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6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20-11-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复阳”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
黄加美, 袁超, 黄德扬, 刘晋新, 余成成, 张烈光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889-289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1
摘要 ( 1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23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酸“复阳”CT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我院2020年1月24日至3月15日达到出院标准后确诊COVID⁃19“复阳”患者胸部CT 表现和临床特征。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9~79岁,平均(46.61± 17.86)岁。结果 23例均为普通型COVID⁃19“复阳”患者,3例患者有胃纳差,口苦表现,其他均无临床症状。核酸阳性表现为肛拭子阳性15例(65.2%),咽拭子阳性7例(30.4%),鼻拭子阳性1例(4.4%),肛拭子和咽拭子核酸“复阳”时间分别是(6.87 ± 3.31)d 和(7.14 ± 4.06)d“复阳”后转阴时间分别是(6.53 ±4.93)d和(2.71 ± 1.50)d。胸部CT病灶累及双侧肺叶16例,累及单侧肺叶7例。分布在中上叶为主3 例,下叶及胸膜下为主14 例,肺内多发散在分布7 例。肺内可见小斑片状或小结节状磨玻璃样密度影改变20 例,条索状密度增高影14例,邻近胸膜增厚4例,间质间隔增厚1例,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11例,细支气管受牵拉扩张2例,胸腔积液1例。对比核酸“复阳”前的CT影像,1例炎症较前加重,5例较前无明显变化,16例炎症较前有进一步吸收缩小。结论 分析23例广州地区COVID⁃19“复阳”患者均为普通型患者,“复阳”后只有3例有胃纳差,口苦的表现,其他均无临床表现。核酸“复阳”时间在达到出院标准后指定地点隔离观察的14 d内,“复阳”后转阴天数在14 d内,且后继随访未发现阳性。“复阳”患者CT影像表现较前很少有进一步加重,主要表现为多发小磨玻璃影,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多累及双肺,以肺下叶和胸膜下多见,多有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少有胸腔积液。

基础研究
慢病毒介导miR⁃222稳定沉默结肠癌细胞系的构建及其生物学作用
朱朝阳, 赖冬萍, 张涛, 丁明健, 卓少元, 黄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894-289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2
摘要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稳定沉默miR⁃222结肠癌HCT⁃116细胞系,探讨miR⁃22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HCT⁃116 细胞,应用TuD RNA(Tough Decoy RNA)构建TUD⁃hsa⁃miR⁃222⁃3p Inhibitor 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miR⁃222 Inhibitor(miR⁃222 I)和阴性对照(NC),未感染慢病毒细胞为正常组(HCT⁃116)。采用MTS 法检测细胞活力及Annexin V⁃FITC 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miR⁃222 Inhibitor转染HCT⁃116细胞后,经荧光显微镜、RT⁃PCR证实转染成功。与NC组和正常组相比,miR⁃222 I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早期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miR⁃222基因的沉默能降低结肠癌细胞活力和阻滞周期进程、促进凋亡及抑制细胞迁移能力。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
钟文德, 邓小燕, 陈广盛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00-29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3
摘要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富集情况及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方法 采集40例TSCC患者以及51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并检测其对CD4+ T 与CD8+ T 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检测舌癌新鲜标本中MDSC 的比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TSCC 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 的比例显著升高,主要为多形核MDSC(polymorpho⁃nuclear⁃MDSC,PMN⁃MDS);该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T 细胞增殖功能,此功能依赖于MDSC 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增加;肿瘤组织中MDSC比例高于癌旁组织相比(P < 0.05),同样表现为粒细胞型。结论 MDSC可能依赖于ROS的增加在舌癌相关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功能。

