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4-10
临床新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的B细胞成熟抗原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与复发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燕思佳,肖毅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29-9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1
摘要 ( 160 )   HTML ( 11)   PDF (507KB) ( 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其治疗,但仍不可避免复发。近年来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R/R)MM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外已有4种BCMA-CAR-T产品上市,其在RRMM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BCMA-CAR-T治疗后的RRMM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对于BCMA-CAR-T后的维持治疗方面的研究仍较少,BCMA-CAR-T治疗复发后的治疗有多种选择。

基础研究
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调节缺氧诱导L02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代谢机制
游燕,崔红静,彭程程,姜丽,张启云,李冰涛,徐国良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36-94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2
摘要 ( 140 )   HTML ( 5)   PDF (1293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GQD)含药血清对缺氧诱导L02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代谢机制。 方法 缺氧条件下评估5个时点(6、12、18、24、48 h)对L02细胞葡萄糖消耗及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最适缺氧时间;将正常肝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缺氧诱导L02细胞糖耗量降低分为缺氧组、二甲双胍2 mmol/L组、25 g/kg GQD含药血清5%、10%、15%组,以葡萄糖消耗量为药效指标,采用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收集各组细胞内的代谢产物信号,以Progenesis QI软件分析数据,通过HMDB等在线数据库,鉴定潜在生物标记物,进一步借助Metabo Analyst 5.0网站分析潜在生物标记物的代谢途径。 结果 缺氧18 h被确定为缺氧诱导L02细胞模型复制的最佳时间,在此条件下,GQD5%、10%浓度的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缺氧L0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鉴定出14种缺氧诱导的L02细胞生物标志物,其中13种显著升高,1种显著降低,而GQD含药血清可使其中3种显著回调。 结论 GQD含药血清可能通过调控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生物合成及鞘脂代谢通路,改善缺氧诱导的L02细胞糖代谢异常,并提升葡萄糖消耗。

加味人参乌梅汤通过TLR4/MyD88/pNF⁃κBp65信号通路对腹泻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管志伟,赵琼,邱建利,徐炎,黄勤挽,周鸿雲,赵君琪,毋颖慧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44-9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3
摘要 ( 157 )   HTML ( 6)   PDF (939KB) ( 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加味人参乌梅汤对TLR4/MyD88/p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该方修复腹泻大鼠肠黏膜屏障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从48只大鼠中选取12只作为空白组(CK),其余36只选用复合方法制作模型。模型制备14 d后随机设置模型组(MC)、西药组(MV)、中药组(MRWD),4组分别给予相应措施干预7 d。ELISA法检测血清DAO、D-Lac、IL-1β、IL-6、IL-10、TNF-α、MUC2、MUC4、MUC6及结肠匀浆SIgA浓度;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结肠TLR4、MyD88、pNF-κBp65、Occludin、Claudin-1、ZO-1蛋白和基因表达。 结果 (1)肠黏膜损伤标志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AO、D-Lac血清含量显著上调(P <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均能显著下调DAO血清含量(P < 0.001),中药组可显著下调D-Lac血清含量(P < 0.05);中、西药组间DAO、D-Lac血清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炎症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LR4、MyD88、pNF-κBp65蛋白、基因表达及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显著上调(P < 0.05),IL-10血清含量显著下调(P <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均能显著下调TLR4、MyD88、pNF-κBp65蛋白、基因表达及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P < 0.05),并能显著上调IL-10血清含量(P < 0.05);中、西药组间TLR4、MyD88、pNF-κBp65蛋白、基因表达及IL-1β、IL-6、IL-10、TNF-α血清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肠黏膜屏障因子: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UC2、MUC6、SIgA含量和Claudin-1、ZO-1蛋白、基因表达以及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 <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均能显著上调MUC2、SIgA含量和Claudin-1、ZO-1蛋白、基因表达(P < 0.05),中药组可显著上调MUC6含量和Occludin蛋白表达(P < 0.05);中、西药组间MUC2、MUC6、SIgA血清含量变化及Claudin-1、ZO-1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西药组上调Claudin-1蛋白表达优于中药组(P < 0.05),中药组上调ZO-1蛋白表达优于西药组(P < 0.05)。 结论 加味人参乌梅汤可通过调控TLR4/MyD88/pNF-κBp65信号通路对腹泻大鼠发挥肠黏膜屏障修复作用。

