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3-10
述评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后装插植放疗
叶华 吴敬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25-5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1
摘要 ( 2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多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因肿瘤扩散或合并症而不适合手术。原发病灶内 的局部区域控制的失败,仍然是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 NSCLC 放疗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 NSCLC 肿瘤控制率随着原发灶放疗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升高而增加。接受 30 Gy 单次放疗(BED = 120 Gy)的 患者有 98%的局部控制率(LC)。另一项剂量反应分析显示,在 120 Gy 可能是比较合适和稳定的剂量。高 剂量率(HDR)近距离放射疗法,又称后装插植放疗,其优势在于可以在单次分割照射中向靶区肿瘤给予 高辐射剂量。随后剂量迅速下降,使照射到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保持较低的水平。此外,插植放疗抑 制了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导致其致死性损伤,并解决了由于器官运动或摆位确定性造成的目标偏离, 避免了对 OARs 的不必要照射。在免疫治疗时代,胸部放疗对于保障 NSCLC 长期生存越发重要。HDR 距离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带来新的突破。前期临床试验也观察到良好的临床存活率和较低的急性和 迟发毒性,为局部晚期NSCLC 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专题报道
人体微生态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卓金衷 黄丹辉 蔡绍曦 董航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33-5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2
摘要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癌仍是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体微生态与肺 癌的相互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细菌群落与包括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的发 生发展相关,但其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将人体口腔、肠道、肺部的细菌微生态与肺癌的相关研究予以 综述,旨在为临床上诊断与治疗肺癌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人体微生态与肺癌的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免疫疗法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陈富坤 吕娟 邓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38-54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3
摘要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癌是全世界所有癌症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 段。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 T(CAR⁃T)细胞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疗效 显著,也为肺癌等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然而,由于实体瘤的异质性、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 肿瘤靶抗原逃逸及脱靶毒性等问题,造成 CAR⁃T 细胞免疫疗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存在挑战和障碍。本 文总结了 CAR⁃T 细胞免疫疗在肺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 CAR⁃T 细胞生物学特征、靶点选择、早期 临床研究和治疗不良反应,并提出肺癌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优化策略,旨在为肺癌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 新思路。

大细胞肺癌的病理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杨阳 张志远 傅炜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44-5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4
摘要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细胞肺癌(large cell lung carcinoma,LCLC)是一种未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其病理特征缺 乏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及免疫标记物。LCLC 发病率低且预后差。LCLC 占肺癌 手术标本不超过 1%。全身综合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 LCLC 病理诊断 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下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向。

ADGRD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邓建华 陈瑞 李道生 段训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50-5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5
摘要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黏附 G 蛋白耦联受体 D1(ADGRD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数据库分析ADGRD1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 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 ADGRD1 在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的肺癌细胞 系中过表达或敲减 ADGRD1 后利用 CCK ⁃8(Cell Counting Kit ⁃8)、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实验分别观察 ADGRD1 NSCLC 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 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其下游通路探究 ADGRD1 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 TCGA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DGRD1 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 正常组织(P < 0.05),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 < 0.01);20 例临床肺癌样本 qPCR 结果显示,ADGRD1 mRNA 水平较其癌旁正常组织显著降低(0.56 ± 0.16 vs. 1.00 ± 0.22,P < 0.01);在 A549 H1299 细胞系中 过表达 ADGRD1 后会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 < 0.001)和迁移能力(P < 0.01),而在 H1975 细胞中敲低 ADGRD1 后会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P < 0.01)和迁移能力(P < 0.001);其机制可能与 AKT⁃mTOR 通路密切 相关。结论 ADGRD1 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 NSCLC 的增殖和转移,可能成为 NSCLC 的新的预后诊断和治 疗药物靶点。

