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专题笔谈
ALG13突变相关糖基化障碍型癫痫的研究进展
刘安红,张静,李书香,钱欣,夏阳,高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091-10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1
摘要 ( 198 )   HTML ( 12)   PDF (698KB) ( 1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癫痫(EP)是一组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为核心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然而,约有1/3的患者存在明显的耐药性,研究证实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ALG13基因编码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胺(UDP-GlcNAc)转移酶的亚基,其突变可导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此类患者多伴有癫痫发作,这提示ALG13基因遗传变异与糖基化障碍及癫痫之间存在强关联。该综述首次系统地整合了ALG13基因结构功能,以及其突变与癫痫之间的关联证据和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多维度剖析,为深入探究ALG13基因与癫痫的关系、开展精准诊断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

专题报道:神经疾病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对MPT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作用
周旭,逯冉冉,任芳丽,彭小雨,杨新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097-110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2
摘要 ( 131 )   HTML ( 6)   PDF (973KB) ( 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所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28只6 ~ 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及EGCG低剂量组[25 mg/(kg·d)]和EGCG高剂量组[50 mg/(kg·d)]。连续7 d腹腔注射MPTP 30 mg/(kg·d)制备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指标检测、Western blot方法分析EGCG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结果 (1)在行为学检测中,与模型组比较,经EGCG低、高治疗后小鼠的运动路程和速度得到明显改善(均P < 0.001),经EGCG高剂量治疗组的小鼠在中心路程所占百分比中也呈现出显著优势(P < 0.001)。(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α-突触核蛋白沉积明显增加(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EGCG低、高剂量组均降低了α-突触核蛋白沉积(均P < 0.001)。(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区Beclin 1和LC3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均P < 0.001),p6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 < 0.001);经EGCG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EGCG低剂量组小鼠Beclin 1和LC3蛋白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 < 0.01;P < 0.001),p6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 < 0.001),EGCG高剂量组小鼠Beclin 1和LC3蛋白表达量有显著的增加(均P < 0.001),p6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 < 0.001)。 结论 EGCG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降低了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起到了保护作用。

健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高盼盼,张倩,刘婷慧,孙洁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05-11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3
摘要 ( 45 )   HTML ( 1)   PDF (474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健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生物反馈下空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效果。 方法 152例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8例。生物反馈组应用生物反馈下空吞咽训练,磁刺激组应用健侧高频rTMS,联合组应用生物反馈下空吞咽训练与健侧高频rTMS,安慰剂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和安慰性 rTMS,均干预4周。记录临床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后通过多功能食道造影仪评估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时间、开放程度、咽收缩持续时间,并比较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结果 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比生物反馈组和磁刺激组提高,治疗后的UES 开放时间、开放程度以及咽收缩持续时间分别为(205.33 ± 29.01)ms、(1.14 ± 0.34)cm、(559.19 ± 63.48)ms,高于另3组(P < 0.05);联合组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6.04 ± 0.83)和(20.03 ± 3.26)分,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P < 0.05)。 结论 联合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多配体蛋白聚糖-1、血管内皮-钙粘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伍松柏,戴瑶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11-11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4
