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0
专题笔谈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在肺结节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陈曦楠,徐旭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1
摘要 ( 284 )   HTML ( 112)   PDF (551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体检中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普及以及因新冠爆发后人群对肺部疾病的广泛关注,肺结节在人群中的检出率逐年增高。早期肺癌以及多原发肺癌的临床病例越来越多,针对肺结节检出的多样化的情况而制定的个性化治疗在肺结节诊疗过程中地位凸显,而胸部CT以及传统支气管镜不仅对肺结节术前定位、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不够,且在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的诊疗应用中也存在较大局限性。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ENB)的问世解决了这部分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肺结节的诊疗过程。ENB是一种依托电磁定位技术经支气管镜进行肺结节定位、活检以及微创治疗的新技术。本文主要是对ENB在肺结节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专题报道:肺癌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C-MET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免疫调控机制
徐越,张言斌,苏珊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7-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2
摘要 ( 215 )   HTML ( 64)   PDF (752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C-MET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免疫调控机制。 方法 使用siRNA分子干扰技术将C-MET高表达肺腺癌细胞株(H1993)、肺鳞癌细胞株(EBC-1)的C-MET表达沉默,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C-MET沉默前后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出C-MET可能参与调控的免疫微环境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最后使用人免疫细胞与H1993、EBC-1共培养技术验证C-MET对免疫因子(INF-γ、INF-β、CXCL-10)的影响。 结果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共检测到505个DEGs,其中H1993的C-MET调控前后表达差异组的表达差异基因共有38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4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4个。EBC-1的C-MET调控前后表达差异组的表达差异基因共有467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4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121个。差异基因的KEGG分析表明,C-MET表达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白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参与免疫细胞调节因子的调控。使用肺癌细胞与人免疫细胞共同培养技术验证C-MET对免疫因子分泌的影响,Rt-qPCR检测结果提示:与C-MET高表达组共培养的PBMC中干扰素(INF-γ)的mRNA转录水平是低表达组的77倍、CXCL-10的mRNA转录水平是低表达组的1.6倍,INF-β的mRNA转录水平是低表达组的2倍。 结论 C-MET表达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白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受体活性通路参与肿瘤周围免疫微环境调控。

p62/SQST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马雪,周世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13-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3
摘要 ( 271 )   HTML ( 62)   PDF (607KB) ( 1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噬调控多功能蛋白p62/SQSTM1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方法 RT-qPCR检测p62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CCK-8、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抑制和促进p62表达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抑制和促进p62表达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和自噬相关蛋白(ATG5和Becline1)表达水平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抑制p62表达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体内肿瘤质量的影响。 结果 癌旁组织p62表达(1.01 ± 0.08)低于肺癌组织(2.81 ± 0.17)(P < 0.05);p62在si-NC、si-p62、pcDNA-NC、pcDNA-p62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2 ± 0.03、0.62 ± 0.07、1.03 ± 0.01、2.69 ± 0.12。与si-NC组细胞比较,si-p62组细胞中的p62表达显著降低(P < 0.05);与pcDNA-NC组细胞比较,pcDNA-p62组细胞中的p62表达显著升高(P < 0.05);转染si-p62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 < 0.05),而转染pcDNA-p62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 < 0.05);转染si-p62后,抗凋亡蛋白Bcl-2(0.31 ± 0.04)、自噬相关蛋白ATG5(0.48 ± 0.02)和Becline1表达水平(0.37 ± 0.03)明显降低,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0.59 ± 0.07)明显升高(P < 0.05);而转染pcDNA-p62后,Bax蛋白水平(0.12 ± 0.02)降低,而Bcl-2(0.79 ± 0.07)、ATG5(0.93 ± 0.07)和Becline1表达水平(0.96 ± 0.04)明显升高(P < 0.05);与sh-NC组(2.50 ± 0.12)比较,sh-p62组(1.12 ± 0.08)小鼠的移植瘤质量明显减小(P < 0.05)。 结论 p62可以通过调控自噬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体内外生长。

