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3-10-25
临床新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毒性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邓俊,王均,高嫦娥,陈晓,史明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561-25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1
摘要 ( 325 )   HTML ( 17)   PDF (519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癌症免疫治疗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适应证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大约40%的患者会经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甚至部分患者出现致命性的irAEs,早期识别irAEs可降低irAEs相关死亡及医疗花费,而生物标志物是早期识别ICIs所致毒性反应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回顾irAEs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最新进展,通过其梳理指导进行更方便、快捷的预测因子或预测模型的研究,最终服务于临床工作。

基础研究
HGF/c-Met信号通路与小鼠早期卵泡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黎明星,李卓娴,李康梅,陈秀榕,周艳平,黄愉淋,白琳,吴展帅,夏猛,何国珍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566-25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2
摘要 ( 180 )   HTML ( 8)   PDF (1383KB) ( 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早期小鼠卵巢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HGF/c-Met信号通路在小鼠早期卵泡发育的相关性,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GF/c-Met通路的生物学过程及涉及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为后续研究HGF/c-Met通路调节早期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方法 选用昆明小鼠以雌∶雄(2∶1)合笼,收集生后3、7、14、21 d卵巢,采用免疫组学、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卵巢HGF和c-Met蛋白表达及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HGF、c-Met 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HGF及c-Met蛋白在3、7、14、21 d卵巢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随着小鼠日龄增长而增加(P < 0.05),HGF、c-Met的mRNA水平也呈现相同的趋势(P < 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GF /c-Met通路涉及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 结论 HGF/c-Met通路参与小鼠早期卵泡发育,并可能通过细胞内信号通路PI3K/AKT调控原始卵泡启动及卵泡发育的过程。

连接蛋白43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熊思渊,王璐,田俊杰,谷扬,马雅静,马克涛,张莹莹,李新芝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572-25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3
摘要 ( 271 )   HTML ( 4)   PDF (1043KB) ( 1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连接蛋白43(Connexins43,Cx43)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ox-LDL(100 μg/mL,24 h)构建RAW264.7自噬及泡沫化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ox-LDL组、ox-LDL+Gap26组、ox-LDL+Gap19组。qRT-PCR检测各组Cx43、自噬蛋白Beclin-1及LC3B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x43、Beclin-1及LC3B蛋白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x43、Beclin-1 及LC3B 在RAW264.7细胞上的定位和表达。 结果 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ox-LDL组细胞浆内出现红染脂滴,即细胞发生泡沫化。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ox-LDL组细胞中Cx43的表达水平升高。此外,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结果表明,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与Control组相比,ox-LDL组细胞的Beclin-1、LC3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ox-LDL组相比,ox-LDL+Gap26组及ox-LDL+Gap19组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结论 阻断Cx43能促进ox-LDL诱导RAW264.7细胞自噬。

慢性高脂肪饮食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影响及机制
李加善,杨德兵,彭志锋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579-25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4
摘要 ( 183 )   HTML ( 10)   PDF (752KB) ( 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慢性高脂肪饮食(HFD)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损伤影响及机制。 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D)组(n = 30)和高脂肪饮食(HFD)组(n = 30),每组再分别分为Sham组和I/R组两个亚组,每组均为15只大鼠。采用神经行为学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采用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元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及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与ND组相比,HFD组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葡萄糖水平均增加(P < 0.05)。在I/R组中,与ND大鼠相比,HFD大鼠出现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HE染色显示HFD大鼠具有更多受损细胞;尼氏染色显示HFD大鼠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HFD大鼠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表达较高;HFD大鼠HMGB1及其下游因子TLR4和NF-κB表达较高(P < 0.05)。 结论 HFD摄入会加重大鼠脑I/R损伤后细胞焦亡,并增强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从而导致I/R后不良结局。