磁性载药凝胶珠包裹阿霉素治疗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
孔蔺莎,何改改,李婷,方坤,何维,韦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53-9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4
摘要 ( 134 )   HTML ( 4)   PDF (2120KB) ( 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gFe2O4和木薯淀粉为基材的铁基磁性淀粉载药凝胶珠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16只SPF级6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MCS SA@MgFe2O4组、阿霉素组和CMCS SA@MgFe2O4@Dox组,每组4只,各组小鼠于种结直肠瘤(HCT116)后4、6、8、10、12、14 d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MCS SA@MgFe2O4、Doxorubicin 和CMCS SA@MgFe2O4@Dox口服。观察干预后不同时期各组肿瘤体积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Ki67、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 结果 CMCS SA@MgFe2O4和对照组小鼠种植后的肿瘤体积随着饲养时间增长逐渐增大,而给予阿霉素组和CMCS SA@MgFe2O4@Dox组小鼠肿瘤体积和最终重量均降低(P < 0.05),组织间炎性细胞聚集,胶原纤维减少,细胞凋亡增加;Ki67表达减少(P < 0.05),Caspase-3表达增加(P < 0.05);Bcl-2蛋白表达下降(P < 0.05),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升(P < 0.05)。与Dox组相比,CMCS SA@MgFe2O4@Dox组小鼠肿瘤体积和最终质量更小(P < 0.05),组织坏死,胶原纤维减少,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Ki67表达更少(P < 0.05),Caspase-3表达更多(P < 0.05);Bcl-2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进一步上升(P < 0.05)。 结论 铁基磁性淀粉载药系统对肿瘤细胞不具有治疗肿瘤作用,然而与阿霉素结合后,能明显增加阿霉素的治疗作用,减少其副作用。

临床研究
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比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马春梅,吴志康,陈可,王紫艳,王钰,王涟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60-9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5
摘要 ( 125 )   HTML ( 4)   PDF (690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肺动脉(Pa)与主动脉(Ao)直径比(Pa/Ao)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收集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服用药物等资料。在胸部CT的主肺动脉分叉处测量Pa及Ao直径,计算Pa/Ao。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a/Ao与MACEs的关联,对不同的年龄、性别、BMI、B型利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共纳入600例ADHF患者,年龄(69.6 ± 14.1)岁,男347例(57.8%)。中位随访306(127,624)d,327例(54.5%)患者发生MACEs。根据最大选择秩统计量分析,MACEs发生的Pa/Ao最佳截断值为0.93,将ADHF人群分为Pa/Ao < 0.93组和Pa/Ao ≥ 0.93组。Kaplan-Meier曲线显示,Pa/Ao ≥ 0.93组MACEs发生率显著高于Pa/Ao < 0.93组(Plog-rank <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Ao是ADHF患者M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HR = 11.62,95%CI:4.91 ~ 27.50,P < 0.001)。亚组分析表明,Pa/Ao对不同的ADHF人群均存在预测价值(P < 0.05)。 结论 Pa/Ao升高是ADHF患者远期MACEs的预测因子。

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研究
朱周华,田成源,侯智杰,周怡纳,王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68-9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6
摘要 ( 79 )   HTML ( 2)   PDF (980KB) ( 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实际场景下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型重要特征不易表达,真、假特征系数分布过于平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方法。 方法 首先采取删除图像不必要边界信息并使用基于Haar基函数的离散小波变换来处理图像的方法,来提高图像的特征表达能力,凸显重要病灶特征;其次,对胶囊网络的卷积层进行改进,采用多分支结构提取视网膜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并添加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封装并送入胶囊层中;最后,在动态路由中用sigmoid函数替代softmax函数,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 结果 所改进网络模型在节选并处理后的Kaggle公开数据集中测试准确率为98.62%。 结论 改进胶囊网络在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的任务中所取得的精确度高于当前其他先进算法。