基于ox-LDL/LOX-1信号通路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肺癌进展中的机制
吴阳,姚坚,陈金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19-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4
摘要 ( 205 )   HTML ( 23)   PDF (768KB) ( 5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人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信号通路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肺癌进展的机制。 方法 收集81个已鉴定的具有成对相邻非癌组织(离肿瘤至少5 cm)的肺腺癌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OX-1表达。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细胞)中过表达LOX-1。用Transwell测定细胞侵袭能力。用不同浓度oxLDL处理细胞,并检测细胞中LOX-1表达情况。 结果 在包含原发性人肺癌和匹配的邻近非癌组织中,肿瘤中LOX-1染色比非癌组织样品明显增强(中值H分数99.4 vs.16.2,P < 0.001)。高LOX-1表达与低生存显著相关(P < 0.001)。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具有更高的LOX-1水平(中值H分数83.2 vs.121.1,P < 0.01)。LOX-1过表达显著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细胞数(P < 0.01)。此外,LOX-1是ox-LDL诱导的肺癌细胞转移所必需的功能靶点。伊他替尼抑制LOX-1过表达的A549在体外的转移能力。 结论 LOX-1的表达随着oxLDL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并且LOX-1的表达上调促进了肺癌细胞的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Janus激酶/转录因子激活子(JAK1/STAT6)信号通路有关。

Kruppel样因子14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王鹏,姚苏梅,吕学东,陈金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25-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5
摘要 ( 196 )   HTML ( 19)   PDF (857KB) ( 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Kruppel样因子14(KLF14)介导的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手术切除的80例NSCLC组织和25例癌旁非肿瘤组织。患者随访至2023年4月结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KLF14表达,根据KLF14表达的中值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通过在A549细胞中转染KLF14、JAK1过表达质粒和在HCC827细胞中转染KLF14、JAK1特异性短发夹RNA(shKLF14、shJAK1)来过表达或敲低KLF14、JAK1。采用细胞克隆形成试验分析细胞的增殖活力。Transwell分析细胞的迁移、侵袭情况。 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KLF14在NSCLC组织中表达降低(P < 0.001)。KLF14的低表达与肿瘤直径> 3 cm、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期显著相关(P < 0.05)。在高KLF14表达组和低KLF14表达组之间的总存活率有显著差异,低KLF14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P < 0.05)。KLF14过表达后,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 < 0.05),而KLF14敲低后,HCC827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 0.05)。与Vector+KLF14组相比,JAK1+KLF14组A549细胞的集落数、迁移和侵袭数显著增加(P < 0.05);而与shNC+shKLF14组相比,shJAK1+shKLF14组HCC827细胞的集落数、迁移和侵袭数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KLF14低表达与NSCLC患者较差的总生存期相关。KLF14上调显著抑制肺癌细胞在体外的增殖、转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程瑞文,郝若冰,李平,张堃,邓梨平,曹亚衡,粟麟,沈宏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32-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6
摘要 ( 209 )   HTML ( 20)   PDF (1084KB) ( 1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50例经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两组间肿瘤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的差异。 结果 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PR、ORR、DCR均高于空白微球组,其中术后1个月两组间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8,P = 0.04)。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PD低于空白微球组;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的CEA、CYF、SCC均低于空白微球组,两组术后CEA、CYF、SCC均低于术前,其中两组间术后1个月CEA、CY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药物洗脱微球组PFS、OS均高于空白微球组。 结论 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相较于空白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更有效地提高肿瘤治疗有效率及延长生存时间,为其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可靠的临床实践依据。

河南豫东地区661例非小细胞肺癌常见驱动基因突变分析
王延,贺雅静,黄立娜,张玉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38-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7
摘要 ( 172 )   HTML ( 17)   PDF (448KB) ( 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河南豫东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患者常见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61例NSCLC患者,入组病例均采用了5种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临床特征与各驱动基因状态之间的关系。 结果 661例NSCLC中EGFR、KRAS、ALK、ROS1、PIK3CA、BRAF、HER2、RET、MET14和NRAS的突变率分别为47.35%、9.68%、5.45%、1.82%、2.87%、1.82%、1.21%、0.91%、0.61%和0%。EGFR、ROS1和HER2的突变更易发生在在女性患者中(P < 0.05),而 KRAS突变常发生于男性患者(P < 0.05)。EGFR、KRAS和ALK突变在腺癌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NSCLC.NOS)(P < 0.05),PIK3CA在NSCLC.NOS中的突变率最高。KRAS基因在Ⅰ+Ⅱ期的突变率显著高于Ⅲ+Ⅳ期(P < 0.05),其他基因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与吸烟者相比,非吸烟者的总驱动基因突变率明显较高(P < 0.05),EGFR、ALK、PIK3CA、ROS1、BRAF和HER2常发生于非吸烟患者中(P < 0.05),而KRAS基因更易发生于吸烟患者中(P < 0.05)。沉渣细胞块标本10种驱动基因突变率78.67%,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标本(P < 0.05)。 结论 EGFR、KRAS、ALK等常见驱动基因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吸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质控合格的沉渣细胞块标本用于基因检测的优势明显,可以在有条件的患者中广泛推广;ARMS-PCR法联合检测10种基因可作为初诊初治NSCLC患者的首选基因检测方法。

