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3-10-10
专题笔谈:结核专题
敏感结核病治疗:从24个月到2个月
李亮,刘宇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21-24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1
摘要 ( 257 )   HTML ( 14)   PDF (382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英格兰杂志于今年3月份发表的一项使用8周新药组合方案治疗敏感结核病的临床试验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缩短敏感结核治疗疗程带来了新的期望。对敏感结核的治疗是否一定遵循6个月的标准化疗方案呢,本文从敏感结核治疗方案的历史演变出发,对此提出思考与展望。

结核病传播研究进展
吴惠忠,胡锦兴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24-24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2
摘要 ( 206 )   HTML ( 6)   PDF (572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关键。本文即从结核病的病原体和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罹患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及其保护措施和阻断策略等方面对结核病传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专题报道:结核专题
结核分枝杆菌Lrp基因(Rv2779c)敲除菌株的构建与功能初探
郑继芳,尚园园,鲍生娟,黄海荣,陈素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28-24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3
摘要 ( 210 )   HTML ( 11)   PDF (641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2779c基因的功能,构建针对该基因的敲除突变菌株。 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Rv2779c基因上下游大约500 bp左右的片段作为同源重组的左右臂,并将同源重组左右臂构建到p0004s穿梭质粒上,将p0004s同源重组质粒构建到phAE159质粒中形成噬菌粒,包装形成的噬菌体侵染H37Rv后将同源重组元件整合到基因组中,通过重组元件中的潮霉素抗性标记对阳性克隆进行筛选,同时利用左右臂扩增及内部片段扩增的原理,对抗性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鉴定。比较Rv2779c基因敲除突变株与H37Rv标准菌株在正常7H9完全培养基及含高浓度利福平培养基中的生长差异。 结果 成功构建了包含Rv2779c上下游序列同源重组臂的p0004s-ΔRv2779c重组质粒,并将该质粒与含有分枝杆菌温度敏感型元件的phAE159质粒连接获得重组噬菌粒,最后将包装成功的噬菌体侵染H37Rv获得抗性筛选阳性的克隆菌株,PCR表明结核分枝杆菌Rv2779c基因敲除成功。Rv2779c基因敲除对结核分枝杆菌在正常培养基中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结核分枝杆菌在高浓度利福平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结论 首次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2779c敲除菌株,为后续进一步研究Rv2779c基因的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初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在含利福平培养基中的持留生长。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IL-6血清表达水平变化分析
谢贝,许婉华,龚兰,杨瑜,董海平,吴玲,孟繁荣,王楠,刘志辉,李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34-243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4
摘要 ( 197 )   HTML ( 2)   PDF (488KB) ( 1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分别收集56位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强化期结束)和治疗6个月时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其中IL-6的表达水平。 结果 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且其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时,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为0.627,界值为3.840,鉴别的灵敏度为71.40%,特异度为51.80%。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治疗2个月后血清中IL-6表达水平是否降低至3.840 pg/mL以下与治疗周期、年龄有关。治疗前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有无空洞组、治疗周期为6个月组和12个月组、治疗2个月时对比未治疗前影像学病灶吸收组和无明显变化组、治疗前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时,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治疗周期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是否有糖尿病组、不同治疗周期组、治疗6个月时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将入组病例限制到治疗前病原学阳性时,治疗6个月和治疗2个月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为0.805,界值为5.450,鉴别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5.00%;当将入组病例年龄限制到44岁及以下时,治疗2个月和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治疗2个月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21,界值分别为3.840、3.755,鉴别的灵敏度均为70.59%,特异度分别为70.59%、67.65%。 结论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IL-6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其水平与患者肺部有无空洞、病原学结果、年龄、病情进展、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有关。

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试验对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
陈广道,赛丁·艾则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40-24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5
摘要 ( 278 )   HTML ( 6)   PDF (465KB) ( 1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试验(Xpert)对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 方法 比较结核菌素试验(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Xpert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效能,以及比较不同标本检测Xpert的诊断效能。 结果 共纳入活动性结核病患儿231例,非结核病患儿216例。Xpert灵敏度为62.78%,显著低于IGRAs的78.32%(P < 0.05);特异度为100%,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 < 0.001)。≤ 5岁组Xpert灵敏度为74.71%,高于IGRAs的67.47%(P > 0.05);> 5岁组Xpert灵敏度为58.26%,显著低于IGRAs的84.62%(P < 0.001)。Xpert对肺结核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肺外结核(P < 0.001)。不同标本间Xpert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泡灌洗液最高。疑似肺结核患儿,肺泡灌洗液检测Xpert的灵敏度显著高于痰液(P = 0.012)。疑似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儿,呼吸道标本检测Xpert的灵敏度显著高于非呼吸道标本(P = 0.004)。 结论 Xpert可用于诊断儿童活动性结核病,尤其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肺结核和肺泡灌洗液,对于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应优先检测呼吸道标本。