微波消融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倾向评分匹配对比分析
赵应鼎,李邦胜,薛天天,资棋涵,杨欣,王曦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76-9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7
摘要 ( 88 )   HTML ( 7)   PDF (790KB) ( 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比较微波消融(MWA)和亚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ⅠA1-ⅠA3期NSCLC患者的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共筛选出82例接受MWA的患者和 82例接受亚肺叶切除的患者。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监测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病生存期(DFS)。 结果 与亚肺叶切除组相比,MW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P < 0.00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WA组完全消融率为97.6%,局部控制率为87.8%。中位随访时间为26.5个月,两组之间的PFS和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WA组观察到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24.4%,20/82)和中度至重度疼痛(11.0%,9/82),而亚肺叶切除组则出现中度至重度疼痛(41.5%,34/82)和肺部感染(12.2%,10/82)。对MWA气胸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中6项变量与其相关,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距胸膜最短距离(OR = 15.341, 95%CI: 1.699 ~ 24.367, P = 0.021)和穿刺胸膜次数(OR = 0.068, 95%CI: 0.001 ~ 0.612, P = 0.024)为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WA治疗ⅠA期NSCLC患者疗效好、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轻;MWA和亚肺叶切除术有相当的PFS和DF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周影,张亮,孙莹莹,刘永,吴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85-9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8
摘要 ( 98 )   HTML ( 4)   PDF (478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B模式中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镇痛效果的差异性。 方法 分别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分为两组:脉冲间隔时间45 min组(P45组,n = 30)、脉冲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 = 30)。在产妇宫口扩张至1 ~ 3 cm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别于镇痛开始后45 min和60 min启动PIEB模式,单次脉冲剂量为10 mL,药物配方为0.08%罗哌卡因与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通过记录镇痛开始(t0)、镇痛后1 h(t1)、镇痛后2 h(t2)、宫口开全(t3)和胎儿娩出时(t4)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Bromage评分、PC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及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分娩镇痛效果。 结果 初产妇P45组t1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P60组(P < 0.05),t2—t4时间点P45和P60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初产妇P45组患者PCEA按压中位数显著低于P60组患者(P < 0.05),但两组产妇PCEA用药总量、Bromage 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产妇镇痛后P45组和P60组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Bromage 评分、PCEA 按压中位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45组用药总量显著高于P60组(P < 0.05)。 结论 对于初产妇,PIEB模式下45 min的脉冲间隔时间能提供更优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减少PCA按压次数,且未增加运动阻滞的风险和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经产妇,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分娩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

透明质酸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研究
秦傲霜,杨晨,崔鑫,马戈甲,郭小伟,周煦川,刘宾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91-9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09
摘要 ( 97 )   HTML ( 3)   PDF (823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评估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在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探索其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潜力。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5例。研究组将HA与ADSCs按1∶1比例混合,将0.1 mL/cm3 HA-ADSCs复合物均匀注射于创面基底及创周皮下组织;对照组仅采用ADSCs注射于创面基底及创周皮下组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率、治疗满意度,第7、14、28天的的创面愈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创面量化评分。 结果 研究组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 < 0.05);在治疗后第14、28天,研究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在治疗后第7、14、28天,VAS得分和创面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92%)高于对照组的(80%)。 结论 HA支架联合ADSCs可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率并减轻创面疼痛,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蠕形螨感染对临床症状体征及泪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的影响
魏树瑾,赵金荣,张远龙,褚文娟,沈丹,黄薇伊,田璐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997-10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0
摘要 ( 92 )   HTML ( 3)   PDF (678KB) ( 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蠕形螨感染对临床症状体征及泪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80例,其中男21例、女59例,年龄(45.05 ± 15.41)岁,根据蠕形螨感染情况将其分为蠕形螨阳性组(40例)和蠕形螨阴性组(40例),所有患者进行OSDI问卷调查、SPEED问卷调查,睑缘改变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MMP-9含量测定、睑板腺开口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泪液分泌检查,并比较两组之间指标的差异。 结果 SPEED问卷评分:蠕形螨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7.68 ± 2.80)、(6.28 ± 1.99)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82,P = 0.012);睑缘改变评分:蠕形螨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3.63 ± 1.53)、(2.85 ± 0.77)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61,P = 0.006);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蠕形螨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2.25 ± 1.86)、(1.08 ± 1.3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247,P = 0.002);泪液MMP-9含量:蠕形螨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30.76 ± 43.14)、(12.36 ± 12.10)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98,P = 0.013)。蠕形螨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睑板腺开口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检查、年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蠕形螨感染对多项临床症状体征产生影响,尤其是在SPEED问卷评分、睑缘改变、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MMP-9含量方面,其机制涉及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细胞损伤和免疫调节失衡等多方面因素。蠕形螨感染可能通过加重炎症反应和症状表现,影响MGD的临床进展。