胸腔积液检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刘莹,刘允,刘佳慧,王璐,侯文瑞,李小利,向俊馨,李殿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43-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8
摘要 ( 206 )   HTML ( 15)   PDF (525KB) ( 1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胸腔积液检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由胸腔积液中检测出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COPD、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胸水部位、胸水性质、TNM分期等],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26例,其中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19del)患者61例(48.41%),外显子21 L858R突变(21L858R)患者56例(44.44%),非经典突变患者9例(7.14%)。单因素分析显示:3种突变亚型在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合并COPD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在胸水部位、胸水性质、肿瘤大小及有无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无远处转移、纵膈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1 L858R突变相对19del突变多好发于男性、年龄大、非吸烟、合并有COPD的患者;非经典突变相对于19del突变患者多好发于男性。 结论 3种突变亚型在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合并COPD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21 L858R突变多好发于男性、年龄大、非吸烟、合并有COPD的患者,而非经典突变多好发男性患者。但仍需要更多病例数研究论证。

肺泡灌洗液外泌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杨昌恒,陈颖,张中元,马庆庆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48-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09
摘要 ( 177 )   HTML ( 14)   PDF (469KB) ( 9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泌体、血液和肺癌组织3种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是否适合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前的患者筛检,为晚期NSCLC患者尽早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筛检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贵州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8例晚期NSCLC患者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法(ARMS)检测支气管泡灌洗液外泌体、血液、肺癌组织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结果并以肺癌组织标本结果为标准进行相互比较。 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血液、肺癌组织标本分别检出EGFR突变型33、25、38例,EGFR基因野生型分别42、53、40例,检测突变率分别为42.3%(33/78)、32.1%(25/78)、48.7%(38/7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无结果3例,假阴性率6.4%(5/78),血液检测假阴性率16.7%(13/7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符合率86.8%(33/38),血液标本检测符合率65.8%(25/38)。 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与血液、肺癌组织标本检测具有一致性(P > 0.05),优于血液标本,适用于临床靶向治疗前的患者筛选,为晚期NSCLC患者尽早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筛检方法。

临床新进展
纳米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王婷婷,于莉莉,沈祥丽,郑峻萌,陈玉善,尚莎莎,王建茹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53-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0
摘要 ( 240 )   HTML ( 24)   PDF (640KB) ( 5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和预防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AS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纳米技术在AS疾病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系统地讨论了纳米技术在AS诊疗中的作用,全面分析了基于不同的表面修饰物的纳米药物载体,负载诊断和治疗药物,实现监控AS疾病的进展和靶向治疗AS的作用,旨在为A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基础研究
大黄素抑制胃癌AGS细胞YAP1、FOXD1基因表达及相关机制
顾天,刘春宏,张飞,钱薇,朱艳秋,褚明亮,刘杰民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59-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1
摘要 ( 252 )   HTML ( 18)   PDF (800KB) ( 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黄素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癌基因YAP1、FOXD1基因表达的可能机制。 方法 培养胃正常上皮细胞GES-1与胃癌细胞AGS,使用不同浓度大黄素进行干预。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验证大黄素处理后AGS细胞的生物学表型变化。使用在线软件分析TCGA数据库中糖酵解代谢关键酶HK2和癌基因YAP1、FOXD1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印迹法验证大黄素对AGS中糖酵解代谢关键酶HK2和癌基因YAP1、FOXD1蛋白的影响变化。添加外源性糖酵解代谢产物丙酮酸,增强糖酵解代谢活性,验证癌基因YAP1和FOXD1的相应变化。 结果 胃正常上皮细胞GES-1与胃癌细胞AGS在不同浓度大黄素干预后,发现GES-1的大黄素半数致死量浓度明显高于AGS(P < 0.05)。进一步的CCK8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均发现大黄素可以明显抑制AGS的增殖、迁移、侵袭等肿瘤生物学能力(P < 0.05)。TCGA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发现糖酵解途径关键酶HK2和癌基因YAP1、FOX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组织的表达(P < 0.05)。大黄素可以明显抑制糖酵解关键酶HK2和癌基因YAP1、FOXD1的蛋白表达(P < 0.05)。补充外源性糖酵解代谢产物丙酮酸后,癌基因YAP1、FOXD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5)。 结论 大黄素对胃癌AGS细胞有显著的药理抑制作用,可以明显抑制其肿瘤生物学表型。大黄素在显著抑制糖酵解代谢关键酶HK2的同时,也显著抑制癌基因YAP1、FOXD1的蛋白表达。当添加外源性丙酮酸增强糖酵解代谢通路后,癌基因YAP1、FOXD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以上提示YAP1、FOXD1和糖酵解代谢的密切相关性,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胃癌AGS细胞糖酵解代谢,抑制癌基因YAP1和FOXD1。