临床新进展
超声新技术评估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江欢欢,袁新春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46-24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6
摘要 ( 193 )   HTML ( 4)   PDF (415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是临床多见的心脏瓣膜病,确定其手术干预的最佳时机仍旧面临挑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手术参考指标之一,但LVEF只有在心肌严重损伤时才会出现明显下降,此时已错过最佳手术干预时机。近年来超声新技术在评估一系列心脏瓣膜病的左室心肌功能中取得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超声新技术在评估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方面的应用展开综述,为临床决策提供线索。

基础研究
基于西洋参总皂苷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露,李秀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50-24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7
摘要 ( 243 )   HTML ( 6)   PDF (556KB) ( 1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西洋参总皂苷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65只SPF级SD大鼠,将建模完成的45只大鼠,随机分作模型组、西洋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各15只,剩余的15只未做任何处理的大鼠作对照组。低剂量西洋参总皂苷组及高剂量西洋参总皂苷组的大鼠分别依据50、100 mg/kg的用量进行灌服西洋参总皂苷,对照组、模型组实施同等量的生理盐水(15 mL)予以灌服。比较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盆底功能相关指标、尿动力学有关指标、膀胱中内压有关指标、盆底肌肉表面电信号以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西洋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的大鼠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的活动度、残余尿量、排尿量、Smad2、Smad3表达升高,阴道静息压、收缩压、LPP、MBC、ALPP、排尿效率、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电位、TGF-β1、Smad7水平下降(P < 0.05);与模型组相比,西洋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大鼠的阴道静息压、收缩压、LPP、MBC、ALPP、排尿效率、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电位、TGF-β1、Smad7表达上升,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活动度、残余尿量、排尿量、Smad2、Smad3水平减少(P < 0.05)。 结论 西洋参总皂苷可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大鼠的盆底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人TCRP1基因的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系及其生物学功能检测
刘孝荣,何悦,陈妍,辛泽锋,邓栩文,钟惠锋,陈运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56-24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8
摘要 ( 185 )   HTML ( 4)   PDF (757KB) ( 2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人舌癌耐药相关基因(TCRP1)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K562细胞系并检测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将TCRP1的重组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测定滴度后感染K562细胞,使用嘌呤霉素筛选TCRP1过表达的细胞株K562/TCRP1,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CRP1的表达,采用连续细胞计数法和CCK-8法分别对K562/TCRP1及其对照细胞株的增殖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2个细胞株对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IM)的药物敏感性。 结果 TCRP1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转染进入K562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562/TCRP1细胞株的TCRP1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连续细胞计数法和CCK-8法结果表明K562/TCRP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活力增强,IM处理K562/TCRP1细胞的IC50值显著高于其对照细胞(P < 0.05)。 结论 利用慢病毒载体成功构建了TCRP1过表达的K562细胞株,并且发现TCRP1的过表达可能增强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和IM耐药能力,为进一步探讨TCRP1在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提供基础。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槐果碱改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的机制
姜盛楠,支文冰,张红,王晓婷,孙婷婷,许宗仁,陈静,李晔,刘洋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61-24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09
摘要 ( 212 )   HTML ( 10)   PDF (1069KB) ( 1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槐果碱(SC)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抗哮喘的潜在效应机制。 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CI-H292诱导体外炎症模型,给予不同浓度SC进行治疗。采用MTT法筛选LPS和SC对NCI-H292细胞的安全浓度;设Control组、LPS组(10 μg/mL LPS)、SC组(10 μg/mL LPS+不同浓度SC),ELISA法检测细胞中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和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分泌情况;RT-PCR法检测细胞中MUC5AC、IL-6、IL-8、髓样分化因子(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 p65)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磷酸化p38(p-p38)和磷酸化p65(p-p65)以及细胞核内NF-κB p65的蛋白表达。 结果 MTT结果显示,LPS和SC分别在0 ~ 10 μg/mL、0 ~ 40 μg/m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活力无影响;ELISA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中MUC5AC含量极显著升高(P < 0.01),细胞上清液中IL-6、IL-8也极显著升高(P < 0.01);与LPS组相比,SC组细胞中MUC5AC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细胞上清液中IL-6、IL-8也极显著降低(P < 0.01);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中MUC5AC、IL-6、IL-8、MyD88和NF-κB p65 mRNA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 < 0.01),而SC组细胞中MUC5AC、IL-6、IL-8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 < 0.05),MyD88和NF-κB p65 mRNA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 < 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SC可极显著降低LPS诱导的NCI-H292细胞中TRAF6、TLR4、p-p38和p-p65以及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P < 0.01)。 结论 SC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进而发挥抗哮喘的作用。