氯普噻吨调节Akt/mTOR通路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王瑞娟,李超,段丽娟,尚淼,杨如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584-25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5
摘要 ( 199 )   HTML ( 7)   PDF (821KB) ( 2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氯普噻吨通过调节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SKNO-1、MOLM-13两个细胞系为研究对象,0、20、40、60 μmol/L氯普噻吨分别处理SKNO-1、MOLM-13细胞6、12、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培养、SC79组用5 mg/L SC79处理细胞2 h,氯普噻吨组用40 μmol/L氯普噻吨处理细胞12 h,氯普噻吨+SC79组在SC79组基础上添加40 μmol/L氯普噻吨处理细胞12 h。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检测自噬的发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SQSTM1/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磷酸化(p)-Akt、mTOR、p-mTOR表达情况。 结果 在SKNO-1、MOLM-13细胞中,6、12、24 h时,与0 μmol/L氯普噻吨相比,20、40、60 μmol/L氯普噻吨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 < 0.05);在同一时间点,随着氯普噻吨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40 μmol/L氯普噻吨处理细胞12 h进行接下来研究。在SKNO-1、MOLM-13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SC79组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阳性率,LC3B、PARP、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SQSTM1/p62、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而氯普噻吨组表现出相反趋势(P < 0.05);在SC79组基础上添加氯普噻吨,与氯普噻吨组相比,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阳性率,LC3B、PARP、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SQSTM1/p62、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 结论 氯普噻吨能够抑制Akt/mTOR通路促进人AML细胞自噬和凋亡。

LncRNA SNHG16靶向调控miR-516a-5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杨丰帅,邱东达,杨运泉,龚双喜,陈石林,汪欣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591-25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6
摘要 ( 156 )   HTML ( 2)   PDF (538KB) ( 2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LncRNA SNHG16靶向调控miR-516a-5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lncRNA SNHG16、miR-516a-5p表达,构建抑制lncRNA SNHG16表达的SW480细胞,并对SW480细胞转染,分为NC组、si-NC组、si-SNHG16组、miR-NC组、miR-516a-5p组、si-SNHG16+anti-miR-NC组、si-SNHG16+anti-miR-516a-5p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情况。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升高,miR-516a-5p表达水平降低(P < 0.05)。与FHC组相比,HCT116组、SW620组、SW480组细胞中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升高,miR-516a-5p表达水平较低,且SW480组lncRNA SNHG16水平最高、miR-516a-5p水平最低(P < 0.05)。与si-NC组相比,si-SNHG16组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降低(P < 0.05),表明干扰lncRNA SNHG16表达的SW480细胞株构建成功,与si-NC组相比,si-SNHG16组CyclinD1、MMP-2、MMP-9、OD值、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降低,凋亡细胞升高(P < 0.05)。与miR-NC组相比,miR-516a-5p组miR-516a-5p表达水平升高(P < 0.05),表明高表达miR-516a-5p的SW480细胞株构建成功,与miR-NC组相比,miR-516a-5p组CyclinD1、MMP-2、MMP-9、OD值、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降低,凋亡细胞升高(P < 0.05)。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516a-5p可使SNHG16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 < 0.05),对MUT-SNHG16荧光素酶活性影响较小(P > 0.05)。与si-NC组相比,抑制lncRNA SNHG16表达可使SW480细胞中miR-516a-5p表达、凋亡细胞升高,CyclinD1、MMP-2、MMP-9、OD值、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降低(P < 0.05),与si-SNHG16+anti-miR-NC组相比,si-SNHG16+anti-miR-516a-5p组miR-516a-5p表达、凋亡细胞降低,CyclinD1、MMP-2、MMP-9、OD值、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升高(P < 0.05)。 结论 干扰lncRNA SNHG16表达,可对miR-516a-5p表达进行调控,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扁蒴藤素调节ROS/ASK1/JNK信号通路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
刘燕,张冬华,黄渝茜,刘有顺,黄骥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597-26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7
