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2-10
上一期   
基础研究
四氢姜黄素通过下调ROS/p53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活化
胡锦秋,毕晓艳,马军羽,李梦瑶,李荣,牙甫礼,张春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05-3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1
摘要 ( 219 )   HTML ( 12)   PDF (1117KB) ( 5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姜黄素的主要代谢活性产物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THC)对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人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溶剂对照(0.05% DMSO)或THC(0.5、1、10 μmol/L)与健康人来源的纯化血小板在体外共同孵育40 min,随后加入Normal glucose(NG,5 mmol/L)或HG(25 mmol/L)溶液继续作用90 min后,使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并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估血小板经典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情况以及胞内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同时,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血小板p5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NG组相比,HG干预可显著增加血小板聚集(P < 0.05)和CD62P的表达(P < 0.001),且可被不同浓度的THC显著抑制(P < 0.05)。机制上,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HC显著降低HG诱导的血小板内总ROS 生成水平(P < 0.001),显著下调p53蛋白磷酸化水平(P < 0.05);此外,通过加入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观察到HG诱导的血小板内总ROS生成(P < 0.001)以及p5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 < 0.05)均显著降低,进一步将其与THC(10 μmol/L)联合使用时并未观察到协同抑制效果(P > 0.05)。H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均可被NAC和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μ显著抑制(P < 0.05),THC(10 μmol/L)与NAC联合干预时对HG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无协同抑制作用(P > 0.05),与PFT-μ联合干预时对血小板聚集具有协同抑制作用(P < 0.05),但对血小板活化无协同抑制作用(P > 0.05)。 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THC对HG诱导的健康人血小板聚集与活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下调ROS/p53介导的信号通路,本研究为THC改善糖尿病及其相关慢性代谢性疾病中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Toll样受体4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巨噬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
翟俊杰,温少莹,李心如,孙睿,祁宁,张启凡,杨力,黄晖,马凌桔,郝银菊,姜怡邓,李桂忠,马胜超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13-3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2
摘要 ( 196 )   HTML ( 6)   PDF (2850KB) ( 2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oll 样受体4在调控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巨噬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设置对照组(Control)、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和同型半胱氨酸+铁死亡抑制剂组(Hcy+Fer-1);巨噬细胞转染干扰片段后予同型半胱氨酸干预,设置对照组(Control)、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TLR4干扰阴性对照+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si-NC+Hcy)、TLR4干扰+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si-TLR4+Hcy);巨噬细胞转染过表达慢病毒后予同型半胱氨酸干预,对照组(Control)、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TLR4过表达阴性对照+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OE-NC+Hcy)、TLR4过表达+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OE-TLR4+Hcy);干预细胞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cy干预的巨噬细胞中TLR4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GPX4及FTH1表达水平;采用铁离子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内Fe2+浓度;采用ROS试剂盒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促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的表达水平升高(P < 0.05),抗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与FTH1的表达水平降低(P < 0.05),Fe2+浓度升高(P < 0.05),ROS含量增多,同时Hcy组中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 < 0.05);巨噬细胞转染TLR4干扰片段后,与si-NC+Hcy组相比,si-TLR4+Hcy组中GPX4与FTH1表达水平增高(P < 0.05),ACSL4表达水平降低(P < 0.05),Fe2+浓度降低(P < 0.05),ROS含量减少;巨噬细胞转染TLR4过表达慢病毒后,与OE-NC+Hcy组相比,OE-TLR4+Hcy组中GPX4与FTH1表达水平降低(P < 0.05),ACSL4表达水平升高(P < 0.05)。 结论 Hcy诱导巨噬细胞铁死亡的发生,而Toll样受体4对Hcy诱导的巨噬细胞铁死亡有正向调控作用。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李荣鑫,黄丽,曾悦阳,张淑慧,陈怡然,刘玉丽,马铁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22-3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3
