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10
述评
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黄志权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1-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1
摘要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外科技术的日益发展,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所致组织缺损的处理逐渐成为了临床治疗中的热点与难点,口腔癌的治疗理念也从“切得好”转变为“切得好,修得更好”。完善的颌面缺损修复重建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本文就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技术的发展及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做一述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肌损伤与死亡的关系
李伶芝 何兵 张淑娣 王世红 张明霞 赵庆彦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6-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2
摘要 ( 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与 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0 2 1 日至 3 25 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确诊的 113 例危重型 COVID⁃ 19 病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的差异。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危重症 COVID⁃19 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113 例危重型 COVID⁃19 患者中男 68 例,女 45 例。平均年龄(67.25 ± 14.06)岁(29 ~ 95 岁)。在单因素分析 中,年龄> 70 岁、高血压、冠心病、体温> 39 ℃,在死亡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超敏肌钙蛋白I(Hs⁃TnI)> 0.04 μg/L(HR = 2.10,95% CI:1.13 ~ 3.91)、肌红 蛋白(MYO)> 100 μg/L(HR = 2.14,95% CI:1.15 ~ 3.97),白细胞计数(WBC)> 9.5 × 109 /L(HR = 2.18,95% CI 1.20 ~ 3.98)是危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损伤标志物Hs⁃TnI、CK⁃ MB、MYO对危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 < 0.05)。结论 危重型COVID⁃19 患者合并心肌损伤时病死率更高。心肌损伤标志物 Hs⁃TnI、CK⁃MB、MYO 对危重症 COVID⁃19 患者死亡风

CT 视觉定量评估及人工智能对进展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
李波 李欢 姬广海 王朋 徐聃 彭婕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11-1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3
摘要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CT 视觉定量评估和人工智能(AI)对进展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 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 86 COVID⁃19 患者进展期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发展为重 危重型 31 例,普通型 55 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特征 CT 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肺段累及数量和 CT 评分两种视觉定量评估方法评估和预测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 COVID⁃19 能力。同时应用人工智能软件判断COVID⁃19患者严重程度,计算AI预判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特异性 及敏感性。结果 重型⁃危重型组 CT 评分中位数和肺段累及数量中位数明显高于普通型组(P < 0.001), 两组患者磨玻璃影(GGO)、实变、胸膜下线、“铺路石”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 曲线分析结果表 明,CT 评分用于预判重型⁃危重型 COVID⁃19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79,截断值为 8.5 时,敏感性为 71.0%,特异性为 90.9%。肺段累及数量用于预判重症⁃危重型 COVID⁃19 AUC 0.883,截断值为 10.5 时,敏感性为 87.1%,特异性为 81.8%。AI 预判重型⁃危重型 COVID ⁃19 的敏感性为 77.4%,特异性为 92.7%。结论 CT 视觉定量评估和人工智能可用于评估和预测进展期 COVID⁃19 严重程度,为临床普通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诊疗特点
赖展翔 范颖敏 区静怡 陈美君 陈星 石亚玲 李凌华 陈万山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16-1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4
摘要 ( 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患者的炎 症指标、感染菌株分布及药敏情况,为 COVID⁃19 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20 1 23 日至 4 22 日期间本院收治的、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的 125 COVID⁃19 患者病例资料,并对其炎 症指标(WBC、CRP、PCT)及对培养出的阳性菌株和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治疗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25 例患者各类标本中共有 19 例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其中细菌阳性 12 例(63.2%),念珠菌感染阳 7 例(36.8%)。培养阳性组与培养阴性组在平均年龄、是否有基础病和 COVID⁃19 临床分型三方面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培养阳性组的炎症指标 WBC、CRP、PCT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培养阴性组 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使用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细菌及真菌感染,疗效显著。 结论 COVID⁃19 患者有合并感染细菌及真菌的风险,可发生败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 WBC、CRP、PCT 可作为 COVID⁃19 患者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鉴别指标;及时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和药敏 试验,有利于COVID⁃19

临床新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谢志鸿 彭吾训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20-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5
摘要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它属于一种渐进性 疾病,早期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往往会导致股骨头的进行性破坏,最终引起股骨头结构塌陷,严重影响生 活质量。目前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 ARCO 分期及患者自身情况而决定。对于晚期患 者往往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由于假体寿命有限以及患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一治疗方法效果 难以令人满意;对于早期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及保髋的一系列治疗方法,例如药物干预、改善生活方式、 髓芯减压、自体骨移植等,但发现临床效果欠佳。随着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不断成熟以及骨髓间充 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所具有的良好特性,使得 BMSCs 成为当前临床上基 础研究的热门种子细胞。研究人员采用 BMSCs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股骨头坏死已经观察到了一定的疗 效,随着有关方面研究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应用 BMSCs 治疗 ONFH有望成为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式。