miR⁃29a靶向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调控炎症反应在脂多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王佳, 林雪容, 高恒波, 张志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06-291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4
摘要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iR⁃29a 靶向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transcription 3,STAT3)调控炎症反应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LPS刺激建立脓毒症细胞模型、诱导细胞损伤,转染miR⁃NC、miR⁃29a、pcDNA3.1质粒、pcDNA3.1⁃STAT3质粒或用STAT3抑制剂AG490处理,比较细胞活力A490、STAT3、p⁃STAT3、bcl⁃2表达量,TNF⁃α、IL⁃1β含量的差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9a靶向STAT3。结果 LPS组的miR⁃29a表达水平、A490水平、Bc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TNF⁃α、IL⁃1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LPS+miR⁃29a 组的miR⁃29a 表达水平、A490 水平、Bcl⁃2 的表达水平均高于LPS 组,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TNF⁃α、IL⁃1β的含量均低于LPS组;pcDNA3.1⁃STAT3+miR⁃29a组的A490水平及Bc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pcDNA3.1+miR⁃29a组,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TNF⁃α、IL⁃1β的含量均高于pcDNA3.1+miR⁃29a组;miR⁃29a组STAT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低于miR⁃NC组。结论 STAT3通路激活与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有关,miR⁃29a通过靶向STAT3减轻LPS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顾术东, 缪捷飞, 沈洪, 张曙, 茅国新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11-291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5
摘要 ( 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ymphocytic leukemia 1,DLEU1)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进一步研究DLEU1 对ESCC 细胞TE⁃13 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LEU1的表达。通过CCK⁃8、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分析DLEU1表达对TE⁃13 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DLEU1 在ESCC 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 < 0.05)。DLEU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 < 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均无关(P > 0.05)。生存分析示,DLEU1 高表达ESCC 患者的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 < 0.05)。干扰DLEU1表达后TE⁃1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受抑。结论 DLEU1在ESCC中表达上调,DLEU1的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DLEU1可能对ESCC细胞TE⁃1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调节作用,DLEU1有可能成为ESCC治疗的潜在靶点。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杨夏, 张西, 龙秋蓉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16-292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6
摘要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鉴定眼睑CAFs 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CAFs随机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FAP)、敲降组(FAP shRNA)、空载组(随机shRNA)、抑制剂组[FAP shRNA+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TEN)抑制剂bpv],MTT法观察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观察眼睑CAFs FAP、PTEN、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Akt 蛋白。结果 培养并鉴定眼睑CAFs 和NFs。与对照组、空载组比较,过表达组吸光度(A)值增加,凋亡率降低,FAP、p⁃PI3K、p⁃Akt 表达升高,PTEN 表达降低,敲降组、抑制剂组A 值减小,凋亡率升高,FAP、p⁃PI3K、p⁃Akt 表达降低,PTEN 表达升高(P<0.05);抑制剂组A 值、p⁃PI3K、p⁃Akt 表达高于敲降组、凋亡率、PTEN 表达低于敲降组(P<0.05)。结论 过表达FAP可促进CAFs增殖,抑制其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TEN,激活PI3K/AKT通路发挥作用。

临床研究
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双膝三维运动对称性的影响
黄冬冬, 陈良华, 于哲, 陈权军, 赖洁暖, 李海红, 刘刚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21-292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7
摘要 ( 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双膝关节三维运动对称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4 例,随机分为悬吊组(n = 22)和对照组(n = 22)。悬吊组按照悬吊训练方案进行康复,将悬吊训练融入常规康复训练(悬吊训练每周2次,连续6周),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以及平衡能力测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能力评估。结果 经过训练,悬吊组双侧膝关节前后相对位移的差值较训练前显著减小(Z = -3.186,P = 0.001),训练后悬吊组膝关节前后相对位移的差值小于对照组(Z = -2.044,P =0.041);悬吊组双下肢屈伸膝力量对称指数较训练前显著提高(t = 7.231,P < 0.01;t = 4.359,P < 0.001);双下肢多轴平均轨迹差的差值较训练前显著减小(Z = -3.627,P < 0.001)。结论 悬吊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双膝关节三维运动的对称性。

