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05-25
基础研究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通过减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闫林轩 梅霄阳 章林明 常越辰 马克涛 李丽王勤章 李应龙,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35-123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1
摘要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G 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能否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方法 雌性去卵巢(ovariec⁃ tomized,OVX)大鼠随机分为 OVX 组、OVX+I/R 组、OVX+I/R+G1(GPER 激动剂)组、OVX+I/R+G15(GPER 断剂)+G1 组。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HE 染色、Paller 评分评价肾组织损伤程度,观察肾组织凋亡相关蛋白 的表达位置及表达水平。结果  OVX 组相比,OVX+I/R 组肾功能损伤明显(P < 0.01),Paller 评分升高 P < 0.01),Bcl⁃2 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表达及肾组织的表达均减少,Caspase⁃3 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 胞阳性表达及肾组织的表达均增加(P < 0.01);G1 干预后肾功能损害减轻(P < 0.01),Paller 评分降低(P < 0.01),Bcl⁃2 蛋白的表达上升,Caspase⁃3 蛋白的表达下降(P < 0.01);G15 组可部分逆转 G1 激活 GPER 后的保护作用(均 P < 0.01)。结论 激活 GPER 可以减轻肾脏 I/R 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凋亡通路实现的。

视黄醇结合蛋白2基因沉默对卵巢癌SKOV3/PTX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冯同富 陈德军 叶常鸿 汪黎明 金晶 雷燕 李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40-124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2
摘要 ( 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沉默视黄醇结合蛋白 2(RBP2)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 SKOV3/PTX 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建立稳定干扰 RBP2 表达的细胞株 SKOV3/PTX⁃RBP2i,将实验分为 3 组,即 RBP2 沉默组(SKOV3/PTX⁃RBP2i)、阴性对照组(SKOV3/PTX⁃NC)和空白对照组(SKOV3/PTX),Western blot 法验证 RBP2基因的沉默效果,划痕实验检测三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三组细胞的侵袭能力, RT⁃PCR Western blot 法检测三组细胞β⁃catenin、VEGF MMP⁃2 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干扰 RBP2表达的细胞株SKOV3/PTX⁃RBP2i,沉默组RBP2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沉默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和侵袭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沉默组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RT⁃PCR 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组β⁃catenin、VEGF 及MMP⁃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 干扰 SKOV3/PTX 细胞中RBP2的表达可抑制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TRPM2基因敲除通过调控GSK3β改善脂多糖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

张占琴 王辉 蒋永泼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45-12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3
摘要 ( 3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TRPM2 基因敲除(TRPM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 TRPM2-/-小鼠 60 只,分为 TRPM2-/-组和 TRPM2-/-+LPS 组各 30 只;另取同基因型背 景的野生型(WT)小鼠 60 只,分为 WT 组和 WT+LPS 组各 30 只。ELISA 法检测海马和/或前额叶皮层 5⁃ 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TNF⁃α 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标志 物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 p⁃GSK3β t⁃GSK3β蛋白表达;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抑 郁样行为。结果  WT+LPS 组小鼠比较,TRPM2-/-+LPS 组小鼠海马 5⁃HT 的含量减少(P<0.05);海马 GFAP Iba⁃1 阳性细胞数减少(均 P<0.01);TNF⁃α IL⁃1β的表达下调(均 P<0.01);p⁃GSK3β的蛋白表 达增加(P<0.01),而 t⁃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并且,TRPM2-/-+LPS 组小鼠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较 WT + LPS 组小鼠明显缩短(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亦明显缩短(P<0.05)。结论 TRPM2 基因敲除显 著改善LPS 所致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上调海马p⁃GSK3β的蛋白表达有关。

超声微泡介导Caprin⁃1⁃KO转染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周期及cyclinD1、cyclinD2表达的影响

