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4-09-10
述评
宫颈癌诊治热点与进展
张清伟,尹如铁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357-23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01
摘要 ( 304 )   HTML ( 7)   PDF (562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宫颈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诊疗规范为早期手术,术后根据病理是否具有高、中危因素进行辅助放化疗,各期均可采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晚期及复发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近年来,宫颈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手术路径、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放疗技术及新药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诸多进展,使本病治疗更加精准化和个体化。该文就与本病诊治相关研究热点和进展做简要述评,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临床新进展
BTK抑制剂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徐思诗,叶佩佩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363-23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02
摘要 ( 231 )   HTML ( 10)   PDF (515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兼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近十几年,针对MCL开发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在MCL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通过结合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蛋白,BTKi能够阻止B细胞的生长,进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目前全球上市了5种BTKi用于治疗MCL:第一代伊布替尼(ibrutinib)和第二代阿卡替尼(acalabrutinib)、泽布替尼(zanubrutinib)、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以及非共价BTKi吡托替尼(pirtobrutinib)。该文综述了BTKi治疗MCL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MCL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年轻干细胞抗原-1阳性骨髓干细胞调控年老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吕饶,于佳迪,李柳蓁,湛楚蓝,赵立越,李月亮,董珺,黎佼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369-23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03
摘要 ( 213 )   HTML ( 11)   PDF (1078KB) ( 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Sca-1骨髓干细胞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C)凋亡的影响,阐明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优势。 方法 比较年轻与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凋亡及细胞存活率。将Sca-1骨髓干细胞与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通过TUNEL染色、qRT-PCR、Western Blot、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年轻或年老Sca-1骨髓干细胞对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存活的影响。通过qRT-PCR、ELISA检测年轻与年老小鼠Sca-1骨髓干细胞旁分泌生长因子并鉴定其功能。 结果 随年龄增加,年老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减少。与年老细胞相比,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明显减少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机制研究发现,与年老细胞相比,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旁分泌更多的生长和分化因子5(GDF5)(P < 0.05)。中和GDF5后,使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失去对年老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存活的调控作用。 结论 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GDF5减少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

miR-223通过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损伤的影响
王之仕,李桂凌,陈劲果,王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375-238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04
摘要 ( 222 )   HTML ( 8)   PDF (823KB) ( 3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微小 RNA-223(miR-223)通过调控Kelch 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 培养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且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下调miR-223组、上调miR-223组。探究miR-223表达、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凋亡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下调miR-223组的细胞侵袭数、细胞迁移数、24、48、72 h细胞增殖率、Nrf2、ARE表达上升,miR-223、Keap1、凋亡率表达降低(P < 0.05);与下调miR-223组比较,上调miR-223组的24、48、72 h细胞增殖率、细胞侵袭数、细胞迁移数、ARE、Nrf2表达下降,miR-223、凋亡率、Keap1表达升高(P < 0.05)。 结论 调节miR-223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ALKBH5通过TRAF1/NF⁃κB通路减轻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机制
