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1-25
专题笔谈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性宫颈癌中的应用与展望
江宝妮,张美琴,杨露,陈致远,韩娜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29-1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1
摘要 ( 187 )   HTML ( 4)   PDF (491KB) ( 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是直接来源于肿瘤的无细胞状态DNA,其常携带全面的肿瘤基因信息;研究发现ctDNA的检测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测复发中发挥作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相关性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大部分宫颈癌、部分外阴癌及阴道癌,高危型HPV长期感染以及与细胞基因组的整合为这些癌肿重要的致病原因,研究发现利用ctDNA检测技术动态检测HPV-ctDNA的变化则可以为这些肿瘤的临床管理以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HPV-ctDNA有望成为HPV相关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专题报道:宫颈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基因诱导性敲除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建立及对DNA复制的影响
李萍,汤拓,郑皑雪,张鲁平,王涛,洪鲜,邓志会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33-13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2
摘要 ( 155 )   HTML ( 2)   PDF (826KB) ( 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诱导性CRISPR/Cas9 技术建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基因敲除的宫颈癌HeLa细胞系,并探究MCM2对DNA复制及复制压力的影响。 方法 使用诱导性 CRISPR/Cas9系统TLCV2,构建MCM2敲除HeLa细胞系;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敲除1组(KO1)和敲除2组(KO2)。通过Western blot、EdU掺入实验、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CCK-8等实验,分析MCM2敲除对DNA复制和羟基脲诱导复制压力的影响。 结果 经过诱导后CRISPR/Cas9系统有效地敲除MCM2基因,并影响MCM2-7复合物的稳定。与对照细胞相比,MCM2敲除细胞DNA复制能力显著下降,同时Cyclin A1、Cyclin E1和CDK4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在DNA复制压力下,MCM2敲除降低了细胞的存活能力、DNA损伤修复能力,并增加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结论 MCM2基因敲除降低正常条件下HeLa细胞的DNA复制能力,并降低复制压力后细胞的存活能力。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诱导性MCM2基因敲除HeLa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MCM2基因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ACS NSQIP手术风险计算器预测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手术风险的价值
袁盛龙,胡缓缓,贡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40-1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3
摘要 ( 172 )   HTML ( 5)   PDF (683KB) ( 1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国家外科质量改进计划(ACS NSQIP)手术风险计算器预测我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手术风险。 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ACS NSQIP手术风险计算器获得预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实际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逻辑回归、C-统计量(C-statistic)、Brier值进行分析。 结果 ACS NSQIP 手术风险计算器所预测的开腹宫颈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总体并发症、静脉血栓、再入院和二次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与实际发生率差异较大;预测的平均住院时间亦与实际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3.93 ± 0.42)d vs. (13.11 ± 4.71)d,P < 0.001]。 结论 ACS NSQIP手术风险计算器不能准确预测我国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HPV16 E6调控miR-23a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
王敏,母丹,孔德军,杨莉,叶璐,贺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46-1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4
摘要 ( 201 )   HTML ( 4)   PDF (1096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 E6蛋白(HPV16 E6蛋白)调控miR-23a表达对宫颈癌细胞SiHa侵袭、迁移的作用。 方法 选取100例宫颈癌HPV阴性患者、100例HPV阳性患者的组织标本、100例癌旁正常组织;宫颈癌SiHa细胞分为空白组、E6过表达组、阴性转染组、E6+miR-23a mimics组;qRT-PCR法检测miR-23a、HPV16 E6 mRNA表达;MTT法检测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B检测HPV16 E6、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的表达。 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miR-23a表达降低,其中宫颈癌HPV阳性组织中miR-23a表达水平更低。E6过表达降低miR-23a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高Bcl-2蛋白、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MMP-2、MMP-9蛋白表达(P < 0.05);miR-23a mimics逆转了E6过表达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 结论 HPV16 E6促进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可能与调控miR-23a表达有关。

AccuLearning自动勾画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的可行性研究
陈飞,龚筱钦,余云鹏,游涛,王旭,戴春华,胡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53-1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5
摘要 ( 188 )   HTML ( 3)   PDF (2044KB) ( 1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动勾画图像上的放疗计划导入到手动勾画结构上,比较两种勾画方式的效率、戴斯相似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和剂量学差异。 结果 自动勾画时间明显小于手动勾画(P < 0.05);各结构DSC值≥ 0.87;肠袋和直肠的HD值在10 mm左右,其余结构小于5 mm;剂量学评估CTV(D98、V90%、V95%、Dmean、 HI)、肠袋(V50)和膀胱(V50)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基于AL形成的宫颈癌术后自动勾画模型提高了放疗效率,OARs具有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CTV仍需进一步修改。

宫颈癌患者血清miR-651、miR-630水平及临床意义
张永珍,王珊珊,赵海灵,徐丽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58-1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6