摘要 ( 209 )   HTML ( 6)   PDF (760KB) ( 1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扁蒴藤素(Pris)通过调节ROS/ASK1/JNK信号通路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细胞癌(HCC)的影响。 方法 随机取6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注射DEN的方式构建HC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平分为HCC组、Pris组(0.8 mg/kg Pris)、Vaccarin组(100 mg/kg ROS/ASK1/JNK信号通路抑制剂Vaccarin)、Pris+Vaccarin组(0.8 mg/kg Pris+100 mg/kg Vaccarin),连续注射1周,每组均6只大鼠。HCC组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量体质量、肝质量以及肝脏体质量比;ELISA法检测肝功能、炎性因子、抗氧化指标、ROS水平;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志物(Bax、Bcl-2和cleaved-Caspase-3)以及ROS/ASK1/JN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表现出正常的肝脏组织结构;HCC组可以观察到部分肝细胞坏死,出现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现象,HCC组较对照组体质量、Bax、cleaved-Caspase-3、ROS、p-ASK1/ASK1、p-JNK/JNK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肝脏质量、肝脏体质量比、ALT、AST、ALP、LDH含量、IL-6、TNF-α、CCL-2含量、SOD、GR、GPx、CAT含量、Bcl-2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 < 0.05);Pris组改善了肝细胞坏死以及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现象,Pris组较HCC组体质量以及Bax、cleaved-Caspase-3、ROS、p-ASK1/ASK1、p-JNK/JNK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肝脏质量、肝脏体质量比、ALT、AST、ALP、LDH含量、IL-6、TNF-α、CCL-2含量、SOD、GR、GPx、CAT含量、Bcl-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 0.05),而Vaccarin组趋势相反;Vaccarin逆转了Pris对HCC大鼠的抗癌效果。 结论 Pris可能通过激活ROS/ASK1/JNK信号通路对HCC大鼠起到一定的抑癌作用。

临床研究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伴认知损伤患者的脑功能低频振幅及局部一致性的变化
黄东莹,吕彩条,李柘坤,龙启佳,郑金瓯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03-26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8
摘要 ( 175 )   HTML ( 3)   PDF (697KB) ( 1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探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伴认知损伤(ANMDARE-CI)患者脑功能低频振幅(ALFF)及局部一致性(ReHo)的改变。 方法 纳入33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ANMDARE)患者及18例对照受试者(Control组)实施rs-fMRI扫描、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B)及神经心理量表。根据MoCA-B量表评估划分为认知损伤组(ANMDARE-CI组,n = 17)及认知未损伤组(ANMDARE-CN组,n = 16),采用ReHo及ALFF分析ANMDARE-CI组、ANMDARE-CN组及Control组3组间脑活动差异。采用SPM1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提取差异脑区的ReHo和ALFF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ANMDARE患者临床资料和量表相关分析。 结果 相较ANMDARE-CN组和Control组,ANMDARE-CI组双侧小脑ALFF下降,右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前回ALFF升高(P < 0.01);相较Control组,ANMDARE-CI组和ANMDARE-CN组双侧丘脑ALFF下降及右侧小脑前叶ReHo升高;ANMDARE-CN组左前扣带回ReHo值显著低于ANMDARE-CI组和Control组(P < 0.01)。右侧额上回ALFF值升高与MoCA-B执行能力评分呈负相关(r = -0.586,P = 0.013)。左侧中央前回ALFF升高与MoCA-B定向评分呈负相关(r = -0.668,P = 0.003),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呈正相关(r = 0.665,P = 0.004)。未发现ReHo与临床资料相关。 结论 ANMDARE?CI的脑功能异常可能与小脑自发性活动变化有关。

侧卧位吊手姿势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临床应用效果
林少敏,陈嘉萍,冯素多,周培明,吴展华,别逢桂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08-26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09
摘要 ( 190 )   HTML ( 8)   PDF (551KB) ( 8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侧卧位吊手姿势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侧卧位托手姿势,观察组采取侧卧位吊手姿势。比较两组安置时间、Fromme术野质量评分标准(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SSFQ)评分、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安置时间、SSFQ评分显著降低(P < 0.05),GCQ各项评分及总分显著升高(P <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侧卧位吊手姿势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不仅能够有效缩短安置时间、提高术野质量和舒适度,而且还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围术期电针刺激对腹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
甘英,王保,姚嘉茵,尧新华,刘栋,黄蓉,鲁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12-26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0
摘要 ( 184 )   HTML ( 10)   PDF (521KB) ( 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围术期电针刺激治疗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腹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全麻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完成手术。观察组于常规全麻麻醉的基础上,在麻醉前、术中各进行1次电针刺激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评分、布雷格曼舒适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 BCS)评分、心率以及血压。此外,术后观察常见不良反应的发作情况,如皮肤出现瘙痒明显、红疹、恶心以及呕吐等。 结果 术后两组的活动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静息状态NRS评分[(2.05 ± 1.138)、(1.62 ± 0.878),P = 0.017]、PCS评分[(20.57 ± 8.538)、(17.09 ± 8.291),P = 0.020]减少,BCS评分更高[(2.08 ± 1.035)、(2.55 ± 1.046),P = 0.010],心率下降[(76.17 ± 14.500)、(70.85 ± 11.990),P = 0.024]。观察组术后12、24小时收缩压相对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后24 h收缩压较手术前下降[(125.6 ± 15.725)、(123.60 ± 16.781),P = 0.040]。 结论 围术期电针刺激能缓解术后腹部疼痛,降低心率、血压,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黏蛋白MUC5AC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气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彭力,钟礼立,林琳,黄寒,丁小芳,陈敏,林小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18-26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1
