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临床新进展

能谱CT和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廖淑婷 于向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29-11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1
摘要 ( 6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状腺能谱 CT 扫描可减少图像伪影,降低噪声,提高对比噪声比及信噪比,同时通过多参 数定量分析病灶特征和组成成分等,使得甲状腺癌的 CT 诊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近年来,医疗人工智 能发展迅猛,在 CT 图像纹理分析、影像学定量特征提取和深度学习中充分突显高敏感检出、高维信息挖 掘及高通量计算能力。在能谱 CT 基础上,辅助人工智能分析将有望为甲状腺癌术前提供更丰富、更精准 的特征信息,不仅为早期准确诊断甲状腺癌及其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提供更多参考价值,更为有效辅助临 床诊断和实现个体化预后预测提供可行之路。因此,本文对甲状腺癌的能谱 CT 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的 研究应用进行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失眠共病的研究进展

钟榕槟, 饶明聪, 黄敏方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34-13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2
摘要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失眠是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的两种常见疾病,当二者共存时会演变成 一种新的疾病,具有自身发病特点,整体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其治疗比单独出现的任何一种都更加难。本 文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失眠共病现象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影响因素等方 面进行综述。

基础研究

miR⁃496靶向调控DCUN1D1抑制宫颈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方艳惠 康晓丽 朱巧英 刘婷 刘胜冬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39-14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3
摘要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iR⁃496调控DCUN1D1对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miR⁃496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DCUN1D1在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 检测DCUN1D1和miR⁃496在不同分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筛选并验证miR⁃496的靶基因;qRT⁃PCR Western blot检测miR⁃496 mimics对DCUN1D1表达的影响;CCK8和Transwell检测miR⁃496和DCUN1D1对宫 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构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miR⁃496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结果 miR⁃496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低表达,其中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越高,DCUN1D1的mRNA 达水平越高,而miR⁃496的表达水平越低(P < 0.05);miR⁃496能通过结合DCUN1D1的3′⁃UTR抑制DCUN1D1 表达,miR⁃496过表达细胞DCUN1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相比对照组,miR⁃496 组能 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但相比miR⁃496组,miR⁃496+DCUN1D1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 强(P < 0.05);在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miR⁃496 能下调 DCUN1D1 并抑制移植瘤生长(P < 0.05)。结论 miR⁃496和DCUN1D1异常表达与宫颈癌发病机制相关,miR⁃496通过调控DCUN1D1抑制宫颈癌发生发展。

人参皂苷Rb1对高氧诱导新生仔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农常亮 黄楚洪 冯金明 徐千惠 何潇 莫锦丽 史学凯 黄玉维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45-1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4
摘要 ( 3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 Rb1(ginsenoside Rb1,G⁃Rb1)对高氧诱导新生仔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 及相关机制。方法 模型组、Rb1 组、Rb1 联合 ML385 组建立新生仔鼠高氧肺损伤模型。Rb1 联合 ML385 组腹腔注射 G⁃Rb1(10 mg/kg)+灌胃 ML385(20 mg/kg),Rb1 组腹腔注射 G⁃Rb1(10 mg/kg)+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alveolar surface active substance⁃D,SP⁃D)含 量;检测肺组织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E2 related factor2,Nrf2)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 比较,Rb1 MDA 水平、SP⁃D 水平降低,SOD 活性、Nrf2 蛋白表达量升高(P < 0.05);与 Rb1 组比较,Rb1 ML385 MDA 水平、SP⁃D 水平升高,SOD 活性、Nrf2 蛋白表达量降低(P < 0.05)。结论 G⁃Rb1 可改善新生仔鼠肺损伤,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激活 Nrf2/ARE 通路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雌激素对香烟烟雾诱导肺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杨晓蕾 李娜 范敏娟 张金桃 刘向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50-1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5
摘要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雌激素通 过调控 miR⁃21/SMAD 信号通路对香烟烟雾诱导的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的影响。方法 RT⁃qPCR、Western blot、MTT 检测 miR⁃21 E⁃cadherin、α⁃SMA、Vimentin mRNA 水平、SMAD 相关蛋白表达、HBE 增殖活力。结果 雌激素促进香烟烟雾(CSE)诱导的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 EMT 和活力下降;上调 miR⁃21,激活 SMAD 通路;促进 CSE 诱导的 EMT 和细胞活力下降;过表达 miR⁃21,激 SMAD 通路;雌激素通过激活 SMAD 促进 CSE 诱导的 EMT 和细胞活力下降。结论 雌激素通过上调 miR⁃21,激活SMDA 通路,抑制HBE 增殖,促进HBE 发生EMT,促进COPD 发展进程。