摘要 ( 170 )   HTML ( 2)   PDF (469KB) ( 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miR)-651和miR-630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8例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0例为CIN组,以及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651、miR-630水平,分析血清miR-651、miR-630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宫颈癌组、CIN组血清miR-651、miR-63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宫颈癌组血清miR-651、miR-630水平显著低于CIN组(P < 0.05)。血清miR-651与miR-63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660,P < 0.05)。血清miR-651、miR-630水平与HPV感染、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P < 0.05)。miR-651和miR-630低水平患者总生存率低于高水平患者。Cox回归分析表明,HPV感染、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miR-651、miR-630均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miR-651、miR-630水平降低,两者与HPV感染、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及预后有关。

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
张雁瑞,黄新翼,史健,杨怡晖,刘丽敏,胡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63-1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7
摘要 ( 211 )   HTML ( 3)   PDF (2213KB) ( 1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腺样囊性癌(ACC)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例ABC、1例ACC及3例BSCC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总结。 结果 3种肿瘤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ABC为低级别癌,患者临床常无症状,多因宫颈筛查细胞学异常就诊,因HSIL行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后意外发现,常呈宫颈浅表浸润,临床分期多为早期。ACC及BSCC为中、高级别癌,常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就诊,宫颈见到明显肿物,临床分期为中、晚期。3种病变可以共存,观察形态学特征并借助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鉴别诊断。随访8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 结论 宫颈ABC、ACC及BSCC少见,均是起源于储备细胞的肿瘤,在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方面有相似性,但治疗及预后不同,准确区分三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WD重复域蛋白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魏丕喜,邓玉,赵彩玲,徐柳,张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69-1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8
摘要 ( 159 )   HTML ( 2)   PDF (711KB) ( 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WD重复域蛋白5(WD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5, WDR5)蛋白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收的CA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WDR5水平采用免疫组化以及Western blot法测定;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通过Cox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 105例CA组织标本中,WDR5的阳性表达率(WDR5阳性例数/癌组织总例数)为68.57%(72/105)高于癌旁组织22.86%(24/105)(P < 0.05);相较于癌旁组织(1.00 ± 0.11),WDR5的表达量在CA组织(4.66 ± 0.98)中较高(t = 38.030,P < 0.05);WDR5表达量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WDR5阳性表达的生存率65.28%(47/72)低于阴性表达90.91%(30/33)(Log rank χ2 = 6.732,P = 0.009);TNM分期、WDR5、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WDR5表达在CA患者癌组织中升高,其水平变化与CA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基础研究
高同型半胱氨酸经TRPC6/NF⁃κB诱导肾小球足细胞铁死亡的机制
李小琴,汪乐新,马小军,李娜,卢冠军,张智涵,张鹏程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74-1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09
摘要 ( 227 )   HTML ( 5)   PDF (867KB) ( 1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RPC6/NF?κB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介导下诱导肾小球足细胞铁死亡的机制。 方法 对小鼠肾脏足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其分成对照组(0 μmol/LHcy)和Hcy组(80 μmol/LHcy),干预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PX4、SLC7A11铁死亡相关蛋白以及TRPC6、NFκb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与免疫荧光检测TRPC6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凋亡率;采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细胞内MDA活性水平。转染TRPC6干扰片段及TRPC6阴性对照(NC)后qRT-PCR分组为Control、si-NC及si-TRPC6(si-TRPC6-1、si-TRPC6-2、si-TRPC6-3),Western blot分组为Control、Hcy、si-NC+Hcy、si-TRPC6+Hcy,采用qRT-PCR检测TRPC6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PX4、SLC7A11、NF-κb及TRPC6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后足细胞凋亡水平。 结果 (1)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中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SLC7A11表达水平减低,凋亡水平增加(P < 0.05);(2)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TRPC6蛋白、mRNA水平及免疫荧光表达均增加,MDA水平增高,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增加,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与si-NC组相对比,si-TRPC6(si-TRPC6-1、si-TRPC6-2、si-TRPC6-3)组中TRPC6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其中si-TRPC6-3干扰效果最佳(P < 0.05);转染 TRPC6 NC 与 TRPC6 干扰片段并给予Hcy干预后,与Hcy组相比,si-NC+Hcy 组 GPX4、SLC7A11、NFκb、TRPC6表达无差异;与si-NC+Hcy 组相比,si-TRPC6+Hcy组中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SLC7A11表达增高,NFκb、TRPC6表达降低,凋亡率降低(P < 0.05)。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在Hcy作用下TRPC6/NFκb可以调控肾足细胞铁死亡,是导致肾损伤的机制之一。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通过VEGF/AKT通路抑制PC-3细胞增殖、转移及血管生成