摘要 ( 170 )   HTML ( 9)   PDF (557KB) ( 8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黏蛋白5AC(MUC5AC)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呼吸道中的表达,为MPP黏液栓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帮助。 方法 纳入2022年4-10月住院进行肺泡灌洗的 MPP 患儿共94 例,根据首次纤维支气管镜下是否观察到黏液栓,将MPP组分为黏液栓组41 例及非黏液栓组 53例。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 结果 与非黏液栓组比较,黏液栓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C反应蛋白(CRP)、 乳酸脱氢酶 (LDH)、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灌洗液肺炎支原体DNA(MP-DNA)拷贝数值、白细胞介素17(IL-17)、MUC5AC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UC5AC与IL-17、LDH均呈正相关(分别r = 0.54,P = 0.002;r = 0.39,P = 0.019),以MUC5A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811,预测MPP黏液栓形成的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71.4%。 结论 MPP黏液栓形成患儿MUC5AC表达水平增高;MUC5AC对MPP黏液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血清miR-200a、miR-152水平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
吴静,赵妍,张珂,杨景,孟胜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23-26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2
摘要 ( 160 )   HTML ( 2)   PDF (467KB) ( 1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00a(miR-200a)、微小RNA-152(miR-152)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100例GTN化疗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化疗疗效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0例和预后不良组2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103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00a、miR-152表达水平。 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200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5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随化疗时间延长,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miR-200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miR-152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 < 0.05)。预后不良组化疗前后血清miR-200a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miR-152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 < 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预后评分、化疗前血HC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前血清miR-200a、miR-152表达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GTN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93、0.844、0.887。miR-200a、miR-152、FIGO预后评分≥ 7分与GTN化疗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 < 0.05)。 结论 化疗前高表达miR-200a,低表达miR-152可能与GTN化疗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为化疗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ECM1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肖峰,姜锡男,舒露,石家齐,陈方敏,穆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29-26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3
摘要 ( 162 )   HTML ( 4)   PDF (963KB) ( 1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ED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术治疗的60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样本。对比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CM1 MRNA表达。分析患者癌组织中ECM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ECM1表达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中ECM1表达显著增加。ECM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达56.67%,癌旁组织阳性率为13.33%。膀胱癌患者病理Ⅲ级、TNM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膀胱癌患者ECM1表达高于病理Ⅰ-Ⅱ级、TNM 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高表达ECM1的患者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高表达ECM1患者预后较差。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M1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ECM1表达增加与患者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相关,且ECM1高表达为膀胱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尿酸及脑钠肽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房颤患者房颤结构重构关系