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在糖尿病睾丸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德朝,张明津,蓝一笔,马春雷,付伟金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65-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2
摘要 ( 165 )   HTML ( 17)   PDF (2797KB) ( 1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在糖尿病(DM)睾丸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糖尿病睾丸(DMT)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睾丸4周组(DMT4W组)、糖尿病睾丸8周组(DMT8W)、糖尿病睾丸12周组(DMT12W)。正常对照组(NC组)分为正常对照4周组(NC4W)、正常对照8周组(NC8W)、正常对照12周组(NC12W)。组织病理学检测各组睾丸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IF-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AIF-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 结果 组织病理学显示,与NC组相比,DMT组内睾丸内生精细胞数量,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精子数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DMT组睾丸内AIF-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DMT各组AIF-1和NF-κB p65蛋白荧光强度显著增强。 结论 DMT组织AIF-1蛋白过表达,提示其在DMT病变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新靶点和诊断标记物。

临床研究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
母元梅,赵佳圆,张莹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72-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3
摘要 ( 227 )   HTML ( 16)   PDF (559KB) ( 2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 CA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31日。收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原发病因、规律透析治疗3个月后的生化指标及随访截止时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MHD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基于广义倾向性得分加权(GPSW)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CAR水平与MHD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170例,其中64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占37.6%)。基于GPSW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HRCAR = 2.087, 95%CI: 1.085 ~ 4.015,P = 0.028),说明MHD患者的CAR平均每增加一个单位,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为2.087。 结论 CAR与M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将有助于临床工作者识别具有高心血管事件风险的MHD患者并及时干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血清自噬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
吴涛,丁苏明,詹昶,崔雯雯,唐卫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79-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4
摘要 ( 179 )   HTML ( 14)   PDF (523KB) ( 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血清自噬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筛查ROP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出生第4-6周时筛查ROP并分为ROP组和对照组,检测出生第3天和1、2、3周时血清中自噬标志物LC3-Ⅱ、Beclin-1、P62的水平,比较2组间血清自噬标志物的差异,分析血清自噬标志物对ROP的诊断效能。 结果 ROP组与对照组出生第3天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P6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P组患儿出生第1、2、3周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水平低于对照组,P62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出生第1、2、3周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P62水平均对ROP具有诊断价值;与ROP组中未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吸氧治疗以及未合并脓毒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比较,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吸氧治疗以及合并脓毒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出生第1、2、3周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水平较低,P62水平较高(P < 0.05);ROP组中重度患儿出生第3天和1、2、3周时的血清LC3-Ⅱ、Beclin-1低于轻度患儿,P62水平高于轻度患儿(P < 0.05)。 结论 ROP患儿出生第1周起血清自噬标志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且对疾病具有诊断效能。

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比较
赵晓静,梁惠,郭玉娜,武百山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85-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5
摘要 ( 167 )   HTML ( 16)   PDF (556KB) ( 8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低温等离子消融组(L组,n = 50);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组(H组,n = 30)。L组采用颈脊神经后内侧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肌筋膜松解,H组采用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联合肌筋膜松解。记录患者术前(T0)及术后1周(T1)、4周(T2)、12周(T3)、24周(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部活动障碍评分(ROM评分)、术后疼痛缓解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ROM评分均较T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L组相比,H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组各时点的ROM评分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4时点H组的有效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均有头皮麻木的情况,T3时点H组的麻木发生率稍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效,安全性均较好,但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术后24周的疗效优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江西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基因突变特征
于圣铭,夏良华,詹佳欢,刘思琦,王伟,晏亮,陈开森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91-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6
摘要 ( 206 )   HTML ( 14)   PDF (753KB) ( 7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江西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链霉素耐药的分子特征,探究北京基因型结核与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rrsgidB)突变及链霉素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及江西省胸科医院2021年1-12月分离的非重复耐多药结核菌106例,检测其耐药表型、是否为北京基因型及与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rrsgidB突变的关系。χ2检验rpsLrrsgidB基因突变与北京基因型及表型关系。 结果 106例耐多药结核菌中链霉素耐药76例,其中58例rpsL 43A > G突变,8例88A > G突变,5例 rrs突变,3例gidB突变。任何rpsLrrsgidB基因突变与表型耐药的符合率为89.6%,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6.7%和90.8%。北京型结核菌分离率为88.7%,其耐药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rpsLrrs,非北京型菌耐药突变则主要集中于gidB;北京型菌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P = 0.013),但表型耐药无差异。 结论 rpsLrrsgidB基因突变与表型耐药符合率较好,可采用分子生物学直接检测耐药基因预判菌株耐药性;结核菌型与链霉素耐药特征具有紧密联系。