LncRNA SNHG15通过miR⁃483⁃3p/DDIT4轴调节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顺铂敏感性和上皮间质转化 
王韵 宋姗 彭斐 胡文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57-56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6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 LncRNA SNHG15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顺铂(DDP)敏感性和上皮间 质转化的影响以及 miR⁃483⁃3p/DNA 损伤诱导转录物 4(DDIT4)轴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NSCLC 细胞(A549)、NSCLC 耐药细胞(A549/DDP),检测两种细胞对 DDP IC50 LncRNA SNHG15 miR⁃483⁃3p、DDIT4 mRNA 与蛋白表达,将 A549/DDP 细胞随机分为 A549/DDP 组、si NC 组、si SNHG15 组、 si SNHG15+inhibitor NC 组、si SNHG15+miR⁃483⁃3p inhibitor 组、si SNHG15+miR⁃483⁃3p inhibitor+si NC 组、 si SNHG15+miR⁃483⁃3p inhibitor+si DDIT4 组;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各组细胞 E⁃cad、N⁃cad、DDIT4 蛋白表达 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 miR⁃483⁃3p LncRNA SNHG15、DDIT4 的靶向关系。结果 A549 细胞相比,A549/DDP 细胞对 DDP IC50、LncRNA SNHG15、DDIT4 mRNA 与蛋白升高,miR⁃483⁃3p 水平降低(P < 0.05);A549/DDP 组细胞间黏附明显被破坏;si SNHG15 组、si SNHG15+miR⁃483⁃3p inhibitor+si DDIT4 组细 胞排列相对紧密,呈现上皮细胞特性;si SNHG15+miR⁃483⁃3p inhibitor组较si SNHG15组细胞排列松散、扩散细胞多;与 A549/DDP 组相比,si SNHG15 A549/DDP 细胞增殖抑制率、E⁃cad 表达升高,侵袭细胞数、迁移 细胞数、N⁃cad、DDIT4 表达降低(P < 0.05);与 si SNHG15 组相比,si SNHG15+miR⁃483⁃3p inhibitor A549/ DDP 细胞增殖抑制率、E⁃cad 表达降低,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N⁃cad、DDIT4 表达升高(P < 0.05)。结论 沉默 A549/DDP 细胞中 SNHG15 表达可通过调控 miR⁃483⁃3p/DDIT4,抑制 A549/DDP 细胞增殖、侵袭、迁移、 EMT,并降低A549/DDP 细胞对DDP 的耐药性。

肺内和肺外小细胞癌基本临床特征的比较 
熊艳 陈海文 牛玉春 张洁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64-5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7
摘要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收集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及生存时间, 比较并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EPSCC)患者的病例特征及生存预后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 SCLC EPSCC 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通过 SEER stat 软件提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1975-2016年112 415例经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和生存时间。分类变量用例(%)描述,卡方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法计算 5 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单变量与多变量 Cox 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 共收集 112 415 例小细胞癌患者,其中 SCLC EPSCC 分别为 107 165例(95.3%)和5 250例(4.7%)。在肺外小细胞癌中,以泌尿和消化系统小细胞癌占比最多,分别为1.5% 和1.4%。生存分析表明EPSCC的5年生存率远高于SCLC(P < 0.001),其中头颈部小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最高,达28.6%;其次为子宫、卵巢的小细胞癌,为27%和26%;而原发于胰腺、阑尾和肝脏的5年生存率较低, 分别为4.3%、0和0。Cox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及是否接受手术和(或)放化疗为影 响预后的因素(P < 0.05)。结论 肺内小细胞癌患者数量远高于肺外小细胞癌患者(95.3% vs. 4.7%),但其5 年生存率远低于 EPSCC(5.4% vs. 17.1%);在 EPSCC 患者中,原发于头颈部的小细胞癌 5 年生存率最高,为 28.6%,而原发于肝脏和阑尾的小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最低,为0且低于SCLC的5年生存率(5.4%)。