王斌,胡丹,王芳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33-26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4
摘要 ( 200 )   HTML ( 2)   PDF (507KB) ( 1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脑钠肽(BNP)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合并房颤(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关系。 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HFpEF合并A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AF患者46例(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患者54例(持续性AF组),选取同时期100例单纯HFpE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UA、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UA、BNP水平对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组血清UA、BNP水平更高,LAD、LAVI更大(P < 0.05);与阵发性AF组比较,持续性AF组血清UA、BNP水平更高,LAD、LAVI更大(P < 0.05)。HFpEF合并AF患者血清UA、BNP水平均与LAD、LAVI呈正相关(均P < 0.05)。血清UA、BNP水平升高均是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危险因素(P < 0.05)。血清UA、BNP联合诊断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AUC为0.85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0%、70.00%。 结论 血清UA、BNP在HFpEF合并AF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且均与房颤结构重构指标LAD、LAVI呈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诊断房颤结构重构的重要指标。

不同供区带神经同指指动脉背侧支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或指腹缺损效果比较
王红涛,王辉,张一晗,贾鑫玮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38-26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5
摘要 ( 187 )   HTML ( 1)   PDF (697KB) ( 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供区带神经同指指动脉背侧支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或指腹缺损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急诊采用指动脉背侧支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第2 - 5指端或指腹缺损患者49例(57指),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近节背侧组23例(25指),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8 ~ 55岁,平均37岁,中节背侧组26例(32指),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0 ~ 53岁,平均35岁。术中两组均将皮瓣携带的皮神经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行端端外膜吻合。两组患者供区创面取前臂近端或上臂内侧全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皮瓣及植皮成活情况。比较两组术式的性别、年龄、伤指数、侧别、缺损面积、皮瓣切取面积、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测量两组患者伤指掌指关节和近指间关节活动度情况,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估患者对伤指皮瓣外观满意度,供区外观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定,测量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 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两组在性别、年龄、伤指数、侧别、缺损面积、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皮瓣切取面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中节背侧组与近节背侧组伤指掌指关节活动度和近指间关节活动度之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节背侧组患者伤指皮瓣外观满意度、供区外观及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显著优于近节背侧组(P < 0.05)。 结论 以近或中节背侧为供区的指动脉背侧支侧方血管链皮瓣解剖恒定,操作简便,适用于急诊修复手指指端或指腹缺损,但与近节背侧组相比,中节背侧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较小、伤指外观及皮瓣感觉更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及腰椎椎旁肌肉的MRI表现
陈科第,张熙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43-26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6
摘要 ( 184 )   HTML ( 1)   PDF (890KB) ( 4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危险因素及腰椎椎旁肌肉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 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CHB患者627例,依据T2加权MRI分为OVCFs组(n = 124)和Non-OVCFs组(n = 50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析OVCFs的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列线图,以递归分割法建立危险分层系统;Cox模型分析MRI表现与OVCFs关联性。 结果 匹配后OVCFs组(n = 73)和Non-OVCFs组(n = 73)基线均衡(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钙素(OST)[HR = 2.742(1.653 ~ 4.572)]、β-骨胶原交联(β-CTX)[HR = 2.590(1.984 ~ 3.391)]、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HR = 2.291(1.672 ~ 2.860)]、矢状位Cobb角[HR = 5.143(3.375 ~ 6.622)]、脊柱后凸畸形[HR = 1.772(1.491 ~ 2.095)]是OVCFs的危险因素,骨密度[HR = 0.682(0.551 ~ 0.834)]、维生素/钙补剂服用史[HR = 0.671(0.563 ~ 0.792)]、运动锻炼史[HR = 0.890(0.674 ~ 0.923)]是保护因素。列线图验证后AUC = 0.926(0.854 ~ 0.997),校准曲线平均误差为0.012。OVCFs分为极低风险组(< 105,n = 50)、低风险组(105 ≤ 评分 < 204,n = 52)、中风险组(204 ≤ 评分 < 341,n = 26)与高风险组(≥ 341,n = 18),各亚组L3/4、L4/5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肌肉净含量、脂肪浸润面积与OVCFs风险存在关联性(P趋势 < 0.05),但各亚组间不具交互性(P交互 > 0.05)。 结论 OST ≥ 15 ng/mL、β-CTX ≥ 0.5 ng/mL、P1NP ≥ 40 ng/mL、矢状位Cobb角 ≥ 55°、骨密度值<-3.0、脊柱后凸畸形、未服用维生素/钙补剂、缺乏运动锻炼是OVCFs的危险因素。随着OVCFs风险增加,CHB患者L3/4、L4/5水平竖脊肌和多裂肌出现退行性改变。