术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预测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谵妄的价值
高升润,李晨,王亮,李克忠,刘娜,高成杰,李芸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04-10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1
摘要 ( 153 )   HTML ( 3)   PDF (523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预测食管癌切除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价值,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到2023年12月具有完整POD救治记录、完成食管癌切除术的187例患者的围术期完整电子病历资料。根据1周内发生POD情况,将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绘制术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预测食管癌切除POD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计算并取约登指数最大值所对应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为最佳临界值。 结果 187例接受食管癌切除的患者中有24例发生POD,发病率为12.83%。谵妄组较非谵妄组年龄偏高,术中血压、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偏低,麻醉时间更长,冠心病是其危险因素,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POD的发生。术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预测POD的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1、0.657 ~ 0.865、≤ 4.11 mmol/L、70.8%和77.3%。 结论 非高脂血症患者中,术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偏低、术中低血压是食管癌切除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对POD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营养不良与冠状动脉炎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陈璐琳,杨廷杰,孙猛,李新,郭一鸣,杨宇青,曹煜栋,李文哲,袁江淑,杨宏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10-10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2
摘要 ( 102 )   HTML ( 2)   PDF (730KB) ( 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营养不良与冠状动脉炎症的关系,并探讨冠状动脉炎症在营养不良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之间的交互和中介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42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术。采用新型营养指数(TCBI)和右冠状动脉近端周围的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RCA-FAI)分别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冠状动脉炎症。研究终点为MACE。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CBI和RCA-FAI之间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分析TCBI和RCA-FAI与发生MACE的相关性。通过中介分析评估RCA-FAI是否介导TCBI与发生MACE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有428例患者被纳入研究。RCA-FAI与TCBI呈负相关(r = -0.224,P < 0.001)。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TCBI的每个标准差减量与RCA-FAI的2.20 HU增加相关(95% CI:-3.40 ~ -1.19,P < 0.001)。在平均2.15年的随访期内,发生了51例MACE。低TCBI/高RCA-FAI组发生MACE的风险是高TCBI/低RCA-FAI组的6.58倍(调整后HR = 6.580,95% CI:2.237 ~ 19.360,P = 0.001),且TCBI与RCA-FAI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中介分析表明,RCA-FAI介导了TCBI与MACE之间37.5%的相关性。 结论 营养不良和冠状动脉炎症对发生MACE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并且冠状动脉炎症部分介导了营养不良和MACE之间的关系。TCBI联合RCA-FAI有助于识别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的患者。

眼眶内壁减压联合脂肪减压对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的影响
胡丰,叶云燕,孔巧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18-10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3
摘要 ( 88 )   HTML ( 3)   PDF (556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内窥镜下经筛径路眶内壁减压(endoscopic transethmoidal orbital wall decompression, ETMOWD)联合脂肪减压(fat orbital decompression, FROD)术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限制性斜视的影响效果。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8月确诊为TAO的病例,按照是否行眶减压术,分成眶减压组(OD组)和非眶减压组(NOD组),比较两组之间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斜视类型、眼球运动限制程度、眼肌后徙量及手术效果,并对OD组评估ETMOWD联合脂肪减压术式对斜视的影响。手术成功的定义为复视消失,术后斜视度≤ 5 PD。 结果 共计65 例纳入分析,其中OD组40例、NOD组25例,所有患者的甲状腺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活动性评分均≤ 3分,处于静止期内,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及术前斜视类型,包括水平和垂直斜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OD组眼球运动限制分级、手术次数、手术总肌肉数、水平肌肉数量以及水平肌肉后徙效应量明显高于NOD组,术后所有患者的眼球运动限制程度及复视情况均有明显缓解,ODG组治愈率为70%,NOD组治愈率为72%。并且,OD组经眶减压手术影响,眼压由术前的(19.43 ± 3.9) mmHg降至术后的(15.05 ± 2.2) mmHg(P < 0.001),而水平斜视度与垂直斜视度在术后均有所增加。 结论 与NOD相比,OD组斜视手术的复杂性增加,包括斜视程度、手术次数、总肌肉条数、水平肌条数及水平肌后徙效应量,ETMOWD联合脂肪减压术对水平肌的影响更为显著,但两种治疗方案的长期手术效果相似。