刘敏,陈喜云,吕建磊,冯洁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381-23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05
摘要 ( 228 )   HTML ( 10)   PDF (1122KB) ( 3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ALKBH5减轻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检测50例SIMD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液中ALKBH5和TRAF1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细胞体外实验中,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过表达TARF1和干扰ALKBH5表达)将心肌细胞H9C2分为7组,通过CCK8、免疫吸附实验(ELISA)、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研究ALKBH5靶向TRAF1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大鼠体内实验中,根据处理方式不同(过表达TARF1和干扰ALKBH5),将LPS诱导的大鼠分为6组,通过比色法、ELISA、Western blot、HE染色、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ALKBH5靶向TRAF1通过NF-κB通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结果 ALKBH5和TRAF1在SIMD患者中表达水平下调,且Pearson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P < 0.001);细胞体外实验表明,过表达TRAF1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炎症因子和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敲低ALKBH5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的;大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敲低ALKBH5促进心肌细胞的损伤、炎症因子和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以及NF-κB p65蛋白的核易位,而过表达TRAF1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结论 ALKBH5通过减少TRAF1的甲基化增加TRAF1的稳定性,从而抑制NF-κB通路,进而减轻SIMD。

临床研究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刘程,桑美英,方群英,白顺,胡美红,郑圣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390-23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06
摘要 ( 184 )   HTML ( 4)   PDF (474KB) ( 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患者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助孕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因不孕因素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IUA分离术后患者275例,分成单囊胚移植组(n = 182)与双囊胚移植组(n = 93),对两组患者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准备方式、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囊胚移植组的不孕年限(2.43 ± 1.64)年,AFS预后评分(5.13 ± 2.25)分,多胎率1.33%低于双囊胚移植组的不孕年限(3.03 ± 2.13)年,AFS预后评分(5.72 ± 2.19)分,多胎率28.57%;单囊胚移植组的优胚率90.66%,种植率50.00%,活婴体质量(3 236.84 ± 565.35)g高于双囊胚移植组的优胚率46.24%,种植率34.41%,活婴体质量(2 976.44 ± 692.7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优质胚胎数目、AFS评分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 结论 冻融周期囊胚移植IUA术后患者的移植优质胚胎数目、AFS 评分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优质单囊胚移植是IUA分离术后患者行冻融周期治疗的首选,对于低预后IUA术后患者可以选择双囊胚移植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脑机接口结合外骨骼机器手对脑梗死患者手功能障碍的闭环康复效果
邹贵娣,陈小凯,谭卉虹,李翊,李楠,曹叶凡,王鹤玮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395-2400. 
摘要 ( 261 )   HTML ( 4)   PDF (626KB) ( 4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基于闭环干预理论的脑机接口结合外骨骼机器手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并分析患者认知功能和内在运动想象能力对脑机接口识别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项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接受脑机接口闭环康复训练。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WOLF运动功能评定(WMFT)和腕指屈肌肌张力的改良Ashworth评分(MAS)。干预前使用心理旋转测试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判断观察组患者基线内在运动想象能力和认知能力,分析影响脑机接口闭环康复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FMA-UE、ARAT及WMFT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腕指屈肌MAS评分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此外,脑机接口识别通过率与心理旋转试验正确率、MoCA认知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 < 0.05),与心理旋转试验反应时间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基于闭环干预理论的脑机接口结合外骨骼机器手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进行脑机接口干预前应对患者的内在运动想象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进行筛查,以筛选适合接受训练的患者。

不同病程颞叶癫痫患者体素镜像同伦连接分析
黄华春,罗翠蜜,邱卓妍,郑金瓯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01-24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08