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张俊,王巍,王帮奎,曾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69-24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0
摘要 ( 152 )   HTML ( 6)   PDF (938KB) ( 3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构建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采用腺病毒介导颅脑右侧脑池Willis环动脉血管壁过表达或敲低ADAMTS-5。实验分组为Sham组、Model组、shRNA-NT组、shRNA-ADAMTS-5组、OE-vector组和OE-ADAMTS-5组,每组10只小鼠。采用HE染色分析小鼠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IHC)对中性粒细胞标志物MPO、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标志物H3Cit和ADAMTS-5在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的表达情况进行染色;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Sham组和Model组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ADAMTS-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6个分组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MPO、H3Cit、Collagen Ⅳ和ADAMTS-5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 结果 HE染色显示,在Model组小鼠颅内动脉瘤处血管壁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IHC-MPO染色、IHC-H3Cit染色和IHC-ADAMTS-5染色显示,在此处血管壁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NETs,且ADAMTS-5的染色阳性区域与H3Cit染色阳性区域存在部分重叠的现象。与Sham组相比,Model组ADAMTS-5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升高(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敲低ADAMTS-5/过表达ADAMTS-5降低/增加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NETs的形成(P < 0.05)。 结论 ADAMTS-5在驱动形成NETs促进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miR-21-3p/p53信号通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雷小林,刘燕秀,张婵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75-24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1
摘要 ( 215 )   HTML ( 6)   PDF (1246KB) ( 1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miR-21-3p对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小鼠的影响,并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是否与通过miR-21-3p/p53信号通路而调控凋亡水平有关。 方法 体内实验随机分为Sham、I/R、I/R + agomir、I/R + agomir + PIF、I/R + PIF共5组。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构建过表达miR-21-3p(agomiR-21-3p)小鼠,同时给予p53抑制剂Pifithrin-α(PIF)处理;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3p与p53的互作;检测小鼠血清中肾功能指标小鼠胱抑素 C(Cys C)、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含量,以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此外,TUNEL染色观察肾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肾组织(细胞)匀浆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肾细胞miR-21-3p表达明显降低;而与I/R组相比,I/R + agomir组、I/R + PIF组和I/R + agomir + PIF组miR-21-3p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5),而p53表达趋势相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1-3p与p53存在互作关系;与Sham组比较,其他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但是与I/R组相比,I/R + agomir组、I/R + PIF组和I/R + agomir + PIF组凋亡率降低,I/R + agomir + PIF组损伤最低(P < 0.05)。 结论 miR-21-3p可以通过靶向下调p53表达来抑制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肾I/R小鼠的肾损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
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中的调控机制
陈聪,邢槐杰,陈敏,曾超胜,苏庆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83-24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2
摘要 ( 159 )   HTML ( 5)   PDF (578KB) ( 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微小RNAs(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CSCI-OP)发病中的调控机制。 方法 收集30例CSCI-OP患者为脊髓损伤组,选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老年骨质疏松组,选5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激素指标、炎症因子、miRNAs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变化,探究影响CSCI-OP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 结果 与脊髓损伤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组的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上升,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骨性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下降(P<0.05);而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SCI-OP发生主要与年龄、性别、脊髓损伤病程、糖尿病有关(P <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骨质疏松组、脊髓损伤组的IL-6 miRNA、BLAP miRNA表达升高,TNF-α miRNA表达下降(P < 0.05)。 结论 miRNAs在CSCI-OP中可有效调节,且通过靶向免疫炎性机制能明显减缓CSCI-OP的发生及发展。