摘要 ( 131 )   HTML ( 10)   PDF (514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预测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长沙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检测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入ICU第1、3天的血清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水平。分析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预测SAE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96例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SAE组40例,非SAE组56例,SAE组序贯脏器衰竭估计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28 d死亡率显著高于非SAE组(P < 0.05)。SAE组第1天、第3天血清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AE组(P < 0.05)。第3天血清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高水平是SAE独立危险因素。第3天血清syndecan-1(AUC 0.798,95%CI: 0.709 ~ 0.886,最佳截断值160.80 ng/mL,敏感度71.43%,特异度72.50%)、VE-cadherin(AUC 0.847,95%CI: 0.768 ~ 0.927,最佳截断值2 429.00 ng/mL,敏感度78.87%,特异度82.50%)及NSE(AUC 0.765,95%CI: 0.670 ~ 0.861,最佳截断值14.24 ng/mL,敏感度53.57%,特异度92.50%)水平均是SAE有效的预测指标,其中syndecan-1、VE-cadherin与NSE三者联合(AUC 0.877,95%CI: 0.806 ~ 0.949,敏感度85.71%,特异度80.00%)更有利于预测SAE。 结论 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继发SAE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及脑损伤相关。第3天血清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水平能够有效预测SAE,syndecan-1、VE-cadherin与NSE三者联合更有利于预测SAE。

血清微小RNA-143-3p、微小RNA-188-5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陈英道,李海宁,李育英,张岐平,梁炳松,李国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17-11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5
摘要 ( 115 )   HTML ( 3)   PDF (514KB) ( 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143-3p、miR-188-5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1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1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法检测miR-143-3p、miR-188-5p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43-3p、miR-188-5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3- 3p、miR-188-5p对ACI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143-3p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88-5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轻度、中及重度组血清miR-143-3p、NIHSS评分依次升高,miR-188-5p水平依次降低(P < 0.05);血清miR-143-3p与miR-188-5p呈负相关(P < 0.05);血清miR-143-3p、miR-188-5p与NIHSS评分均有关(P < 0.05);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miR-143-3p、miR-143-3p为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血清miR-143-3p、miR-188-5p联合预测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71,均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 = 2.683、2.703,P < 0.05)。 结论 ACI患者血清miR-143-3p水平明显升高,miR-188-5p水平明显降低,为ACI溶栓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临床新进展
椎间孔成形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精准应用及展望
刘汯林,陈凯,高梓博,黄澄宇,李永津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23-11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6
摘要 ( 121 )   HTML ( 4)   PDF (567KB) ( 1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可视化理念的日益成熟,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已成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其中,椎间孔成形作为手术的关键前置步骤,其操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及患者术后复发率。该文全面回顾椎间孔成形技术理念发展,探讨成形部位选择与应用,分析影响腰椎椎间孔成形术后稳定性的因素,并介绍计算机辅助导航的最新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植物乳杆菌LB12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影响
杨金山,贾本忠,钟思文,李涛,李登宝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30-113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7
摘要 ( 131 )   HTML ( 5)   PDF (2200KB) ( 1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植物乳杆菌LB12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影响。 方法 6~8周龄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B12组和LB12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和LB12组自由饮水,早灌胃2 mL生理盐水,晚分别灌胃2 mL生理盐水和2 mL植物乳杆菌LB12悬液,模型组和LB12干预组给予1%乙二醇饮水,早灌胃2 mL 2% 氯化铵溶液,晚灌胃条件同前。实验结束后,绘制大鼠的体质量变化趋势图,检测每只大鼠的尿钙、尿草酸、血清肌酐、尿素氮、肾脏SOD、MDA水平,并对大鼠肾脏组织进行HE染色、VK染色、免疫组化、ROS荧光及Western blot(WB)分析。 结果 植物乳杆菌LB12的体外草酸盐降解率为12.34%,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植物乳杆菌LB12可改善模型大鼠的体质量下降趋势并降低尿钙、尿草酸、血肌酐、尿素氮、MDA水平及升高SOD水平(P < 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LB12干预组大鼠的肾脏结晶较模型组明显减少,IL-6、ROS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 < 0.01)。WB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12抑制了TLR4/NF-κB、OPN的表达(P < 0.01)。 结论 植物乳杆菌LB12能有效缓解大鼠草酸钙结石对肾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并抑制TLR4/NF-κB、OPN的表达,降低肾脏结晶的产生,是未来防治肾草酸钙结石的潜在疗法。

CircMYCBP2促进膀胱癌淋巴管癌栓形成的机制