阿魏酸钠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

赵海林 胡骕 彭彪 罗冬冬 李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56-1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6
摘要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阿魏酸钠调控 JAK2/STAT3 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 方法 胶质瘤细胞系 U251 经过培养、干预分为阿魏酸钠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和空白组、阴性对 照组。在培养 72 h 后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并检测细胞 JAK2/STAT3 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阿魏酸 LC50 = 0.307 5 mg/mL,绘制量效关系曲线发现,在 10-3 ~ 1 mg/mL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较为明显,结合药物 LC50,设定本次研究的阿魏酸钠高、中、低浓度分别为 0.3、0.03、0.003 mg/mL。与空白组相比,阳性对照 组、低、中、高浓度组增殖率、侵袭数、迁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P < 0.05);高浓度组增殖率、侵袭数、迁移 率降低明显,凋亡率升高明显(P < 0.05)。与空白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低、中、高浓度组 p⁃JAK2、p⁃STAT3 蛋白表达量降低(P < 0.05);高浓度组 p⁃JAK2、p⁃STAT3 蛋白表达量降低最为明显(P < 0.05)。结论 阿魏 酸钠可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诱导 JAK2/STAT3 通路 失活相关。

miR⁃26b⁃5p通过靶向NFE2L3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黄波 李慧雯 常诚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60-1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7
摘要 ( 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 miRNA⁃26b⁃5p(miR⁃26b⁃5p)靶向调控 NFE2L3 表达水平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生长、 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 qPCR 的方法检测了人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及结直肠癌 细胞系(HT29、SW620及HCT116)中miR⁃26b⁃5p的表达水平。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了上述细胞系中 NFE2L3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miRNA⁃26b⁃5p与NFE2L3结合的靶向序列。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 miR⁃26b⁃5p NFE2L3 的靶向调控机制。用脂质体法将 miR⁃26b⁃5p mimic 或同时将 NFE2L3 HT29及SW620结直肠癌细胞系中,通过CCK⁃8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 观察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人正常上皮细胞系相比,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26b⁃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 0.05),而NEF2L3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则显著 上调(P < 0.05)。双荧光素酶报道基因实验显示miR⁃26b⁃5p能显著影响NEF2L3 3′UTR 表达载体的荧光素 酶活性(P < 0.05)。过表达miR⁃26b⁃5p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系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引起细胞凋亡(均P < 0.05),而同时过表达NEF2L3则可抵消miR⁃26b⁃5p的对细胞功能的作用(均P < 0.05)。 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miR⁃26b⁃5p低表达,而NEF2L3高表达;miR⁃26b⁃5p可靶向调控癌基因EF2L3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凋亡、迁移和侵袭,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临床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肝素结合蛋白、白细胞介素⁃6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张春玲 杨远见 刘畅 张伟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68-17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8
摘要 ( 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序贯器官 衰竭(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8 1 月至 2021 5 月在本院治 疗的 173 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肺炎组 95 例,重症肺炎组 78 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 100 例为对照组。入院 24 h 内对肺炎患者进行 SOFA 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清 PCT、IL⁃6 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 HBP 水平;根据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28 d 内病情转归情况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 57 例,预后不良组 21 例;比较对照组、普通肺炎组、重症肺炎组血清 PCT HBP、IL⁃6 水平及 SOFA 评分;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血清 PCT、HBP、IL⁃6 水平及 SOFA 评分;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与重症肺炎预后不良发生有关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PCT、HBP、IL⁃6 联合 SOFA 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普通肺炎组、重症肺炎组血清 PCT、HBP、IL⁃6 水平显著升高(P < 0.05);与普通肺炎组比较,重症肺炎组血清 PCT、HBP、IL⁃6 水平及 SOFA 评分显著升高(P < 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重症肺炎患者血清 PCT、HBP、IL⁃6 水平及 SOFA 评分显著升高(P <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血清PCT、HBP、IL⁃6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 的发生有关(P < 0.05);ROC 曲线分析表明血清 PCT、HBP、IL⁃6 SOFA 评分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23(95%CI:0.617 ~ 0.908)、0.749(95%CI:0.604 ~ 0.856)、0.632(95%CI 0.514 ~ 0.780)、0.774(95%CI:0.625 ~ 0.893),血清 PCT、HBP、IL⁃6 联合 SOFA 评分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 不良的AUC 为0.915(95%CI:0.793 ~ 0.977),血清PCT、HBP、IL⁃6联合SOFA 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 估价值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Z = 2.276、2.091、3.197、1.990,P < 0.05)。结论 血清 PCT、HBP、IL⁃6 联合 SOFA 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能为临床上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参 考依据,降低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营养风险筛查结合患者主观整体评估与恶性肿瘤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性