应用血栓弹力图探讨不同比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出凝血的影响
杨洋, 宋辛叶, 栾永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26-29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8
摘要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常规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的基础上,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对比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常用鱼精蛋白与肝素中和比例对出凝血的影响。方法 按鱼精蛋白与初始肝素剂量比例随机分为4组:0.6、0.8、1.0、1.3,每组25例。分别记录ACT及TEG 值、肝素残留率、术后引流量、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等。结果 (1)四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 组中和后TEG 参数呈恶化趋势,与1.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肝素残留与鱼精蛋白比例有关,0.6组残留率最高。(4)组内肝素高残留与无残留患者引流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鱼精蛋白与肝素比例≤ 0.8时,肝素残留率较高,出血风险增加。比例为1.0及1.3时,肝素残留率低,未见凝血功能明显损害,出血风险小。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陈星如, 王导新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31-29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09
摘要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97例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段纳入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及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PD⁃CAP)2个亚组。根据GOLD分级将病例组分为GOLDⅠ、Ⅱ、Ⅲ、Ⅳ 4个亚组。用ELISA法检测入组成员入院第1天血清NGAL水平,收集其基本信息和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统计方法明确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并进行NGAL与肺功能指标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图分析NGAL在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CAP及AECOPD患者血清NGA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COPD⁃CAP患者其血清NGAL水平显著高于AECOPD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OLDⅢ、Ⅳ组NGAL水平均显著大于GOLDⅡ组(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NGAL与FEV1%pred、FVC% pred 呈负相关。ROC 生存曲线表明NGAL 对于AECOPD 及COPD⁃CAP 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NGAL具有区分诊断GOLDⅠⅡ与GOLDⅢⅣ的价值。结论 血清NGAL在COPD患者急性炎症事件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NGAL在肺功能严重等级区分方面的作用,表明其与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早期胚胎停育患者中绒毛染色体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黄晓珍, 刘明星, 许培, 李浩贤, 欧妙娴, 梁彩虹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37-29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0
摘要 ( 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胚胎停育患者中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分布及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优生优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为早期胚胎停育并行绒毛染色体分析的5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早期胚胎停育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为61.8%。染色体数目异常中常见三体、三倍体及(45,X)。染色体结构异常中常见缺失。三体中常见16三体及22⁃三体。(2)患者高龄是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而辅助生殖受孕是保护因素。≥ 35岁组的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非整倍体、三体及复合三体的发生率均高于<35岁组(P<0.05)。辅助生殖受孕组的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率、三倍体率均低于自然受孕组(P<0.05)。结论(1)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以三体、三倍体及(45,X)较常见,三体中常见16、22⁃三体。(2)女性高龄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升高呈正相关;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不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闫欣, 王曼, 高阳, 闫立荣, 高倩, 姜明, 马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42-29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1
摘要 ( 8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预后,以指导围手术期风险管理。方法 选取我院2008⁃2018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前合并症、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进入重症监护室、输入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的数量。使用χ2 检验和t 检验分析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急性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6 490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男性3 453例,年龄18 ~ 90岁,平均年龄64.24岁。11例患者出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脑梗死,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55 ~ 80岁,平均年龄68.82岁,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病率为0.07%。术后脑梗死发生的时间1 ~ 3 d,中位数为1 d。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下降(40.50 vs. 56.35,P < 0.001),进入监护室比例明显增加(1.10% vs. 27.30%,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脑梗死病史、贫血以及双侧手术方式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 <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病史(OR = 88.586,95%CI:22.076 ~355.561,P < 0.001)、心房纤颤(OR = 18.230,95%CI:1.637 ~ 203.026,P = 0.018)和双侧手术方式(OR =7.226,95%CI:1.985 ~ 26.304,P = 0.003)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预后差,对具有脑梗死病史、心房纤颤及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识别预警,以减少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高珣, 王玉凤, 肖青勉, 朱倩倩, 王璞, 王维展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47-29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2
摘要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NICaS)对中⁃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入住我院急诊科的中⁃重度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APP)患者102 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无创血流动力学组(NICaS 组)36 例;经肺热稀释法测定组(Picco 组)32 例;经验治疗组(经验组)34 例。分析3 组患者相关血流动力学情况、病死率、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NICaS 组、Picco 组、经验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治疗期及入院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Picco组APP患者的住院病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ICaS 方法和Picco 方法取同一时间点测得心排量(CO)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有相关性,在2.7~6.8 L/min(r = 1.000,P<0.001),在520 ~ 2 367 dyn·s·cm⁃5 ·m2(r = 1.000,P<0.001)区间的相关性较强。Bland⁃Altmen 分析Picco 与NICaS 所测得CO 具有93.75%的一致性(P = 0.278),SVRI 具有96.88%的一致性(P = 0.579)。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及Picco组患者平均每日输液量、每日输注胶体液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间比较,首次获得心排量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可在中⁃重度APP患者抢救中有效、快捷、安全的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