药物与临床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刘静,付红,晋辉,王中明,曾辉,韩风杰,杭晓阳,周庆庆,朱艳霞,郑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51-26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7
摘要 ( 212 )   HTML ( 5)   PDF (640KB) ( 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并筛选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方法 144例HFrEF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完成72例)和对照组(74例,完成72例)。对照组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排血指数(C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能量代谢指标(MEE),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治疗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筛选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 = -5.352,P < 0.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 = 4.765,P = 0.029);两组患者CI、LVMI、TNF-α、IL-6、cTnT、TGF-β1、NT-proBNP及MEE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更显著(均P < 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 = 0.085,P = 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I、LVMI水平与NT-proBNP、MEE、TNF-α、IL-6、cTnT及TGF-β1水平呈极高度相关(均|r| > 0.90,P < 0.001)。NT-proBNP和cTnT预测效能均较大,且具有互补性。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能够改善HFrEF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和改善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心肌纤维化,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能量代谢等作用有关,且安全性好。NT-proBNP和cTnT联合检测可作为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高风险因素构建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预测模型与效能验证
符小玲,赵兴丹,王亚洲,曹祥,张林静,陈芬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58-266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8
摘要 ( 155 )   HTML ( 1)   PDF (564KB) ( 1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基于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 方法 选择500例ABO-HDN患儿作为建模集,100例ABO-HDN患儿作为验证集,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NHB)和非高胆红素血症组(Non-HB),检测其脐血胆红素水平,并收集患儿和产妇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评价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对ABO-HDN发生NHB风险的预测效能。 结果 建模集500例ABO-HND患者中,发生NHB者有225例,发生率为45%。单因素分析显示的影响因素有:母亲年龄,胎膜早破,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贫血,宫内窘迫,头颅血肿,感染,胎龄,新生儿窒息,喂养方式,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和呼吸窘迫(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新生儿窒息、感染、G-6-PD缺乏、颅内出血和呼吸窘迫为独立的危险因素(OR = 2.377,7.457,54.438,45.487,2.788,5.407,P < 0.05)。脐血胆红素水平、临床危险因素、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3种模型预测ABO-HDN发生NHB的风险,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7(95%CI:0.776 ~ 0.859),0.876(95%CI:0.845 ~ 0.907),0.944(95%CI:0.921 ~ 0.966),均P < 0.05。将验证集100例ABO-HDN患者资料代入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进行效能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1(95%CI:0.776 ~ 0.859),P < 0.05。 结论 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能准确的预测ABO-HDN发生NHB的风险,可为ABO-HDN发生NHB的预防、诊疗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的研究
王嫩寒,赵琰枫,田丽丽,陈双双,陈昊,任怡宣,李传友,代小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64-26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19
摘要 ( 170 )   HTML ( 1)   PDF (577KB) ( 1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be melting curve, MeltPro)技术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异烟肼耐药性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GeneXpert MTB/RIF检测为MTB的(简称MTB阳性)患者痰标本,对每份标本同时进行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分离培养、MeltPro技术和线性探针技术(GenoType MTBDRplus,简称Hain试验)异烟肼耐药检测。分析MeltPro技术检测痰标本MTB异烟肼的耐药性,痰标本荷菌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培养阳性菌株异烟肼比例法药敏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MeltPro技术耐药检测效能。 结果 收集MTB阳性的合格痰标本157例,经分枝杆菌分离培养获得阳性菌株130株。MeltPro技术痰标本MTB异烟肼耐药性检测成功率为84.1%(132/157)。