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17): 2460-2464.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24.17.018
Meixiao FAN1,Minjuan ZHANG2,Shasha PANG1,Shan HE1,Zhihong LU1,Dong. XING1()
摘要:
目的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极度头低位下,比较持续深肌松和常规肌松管理方案对患者术后肩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18 ~ 80岁、ASA分级Ⅰ ~ Ⅱ级,BMI 18 ~ 30 kg/m2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持续深肌松组(D组)和常规肌松组(C组),每组50例。D组术中维持肌松于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tetanic count, PTC)1 ~ 2,C组术中维持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值1 ~ 2。手术结束时酌情给予舒更葡糖钠拮抗。首要观察指标为术后72 h内肩痛的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术野显露Leiden评分、外科医生要求追加肌松次数、术后肌松恢复情况、苏醒期恶心呕吐评分、PACU内及术后24、48、72 h静卧和翻身时的VAS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 D组术后出现肩痛的患者较C组显著降低(D组 32% vs. C组 56%,P < 0.05);两组术后肩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中Leiden评分、外科医师要求追加肌松次数、PACU内恶心呕吐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翻身时的VAS评分D组优于C组(P < 0.05);其他时间点静卧及翻身时的VAS评分两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于极度头低位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持续深肌松能降低术后肩痛的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