基础研究
去泛素化酶抑制剂Au(PPh3)PT 对胃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张培全, 黄擎天, 龙惠丹 , 李小芬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25-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6
摘要 ( 4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去泛素化酶抑制剂 Au(PPh3)PT 对胃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MTS 法检测 Au(PPh3)PT 对胃癌细胞 MGC⁃803 SGC⁃7901 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术检 Au(PPh3)PT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方法分析 Au(PPh3)PT 对凋亡相关蛋白及泛素化蛋白 的影响。结果 Au(PPh3)PT 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活力,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 μmol/L 1.5 μmol/L Au(PPh3)PT 作用 24 h,胃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 < 0.05)。Au(PPh3)PT 引起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 caspase⁃8、caspase⁃9 前体减少,活化带增多及 PARP 切割带出现,诱导胃癌细胞总的及 K48⁃链接的泛素化 蛋白聚集增多。结论 Au(PPh3)PT 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活力及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与 caspase 系统激 活和蛋白酶体抑制有关。

Ghrelin 对多柔比星诱导大鼠心力衰竭和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赵荫涛 裴小鑫 胡铂 杨海波 董建增 刘源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30-3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7
摘要 ( 4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Ghrelin 保护盐酸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力衰竭和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 制。方法 雄性 SD大鼠32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和 Ghrelin组。心力衰竭组和 Ghrelin 组大鼠 给予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建立心力衰竭模型。Ghrelin 组大鼠给予每天两次腹腔注射 Ghrelin,心力衰竭 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共持续 6 周。观察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学变化和检测血浆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 与心力衰竭组大鼠比较,Ghrelin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显著降低(P <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 < 0.05)。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明显升高(P < 0.01)。Ghrelin组大鼠呈现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 和范围均较心力衰竭组大鼠明显减轻。Ghrelin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 15⁃F2t⁃isoprostane 水平比 心力衰竭组明显降低(P < 0.01),白细胞介素(IL)⁃10 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Ghrelin 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和改善心脏功能。

高盐饮食激活肠JAK1/STAT3通路诱导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
李晨, 李晓媚, 刘亭, 雷超, 刘聪 , 刘志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35-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8
摘要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盐饮食在肠道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机制与 Janus 激酶 1 和转录激活因子 3(Janus kinase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将8周的 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对照组(control)和高盐饮食组(high salt diet,HSD)。正常饮食对照组 喂养普通饲料,高盐饮食组采用NaCl含量为8%的饲料喂养12周,收集两组小鼠肠道组织,检测屏障蛋白及 JAK1/STAT3通路;将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control);(2)高浓度NaCl 处理组(high NaCl,50 mmol/L),处理时间均为 48 h;(3)JAK1 抑制剂 Ruxolitinib 治疗组(high NaCl + Ruxoli⁃ tinib),用Ruxolitinib(50 μmol/L)预处理2 h,再用NaCl(50 mmol/L)共孵育46 h,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屏障 蛋白及JAK1/STAT3通路蛋白变化。结果 高盐饮食不仅降低小鼠体重、结直肠重和肠长度,还抑制肠屏障蛋 ZO⁃1的相对表达,并上调肠道JAK1磷酸化蛋白;细胞实验中,JAK1抑制剂Ruxolitinib可抵抗由高浓度NaCl 诱导的肠屏障功能障碍。结论 高盐饮食可能通过激活JAK1/STAT3信号而诱导肠屏障功能障碍。

辛伐他汀联合机械牵拉激活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陈斌伟, 刘圣曜, 黄帅, 王斌 , 陈元鸿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41-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9
摘要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机械牵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 Wnt/β⁃catenin 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组、 机械牵拉组及辛伐他汀+机械牵拉组,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 RT⁃PCR 检测各组 BMSCs ALP 活性 ALP、OCN、Col 1a、RUNX2 基因表达,利用 RT⁃PCR Western blot 检测β⁃catenin 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 表达,并探讨 DKK1 处理后辛伐他汀联合机械牵拉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辛伐他汀、机械牵拉及辛伐他汀+机械牵拉均能增加 ALP 活性及成骨基因表达,并能增加β⁃catenin 基因和蛋白表达,且 以辛伐他汀+机械牵拉组升高最明显;使用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剂 DKK1 能减弱辛伐他汀+机械牵 拉组促成骨分化效果。结论 辛伐他汀及机械牵拉均促进 BMSCs 成骨分化,且辛伐他汀协同机械牵拉通 过激活Wnt/β⁃catenin 通路促进BMSCs 