药物与临床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
朱玉斐,黄智昊,蔡依辰,曾云云,黄惠怡,孙钧,苏珊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24-10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4
摘要 ( 102 )   HTML ( 2)   PDF (469KB) ( 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4年4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共116例,替雷利珠单抗组与帕博利珠单抗组各58例。主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治疗失败时间(TTF),次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TRAEs)。 结果 在中位随访时间为19.7个月时,替雷利珠单抗组和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中位TTF分别为9.7个月和7.7个月(P < 0.05)。替雷利珠单抗组的ORR显著高于帕博利珠单抗组(77.6% vs. 60.3%,P < 0.05),两组的DCR分别为93.1%和87.9%(P = 0.342)。在安全性方面,两组TRAEs的发生率相似。替雷利珠单抗组的3级及以上TRAEs发生率为29.3%,任何级别TRAEs发生率为81.0%;而帕博利珠单抗组分别为32.8%和87.9%。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均为血液学毒性。 结论 在中国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较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表现出更高的疾病缓解率,同时安全性相当。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孙跃峰,邓志杰,叶陆恒,李星莲,刘苏,朱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30-10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5
摘要 ( 136 )   HTML ( 11)   PDF (492KB) ( 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手术的患者共计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比较术前当晚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Asymptomatic Sleep Disturbance Scale, AIS)和焦虑程度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术后当晚及次日的AIS评分,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3 d PCA按压累计次数,术后2、6、12、24、48 h的NRS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以及术后当晚及术后第2天的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quirements-15, QoR-15)。 结果 术前两组的焦虑程度以及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中A组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与B组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活动时NRS评分在48 h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静息状态下自24 h后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B组术后12 h后的PCA按压次数也明显小于A组(P < 0.05);最后B组术后两晚的恢复质量(QoR-15评分)和睡眠质量明显高于A组(P <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不仅可以实现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也可以实现术后当晚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改善和术后恢复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术后恢复质量。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行导管消融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远期疗效
凤伟祥,王娟,宋艳斌,薛社亮,李文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36-104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6
摘要 ( 51 )   HTML ( 2)   PDF (583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接受射频消融术(RFCA)的非阵发性房颤(NPAF)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接受RFCA的183例NPAF患者被连续纳入并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ARNI组,n = 91)和对照组(n = 92)。收集基线数据、手术相关参数、低电压区域(LVAs)、左心房平均压力(LMP)和术后12个月随访数据。主要终点:导管消融术后12个月无房颤(AF)复发。次要终点包括RFCA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平均动脉血压(MAP)、左心房直径(LAD)和左心功能。 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RNI组术后12个月的无房颤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12% vs. 66.30%,HR = 0.56,P = 0.039)。与对照组相比,ARNI组的LAD明显缩小[(40.17 ± 4.72) mm vs. (42.29 ± 6.08)mm, P = 0.01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也明显降低[98.00(45.00,456.00) vs. 128.50(73.50,586.50), P = 0.039]。两组在消融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MAP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RNI、LAD和左房容积与术后12个月的房颤复发显著相关。ARNI是术后12个月无房颤复发的保护因素(HR = 0.524,P = 0.038)。亚组分析显示,高左房压组患者的无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正常左房压组(51.61% vs. 83.47%, P < 0.001)。然而,ARNI可以显著改善高左房压患者的无房颤复发率(64.52% vs. 38.71%, P = 0.042)。 结论 ARNI可改善RFCA后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后,在高左房压房颤患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磁共振影像评估四维CT和深吸气屏气技术下肝癌SBRT实施精度的差异
叶惠玲,陈郑超逸,黄奕涵,张英杰,张祥斌,蒲越虎,钟仁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44-10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7
摘要 ( 95 )   HTML ( 2)   PDF (809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和四维CT(4D-CT)技术下肝癌SBRT后的放射治疗精度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4年7月接受肝癌SBRT治疗的28例患者,患者均出现磁共振影像(MRI)上的局部形态学变化。其中,DIBH组11例,4D-CT组17例。在放疗后MRI上勾画局部放疗改变的区域(MMA),在定位CT生成若干剂量线。进行基于肝脏感兴趣区的形变配准后,选择最适形剂量线和MMA进行轮廓比较,从而得到了量化的精度指标。进一步分析了GTV、PTV、肝脏体积,体积变化等因素和精度指标的相关关系。 结果 DIBH组的DSC精度是0.32 ~ 0.90,平均(0.66 ± 0.17),4D-CT组的DSC精度是0.49 ~ 0.80,平均(0.69 ± 0.10)。DIBH和4D-CT组的各精度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相关性分析中,DIBH组和4D-CT组的距离指标(HD、MDA、3D-CoMD)比适形指数(DSC、CIMI)表现更显著的相关。 结论 DIBH和4D-CT的精度无显著差异,但DIBH的最高精度高于4D-CT。DIBH可作为评价肝脏SBRT放疗精度的有效工具。建议采用此种方法评估肝癌SBRT的治疗精度时,优先选择适形指标DSC和CIMI。