摘要 ( 206 )   HTML ( 5)   PDF (1191KB) ( 1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探索不同病程的颞叶癫痫患者的两侧半球间的功能同伦变化。 方法 招募20例短病程的颞叶癫痫患者(TLE-SD组)、27例长病程的颞叶癫痫患者(TLE-LD组)及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0名健康受试者(HC组),所有参与者均完成了功能磁共振扫描及神经心理学的评估。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分析得到TLE-SD组与HC组、TLE-LD组与HC组显著变化的脑区,然后基于两次比较的不同脑区的VMHC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提取患者组异常脑区的VMHC值并与量表分数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相比于HC组,TLE-SD组的壳核及前扣带回的VMHC值降低,而TLE-LD组的壳核、前扣带回、颞上回及额上回的VMHC降低。与TLE-SD组相比,TLE-LD组的颞上回的VMHC值显著降低(t = 2.918,P = 0.033)。相关分析显示TLE-LD组壳核的VMHC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分数呈正相关(r = 0.442,P = 0.021)。 结论 颞叶癫痫患者两侧半球间功能同伦受到损害,并且这种损害可能在长病程患者中表现更加严重,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受损可能与双侧半球间异常的功能同伦相关。

自动勾画技术在全乳内侧瘤床同步推量中的应用
陈车,罗德红,喻皇飞,张琴,胡小池,余盛华,李亚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06-24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09
摘要 ( 156 )   HTML ( 4)   PDF (660KB) ( 7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比较自动勾画(auto-segmentation, AS)与人工勾画(manually segmented, MS)结构的几何、剂量和工作时间差异,以评估自动勾画在全乳放疗内侧瘤床同步推量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单纯全乳大分割放疗内侧瘤床同期推量患者30例,采用戴斯系数(DSC)、95%豪斯多夫距离(95HD)评估软件AccuContour自动勾画的全乳计划靶区(PTV)和心肺结构几何差异;然后比较两组对应放疗计划PlanA和PlanM靶区和心肺剂量学差异;最后比较两组花费时间。 结果 自动勾画实现了肿瘤计划靶区(PGTV)、PTV、肺和心脏DSC分别为0.94(0.91,0.96)、0.88(0.86,0.91)、0.98(0.97,0.98)和0.94(0.93,0.95),95HD(cm)分别为0.25(0.20,0.33)、0.99(0.56,1.20)、0.29(0.25,0.35)和0.50(0.50,0.59);剂量学结果显示AS组PGTV和PTV的V95、D95和Dmean明显低于人工勾画组(P < 0.05),而左肺的V20和MLD明显增大(P < 0.05),心脏剂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GTV和心肺的剂量参数平均绝对差异小于1 Gy/1%;工作效率上,自动勾画组中能在2 d内完成对超过70%的患者勾画和计划,时间大幅缩短。 结论 与人工勾画相比,在全乳放疗内侧瘤床推量中自动勾画靶区和心肺的几何和剂量参数差异较小。如果在计划优化前对PTV人工略微修改,或可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4524a-3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马茜,周少岚,陈会鹃,王延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12-24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0
摘要 ( 169 )   HTML ( 10)   PDF (775KB) ( 2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miR-4524a-3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主要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外周血,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及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分离PBMCs、CD3+T、CD19+B淋巴细胞及CD14+单核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524a-3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miR-4524a-3p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4524a-3p对SLE的诊断效能。 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miR-4524a-3p在SLE患者PBMCs(P < 0.05)、CD3+T细胞(P < 0.001)及CD14+单核细胞(P < 0.001)中表达显著降低,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 = -0.406,P < 0.01);miR-4524a-3p在中度或重度活动期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及非活动期患者(P < 0.01);SLE狼疮性肾炎和关节受累组中,miR-4524a-3p表达水平低于无累及组(P < 0.01);ROC曲线结果显示,miR-4524a-3p对SLE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结论 miR-4524a-3p在SLE患者CD3+T和CD14+单核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对SLE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术前影像病理特征及肿瘤标志物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
李劭晋,郑世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18-24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1
