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4-25
述评
麻醉医师在日间手术全流程管理中的作用
梁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31-10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1
摘要 ( 251 )   HTML ( 21)   PDF (569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麻醉医师作为日间手术开展和全流程管理中的关键角色,在日间手术组织架构、运行管理和围术期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日间病房和手术室的桥梁,麻醉医师需加入院级层面日间手术管理委员会或者相关组织,参与整个医院日间手术的统一管理和质控。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术前麻醉评估制度,建设日间手术麻醉亚专业组,健全日间手术准入制度等措施,减少围术期麻醉相关风险,对优化全院手术资源配置与调度有重要意义。同时,制定日间手术麻醉质量控制指标,对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日间手术质控指标体系构建具有积极作用。微观层面,基于个体化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措施,围绕多模式镇痛、多联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ting, PONV)等管理策略,进一步落地和细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流程和具体实施方案,促进日间手术患者快速康复。

专题笔谈
日间医疗的规范化发展思考
韩超,祝学梅,王莹,孙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38-10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2
摘要 ( 252 )   HTML ( 6)   PDF (492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日间医疗在我国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逐步完善成为24 h内全住院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模式。近10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日间医疗的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为更多患者提供了高效率、低花费的诊疗服务,对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杠杆的作用。但日间医疗的发展也面临着医保政策的支持力度、绩效考核、同质化发展等诸多因素带来的挑战。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改善医疗服务就医体验等新形势和理念下,日间医疗服务模式发挥了更多的医疗价值,但如何推动日间医疗走得稳、走得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旨通过梳理我国日间医疗的发展历程和概况,以期为未来日间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日间手术的麻醉与围术期质量控制
钱玥,马正良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42-10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3
摘要 ( 202 )   HTML ( 12)   PDF (513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加速康复理念下的手术诊疗康复体系,我国的日间手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日间手术医疗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日间手术的围术期管理进行了阐述,从患者选择、手术麻醉选择、术中管理、术后镇痛、术后恶心呕吐管理和出院随访等方面探讨了日间手术的管理细节,旨在建立统一的日间手术麻醉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质量改进,为临床日间手术管理提供更恰当的日间手术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日间手术的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

专题报道:日间手术麻醉
基于BIS和微旁流EtCO2监护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俊杰,杨晓春,刘卓懿,吴若秋,李平,郭曲练,王锷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47-10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4
摘要 ( 185 )   HTML ( 6)   PDF (495KB) ( 1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 ~ 60岁,BMI 18.5 ~ 27 kg/m2,ASAⅠ-Ⅱ级。R组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P组应用丙泊酚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5 min予以舒芬太尼0.1 μg/kg缓慢静脉注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首剂予以0.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05 mg/kg追加。P组丙泊酚首剂予以1.5 ~ 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5 mg/kg追加。所有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并记录心电图、SpO2、NIBP、HR、BIS、微旁流EtCO2。记录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安全性指标(低血压、低氧饱和度、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中镇静深度满足临床要求,低血压和注射痛发生率低(P < 0.01),呼吸抑制更轻(P < 0.05),手术时间、离室时间、恶心呕吐及满意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检镇静深度合适,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低,呼吸抑制更轻微,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老年眼底日间手术患者全麻恢复质量的影响
陈红芽,王惠军,王月,苏少飞,王古岩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52-10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5
摘要 ( 246 )   HTML ( 12)   PDF (499KB) ( 1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老年眼底日间手术患者全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接受喉罩全麻行眼底日间手术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R组予瑞马唑仑、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诱导,瑞马唑仑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P组予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诱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以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镇静水平。R组术毕予氟马西尼0.3 mg拮抗,P组等待自然苏醒。记录术前及术后3 d患者的恢复质量,采用恢复质量-15(the quality of recovery, QoR-15)量表评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数据,诱导期注射痛发生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液体入量;诱导期意识消失及术毕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及入麻醉后监护病房(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 结果 R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与P组相当[(133.3 ± 11.1 vs. 135.0 ± 10.3);平均差异(95%CI)1.7(-3.9,7.2);非劣效性成立]。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2、3天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P组比较,R组患者诱导期意识消失时间延长,术毕苏醒时间及喉罩拔除时间缩短(P < 0.05)。与P组比较,R组诱导期注射痛更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P < 0.05)。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液体总入量及在PACU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老年眼底日间手术患者,应用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及维持,可达到与丙泊酚效果相同的术后恢复质量。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患者苏醒及拔管更快,麻醉恢复效率更高。