不同时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黄敏丽,张子敬,代鸿飞,李嘉欣,邬淑贞,方畅平,林祖恩,吴玲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89-24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3
摘要 ( 157 )   HTML ( 6)   PDF (473KB) ( 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纳入504例产妇,根据宫口扩张程度实施CSEA分为:Ⅰ组(临产至宫口扩张< 2 cm,n = 112)、Ⅱ组(2 cm ≤ 宫口扩张 < 5 cm,n = 176)、Ⅲ组(宫口扩张≥ 5 cm,n = 111),对照组(拉玛泽呼吸减痛法,n = 105),比较各组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等。 结果 Ⅰ组、Ⅱ组在分娩镇痛4 h后视觉模拟评分(VAS)> 3分,Ⅲ组在分娩镇痛3 h后VAS > 3分;Ⅰ组、Ⅱ组的潜伏期、第二产程时长均较Ⅲ组、对照组延长,Ⅰ组、Ⅱ组活跃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 < 0.05);Ⅰ组、Ⅱ组及Ⅲ组宫缩乏力及发热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Ⅰ组、Ⅱ组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Ⅲ组及对照组(P < 0.05);Ⅰ组、Ⅱ组满意度均高于Ⅲ组及对照组(P < 0.05)。 结论 初产妇临产后至宫口开全实施CSEA均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但在宫口5 cm内实施CSEA 4 h后、宫口> 5 cm实施CSEA 3 h后,应根据产妇疼痛评分及时调整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有效镇痛,并及时观察与处理麻醉相关副作用,以提高产妇满意度。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张杰,孟凡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495-25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4
摘要 ( 216 )   HTML ( 3)   PDF (498KB) ( 1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 HDAC4)、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albumin ratio, FA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循环中的水平及预后价值,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17例NSCLC患者(肺癌组),50例肺部良性疾病者(参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HDAC4水平,并检测三组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癌胚抗原等水平,比较三组HDAC4、FAR水平的差异性,分析HDAC4、FAR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及两者在NSCLC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结果 FAR、HDAC4在NSCLC患者循环中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 HDAC4、FAR与TNM分期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 < 0.05)。HDAC4联合FAR在非小细胞诊断中AUC为0.782,敏感性59%,特异性96%。生存分析表明较高的HDAC4、FAR预示着更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log-rank检验,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DAC4、FAR、远处转移、手术治疗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HDAC4、FAR在NSCLC患者循环中升高,HDAC4联合FAR在肺癌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且较高HDAC4、FAR的NSCLC患者预后较差,二者有望作为评价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驱动压指导通气策略对婴儿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脑部氧合的影响
黄符香,李海洋,漆冬梅,黄伟坚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01-25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5
摘要 ( 178 )   HTML ( 5)   PDF (445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驱动压(DP)指导通气策略对婴儿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OLV)时脑氧饱和度(SrcO2)的影响。 方法 60例择期胸腔镜手术婴儿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驱动压力组(DP组),每组30例。通过近红外光谱仪监测SrcO2,以SrcO2较基线下降> 20%为低脑氧合(COD)。记录OLV期间低血压发生率、通气补救次数、COD发生率及其持续时间。比较两组婴儿胸人工气胸前(T1)、人工气胸后30 min(T2)和人工气胸后60 min(T3)的MAP、HR、SrcO2、PEEP、气道峰压(Ppeak),肺静态顺应性(Cs),以及人工气胸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 两组在SrcO2基线、OLV时SrcO2平均值、低血压发生率、COD发生率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P组通气补救次数和COD持续时间均低于C组(P < 0.05)。两组患儿在T1时的MAP、HR、SrcO2、Ppeak 、Cs、PaO2和OI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1相比,两组患儿在T2和T3时Ppeak均升高,SrcO2和Cs降低(P < 0.05)。与C组相比,DP组在T2时PaO2和OI更高,T2和T3时Ppeak更低,PEEP和Cs更高(P < 0.05)。DP组患儿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短于C组(P < 0.05)。两组患儿苏醒延迟、二次气管插管和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DP通气策略可改善通气侧肺部顺应性,提高婴儿OLV时的氧合水平,缩短COD暴露时间。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比较
张成年,李雪城,张政,张岱捷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06-25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6
摘要 ( 160 )   HTML ( 3)   PDF (1337KB) ( 1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 = 32,经肘关节外侧入路)和研究组(n = 30,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切口长度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1、6、12个月,研究组患者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随访12 ~ 27个月,平均(14.8 ± 2.2)个月,骨性愈合时间6 ~ 10周,平均(10.8 ± 2.7)周;对照组随访12 ~ 31个月,平均(15.5 ± 3.1)个月,骨性愈合时间8 ~ 21周,平均(12.4 ± 3.2)周,研究组骨性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 < 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情况,研究组发生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肘关节外侧入路比较,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进行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不高,短期疗效满意。