刘戴胤,李秋燕,陈长昊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39-11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8
摘要 ( 117 )   HTML ( 3)   PDF (1361KB) ( 3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淋巴转移阳性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的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MYCBP2在增强膀胱癌细胞黏附能力介导淋巴管癌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评估其临床相关性及潜在应用价值。 方法 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在淋巴转移阳性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的circRNA,并进一步通过扩大临床样本验证其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ircBank生物信息网站预测其编码能力,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实验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 WB)检测编码短肽。通过RNA pulldown、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B实验探究circMYCBP2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H(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 subunit H, EIF3H)相互作用介导翻译及调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VCAM-1)的转录,进而促进脉管癌栓形成的分子机制。接着通过在体外构建过表达和敲低circMYCBP2的膀胱癌细胞,结合跨内皮细胞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验证circMYCBP2编码的短肽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高通量测序和临床大样本实验分析证实circMYCBP2在淋巴转移阳性的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circMYCBP2能显著促进膀胱癌细胞跨越淋巴管内皮细胞。机制上,circMYCBP2通过IRES依赖机制结合EIF3H编码MYCBP2-227aa,过表达MYCBP2-227aa后VCAM-1的信使RNA(message RNA,mRNA)稳定性增加,进而增强UM-UC-3细胞侵袭能力。 结论 circMYCBP2通过EIF3H介导的IRES依赖翻译机制编码短肽MYCBP2-227aa,该短肽的表达影响VCAM-1的表达水平和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充分阐述了circMYCBP2在淋巴管癌栓形成及淋巴转移中发挥的重要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膀胱癌的早期淋巴转移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干预靶点。

临床研究
改良Chevron截骨术对无症状扁平足的影响
何至,魏亚,孙宁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49-11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09
摘要 ( 70 )   HTML ( 1)   PDF (959KB) ( 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后对无症状扁平足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伴有或不伴有无症状扁平足的病例资料118例(120足),按Meary角将其分为无症状扁平足组49例(50足)和非扁平足组69例(70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获取的负重位足X线正位片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 TNCA)、距骨第二跖骨角(talus-second metatarsal angle,T2MT)、侧位片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等影像资料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与末次随访影像资料组内比较:无症状扁平足组Meary角改善(P < 0.001),非扁平足组TNCA及T2MT均增加(P < 0.05);组间比较:无症状扁平足组术前TNCA、T2MT及Meary角均差于非扁平足组(P < 0.05),末次随访TNCA、T2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无症状扁平足组Meary角仍明显低于非扁平足组(P < 0.05)。 结论 改良Chevron截骨对拇外翻伴有无症状扁平足患者的内侧纵弓改善明显,而对其外展改善较弱;对拇外翻不伴有扁平足患者的内侧纵弓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其外展,而利于拇外翻的矫正。这表明改良Chevron截骨在矫正拇外翻的同时,对其无症状扁平足的足弓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会加重扁平足。

单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
庄云婷,宋瑶,陈茜,肖燕璇,谭天,李文慧,白瑞岩,林泽珊,王志坚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55-11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0
摘要 ( 137 )   HTML ( 4)   PDF (601KB) ( 2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单胎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发生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和有效预测指标,为临床预防sPE孕妇发生PPH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广州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932例sPE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为sPE并发PPH孕妇,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 (1)sPE并发PPH组孕妇辅助生殖率、产程出血量、胎盘早剥发生率、D二聚体(DD)、单核细胞计数(MONO)、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水平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子痫前期组(P < 0.05)。(2)产时出血量、DD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是sPE并发PPH孕妇的独立危险因素。(3)产时出血量、DD和血小板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分别为0.805、0.717和0.571,DD的最佳截断值为2.295 μg/ mL。联合产时出血量以及DD两个指标的AUC为0.859。(4)sPE并发PPH孕妇的产时出血量值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中,均高于PE组(P < 0.001),其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5 mL和375 mL。 结论 产时出血量、DD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是sPE并发PPH孕妇的独立危险因素。阴道分娩产时出血量> 285 mL、剖宫产产时出血量> 375 mL和DD > 2.295 μg/ mL的sPE孕妇发生PPH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加强对孕妇相关指标的监测。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状态及外周血RDW-SD、sFLCR、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沈娟,王勇,王秋萍,凌晨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61-11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1