摘要 ( 200 )   HTML ( 2)   PDF (708KB) ( 1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根据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影像病理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指标来构建预测模型以预测前哨淋巴结(SLN)的转移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2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并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174例)和验证集(58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校正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触及性、CA153、钙化、ALN血流信号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将4个独立变量整合到nomogram图中,并绘制ROC,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10(95%CI:0.744 ~ 0.876)、0.737(95%CI:0.606 ~ 0.867),校准曲线显示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 结论 建立一种nomogram来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SLN转移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并作为一种可靠的工具来识别不必要SLN活检的乳腺癌患者,有助于制定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及辅助治疗的决策。

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铁调素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李艳,谢先龙,朱梦莉,苏清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25-24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2
摘要 ( 159 )   HTML ( 7)   PDF (499KB) ( 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trypanoid-likeprotein1, VILIP-1)、铁调素25(Hepc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225例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据Rankin量表(mRS)分组,mRS ≥ 3分为预后不良组97例、mRS < 3分为预后良好组128例。对比患者血清VILIP-1、Hepc25水平及对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价值。 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血糖、LYM、NIHSS评分、PLT、WBC、VILIP-1、Hepc25均是AIS患者预后影响的因素(P < 0.05);与轻度缺损相比,中度和重度缺损患者VILIP-1、Hepc25水平上升;与中度缺损相比,重度缺损患者VILIP-1、Hepc25水平增高;而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VILIP-1、Hepc25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分析,VILIP-1、Hepc25单项诊断低于联合诊断(P < 0.05)。 结论 VILIP-1、Hepc25水平增高,参与了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影响患者预后,可作为AIS患者预后诊断的临床指标。

FS⁃LASIK术中采用椭圆形瓣与圆形瓣的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梁雄姿,张青松,杨万举,冷思,吴海霞,张明慧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30-243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3
摘要 ( 109 )   HTML ( 2)   PDF (460KB) ( 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中采用椭圆形角膜瓣与圆形角膜瓣的术后早期视觉质量差异。 方法 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自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自愿接受FS-LASIK手术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椭圆瓣组和圆瓣组,各36例(72眼)。FS-LASIK术中分别制作椭圆形与圆形角膜瓣,并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与等效球镜(SE);以及两组术后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及总高阶像差。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U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MTF、SR及总高阶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FS-LASIK术中采用椭圆形角膜瓣或圆形角膜瓣均可获得理想的视力,两者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无显著差异。

体表监测系统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陈莹,陈飞,龚筱钦,黄建,杨武阳,游涛,戴春华,胡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35-243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4
摘要 ( 149 )   HTML ( 3)   PDF (590KB) ( 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体表监测系统(ExacTracDynamic, ETD)辅助摆位和体表监测功能在胸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进行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入组患者交替行常规十字标记线摆位(对照组)和体表监测系统辅助摆位(观察组)。治疗前均用ETD的X线影像行摆位校准,在胸骨上勾画感兴趣区并实时体表监测患者治疗中的位置变化,治疗结束后再行X线影像验证。记录左右(X)、头脚(Y)、腹背(Z)、俯仰(Pitch)、横滚(Roll)、旋转(Yaw)方向上的数据并比较分析。 结果 入组60 例患者,对照组放疗754次,观察组718次。观察组在X和Z方向的摆位误差小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在X ≤ 0.50 cm、Y ≤ 0.50 cm、Z ≤ 0.50 cm和Roll ≤ 1.00°方向的摆位误差次数均大于对照组(P < 0.05);体表监测和治疗后的位置偏差在Y和Z方向上存在差异性(P < 0.05),但均值在亚毫米级。 结论 体表监测系统辅助摆位可提高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摆位的精度,尤其在X和Z方向。感兴趣区设置在胸骨上时,体表监测能较好地反映患者靶区内部位置的变化。

施罗斯PSSE联合3D打印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
姚鸣宇,朱赫,董亦直,宋鑫越,都亚新,吴瑞霞,祝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40-24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5