硅凝胶联合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在面部急诊外伤后瘢痕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王硕,王怀谷,蒋邦红,韩娜,崔雷,白子烨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11-25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7
摘要 ( 178 )   HTML ( 4)   PDF (726KB) ( 1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对头面部急诊外伤后早期瘢痕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自2021年9月至 2022年 12 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头面部急诊外伤后早期瘢痕干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后分别给予硅凝胶应用、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硅凝胶治疗应用。每位患者均需要接受6次治疗,每次治疗之间的间隔为1个月。为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我们将在治疗前后两周,使用PSAS、OSAS和VSS三种量表,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结果,并评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结果 两组分别有40例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PSAS、OSAS和VSS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的评分(P < 0.05)。经过比较,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2.50%,而观察组的满意度却达到了87.50%。在观察组中,存在2例患者出现了色素沉着,1例患者表示疼痛。其余患者正常。 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硅凝胶和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均可以改善头面部急诊外伤患者的瘢痕,其中1 565 nm非剥脱激光的改善作用得到肯定,且副作用较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中的免疫图谱变化
吴晓君,卜诗淼,陈湘婷,俞军,刘勇,张跃红,辛松青,刘雨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17-25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8
摘要 ( 204 )   HTML ( 2)   PDF (1503KB) ( 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解析糖尿病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免疫学调控机制,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人(health donor,HD)、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DM)、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以及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图谱之间的差异。 方法 收集HD、DM、NPDR以及PDR患者的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免疫细胞。13色流式抗体共同染色并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合Flowjo及其插件对细胞进行降维及聚类处理分析,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外周血免疫细胞预测DM到DR阶段进展的诊断价值。 结果 将外周血免疫细胞分为10大群,在固有免疫细胞中,DM和PDR中mono-classical细胞群较健康人升高(P < 0.05);适应性免疫细胞中,DM和NPDR中的B细胞较HD组升高(P < 0.05),NKT、T细胞则较HD组下降(P < 0.05);PDR中的B细胞和健康人对比则均升高(P < 0.05),但T细胞下降(P < 0.05)。此外,B细胞和各阶段呈正相关,并且在PDR阶段中,ROC曲线分析B细胞预测DM到DR阶段进展的效能大于其他免疫细胞。 结论 健康人、DM和DR患者的3个阶段的外周血免疫细胞图谱之间存在差异,此外B细胞和各阶段正相关,有着预测疾病进展的诊断价值的潜力。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不同程度二尖瓣返流患者的影响
张雪亚,郭迎春,袁义强,王小虎,王鑫怡,陈玉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24-25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19
摘要 ( 133 )   HTML ( 10)   PDF (455KB) ( 1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对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不同程度二尖瓣返流(MR)患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胸科医院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行TAVI手术的患者180例,按照患者是否合并MR及MR严重程度分为A组(无返流+轻度返流)、B组(中度+重度返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以及TAVI手术在两组患者中的效果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即主瓣峰压差(AVPG)、主动脉瓣跨瓣峰流速即主瓣峰流速(AVPV)较术前均有改善(P < 0.05),但其改善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合并二尖瓣中重度返流组左心房内径(LAD)[39.00(37.00,42.00)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00(41.00,58.00)mm]、二尖瓣返流面积(MR)[2.90(2.40,4.70)cm2]及NT-ProBNP [2 567.80(1 196.87,3 344.90)pg/mL] 均低于术前[41.00(38.00,48.00)mm]、[55.00(44.00,60.00) mm]、[7.60(5.10,11.00)cm2]、[4 649.05(2 132.54,9 333.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00 (42.00,61.00)高于术前45.00(35.00,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AVI可用于AS合并不同程度MR患者的治疗,合并中重度MR的患者依然可以从中受益。

药物与临床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儿童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比较
白雪,罗昊,黄雅莹,黄俊祥,谭永红,宋兴荣,李碧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29-25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20
摘要 ( 244 )   HTML ( 3)   PDF (461KB) ( 2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年龄4 ~ 9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 ~ 30 kg/m2,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与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使用舒芬太尼0.2 μ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R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5 mg/kg,P组给予丙泊酚3 mg/kg。记录两组无痛胃镜的首次用药后成功率、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镇静评分、Narcotrend指数以及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 结果 R组和P组无痛胃镜首次用药成功率分别为82.8%和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组患者在入镜时和退镜后的Narcotrend指数分别是(84.7 ± 10.8)和(86.4 ± 4.3),明显高于P组的(58.9 ± 13.2)和(66.2 ± 5.0)(P < 0.05)。R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4.2 ± 6.9)min,明显低于P组(23.8 ± 6.7)min(P < 0.05)。R组和P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10.9%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入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均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童无痛胃镜检查,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苏醒更迅速且注射痛发生率更低。