既往免疫经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武阳 陆翰杰 水会锋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72-5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8
摘要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探讨既往免疫经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 接受安罗替尼联合 PD⁃1 单抗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临床实践中接受安罗替尼联合 PD⁃1 单抗治疗的既往免疫经治的 52 例晚期 NSCLC 患者。安罗替尼为临床常规用法用量,PD⁃1 单抗为目前已 经在中国上市的 PD⁃1 单抗,包括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回顾性地收集患者治疗过 程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获取长期生存的数据。结果 最佳的疗效结果提示 接受安罗替尼联合 PD⁃1 单抗治疗的既往免疫经治的晚期 NSCLC 患者中取得部分缓解患者12例,疾病稳定患者32例,疾病进展患者8例。因此,该方案的客观缓解率为23.1%(95%CI:12.5% ~ 36.8%),疾病控制率 84.6%(95%CI:71.9% ~ 9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3个月(95%CI:2.64 ~ 9.96),中位的总生存期为 16.6 个月(95%CI:8.08 ~ 25.12)。既往免疫相关方案不耐受的患者(10 例)接受该方案治疗时具有相对较 好的预后(中位 OS:23.4 个月 vs. 11.5 个月,P = 0.034)。安全性分析结果提示在接受安罗替尼联合 PD⁃1 抗的总体不良反应安全可控。结论 在既往免疫经治的晚期 NSCLC 患者中安罗替尼联合 PD⁃1 单抗的治 疗方案具有潜在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既往免疫相关方案不耐受的患者可能从该方案中获益。研究 结论尚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基础研究
短时间机械通气对脓毒症大鼠膈肌功能的影响 
李明娟 李学欣 刘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79-5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09
摘要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短时间机械通气对不同程度脓毒症大鼠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组: SHAM 组、CLP50%组、CLP50%+MV6h 组、CLP75%组、CLP75%+MV6h 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膈肌收缩 力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HE 染色观察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 tion area,CSA);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 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肌肉萎缩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CLP50%+MV6h 组与 CLP50%组比较,膈肌收缩力下降,血清 IL⁃6 水平及萎缩相关蛋白 水平增高。CLP75%+MV6h 组与 CLP75%组比较,CMAP 幅值降低,时长延长;收缩力降低,CSA 减少,炎症 因子水平增加,萎缩相关蛋白水平增高。与 CLP50%+MV6h 组相比,CLP75%+MV6h CMAP 幅值降低,时 长增加;收缩力降低,CSA 减小,炎症因子水平及萎缩相关蛋白表达升高,凋亡指数增加。结论 短时间 机械通气可引起脓毒症大鼠膈肌功能障碍,并随着脓毒症程度增加,膈肌功能障碍越明显。

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ITGB6基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薛栋 孙祺 邬君义 佘军军 李凡妮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85-5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0
摘要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整合素 β6(ITGB6)基因敲除后对人结肠癌 HT⁃29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通过 CRISPR/Cas9 技术构建 ITGB6 敲除的 HT⁃29 细胞(ITGB6⁃KO)作为敲除组,选择空白转染细胞 作为对照组。通过 Western blot 法检测 ITGB6 表达,通过 MTT 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 Transwell 侵袭实 验检测敲除 ITGB6 基因对 HT⁃29 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 DNA 测序结果显示 CRISPR/Cas9 技术有效敲除 ITGB6 基因。MTT 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 Transwell 侵袭实验显示敲除 ITGB6 基因能够抑制 HT⁃29 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P < 0.01)。 结论 CRISPR/Cas9 技术能够有效建立敲除 ITGB6 基因的结肠癌 HT⁃29 细胞系,ITGB6 敲除后 HT⁃29 细胞 恶性生物学行为受到抑制,ITGB6基因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临床研究
水针刀、小针刀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闫振界 孙洪林 赵领峰 王换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91-5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1
摘要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水针刀、小针刀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 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 15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 = 52)采用小针刀治疗;B组(n = 52)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C组(n = 52)采用水针刀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3次。于术前、术后3 10、2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检测3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检测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后1个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C组的VAS疼痛评分均低 A 组、B 组(均 P < 0.001);C Lysholm 膝关节评分均高于 A 组、B 组(均 P < 0.001);C 组膝关节活动度 均大于A组和B组(均P < 0.001);C组疗效优于A组(P = 0.011)和B组(P = 0.009);总有效率高于A 组(P = 0.006)和 B 组(P = 0.013)。治疗后 3 d、10 d、20 d、1 个月,B 组的 VAS 疼痛评分均低于 A 组(均 P < 0.001);Lysholm 膝关节评分均高于A组(均P < 0.0167);治疗后3个月时A组和B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 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6 个月时,A 组的 VAS 疼痛评分低于 B 组(均 P < 0.001),Lysholm 膝关节评分均高于 B 组(均 P < 0.001);A 组总有效率高于 B 组(χ2 = 8.409,P = 0.015)。 结论 对于早中期KOA患者,水针刀疗效优于小针刀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小针刀总有效率高于玻璃 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起效比小针刀快,小针刀比玻璃酸钠的疗效持续时间长。