摘要 ( 173 )   HTML ( 6)   PDF (1198KB) ( 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脾俞、足三里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双侧海马C1区注射Aβ1-42溶液制备A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F级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盐酸多奈哌齐),每组8只。电针组予“百会”、“脾俞”和“足三里”穴位电针刺激,西药组予药物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用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β含量;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海马区NF-κB p65、NLRP3及Caspase-1的蛋白和荧光双标共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 < 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 < 0.05);细胞核形态改变,海马周围神经元出现坏死、空泡变性,染色质边集;血清TNF-α、IL-1β含量升高(P < 0.05);大鼠海马区NF-κB 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阳性表达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有缩短趋势(P < 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 < 0.05),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少许细胞核轻度不规则,染色质部分边集;血清TNF-α、IL-1β含量降低(P < 0.05);海马区NF-κB 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阳性表达降低(P < 0.05)。 结论 电针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减少神经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艾塞那肽对糖尿病小鼠下丘脑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郑路,张好好,吴飞飞,郭佳琪,王有琴,郝芮敏,冯李慧,李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30-33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4
摘要 ( 176 )   HTML ( 3)   PDF (2108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艾塞那肽(Exe)对糖尿病小鼠下丘脑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CON组(普通饲料)、T2DM组(高脂饲料)及T2DM+Exe组(高脂饲料+艾塞那肽),T2DM+Exe组高脂喂养8周后,予腹腔内注射艾塞那肽[24 nmol/(kg·d)]8周。检测小鼠体质量及糖脂代谢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炎症因子及脂肪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黑皮素4受体(MC4R)及前阿黑皮素原(POMC)表达,提取下丘脑线粒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含量,试剂盒检测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体外实验采用棕榈酸(PA)和艾塞那肽干预下丘脑GT1-7细胞,并应用短发夹RNA(shRNA)沉默MC4R,观察细胞氧化应激和脂质沉积情况。 结果 与CON组相比,T2DM组小鼠糖脂代谢指标、促炎因子及脂肪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下丘脑MC4R及POMC蛋白表达减少(P < 0.05),下丘脑线粒体ROS及MDA含量显著增加(P < 0.05),而SOD活性下降(P < 0.05),线粒体形态异常。艾塞那肽干预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体外实验抑制MC4R表达后,与艾塞那肽干预组相比,ROS及MDA含量显著增加(P < 0.05),SOD活性降低(P < 0.05),细胞内出现脂质沉积。 结论 艾塞那肽对糖尿病小鼠下丘脑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下丘脑MC4R表达有关。

miR-483-3p 对乏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焦亡的作用研究
卢钰芬,郑孝明,韦少娟,陈礼琴,徐彤彤,吕祥威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39-3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5
摘要 ( 179 )   HTML ( 5)   PDF (3289KB) ( 1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iR-483-3p 对乏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腺相关病毒感染H9c2及三气培养箱构建H/R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Sham)组、模型(H/R)组、AAV-miR-483-3p mimic+H/R(AAV-miR-483-3p)组、AAV-miR-483-3p 阴性对照+H/R(AAV-NC)组。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 LDH 释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IL-1β、GSDMD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相比,H/R组细胞状态异常且细胞死亡数量增多、细胞活性下降、LDH释放量增多、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水平升高、IL-1β、GSDMD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 < 0.05);与H/R组相比较,AAV-miR-483-3p组细胞状态得到改善且细胞死亡数量较少、细胞增殖活性上升、LDH释放量下降、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水平降低、IL-1β及GSDMD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 < 0.05)。 结论 过表达miR-483-3p可通过提升细胞活性、细胞代谢、抑制细胞凋亡及细胞焦亡的机制改善 H/R 诱导的 H9c2 心肌细胞损伤。

临床研究
不同性别体检人群空腹血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刘娜,刘婷婷,仉立辉,王丽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47-3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6
摘要 ( 193 )   HTML ( 4)   PDF (541KB) ( 1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武汉协和医院进行健康筛查的1 584例年龄≥ 40岁参与者,男1 143例,女441例。收集参与者健康筛查指标,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和常规生化检测资料,根据常规腹部B型超声扫描结果将参与者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采用基于平滑曲线拟合的广义相加模型描述不同性别空腹血糖与NAFLD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两阶段logistic模型揭示潜在的非线性关系,并采用阈值效应分析确定非线性拐点。 结果 男性和女性NAFLD组的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调整年龄、BMI、抽烟、饮酒、高血压、ALT、AST、TC、TG、HDL-C和LDL-C等协变量后,女性空腹血糖与NAFLD呈正相关,空腹血糖与NAFLD的风险增加有关(OR = 1.29,95% CI:1.02 ~ 1.64)。男性空腹血糖与NAFLD呈非线性相关,当空腹血糖≤ 5.61 mmol/L时,空腹血糖与NAFLD的风险增加有关(OR = 1.58,95% CI:1.17 ~ 2.13),空腹血糖> 5.61 mmol/L时, NAFLD风险趋于稳定。 结论 女性空腹血糖与NAFLD均存在正向关系,而男性空腹血糖≤ 5.61 mmol/L时,NAFLD风险逐渐增加,当空腹血糖> 5.61 mmol/L时,NAFLD风险存在饱和效应。

IgA肾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肾脏预后的关系
张胜雷,田芮聪,靳晶晶,卢凡,程美娟,白亚玲,徐金升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52-3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7