药物与临床
不同剂量丙戊酸钠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泌乳素及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刘燕林,李辉,周晓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97-1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7
摘要 ( 173 )   HTML ( 14)   PDF (476KB) ( 1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戊酸钠对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PRL)及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治疗的90例B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均为30例,A、B、C三组每天分别口服10、15、20 mg/kg丙戊酸钠。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项精神疾病评分、血药浓度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清水平、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3组各项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显著性改善(P < 0.05);3组达稳态血药浓度谷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3组TSH、PRL及DA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3组ALT、AST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 < 0.05),治疗后3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丙戊酸钠可有效治疗BPD患者,缓解狂躁或抑郁程度,对TSH、PRL及DA水平无明显影响,其中小剂量丙戊酸钠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效果
梁丹,易颖,黄为福,农先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102-1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8
摘要 ( 198 )   HTML ( 12)   PDF (810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 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KIs联合ICIs的治疗方案,回顾性研究该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21例患者,截至2023年3月1日,整体人群ORR为38%,DCR为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15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肺炎、口腔溃疡等。 结论 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MTKIs和ICIs联合治疗方法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探索出最有可能从这种治疗方法中获益的人群。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深度学习技术在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李欣雨,吴洋,张红梅,尹立雪,彭博,谢盛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108-1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19
摘要 ( 206 )   HTML ( 30)   PDF (884KB) ( 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在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 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2022年间收集的180 985张超声心动图图像建立实验数据集,训练了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所建立的两个任务模型,包括7类切面(6类标准切面和其他切面)的智能识别和6类标准切面的质量评分。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结果与超声医师标注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两个模型的准确性、可行性以及运行的时效性。 结果 标准切面识别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率为98.90%,精确度为98.17%,召回率为98.18%,F1值为98.17%,分类结果接近专家识别水平;6种标准切面质量评分模型的平均PLCC为0.933,平均SROCC为0.929,平均RMSE为7.95,平均MAE为4.83,预测结果与专家评分一致性强。在3090 GPU上部署后,单帧推理时间小于20毫秒,满足实时需求。 结论 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促进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管理朝实时、客观、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医药现代化
补肾化瘀强骨方对肾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
邱国栋,孙雷,谢水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114-1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20
摘要 ( 177 )   HTML ( 19)   PDF (463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补肾化瘀强骨方在肾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所有肾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均于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随机分为两组均6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补肾化瘀强骨方治疗,治疗12周。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等指标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内啡肽(β-EP)更高(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护骨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更高(P < 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BMD)高于对照组,中医总症状积分、Cobb角更低(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59%(65/68),高于对照组的80.88%(55/68)(P < 0.05)。 结论 对于肾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而言联合补肾化瘀强骨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促进骨密度提高,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综述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龙思萍,刘志礼,黄山虎,刘家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119-1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21
摘要 ( 211 )   HTML ( 22)   PDF (440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I)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检测技术的进步导致检出率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判断病原体的类型从而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然而传统检测方法检出率低且耗时长,不利于脊柱感染的快速精确诊断。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一种可对样本中所有核酸片段进行测序的检测技术,其出现颠覆了传统检测方法,在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NGS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高脂饮食引发胃肠菌群改变与胃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吴奇,卜乐,徐倍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  123-1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1.022
摘要 ( 233 )   HTML ( 29)   PDF (486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健康个体中,胃肠道内有害菌、有益菌等处于共生平衡状态,其稳态的打破与胃肠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引发胃肠菌群改变,失调的菌可能通过影响菌群代谢产物、导致胃肠屏障受损、抑制抗肿瘤免疫等方式促进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就高脂饮食引发胃肠菌群改变与胃肠肿瘤的关系;在高脂饮食介导下,菌群失调促进胃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胃肠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