基于Nomogram 神经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后 
祖小云 金国鑫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597-6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2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 Nomogram 初步构建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后神经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 2020 1 月至 2022 1 月收治的 169 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神经损伤发生情况 分为神经损伤组(n = 54)和非神经损伤组(n = 115),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 logistic 回归分析,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损伤节段 T12/L1、椎管内占 位和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提示年龄≥ 70 OR = 2.684,P = 0.010)、损伤节段 T12/L(1 OR = 2.173,P = 0.042)、椎管内占位(OR = 2.595,P = 0.010)和后 方韧带复合体损伤(OR = 3.416,P = 3.416)是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后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依此建立预测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后神经损伤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 C⁃index 0.773,校 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715~0.794),在8% ~ 82%范围内,列线 图模型净获益。结论 年龄≥ 70 岁、损伤节段 T12/L1、椎管内占位和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会增加老年胸腰 椎爆裂骨折后神经损伤的风险,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后神经损伤的风 险概率。

基于5种EB 患鼻咽癌的危险度病毒抗体评估广州地区人群
周勇 陈浩 窦前 李玥 刘沃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02-6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3
摘要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正常体检人群与该地区鼻咽癌患者的 5 EB 病毒抗体谱,并尝试建立 一种简单、高效和实用性强的血清学筛查方法,适合为该地区健康人群进行鼻咽癌筛查。方法 选择收 2018—2019 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首诊鼻咽癌病例及在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发 现的首发鼻咽癌病例共 204 例的血清,健康组为 2019 12 月至 2020 11 月在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 体检的健康人群共 2 829 例。通过分析 5 EB 病毒抗体谱在鼻咽癌患者组和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建立血清指标预测鼻咽癌的统计模型。结果 VCA/IgA、NA1/IgA、Rta/IgG、EA/IgA EA/ IgG 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 1.19、0.31、0.33、0.62、0.83,5 种抗体阳性率在疾病与对照组内, 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联合预测鼻咽癌患病模型预测一致率分别为 96.5% 96.2%,两者的阴性预测值均> 98%。结论 VCA/IgA+NA1/IgA NA1/IgA+Rta/IgG 这两种联合检测预测鼻咽癌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预测的模型对非鼻咽癌的正确判断准确率在 98.8%以上,是一种实用 性很强,比较准确的筛查方法。

高流量氧疗湿化治疗仪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
徐鸿 孙伟 廖宗华 李名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07-6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4
摘要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流量氧疗湿化治疗仪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1 4 月至 2022 5 月医院收 治的 AECOPD 患者 12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1∶1 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64 例, 对照组予以高流量氧疗湿化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GSH,均持续治疗 2 周。评估两组 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清胱抑素⁃C(Cys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 PC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和 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血气指标[酸碱度(pH 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 PaO2)]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8% vs. 87.50%)(P < 0.05)。治疗后,两组PCT、CysC、CRP 和MMP⁃9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 SOD、GSH⁃PX、CAT、PEF、FEV1、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pH 值、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与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 vs. 4.69%)(P > 0.05)。结论 高流量氧疗湿化 治疗仪联合 GSH 治疗 AECOPD 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改善肺功能与动 脉血气。