摘要 ( 118 )   HTML ( 3)   PDF (559KB) ( 1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状态及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MM患者182例作为观察组,所选患者均随访3年,随访期间失访6例,最终纳入176例进行研究,将最终纳入的176例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53例)和预后良好组(123例),另外随机选取于我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免疫状态,分析MM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予以Cox回归分析M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将预后良好组纳入阴性,预后不良组纳入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的确定依据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分析通过拟合方程进行。 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RDW-SD及血清sBCM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血清sFLC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RDW-SD水平(HR = 1.091,95%CI:1.027 ~ 1.159)、血清sFLCR水平(HR = 1.095,95%CI:1.035 ~ 1.159)、血清sBCMA水平(HR = 1.088,95%CI:1.016 ~ 1.165)均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880,高于三者单一检测(0.805、0.786、0.780,P < 0.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4%、68.29%。 结论 MM患者存在免疫状态异常现象,且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与外周血RDW-SD及血清sBCMA水平和血清sFLCR水平有关,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更具优势。

糖尿病血糖控制状态分层对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凯华,张文辉,徐义春,李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67-11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2
摘要 ( 112 )   HTML ( 3)   PDF (550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糖尿病状态分层研究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于医院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患者中筛选出216例,根据术前血糖控制情况分为4组:A组(无糖尿病患者)、B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C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轻度不良)、D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重度不良)。4组均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术后遵循相同的康复方案。比较术前及术后1、2、3、6个月4组炎症因子水平、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4组肩袖厚度、腋囊宽度;比较4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术后1、3、6个月A组、B组、C组、D组ESR、CRP水平逐渐升高(P < 0.05),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角度逐渐减小(P < 0.05);术后1、3、6个月D组VAS评分均高于A组、B组、C组(P < 0.05),Constant-Murley评分均低于A组、B组、C组(P < 0.05),A组、B组、C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肩袖厚度、腋囊宽度均显著大于A组、B组(P < 0.05);D组切口浅表性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完全撕裂是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 < 0.05),早期修补是保护因素(P < 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影响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结构恢复,且术后疼痛更为强烈、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炎症反应消退更慢。

床旁盲插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续贯肠内营养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
何杨,侯志冰,王烈,宋京翔,王瑜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75-118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3
摘要 ( 86 )   HTML ( 2)   PDF (588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盲插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资料。分成观察组(A组,n = 42)及对照组(B组,n = 37),A组床旁盲插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B组胃管减压,肠梗阻解除后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腹部改善、炎症及并发症指标。 结果 营养方面,在第7天的Alb、Pa及NRS2002评分上,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部改善方面,在日均减压引流量、日均腹围减少量、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恢复EN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上,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炎症方面,治疗后第4、7天的CRP、IL-6、WBC,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发症方面,在腹胀及腹泻等EN不耐受、反流及保守无效中转手术上,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水电解质紊乱上,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床旁盲插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新型可扩张聚醚醚酮置换体在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中治疗结果的中期随访