摘要 ( 164 )   HTML ( 6)   PDF (564KB) ( 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肾脏临床病理特征及肾脏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IgAN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通过相关性检验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其他重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约登指数(Youden index)获得CD4+ T淋巴细胞的最佳截断值并以此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及Cox回归法比较IgAN患者CD4+ T淋巴细胞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值下降≥ 30%,和(或)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eGFR < 15 mL/(min·1.73 m2)]或肾脏替代治疗的表现]和(或)全因死亡。 结果 低CD4+ T淋巴细胞与IgAN患者的血IgA和肾小球新月体比例呈正相关(P < 0.05)。共53例IgAN患者纳入研究,低CD4+ T淋巴细胞组20例,高CD4+ T淋巴细胞组33例。低CD4+ T淋巴细胞组患者男性较多,新月体比例较低(P <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4+ T淋巴细胞低的患者肾脏累积存活率低(Log-Rank检验χ2 = 4.188,P = 0.04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CD4+ T淋巴细胞是IgAN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HR = 2.614,95%CI:1.006 ~ 6.788,P = 0.048)。 结论 CD4+ T淋巴细胞水平高时,发生肾脏不良预后的风险低。IgAN患者低CD4+ T淋巴细胞的肾脏存活率低。

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
张有强,鄢陵,廖维,王广,陈小恒,樊锐,刘祖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58-3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8
摘要 ( 151 )   HTML ( 7)   PDF (3362KB) ( 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与传统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56例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患者,56例患者均满足纳排除标准,观察组27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为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切断伸肌上支持带。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复位质量、早期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及踝关功能等评估,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早期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受伤机制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15.92 ± 12.23)min,术中失血量(129.25 ± 16.15)mL,术后引流量(82.44 ± 25.57)mL,骨折愈合时间(17.89 ± 2.39)周;对照组:手术时间(172.75 ± 15.09)min,术中失血量(177.24 ± 24.36)mL,术后引流量为(115.06 ± 21.95)mL,骨折愈合时间(19.93 ± 3.75)周。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复位优良率观察组96.29%,对照组93.10%,两组患者骨折解剖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1周、4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AOFA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 0.05)。 结论 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相对于传统联合手术入路切断伸肌上支持带,治疗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传统联合手术入路切断伸肌上支持带组。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的疗效
王豪,陆筱祎,王文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65-3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09
摘要 ( 173 )   HTML ( 2)   PDF (511KB) ( 2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替吉奥胶囊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治疗的96例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48)和联合组(n = 48)。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免疫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免疫性肺炎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EA、CA199、AFP、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16+ CD56+ NK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癌症共性、食管癌特异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联合组的放射性食管炎、免疫性肺炎及相关毒副作用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同步放化疗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显著的治疗相关毒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椎管内肿瘤在3D显微镜下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陈家豪,黄勇,丰瑞兵,段小锋,吴刚,黄一拯,张海涛,李超,丁印帅,胡昊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71-3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0
摘要 ( 119 )   HTML ( 1)   PDF (16592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用于辅助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的3D显微镜技术对椎管内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37例,采用3D显微镜下肿瘤切除(3D组)治疗的患者15例,采用普通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普通组)治疗的患者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 结果 普通组手术时间(223.78 ± 46.46)min,3D组手术时间(182.93 ± 39.28)min,与普通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偏低(P < 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在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减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较好神经功能。对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4 h以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McCormick脊髓功能评级在术后1年均为Ⅰ级。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3D显微镜技术与普通显微镜技术进行椎管内肿瘤手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于3D显微镜下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以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具有更优的临床安全性。

