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1-25
专题报道

脂肪因子Adipsin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白川民, 杨会军 吴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33-1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1
摘要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在全球范围内的盛行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巨大影 响,T2DM 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差异性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组织较皮下 脂肪组织高分泌 Adipsin,其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类细胞信号蛋白,参与补体旁路途径(the 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AP)的限速步骤,在缺血再灌注和败血症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 Adipsin T2DM 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的研究尚待深入,正如肠促胰素提供来自胃肠系统的提示一样, Adipsin 可能沿着脂肪向胰岛轴传递信号。本综述将系统地概述脂肪因子 Adipsin 从临床到动物实验对血 糖调控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旨在为脂代谢紊乱所致血糖升高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解释,并为 T2DM 的诊断 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单基因糖尿病的早期识别与精准治疗
刘丽 李秀珍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37-1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2
摘要 ( 2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基因糖尿病(monogenic diabetes,MD)涵盖了广泛的异质性疾病,包括新生儿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和综合征型糖尿病,明确基因诊断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疗。随着临床医生逐渐重视对分类不明确的糖尿病进行分子遗传学的筛查,MD 确诊患者日渐增多。但目前 MD 治疗往往是超说明书用药,相关指南或共识对具体用药时机和剂量阐述甚少,如何实施精准治疗成为临床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梳理MD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征,重点阐述对几种有特效治疗方法的MD如何实施个体化治疗及遗传咨询。

肠道微生物群与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徐庆博 杨玉 杨利 谢理玲 张东光 黄慧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42-1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3
摘要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发的胰腺中胰岛 β 细胞的破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广泛的家族性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基因组中的 50 多个风险位点。然而,遗传易感性无法完全解释全球 T1DM 发病率的增加,这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很多来自人类受试者和动物模型的证据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作为环境因素参与 T1DM 的发病过程并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儿童 T1DM 肠道微生物群的分析研究较少。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群与T1DM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因检测在儿童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估
董国庆 黄秒 陆喜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48-1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4
摘要 ( 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儿童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及分子诊断技术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基因测序在儿童糖尿病中的作用引起人们关注,而其临床准确评估成为了当下的热门及难题。因此,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就各类儿童糖尿病的遗传学进展、临床基因检测方法选择及应用指征、基因报告临床解读、功能验证作一系统综述。

新型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杨燕 卓见 申红霞 韩瑞敏 王珍 王德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53-1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5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加。关于缓解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新靶点的药物数见不鲜,目前有 12 个不同类别的抗糖尿病药物可供选择,其通过糖尿病的发生机制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各种治疗措施,新型降糖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更具安全性、有效性,且对心肾具有保护作用,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本文对当前已上市治疗 T2DM 新靶点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 T2DM 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罗富强, 余电柏, 谢康麒, 李载永, 周海东, 罗昌泰, 韦积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58-16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6
摘要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足溃疡是由长期严重的糖尿病导致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在研究当中。近年来,探索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机制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目前相关机制研究仍较少,笔者通过阅读国内外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包括外泌体(exosomes,Exos)、Notch、NF⁃κB、Wnt/β⁃catenin、MAPK 等,旨在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基因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任丽君 高红红 宋瑞捧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64-16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7
摘要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 1 受体基因(GLP1R)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利拉鲁肽单药治疗的 219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指标变化。此外,比较 GLP1R 基因多态性位点和疗效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GLP⁃1R 基因遗传变异和 mRNA 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接受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了显著的改善。GLP1R 基因 A131P 位点和临床指标的关联分析结果提示:GG 基因型患者的 HbA1c、FPG、体质量、BMI 和腰臀比几项指标下降变化更明显,且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GG 和 GA/AA 基因型患者的 HbA1c 达标率分别为 64.6%和 44.4%(χ2 = 7.488,P = 0.006)。此外,GA/AA 基因型患者的 GLP1R 基因 mRNA 的表达比 GG 型患者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081,P < 0.001)。结论 GLP1R 基因 A131P 位点可能通过介导了基因 mRNA 表达从而影响了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疗效。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