陈龙,王小阵,席金涛,鲁齐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81-119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4
摘要 ( 96 )   HTML ( 3)   PDF (1682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可扩张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体置换材料在骨质疏松胸腰椎前柱重建中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椎体置换术的5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胸腔镜或微创开腹术联合后路短节段骨水泥增强螺钉内固定。根据置换体材料不同分为新型PEEK组及钛网Mesh组,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并评估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骨折节段Cobb角(local kyphotic angle, LKA)、融合节段高度D-line、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AVBH)、椎体后缘高度(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PVBH)。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出院,PEEK组平均手术时间(235.28 ± 58.69)min,术中出血量(680.00 ± 163.30)mL。随访时长(14.12 ± 2.44)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44 ± 0.87)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24 ± 0.93)分,ODI评分由术前的(42.64 ± 4.86)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1.84 ± 3.73)分,症状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 < 0.05)。末次随访时,LKA、D-line、AVBH较术后即刻有部分丢失(P > 0.05),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3/25),末次随访融合率为100.00%。Mesh组同样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功能及椎体高度(P < 0.05);但是末次随访时,PEEK组的LKA、D-line、AVBH明显优于Mesh组(P < 0.05)。 结论 基于改善疼痛及功能、维持椎体高度和畸形矫正的中期疗效,短节段骨水泥增强内固定联合新型可扩张PEEK置换体是骨质疏松胸腰椎前柱重建的一种有效选择。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与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关系
聂倩,张雪梅,郝志华,谢若琳,刘焕欣,吴晓倩,任路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92-119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5
摘要 ( 138 )   HTML ( 6)   PDF (603KB) ( 2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和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对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的预测能力,筛选出合适指标作为HUA 风险评价工具。 方法 本研究最终纳入12 00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尿酸(SUA)水平分为正常组(n = 9 952)和HUA组(n = 2 052),计算TyG、TyG-BMI,根据二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 4个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TyG、TyG-BMI与HUA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yG、TyG-BMI及两者联合时对HUA的预测价值并进行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亚组分析。 结果 HUA组TyG、TyG-BMI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TyG-Q4、TyG-BMI-Q4组中HUA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相应3组。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TyG、TyG-BMI水平与HUA风险正相关。TyG、TyG-BMI及两者联合预测HUA的AUC分别为0.700、0.747和0.822;男性TyG、TyG-BMI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641、0.674、0.709,女性分别为0.742、0.776、0.829,< 60岁人群TyG、TyG-BMI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16、0.759、0.835,≥ 60岁人群分别为0.614、0.645、0.731。 结论 TyG、TyG-BMI与HUA发生风险显著相关,TyG-BMI较TyG更优,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升预测效能,尤其是在女性人群和中青年人群中。

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3水平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郭音,任海青,郭晓阳,左江华,王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199-120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6
摘要 ( 103 )   HTML ( 2)   PDF (479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确诊的PMN患者100例作为PMN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3水平,并按照PNM疾病分期、治疗结局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法分析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3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 结果 PMN组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0例PMN患者,Ⅰ期20例、Ⅱ期42例、Ⅲ期34例、Ⅳ期4例,Ⅲ+Ⅳ期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MN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与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APRIL、PLA2R-Ab与TP(总蛋白)、白蛋白(ALB)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MN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与BUN、Scr、24小时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经过治疗,有42例患者完全缓解,有58例患者未达到缓解标准,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未缓解组患者(P < 0.05)。 结论 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增高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与PMN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肾功能损伤导致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上述三项指标反映出PMN疾病发生、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