陈佳琳, 林翠燕, 赖美燕, 林健如, 张慧, 过新民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50-12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4
摘要 ( 3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筛选最优 Caprin⁃1 敲除质粒并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其转染对人肝癌 HepG2 细胞中 cyclinD1、cyclinD2的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 构建 Caprin⁃1敲除质粒KO⁃1、KO⁃2,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将目的质粒转染入人肝癌 HepG2 细胞,超声转染条件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免疫印迹法(WB)筛选最优质粒,实时荧光定量 PCR(qPCR)检测抑制 Caprin⁃1 表达后 cyclinD1 cyclinD2 表达情况,细胞增殖实 验(CCK⁃8 法)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抑制 Caprin⁃1 表达对细胞增殖与周期的影响。结果 设计 Caprin⁃ 1 敲除质粒Caprin⁃1⁃KO⁃1、Caprin⁃1⁃KO⁃2引物序列,提取质粒经过电泳及测序,鉴定质粒构建成功。转染目的质粒后,KO⁃2 Caprin⁃1 表达显著降低,与阴性对照组(NC)、KO⁃1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抑制 Caprin⁃1 表达明显抑制 HepG2 细胞的增殖,阻滞了细胞周期,cyclinD1,cyclinD2 表达均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微泡介导Caprin⁃1⁃KO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Caprin⁃1⁃ KO 对人肝癌 HepG2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使细胞周期发生阻滞,cyclinD1 cyclinD2 表达下降,为进一步 研究Caprin⁃1在肝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提供思路。

电活性生物膜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再生修复的体外研究 

朱培君, 赖春花, 程鸣威 , 何逸恒, 徐淑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57-12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5
摘要 ( 3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研发一种具骨免疫调节性能的屏障膜,本研究制备电活性生物膜并明确其对 巨噬细胞极化分型的调控作用,再进一步探究电活性生物膜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制备带电的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trifluoroethylene),P(VDF⁃TrFE)]薄膜。构建 P(VDF⁃TrFE)膜、巨噬细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 共培养体系,不带电 P(VDF⁃TrFE)膜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PCR 技术检测带电 P(VDF⁃TrFE)膜上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在膜⁃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的刺激下,应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茜素红染色等技术检测 BMSCs 的成骨活性。结果 带电 P(VDF⁃TrFE)膜具良好的电学稳定性。巨噬细胞在带电膜上表现为 M2 型特征蛋白 CD206 的高表达,PCR 结果也显示了 Arg⁃1、IL⁃10 在带电膜上有较高的表达(P<0.05)。带电薄膜⁃巨噬细胞环境下,rBMSCs 分泌的 ALP 及矿化结节较对照组多。结论 电活性 P(VDF⁃TrFE)膜可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向 M2 表型极化,在其介导的巨噬细胞环境下,rBMSC 显示出较高的成骨活性,这对骨缺损区的再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为了研发一种具骨免疫调节性能的屏障膜,本研究制备电活性生物膜并明确其对 巨噬细胞极化分型的调控作用,再进一步探究电活性生物膜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制备带电的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trifluoroethylene),P(VDF⁃TrFE)]薄膜。构建 P(VDF⁃TrFE)膜、巨噬细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 共培养体系,不带电 P(VDF⁃TrFE)膜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PCR 技术检测带电 P(VDF⁃TrFE)膜上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在膜⁃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的刺激下,应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茜素红染色等技术检测 BMSCs 的成骨活性。结果 带电 P(VDF⁃TrFE)膜具良好的电学稳定性。巨噬细胞在带电膜上表现为 M2 型特征蛋白 CD206 的高表达,PCR 结果也显示了 Arg⁃1、IL⁃10 在带电膜上有较高的表达(P<0.05)。带电薄膜⁃巨噬细胞环境下,rBMSCs 分泌的 ALP 及矿化结节较对照组多。结论 电活性 P(VDF⁃TrFE)膜可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向 M2 表型极化,在其介导的巨噬细胞环境下,rBMSC 显示出较高的成骨活性,这对骨缺损区的再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时长的过氧化氢刺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

林朴卿, 阮云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63-12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6
摘要 ( 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时长下 200 μmol/L 过氧化氢(H2O2)刺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 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衰老的影响,为氧化应激诱导细胞衰老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HUVEC 分为空白组和 H2O2暴露组,暴露组分别在 200 μmol/L 终浓度的 H2O2作用 0.5、1、3、6、12、24、48 96 h。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细胞衰老⁃β半糖苷酶染色(SA⁃β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 酶联吸附反应(enzyme 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细胞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 oxidas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peroxidase,GSH⁃px)水平;Western Blot Bax、Bcl⁃2、p21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H2O2暴露组短时间内(3 h 以内)细胞增殖活性 增高,少量细胞SA⁃β糖苷酶染色阳性,ET⁃1和NO分泌增加;随着刺激时间延长(3 ~ 24 h),细胞增殖活性下 降,SA⁃β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ET⁃1 分泌增多,NO 分泌减少(P < 0.05),p21 表达逐渐增多,Bax、Bcl⁃2 表达无明显差异;48 ~ 96 h 细胞活力持续下降,SA⁃β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无明显变化,ET⁃1、NO 分泌下降, Bax 表达逐渐增加,Bcl⁃2 逐渐减少(P<0.05),但 p21 表达无明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H2O2刺激后各组细 MDA 持续上升,SOD、GSH⁃px 持续下降(P<0.05)。结论 200 μmol/L H2O2刺激 24 h 可导致 HUVEC 明显衰老,但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增多。