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翟一阳,马韵翼,翟俊英,钮红丽,王颖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79-3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1
摘要 ( 156 )   HTML ( 1)   PDF (582KB) ( 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及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刮宫患者的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EC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三组均随访至2023年3月28日。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组织标本中TIPE2、Ki67表达水平,分析TIPE2、Ki67表达水平与EC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EC组患者癌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且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 < 0.05);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在FIGO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淋巴结有转移患者中高于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 < 0.05),EC组织TIPE2表达水平在Ⅱ期、绝经及ER、PR阴性患者中高于Ⅰ期、未绝经及ER、PR阳性患者(P < 0.05);EC组织Ki67表达水平在p53阳性患者中高于p53阴性患者(P < 0.05),且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 = 0.569,P < 0.05)。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下调(P < 0.05),且TIPE2、Ki67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05显著大于单一检测的AUC(P < 0.05),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7.88%,预测价值较高。 结论 EC组织中TIPE2、Ki67呈高表达水平,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EC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老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miR-127-5p、miR-127、miR-155表达水平及其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毛燕青,付婷,王娟,王亚楠,李洁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85-3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2
摘要 ( 173 )   HTML ( 4)   PDF (590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老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微小核糖核酸(miR)-127-5p、miR-127、miR-155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老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A组和同期收治的老年普通肺炎患者80例作为对照B组。比较三组血清miR-127-5p、miR-127、miR-155表达水平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R-127-5p、miR-127和miR-155表达水平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对老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的诊断价值。 结果 对照B组和观察组血清miR-127-5p、IFN-γ水平低于对照A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B组(P < 0.05);而对照B组和观察组血清miR-127、miR-155、IL-4、IL-17、TGF-β水平高于对照A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B组(P < 0.05)。血清miR-127-5p表达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呈正相关(r = 0.463,P < 0.05),与血清IL-4、IL-17、TGF-β水平呈负相关(r = -0.378、-0.396、-0.408,P < 0.05);而血清miR-127和miR-155表达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r = -0.267、-0.513,P < 0.05),与血清IL-4、IL-17、TGF-β水平呈正相关(r = 0.306、0.273、0.330和r = 0.410、0.453、0.385,P < 0.05)。血清miR-127-5p、miR-127和miR-155表达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对老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AUC值分别为0.811、0.733、0.817、0.906,敏感度为90.77%、60.00%、67.69%、84.62%,特异度为66.87%、80.62%、83.75%、83.18%。 结论 miR-127-5p、miR-127和miR-155在老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中差异性表达,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药物与临床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治疗对失眠患者的疗效
黄梓琪,范晓敏,刘芳,林宝佳,胡顺晴,刘湘钰,王双瑞,王勇佳,张新建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91-3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3