单孔和双孔胸腔镜肺结节日间手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预后的影响
孙行,王敏,牛舒婕,仲艺伟,路子蕴,徐璐,杨如松,王涛,孙玉娥,马正良,李冰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58-10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6
摘要 ( 214 )   HTML ( 13)   PDF (478KB) ( 1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日间手术病房行单/双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结节手术患者术后数据,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集中管理模式下日间病房中693例胸腔镜肺结节日间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单孔组和双孔组,并采用倾向性匹配平衡基线资料筛选出单孔组和双孔组各203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预后的差异。 结果 单孔组相对双孔组术中芬太尼消耗量[0.5(0.35,0.50)mg vs. 0.5(0.40,0.50)mg,P = 0.034]、瑞芬太尼消耗量[0.48(0.33,0.63)mg vs. 0.53(0.35,0.73)mg,P = 0.031]、术中出血量[20(10,50)mL vs. 50(20,50)mL,P = 0.001]、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2(2,4)分 vs. 3(2,4)分,P = 0.007]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补救镇痛、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第1、5、9、30天疼痛及咳嗽、术后30 d肺部并发症、非计划就诊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双孔胸腔镜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日间手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术式,可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并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

不同性别对日间关节镜手术患者瑞马唑仑使用剂量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汤黎黎,孙月,刘学胜,陆姚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63-10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7
摘要 ( 224 )   HTML ( 12)   PDF (505KB) ( 5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性别对日间关节镜手术患者瑞马唑仑使用剂量以及术后24 h恢复质量(QoR)的影响。 方法 选择预约在日间手术中心进行关节镜半月板修复术的患者50例,按照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25例(M组),女25例(F组)。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失去意识和术中维持瑞马唑仑剂量的区别,以及采用QoR-15量表、阿森斯失眠(AIS)量表观察性别对术后睡眠和24 h恢复质量的影响。 结果 M组患者失去意识时瑞马唑仑剂量为0.14(0.13,0.15) mg/kg,麻醉维持剂量为0.80(0.60,0.96)mg/(kg·h);F组患者失去意识时瑞马唑仑剂量为0.14(0.12,0.16) mg/kg,麻醉维持剂量为0.90(0.79,1.12)mg/(kg·h),两组患者失去意识与麻醉维持的瑞马唑仑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对术后第1天睡眠的AIS总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发生低血压和PONV,术后比期望中更早醒及QoR-15总分、生理舒适度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性别对日间关节镜患者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剂量及麻醉维持剂量影响较小,但女性患者术后睡眠清醒时间更早,男性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较高。

无阿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手汗症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刘民强,洪凤珠,郭珊珊,何俊永,杨晓瑞,施琴朗,何仁亮,吴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69-10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8
摘要 ( 189 )   HTML ( 8)   PDF (465KB) ( 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阿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策略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手汗症患者择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治疗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O组)。C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O组采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胸椎旁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1)、切皮即刻(T2)、术毕(T3)、出手术室(T4)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变化,记录患者苏醒即刻(P1)、出手术室(P2)、术后2 h(P3)、术后6 h(P4)、术后24 h(P5)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患者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和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 结果 围术期未发生手术中断或更改麻醉方式病例。两组各时点镇静及疼痛指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组P1、P4时点VAS评分较高,T2时点PH较低,PCO2、BG较高(P < 0.05),围术期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高(P < 0.05)。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手汗症日间手术中联合无阿片及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策略安全可行,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无明显优势。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影响
李开瑜,汤敏誉,梁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74-10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09
摘要 ( 219 )   HTML ( 7)   PDF (456KB) ( 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传统瑞芬太尼用于改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病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50例患者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常规组),50例患者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所用时间,以及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插管操作时(T2)、切皮(T3)、入腹观察时(T4)、拔管时(T5)时]的血压、心率等变化。 结果 观察组术后3 h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低于常规组(P < 0.05)。但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相较于常规组更长(P < 0.05)。麻醉诱导后5 min(T1)常规组血压低于观察组,在拔管时(T5),常规组血压、心率高于观察组(P < 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 结论 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具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镇痛效能发挥显著的优点,但由于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所以需提前停药。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日间包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晚霞,马红,陈瑾,程康,刘美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78-10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0
摘要 ( 256 )   HTML ( 6)   PDF (487KB) ( 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日间小儿包皮环扎手术的最佳使用剂量。 方法 将拟行日间包皮环扎手术的小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艾司氯胺酮0.5 mL/kg组)、B组(艾司氯胺酮0.75 mL/kg组)和C组(艾司氯胺酮1 mL/kg组),每组30例。各组患儿面罩吸入七氟醚诱导,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单次静脉给予相应剂量的艾司氯胺酮。记录患儿术中体动发生和艾司氯胺酮追加次数情况,监测患儿入手术室(T0)、手术开始时(T1)、术中套扎时(T2)及手术结束后1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麻醉时长、术毕睁眼时间及对话时间,术毕15、30、60 min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苏醒时、术后2 h、术后6 h的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评分)、Bieri改良面部表情评分、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评分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头晕、复视等)。 结果 B、C两组患儿术中体动及艾司氯胺酮追加次数少于A组(P < 0.05);A、B两组患儿睁眼时长和可对话时长短于C组(P < 0.05);3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清醒评分、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0.75 mg/kg艾司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能有效满足小儿包皮手术的麻醉镇痛需求并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是最佳适宜剂量,适合在日间小儿包皮环扎手术中推广应用。