临床研究

足突融合与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肾功能的关系

赵若蓓, 罗宇珍, 潘玲, 王明军, 廖蕴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68-12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7
摘要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伴足突融合的 IgA 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足突融合对 IgA 肾病 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19 IgA 肾病患者资料,根据电镜下足突病变分为足突广泛融合组(融合≥ 50%)40 例(18.3%)和足突无明显病变组(包括无病变和< 50%融合)179 例(81.7%)。结果 足突广泛融合组与无明显病变组比较,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尿蛋白定量更高,血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估值(eGFR)更低。舒张压、尿素氮及 LDL 升高是足突广泛融合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 结果显示足突广泛融合是 IgA 肾病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5)。结论 足突广泛融合的 IgAN 患者临床表现更重,足突广泛融合是 IgA 肾病患者肾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PTEN诱导激酶1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中的作用

吴珍珍 , 刘志宏, 孙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72-12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8
摘要 ( 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PTEN 诱导激酶 1(PTEN⁃induced kinas 1,PINK1)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 效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KM⁃Plotter 网站数据进行PINK1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收集 3 对新鲜胃癌及癌旁标本和 153 例胃癌石蜡标本及相应临床数据进行 PINK1 蛋白表达检测及生存分析验证,并对 PINK1 表达及其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及验证。结果 KM⁃ Plotter 网站数据分析显示,PINK1 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无论分期及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其高表达均提示不良预后;PINK1 高表达与 5⁃Fu 辅助化疗疗效良好相关。在 153 例胃癌石蜡标本及 3 对新鲜胃癌及癌旁标本中验证发现 PINK1 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其表达随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在发生远处转移或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表达量更高。预测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时,PINK1 免疫组化评分截断值 4.50 AUC 0.772,敏感性为 69.2%,特异性为 76.0%;预测胃癌患者 5⁃Fu 辅助化疗疗效良好时,PINK1 免疫组化评分截断值 5.50,AUC 0.735,敏感性为 60.0%,特异性为 76.9%。结论 PINK1 在胃癌中高表达并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中起一定作用。

健康女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肠道菌群微生物组学研究

韦雅婧, 梁炎春, 杨如玉, 雷舜天, 王泽海, 牛刚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79-12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09
摘要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健康女性肠道菌群的 差异并进行功能预测分析。方法 收取 2019-2020 年期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OE 组,n = 14)、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DIE 组,n = 12)及健康女性(Control 组,n = 10)的粪便,通过 16S rRNA 扩增技术对菌群 V3⁃V4 片段进行测序、结果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 组间菌群的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E 组和 DIE 组的 Negativicutes(纲)和 Fusicatenibacter(属、种)显著减少,NK4A214_group(属)和 Eubacteri⁃ 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种)显著增多。功能预测发现氨基酸代谢和 ABC 转运蛋白基因在 OE 组富集。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肠道存在菌群失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和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的发展 可能与氨基酸代谢和转运蛋白基因有关。

序贯法测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有效剂量

谭美云, 赵秉诚, 刘克玄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84-12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0
摘要 ( 2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序贯法分阶段分别测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中的半 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及 95%有效剂量(95 % effective dose,ED95)。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儿 70 例,年龄 1 ~ 3 岁,ASAⅠ或Ⅱ级,分阶段进行序贯试验。第一阶段固定丙泊酚诱导剂量 3.5 mg/kg,测瑞芬太尼 ED50、ED95;第二阶段固定瑞芬太尼 ED95,测丙泊酚 ED50、ED95。用 probit 概率单位法计算 ED 95%CI结果 瑞芬太尼 ED50 2.50(1.91,3.28)μg/kg、ED95 3.91(3.19,9.53)μg /kg;丙泊酚 ED50 2.34(1.73 2.94)mg/kg、ED95 3.67(3.02,8.65)mg/kg。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 1 ~ 3 岁小儿无肌松气管 插管,丙泊酚ED50、ED95,瑞芬太尼ED50、ED95可为临床提供精准用药依据。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保乳边缘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贾海霞 贾卫娟 夏婷 胡小戊 曹腾飞 陈欣欣 章乐虹 钟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88-12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1
摘要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保乳边缘状态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 032 例拟保乳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分子分型、年龄及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与阳性手术边缘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0.3%(209/1 032)患者边缘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 Her⁃2+型乳腺癌、EIC 及阳性淋巴结与阳性边缘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 < 0.01);利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不同分子分型的预后,在 DFS,LRRFS DMF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er⁃2+乳腺癌是保乳阳性边缘的独立影响因素;Luminal⁃HER⁃2分型和 HER⁃2+分型是保乳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同程度烧伤对患者七氟烷MACBAR的影响