陈灿伟,廖壮文,范子文,黄帅,黄彦,陈斌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82-1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0
摘要 ( 154 )   HTML ( 2)   PDF (2791KB) ( 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LAMP3对PC-3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Western blot(WB)及RT-PCR检测LAMP3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中的表达。构建稳定沉默LAMP3的PC-3细胞,分别使用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LAMP3对PC-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通过ELISA及血管生成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酶MMP9的表达及HUVEC细胞的血管生成,最后使用WB及RT-PCR检测VEGF、AKT/p-AKT的表达。 结果 LAMP3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明显升高,以PC-3细胞最明显(P < 0.05)。沉默LAMP3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同时能抑制VEGF、MMP9的表达及PC-3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LAMP3能下调PC-3细胞中VEGF、AKT/p-AKT的表达。 结论 LAMP3能通过调控VEGF/AKT通路影响PC-3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LAMP3可能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之一。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预防多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机制
刘洁琼,姚雅俪,隋倩,李科,黄芳,曹永清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88-1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1
摘要 ( 197 )   HTML ( 2)   PDF (1392KB) ( 2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抗心衰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Entresto)在预防多柔比星(DOX)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中的效果。 方法 雄性成年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n = 8):对照组、DOX组和DOX+Entresto组。采用超声波心动描记术测量小鼠的心脏功能。H9c2细胞在DOX(1 mmol/L)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用Entresto(0 ~ 48 μmol/L)预处理24 h,然后评估细胞生存力、氧化应激、凋亡和线粒体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OX组心肌细胞内CK、CK-MB和LDH的漏出量显著增加(P < 0.01),并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Entresto给药逆转了DOX组的这些变化。DOX+Entresto组心肌细胞中的ROS水平和凋亡细胞数目显著低于DOX组(P < 0.05)。与DOX组相比,Entresto+DOX组H9c2细胞中的ROS水平和凋亡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 < 0.05),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P < 0.05)。Entresto逆转了DOX对SIRT1/PGC-1α/MFN2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结论 Entresto通过抑制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来改善DOX诱导的心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SIRT1/PGC-1α/MFN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羟基壬烯醛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焦亡减轻新生儿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武周游,李婷,张腾伟,房巧燕,杨刘,黎巧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195-2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2
摘要 ( 182 )   HTML ( 0)   PDF (1348KB) ( 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4-羟基壬烯醛(HNE)通过抑制内皮细胞(ECs)焦亡在减轻新生儿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 方法 新生小鼠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Sham组);(2)假手术小鼠接受HNE治疗组(Sham + HNE组);(3)盲肠浆液(cecal slurry,CS)处理组(CS组);(4)CS处理的GSDMD-/-小鼠组(CS + GSDMD-/-组);(5)CS小鼠接受HNE治疗组(CS + HNE组)。通过肺组织病理学和肺湿/干重量比评估肺损伤程度。分离小鼠ECs,并分为Ctrl组、LPS + ATP 组、LPS + ATP + HNE-L组和LPS + ATP + HNE-H 组。蛋白质印迹法评估HNE和Caspase-1途径表达。 结果 与CS组相比,CS + HNE组和CS + GSDMD-/-组小鼠的肺组织评分显著降低(P < 0.05),并且肺组织的湿和干重量比显著降低(P < 0.05)。小鼠72 h存活率观察结果显示,与CS组相比,CS + HNE组和CS + GSDMD-/-组小鼠的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5)。CS + HNE组和CS + GSDMD-/-组小鼠的肺ECs中GSDMD-N、C-caspase-1、NLRP3、IL-18、IL-1β表达显著低于CS组(P < 0.05)。与Ctrl组细胞相比,LPS + ATP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 < 0.05),和增加了GSDMD、C-caspase-1、NLRP3、IL-18、IL-1β的 蛋白表达(P < 0.05),而这些作用也被HNE抑制。 结论 HNE可以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传导来抑制肺ECs细胞焦亡,并改善脓毒症小鼠的ALI。

临床研究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殷国江,黎笔熙,魏蓬骁,颜玉琴,宋晓阳,李坤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02-2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3
摘要 ( 311 )   HTML ( 2)   PDF (600KB) ( 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观察组,n = 30)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n = 30),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2、12、24及48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2 h、1 d及3 d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记录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2、12、24及48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1 d及3 d的IL-6及SII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可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降低炎症反应,加速术后恢复。

床旁膈肌超声在预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郭高锋,阮孝国,王洋洋,张加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07-2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4