临床研究
肝移植术后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对患者新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王延庆, 韩玉珍 张进 高榕悦 辛欣 郑悦 赵松 李文雄 黄立锋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46-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0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血清肌红蛋白(Mb)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患者新发急性肾损伤(AKI 的关系。方法 20187月20206 月,收治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91例肝移植患者。(1)收集入选患 者围手术期基线资料;(2)分别于术后 0、24、48、72 h 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其血清 Mb 水平;(3)根据术后 72 h 内肾功能损伤情况,将患者分为 AKI 80 例与非 AKI 111 例,对两组数据行 t 检验、重复测量设计 方差分析或χ2 检验。对各项临床相关指标与患者新发AKI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新发 AKI 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效果。结果 (1)术后 0、24、48 72 h,AKI 组血清 Mb 水平均显著高于非 AKI 组(P < 0.001);(2)经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前 MELD 评分(OR = 1.083,95% CI:1.022~1.147,P =0.007)、术中出血量(OR = 1.001 95% CI:1.000 ~ 1.002,P = 0.003)、术中液体总出量(OR = 1.015,95% CI:1.010 ~ 1.032,P = 0.008)及术后第 72 小时血清 Mb 水平(OR = 1.038,95% CI:1.026 ~ 1.050,P < 0.001)是影响患者新发 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 3)对 80 例患者新发 AKI 预测的术前 MELD 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液体总出量及术后72 h血清Mb水平的 ROC 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 0.655(95% CI:3.55 ~ 15.84,P < 0.01)、0.672(95% CI:4.83 ~ 17.17,P < 0.01)、 0.532(95% CI:2.52 ~ 12.88,P < 0.01)及 0.861(95% CI:5.17 ~ 19.42,P < 0.01);最佳阈值分别为 16.7 分、 0.8 L、2.9 L、150 ng/mL;对 AKI 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 58%、56%、46%、84%,特异度分别为 69%、70%、69% 82%。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 Mb 水平升高与患者新发 AKI 密切相关,早期监测其动态变化有助于预 测肝移植患者术后肾脏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
董珊珊 翟子敬 秦文娟 王臻 黄磊 冯佳 郭雪婷 张彩云 刘奎灿 史文荣 王忠 芦桂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51-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1
摘要 ( 3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卵巢癌患者左心室收缩 功能及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卵巢癌术后患者 30 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于化疗前、3 周期、6 周期 检查,正常人 30 例作为对照。常规超声检查后,分层应变技术检测:左心室整体及 3 层心肌的纵向与圆周 应变(GLS、GLS⁃endo、GLS⁃mid、GLS⁃epi、GCS、GCS⁃endo、GCS⁃mid、GCS⁃epi),整体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 Tssc⁃SD)和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Tssc⁃Dif)及延迟指数(LSDI、CSDI),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应用 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监测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比较各参数与药物累积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 相比,化疗前组无明显差异,而化疗 3 6 周期组常规参数(LVEDV、LVEF、e′)降低,E/e′值增大;化疗 3 6 周期组 GLS、GLS⁃endo、GLS⁃mid、GCS、GCS⁃endo、GCS⁃mid 显著减低,具有降低趋势,GLS⁃epi GCS⁃epi 化疗 6 周期降低;化疗 3 周期组 Tssl⁃SD LSDI 出现延迟,而化疗 6 周期组仅 Tssl⁃SD 更明显(P < 0.05)。 ROC 曲线显示:GLS⁃endo AUC(0.922)及特异度最高(86.67%),GLS 敏感度最高(90.00%)。GLS⁃endo 药物剂量呈负相关(r = -0.732,P < 0.01)。结论 2D⁃STI 技术能早期评估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卵巢癌患者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治疗期间安全性分析
李修晶 , 赵芳萍, 刘东海, 石静云, 谈笑, 王陆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57-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2
摘要 ( 2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 治的满足亚低温标准的中重度HIE患儿92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46 例,实验 组采用亚低温治疗 72 h 联合 EPO 静滴(隔天 1 次,治疗 14 d),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 72 h 及与 EPO 同等 剂量、同样给药方法的生理盐水。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常规生化指标,并对比两组疗效、新生 儿行为量表(NBNA)、智能发育(CDCC)评分、后遗症发生率等预后情况。结果 (1)疗效及预后:实验组 出生后 7、14、28 d NBNA 评分呈升高趋势,且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 3 月龄、6 月龄、12 月龄的 MDI、PDI 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后遗症发生率(8.70%)与对照组(13.04%)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2)常规生化指标:EPO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 Hb、RBC、HcT 高于对照组,PLT 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安全性: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放弃治疗事件、 死亡事件发生,两组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 联合亚低温治 HIE 能进一步减轻患儿智力、神经损伤,提高预后,且不增加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代谢综合征对严重创伤急救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心治 张勇 许海波 冷红 蒲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63-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3
摘要 ( 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救后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根据严重 创伤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将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代谢综合征组为严重创伤 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非代谢综合征组为严重创伤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对比分析代谢综合征组和非 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 5.09%;严重创伤患者急救后 3 个月死亡率为 7.46%;体质量指数≥ 28(OR = 2.012,P = 0.006)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唯一代谢综合征组分。 结论 代谢综合征会影响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效果及临床结局;肥胖是导致创伤患者死亡的直接因素。