王爱群, 彭伟龙, 张立贤, 张志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93-13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2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烧伤对患者七氟烷MACBAR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 我院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根据烧伤程度不同进行分组,A 30%面积烧伤(n = 20 例)、B 50%面积烧伤 n = 20)、C 70%面积烧伤(n = 20),共 60 例。三组均给予七氟烷麻醉诱导,采用序贯法测定七氟烷 MACBAR、比较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BG)、去甲肾上腺素(NE)、术中脑电双频 指数(BIS)、记录自主呼吸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C MACBAR、HR MAP、BG、NE、均高于 B 组及 A 组,而 B 组则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自主呼吸消失时 间长于 B 组及 A 组,且 B 组长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 B 组及 A 组,且 B 组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镇静-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随着烧伤程度的增加,七氟烷 MACBAR逐渐增加,但麻醉作用时间则逐渐缩短,在相关手术麻醉中应适当提高吸入浓度并延长药物维持时间。

不同次数IVF⁃ET对输卵管阻塞不孕女性应激反应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宋家美 刘洋 李东娅 陈静思 姜方洁 马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296-13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3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对输卵 管阻塞不孕女性的生理应激水平及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7 10 月至 2019 10 月在昆明医 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 IVF⁃ET 助孕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分析不同移植次数患者的基 础情况、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促排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3 次组促卵泡激素(follical stimulating hormone,FSH)较 1 次组高,雌二醇(Estradiol,E2)较 1 次组低;1 次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多巴胺(dopamine,DA)及 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水平高于 3 次组;2 次组 DA 高于 3 次组。 1 次组控制性促排(GnRH⁃a,Gn)用量低于 2、3 次组;2 次组 Gn 时间多于 3 次组;1 次组获卵数、成熟卵子 数及内膜厚度均较 3 次组偏高;1 次组内膜厚度较 2 次组偏高;1 次组妊娠率比 3 次组妊娠率偏高。结论 随着治疗次数增多,患者性激素分泌异常,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减少,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及内膜厚度逐渐降低,最终影响患者妊娠结局。

XPC Ⅲ基因遗传变异对接受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的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神经毒性及预后的影响

郑凯, 张天可, 付文政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01-13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4
摘要 ( 2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 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基因的遗传变异对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的Ⅲ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 186 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且术后接受奥沙利铂方案辅助化疗的Ⅲ CRC 患者。此外,收集患者的外周血生物学标本进行 XPC 基因遗传变异分析。XPC 基因多态性和无疾病生存期的关联 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方法进行,通过卡方检验探讨基因型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186 例患者的 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 4.3 年,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 5.5 年。遗传 变异分析结果提示位于 XPC 基因编码区的 rs2228001 位点与预后及安全性相关。预后分析结果表明 TT TG/GG 基因型患者的中位 DFS 分别为 3.8 年和 5.0 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两种基因型患者 的中位 OS 分别为 5.0 年和 5.7 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1)。rs2228001 位点基因型和不良反应分析 结果表明 TG/GG 基因型患者相对于 TT 基因型患者伴随了相对较高的神经毒性发生率(72.9% vs. 55.4% P = 0.014)。结论 XPC 基因 rs2228001 位点可以作为预测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的Ⅲ CRC 患者 预后及神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MRI 和骨扫描及相关因素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分析