摘要 ( 176 )   HTML ( 0)   PDF (535KB) ( 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床旁膈肌超声在预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3、5 d床旁超声检测膈肌活动度(DE1d、DE3d、DE5d)。根据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变量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PPCs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膈肌超声预测PPCs的效能。 结果 共纳入患者934例,其中537例发生PPCs(57.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PPCs组比较,PPCs组糖尿病患者占比、术后24 h活动VAS评分增加;胸管拔除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PPCs组患者术后DE1d、3d手术侧、健侧;DE5d手术侧DE值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延长、糖尿病、术后(DE1d、3d)手术侧、健侧和DE5d手术侧DE值降低是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后DE1d、3d的手术侧、健侧预测PPCs的效能较高(AUC分别为0.797、0.821、0.933、0.929);术后DE5d手术侧、健测预测PPCs效能较弱(AUC分别为0.703、0.512)。 结论 术后相应时间DE降低、单肺通气时间延长、糖尿病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3 d应用床旁超声评价DE对PPC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谢九冰,陈喜月,岳向东,陈艳辉,姜伟,杨杉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13-2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5
摘要 ( 159 )   HTML ( 2)   PDF (581KB) ( 1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81例行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81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BCVA、房角宽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低于对照组(13.6%)。术后随访,两组眼压均无再升高,对照组滤过泡高度降低无观察组明显;术后1个月观察组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 < 0.05),角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散光情况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赵倩,张艳,乔荞,邓爱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19-2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6
摘要 ( 199 )   HTML ( 1)   PDF (488KB) ( 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因急性心肌缺血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接受VA-ECMO辅助行PCI治疗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ECMO撤机成功与否将其分为成功组(54例)和失败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结果,分析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果 成功组ECMO辅助时间明显小于失败组(P < 0.05),其余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前TIMI分级、病变血管支数、IVUS使用情况、心电图结果、SYNTAX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治疗前相比,ECMO辅助PCI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侧壁瓣环收缩速度(Sa)、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频谱(AV)、速度-时间积分(VTI)、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明显升高(P < 0.05),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明显降低(P < 0.05)。与失败组对比,成功组的心率(HR)、休克指数(SI)、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更低(P < 0.05)。两组ECMO流量、Sa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MO辅助时间、HR、Lac、CRP、AST及TBIL是影响急性心肌缺血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撤机失败的因素。 结论 VA-ECMO辅助PCI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脏功能,超声心动图参数(LVESV、LVSV、LVEF、Sa、AV、VTI、TAPSE)及临床指标(HR、Lac、CRP、AST、TBIL)动态评估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以不同血管为导向的对比
张冉昊,乔文娟,师梦伟,穆冬冬,郑连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25-2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7
摘要 ( 145 )   HTML ( 1)   PDF (808KB) ( 1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比以肠系膜上动脉(SMA)为导向和肠系膜上静脉(SMV)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短期预后对比。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cT2-4和(或)N0-2M0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以SMA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以SMV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 结果 两组发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放置引流时间、术后营养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清扫到的淋巴结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观察组送检SMA前方及左侧淋巴结(No.D3),检出淋巴结数量249枚,确诊D3转移的患者7例(17.5%),阳性淋巴结13枚(5.2%)。 结论 以SMA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高的同时,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减少肿瘤复发,有望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Nomogram模型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肠道定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胡兴,李庆蓉,李江,何薇,和平安,吕梅,杨旭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31-2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8