心率减速力在曲妥珠单抗治疗乳腺癌相关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
俸艳英 阳志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66-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4
摘要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预测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应 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 2015 6 月至 2017 6 月在我院接受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 HER2 阳性乳腺 癌患者。用药前通过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 DC 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评估心脏功能基线水平。用药期间及用药结束后有定期随访心脏毒性相关临床 症状及检测 LVEF 完整资料。结果 符合入组患者 150 例,其中 28 例(18.7%)出现心脏毒性。与无心脏 毒性组相比,有心脏毒性组的年龄较大(P = 0.018)、蒽环类药物治疗剂量更高(P<0.001)、治疗前 DC LVEF 较低(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蒽环类药物高治疗剂量、治疗前较低的 DC LVEF 是曲妥珠单抗相关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显示,DC 的曲线 下面积比基线 LVEF 大(0.875 vs. 0.763,P = 0.032)。结论 DC 在曲妥珠单抗相关心脏毒性中有早期预 测作用。

HBsAg 定量水平在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价值
杜婷 盛慧萍 李惠民 杨岩 金璟 马买彦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71-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5
摘要 ( 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qHBsAg)定量水平已被评价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中作 为肝组织学纤维化的标志。但研究对象很少是 HBeAg 阴性慢性 HBV 患者,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 qHBsAg 定量水平在未经治疗的 HBeAg 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中是否有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 析患者 HBsAg 定量水平与 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纤维化等 指标的关系。在基线时测量 HBsAg 水平作为单点定量,评估的 qHBsAg 临界点为 1 000 IU/mL,以证明它是 否能很好的区分轻度纤维化(S0⁃1)和显著纤维化(S2⁃4)患者。结果 qHBsAg 水平> 1 000 IU/mL qHB⁃ sAg 水平<1 000 IU/mL 相比,qHBsAg 水平> 1 000 IU/mL 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 S2⁃4 纤维化(P = 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纤维化分期中,发生 S0⁃1(3.53 ± 0.15)和 S2⁃4 纤维化(3.62 ± 0.16,P = 0.07 患者的 qHBsAg 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当 HBV DNA(> 2 000 IU/mL)联合 HBsAg 临界值评估不同肝纤维化 分期时,出现显著纤维化(S2⁃4)的发生率与 qHBsAg 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血清 qHBsAg 不能准确鉴定纤 维化分期(AUROC,0.62,cut⁃off 值为 3 758 IU/mL ,敏感性为 73.1%,特异性 54.2%)。结论 血清 HBsAg 平不能区分具有显著纤维化(S2⁃4)的患者。超过一半的无显著纤维化患者的qHBsAg 水平> 1 000 IU/mL