罗丽萍 胡珊 仝慧敏 黄楠 李晓倩 李丽娜 余飞燕 吴波 程艳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07-13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5
摘要 ( 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和 Gleason 评分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全身骨转移的作用,同时比较 MRI 及核素骨扫描对骨盆区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骨转移提供 有效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51 例确诊 PCa 的患者资料,由骨转移病灶的临床标准诊断骨转移,并分 析全身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同时比较 MRI 与核素骨扫描诊断骨盆区域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1)51 PCa 患者分骨转移组(24 例)与非骨转移组(27 例),骨转移组 tPSA、fPSA Gleason 评分明显高于非骨转 移组(P < 0.05)。当 tPSA、fPSA 取界值 68.59、6.42 ng/mL 时,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分别为 75.00%、81.50% 83.30%、81.50%)。(2)分析骨盆区域分为骨转移组 22 例和非骨转移组 29 例,MRI、核素骨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 86.36%、93.10%、90.20%(P<0.05)和 90.91%、86.21%、88.24%(P<0.05)及 94.45%、79.31%、86.27%(P<0.05)。结论 (1)tPSA、fPSA Gleason 评分是诊断 PCa 全身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数值升高对预测骨转移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特别是当 tPSA fPSA 取界值 68.59、6.42 ng/mL 时诊断效能最佳;(2)对骨盆区域研究发现 MRI 诊断 PCa 骨转移的特异性最高,与核素骨扫描联合诊断时敏感性最高,表明两者的联合使用可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 PCa 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硬膜外提前镇痛对产妇血清皮质醇、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影响

马欢欢 徐恒 张永红 刘晓欧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12-13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6
摘要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进入产程时实施硬膜外提前镇痛对产妇血清皮质醇(COR)、内皮素⁃1(ET⁃1)与 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根据产妇自愿申请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分为提前镇痛组(P 组)与对照组(C 组),P 组在进入产程时给予镇痛,C 组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两组分别在进入产程时(T0),宫口开全时(T1)与胎儿娩出后(T2)评估 VAS 疼痛评分与采取产妇静脉血 3 mL,检测 COR、ET⁃1 值及 NO 浓度, 记录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在胎儿娩出后即采取脐动脉血,记录其 PO2、PaCO2、pH 值。结果 P 组第一产 程、第二产程、总产程较C组延长(P < 0.05);随着产程进展P组在T1、T2时刻的VAS评分、COR含量较C 低(P < 0.05),同时 P 组在 T1、T2 时刻 ET⁃1 水平较 C 组低(P < 0.05),NO 水平较 C 组高(P < 0.05),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PO2、PaCO2、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提前实施硬膜外镇痛是可行 的,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结局,且能减少疼痛对产妇的应激反应,有益于胎盘循环与胎盘灌注。

菱形阻滞与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对比

毛远舟 贾海滨 刘冬 王霞 曹向洪 刘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17-13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7
摘要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菱形阻滞与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 疗效。方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92 例,随机分为三组,A 29 例患者(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组)、 B 32 例患者(菱形阻滞注射组)、C 31 例患者(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联合菱形阻滞注射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3 d、7 d、1 个月、6 个月行 VAS 视觉模拟评分和 Lysholm 膝关节康复量表评分以及比较疼痛缓解率、膝关节康复缓解率。比较第二次、三次治疗比率,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A 在治疗后 1 个月内 VAS、Lysholm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组、C 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 VAS、Lysholm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组、C 组在治疗 7 d 后疼痛缓解有效 率、膝关节康复缓解有效率均显著高于 A 组(P < 0.05);C组第二次、三次治疗比率显著低于A组、B组(P < 0.05);3 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术联合菱形阻滞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更为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白月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22-13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8
摘要 ( 3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探讨 Pcv⁃aCO2 联合乳酸清除率(LCR)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8 月至 2018 12 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 68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尽早开始液体复苏。分别于复苏前即刻(T0)、复苏后 6 h(T6)同时行桡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分析,计算出 Pcv⁃aCO2、LCR。根据复苏后 6 h Pcv⁃aCO2 LCR 将患者分为 4 组:A 组为 Pcv⁃aCO2 6 mmHg LCR<30%;B 组为 Pcv⁃aCO2>6 mmHg LCR ≥ 30%;C 组为 Pcv⁃aCO2 ≤ 6 mmHg LCR<30% D 组为 Pcv⁃aCO2 ≤ 6 mmHg LCR ≥ 30%。比较 4 组患者复苏前后的一般临床资料、生理指标、实验室指 标、液体入量及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患者在液体复苏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入住 ICU 即刻的 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及原发感染部位来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6 两个时间点 Pcv⁃aCO2 ScvO2均有相关性,Pcv⁃aCO2(T6)和 LCR 有相关性。结论 Pcv⁃aCO2 ScvO2、LCR 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且 Pcv⁃aCO2联合 LCR 可以更好地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避免因 ScvO2假性正常而停止复苏,可共同作为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目标。