基于心电图参数、犬尿氨酸代谢物建立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的列线图模型
郭蕊,刘涛,苏玺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05-12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7
摘要 ( 95 )   HTML ( 2)   PDF (624KB) ( 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医院5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包含100例共患心血管疾病,486例未共患心血管疾病,分别设为共患组(n = 100)和非共患组(n = 486),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降低组间偏倚。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心电图参数[经心率校正的QT(QTc)、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犬尿氨酸(KYN)代谢物[色氨酸(TRP)、KYN、犬尿喹啉酸(KYNA)],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 结果 (1)BMI、吸烟、饮酒、睡眠障碍、QTc、TP-Tec、TRP、KYN、KYNA均是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P < 0.05);(2)列线图模型诊断AUC为0.876,诊断结果与观察结果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阈概率为5% ~ 100%时,患者净获益率较高。 结论 基于QTc、TP-Tec、TRP、KYN、KYNA等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指导临床诊治,降低心血管疾病。

药物与临床
奥马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抗组胺药低反应慢性荨麻疹的效果
石海霞,郭远,李燕华,陈菊萍,袁皓琛,张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12-12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8
摘要 ( 96 )   HTML ( 0)   PDF (445KB) ( 1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组胺药低反应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经H1抗组胺药治疗后症状仍未消退的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皮下注射奥马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7 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 over 7 days,UAS7)、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E、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记录复发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UAS7、DLQI、IgE、hs-CRP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奥马珠单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组胺药低反应慢性荨麻疹患者,有助于降低IgE表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李红新,肖海浩,杨仁,何婉雯,梅倩雯,余晓靖,肖泽林,周丽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17-12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19
摘要 ( 119 )   HTML ( 4)   PDF (628KB) ( 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环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 方法 选取在镇静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 65岁)96例,随机均分为环泊酚组(C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8例。C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注射液0.1 μg/kg、环泊酚0.3 mg/kg,P 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注射液0.1 μg/kg、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1.5 mg/k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即刻(T2)、纤维支气管镜进至隆突时(T3)、检查结束纤维支气管镜离开患者鼻孔即刻(T4)、完全清醒离开复苏室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镇静麻醉成功率、呛咳评分、诱导时间(t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间(t2)、苏醒时间(t3)、定向力恢复时间(t4);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低氧血症(SpO2 < 90%)、诱导时注射痛、气道干预(托下颌、面罩通气)以及术中追加镇静药物次数。 结果 与T1比较,两组患者在T2、T3时MAP均有下降(P < 0.05);与P组比较,C组在T2、T3时MAP高于P组(P < 0.05);两组患者镇静成功率、诱导时间、呛咳评分、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P组比较,C组患者低血压、低氧血症、注射痛发生率及气道干预次数均低于P组(P < 0.05)。 结论 环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镇静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相较于丙泊酚,环泊酚循环稳定性良好,呼吸相关不良反应及注射时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疗。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基于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的肛提肌形态及弹性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模型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郭二芳,冯蕾,石超会,李宁,林伟群,张树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24-12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20