两种不同减压置钉术式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比较
陈勇喜, 覃海飚, 农必华, 覃浩然, 付拴虎 , 宋泉生 , 卢大汉 , 谷金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76-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6
摘要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减压置钉术式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multilevel thoracolumbar tubercu⁃ losis,MTB)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 MTB 患者 156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 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 骨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及手术前后 VAS 评分、ODI 指数和 Cobb 角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症状均缓解。对照组发生脑脊液漏 5 例、窦道形成 2 例、结核复 3 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观察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两组病例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 1 周、3、12 个月及末次随访的 VAS 评分、ODI 指数及 Cobb 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 之间的 VAS 评分、ODI 指数及 Cobb 角在术后 12 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相较于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取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 植骨术治疗 MTB,具有创伤小、不破坏脊柱后方结构、病灶清除彻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等优点,值得 临床推广。

药物与临床
碳酸镧联合西那卡塞、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
徐骏 王笑薇 刘旻 齐向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82-8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7
摘要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碳酸镧联合西那卡塞、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甲状腺激素、磷钙代谢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 析本院门诊 2017 1 月至 2020 4 9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 SHPT 患者临床资料,依照给药方式,将采用 单纯骨化三醇治疗的患者 16 例纳入 C 组,采用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的患者 36 例纳入 B 组,采用碳 酸镧联合骨化三醇、西那卡塞治疗的患者 38 例纳入 A 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PHT)水平、磷钙代谢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治疗后 1、3、6 个月血清 iPHT 水平低于 B 组, B 组低于 C 组(P<0.05);A 组、B 组治疗后 6 个月 iPTH 达标率分别为 94.74%、83.33%,高于 C 56.25% (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皮肤 瘙痒、骨关节疼痛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治疗后1、3、6个月血钙、血磷、钙磷乘积 低于 C 组,A 组血磷、钙磷乘积低于 B 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结论 碳酸镧联合西那卡塞、骨化三醇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 SHPT 患者临床症状,降低 iPHT 素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用药安全性较高。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成人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李欣潞, 许虹, 梁稀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87-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8
摘要 ( 8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成人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共纳入成人颞叶癫痫患者 6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31)和观察组(= 31)。对照组给予左乙拉 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卡西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在服药前后 进行事件相关电位 P300、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adult⁃chinese revised,WAIS⁃RC 及临床记忆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CMS)测试。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 CMS、WAIS⁃RC 各指标及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评分升高,P300 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 组患者治疗后P2、N2 波潜伏期明显缩短,总智商(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 ,FIQ)、指向记忆及图像自由回忆 显著增高(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可改善成人颞叶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疗 效优于左乙拉西坦单用。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血浆外泌体miRNA⁃22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冉凤英 彭伟东 陈浩 武伦 罗丹 刘经健 杨光义 梅全喜冯光军 周文波 陈琴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91-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19
摘要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NA⁃221(miR⁃2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 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 2019年12月来湖北省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就诊的72例NSCLC 者为肺癌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2例为对照组。全血离心后采用试剂盒分别提取血浆外泌体及其RNA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蛋白印迹技术及纳米粒径技术对血浆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 miR⁃22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选择受试者工作特 征曲线(ROC)分析血浆外泌体miR⁃221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成功分离了血浆外泌体,并进行了鉴定 符合公认的外泌体特征。NSCLC 组血浆外泌体miR⁃221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 CI:0.672 ~ 0.844,P < 0.001),敏感度为 86%,特异度为66% 结论 血浆外泌体miR⁃221可作为诊断NSCLC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对NSCLC的临床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炎性指标联合(1,3)诊断真菌与细菌血流感染中的价值 ⁃β⁃D 葡聚糖检测在早期鉴别
苗强 徐晓华 魏彬 白杨娟 张君龙 蔡蓓 牛倩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96-1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0
摘要 ( 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联合(1,3)⁃β⁃D 葡聚糖 [(1,3)β⁃D⁃glucan,BDG]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检测在血流感染类型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 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我院2019年1-12月血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124例。比较细菌与真菌感染 患者PCT、CRP、IL⁃6、BDG和GM试验各指标的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单独及联合 检测对真菌血流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 真菌组 PCT、CRP IL⁃6 的水平明显低于细菌组(P < 0.05),而 BDG 的水平明显高于细菌组(P < 0.05)。PCT、CRP、IL⁃6 BDG 单独诊断真菌血流感染的 ROC 曲线下面 积(AUC)分别为 0.859、0.718、0.800 0.843(P < 0.05)。四项指标联合诊断的 AUC 0.914,与单独 CRP IL⁃6、BDG AU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单独 PCT AU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T、CRP、IL⁃6、BDG 水平可作为鉴别真菌与细菌血流感染的参考指标,且 PCT BDG 的鉴