周英旎 石敏 赖敬波 李晓苗 刘向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70-1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8
摘要 ( 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PEX168)联合二甲双胍在新诊断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中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共 80 例新诊断的肥胖 2 型糖 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 = 40)和对照组(n = 40),治疗组给予 PEX168 0.2 mg 每周 1 次,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 500 mg,每天 3 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 500 mg 每天 3 次口 服单药治疗。12 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 腹胰岛素(FINS)、体质指数(BMI)、血压(SBP/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并对肾小球滤过率(eGFR)、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和胰岛 β 细胞功能(HOMA⁃β)进行计算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情况。结果 12 周后,虽两组患者的 FBG、PBG、HbA1c、BMI、SBP、DBP、TG、TC、UA 均较前下降,但治疗 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照组 LDL⁃C 较前无明显降低,治疗组 LDL⁃C 较前下降明显(P < 0.05),两组患者 HOMA⁃IR 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虽然 12 周后治疗组在 HOMA⁃β eGFR 改善方面与对照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基线水平有所改善,且治疗组 eGFR 较前升高更明显。 结论 对于肥胖的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PEX168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 胰岛细胞功能,同时可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血脂、尿酸,具有明显的心血管及肾脏获益,并且不增加 不良事件的风险。

德谷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在血糖控制不佳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段纬喆 王中京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75-1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09
摘要 ( 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德谷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降糖方案在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 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21 1-12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内分泌 科收治血糖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60 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 1∶1 分配为对照 组和试验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方案,试验组采用德谷胰岛素联合 利拉鲁肽治疗方案,均治疗 12 周。采用方差分析及 t 检验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 HbA1c)、空腹血糖值(FPG)、空腹血清 C 肽值(FCP)、餐后 2 h 血清 C 肽值(2hPCP)、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体质指数(BMI)水平,以及基础胰岛素使用量、降糖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12 周后,两组 HbA1c、FPG 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 < 0.01),但两组间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 FCP、2hPCP 值均高于对照组,但试验组 HOMA⁃IR 值低于对照组(t = 8.757、23.760、6.998,均 P < 0.01); 试验组基础胰岛素使用量、BMI 值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 = 15.37,P < 0.01)。 结论 德谷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方案治疗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该类患者血糖控制 平稳,有效,不良反应少,且有降糖之外的获益。

临床新进展
S⁃氯胺酮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
李俊杰 冯艳 孙德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80-18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0
摘要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氯胺酮是一种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药,是左旋及右旋两种对映 异构体的消旋体。S⁃氯胺酮为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与 NMDA 受体的亲和力是外消旋氯胺酮的 2 倍,因此 镇痛效价更强、不良反应更少。研究证明 NMDA 受体与急性疼痛的产生和慢性疼痛的发展相关,在围术 期使用 S⁃氯胺酮是一种可取的策略,提供了镇痛的非阿片机制途径,但其最佳的使用途径及方法仍需要 进行不断的研究。

基础研究

circ_0005276靶向miR⁃557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 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崔家康 高青杰 马俊福 孟庆良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86-19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1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circ_0005276 靶向 miR⁃557 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增殖、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RT⁃qPCR 检测 circ_0005276 miR⁃557 CIA 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将 si⁃circ_0005276、si⁃NC、pcDNA、pcDNA⁃circ_0005276、miR⁃NC、miR⁃557模拟物、si⁃circ_0005276+anti⁃miR⁃NC si⁃circ_0005276+anti⁃miR⁃557 分别转染 RA⁃FLS,CCK⁃8、划痕愈合、Transwell 实验用于检测 RA⁃FLS 的活力、 划痕愈合率以及侵袭数。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 circ_0005276 miR⁃557 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滑 膜组织比较,CIA 大鼠滑膜组织中 circ_0005276 表达上调(P < 0.05),miR⁃557 表达下调(P < 0.05)。干扰 circ_0005276 RA⁃FLS 的光密度(O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数显著降低(P < 0.05),miR⁃557 表达升高 P < 0.05)。过表达circ_0005276后RA⁃FLS中miR⁃557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过表达miR⁃557后RA⁃FLS OD 值、划痕愈合率、侵袭数显著降低(P < 0.05)。下调 miR⁃557 表达显著减弱了干扰 circ_0005276 表达 RA⁃FLS OD 值、划痕愈合率和侵袭数的影响(P < 0.05)。结论 干扰 circ_0005276 可通过靶向促进 miR⁃557表达,从而抑制RA⁃FLS 增殖、迁移和侵袭。