临床新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与肝纤维化
赵芯,李晖,邓秀秀,陶雨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83-10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1
摘要 ( 192 )   HTML ( 9)   PDF (508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到肝硬化必经的阶段,早期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肝病治疗中至关重要。而血小板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肝实质再生的同时激活肝星状细胞与内皮细胞、诱导白细胞招募、加重微血管功能障碍,参与肝纤维化的进程。本文介绍了当前抗血小板药物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进展,以期为肝纤维化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7A和NF-κB信号通路减轻γδ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刘槃,席德双,黄瑞,滕益霖,刘睿,曾高峰,宗少晖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88-10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2
摘要 ( 216 )   HTML ( 11)   PDF (1018KB) ( 1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IL-17A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IL-17+γδT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研究γδT细胞IL-17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 CCK-8结果提示乙酸钠的浓度≤ 0.5 mmol/L,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的浓度≤ 0.25 mmol/L对γδT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P > 0.05);ELISA和RT-qPCR结果显示,丙酸钠、丁酸钠及混合短链脂肪酸处理的γδT细胞IL-17A的含量较Control组均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示IL-17+γδT细胞的比例在丙酸钠、丁酸钠、混合短链脂肪酸及TSA干预下均明显下降(P < 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可抑制IL-17A、IKK的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P < 0.05)。 结论 短链脂肪酸能抑制γδT细胞IL-17A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MAPK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通路对妊娠期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
高飞,李景,李洪健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095-11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3
摘要 ( 195 )   HTML ( 6)   PDF (593KB) ( 1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MAPK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通路对妊娠期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5只SPF级Wistar大鼠,雌性、雄性分别为70、35只,将所有大鼠同笼放置后,共有33只雌性大鼠妊娠成功,将妊娠成功的8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5只雌性大鼠建立肠梗阻模型,最终建模成功24只,将其分为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各8只。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组MAPK表达量、VIP、GAS、TNF-α、IL-6水平、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上升,MOT、IL-4、IL-10水平下降,下调组MAPK表达量、VIP、GAS、TNF-α、IL-6水平、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下降,MOT、IL-4、IL-10水平上升(P < 0.05)。 结论 妊娠期肠梗阻大鼠经下调MAPK干预后胃肠功能改善,炎性反应减轻,其机制可能与TLR4/Myd88/NF-κB通路得到抑制有关。