刘莹 谭寅凤 王雷 王玉娇 陈锡颖 赵艳金 祁薇 张迎 何抒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73-1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09
摘要 ( 3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2002)结合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与恶性肿瘤肌 肉减少症(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在吉林省 5 家医院共招募 456 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 NRS⁃2002 量表 PG⁃SGA 量表分别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根据评分结果将营养状况分为四级 :营养正常(NRS⁃ 2002 < 3 分且PG⁃SGA < 9分)、营养风险(NRS⁃2002 ≥ 3分且PG⁃SGA < 9分)、可能营养不良(NRS⁃2002 < 3 PG⁃SGA ≥ 9分)和营养不良(NRS⁃2002 ≥ 3分且PG⁃SGA ≥ 9分)。按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EWGSOP 分级标准分为可能肌少症组(n = 222)、肌少症组(n = 148)和严重肌少症组(n = 86),并检测患者相关理化指 标。结果 不同肌少症组的理化指标不同(P < 0.05);营养状况与身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AC)、上 臂肌围(AMC)、腰围(WC)、内脏脂肪面积(VFA)、基础代谢率(BMR)、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 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钠离子(Na+ )、血清钾离子(K+)和血清钙离子(Ca2+)均呈负 相关(P < 0.01),与肌少症分级、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均呈正相关(P < 0.001);调整年龄、性别、BMI 后,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患肌少症危险是营养正常组的 1.572 倍(95%CI:1.366 ~ 1.809);不同营养状况组的肌少症患病情况不同(χ2 = 112.941,P < 0.001),营养不良组肌少症和严重肌少症的合计患病率最高为 74.36%。结论 NRS⁃2002 结合 PG⁃SGA 与恶性肿瘤肌肉减少症存在相关性,二 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阳性筛查率。

新型自脱落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中的临床应用

何俊 于恒海 高存彬 邓港 魏晓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79-1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0
摘要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放置新型自脱落支架并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本院 2019 1 月至 2020 12 月胆总管结石病例共 9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观察组 51 例放置新型自脱落支架并一期缝合,对照组 47 例行 T 管引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长(122.84 ± 6.47)min、术中出血量(25.14 ± 3.97)mL、肛门排气时间 2.86 ± 0.72)d 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长(120.57 ± 9.98)min、术中出血量(24.21 ± 2.30)mL、肛门排气 时间(3.12 ± 0.82)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14.45 ± 2.90)d、腹腔引流 管放置时间(3.33 ± 0.77)d、住院时长(4.80 ± 0.80)d、住院费用(11 954.47 ± 1 098.00)元、并发症(1 例, 2.0%)低于对照组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31.47 ± 1.84)d、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6.12 ± 0.85)d、住院时长 7.17 ± 0.70)d、住院费用(13 419.64 ± 1 470.90)元、并发症(7 例,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放置新型自脱落支架较T管能减少带管时间、 缩短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引流方式。

公民逝世捐献与活体捐献肾移植的近期临床效果

潘佳善 苏涌 朱道方 廖贵益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84-1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1
摘要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阐述单中心公民逝世捐献(deceased donor,DD)与活体捐献(living donor,LD)肾移植 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两种移植类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和2018两年内 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254例受者,搜集随访至2021年7月1日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分为DD组141例和LD组1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D组与LD组在受体性别、受体体质量指数及术前、术后12、 24个月的血肌酐值无显著差异。DD 组在供体性别、供体年龄、受体年龄、术前透析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LD组。在预后方面,DD组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发 生率、移植肾丢失率(包括移植肾失功和移植肾切除)均显著高于 LD 组;DD 组存活率 85.1%低于 LD 组的 96.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DGF 的危险因素有“组别类型”;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组别类型”、“供体年龄”、“受体年龄”;以及“组别类型”、“供体年龄”为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结论 DD目前虽然是肾脏捐献来源的主流,但本中心及其他中心相关数据表明,其近期临床效果要差于LD,因此要从器官获取、保存、 移植等环节提高DD预后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无论DD还是LD,受体及其匹配的供体术前数据影响着术 后DGF、肺部感染、移植肾失功的发生发展。