摘要 ( 185 )   HTML ( 1)   PDF (1348KB) ( 1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施罗斯PSSE联合3D打印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 方法 纳入患者40例,分为支具组(3D打印支具组)与支具+运动疗法组(3D打印支具+施罗斯PSSE组),去除离群与失访数据,最终纳入32例患者,每组各16例。两组3D打印支具佩戴时间≥ 18 h。施罗斯PSSE干预周期为12周,12周后维持锻炼直至随访结束。支具组最长随访时间25个月,平均(15.00 ± 1.29)月,支具+运动疗法组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平均(16.59 ± 1.01)月,随访结束后评价相关指标。 结果 支具+运动疗法组主弯Cobb角、躯干旋转角(ATR)改善优于支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支具+运动疗法组C7椎体中点—骶骨中垂线距离(C7-CSV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顶椎偏距(AV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指标与支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SRS-22评分方面,支具+运动疗法组可全面提高SRS-22评分。 结论 施罗斯PSSE联合3D打印支具相较单独使用3D打印支具对于主弯Cobb角与躯干旋转角改善效果更佳、对于冠状面失衡改善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改善生活质量更好。

基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翻膝患者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的应用
张斌斌,吴泳锐,李超,范开,张敬堂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48-245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6
摘要 ( 199 )   HTML ( 4)   PDF (793KB) ( 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翻膝患者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终末期内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接受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TK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传统手术组40例(40膝),3D打印导板组40例(40膝)。分别记录2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等指标并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并接受随访3 ~ 12个月。与传统手术组相比,3D打印导板组手术时长显著缩短(P < 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缩短(P < 0.05),术后VAS评分、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低于传统手术组(P < 0.01)。2组术后6个月K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0.01),术后6个月3D打印导板组KSS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P < 0.05),2组K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WOMAC评分较术前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P < 0.05),术后3个月、6个月,3D打印导板组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P < 0.05)。除传统手术组出现积血感染1例,经再次清创后保存假体顺利出院外,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 结论 基于3D打印截骨导板行膝关节置换术,较传统TKA手术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失血量少、截骨精确快捷、术后恢复快、就诊满意度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更具有优势。

药物与临床
艾司氯胺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肥胖患者腹腔镜下胃袖状切除术麻醉诱导对术后疼痛影响的比较
刘力玮,孔二亮,李雨恒,李明月,刘薇娜,凤旭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54-24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7
摘要 ( 207 )   HTML ( 7)   PDF (496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和比较艾司氯胺酮与舒芬太尼全麻诱导用于肥胖患者腹腔镜下胃袖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行择期全麻腹腔镜下胃袖状切除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20 ~ 50岁,BMI 30.0 ~ 50.0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各32例。两组在麻醉诱导时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E组)与舒芬太尼0.5 μg/kg(S组),其余方案一致。记录入室(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插管时(T3)、麻醉结束时(T4)、拔管时(T5)的HR、MAP、SpO2。记录术后1 h(P0)、6 h(P1)、12 h(P2)、24 h(P3)、48 h(P4)时刻NR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及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0 ~ T5时刻MAP与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T0相比,T2时刻两组MAP与HR均较低,T2时刻S组MAP和HR分别为(91.81 ± 8.94)mmHg和(81.75 ± 13.37)次/min,E组MAP和HR分别为(93.69 ± 9.96)mmHg和(80.38 ± 13.2)次/min,E组更接近基础值;同T2相比,T3时刻两组患者MAP与HR均有一过性升高,T3时刻S组MAP和HR分别为(97.56 ± 8.96)mmHg和(86.47 ± 13.84)次/min,E组MAP和HR分别为(101.03 ± 8.29)mmHg和(89.41 ± 15.32)次/min,且S组更接近基础值。S组和E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比较分别为(2 071.88 ± 717.63)μg和(2 093.75 ± 718.39)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E组在P0、P1、P2时候NRS评分(0.41 ± 0.61、1.87 ± 0.75、2.47 ± 0.62)低于S组(0.88 ± 0.71、2.47 ± 0.72、2.97 ± 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组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也明显减少(P < 0.05),S组和E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11.25 ± 2.70)次和(8.56 ± 2.23)次。E组患者PONV与低血压发生率(21.88%,15.63%)均低于S组(46.88%,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舒芬太尼诱导相比,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可安全用于肥胖患者腹腔镜下胃袖状切除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不同肌松方案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肩痛的影响