TA-siRNA纳米凝胶靶向抑制PNI施万细胞Gzmb基因表达促进神经修复
杨俊,刘兆锋,谢思远,覃汉俊,朱煜华,吴珺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01-11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4
摘要 ( 223 )   HTML ( 10)   PDF (4711KB) ( 1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TA-siRNA纳米凝胶靶向抑制施万细胞死亡。 方法 研究使用GEO数据库GSE244328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焦亡相关基因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记分析评估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使用来自美国ATCC的小鼠施万细胞,采用LPS模拟炎症刺激。制备自组装TA-siRNA纳米凝胶,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骨架染色、划痕实验评估TA-siRNA纳米凝胶细胞功能。使用GraphPad Prism 8、ImageJ和R 4.2.1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 结果 Gzmb基因在施万细胞的焦亡过程中显著高表达(P < 0.05)。TA-siRNA纳米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其大小为(68.65 ± 7.35) nm,电位为-36.48 mV,可被施万细胞有效内化,且不会导致施万细胞的伸长和变形(P > 0.05)。TA-siRNA纳米凝胶能有效抑制施万细胞的Gzmb基因从而抑制施万细胞焦亡并提高施万细胞的存活率与活性(P < 0.05)。 结论 鉴于施万细胞焦亡在PNI中的作用,TA-siRNA纳米凝胶抑制施万细胞焦亡可能是未来PNI的一种潜在治疗策略。

临床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增重和喂养方式对其子代神经发育迟缓的影响
刘雨诗,林青梅,何曼,苏阳,杨音,林华亮,蔡赞怡,郭晓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08-11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5
摘要 ( 219 )   HTML ( 8)   PDF (476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增重和喂养方式对其子代神经发育迟缓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纳入队列的8 023例产妇及其子代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在调整协变量后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增重和喂养方式和其子代神经发育迟缓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妊娠年龄为(29.46 ± 4.57)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为(21.38 ± 3.09)kg/m2。纳入子代中,男性4 450例(55.5%),采用母乳喂养4 351例(54.2%),出生时有735例(9.2%)为低体重新生儿。在校正了协变量后的logistic模型中,人工喂养与神经行为发育迟缓呈正相关[OR = 1.70,95%CI:1.24 ~ 2.33]。在校正了协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增重不足,人工喂养与总发育商呈负相关(β = -0.44,95%CI:-0.87 ~ -0.008; β = -0.73,95%CI:-1.25 ~ -0.22; β = -0.80,95%CI:-1.34 ~ -0.26)。母体妊娠糖尿病对其子代大运动和社交能力发育迟缓有明确影响(P < 0.05);产妇增重不足对其子代五大能区的神经迟缓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工喂养对其子代五大能区的神经迟缓有明确影响(P < 0.05)。 结论 产妇妊娠期增重不足以及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是子代神经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母体妊娠糖尿病是其子代大运动和社交能力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

肝硬化2/3级腹水患者短期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王晴晴,丁洁,李海雯,董志坚,王艺颖,刘思奇,常国楫,华丽娟,陈华憶,李生浩,杨永锐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14-112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6
摘要 ( 241 )   HTML ( 11)   PDF (643KB) ( 1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因肝硬化2/3级腹水住院的患者短期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82例因肝硬化2/3级腹水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及入院首次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入院后90 d内临床转归情况,包括住院时间超过28 d、距入院28 d内非计划再住院、90 d内病死(含28 d内病死),进行相应分组后通过单因素筛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上述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最后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判断其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 结果 (1)MELD-Na(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sodium, MELD-Na)评分(OR = 1.087, 95%CI: 1.006 ~ 1.175)和r-谷氨酰基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 GGT)(OR = 1.004, 95%CI: 1.002 ~ 1.007)分别是住院时间超过28 d、距入院28 d内非计划再住院和28 d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同是上述3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11(95% CI: 1.005 ~ 1.227)、1.115(95%CI: 1.003 ~ 1.214)和1.208(95%CI: 1.057 ~ 1.382)(P < 0.05);(2)低水平血清氯(chloride, Cl)离子(OR = 0.875, 95%CI: 0.802 ~ 0.954)和低水平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CO2)(OR = 0.821, 95%CI: 0.690 ~ 0.976)是90 d内病死的危险因素(P < 0.05);(3)BUN联合GGT预测28 d内病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91;血清氯离子联合总CO2预测90 d内病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 结论 BUN联合GGT对28 d内病死、血清氯离子联合总CO2对90 d内病死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的影响
胡露露,五味子,杨梓,徐建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21-112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7
摘要 ( 218 )   HTML ( 5)   PDF (826KB) ( 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方法 选取Ⅱ类错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 35)和对照组(n = 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等。 结果 观察组矫治前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变化值、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交角(U1-NA)变化值分别为(11.05 ± 1.01)°和(4.75 ± 0.76)°,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变化值分别为(0.51 ± 0.21)、(0.40 ± 0.15)、(0.40 ± 0.13)、(0.20 ± 0.05)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变化值分别为(0.44 ± 0.19)分、(0.41 ± 0.13)分、(0.38 ± 0.10)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畸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颞下颌关节改善。

