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3-10
上一期   
述评
自然杀伤细胞疗法的机遇与挑战
丁亦扬,赵翔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21-6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1
摘要 ( 161 )   HTML ( 9)   PDF (691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识别并消除异常细胞,在机体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NK细胞治疗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颇有前景。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治疗(CAR-NK)增加了NK细胞的靶向性和功能活性,进一步提升了NK细胞杀伤潜力,是当前及未来NK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现阶段NK细胞治疗已在抗肿瘤、抗病毒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开展诸多临床试验。本文总结了当前NK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的研究现况,表明了NK细胞治疗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免疫细胞疗法,尽管面临着细胞持久性和肿瘤微环境抑制等挑战,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专题笔谈
肠道菌群参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调控的研究进展
陆海洋,赵维莅,胡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28-6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2
摘要 ( 135 )   HTML ( 5)   PDF (622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其组成和功能影响人体代谢、免疫、内分泌等多方面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的精细调控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在造血功能上,肠道菌群可以通过NOD1-STATs信号、TLRs-MyD88信号等通路调控造血干细胞向多谱系血细胞的分化,并在应激压力下推动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系快速分化和成熟。因此,移植早期的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可能与肠道菌群功能紊乱有关。在免疫重建上,肠道菌群促进小肠上皮表达抗原递呈分子,是肠道aGVHD的重要始动因素。其次,肠道菌群可通过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吲哚衍生物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其功能失调可导致肠道黏液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紊乱,进一步促进肠道aGVHD发生和发展。因此,靶向肠道菌群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中,粪便菌群移植联合传统抗排异治疗,可显著改善SR-aGVHD的临床严重程度和预后,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可控,是SR-aGVHD治疗的新突破口。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新靶点
段昊良,茹煜华,陈佳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34-6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3
摘要 ( 125 )   HTML ( 6)   PDF (1107KB) ( 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段,其疗效取决于预处理过程中对原发肿瘤的清除效果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然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的临床前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如何在减少aGVHD的同时保留足够的GVL效应以提高移植疗效。对此,我们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临床前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aGVHD中关于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调控及其具体分子机制,分析了临床前研究中aGVHD的最新治疗策略,以期开发更多的治疗靶点与方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相关研究进展
陈星驰,朱小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41-6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4
摘要 ( 139 )   HTML ( 5)   PDF (565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一种通过输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来重建移植受者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过继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治愈多种疾病包括恶性血液病、造血衰竭性疾病、先天免疫缺陷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免疫学在allo-HSCT中起着重要作用,移植后免疫生物学是相对独特的,因为它涉及供体和宿主之间潜在的免疫识别和攻击。本文综述了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特点,探讨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免疫基础,并分析了新型治疗策略如何调控这些免疫反应,加强移植相关并发症的管理,提高患者预后。最后,本文提出了GVHD与GVL效应调控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临床新进展
昼夜节律基因调控消化系统肿瘤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孙硕,张文洁,赵益,孙有智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48-6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5
摘要 ( 146 )   HTML ( 7)   PDF (1080KB) ( 5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昼夜节律,作为生物体长期进化以适应地球环境的结果,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昼夜节律的紊乱已被确认为潜在的致癌风险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状态紧密相关,并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及到肿瘤细胞的周期调控、增殖、凋亡过程,还深刻影响着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功能以及耐药性的形成。本文聚焦于昼夜节律基因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具体调控机制,并综合概述了中药通过靶向这些生物钟基因以实现抗肿瘤效果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选择与预后评估途径。

基础研究
LINC01772对A549细胞周期、凋亡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何丽妃,朱琳,薛峰,闭祖悦,李赵鑫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57-66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6
摘要 ( 166 )   HTML ( 4)   PDF (3564KB) ( 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772对A549细胞周期、凋亡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复苏及培养A549细胞,运用CCK-8、流式细胞术探究LINC01772敲减后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CK-8、克隆形成实验测不同剂量放射线处理后A549细胞对放疗敏感性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查放疗后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情况。 结果 通过慢病毒转染敲低A549细胞中LINC01772后,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降低(P < 0.01),凋亡增多(P < 0.01),Bad、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1),而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 < 0.01);不同剂量放射线处理后,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下降且呈现剂量依赖(P < 0.01),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减弱(P < 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P < 0.01),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 < 0.01)。 结论 抑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772的表达,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促进其凋亡、阻止其周期进程,并提高A549细胞放疗敏感性,该非编码RNA有可能成为肺癌放疗增敏的潜在靶点。