范梅笑,张敏娟,庞沙沙,何珊,路志红,邢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60-24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8
摘要 ( 153 )   HTML ( 3)   PDF (477KB) ( 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极度头低位下,比较持续深肌松和常规肌松管理方案对患者术后肩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18 ~ 80岁、ASA分级Ⅰ ~ Ⅱ级,BMI 18 ~ 30 kg/m2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持续深肌松组(D组)和常规肌松组(C组),每组50例。D组术中维持肌松于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tetanic count, PTC)1 ~ 2,C组术中维持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值1 ~ 2。手术结束时酌情给予舒更葡糖钠拮抗。首要观察指标为术后72 h内肩痛的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术野显露Leiden评分、外科医生要求追加肌松次数、术后肌松恢复情况、苏醒期恶心呕吐评分、PACU内及术后24、48、72 h静卧和翻身时的VAS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 D组术后出现肩痛的患者较C组显著降低(D组 32% vs. C组 56%,P < 0.05);两组术后肩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中Leiden评分、外科医师要求追加肌松次数、PACU内恶心呕吐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翻身时的VAS评分D组优于C组(P < 0.05);其他时间点静卧及翻身时的VAS评分两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于极度头低位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持续深肌松能降低术后肩痛的发生率。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心电图参数对冠状动脉重度病变评估价值
王苏萌,张芳芳,聂连涛,罗可心,李世锋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65-24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9
摘要 ( 138 )   HTML ( 5)   PDF (569KB) ( 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参数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64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n = 123)和非重度病变组(n = 241),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心电图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病变的影响因素及心电图参数评估效能,绘制心电图参数评估重度病变列线图,计算心电图参数联合增量价值及评估重度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 结果 与非重度病变组相比,重度病变组年龄、肌酸激酶同工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QRS时限、额面QRS-T夹角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病理性Q波、左心室高电压、碎裂QRS波占比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射血分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性Q波(OR= 3.71,95%CI:1.93 ~ 7.15,P < 0.001)、左心室高电压(OR= 5.05,95%CI: 1.66 ~ 15.41,P = 0.004)、碎裂QRS波(OR= 2.17,95%CI: 1.14 ~ 4.11,P = 0.018)、额面QRS-T夹角(OR= 1.01,95%CI:1.00 ~ 1.02,P = 0.023)是重度病变的评估因素。心电图参数联合对重度病变增量价值:C-statistic增加0.09(95%CI: 0.02 ~ 0.16,P = 0.009)、NRI 0.37(95%CI: 0.20 ~ 0.55,P < 0.001)、IDI 0.12(95%CI: 0.08 ~ 0.17,P < 0.001)。ROC曲线显示心电图参数联合评估重度病变的AUC为0.79(95%CI: 0.74 ~ 0.84,P < 0.001),灵敏度为63.41%,特异度为85.89%。 结论 心电图参数(病理性Q波、左心室高电压、碎裂QRS波、额面QRS-T夹角)联合对重度病变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细针穿刺活检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中的应用
朱枫,李青,陈曦,贺洋,彭蕾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71-24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20
摘要 ( 159 )   HTML ( 3)   PDF (661KB) ( 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通量测序18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7—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接收的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97例,送检标本同时行液基细胞学及高通量测序18基因检测,其中33例获得术后病理结果。细胞学诊断依据第3版甲状腺细胞病理Bethesda报告分类标准。组织学诊断依据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标准。 结果 97例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中标本不满意8例(8.25%),良性病变44例(45.36%),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病变9例(9.28%),可疑滤泡性肿瘤或嗜酸细胞肿瘤4例(4.12%),可疑乳头状癌10例(10.31%),乳头状癌22例(22.68%)。共有52例(53.61%)检出突变,共检出点突变及基因融合突变10个,其中BRAF突变检出率最高,达63.46%(33/52),BRAF突变在性别、年龄及细胞学诊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细胞学检查联合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诊断的准确性为97.0%,高于单纯细胞学检查(81.8%),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结论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通量测序多基因检测可以促进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也可为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双能量CT联合肌骨超声鉴别诊断焦磷酸钙沉积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