肺腺癌骨转移癌痛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学研究
林中原, 王益敏, 张辉, 林世清, 刘德成, 唐可京, 张朝晖, 窦云凌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53-29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3
摘要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肺腺癌骨转移癌痛(metastatic bone pain,MBP)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学以阐释其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和通路。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肺腺癌骨转移住院患者11例,其中5例患者符合典型骨转移癌痛表现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分(MBP组),6例视觉模拟评分为0分(C组)。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R 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对DEGs 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获得最显著蛋白表达模块及关键基因,并结合TCGA临床数据对关键模块内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获得差异基因共2 332 个,其中上调基因1 647 个,下调基因685 个。GO 和KEGG 结果显示,DEGs 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转导通路和p53信号转导通路上。通过PPI网络分析及生存分析,筛选出4个关键节点基因(CXCL1、CXCL10、CXCR4 和GNG7),其中GNG7 与肺腺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CXCL1、CXCL10、CXCR4与GNG7可能作为MBP的重要预测因子和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应用价值
蒋芬, 文南萍, 莫红艳, 李园园, 雷杰, 杨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58-2961. 
摘要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405 例患者的资料,采用KDIGO 标准进行诊断。分析NLR 与AKI 发生、肾功能恢复和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202 例患者诊断为AKI,其中性别、年龄、基础肌酐值、尿素氮、是否CRRT、白蛋白、甘油三脂、降钙素原、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AKI与非AKI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研究进一步对AKI 的预后进行分析:共存活139 例,其中肾功能恢复的患者92 例,未恢复的患者47 例。入住ICU时以及血肌酐最高时,两组间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肾功能恢复的患者出ICU前NL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与AKI发生相关性,发现NLR是重症患者AKI发生危险因素(OR = 1.213,95%CI:1.155 ~ 1.274,P < 0.001)。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对AKI发生以及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AUC 分别为0.794(95%CI:0.749 ~ 0.838,P < 0.001)和0.588(95%CI:0.517 ~ 0.658,P =0.017)。根据ROC 面积计算出的NLR 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4,12.2。结论 NLR 在预测重症患者AKI 发生以及预后具有较强预测价值。

放射状切开联合隧道式对口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后蹄铁型肛瘘的疗效#br#
曾华, 郑勇, 方园园, 冯上新, 田社清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62-29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5
摘要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和评价放射状切开联合隧道式对口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后蹄铁型肛瘘的术式优劣及临床疗效。方法 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住院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放射状切开联合隧道式对口浮线引流术组(观察组,n = 40)和弧形切缝(挂线)内口引流术组(对照组,n = 40)。观察两组病例的关键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指标如排尿障碍、肛门功能及预后随访指标等方面,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 - 4 天疼痛,排尿障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伤口继发感染、肛门功能、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状切开联合隧道式对口浮线引流术式具有明显优势,如可操作性强,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能更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是治疗高位后蹄铁型肛瘘的优良术式。

Nd:YAG激光联合Er:YAG激光行舌系带过短矫正术218例的临床分析
刘立访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66-29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6
摘要 ( 4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Nd:YAG 激光联合Er:YAG 激光在舌系带过短矫正术中的应用,在有激光治疗仪的前提条件下,总结出舌系带过短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以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激光手术治疗的218 例舌系带过短患者为对象,均采用Nd:YAG激光联合Er:YAG激光行舌系带过短矫正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手术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愈合恢复快,无明显不适,通过简化Hazelbaker 舌系带功能评估工具(hazelbaker assessment tool for lingual frenulum function,HATLFF)量表标准检查,均达到正常。结论 使用Nd:YAG 激光联合Er:YAG 治疗舌系带过短,使手术难度、并发症及术后反应均大幅减少,建议患儿的手术年龄在1岁2个月左右,手术指征及范围也可适当放宽。