血清miR-141-3p、miR-223-3p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丁道奎,袁宇航,李延安,杨合英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50-10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8
摘要 ( 92 )   HTML ( 2)   PDF (506KB) ( 1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1-3p(miR-141-3p)、miR-223-3p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患病组),根据患儿疾病分期分为Ⅱ期组(n = 43)和Ⅲ期组(n = 37),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80例为对照组。收集分析一般临床资料,qRT-PCR检测miR-141-3p、miR-223-3p的表达水平;Spearman法分析miR-141-3p、miR-223-3p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R-141-3p、miR-223-3p对患儿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41-3p、miR-223-3p对患儿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病组的miR-141-3p、miR-223-3p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与Ⅱ期组相比,Ⅲ期组的miR-141-3p、miR-223-3p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miR-141-3p、miR-223-3p与病情程度均呈负相关(r = -0.489、-0.496,P < 0.05);患儿miR-141-3p、miR-223-3p相对表达量升高为影响患儿病情程度的保护因素(P < 0.05);miR-141-3p、miR-223-3p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病情程度的AUC分别为0.806、0.783、0.885,联合诊断显著优于miR-141-3p(Z = 2.050,P = 0.040)、miR-223-3p(Z = 2.184,P = 0.029)单独诊断。 结论 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中,血清miR-141-3p、miR-223-3p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与病情具有密切联系,对病情程度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老年肺炎外周血活化蛋白C、血栓素B2、可溶性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郑富霞,苗丽君,黄凤祥,黄仕夫,高增艳,张瑞霞,孟泳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56-10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19
摘要 ( 97 )   HTML ( 2)   PDF (590KB) ( 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外周血活化蛋白C(APC)、血栓素B2(TXB2)、可溶性B7-H3(s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老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研究组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评分)判定病情程度,分为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对研究组随访30 d,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偏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APC水平低于对照组,TXB2、sB7-H3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根据CURB-65评分判定病情程度,其中轻度患者33例,中度患者39例,重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外周血APC水平低于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低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TXB2、sB7-H3水平高于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与CURB-65评分呈负相关,TXB2、sB7-H3与CURB-65评分呈正相关(P < 0.05);研究组随访30 d,预后不良亚组外周血APC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XB2、sB7-H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 < 0.05);偏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与预后显著相关(P < 0.05);ROC曲线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752、0.738、0.761,敏感度为66.67%、76.19%、66.67%,特异度为78.48%、67.09%、78.48%;三者联合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18,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7.34%,较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显著提升(Z = 2.207、2.666、2.109,P = 0.027、0.008、0.035)。 结论 老年肺炎外周血APC、TXB2、sB7-H3与病情程度和预后显著相关,联合检测时能较为可靠地预测预后情况。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淋巴细胞亚群表型特征及支气管镜检查表现
于跑,朱峰,葛争,周碧,张立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62-106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20
摘要 ( 103 )   HTML ( 2)   PDF (693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SMPP)患儿早期预警的价值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从而为SMPP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10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其中普通MPP(54例)和SMPP患儿(4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并进一步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痰组和非黏液栓痰组,比较其淋巴细胞亚群特征。 结果 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 - T、CD4+T、CD3 - CD19+B、CD3 - /CD16+CD56+ NK细胞绝对数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9+、CD56+绝对计数与铁蛋白、LDH、CRP、D-D均呈负相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D3+CD19 - T、CD4+T、CD3 - CD19+B、CD3 - /CD16+ CD56+ NK绝对计数是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19 - T、CD4+T、CD3 - CD19+B、CD3 - /CD16+ CD56+ NK细胞绝对计数鉴别诊断SMPP和普通MP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887、0.856、0.860,其敏感度分别为47.4%、80.8%、82.1%、92.3%,特异度分别为89.7%、87.2%、75%、70.5%。4种淋巴细胞亚群的组合ROC曲线面积为0.983,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92.3%。SMPP组行支气管镜比例、镜下黏液栓痰高于普通MPP组(P < 0.05)。黏液栓痰组CD3?CD19?T细胞及CD4?T细胞绝对数显著低于非黏液栓痰组,且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 < 0.05)。 结论 外周血CD3+CD19 - T、CD4+T、CD3 - CD19+B、CD3 - /CD16+ CD56+ NK细胞绝对数预测SMP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可作为SMPP的潜在预测指标。SMPP镜下发生黏液栓比例高,需积极行支气管镜治疗;T细胞亚群失衡与支气管镜下黏液栓形成显著相关。