张伟,胡晰杨,张云娜,沈苓苓,李民慧,宋莎莎,张健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77-24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21
摘要 ( 159 )   HTML ( 3)   PDF (548KB) ( 1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双能量CT联合肌骨超声鉴别诊断焦磷酸钙沉积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痛风性关节炎102例和焦磷酸钙沉积病10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记为痛风组和钙沉积组。所有患者均行双能量CT和肌骨超声检查,并以关节滑液或关节腔内晶体物质的穿刺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双能量CT、肌骨超声诊断焦磷酸钙沉积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效能。 结果 痛风组患者的男性比例、血尿酸均高于钙沉积组(P < 0.05)。痛风组患者中膝关节、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的受累率偏高,钙沉积组患者中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的受累率偏高。痛风组患者的骨皮质不规则、软骨损伤、半月板退行性变的所占比例均低于钙沉积组(P < 0.05)。痛风组患者的双轨征、痛风石、韧带内强回声、肌腱内强回声、骨侵蚀占比高于钙沉积组(P < 0.05),软骨钙化低于钙沉积组(P < 0.05)。双能量CT、肌骨超声及二者联合诊断焦磷酸钙沉积病和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6.27%、83.33%、94.12%,特异度分别为89.22%、88.24%、86.2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87.63%、87.2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84.11%、93.63%,准确率分别为87.75%、85.78%、90.20%,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55、0.716、0.804。 结论 双能量CT联合肌骨超声在焦磷酸钙沉积病与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效能良好,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两种疾病。

血清水通道蛋白1水平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
周峰,尹其翔,魏法星,林海敏,蔡华忠,陈义坤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83-24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22
摘要 ( 163 )   HTML ( 1)   PDF (618KB) ( 1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致ARDS患者268例(ARDS组)和单纯脓毒症患者55例(单纯脓毒症组),脓毒症致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OI)分为轻度组89例、中度组109例、重度组70例,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104例和存活组164例。检测血清AQP1水平和计算EVLWI。利用Spearman法,脓毒症致ARDS患者血清AQP1水平、EVLWI与OI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AQP1水平联合EVLWI对其的评估价值。 结果 与单纯脓毒症组比较,ARDS组血清AQP1水平降低,EVLWI升高(P < 0.05)。AQP1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组中依次降低,EVLWI依次升高(P < 0.05)。血清AQP1水平与脓毒症致ARDS患者OI呈正相关,EVLWI与脓毒症致ARDS患者OI呈负相关(P < 0.05)。268例脓毒症致ARDS患者28 d死亡率38.81%(104/268)。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为OI升高(OR= 0.984,95%CI:0.976 ~ 0.992)和AQP1升高(OR= 0.761,95%CI:0.677 ~ 0.854),独立危险因素为SOFA评分增加(OR= 1.367,95%CI:1.142 ~ 1.636)和血乳酸升高(OR= 2.515,95%CI:1.689 ~ 3.745)、EVLWI升高(OR= 1.559,95%CI:1.290 ~ 1.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AQP1水平联合EVLWI预测的AUC为0.887(95%CI:0.843 ~ 0.923),比血清AQP1水平、EVLWI单独预测的0.792(95%CI:0.738 ~ 0.839)、0.807(95%CI:0.754 ~ 0.852)大(P < 0.05)。 结论 血清AQP1水平降低和EVLWI升高与脓毒症致ARDS患者病情程度加重、预后不良有关,血清AQP1水平联合EVLWI对脓毒症致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

冠脉CT血管造影斑块人工智能定量参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关系
姚庆东,张呈兵,付军,王鹏,龙斌,刘海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89-24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23