125I粒子植入术后脊髓靶区勾画方法的研究
王静, 张萍, 张坤, 王义涛, 董俊峰, 杨健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71-29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7
摘要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的靶区勾画方法。方法 选取5 名健康体检者胸及腹部CT 图像,层厚0.5 cm,载人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he 3D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在第12胸椎处逐层勾画分别模拟直径为4 cm、高3 cm(A组)、直径为5 cm、高4 cm(B组)和直径为6 cm、高5 cm(C组)距离脊髓1.0 cm的圆柱形肿瘤以及长4 cm、宽4 cm、高4 cm(D组)和长5 cm、宽5 cm、高5 cm(E组),以及长6 cm、宽6 cm、高6 cm(F组)距离脊髓1.0 cm,且肿瘤的高与脊髓平行。按照中间稀疏、周边密集的布源规则,处方剂量为135 Gy,行使术前计划。然后分别勾画GTV上下-1.0、-0.5、0.0、0.5、1.0、1.5、2、2.5、3.0 cm为正常脊髓组织靶区,然后计算正常脊髓组织所受到的平均剂量(Mean)、最大点剂量(Max)及D2c(c 2 cm3脊髓组织所接受的剂量)。结果 肿瘤越大,相同处方剂量时,使用粒子数目越多,脊髓受量D2cc、最大点剂量、平均剂量越高。A、B、C、D、E、F组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与其受到的最大点剂量无关,随着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的增加脊髓受到的平均剂量逐渐减少,A、B、C、D、E、F组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小于GTV层面时,D2cc随着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缩短而减小,大于等于GTV层面时,D2cc不再随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的增加而变化,且与肿瘤形状、肿瘤大小不相关,且脊髓勾画长度小于肿瘤靶区层面1.0 cm于其勾画长度大于等于肿瘤靶区层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大于或等于GTV 层面时,脊髓组织受量与肿瘤大小,肿瘤形状无关,为统一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的范围,推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为肿瘤靶区上下1.0 cm。

活跃期后继续与停止应用缩宫素对初产妇引产的影响比较
汪银, 郭宇雯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76-29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8
摘要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初产妇引产确定活跃期后继续与停止应用缩宫素的分娩过程和母婴结局。方法 选择通过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初产妇673 例,缩宫素连续应用组350 例,缩宫素停止应用组323例。比较两组的分娩过程及母婴结局。结果 两组在活跃期持续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绒毛膜羊膜炎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缩宫素停止应用组的缩宫素总使用量、总使用时间、剖宫产率、子宫过度刺激发生率、胎儿心率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缩宫素连续应用组(P<0.05)。结论 活跃期后停止继续应用缩宫素,可以减少缩宫素总量,缩短缩宫素时间,降低剖宫产、子宫过度刺激、胎心异常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且不会延长产程,不会增加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是引产方案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药物与临床
英孚立昔肠黏膜丢失与克罗恩病初治失反应关联研究
肖军华, 贺志龙, 陈冰心, 高苏俊, 张永凯, 许春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80-29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19
摘要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部分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对抗肿瘤坏死因子a(TNF⁃α)药物治疗无效,并且其机制未明,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探讨抗TNF⁃α单抗(英孚利昔单抗)是否因肠道黏膜损伤而经肠粘膜丢失,从而降低了英孚利昔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CD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 收集32例初次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期回结肠型CD患者(CDAI > 220)的2周内的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同时测定患者第2周的血清英孚利昔单抗浓度。并分别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2周、8周和3个月评估临床和内镜治疗反应。结果 收集的179份粪便样本中135份检出英夫利昔单抗(75.4%),最高浓度出现在第一次用药后的第一天。在第2周,临床无反应的患者,其第一天粪便英夫利昔单抗浓度显著高于有临床反应的患者[(7.01 ± 0.71)mg/mL vs.(1.04 ±0.58)mg/mL,= 0.031],而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和血清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无相关性。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经过肠道丢失到CD患者的粪便中。治疗后第一天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的高浓度与初治无反应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抗体是如何通过肠粘膜丢失的,以及这一过程又是如何影响治疗的反应。