3D打印截骨导板在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多半径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吴迪 司丽娜 武丽珠 王建华 罗金伟 常乾坤 吕永明 杨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90-1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2
摘要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3D 打印截骨导板在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多半径假 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手术创伤、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 2 月至 2021 2 月我院 123 例重度 KOA 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61)和观察组 n = 62)。对照组行多半径假体 TKA,观察组行 3D 打印截骨导板下多半径假体 TKA。观察两组手术情 况、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创伤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皮质醇(Cor)、肌酸激酶(CK)]、疼痛介 质[P 物质(SP)、前列腺素 E2(PEG2)、β⁃内啡肽(β⁃EP)]、关节功能(HSS)、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角度。 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 2)术后 5 d,观察组血清 IL⁃1β、Cor、CK 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3)术后 1 个月观察组血清 β⁃EP 高于 对照组,PEG2、S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4)术后 1、3 个月两组 HS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角 度高于术前(P < 0.0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1% vs. 14.75%,P < 0.05)。结论 3D打印截 骨导板在重度 KOA 患者多半径假体 TKA 中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 并发症,且手术炎症应激影响较小。

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机器人辅助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殷国江 李月 阮剑辉 李坤 甘国胜 黎笔熙 宋晓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196-2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3
摘要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胸、腰段椎旁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肾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 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观察组行椎旁阻滞后全麻,对照组单纯全麻。记录不同时间点的 MAP HR 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呼吸恢复、拔管及出室时间,麻醉苏醒期 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SAS VAS 评分;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 VAS 评分;记录患者术前 1 d、术后 1 d 及术后 2 d 时的术后恢复质量 量表(QoR⁃40)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补救镇痛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MAP HR 更加平稳(P < 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更少,患者呼之睁眼、呼吸恢复、拔管及 出室时间更短,麻醉苏醒期 SAS VAS 评分更低(P < 0.05);术后 6、12 24 h 静息及咳嗽时 VAS 评分更低 P < 0.05);术后 1 d 时的 QoR⁃40 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更高(P < 0.05),术后 2 d 时的 QoR⁃40 量表中身 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行为独立及总分更高(P < 0.05)。结论 胸、腰段椎旁阻滞可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肾切除手术提供较好的围术期镇痛,有助于术后早期恢复。

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超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

陈春 杨传忠 黄智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01-2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4
摘要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延迟脐带结扎方式对孕周< 28周超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方 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2019 1 月至 2020 12 月孕周< 28 周超早产儿,按照脐带结扎 方式分成常规组、延迟脐带结扎组和切断脐带进行脐带挤压组。比较三组患儿住院期间有创辅助通气时 长、无创辅助通气时长、入院体温、住院时间、输血次数以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 发型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死亡等发生率。结果 延迟脐带结扎组和切断脐带挤 压脐带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长、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输血次数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 良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延迟脐带结扎组与切断脐带挤压脐带组无创辅助通 气时长,住院时间、输血次数及各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延迟脐带结扎与切 断脐带脐带挤压均可缩短超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输血次数,降低超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药物与临床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郭飞 黄云慧 黄宇靖 牛慧芳 杜爱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06-2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5
摘要 ( 3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VIP、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系统收集有关醒脑静注射液 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 9 项研究涉及 1 005 例患者,并采用 RevMan 5.3 件对纳入的相关研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有效率增加;NIHSS 评分、NDS 分、缺血面积、TNF⁃α、PS、hs⁃CRP、IL⁃1、IL⁃6、IL⁃8 水平降低;MoCA 评分、ADL 评分以及基底动脉、大脑中动 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右侧、椎动脉 左侧和椎动脉右侧血流速度升高;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醒脑静注 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限制,所得 结论仍需高质量的多中心、双盲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添加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及对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影响