摘要 ( 194 )   HTML ( 3)   PDF (489KB) ( 2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治疗对失眠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18 ~ 75岁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DS组)和对照组(S组),S组连续14 d进行SGB术,DS组在此基础上于第1 ~ 6天睡前30 min经鼻喷雾给予100 μg右美托咪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1)、治疗后次日(T2)以及治疗后1个月(T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心理运动警觉性测试(PVT)结果。 结果 组内比较:DS组和S组在T2和T3时的PSQI评分与各维度分值显著低于T1时(P < 0.05)。DS组和S组的SAS和SDS评分在T3时与T1、T2时相比显著降低(P < 0.05),而PVT结果无显著变化(P > 0.05)。组间比较:DS组在T2(8.44 ± 2.99)和T3(8.22 ± 2.60)时的PSQI评分与各维度分值均显著低于S组在T2(10.88 ± 2.56)和T3(10.88 ± 2.84)时的PSQI评分与各维度分值(P < 0.05),DS组和S组的SDS和SAS评分在T2、T3时相比无显著变化(P > 0.0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治疗与单独SGB术相比,能够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而对其焦虑抑郁情绪及精神警觉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sST2、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王广艳,苏衡,朱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396-4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4
摘要 ( 159 )   HTML ( 1)   PDF (512KB) ( 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患者均接受PCI治疗且治疗后存在心力衰竭,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常规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结合组加用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sST2、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心肌肌钙蛋白l(cTnI)、肌红蛋白(MyO)、6分钟步行距离、心衰计分系统(Lee)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差异,统计两组随访6个月累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 结果 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sST2、NT-proBNP、cMyBP-C、cTnI、My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DD)、sST2、NT-proBNP、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SD)、cMyBP-C、cTnI、MyO、左室质量指数(LVMI)低于治疗前(P < 0.05)。结合组治疗后LVEF高于常规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sST2、cMyBP-C、LVEDD、NT-proBNP、LVESD、cTnI、MyO、LVMI低于常规组(P < 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Lee评分、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SAQ评分高于治疗前,Lee评分低于治疗前(P < 0.05)。结合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SAQ评分高于常规组,Lee评分低于常规组(P < 0.05)。结合组随访6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结合组发生低血压1例,胃肠道反应3例。 结论 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可改善PCI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提高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

近日节律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镇静深度的影响
许庆龄,吕远志,宁恒艺,谢玉波,钟妤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03-4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5
摘要 ( 123 )   HTML ( 2)   PDF (514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近日节律对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镇静深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年龄18 ~ 65岁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诱导开始时间将患者分为日间组(7:00 ~ 19:00)和夜间组(19:00至次日7:00),每组70例,每组再分为0.11、0.13、0.16、0.18 和0.22 mg/kg 5个等比亚剂量组,每个亚组各14例。观察给药3 min后的MOAA/S 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记录MOAA/S 评分≤ 1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诱导剂量和单位体质量剂量,记录日间组和夜间组以及不同性别患者日间和夜间瑞马唑仑的诱导剂量,计算日间组和夜间组的半数有效量(ED50)、95%有效量(ED95)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当MOAA/S ≤ 1时,与日间组(13.98 ± 4.21)mg相比,夜间组瑞马唑仑的诱导剂量(12.34 ± 3.51)mg减少,与日间组(0.22 ± 0.056)mg/kg相比,夜间组瑞马唑仑的单位体质量剂量(0.20 ± 0.049)mg/kg减少,日间组与夜间组瑞马唑仑的ED50和ED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日间组BIS与MOAA/S相关系数为0.902(95%CI:0.876 ~ 0.925),夜间组BIS与MOAA/S相关系数为0.905(95%CI:0.888 ~ 0.927),两组MOAA/S与BIS呈极强相关性,组间相关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日间组女性患者BIS与MOAA/S相关系数为0.763(95%CI:0.726 ~ 0.799),夜间组女性患者BIS与MOAA/S相关系数为0.777(95%CI:0.739 ~ 0.808)。日间组男性患者BIS与MOAA/S相关系数为0.768(95%CI:0.723 ~ 0.804),夜间组男性患者BIS与MOAA/S相关系数为0.771(95%CI:0.723 ~ 0.811)。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日间组和夜间组的MOAA/S与BIS呈强相关性,组间相关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夜间组的BI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患者瑞马唑仑总诱导剂量在日间和夜间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患者夜间组的BIS值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近日节律对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镇静效应产生影响,夜间组患者的镇静效应更强,并且存在性别的差异,夜间女性患者的镇静效果更好。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LncRNA RMS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
王丹萍,蔡煜锋,胡德华,张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09-4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6