摘要 ( 103 )   HTML ( 2)   PDF (1340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肛提肌形态及弹性与压力性尿失禁(SUI)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基于肛提肌形态及弹性指标的SUI多模态诊断模型并评价模型的诊断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SUI女性患者147例为SUI组(病例组),同期选取排除SUI的女性144例为非SUI组(对照组),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静息状态下肛提裂孔前后径(LH-A1)、肛提裂孔横径(LH-D1)、肛提裂孔面积(LA1);最大瓦式动作下肛提裂孔前后径(LH-A2)、肛提裂孔横径(LH-D2)、肛提裂孔面积(LA2);记录缩肛状态下肛提肌损伤情况(LA-MI);经会阴SWE检查并记录:静息及缩肛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弹性模量值(E1、E3)。比较各组超声参数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以此建立SUI的诊断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统计量对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ROC曲线评价各单独指标及诊断模型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效能,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用。 结果 两组比较,年龄、BMI、LH-A1、LH-D1、LA1、LH-A2、LH-D2、LA2、LA-MI、E1及E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LH-A1、LA2、LA-MI、E1及E3与SUI有关联(P < 0.05)。据此构建SUI的诊断模型:PRESUI = 0.261 × 年龄 + 0.904 × BMI-4.300 × LH-A1 + 1.166 × LA2-2.815 × LA-MI + 0.587 × E1-0.631 × E3-1.258。该模型拟合优度好(P = 0.983)。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BMI、LH-A1、LA2、LA-MI、E1及E3均具有诊断SUI的效能(AUC > 0.500,P < 0.05);构建的诊断模型诊断SUI的AUC为0.996(95%CI:0.992~1.000),诊断效能大于各单独指标。当诊断模型的截断值为0.437时,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97.2%。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0.1 ~ 1.0的范围内,诊断模型的临床净获益良好。 结论 SUI女性的肛提肌形态与弹性均有所改变;SWE技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定量评估尿道周围肌肉(LAM)的弹性;以年龄、BMI、LH-A1、LA2、LA-MI、E1及E3构建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即时检测全血与传统血浆/血清检测在D-二聚体、降钙素原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中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分析
杨萌,梁琼云,凌永基,莫银娟,朱志强,吕艳丽,张懿,丁细霞,郭勇晖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32-12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21
摘要 ( 103 )   HTML ( 1)   PDF (620KB) ( 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即时检测(POCT)技术在全血样本检测D-二聚体(D-dimer,DDI)、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验证其在临床快速诊断中的可行性。 方法 分析2022年7—8月期间收集的DDI全血和血浆样本各104例、PCT全血和血清样本各496例、NT-proBNP全血和血清样本各77例。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回归分析、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度、约登指数和Kappa 值评估全血与血浆/血清样本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及准确性。 结果 DDI、PCT和NT-proBNP的全血与血浆/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良好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2 = 0.951 2、r2 = 0.942 8和r2 = 0.991 6(P > 0.05)。在医学决定水平下,DDI(0.55 μg/mL)相对灵敏度为94.3%,相对特异度为94.1%,约登指数为0.88,Kappa值为0.87;PCT(0.5 ng/mL 和 2.0 ng/mL)的相对灵敏度分别为均97.4%、89.0%,相对特异度分别为95.8%、98.3%,约登指数分别为0.93、0.87,Kappa值分別为0.93和0.89;NT-proBNP(125 pg/mL)的相对灵敏度为94.1 %,相对特异度100%,约登指数0.94,Kappa值为0.87。这些结果表明全血标本检测的高度准确性及两种方法结果的高度一致性。 结论 该研究验证了POCT技术在全血样本检测DDI、PCT和NT-proBNP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其与传统血浆/血清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支持POCT在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3.0 T磁共振T2 mapping序列联合血清新饱食分子蛋白1水平检测在老年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唐利,巩玉荣,曾立叶,高艳芳,邓成哲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38-12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22
摘要 ( 95 )   HTML ( 2)   PDF (696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MRI)T2 mapping序列联合血清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水平对老年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OA)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膝关节OA的97例老年患者(OA组)和52例同期老年体检者(对照组),根据X线结果将膝关节OA组分为早期组和非早期组,均接受3.0T MRI T2 mapping序列扫描检测膝关节软骨区域T2值,检测血清nesfatin-1水平,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老年膝关节早期OA的诊断价值。 结果 97例老年膝关节OA患者中,早期组35例,非早期组62例,OA组患者膝关节5个软骨区域的T2值及nesfatin-1血清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早期组均低于非早期组( P < 0.05);膝关节软骨区域T2值和血清nesfatin-1水平单独诊断早期OA的AUC在0.774 ~ 0.871范围,联合诊断的AUC为0.939。 结论 3.0 T磁共振T2 mapping序列联合血清nesfatin-1水平检测对老年膝关节早期O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5种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评估危重患者肾功能的精确度与准确度
曾汉杰,黄敏,张倩,朱冬梅,周苏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43-12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23