摘要 ( 169 )   HTML ( 4)   PDF (703KB) ( 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 ~ 81岁,平均(58.1 ± 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斑块分析、计算相应FFR-CT值。斑块AI参数包括长度、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最狭窄程度(MLD)、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体积及占比、钙化体积及占比。FFR-CT≤0.8定义为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心肌缺血。评估斑块参数与FFR-CT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冠脉血流储备异常(FFR-CT ≤ 0.8)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模型预测准确率。 结果 8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39例,占46.4%)与胸闷(27例,占32.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FR-CT与MLA呈正相关(r = 0.49,P < 0.000 1),与长度、体积、脂类体积、纤维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呈负相关(r = -0.44、-0.56、-0.40、-0.36、-0.42、-0.40,P < 0.05),其中与MLD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 = -0.60,P < 0.000 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体积、MLA、MLD、脂类体积、纤维脂肪体积、纤维体积、钙化体积等参数是FFR-CT ≤ 0.8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经调整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D是FFR ≤ 0.8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82,95%CI:1.034 ~ 1.133,P = 0.001),预测模型为logit(P) = 0.079X1 - 4.052,X1为MLD值,预测准确率为85.2%。斑块长度、MLD、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诊断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FFR-CT ≤ 0.8)的AUC分别为0.796、0.886、0.711、0.754、0.69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7.83%、73.91%、73.90%、52.17%、60.87%与92.11%、73.68%、60.53%、84.21%、89.47%,5种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06,灵敏度与特异度为73.91%、71.05%。 结论 冠脉斑块AI参数与FFR-CT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MLD是FFR-CT ≤ 0.8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中医药现代化
脊柱-骨盆-下肢力线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李锡,张健,刘郭辉,刘云昊,张泽坤,高天慈,王静西,张永旺,尹世林,刘路,齐立卿,杜双庆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495-25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24
摘要 ( 185 )   HTML ( 2)   PDF (574KB) ( 4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运用脊柱-骨盆-下肢力线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426例KOA患者均来自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计算机生成序列随机分为观察组(384例,剔除、脱落、中止57例) ,运用脊柱-骨盆-下肢力线中医正骨手法(分为腰椎定点旋转复位、髋关节推摇拔伸及膝关节复筋三部分组成 每3日1次,共计2周) 治疗;对照组为等待治疗组(48例,剔除、脱落、中止6例)仅作为期2周的临床观察;主要结局指标为WOMAC疼痛积分;次要结局指标为WOMAC僵硬积分、功能积分、标准化积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F-12);检测时间点观察组为基线、入组后2周及随访时(入组后14周)。对照组为基线和入组后2周。 结果 与基线相比,入组后2周两组患者WOMAC疼痛积分、僵硬积分、功能积分、标准化积分均较前下降(P < 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 0.001);SF-12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升高(P < 0.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01)。随访时,与入组后2周相比,观察组患者WOMAC疼痛积分升高(P < 0.001),WOMAC僵硬、关节功能及标准化积分均降低(P < 0.001),SF-12积分升高(P < 0.001)。 结论 运用脊柱-骨盆-下肢力线正骨手法治疗KOA,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但对于疼痛的缓解短期疗效较好,长期疗效欠佳。其安全性良好,在临床中针对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KOA患者可考虑应用此法。

综述
右美托咪定改善衰弱老年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徐志燕,陈伟元,姚伟锋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503-25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25
摘要 ( 170 )   HTML ( 11)   PDF (461KB) ( 1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衰弱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注术后可能出现的神经认知障碍。衰弱和神经认知障碍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改善其中之一可以提高老年人预后。右美托咪定作为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衰弱与神经认知障碍的关系以及右美托咪定在改善衰弱老年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表面修饰人工韧带以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
赵峥嵘,周鹏,田冬子,蔡茂林,刘登科,刘涛涛,高秋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7):  2508-25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26
摘要 ( 166 )   HTML ( 6)   PDF (482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通常为强大暴力所致,其损伤破坏膝关节稳定性,可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变及半月板损伤,严重者将发展为骨性关节病。现阶段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金标准,临床上多采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材料的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对损伤的前交叉韧带进行手术重建,随访中短期效果较好,但移植物与宿主骨隧道生物愈合较差,难以达到术后移植物真正“韧带化”要求。对人工韧带进行涂层修饰改性可改善其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而可促进移植物与骨隧道的愈合。本文就对人工韧带行表面修饰以促进ACLR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