药物与临床

云克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非创伤性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王波 , 郭会利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28-13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19
摘要 ( 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云克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17 9 月至 2020 3 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早期非创伤 性股骨头坏死患者 90 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5 例。 研究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行走能力、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分、坏死指数以及骨髓水肿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行走能力,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坏死 指数均有好转,观察组疼痛程度与坏死指数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行走能力、关节功能评分高于 对照组(P < 0.05)。骨髓水肿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骨髓水肿 1 级降为 0 22 例,2 级将为 1 9 例,3 将为 2 5 例;治疗后对照组骨髓水肿 1 级降为 0 16 例,2 级降为 1 9 例,3 级将为 2 4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云克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 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lncRNA CASC9和miR⁃758⁃3p在肝细胞肝癌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陆秀琴 葛国洪 潘洪秋 王健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32-13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20
摘要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肿瘤易感候选者9(lncRNA CASC9)、微小RNA⁃758⁃3p(miR⁃758⁃3p 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 2 月于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HCC 患者 72 例作为 HCC 组,另选取健康体检人员 30 例作为健康对照 组。starBase v2.0 在线软件预测 lncRNA CASC9 miR⁃758⁃3p 的结合位点;检测受试者血清中 lncRNA CASC9、miR⁃758⁃3p 的表达,分析两者与 HCC 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两者和甲胎蛋白(AFP)对 HCC 的诊断价值。结果 StarBase v2.0 软件结果显示,lncRNA CASC9 miR⁃758⁃3p 存在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ncRNA CASC9 HCC 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升高(P < 0.05),miR⁃758⁃3p HCC 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降低(P<0.05)。HCC 患者血清中 lncRNA CASC9、miR⁃758⁃3p 的表达与肝硬化、淋巴结 转移和 TNM 分期有关(P<0.05)。ROC 分析显示:lncRNA CASC9、miR⁃758⁃3p AFP HCC 均有一定的 诊断价值。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较高,ROC⁃AUC 为0.848(95%CI:0.767~0.937)。结论 血清lncRNA CASC9和miR⁃758⁃3p有可能成为HCC 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

心肌T1、T2 mapping技术和细胞外容积分数对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赵细辉, 刘新峰, 马海彦, 刘远成, 王荣品,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37-13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21
摘要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肌 T1、T2 mapping 技术和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volume fraction,ECV)在 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 1.5T Aera 磁共振扫描仪对 24 例急性心梗的患者行心肌 T1、T2 mapping 序列和延迟灌注检查,将扫描图像输入到 syng MR D13 后处理工作站,在 T1、T2 mapping 图 手动画取延迟强化节段兴趣区并计算强化前后T1 、T2值及血池增强前后T1值,以远隔未强化区域为对照 组,同样方法计算该域强化前后T1、T2值及血池T1值,计算两组的ECV,采用t检验和ROC 曲线进行分析。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初始T1值(1 320.0 ± 28.4)ms 大于远隔未强化区域初始T1值(1 196.8 ± 27.0)ms (< 0.001),急性心肌梗死区域 T1 值下降较远隔未强化区域更明显,两者 ECV 分别为(38.7 ± 2.1)%、 (24.8 ± 2.5)%(< 0.001);急性心肌梗死区域 T2 值为(93.3 ± 6.6)ms 大于远隔未强化区域 T2 值(80.7 ± 6.7)ms(< 0.001);各参数值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12、0.840、0.875、0.819 ,均具备较好的 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从 ROC 曲线图中可看出 ECV 值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较其他指标高。 结论 心肌T1、T2 mapping 技术和ECV 在识别及定量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价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针刺治疗帕金森病黑质致密带改变的评价

魏易琼 赖丽莎 薛丹 成秋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42-13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22
摘要 ( 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测量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致密带(SNc)变化,无创性地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20 5-12 月在我院行针刺治疗的 50 例帕金森病患 者,治疗 3 个疗程后根据其治疗效果不同分为治愈组、缓解组和无效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 3 个疗 程后均进行 MRI 检查,采用 SWI 序列扫描,测量其 SNc 宽度、中脑直径比值、SN 面积,比较各组检查结果。 结果 三组针刺治疗前的 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3 个疗程后,治愈组、缓解组的 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的 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治疗后治愈组的 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明显低于缓解组和无效 组(P < 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可清楚显示帕金森病患者黑质致密带大小变化,其应用于针 刺治疗帕金森患者治疗效果判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调查研究

