ⅰ⁃Ⅲ期乳腺癌病例 1 586例,对比分析4种不同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各亚型比例为Luminal A 14.9%,Luminal B 55.0%,HER2 过表达型 17.7%,三阴型 12.4%。不同分型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分 期、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Cox 分析显示,分子分型、肿 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量、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 OS(overall survival)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子分型、淋巴 结转移数量是影响 DFS(disease free survival)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Luminal B 型患者中,壮族人群的 5 年生存率低于汉族人群(94% vs. 97.8%,χ2 = 4.623,P = 0.032);桂南、桂西地区人群的 5 年生存率 优于南宁、桂东、桂北地区人群(χ2 = 13.805,P = 0.008)。结论 乳腺癌的预后与分子分型、肿瘤大小、病 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特征相关;广西各地区、民族间乳腺癌的分型特征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地区、民族的生活行为方式及经济状况的差异对部分类型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新技术新方法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中的应用

谭玲珑 黄婷婷 黎俏 邹永毅 刘艳秋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34-293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21
摘要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除 21、18、13 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拷贝数 变异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 1 月至 2021 1 NIPT 结果提示除 21、18、13 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异常外其他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的样本共 114 例,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同时行染色体 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并进行随访。结果 NIPT 检测提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 114 例孕 妇中,共检出与 NIPT 结果较一致的 CNVs 37 例,阳性率达 32.46%(37/114),其中临床意义不明确变异 12 例,占 32.43%(12/37)。随访数据显示,22 例选择终止妊娠,90 例正常出生,2 例正常妊娠。结论 NIPT CNVs 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建议行产前诊断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 CMA 以明确诊断,根据结果必 要时行父母比对,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意见及依据。

中医药现代化

五灵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周晓元 罗润齐 万蕾 王俊洁 张宿荣 许晓明 叶晓光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39-29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22
摘要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五灵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 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9 4 月至 2020 9 月期间诊治的 CHB 患者 117 例,随机分为观察 62 和对照组 55 例,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分散片(ETV)0.5 mg 口服,1 次/d,观察 2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 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五灵胶囊 1.75 g 口服,3 次/d,观察 24 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物化学和病 毒学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0、4、12、24周肝功能水平的差异,同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χ2 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的复常率、肝纤维化指标、HBV⁃DNA HBeAg 转阴率的差 异,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肝功能复常的因素,生存分析 Kaplan⁃Meier 分析 ALT 累积复常中位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 4、12、24 周末,肝功能指标:ALT、AST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其中 4 周末 ALT AST 水平下降最为明显;观察组治疗 24 周末 TBIL 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PIIINP)显著低于对 照(P < 0.05);观察组治疗24周末ALT、AST、TBIL 复常率分别为90.3%、80.6%、48.3%均高于对照组43.6% 32.7%、10.9%(P < 0.05);观察组是 ALT、AST、TBIL 复常的保护因素[OR(ALT)= 12.056,P<0.05;OR (AST)= 8.56,P<0.05;OR(TBIL)= 2.58,P<0.05];HBV⁃DNA HBeAg 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χ2 = 3.81,P > 0.05;χ2 = 2.23,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ALT 累积复常中位时间分别为 24 周和 36 周(P<0.05)。结论 五灵胶囊联合 ETV 治疗 CHB 患者,可以实现更快更好的肝功能恢复,为 优化现有临床药物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有效的新证据。

综述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韩士举 林强 韩伟 孟宪博 王景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46-29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23
摘要 ( 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易反复发作且发病机制多样的 消化道慢性疾病,且精神心理因素在其中常扮演着重要角色,可通过影响食管运动感知、胃和十二指肠运 动及中枢感觉敏化等机制参与 GERD 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临床上针对心身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也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其中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治疗效果显 著,日益得到人们认可。本文将就心身因素在 GERD 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及 SSRI GERD 治疗中的机制和 具体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SSRI 应用于GERD 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拉曼光谱技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周珂轩 梁昊岳 孔晓冬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50-29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24
摘要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高致病率和残疾率的主要原因,造成 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其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目前尚无明 确、特异、可靠的实验室方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非弹性散射光来进行检测的光学技术,它通过检测分子的散射光来提供细胞、组织或生物流体的化学指 纹信息。越来越多的生物医学应用表明,拉曼光谱在检测新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潜力,可以快速准确 地筛查疾病的易感性和发病情况,在研究临床相关生物物种、疾病发病机制和诊断方面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本文就拉曼光谱技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前景进行概述。

临床经验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李朋朋, 吴晓东, 李国栋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55-29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25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和支气管镜下表现
范银强 张颖 蔡水江 黄煌 刘莹 刘勇进 梁桐 邓西龙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2):  2960-29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22.026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