孟鲁司特钠通过PHD2/HIF-1α通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孔春雪,刘其器,张立伟,吴传莎,熊龙珠,张国薇,曹敏越,李平,周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64-66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7
摘要 ( 149 )   HTML ( 6)   PDF (2557KB) ( 2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钠是否能通过影响PHD2/HIF-1α通路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方法 通过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将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哮喘组(OVA组)、孟鲁司特钠干预哮喘组(在OVA激发前1 h经口灌胃30 mg/kg孟鲁司特钠,Mon组)。HE染色检测小鼠肺部病理改变,血球分析仪和试剂盒测定肺部炎症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乳酸和丙酮酸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E-黏钙蛋白(E-cad)和p120 mRNA和蛋白表达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VA组小鼠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增多,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补体因子D(CFD)及乳酸、丙酮酸的含量都显著升高,肺HIF-1α、PHD2、p120和E-cad的mRNA水平降低,而HIF-1α和PHD2蛋白表达上调,E-cad和p120蛋白表达下调(均P < 0.05),经孟鲁司特钠干预的Mon组小鼠肺部嗜酸性和单核细胞数量及CFD含量显著下降,乳酸和丙酮酸的含量基本恢复至正常,HIF-1α、PHD2、p120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得到有效改善。 结论 孟鲁司特钠可能通过调控PHD2/HIF-1α信号通路缓解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气道炎症反应。

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伟,王敏,成敏敏,张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70-6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8
摘要 ( 142 )   HTML ( 5)   PDF (1268KB) ( 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接种结直肠癌SW480细胞建立结直肠癌肿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红花多糖低剂量组[15 mg/(kg·d)]、红花多糖中剂量组[45 mg/(kg·d)]、红花多糖高剂量组[135 mg/(kg·d)],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肿瘤体积、质量和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Akt、mTOR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肿瘤组织c-Myc、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红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c-Myc蛋白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 < 0.05),随红花多糖浓度升高,抑瘤率也呈升高趋势(P < 0.05)。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PCNA阳性细胞;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表达很少,细胞凋亡率较低;肿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大,分化程度较低;红花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显著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肿瘤组织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皱缩,有较多坏死细胞。 结论 红花多糖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