摘要 ( 139 )   HTML ( 2)   PDF (780KB) ( 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横纹肌肉瘤相关转录物-2(RMST)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在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分析9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通过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这些组织中LncRNA RMST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LncRNA RMS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绘制生存曲线评估LncRNA RMST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 结果 LncRNA RMS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进一步分析发现,LncRNA RMST的表达水平随胃癌分期的增加逐渐下降,并且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 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ROC曲线分析显示LncRNA RMST在胃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9 ~ 0.83,P < 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1%和71.56%。生存分析表明,LncRNA RMST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 结论 LncRNA RMST在胃癌的发生、进展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筛查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自动心肌运动定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李妍,金子燃,孙皓天,刘璇,高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14-4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7
摘要 ( 133 )   HTML ( 1)   PDF (1023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自动心肌运动定量技术(aCMQ)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功能不全(CKD)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80例T2DM患者,分为DM组(不合并CKD,n = 40)和DN组(合并CKD,n = 40),另外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且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aCMQ技术检查,获取常规超声测量值和 aCMQ相关参数。 结果 aCMQ相关参数比较:三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心尖两腔心纵向应变(LVAP2LS)、左室心尖三腔心纵向应变(LVAP3LS)、左室心尖四腔心纵向应变(LVAP4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N组左室整体环向应变(LVGCS)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室短轴基底段环向应变(LVSAXBCS)、左室短轴中间段环向应变(LVSAXMCS)、左室短轴心尖段环向应变(LVSAXA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左室应变参数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及尿酸呈负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其中hs-CRP、GA和eGFR与左室应变参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结论 aCMQ技术可早期发现T2DM合并CKD患者左室功能的恶化,通过左室应变参数与hs- CRP、GA和eGFR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其心脏受累情况。

新技术新方法
β-酮硫解酶缺乏症的质谱筛查与遗传学诊断
李建党,陈雨晗,闫磊,韩慧玲,张玉佩,张万巧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22-4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8
摘要 ( 111 )   HTML ( 1)   PDF (1852KB) ( 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串联质谱检测指标对β-酮硫解酶缺乏症(beta-ketothiolase deficiency,BKD)的诊断效能,分析相应致病基因位点,为快速、精准诊断该病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16 071例筛查对象的干血斑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um, MS/MS)数据,筛查阳性患者的尿液气相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检测以及高通量测序的基因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质谱检测指标3-羟基异戊酰肉碱(3-hydroxyisovalerylcarnitine,C5OH)和甲基巴豆酰肉碱(methyl butyl carnitine,C5∶1)对临床诊断BKD的检验能力,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该病的遗传学病因。 结果 在接受MS/MS筛查的16 071例对象中,C5OH增高37例(2.30‰),C5∶1增高41例(2.55‰),结合GC-MS分析生化诊断BKD 2例。单一指标C5OH诊断BKD时,假阳性率0.22%低于C5∶1(0.24%);阳性预测值5.40%高于C5∶1(4.88%)。16 071例筛查对象中,C5OH单独合并C5∶1升高仅2例,均确诊为BKD,阳性预测值达100%。对2例BKD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发现均为ACAT1双等位基因错义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c.949G > C(p.Asp317His)/c.1063G > A(p.Ala355Thr)和c.146G > A(p.R49K)/c.700G > A(p.E234K)。 结论 MS/MS筛查指标C5OH在诊断BKD时,诊断效力(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优于C5∶1。在诊断BKD时,联合指标优于单一指标,且能实现生化确诊。经外显子组测序发现BKD患者均携带ACAT1新发突变,丰富了中国人群罕见病的遗传突变谱。基因检测可明确BKD的遗传病因,同时验证质谱生化诊断的结果,为后续治疗和再生育指导提供帮助。

中医药现代化
开窍醒神针法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IL-2、MMP-9、BDNF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彭天忠,黄学娣,林星镇,袁娟,周峰,刘浪辉,占琦楠,朱满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28-4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19
摘要 ( 122 )   HTML ( 2)   PDF (542KB) ( 1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开窍醒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在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性指标、神经因子的影响。 方法 166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患者均于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纳入研究前均随机分组。对照组83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83例联合开窍醒神针法及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ndothelin,ET-1)、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Bcl-2相关X蛋白(the 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管平均流量、脑血管平均流速升高,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总症状积分降低,Fuel-Meyer功能评分(FMA评分)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98%(78/83),高于对照组的80.72%(6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于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而言应用开窍醒神针法及加味补阳还五汤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脑屏障恢复,改善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护理