P53/P21通路在电针抑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 成骨细胞衰老中的机制
钟培瑞, 何晓艳 廖瑛, 孙光华, 刘静, 周君, 李书枝, 刘媛, 屈萌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92-1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2
摘要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衰老细胞通路 P53/P21 的影响。方法 27 月龄雄性 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治疗组(n = 8),电针治疗组接受电针干预(每周 5 次,共 8 周),6 月龄雄 性大鼠设为青年组。8 周后处死大鼠,ELISA 检测血清Ⅰ型胶原 C 末端肽(CTX⁃I)、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水平;Micro⁃CT 扫描骨组织;检测 P53、P2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老年组 CTX⁃I 较青 年组增加,PICP 较青年组降低(P < 0.01);电针可降低老年大鼠 CTX⁃I,增高 PICP(P < 0.01);Micro⁃CT 示相对青年组,老年组大鼠骨小梁分布紊乱、稀疏,BMD、BV/TV、Tb.N 等下降(P < 0.01),Tb.Sp 增高 P < 0.01)。电针可改善骨小梁紊乱分布,增加 BMD、BV/TV、Tb.N(P < 0.05),降低 Tb.Sp(P < 0.01)。 相对于青年组,老年组大鼠 P53、P21 mRNA 及蛋白表达量增高(P < 0.01)。电针能下调老年大鼠 P53 P21 mRNA 及蛋白表达量(P < 0.0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抑制 P53/P21 信号通路来缓解成骨细胞衰 老、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并以此来促进骨形成,改善骨质疏松。

结核分枝杆菌Rv3737抑制巨噬细胞自噬促进耻垢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
付雪峰 娄思玉 彭章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198-2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3
摘要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跨膜蛋白 Rv3737 对耻垢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 通过 PCR 扩增结核分枝杆菌 Rv3737 目的基因,T4 连接酶连接 Rv3737 及穿梭质粒 pMV261,构建pMV261⁃Rv3737,双酶切及测序验证pMV261⁃Rv3737,通过电转将pMV261⁃Rv3737及pMV261⁃Vector 电转至耻垢分枝杆菌感受态细胞中以构建过表达Rv3737的耻垢分枝杆菌菌株(MS::pMV261⁃Rv3737)和对照菌株(MS::pMV261),PCR 及 Western blot 验证过表达 Rv3737 的耻垢分枝杆菌菌株。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OD600评估过表达 Rv3737 对耻垢分枝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将 MS::pMV261⁃Rv3737 及 MS::pMV261 感染巨噬细胞,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检测耻垢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用 Western blot 及激光共聚焦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变化。结果 Rv3737 不影响耻垢分枝杆菌的体外生长,但促进耻垢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过表达 Rv3737 明显抑制 LC3II的表达,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过表达Rv3737后LC3II自噬点明显减少。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跨膜蛋白Rv3737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自噬来促进耻垢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有望成为抗结核药物作用的靶点,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基于补体C3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探究七氟烷麻醉对老龄小鼠突触可塑性及工作记忆力损伤的机制
郄晓娟 李清开 刘颖 冯雪妍 霍修林 张秀宁 霍佳 李志华 于海磊 徐贯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04-2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4
摘要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补体 C3 TGFβ1/Smad 信号通路在七氟烷麻醉对老龄小鼠突触可塑性及工作记 忆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90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3 组,对照组、七氟烷麻醉组和七氟烷麻醉+ C3 抑制剂组。用 Y 迷宫试验检测工作记忆,用 qRT⁃PCR 法检测 C1q C3 mRNA 表达;用长时程增强效 应(LTP)评价突触可塑性,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TGFβ1/Smad3 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七氟烷麻醉抑制小 鼠自发交替率和 LTP 实验的群峰电位(PS)增幅,促进 C1q C3 mRNA TGFβ1 Smad3 蛋白表达;补 体分子 C3 抑制剂促进小鼠自发交替率和 PS 增幅,抑制 C1q C3 mRNA TGFβ1 Smad3 蛋白表达。 结论 七氟烷麻醉可导致老龄小鼠工作记忆水平和突触可塑性下降,其机制可能与补体 C3 介导 TGFβ1/ smad 信号通路有关。