COMP基因突变对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王诗云,唐占英,林捷,陈倩,李方语,杨正权,胡志俊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26-11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8
摘要 ( 212 )   HTML ( 3)   PDF (501KB) ( 1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COMP基因突变对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门诊收治的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基因突变(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的腕管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COMP基因未突变腕管综合征患者40例为观察组。均以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异常评分、肌肉减退评分、腕横韧带厚度(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 thickness, TTCL)、豆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横截面积(pisiform cross section median nerve cross section area, CSA)、钩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前后径(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ameter of median nerve in cross section of uncinate bone, D)、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中感觉异常评分、手部功能满意度评分、TTCL、CSA、D均呈升高,而肌肉减退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在观察组中临床总效率升高明显,不良发生率降低,根据的手部功能满意度评估COMP基因突变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预后状况,显示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手功能评分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COMP基因突变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低于COMP基因未突变腕管综合征患者,表明COMP基因突变在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术中电针镇痛对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王保,马树霖,尧新华,杨帆,温凯,罗思静,甘英,鲁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32-11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19
摘要 ( 181 )   HTML ( 4)   PDF (558KB) ( 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中电针镇痛对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择期行静吸复合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tr组)和电针组(EA组)。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完成手术。EA组于常规全麻麻醉镇痛的基础上,在气管插管前、气管拔管前选择双侧内关、曲池、列缺穴进行电针镇痛,每次治疗15 min。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插管前(T0),插管后1、5、10、15、30 min(T1、T5、T10、T15、T30),拔管前1 min(EXBT1),拔管后1、5 min(EXAT1、EXA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MAP、DBP、HR);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药物总量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EA组和Ctr组的SBP分别在T1-T15、EXAT1和EXAT5出现统计学差异;MAP在T5-T15、EXAT1时出现统计学差异;DBP在T15和EXAT1时出现统计学差异;HR在T1、T5、EXAT1和EXAT5时出现组间统计学差异(P < 0.05)。T1-T15期间,EA组SBP、MAP、DBP、HR呈下降趋势,且均较Ctr组低,EA组SBP、MAP、DBP波动幅度比Ctr组小,EA组HR在插管后波动幅度较Ctr组大,拔管后波动幅度更小;两组患者术中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药物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疹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术中电针镇痛能有效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气管插管与气管拔管引起的血管应激反应,减少阿片类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程邦君,黄燕峰,罗轶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37-11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20
摘要 ( 179 )   HTML ( 1)   PDF (635KB) ( 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撑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B组)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C组)三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材料的优劣性。 结果 两组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和胫骨应力要明显低于3枚空心螺钉固定模型组,而重建钢板组的应力又低于支撑钢板组;三组模型中内踝处空心螺钉的应力重建钢板组最小,空心螺钉组最大;胫骨的总位移变化范围空心螺钉组最大,支撑钢板组次之,重建钢板组最小。 结论 重建钢板固定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强,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人工智能视网膜微血管分析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张锐,周颖,倪文吉,黄亚,李丹丹,金涛,钟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42-11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21
摘要 ( 207 )   HTML ( 3)   PDF (659KB) ( 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视网膜微血管指标分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等糖尿病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健康医学科和内分泌科共305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糖尿病及并发症情况分为健康对照组(n = 119)、糖尿病无DR组(n = 100)、糖尿病并发DR组(n = 86)。糖尿病并发DR组进一步分为无DN组(n = 50)与并发DN组(n = 36)。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眼底照相检查结果。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三组间FBG、2hPBG、HbA1c、视网膜中央动脉当量(CRAE)、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并发DR的患者中,无DN组与并发DN组的糖尿病病史、出血总个数、渗出总面积、渗出最大面积及渗出总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视网膜微血管指标与DN存在相关性,当视网膜出血总面积、渗出总面积、渗出最大面积增加时,DN患病风险上升。 结论 AI视网膜微血管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情况有提示和辅助诊断的价值。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郝素平,王伟,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48-11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22
摘要 ( 186 )   HTML ( 4)   PDF (486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 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 0.05)。 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调查研究
微量元素硒和碘与广州地区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
谭秀琴,邓顺有,黄才茂,李恩众,陈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53-11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23
摘要 ( 205 )   HTML ( 5)   PDF (477KB) ( 1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甲状腺结节患者硒和碘水平及其相关性。 方法 收集甲状腺结节患者(n = 150,结节组)及对照组(n = 76,无结节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血硒以及尿碘水平等;按超声特征将结节组以结节数量、直径、TI-RADS分类进行分组(单发、多发结节组;直径< 1 cm组及≥ 1 cm组;TR < 4组及 ≥ 4组),探讨各组间硒及碘的差异。 结果 (1)结节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阳性家族史构成比、抑郁状态比例、FT3、TGAb及TPOAb水平等均高于无结节组(P < 0.05);而硒及碘水平更低(P < 0.05)。(2)对比单发结节组,多发结节组的年龄更高(P < 0.05);相较于TR< 4组,TR ≥ 4组年龄、硒及碘水平更低(P < 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高的年龄段、超重肥胖、阳性家族史、抑郁状态、更低的硒水平与甲状腺结节正相关;年龄> 40岁与多发结节正相关;更低的硒水平与TI-RADS分类≥ 4正相关。 结论 广州地区甲状腺结节患者可能年龄更大、超重肥胖更突出、更多阳性家族史、抑郁状态更明显、硒及碘水平更低。结节患者中,多发结节者年龄更大;TI-RADS分类更高者硒水平更低。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及应对方式对社会参与的影响
刘冰,陈瀚熙,刘汶佶,黄颖雯,王燕,黄婵,由天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60-11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24
摘要 ( 174 )   HTML ( 4)   PDF (566KB) ( 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1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医学应对量表(MCMQ)、自主参与问卷(IPA)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法分析疾病感知、应对方式与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 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社会参与得分(51.74 ± 16.50)分,疾病感知总分为(49.74 ± 12.61)分,面对应对得分(22.87 ± 5.18)分,回避应对得分(14.96 ± 3.05)分,屈服应对得分(10.80 ± 3.93)分;疾病感知与社会参与呈正相关(P < 0.01),应对方式中面对与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呈负相关(P < 0.01),屈服与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呈正相关(P < 0.01)。面对和屈服在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间起平行中介作用(P < 0.01),分别占总效应的29. 65%、16. 05%。 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社会参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对方式是疾病感知与社会参与的中介变量。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正性疾病感知,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社会参与水平。