小剂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
崔建国, 梁淑芹, 齐洁, 胡孟芬, 赵洁, 石斗飞, 毛艳华, 宓宝斌, 马慧, 张清潭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84-29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0
摘要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剂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纽约心功能Ⅲ⁃V 级合并NT⁃proBNP 显著升高及射血分数下降的142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 组)、常规+重组人脑利钠肽组(B 组)及常规治疗组(C 组),分别为47 例、47例和48例。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应用利尿剂、地高辛及其他对症治疗。A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初始3 d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0.5 mg/d,同时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25 mg bid口服,根据血压水平滴定;B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初始3 d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C组为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临床缓解时间,纽约心功能改善程度、6 min步行距离、血压改变及NT⁃proBNP下降程度等。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及NT⁃proBNP水平均较入院前显著下降(P<0.001)。A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均较入院时下降(P<0.001)。A 组临床缓解天数均少于C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时6 min步行距离A组大于C组(P<0.001);出院舒张压在A组低于C组(P=0.006);治疗1周时NT⁃proB NP 水平在A组均低于C组和B组(P<0.001);同时B组也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之间心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共发生院内死亡9例,每组3例。院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及入院时NT⁃proBNP均显著大于院内存活患者(均P<0.001);入院时心室率和EF值在院内死亡患者显著小于存活患者(均P<0.001)。结论 早期小剂量联合应用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口服可较常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不同类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及预后分析
黄杏玲, 邓新娥, 王远流, 陈惠, 刘百灵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90-29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1
摘要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评估低深度拷贝数变异测序在胎儿CHD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咨询及评估胎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7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在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被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CHD 伴或不伴心外异常的孕妇181例,根据是否伴有心外异常分为独立型CHD组146例和伴有心外异常CHD组35例,纳入研究病例同时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低深度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分析,统计分析不同类型胎儿CHD的染色体畸变情况,随访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畸变检出率为11.0%(20/181),CNV⁃Seq检出43例(43/181,23.8%)CNVs,其中28例(28/181,15.5%)为致病性CNVs,比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额外检出了8.4%的染色体畸变。(2)伴心外异常CHD组的染色体畸变检出率显著高于独立型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vs. 9.6%,P<0.05)。(3)随访:分娩活产儿117 例(64.6%,117/181),终止妊娠62 例,宫内死胎2 例。结论CNV⁃seq 技术提高了CHD 胎儿的染色体畸变检出率,有利于产前临床咨询中正确评估胎儿的预后,为孕妇是否继续妊娠提供更客观的依据,有助于优化母婴结局;同时也是染色体核型分析有效的补充检测手段,为CHD 胎儿的产前诊断提供了一种更具临床适用性检测技术。

调查研究
DCAMKL⁃1和p53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吴雪芳, 李霜, 杨迎春, 涂贵兰, 龙训, 龙艳丽, 陈祎, 易韦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2995-30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2
摘要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DCAMKL⁃1 和p53 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DCAMKL⁃1 和p53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DCAMKL⁃1 阳性率为71.4%(90/12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 < 0.05);DCAMKL⁃1 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肠黏膜p53阴性、弱阳性、弥漫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32/126)、14.3%(18/126)、60.3%(76/126)和92.1%(116/126)、7.9%(10/126)、0(0/126),结直肠癌p53 弥漫强阳性表达率60.3%(76/12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 < 0.05)。p53 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 = 3.925、7.292,P<0.05),p53 阴性和弥漫强阳性表达时肿瘤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DCAMKL⁃1、p53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53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新技术新方法
Time⁃lapse培养与常规培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妊娠及新生儿结局分析
纪冰, 马学工, 李斌业, 吕金春, 李晓娜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3001-300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3
摘要 ( 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时差成像(time⁃lapse,TL)系统培养与常规培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妊娠和新生儿出生结局,评价TL 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的1 999 周期临床资料,根据胚胎培养方式,分为time⁃lapse 组(n = 871)和常规组(n = 1 128),比较两组的妊娠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两组移植日内膜、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多胎率、早产率、不良新生儿结局、低体质量儿、极低体质量儿、巨大儿、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畸形率及男女性别比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组的移植胚胎数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L组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及抱婴回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L培养可改善IVF妊娠结局,对新生儿出生结局无不良影响,该技术是胚胎培养的安全有效方法。