长链非编码RNA TUG1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廖志伟 朱建曼 周同冲 郑荣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09-2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5
摘要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长链非编码RNA TUG1进行泛癌分析,并评估其对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及放射敏感性 的影响。方法 基于 TCGA 数据库检测 TUG1 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价值。用 qPCR 方法检测鼻咽 癌组织和鼻咽癌细胞系中 TUG1 的表达情况。用 TUG1 siRNA 或阴性对照 siRNA 转染鼻咽癌 CNE⁃1 CNE⁃2 细胞。采用 MTS 法、transwell 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细胞克隆 形成实验测定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基于 TCGA 数据库的分 析发现,在 12 种癌症类型中 TUG1 的表达上调。TUG1 表达增加与多种癌症类型的较差预后相关。体外 实验研究发现 lncRNA TUG1 在鼻咽癌细胞系和组织中也显著上调。TUG1 高表达与 TNM 分期恶化有显 著相关性。TUG1 的高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下调 TUG1 的表达可抑制鼻咽癌细胞 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提高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结论 TUG1 在多种癌症类型 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相关。TUG1 可能作为鼻咽癌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LncRNA NALT 通过调控Notch 信号通路对 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王妍茜 康海军 周娟 陈颖 杨涛 王敏 赵越越 康刚劲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17-2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6
摘要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lncRNA NALT(简称 NALT)对 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 用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 H2O2处理人晶状体上皮 SRA01/04 细胞 24 h,CCK⁃8 qRT⁃PCR 检测细胞 增殖活性及 NALT 表达水平。将 NALT 过表达质粒转染至 SRA01/04 细胞中,再经 100 μmol/L H2O2或联合 10 μmol/L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干预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 各组细胞 ROS 水平;化学法检测 SOD 活性和 MDA 含量;Annexin V⁃FITC/PI 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 Notch1 Hes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 H2O2干预浓度的增加,SRA01/04 细胞增殖活性 NALT表达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 < 0.05)。H2O2干预后,NALT过表达可显著提高SRA01/04 细胞增 殖活性和SOD活性,降低ROS、MDA及细胞凋亡水平,上调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P < 0.05)。然而, 联合 DAPT 干预可逆转 NALT 过表达对 H2O2诱导的 SRA01/04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过表达 NALT 可改善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 信号通路有关。

临床研究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融合术后疗效与 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 
王晓陆, 尹宗生 刘艺明 马力 郁贤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24-2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7
摘要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骶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 疗效。方法 2018 6 月至 2020 6 月,共 85 例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腰骶椎体间融合手 术,随访(24.00 ± 2.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 SVA(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50 mm 分为平衡组, SVA > 50 mm 分为非平衡组,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并进行 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与 SF⁃36(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 MacNab 标准评 定疗效,统计学分析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术前分组中,非平衡组 SVA 术前术后比 较明显改善(P < 0.01),平衡组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 ODI、SF⁃36 评分均较术前改善 P < 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术后分组中,两组之间 ODI、SF⁃36 评分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 0.01),平衡组优于非平衡组;两组之间△LL(lumbar lordosis,LL)与△HOD/n(height of disc H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平衡组 HOD、LL 增加明显。根据改良 MacNab 标准评定:优 50 例,良 22 例,可 7 例,差 6 例,优良率 84.7%(72/85)。结论 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融合手术疗效满意, 恢复椎间盘高度以增加LL 从而改善矢状面平衡,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疗效。