石榴皮多酚调控miR-138-5p/HIF-1α通路对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边红艳,张舒,孟珊珊,魏盈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76-6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09
摘要 ( 134 )   HTML ( 6)   PDF (1407KB) ( 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石榴皮多酚(PPP)调控miR-138-5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qRT-PCR检测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FHC和3种结肠癌细胞系SW 480、HCT 116、Caco-2细胞中miR-138-5p、HIF-1α mRNA表达水平以SW 480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模拟物阴性对照(mimics NC)组、miR-138-5p模拟物(miR-138-5p mimics)组、不同剂量(0.5、1、2 mg/mL)PPP组、2 mg/mL PPP+抑制剂阴性对照(inhibitor NC)组、2 mg/mL PPP+miR-138-5p抑制剂(miR-138-5p inhibitor)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凋亡及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迁移侵袭增强子因子1(MIEN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变化,验证miR-138-5p与HIF-1α的靶向关系;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38-5p、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iR-138-5p表达在FHC细胞最高,在SW 480细胞中最低;HIF-1α mRNA表达在FHC细胞最低,在SW 480细胞中最高(P < 0.05)。与空白组相比,不同剂量PPP组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上调miR-138-5p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下调HIF-1α mRNA、Bcl-2、MIEN1、CyclinD1、HIF-1α蛋白表达,且组间存在差异(P < 0.05);与mimics NC组相比,miR-138-5p mimics组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上调miR-138-5p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下调HIF-1α mRNA、Bcl-2、MIEN1、CyclinD1、HIF-1α蛋白表达(P < 0.05);与2 mg/mL PPP+inhibitor NC组相比,2 mg/mL PPP+miR-138-5p inhibitor组可显著抑制细胞凋亡,下调miR-138-5p表达,促进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上调HIF-1α mRNA、Bcl-2、MIEN1、CyclinD1、HIF-1α蛋白表达(P < 0.05),miR-138-5p与HIF-1α存在靶向关系(P < 0.05)。 结论 PPP上调miR-138-5p/HIF-1α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临床研究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刘冬丽,全梓林,钟灵秀,陈琦琦,蔡文巧,庄森培,魏莹,潘惠仪,林雅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83-6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0
摘要 ( 139 )   HTML ( 3)   PDF (988KB) ( 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分为AAD组、非AAD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儿童先心病术后AAD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综合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选取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患儿作为外部验证。 结果 先心病术后患儿AAD的发生率为48.52%(229/472),抗生素联合使用、机械通气、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影响AAD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1,P < 0.05),使用微生态制剂是保护因素(OR < 1,P < 0.05)。该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建模组为0.922(95%CI:0.894 ~ 0.951),内部验证组为0.886(95%CI:0.838 ~ 0.915),外部验证组为0.862(95%CI:0.784 ~ 0.941)]、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建模组为χ2 = 7.96、P = 0.538,内部验证组为χ2 = 4.24、P = 0.895,外部验证组为χ2 = 9.923、P = 0.270)和临床获益效能。 结论 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手术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是AAD发生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日后相关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基于GNRI评分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莫乔莹,朱芳一,祝存奎,马生龙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91-69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1
摘要 ( 151 )   HTML ( 2)   PDF (860KB) ( 2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CHF患者459例,根据入院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先开展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明确其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随后运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入组标准,构建CHF患者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此模型的诊断效能与校准度借助 ROC 曲线及校准曲线予以评判,而其临床收益性则依靠临床决策曲线来评定。 结果 焦虑(OR = 1.1902,95%CI:1.0217 ~ 1.3865)、尿素氮(OR = 1.4842,95%CI:1.1187 ~ 1.9691)、低体质量(OR = 0.8463,95%CI:0.7852 ~ 0.9121)、白蛋白低下(OR = 0.0467,95%CI:0.0172 ~ 0.1268)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最优模型入组因素包括:体质量、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尿素氮、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D-二聚体,将上述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95%CI:0.971 ~ 0.978),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97.1%,校准曲线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24,校准图及验证结果证明一致性和适用性良好。 结论 本研究基于体质量、GAD-7、尿素氮、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HDL-L、LDL-L、D-二聚体9项因素创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预测效果、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对CHF患者营养不良的诊疗决策。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李圣博,冯玲,陈贝贝,姚芳,邢永生,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699-7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2
摘要 ( 150 )   HTML ( 2)   PDF (481KB) ( 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 = 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 = 34)PCI术 + rhBNP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 结果 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 > 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 < 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使用降噪耳机隔离术中噪声对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宋芬,刘晓杰,刘玥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04-7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3
摘要 ( 153 )   HTML ( 11)   PDF (537KB) ( 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降噪耳机隔离术中噪声对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食管或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年龄≥18岁,性别不限,ASAⅠ-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手术中使用降噪耳机来降低噪声强度,对照组不进行噪声隔离,记录术中平均噪声强度和噪声强度≥ 70 dB的术中时间比例。观察并比较的主要结局指标是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测量的术后24 h恢复质量,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48 h的QoR-15评分;术后拔管即刻、离开复苏室时、术后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测量的静息和运动诱发疼痛评分,术中与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消耗量;术后48 h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估的睡眠质量评分。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显著升高[(123.43 ± 5.92) vs. (119.75 ± 6.62), t = 3.211, P = 0.002]。观察组术后拔管即刻静息VAS评分[1(0,3) vs. 2(2,3), Z = -3.755, P < 0.001]与运动VAS评分[2(1,3) vs. 3(2,3), Z = -2.959, P = 0.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离开复苏室时、术后24 h、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显著降低[(0.23 ± 0.05) vs. (0.27 ± 0.06), t = 3.515, P = 0.01],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48 h内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观察组术后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0 ± 2.57) vs. (6.63 ± 3.23), t = 2.313, P = 0.022]。 结论 在全身麻醉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降噪耳机进行术中噪声隔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缓解术后疼痛和降低镇痛药物总消耗量的策略。