综述
多组学与人工智能在预测和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王立坤,郝琦,金炜涵,董时正,武雪亮,胡晓峰,武亮,荀敬,马洪庆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70-10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21
摘要 ( 142 )   HTML ( 9)   PDF (616KB) ( 4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转移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往往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凸显了对更精确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对结直肠癌生物学机制的理解。这些方法能够全面分析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蛋白质变化和代谢重编程,所有这些因素均参与了转移过程的形成。本文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分析复杂的多组学数据、提高诊断准确性以及协助个性化治疗策略方面的先进的能力,探讨了AI在多组学分析的数据质量、模型可解释性和临床转化方面的挑战,以及单细胞测序和空间组学等新兴技术结合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增强这些工具的临床应用的未来方向。

miRNA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许帮荣,蒋正华,陈鑫,陈军,雒海波,梁道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79-10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22
摘要 ( 64 )   HTML ( 2)   PDF (442KB) ( 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黏膜屏障是天然和获得性免疫调节的关键部位,基本功能是在肠内容物与免疫系统之间起到屏障作用,其完整性对于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是一种非编码小RNA分子,作为非常强大的遗传调节因子,miRNA可以通过与广泛的靶基因相互作用来指导整个细胞通路。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miRNA参与了肠黏膜屏障功能的调节,该文就miRNA在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包括其作用机制、相关的临床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探索miRNA在相关疾病机制研究以及诊断与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TRPV1介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机制及针刺干预研究进展
马源鑫,梅笑,王云峥,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7):  1084-10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7.023
摘要 ( 140 )   HTML ( 3)   PDF (720KB) ( 6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型1(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感觉神经纤维和非神经元细胞中,在介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脏高敏感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刺通过活化穴区处TRPV1受体,促进体表物理刺激转化为体内化学信号,协同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以多机制、多通路抑制内脏TRPV1表达,临床治疗IBS-D效果显著。本文从TRPV1与脑肠轴失衡、肠道低度炎症、肠道菌群失衡的关系等方面,对TRPV1在IBS-D内脏高敏感中的机制进行综述,梳理针刺靶向TRPV1治疗IBS-D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针刺治疗功能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