透压针刀对冻结期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及远期疗效 
刘英桃, 王德军 王伟 张立勇 谭凯 颜嘉 黄玉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30-2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8
摘要 ( 3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透压针刀对冻结期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及对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 湖南省脑科医院 60 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透压针刀组(n = 30),传统针刀组 n = 30)。两组治疗周期均为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结束后1 d、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结 束后 3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 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 Murley)。结果 经过治疗后,透压针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针刀组(P < 0.05);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 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并且透压针刀组患者 VAS 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针刀组(P < 0.05)。两组患者后 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RO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并且透压针刀组患者后伸、前屈、内收、外展 和外旋 ROM 均显著高于传统针刀组(P < 0.05)。结论 采用透压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能够显著提高 治疗效果,降低疼痛度,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提高冻结期肩周炎康复近远期疗效

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股四头肌厚度变化与延迟撤机的相关性
麦湘湘 李柠肖 何书典 邢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36-24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19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股四头肌厚度(quadriceps muscle thickness,QMT 变化与延迟撤机的关系。方法 使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选择 2021 1 月至 2022 8 月海南医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 329 例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延迟撤机组(n = 93)和非延迟撤机组(n = 236)。统计患者入 ICU 时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以及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ponta⁃ neous breathing trial,SBT)时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生 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浅快 呼吸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实验室指标及脏器支持情况。于机械通气启动和首次 SBT 时分别采用超声测 QMT,并计算 QMT 变化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 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讨 QMT 参数与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关系。采用决策曲线 分析法确定 QMT 参数预测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329 例患者延迟撤 93 例,发生率为 28.27%。延迟撤机组患者年龄≥75 岁比例、CCI 评分≥3 分比例、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ICU 停留时间、28 d 病死率以及血清乳酸水平高于或长于非延迟撤机组,而 BMI 低于非延迟撤机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75岁(OR=2.521,95%CI:1.270 5.001,P=0.008)、CCI 评分≥ 3 分(OR=2.139,95%CI:1.062~4.311,P=0.033)、首次 SBT QMT 值降低(OR= 0.383,95%CI:0.280~0.524,P < 0.001)、QMT 变化率增高(OR=1.355,95%CI:1.254~1.465,P < 0.001)均是 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延迟撤机的独立危险因素。经 ROC 曲线分析,QMT 变化率预测机械通气 老年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887(95%CI:0.848~0.919),明显大于首次 SBT QMT 0.758(95%CI:0.708~0.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07,P < 0.001)。经决策曲线分 析,当阈值为 0.10~0.70 时,QMT 变化率预测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净获益率优于首次 SBT QMT。结论 首次 SBT QMT、QMT 变化率与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风险密切相关, 其可用于预测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风险,并且 QMT 变化率的预测效能和净获益率高于首次 SBT 时QMT。

髓内钉系统与空心螺钉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
李祖涛 翁友林 郭彬 周文正 车立新 孙俊刚 徐江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44-2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20
摘要 ( 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耻骨上支髓内钉系统与耻骨上支空心螺钉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6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 64 例耻骨上支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组:观察组(髓内钉系统)32 例,其中男 18 例,女 14 例,平均年龄(49.52 ±5.48)岁;对照组(空心螺钉)32 例,男 20 例,女 12 例,年龄(52.43 ± 6.3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 X 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应用 Matta 放射学标准评价复位质量,采用 Majeed 评分评价骨盆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 Matta 放射学标准评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 Majeed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骨盆前柱髓内钉系统治疗耻骨上支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操作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耻骨上支骨折的优选方案。