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知信行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

LIU Yangyang, ZHOU Hongzhen, LIAO Shengwu, HU Ruidan, HOU Jiakun, LI Muling, BAI Xuejie.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46-13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23
摘要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知信行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下一步制定 针对医护人员开展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及干预能力,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方法 于2020年4-5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行编制的医护人员卒中后认知障碍知信行问卷对广州市2个三甲医院79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共 780 份(97.7%),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50.95 ± 12.994)、(49.95 ± 7.687)、(49.19 ± 13.292)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工作科室、职业满意度、卒中 后认知障碍知识培训和培训需求是影响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知信行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 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知识和行为干预处于中等水平,信念较积极。为确保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得到早期识别及认知康复,亟需针对医护人员开展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知信行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下一步制定 针对医护人员开展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及干预能力,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方法 于2020年4-5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行编制的医护人员卒中后认知障碍知信行问卷对广州市2个三甲医院79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共 780 份(97.7%),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50.95 ± 12.994)、(49.95 ± 7.687)、(49.19 ± 13.292)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工作科室、职业满意度、卒中 后认知障碍知识培训和培训需求是影响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知信行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 医护人员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知识和行为干预处于中等水平,信念较积极。为确保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得到早期识别及认知康复,亟需针对医护人员开展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生存特征分析: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

黄庆 邹旻红 李旺林 曹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51-13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24
摘要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MA)术后患者的生存特征差异和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 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 2006-2015 年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总共 13 594 例患者,分 为两组: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 = 9 824)和左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 = 3 770),使用 Kaplan⁃Meier 分析 两组总生存期(OS),按分期、分化程度分层对比分析 OS;多因素 Cox 分析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 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各肿瘤特征中存在明显差异。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 5 年生存率分别是 51.6% 55.0%,生存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34)。分层分析显 示在 AJCC 分期Ⅰ期(P = 0.203)、Ⅱ期(P = 0.156)、Ⅲ期(P = 0.08)、高分化(P = 0.091)、中分化(P = 0.252 和未分化(P = 0.946)的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O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期左半结肠黏液腺癌的OS 要优于右半结肠黏液腺癌(P < 0.001);而低分化的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 OS 要优于左半结肠黏液腺癌 P = 0.001)。多因素 Cox 分析显示,男性、年龄≥ 60 岁、单身或未婚、丧偶、T3、T4、N1、N2、M1、低分化、未 分化、淋巴结获取数量<12、CEA 阳性和无化疗分别是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分化是左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表现出不完全一致的生存差异。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也不完 全一致。

中医药现代化

益气消癥方配合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

许明桃 郑玮琳 梁雪芳 曹立幸 陈韵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57-13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25
摘要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益气消癥方配合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消癥方配合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妈富隆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125水平,检测肝肾功能,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痛经VA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水 平较治疗前下降(P < 0.05),中医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 0.05);(3)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肝肾功 能异常情况。结论 益气消癥方配合周期疗法能有效缓解内异症患者的痛经症状,与西药妈富隆疗效相当,并能改善患者气虚血瘀证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内异症痛经患者提供一种优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临床护理

早期喂养联合捏脊疗法在新生儿腹腔镜十二指肠梗阻术后的应用 

康佳 黄咏欣 黄利英 肖尚杰 曾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61-13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26
摘要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联合捏脊疗法在新生儿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梗阻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120 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早期喂养组(B 组)、捏脊疗法组(C 组)、早期喂养联合捏脊疗法组(D 组),比较四组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D组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其他三组;C组、D组患儿术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 A 组和 B 组,D 组发生率最低。结论 早期喂养联合捏脊疗法可促进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缓解术后喂养不耐受,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综述

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俊, 董永超 徐东波 杨皓 丁豪帅 周昕 常德辉 蓝天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0):  1365-13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0.027
摘要 ( 3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显著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患者的预 后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对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主要依据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 评分(GS)及 TNM 分期,但是对同一分层的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状况却存在显著的差 异,需要发现新的预后标记物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并建立预后预测诺莫图,从而达到方便准确的预后预 测目的,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状态。故从肿瘤及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 影响的研究现状作此综述,旨在为前列腺癌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诺莫图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