不同痰涂片结果等级间,MeltPro技术检测异烟肼耐药成功的比例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H = 24.169,P = 0.000),随痰涂片结果等级的升高,检测成功率由“阴性”标本的64.8%(35/54)升高到“3+”“4+”标本的100%(17/17,6/6);该比例也随GeneXpert MTB/RIF检测MTB等级的升高而升高,由“极低”标本的54.8%(17/31),到“高”标本的96.4%(27/28),各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7.763,P = 0.000)。MeltPro技术、Hain试验和药敏试验的异烟肼耐药检出率分别为22.0%(29/132),15.3%(19/124),和14.6%(19/13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997,P = 0.223)。以培养阳性菌株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标准,MeltPro技术检测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11/13)、91.2%(93/102)、55%(11/20)、97.9%(93/95),Kappa值为0.614;Hain试验检测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55.6%(10/18)、92.3%(84/91)、58.8%(10/17)、91.3%(84/92),Kappa值为0.490。 结论 MeltPro技术可直接检测痰标本MTB耐药性,快速准确筛查患者耐药情况,缩短耐药筛查时间。

皮肤胆固醇测定联合心电图平板运动对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诊断分析
杜坤,陈文韬,鞠晓玲,汪洁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71-26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20
摘要 ( 165 )   HTML ( 2)   PDF (560KB) ( 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皮肤胆固醇无创检测系统检测不典型胸痛患者的皮肤胆固醇含量,联合心电图平板运动(EET),探索皮肤胆固醇含量与EET对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 方法 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典型胸痛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降脂药物、抗心肌缺血药物,住院期间完成皮肤胆固醇含量检测、EET检查、冠脉造影、评估Gensini评分、病变血管数目。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皮肤胆固醇含量、EET结果。就皮肤胆固醇含量与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对不典型胸痛患者诊断冠心病有预测价值的因素。 结果 皮肤胆固醇含量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皮肤胆固醇含量也显著增多。皮肤胆固醇含量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肤胆固醇含量、EET阳性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皮肤胆固醇含量、EET预测不典型胸痛患者确诊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0.617,灵敏度分别为86.2%、67.3%,特异度分别为74.3%、49.3%,两者联合预测不典型胸痛患者确诊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1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5%、82.3%。 结论 皮肤胆固醇含量对不典型胸痛患者诊断冠心病有良好价值,联合EET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综述
m6A修饰在脊髓损伤恢复中的研究进展
张东旭,赵欣华,蒋焕莹,周立新,孙忠人,尹洪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76-26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21
摘要 ( 189 )   HTML ( 6)   PDF (641KB) ( 8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引发运动功能障碍,并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N6-甲基腺苷是发生于腺苷N6位点上的甲基化修饰,又称m6A甲基化修饰,因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而被广泛关注。m6A修饰由甲基转移酶催化,去甲基化酶去除,甲基识别蛋白识别,其相关调节蛋白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脊髓损伤及其继发损伤的发生发展。目前为止,m6A修饰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对m6A甲基化修饰的基本功能,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IL-18和IL-37b对naïve CD4+ T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王君灵,湛萌萌,谷芳秋,张钊龙,王思勤,何韶衡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83-268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22
摘要 ( 146 )   HTML ( 4)   PDF (813KB) ( 1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CD4+ T细胞相关亚型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7b通过与IL-18Rα结合调控na?ve CD4+ T细胞的分化进而在AA中起拮抗作用。鉴于此,了解IL-18和IL-37b在AA na?ve CD4+ 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对于AA的病机、诊疗及其相关生物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结直肠癌术后谵妄的诊治研究进展
张建锋,于滨,张振亚,王贵英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87-26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23
摘要 ( 238 )   HTML ( 11)   PDF (420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直肠癌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谵妄,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治疗和预防仍然存在挑战。目前国内外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谵妄的相关报道较少,需要开展更深入的诊治研究。本文就结直肠癌术后谵妄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评估工具、治疗和预防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谵妄的早期识别和优化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病例报告
以韦尼克-科萨科夫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再喂养综合征 1 例
王琪,赵俊章,柯嘉,蔡哓冬,郅敏,张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0):  2691-26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0.024
摘要 ( 238 )   HTML ( 21)   PDF (489KB) ( 1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