摘要 ( 112 )   HTML ( 1)   PDF (679KB) ( 1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组(CKD-EPI)公式、美国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简化(aMDRD)公式、Cockcroft-Gault(G-C)公式、梅奥诊所二次(MCQ)公式及柏林倡议研究(BIS)公式,在评估危重症患者肾脏功能中的表现并探讨临床应用中最适合的方法。 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危重症患者,分别采用CKD-EPI公式、aMDRD公式、C-G公式、MCQ公式及BIS1公式与24 h肌酐清除率(CrCl24h)进行比较,分析各个公式在入院48 h内评估危重症患者肾功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结果 共534例患者纳入研究。(1)aMDRD公式的偏倚最小(3.91),5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公式的准确度均较低,分别为44.4%、42.9%、63.1%、44.9%和54.9%。(2)CKD-EPI公式、aMDRD公式、C-G公式、MCQ公式、BIS1公式对患者肾功能的分级与CrCl24h的一致性加权κ值分别为0.464、0.555、0.403、0.405、0.159(P < 0.001)。CKD-EPI公式倾向于高估肾功能中至重度下降患者的分级,低估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分级。aMDRD公式、MCQ公式、BIS1公式均倾向于高估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分级,低估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分级。C-G公式倾向于低估肾功能正常及肾功能轻至中度下降患者的分级。(3)对于肾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CrCl24h ≤ 60 mL/(min·1.73 m2)],C-G公式的eGFR值最低,BIS1公式的eGFR值最高。对于肾功能正常至中度下降的患者[60 mL/(min·1.73 m2) < CrCl24h ≤ 130 mL/(min·1.73 m2)],C-G公式的eGFR值依然最低,而MCQ公式的eGFR值最高。对于肾功能亢进的患者[CrCl24h > 130 mL/(min·1.73 m2)],BIS1公式的eGFR值最低,aMDRD公式的eGFR值最高。(4)患者肾功能明显减退[CrCl24h ≤ 60 mL/(min·1.73 m2)]或肾功能亢进[CrCl24h > 130 mL/(min·1.73 m2)]时,CKD-EPI及MCQ公式准确度下降。aMDRD公式的准确度随患者肌酐清除率升高而增加。C-G公式呈现出与aMDRD公式相反的变化趋势。BIS1公式则在所有分组中准确度均较低。(5)5种eGFR公式诊断肾功能亢进(ARC)的最佳临界值[mL/(min·m2)]分别为eGFRCKD-EPI:91.15,eGFRaMDRD:99.84,eGFRC-G:76.27,eGFRMCQ:100.87,eGFRBIS1:82.36。 结论 5种eGFR公式的精确度及准确度均较低,或不建议用于危重症患者肾功能的评估,收集24 h尿液计算肌酐清除率仍然是评估危重患者肾功能的必要方法。在入ICU早期无CrCl24h时,eGFR公式的截断值可用于早期识别ARC,aMDRD公式可用于粗略估算危重症患者的肌酐清除率。

中医药现代化
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梗死相关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下丘脑泌素-1、5羟色胺和脑电慢波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53-12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24
摘要 ( 117 )   HTML ( 2)   PDF (514KB) ( 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梗死相关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下丘脑泌素-1 (Hcrt-1)、5羟色胺(5-HT)及脑电慢波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血清Hcrt-1和5-HT、脑电慢波指标、治疗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胆怯易惊、心悸不宁、气短懒言、面色无华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期低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rt-1、5-HT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脑电慢波包括θ波、δ波频率小于对照组,波幅大于对照组(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 > 0.05)。 结论 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梗死相关失眠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血清Hcrt-1、5-HT水平,改善患者脑电慢波状态,治疗安全性良好。

综述
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患者保育治疗复发后的再治疗及其影响因素
刘桐,张艳,王昊宇,王梦真,凌圣洁,张意茗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8):  1259-12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8.025
摘要 ( 70 )   HTML ( 2)   PDF (579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中已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部分复发患者仍存在强烈的生育需求要求再次保守治疗,这为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回顾了复发患者再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制定再治疗方案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肿瘤特征、生育意愿及全身状况等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再治疗的可行性和个体化策略。其次,AEH/EC的再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仍以大剂量口服孕激素为主,联合二甲双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宫腔镜切除术等能改善治疗结局,应对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基于文献分析,再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81.1% ~ 88.6%,妊娠率为26.5% ~ 50.0%,活产率为14.3% ~ 29.0%,但复发率仍维持在24.5% ~ 45.5%的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初次治疗。这表明,再治疗在控制疾病和实现生育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复发风险仍需高度重视。再治疗过程中需建立严格的监测和随访体系。此外,研究发现年龄> 35岁,超重或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病理级别高、临床分期晚等因素与更高的复发风险相关。而CR后妊娠、减重和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建议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减重,并且获得CR后尽早启动辅助生殖技术,以优化妊娠结局并降低复发风险。未来研究应着重探索分子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策略,并深入挖掘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