正念认知治疗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效果 
李媛媛 王策 丁晓超 于雪竹 刘杰 刘卓威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13-6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5
摘要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正念认知治疗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 标准的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 = 38)及单药治疗组(n = 42),治疗周期为 8 周,分别在基线期、治 疗后 2、4、6、8 周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aire,FFM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 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正念技能及焦虑症状改善的效果。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 示:联合治疗组正念技能提高较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6.462,P < 0.001);联合治疗组中高 学历组较低学历组正念技能提高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4.485,P < 0.001);联合治疗组 FFMQ 各维 度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焦虑 症状更早得到缓解。结论 正念认知治疗联合度洛西汀能明显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正念技能及焦 虑症状。

3D打印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孙振江 朱辉 张国瑞 张艳亮 翟艺宗 徐永申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19-6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6
摘要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 3D 打印(3DP)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 转子间骨折(IF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8 10 月至 2021 3 月我院收治的 108 例外侧壁粉碎的 IFF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PFNA 组(n = 52)使用 PFNA,Unite 组(n = 56)为在 PF⁃ NA 组基础上联合 3DP 定制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Harris 评分、炎症因子、 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改善情 况。结果 PFNA 组相比,Unite 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 < 0.05)。与 PFNA 组相 比,Unite 组术后 12 个月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及 Harris 总分均更高(P < 0.05),术后 1 个月肿瘤坏 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均更低(P < 0.05)。随机行走模型评价 结果显示,Unite 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 PFNA 组。与 PFNA 组相 比,Unite 组术后 12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0.05),满意度更高(P < 0.05)。结论 对于治疗外侧壁粉碎的 IFF 患者,3DP 定制钢板联合 PFNA 治疗,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 单用PFNA,且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辅助生殖多胎减胎后单胎妊娠与直接单胎妊娠结局比较 
金春炎 刘丽英 郭毅 史春晓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25-6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7
摘要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减胎后的单胎妊娠与直接单胎妊娠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 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接受辅助生殖助孕并成功妊娠的患者300例,分成3组:A (单胎109例)、B组(B1组手术减胎91例、B2组自然减胎100例),比较各组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体质量差 异。结果 B1组妊娠期并发症(97.8%)高于B2组(90%)和A组(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1 组妊高症(28.6%)高于 A 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1、B2 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 36.3% 30%,高于A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 < 0.05);B1组低体质量(14.3%)显著高于A组和B2组(P < 0.05)。孕< 8周减胎 B1组母儿并发症高于B2组(P < 0.05);孕≥ 8周B2组早产发生率高于B1组(P < 0.05)。结论 多胎减为单胎 后妊娠期并发症、早产、新生儿低体质量高于初始单胎,因此减胎后应重视产前检查。手术减胎后母儿并发症高于自然减胎,建议在孕8 ~ 12周之间手术。建议年龄较高、首次移植者行单胚胎移植。