直肠黏膜柱状缝合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女性直肠前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翁和语,张伟伟,陈启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11-71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4
摘要 ( 113 )   HTML ( 2)   PDF (482KB) ( 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评估直肠黏膜柱状缝合(Block)术联合聚桂醇注射在治疗女性直肠前突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女性直肠前突患者。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三组:Block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术(BP组)30例、单纯Block术(B组)30例和传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PH)术(H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术期各项指标、围术期患者Longo′s 排便梗阻综合征(Longo′s ODS)评分、手术前后直肠前突程度、手术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相关指标、手术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 结果 H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和BP组(P < 0.05)。BP组在术后24 h 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H组和B组(P < 0.05)。术前三组患者的Longo′s ODS评分、直肠前突深度、肛管静息压和残余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BP组的Longo′s ODS评分和直肠前突深度显著优于B组和H组(P < 0.05)。术后肛管静息压和残余压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BP组更接近正常范围。BP组的总体显效率为93.3%,高于B组的73.3%和H组的66.7%(P < 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Block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术是治疗女性直肠前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行PPH术及Block术,可有效恢复女性直肠生理解剖形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
朱吉玥,张波,李亚茹,黄留业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16-7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5
摘要 ( 122 )   HTML ( 3)   PDF (703KB) ( 4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 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收住院且行ESD治疗的235例早期CRC患者的相关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SIRI等炎性指标对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所得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入组患者中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为26.38%(62/235),炎性指标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早期CRC患者R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IRI(AUC = 0.704)的预测价值更高,年龄、家族史、癌胚抗原(CEA)、SIRI、SII是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41(0.675 ~ 0.806),应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模型,决策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价值良好。 结论 SIRI相对于SII在预测早期CRC患者E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中具有更高的价值,年龄、家族史、CEA、SIRI、SII是影响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中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

药物与临床
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
黄洋,屈舸,王培宗,曾维安,闫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24-7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6
摘要 ( 127 )   HTML ( 3)   PDF (906KB) ( 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地塞米松是否会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生存。 方法 回顾性收集1 629例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以1∶2的比例产生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队列,分别为283例术中使用地塞米松组和532例术中未使用地塞米松组。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验证在术后恶心呕吐(PONV)高危因素亚组中术中地塞米松和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 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缩短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 = 0.005),而无病生存时间不受影响(P = 0.1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术中使用地塞米松为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HR = 1.233,95%CI:1.002 ~ 1.516,P = 0.048)。在PONV高危因素亚组中,女性、胸腔镜、麻醉时间长和使用吸入麻醉药亚组术中使用地塞米松与更差的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 结论 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能会缩短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而对无病生存时间没有影响。而对于女性、胸腔镜、麻醉时间长和使用吸入麻醉药的患者,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能会导致更短的总生存时间。

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联合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骨密度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影响
陈立娟,李斌,杨丽昕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31-7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7
摘要 ( 128 )   HTML ( 1)   PDF (457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 方法 选取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rhGH组采用0.15 U/kg·d剂量的rhGH治疗,综合组在rhGH基础上联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指标、IGF-1、骨代谢、血钙、血磷、维生素D水平,并统计两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12个月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积分、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 < 0.05)。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IG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6、12个月IGF-1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6、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 < 0.05)。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骨代谢、血钙、血磷、维生素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12个月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钙、血磷、维生素D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 < 0.05)。综合组累计不良反应与rhG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联合rhGH可改善特发性矮小症儿童改善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D-二聚体联合NT-pro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范文璐,杜小宇,卢成志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36-7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8
摘要 ( 126 )   HTML ( 2)   PDF (570KB) ( 1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 D-D)联合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就诊的ACS患者6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未行冠状动脉造影前的肌酐值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分为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分别为102例和58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CS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评价D-D、NT-proBNP水平对ACS患者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结果 肾功能不全组的D-D、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 <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NT-proBNP水平升高均是ACS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联合NT-proBNP检测是ACS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结果显示,D-D水平诊断ACS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AUC为0.805,敏感度58.82%,特异度100%;NT-proBNP水平诊断ACS患者心肌梗死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AUC为0.737,敏感度67.65%,特异度73.62%;D-D联合NT-proBNP诊断ACS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AUC为0.838,敏感度68.63%,特异度为93.28%。联合检测诊断价值优于各项单独检测。 结论 ACS患者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D-D、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是肾功能不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肾功能不全。