临床护理
头面部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杨莹, 陈嘉萍, 潘颖欣, 徐朋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3005-30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4
摘要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面部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 年8-12 月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行择期外科手术治疗166例患者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相关因素,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危险因素,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 166例研究对象中,术后皮肤出现压力性损伤6例(部位主要为髂骨、脚踝、骶尾部),压疮发生率为3.61%。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出血量、受压点皮肤类型、术中施加的压力是影响头面部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偏低、术前受压点皮肤类型、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掌握头面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有效预防及改善上述围术期状态,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综述
miRNA液体活检与口腔鳞癌的研究进展
樊斐, 夏宇, 丁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3009-30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5
摘要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口腔肿瘤,全球每年有超过300 000例新发病例被诊断,其中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整体预后较差。迄今为止,活组织检查依然是口腔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及手术并发症导致其临床应用存在诸多限制。近年来,液体活检以其独特的简便性、无创性及可重复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iRNA液体活检在口腔鳞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卡波济肉瘤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陆飞燕, 曾怡, 赵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3013-30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6
摘要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卡波济肉瘤(Kaposi sarcoma,KS)是一种侵袭性淋巴血管增生性肿瘤,其发生与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感染内皮细胞密切相关。由KSHV 引发的KS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地中海和非洲地区,死亡率较高。卡波济肉瘤的治疗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KS的治疗取得一定突破,尤其是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问世后,KS发病率显著下降,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就卡波济肉瘤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颌面部的应用进展
唐荣飞, 热孜亚·艾海提, 阿地力·莫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3018-30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7
摘要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被誉为当前治疗各类创面的革命性技术,尤其针对急慢性复杂创面疗效尤为显著,本文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原理,在颌面部应用的必要性、特点及优势、最新进展、存在的不足、改进措施等进行论述分析。
医院管理
中医药强省建设12年——广东中医医院发展状况研究
黄茜茜, 徐庆锋, 庞震苗, 闫志来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3022-30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8
摘要 ( 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医药强省建设以来广东省中医医院卫生发展状况。方法 参考《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广东省卫生年鉴》和《广东省中医统计信息汇编》,对2007⁃2018年广东省中医医院资源和医疗服务等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07⁃2018年间广东省中医医院资源稳步增长,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结论 应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中医医院优质发展;提高人才素质、健全培养和选用机制,增强中医药人才优势。

临床经验
印戒征型囊性肺癌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
徐朋亮, 彭秀华, 李文辉, 余欢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21):  3028-30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0.21.029
摘要 ( 7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印戒征型囊性肺癌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 年1月至2019年12月年23例经胸部CT 及手术确诊的囊性肺癌患者的CT 特征及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有印戒征表现分为印戒征型囊性肺癌组和其他类型囊性肺癌组。结果 印戒征型囊性肺癌的患者9例,其他类型囊性肺癌患者14例,影像学方面,病变部位均为周围型,印戒征型囊性肺癌在CT上出现磨玻璃成分及囊内分隔的比例较其他类型少(P<0.05),两者在边缘形态及邻近结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病理均为腺癌,其中印戒征型囊性肺癌以乳头状为主型腺癌和腺泡样为主型腺癌多见,而其他类型囊性肺癌主要以贴壁生长为主型腺癌多见(P<0.05),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但印戒征型囊性肺癌出现脉管内癌栓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基因突变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印戒征型囊性肺癌是囊性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形态学表现与肿瘤浸润性生长有关,通常提示肿瘤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