无创呼吸机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骨钙素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马晓蓉 张静宜 宗运之 王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49-2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21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认知功能损伤、骨钙素水平的变化特点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对认知功能 障碍的影响方法 通过多导睡眠(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确诊 98 例男性 OSAHS 患者,其中轻中度组 41 例,重度组 57 例,选择同期进行 PSG 监测,除外 OSAHS 的男性 42 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填写简易精神 智力量表(mini ma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试。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骨钙素水平。遵循自愿原则,28 例重度 OSAHS 患者选择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 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半年后复查 PSG、MMSE 测试,检测骨钙素、TAOC 水平。结果 (1)OSAHS 患者 MMSE 评分为(24.76 ± 2.06)分,对照组为(28.90 ± 1.67)分,OSAHS 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为(19.04 ± 8.0)ng/mL,对照组为(23.21 ± 9.4)ng/mL,患者组 TAOC 水平为 6.40(5.41,7.60)U/mL,对照组为 8.08(7.08 9.29)U/mL,两组间 MMSE 评分、骨钙素、TAOC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OSAHS 患者 轻中度组和重度组间 AHI、ODI、骨钙素、TAOC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MES 总分及定向 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28 例重度 OSAHS 患者 CPAP 治疗前 MMSE 评分为(23.71 ± 2.42)分,治疗后为(24.64 ± 2.13)分,治疗前 TAOC 水平为 6.13(5.10,7.02)U/mL,治 疗后 7.34(6.80,8.90)U/mL,治疗前后 MMSE TAO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骨钙素水 平为(19.98 ± 8.60)ng/ml,治疗后(20.77 ± 7.76)ng/mL,骨钙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骨钙素与 TAOC、MMSE 评分、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OSAHS 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骨钙素水平降低相关,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是影响骨钙素水平的一个因 素。无创通气治疗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损伤。

药物与临床
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肖鹏 李伟娟 梅家转 白桦 栗敏 刘桂举 李瑞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55-2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22
摘要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 PD⁃1 单抗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纳入 43 例临床上后线接 受阿帕替尼联合 PD⁃1 单抗联合治疗的晚期 CRC 患者。阿帕替尼用药剂量为 250 mg 500 mg,PD⁃1 抗为已经在中国获批的 PD⁃1 单抗。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 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获取长期生存的数据。此外,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基线亚组资料 的关联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最佳的疗效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缓解患者 11 例,疾病稳 定患者 20 例,疾病进展患者 12 例。因此,阿帕替尼联合 PD⁃1 单抗后线治疗晚期 CRC 患者的客观缓解 率(ORR)为 25.6%[95%置信区间(CI):13.5% ~ 41.2%],疾病控制率(DCR)为 72.1%(95%CI:56.3% ~ 84.7%)。通过后续的访视获取的预后数据表明 43 例晚期 CRC 患者的中位 PFS 5.8 个月(95%CI:3.81 ~ 7.79),中位 OS 10.3 个月(95%CI:5.75 ~ 14.8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有乏力、高血压、腹泻和手 足综合征等。PFS 的影响因素分析提示 ECOG 评分和左右半结直肠癌可能是预测患者 PFS 的独立影响 因素。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 PD⁃1 单抗后线治疗晚期 CRC 患者具有潜在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ECOG 评分和肿瘤部位可能是影响患者 PFS 的潜在风险因素。研究结论尚需要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 步验证。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患者外周血细胞分析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诊断肺结核中的临床价值
刘振宁 许蕴怡 胡丽环 刘志辉 胡锦兴 李华 关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  262-2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2.023
摘要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CD45+ CD3+ 淋巴细胞比例、CD45+ CD64+ 单核细胞比例、CD161+ 细胞比例和 16KD 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计数202 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组)和 120 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外周全血 CD45+ 单个核细胞、CD45+ CD3+ 淋巴细 胞、CD45+ CD64+ 单核细胞、CD161+ 细胞,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16KD、38KD、CFP⁃10、ESAT⁃6 LAM 结核抗体,定量比较两组间各细胞比例和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应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评价其 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经秩和检验,CD45+ CD3+ 淋巴细胞、CD45+ CD64+ 单核细胞、CD161+ 细胞以及由其建 立的结核菌感染风险指数(RF)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16KD、LAM 抗体水平在两组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38KD、CFP⁃10、ESAT⁃6抗体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应用 16KD、38KD、CFP10、ESAT⁃6、LAM、CD45+ CD3+ %、CD45+ CD64+ %、CD161+ % RF 诊断肺结核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48、0.525、0.564、0.535、0.680、0.860、0.834、0.667 0.884,其最佳临界值(cut⁃off)分 别为 1.031、1.074、1.075、1.062、1.161、78.480、14.250、34.765 0.469,诊断准确度分别为 73.91%、54.04% 61.80%、51.55%、68.94%、64.29%、79.50%、52.80% 81.99%。结论 RF、CD45+ CD3+ %、CD45+ CD64+ %、16KD 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