摘要 ( 238 )   HTML ( 0)   PDF (717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Nomogram模型,用以评估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风险,运用建立的Nomogram模型得出新生儿CRKP具体的定植概率大小,采取个体化的预防策略,减少定植的发生,降低新生儿CRKP继发感染的可能性。 方法 选取入院后48 h新生儿进行直肠拭子/大便培养及药敏鉴定为CRKP定植患者187例,在同期入院的经检测为非CRKP定植患儿中随机抽取187例为非定植组,共37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R语言(R 4.2.1)的caret软件包对374例总样本按建模组∶验证组=3∶1进行随机分组。模型建立:对建模组数据运用R 4.2.1的glmnet包进行LASSO回归分析确定最终用于建模的预测因素,rms软件包进行Nomogram模型的构建。模型验证:R 4.2.1 pROC和rms软件包对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分别进行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对Nomogram模型的效能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 结果 运用LASSO回归分析,从研究的35个可能影响新生儿CRKP定植的项目中确定了8个预测因子,分别是性别、剖宫产、母乳喂养、鼻胃管、灌肠、碳青霉烯类、益生菌和总住院时间。使用这8个预测变量构建的Nomogram模型显示出中等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为建模组0.835、验证组0.80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高度一致(建模组,P = 0.678 > 0.05;验证组,P = 0.208 > 0.05)显示出非常好的拟合度。 结论 在Nomogram模型中引入性别、剖宫产、母乳喂养、鼻胃管、灌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口服益生菌、总住院时间可以提高其预测新生儿CRKP定植风险的能力。根据Nomogram模型预测的定植概率的大小不同,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减少新生儿CRKP定植的发生,降低新生儿CRKP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药物与临床
西甲硅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胃肠激素、肠道菌群及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性过程的影响
凌鑫,钱佳萍,史冬涛,杨军,费培利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37-2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19
摘要 ( 155 )   HTML ( 2)   PDF (466KB) ( 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西甲硅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对胃肠激素、肠道菌群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性过程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20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观察组采用西甲硅油+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果,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NLRP3炎性小体、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肠道菌群数量,以及治疗期间安全性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GSR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SS和VI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NLRP3炎性小体、IL-8和IL-1β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NLRP3炎性小体、IL-8和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期间,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西甲硅油应用于IBS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胃肠症状与胃肠激素,对肠道菌群和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性过程无明显影响,且安全性好。

伊伐布雷定片联合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文贤,曾显峰,苏蕊雅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42-2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20
摘要 ( 209 )   HTML ( 2)   PDF (492KB) ( 1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伊伐布雷定片联合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 = 39)与研究组(n = 39)。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片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 周。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炎症因子及安全性。 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 < 0.05),且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收缩压、心率、舒张压、心率明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 < 0.05)。两组治疗后CO、LVEF水平上升(P < 0.05),LVEDV、LVESV水平下降(P <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O、LVEF水平更高(P < 0.05),LVEDV、LVESV水平更低(P < 0.05)。两组治疗后cTnI、sST2、NT-proBNP水平均下降(P <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cTnI、sST2、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 < 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降低(P < 0.05),且研究组更低(P < 0.05),且研究组血清hs-CRP、MPO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伊伐布雷定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疗效确切,调节血清sST2、cTnI、NT-proBNP水平,且安全可靠。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不同DIC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
耿方敏,贺元旦,李文娟,刘茜茜,张红微,陆章平,魏莲花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48-2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21
摘要 ( 143 )   HTML ( 2)   PDF (462KB) ( 2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脓毒症患者评价5种DIC评分系统,探讨不同DIC评分系统在诊断脓毒症患者中DIC发生和预后的价值,比较不同的DIC评分系统对脓毒症并发DIC的适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4h内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资料。分别使用5种DIC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5种DIC评分系统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中诊断率及出院转归的差异;绘制5种DIC评分系统的ROC曲线,评估各个评分系统在诊断脓毒症患者中DIC的准确性。 结果 脓毒症的病死率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加重逐渐升高(P < 0.05);5种评分系统DIC与非DIC的出院转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JAAM诊断的病例中包含了JMHW、CDSS和部分ISTH,非显性ISTH诊断的病例中包含了ISTH;ISTH、JAAM、JMHW、CDSS、非显性ISTH 5种评分系统诊断DIC病例中,未愈与死亡分别是非DIC病例的3.0、3.8、4.2、3.9、3.0倍。 结论 JAAM评分系统对于成人脓毒症患者的诊断率和敏感性较高;CDSS和JMHW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较好。

调查研究
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儿童先心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延迟就医影响因素
杨秀华,杨勇灵,张镇,龙建军,程韬,陈健,田存浩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53-2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22