调查研究
皮肌炎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
李伟念, 蔡小燕, 林小军, 袁诗雯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101-1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1
摘要 ( 9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并评估相应的潜在危险 因素。方法 对我院 2006-2015 年的皮肌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 验室检查结果、药物记录。研究的终点被定义为恶性肿瘤的发生或死亡。结果 皮肌炎患者发生恶性肿 59 例(24.8%),35 例(59.3%)皮肌炎诊断后 1 年内发生。仅 1 例患者肿瘤出现在 3 年后确诊。logistic 归多变量分析表明,男性性别、呼吸困难及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为发生的危险因素, 肺间质性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恶性肿瘤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由于中国皮肌炎患者恶性 肿瘤的高发病率,应高度警惕这类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存在。鼻咽癌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疾病。恶性 肿瘤的风险是在皮肌炎确诊后的第 1 年发病率最高,之后降低。全身的恶性肿瘤筛查工作应在第 1 年进 行。男性性别、呼吸困难、CRP 升高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肺间质病变的存在可降低恶性肿瘤的 并存风险。

新技术新方法
3D⁃Slicer 软件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术前应用
岳振宇 , 刘展 , 王艮卫 , 陶胜忠, 常克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106-1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2
摘要 ( 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3D⁃Slicer 软件在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中的术前应用,为精准手术提供较好的辅 助手段。方法 收集 2018⁃2019 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0 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患者,术前 应用 3D⁃Slicer 软件重建静脉窦、颅骨及皮肤等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结果 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设计手术 入路均成功以最佳位置找到肿瘤,并成功保护静脉窦及脑组织。20 例手术均顺利完成,3D 重建图像与术 中实际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3D⁃Slicer 软件可为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手术提供客观、准确定位,帮助理解 血管神经位置,避免手术路径偏航,提高手术成功率。

临床护理
“望月式”体位在腔镜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谭峰 朱燕雯 罗云峰 许敬萍 张普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110-1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3
摘要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腔镜乳腺癌手术“望月式”体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83 例腔镜乳腺癌 手术患者,观察组采用通过测量体位相关数据设计的“望月式”体位(142 例),对照组采用术侧肩背部垫高 仰卧位(141 例),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指标、围手术期特征、患者舒适度和医生满意度。结果 283 例患者均 成功完成腔镜乳腺癌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观察组体位摆放耗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医生满 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望月式”体位应用于腔镜乳腺癌手术,可提高体位摆放效 率,降低体位相关并发症,有效暴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综述
股腘动脉钙化病变腔内治疗技术新进展
魏立春 侯培勇 谷涌泉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115-12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4
摘要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股腘动脉(FPA)钙化病变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患者 活动能力和生命健康的一大重要疾病。由于 FPA 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复杂力学特点,病变常表现为长段、 弥漫性及管壁重度钙化闭塞,处理常较困难,且术后再干预率较高。管壁钙化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治疗效 果的重要因素。针对 FPA 钙化病变的腔内治疗新理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深深影响了治疗决策,也将决 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腔内治疗发展方向。本文将简要阐述 FPA 钙化病变治疗的一些新理念如“leave nothing behind”、“vessel preparation”、“球囊扩张术后夹层的分型和处理新策略”,并总结常用的一些新技 术如新型开通导丝和支架的研发、腔内减容技术、特殊球囊、“复合”技术以及“Pave⁃and⁃Crack”技术等,提 高FPA 严重钙化病变的腔内开通成功率和术后通畅率。

远程缺血预处理-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陈玲 , 胡阳, 王煜, 邓洁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  121-1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5
摘要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有关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经典方法是缺血预处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即通过对心脏进行反复多次短暂的缺血刺激,来提高心肌本身对随后较 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力。IPC 已经应用于如冠状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 术等一些临床情况中,通过多个简短的球囊起伏或冠状动脉结扎来实现缺血预处理,可是这些 IPC 操作创 伤大、风险高,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1993  PRZYKLENK 等提出远程缺血预处(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的概念,即对某一器官进行短暂非致死性缺血预处理后,可对随后发生缺血事件的 远隔器官产生保护作用的现象。RIPC 较之 IPC 具有方便安全、临床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成本较低、对靶器 官损伤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重点对RIPC减轻心肌IRI的相关机制进行探讨。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