颈动脉斑块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能力
赖丹惠,江燕辉,叶思婷,庄淑莲,杨爽,薛文,张建兴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42-7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19
摘要 ( 132 )   HTML ( 8)   PDF (1087KB) ( 1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 CAS)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发生的能力。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CAS术治疗患者共206例病例。将入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4例)和测试集(62例),使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从每个感兴趣区域中提取的1 125个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特征,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诊断模型,选择模型表现最好的分类器,建立了不同的预测模型,包括临床-超声特征模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超声-超声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 结果 在训练集中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甘油三酯和斑块位置是CAS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临床-超声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96和0.644。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61和0.715,联合模型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727。 结论 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ISR的能力优于传统的临床-超声模型。联合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ISR发生,从而提高传统评估的诊断性能。

超声剪切波频散成像指导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价值
吕悦,孟彦娜,李盼盼,陈英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51-7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20
摘要 ( 103 )   HTML ( 4)   PDF (499KB) ( 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超声剪切波频散成像(SWD)指导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于肝切除术前接受SWD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并将患者分为低度纤维化组(S0~S2级)与高度纤维化组(S3 ~ S4级),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与肝实质剪切波频散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D对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 结果 本研究纳入62例HCC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为S1、S2、S3、S4的患者分别为11、13、20及18例。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肝实质剪切波频散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肝实质剪切波频散随之增加(P < 0.05)。Spes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实质剪切波频散值与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 = 0.608,P < 0.05)。高度纤维化组患者PLT水平低于低度纤维化组(P < 0.05),且高度纤维化组患者S指数与肝实质剪切波频散值高于低度纤维化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S指数与剪切波频散值是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剪切波频散值评估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程度的AUC高于S指数(P < 0.05),剪切波频散值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截断值为16.25 m/(s·kHz),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5.79%、95.83%。 结论 肝实质剪切波频散值与HC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肝实质剪切波频散值对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
吴昌慧,黄志平,戴慧萍,邱慧芳,何春,唐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56-7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21
摘要 ( 147 )   HTML ( 2)   PDF (1510KB) ( 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能效。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20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是否并发CLNM分为CLNM组(97例)和非CLNM组(105例)。收集所有PTMC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超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采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TMC并发CLNM的影响因素;RStudio4.4.1软件构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的PTMC并发CLNM列线图模型,用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和C指数评价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和净收益,Hosmer-Lemeshow检验列线图模型的拟合优度;MedCalc22.023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评价超声造影、TERT启动子突变和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CLNM的预测能效。 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202例PTMC患者CLNM发生率为48.02%(97/202)。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病灶数目、纵横比、微钙化、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增强强度、被膜连续性、TERT启动子突变与PTMC并发CLNM有关(P <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多灶性肿瘤(OR = 3.487,95%CI:1.641 ~ 7.406,P = 0.001)、微钙化(OR = 4.484,95%CI:2.113 ~ 9.516,P < 0.001)、等或高增强(OR = 3.187,95%CI:1.460 ~ 6.957,P = 0.004)、被膜连续性中断(OR = 2.201,95%CI:1.051 ~ 4.608,P = 0.036)、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OR = 4.460,95%CI:2.132 ~ 10.103,P < 0.001)为PTMC并发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PTMC并发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列线图模型[LogitP) = -4.486 + 1.350 × 病灶数目 + 1.399 × 微钙化 + 2.124 × 增强强度 + 1.524 × 被膜连续性 + 2.175 × TERT启动子突变]。该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为0.899(95%CI:0.893 ~ 0.905),校准曲线走形接近理想曲线,决策曲线高于两条极端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P > 0.05。ROC曲线显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PTMC并发CLNM曲线下面积为0.899,大于超声造影、TERT启动子突变单独预测的0.857、0.697(P < 0.05)。 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CLNM具有较高的预测能效。

综述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基石——抗凝药物应用进展
秦小莉,高秀容,何琴,骆竹媚,蒋倩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5):  766-77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05.022
摘要 ( 146 )   HTML ( 6)   PDF (517KB) ( 7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CAT)指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既往研究表明,CAT已成为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与其他VTE预防、治疗方式一致,CAT的主要防治手段仍是抗凝,但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且由于肿瘤患者在肿瘤类型、分期、并发症、肿瘤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不可控性,导致CAT预防和治疗较为复杂且具挑战性。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分类,聚焦预防和治疗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药物应用现状及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