药物与临床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不同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差异及对脑微出血数量变化的影响
修明文 边毓尧 饶世俊 何淼 张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31-6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8
摘要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使用不同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差异及对脑微出血(CMBs)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10 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 78 例 PCI 患者。根据术中(使用)抗凝药分为肝素组和比伐卢定组,术后 72 h 行 SWI 检查,收集术后 2 周内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两组 CMBs、出血事件等指标差异;比较 PCI 患者二次手术前后 CMBs 差异;肝素组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出血组 CMBs 变化;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 PCI 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CMBs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1)肝素组CMBs数量、出血率高于比伐卢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二次术后 CMBs 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肝素组中出血组肝素量、CMBs 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肝素量、CMBs 为影响 PCI 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抗凝药物效果越强、作用靶点越多对 CMBs 影响越大,CMBs 数量对于预测PCI 术后出血有临床意义。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全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定量软件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代爽 冯艳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36-6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19
摘要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全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定量软件(3DAutoRV)技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 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10 月至 2022 6 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临床诊断为 SLE 患者,对入选的 87 例患者进行分组(A 组:40 例,三尖瓣反流峰值低速率≤2.8 m/s 无其他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表现;B 组:27 例,三尖瓣反流峰值速率≤2.8 m/s,有其他肺动脉高压超声心 动图表现或三尖瓣峰值速率 2.9 ~ 3.4 m/s,无其他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表现;C 组:20 例,三尖瓣反流峰 值速率 > 3.4 m/s),另选健康对照组 29 例(D 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心率、体质指数(BMI)、 血压等,常规超声获得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RVED)、右心室前壁厚度 RVAW)、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3DAutoRV 软件获得三尖瓣环位移 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 右心室每搏量(RVSV)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基底段横径(RVD1)、右室中间段横径(RVD2)、 右室长径(RVD3)、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FWLS)、右心室室间隔纵向应变(SLS)。结果 (1)对照组与 SLE 患者相比,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 BM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 C 组与其他组相比心率明 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 D 组相比,A SLS、RVEF FWLS 减低,ESV 增加。B TAPSE、FAC、SLS、FWLS、RV EF、S′均减低,ESV、EDV 增加(P < 0.05)。C TAPSE、FAC、SLS、FWLS、RV EF、S′均减低,ESV、EDV 增加(P < 0.05)。与A组相比,B组TAPSE、FAC、SLS、FWLS、RVEF减低,ESV、EDV 增高(P < 0.05),而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B 组相比,C TAPSE、FAC、S′、SLS、FWLS、RVEF RVSV 减低,EDV、ESV 均增加(P < 0.05)。(3)FWLS 预测 SLE⁃PAH 的最佳截断值为⁃23.32(AUC = 0.90,P < 0.001)。(4)一致性检验与重复性分析显示 RVEF FWLS 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3DAutoRV 软件可 以为评估SLE 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提供依据。

中医药现代化
耳穴压豆联合经皮穴电刺激预防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袁柳青 梁伟东 李晓玲 邓六香 钟茂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42-6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20
摘要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经皮穴电刺激预防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 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 120 例,随机分为 4 组:对照组(A 组)、耳穴压豆组(B 组)、经 皮穴电刺激(C 组)、耳穴压豆联合经皮穴电刺激(D 组)。检测术前、术后 12 h、术后 24 h 血清 5⁃羟色胺 5⁃HT)浓度、胃动素(MTL)含量和胃泌素(GAS)含量;评估术后 30 min、6、12、24 h PONV 发生率。结果 A 组比较,C、D 组术后 6、12、24 h PONV 发生率更低(P < 0.05);;B、C、D 组术后 12 h 和术后 24 h 血清 MTL、GAS 升高(P < 0.05);C、D 组术后 12 h 24 h 血清 5⁃HT 降低(P < 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经皮 穴电刺激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 PONV 发生率,调节胃肠激素,并降低血浆 5⁃HT 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 非药物疗法,可推广。

综述

点阵激光治疗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孙睿爽 张云松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47-6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21
摘要 ( 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是临床中较常见的脱发类型。近年来,激光技术蓬勃发展,点阵激光 治疗脱发的参数设置及安全性愈发引起学者关注,目前的经验性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点阵激光既可 改变皮肤组织的微环境,激活毛囊干细胞,促进毛发生长,又可破坏皮肤的角质层屏障,加速外用药物的 吸收,在非手术治疗脱发领域颇具前景。本文将从点阵激光的分类、作用原理、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 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简要综述。

临床经验
侧卧位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在日间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付紫辉 王亭亭 张晓坤 王尔华 张以洋 肖江强 付群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5):  651-6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5.022
摘要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