“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
何文芳,周逊,丁美祝,陈艺萍,刘倩丽,谈馨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34-4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20
摘要 ( 152 )   HTML ( 5)   PDF (1151KB) ( 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病科收治的409例COPD患者中合并误吸风险的1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COPD合并误吸风险的患者设为改善前组,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科室原有的护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COPD合并误吸风险的患者设为改善后组,该组患者则在科室引入实施创新改善项目:“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后接受护理管理,2组患者均观察、随访4周,比较2组误吸风险等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指数量表(DHI)评分情况、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对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对比得出,实施改善措施后,改善后组患者的误吸风险等级明显低于改善前组(P < 0.05),2组患者SSA评分、DHI各维度评分及DHI总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 < 0.05),且改善后组患者SSA评分、DHI各维度评分及DHI总评分较改善前组更低(P < 0.05);随访4周结果显示,2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 0.05),其中改善后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明显较改善前组更低(P < 0.05);对比显示,改善后组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改善前组(P < 0.05),患者对误吸相关预防措施的满意度评分较改善前组更高(P < 0.05)。 结论 “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降低误吸风险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此外,该模式还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为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综述
血管基质片段在整形外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盈盈,郭治宏,刘德伍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42-4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21
摘要 ( 167 )   HTML ( 5)   PDF (482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管基质片段(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是脂肪组织通过酶和非酶技术,手动或在自动封闭系统中分离处理后所获得的细胞混合物,主要包括脂肪源性干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和内皮细胞以及周细胞。因其促进创面愈合及组织修复的作用被广泛应用。近年来,SVF开始用于促进瘢痕修复、对抗皮肤衰老、促进毛发再生及提高脂肪移植的存活率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目前缺乏对SVF在整形外科领域临床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本文就SVF的定义、作用机制和在整形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展开综述,以期探讨SVF作为组织再生修复治疗新策略在整形外科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并为SVF研究的深入开展指明方向。

干细胞和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结肠炎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刘苡佳,刘斌,胡奎,陈颜芳,蔡德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47-45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22
摘要 ( 163 )   HTML ( 5)   PDF (584KB) ( 5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等有关。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膜囊泡,包含蛋白质、脂质等物质。干细胞和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外泌体参与调控相关疾病。研究发现,干细胞和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密切参与结肠炎的调节,而干细胞中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在抗结肠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主的干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节结肠炎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旨在为深入研究结肠炎及为其治疗新策略提供思路。

超声微泡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许魁,周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3):  454-4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3.023
摘要 ( 144 )   HTML ( 7)   PDF (487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微泡是以脂质、蛋白质、高分子材料等作为微泡壳包绕核心气体形成的囊泡。不仅可以作为造影剂,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诊断并监测病理过程,也能作为非侵入性治疗方式的载体,携带药物或者基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疾病区域,从而发挥治疗效果。与传统的诊疗方式相比,超声微泡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靶向造影与治疗,可以在早期识别特定类型的肿瘤,并在增强抗肿瘤疗效的同时,通过降低化疗药物带来的全身毒性改善预后。这为甲状腺癌未来的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策略。本文就超声微泡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运用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