摘要 ( 191 )   HTML ( 1)   PDF (803KB) ( 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儿童先心病(CHD)流行病学调查及延迟就医影响因素。 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分家庭3个月至14岁儿童共18 850例;其中CHD患儿105例,纳入训练集;根据是否延迟就医,分为延迟组(80例)和未延迟组(25例);另选2022年7-12月部分家庭CHD患儿(35例)纳入验证集。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延迟组和未延迟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价。 结果 18 850例儿童CHD患病率为5.57‰(105/18 850),其中黎平县患病率最高,而黄平县患病率最低;CHD类型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比例最高,主动脉瓣畸形最低。CHD复杂情况中单一型患儿比例最高,合并3种及以上最低。CHD患儿中,延迟就医率为76.19%(80/105);中位延迟就医时间为12个月,平均(18.78 ± 4.77)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杂音2 ~ 3级、监护人中小学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 2 000元、监护人经常饮酒,均是延迟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医疗费用商业结算是独立保护因素(P < 0.05)。风险评分模型将患儿分为3组,即低(≤ 80分)、中(> 80分且≤ 134分)和高风险(>134分);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精准度较高,且有效性较好,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结论 黎平县患病率最高,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比例最高,单一型患儿比例最高。大部CHD患儿存在延迟就医。心脏杂音、监护人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监护人饮酒情况、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均是延迟就医的独立影响因素。

基于TOPSIS法和RSR法对广州市基层社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的综合评价
袁汇利,肖波,欧阳光,杨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61-2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23
摘要 ( 226 )   HTML ( 1)   PDF (481KB) ( 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综合评价2022年广州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现状。 方法 以广州市基层中医药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使用MATLAB R2021a和SPSS 27软件,用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对广州市1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资源配置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档。 结果 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社区的中医药资源配置被评价为“优等”,4个社区的中医药资源配置被评为“差”。另外,27个、53个、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被评为“中上”“中等”“中下”。方差分析显示各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1.268P<0.001)。 结论 TOPSIS法结合RSR法可较好地对基层社区中医药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广州市基层社区中医药资源配置总体较好,但不同社区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性;未来,广州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针对不同社区差异,有针对性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提升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临床护理
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赖培茜,胡佩,王洪伸,郑延华,蓝梅妍,陈少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67-2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24
摘要 ( 241 )   HTML ( 3)   PDF (504KB) ( 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为常规腰椎内固定术后护理,观察组6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循经取穴贴敷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NVAS评分、腹胀腹痛、肠鸣音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其中观察组恶心人数、恶心NVAS评分、呕吐分级、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和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 < 0.05);但腹痛、腹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 > 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可加快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的标志性成果
张雨峤,梅伟健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72-2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25
摘要 ( 142 )   HTML ( 2)   PDF (484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转移是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靶向癌基因和肿瘤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的靶向药物一过性诱导肿瘤退缩,但不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从2011年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伊匹木单抗上市以来,上市的ICIs药物已经包括CTLA-4、PD-1、PD-L1和LAG3特异性抗体四大类,在20多种实体瘤获得适应症。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为实体瘤治疗带来革命性进步,从三方面改变了实体瘤临床实践:(1)部分晚期患者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2)依据特定标志物而不是病理类型的非特异性治疗策略,使罕见肿瘤患者及时获得治疗机会。(3)ICIs新辅助治疗策略使部分患者免于大范围的毁损性手术,从而保全器官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总结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上述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循证医学证据,为ICIs药物的创新性提供详实的依据。

m6A甲基化修饰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唐立丽,王昕宇,张杰,赵悦,李小悦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2):  278-2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2.026
摘要 ( 226 )   HTML ( 7)   PDF (474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肾损伤因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已然成为全球性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策略有限,深入探索其病理生理机制、寻找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中最为普遍和高度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是由m6A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阅读蛋白共同调控RNA的剪接、出核、翻译、稳定性和高级结构的动态可逆过程。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在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有效靶点。本文就m6A在急性肾损伤中的调控作用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