中医药现代化
微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傅丽颖,王海梁,吕慧娟,罗华送,李正祥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67-11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25
摘要 ( 166 )   HTML ( 5)   PDF (457KB) ( 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微针刀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微针刀治疗4周,B组采用安慰针刀治疗4周。 结果 干预4周后,A组现时疼痛强度评分(1.27 ± 0.583)明显低于B组(3.37 ± 0.765);A组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1.20 ± 0.407)明显低于B组(2.47 ± 0.681);A组的头痛持续时间(3.33 ± 0.661)明显低于B组(5.30 ± 0.988);A组的头痛频率(1.50 ± 0.682)明显低于B组(2.73 ± 0.69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时A组头痛持续时间(3.93 ± 0.739)与头痛频率(1.96 ± 0.556)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微针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持续时间和头痛频率,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并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性高。

综述
超声造影在胰腺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史晓峰,莫春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71-11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26
摘要 ( 209 )   HTML ( 4)   PDF (451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尤其是胰肾联合移植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日益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移植中心开展胰腺移植手术。但复杂的手术和各种并发症,降低了患者和移植物的生存率。特别是术后早期较高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而超声造影在胰腺移植术后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了优越性。本文主要就超声造影在胰腺移植术后血管评估、供体胰腺评估、血栓形成、预测胰岛素分泌能力、排斥反应及并发症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以期为胰腺移植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SGLT2i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张晴,黎土娣,陈荣,曾智桓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8):  1175-118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8.027
摘要 ( 203 )   HTML ( 1)   PDF (512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架内再狭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介入领域的难题。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近年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除了能降低血糖,还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减重等功效,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近期研究发现,SGLT2i可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显著改善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本文将对SGLT2i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