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血压节律的影响
胡威威,李晓荣,田春辉,刘智芬,英俊岐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34-25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21
摘要 ( 188 )   HTML ( 3)   PDF (495KB) ( 2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血压节律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 115)和观察组(n = 113)。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每天1次,每次40 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每天3次,每次0.5 g)。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水平,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脉压差(24 h P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白昼平均脉压差(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差(nPP);血糖指标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血压、血糖、血管内皮功能)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水平(24 h SBP、24 h DBP、24 h PP、dSBP、dDBP、dPP、nSBP、nDBP、nPP)、血糖指标水平(FBG、2 h PG、HBA1c)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患者的NO和VEGF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NO和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调节血压节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血清人附睾蛋白4联合外泌体miRNA-200a/200b/200c用于糖链抗原125阴性卵巢上皮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姜祥兵,王李菲,吴春林,李凤,王冬花,高雪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41-25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22
摘要 ( 171 )   HTML ( 1)   PDF (493KB) ( 1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HE4)联合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200a/200b/200c用于糖链抗原125(sugar chain antigen,CA125)阴性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EOC)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选取CA125阴性EOC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15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107例于武汉市第一医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HE4、CA125、miRNA-200a、miRNA-200b、miRNA-200c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血清指标鉴别CA125阴性EOC及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的价值。 结果 研究组HE4及miRNA-200a、miRNA-200b、miRNA-200c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ROC分析证实,血清HE4及miRNA-200a、miRNA-200b、miRNA-200c能够用于CA125阴性EOC的诊断,且HE4+miRNA-200a/b/c联合诊断相对于单独及两两诊断可获得更高的曲线下面积,均有P < 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HE4 ≥ 163.110 pmol/L、miRNA-200a ≥ 2.700 2-△△CT、miRNA-200b ≥ 1.665 2-△△CT、miRNA-200c ≥ 1.395 2-△△CT为CA125阴性EOC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血清HE4及miRNA-200a、miRNA-200b、miRNA-200c可用于CA125阴性EOC的早期诊断中,且四项指标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陈晓怡,陈翠花,韦秋凤,谢玉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46-25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23
摘要 ( 184 )   HTML ( 1)   PDF (513KB) ( 8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辅助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phery neuropathy,DPN)的应用。 方法 选取141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 = 44)、糖尿病组(DM组,n = 56)和非糖尿病组(NDM组,n = 41)。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各组患者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 CSA),应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MNSI)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评估DM组和DPN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ROC曲线分析周围神经CSA在诊断DPN中的价值。 结果 与NDM及DM组相比,DPN 组所测量坐骨神经、胫神经、胫后神经CSA明显增大(P < 0.05);与DM组比较,DPN组MNS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CSA与MNSI评分及TCSS评分呈正相关(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诊断DPN中,胫后神经CSA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结论 DPN患者高频超声测量的坐骨神经、胫神经、胫后神经CSA较DM、NDM患者明显增大。CSA与MNSI评分及TCSS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高频超声测量的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在诊断DPN中有潜在价值。

综述
SphK1/S1P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研究进展
张文路,徐春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51-25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24
摘要 ( 310 )   HTML ( 25)   PDF (554KB) ( 67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鞘磷酸激酶1(sphingosin kinase 1,SphK1)是一种鞘磷脂代谢产物的调节因子,催化鞘氨醇转变为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 1 phosphate acid,S1P)。SphK1/S1P在多种癌症中过表达,本文回顾SphK1/S1P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如肿瘤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获得干细胞样特性、重塑肿瘤微环境、调节肿瘤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远处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表明SphK1/S1P在肿瘤多个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关键作用。

基于癌毒理论对肿瘤微环境的中医认识
温丹婷,周慧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9):  2556-25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9.025
摘要 ( 217 )   HTML ( 10)   PDF (494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微环境作为肿瘤赖以生长及发展的肿瘤生态系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就癌毒理论层面而言,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及转变与癌毒发展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对于肿瘤微环境的治疗,则可根据癌毒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特征来进行。本文以癌毒理论为基础,通过寻找出癌毒与肿瘤微环境之间发展特点的共性,来探讨肿瘤微环境的中医认识,并为肿瘤微环境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