王艳萍 井淼 华颖 胡笑月 孙明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12-2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6
摘要 ( 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添加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兴奋性氨 基酸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11 月至 2020 6 月份在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30 例,随机分为硫必利+双歧杆菌组 50 例、硫必利组 50 例、双歧杆菌组 30 例。治疗前、治疗后 4 周及 12 周比较 3 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血清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天门冬氨酸 Aspartic acid,Asp)水平,判断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 4、12 周三组均较治疗前 YGTSS 评分降低(P < 0.05)。治疗后 4 周,硫必利+双歧杆菌组、硫必利组较双歧杆菌组 YGTSS 评分降低 P < 0.05);治疗后 12 周,硫必利+双歧杆菌组 YGTSS 评分较其余两组降低(P < 0.05)。治疗 12 周后 3 组血 Glu、As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硫必利+双歧杆菌组低于其余两组(P < 0.05)。硫必利+双歧杆菌组、硫必利组、双歧杆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8%、10% 0。结论 双歧杆菌联合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显著,单用双歧杆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抽动障碍的诊治提供潜在新方法。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不同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及不同年龄孕妇中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裴元元 胡亮 冉健 温丽娟 朱雁媚 魏凤香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17-2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7
摘要 ( 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不同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及不同年龄孕妇中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价值,为实验室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了早期血清学筛查与 NIPT 的单胎妊娠孕妇 11 517 例,按孕妇年龄及血清学筛查与 NIPT 结果将研究对象分组,对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及 NIPT 提示结果异常的孕妇,建议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 无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率、临界风险率还是 NIPT 异常检出率,高龄组均高于低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IPT 检测 21 三体、18 三体的阳性预测值(84.62%,33.33%)明显高于血清学筛查(42.86%,28.57%)。以年龄分组,两种技术在不同年龄组检测 21 三体和 18 三体的阳性预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相较于血清学筛查,通过 NIPT 异常结果提示可额外确诊染色体病。结论 NIPT 可有效降低血清学筛查的漏诊,有效预防染色体病。

调查研究
基于集聚度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公平性
杨洁 庞震苗 徐庆锋 龚文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22-2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8
摘要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优化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及建议。方法 采用集聚度法、熵权⁃TOPSIS 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索广东省中医药卫 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深圳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最大,各项指标集聚度达 5.628 2 ~ 11.513 3 汕尾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最小,各项指标集聚度为 0.160 7 ~ 0.962 6。珠海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 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最大,达 1.482 5 ~ 2.152 7;汕尾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最小, 0.166 1 ~ 0.995 1。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为珠三角中医药卫生资源最好(Ci = 1),粤东最差(Ci = 0)。 结论 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按地理范围配置公平性与按人口配置公平性存在差距,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低于物力资源配置公平性。

某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妇科住院腹部手术主要病种及住院时间分析
杨玲 欧阳光 欧爱华 邓霭静 曹立幸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28-2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19
摘要 ( 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某中医院妇科住院行腹部手术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妇科临床管理及 开展围手术期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 2011-2020 年妇科腹部手术病 例,对其主要诊断进行 ICD⁃10 编码,运用描述性分析及帕累托图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2011- 2020年医院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主要病种(A类疾病因素)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良性肿瘤、异位 妊娠、不孕症、子宫腺肌病、子宫恶性肿瘤,合占82.69%;B类疾病因素为子宫颈恶性肿瘤、盆腔炎性疾病、卵巢囊肿,合占10.14%;C类疾病因素为卵巢恶性肿瘤、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子宫脱垂、女性生殖器发育异 常、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葡萄胎、外阴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合占7.17%。2011- 2020年妇科住院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9 d(波动在6 ~ 37 d),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最长疾病为子 宫和卵巢恶性肿瘤。结论 医院妇科住院行腹部手术的主要病种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良性肿瘤、异位妊娠、不孕症、子宫腺肌病、子宫恶性肿瘤,腹部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呈逐年下降趋势,有针对性加强相关的围手术期临床医疗管理及科研工作,对促进临床医疗工作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现代化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中医证型、 体质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周方芳 桂涛, 黄美华, 甘霖 熊露 周文娟, 陈燕 王智慧 万贵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34-23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20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中医证型、体质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中医药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宫颈HR⁃HPV 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型、体质 及两者相关性,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宫颈 HR⁃HPV 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 782 例,其中宫颈 HR⁃HPV 感染 309 例,总体感染率为 39.51%;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布大致呈“U”形。感染人群多 见脾虚湿热证(50.48%,156/309),体质分布以湿热质(25.89%,80/309)、阳虚质(17.48%,54/309)为主;部 分体质与中医证型联系紧密。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 20 ~ 39 岁、多孕多产和湿热质体质为宫颈 HR⁃ HPV 感染独立危险因素(Ρ < 0.05),平和质体质是保护因素(Ρ < 0.05)。结论 宫颈 HR⁃HPV 感染受到多 因素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做到体、病、证三位一体,及早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达到未病先 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的效果。

临床护理

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在CT 增强扫描中预防造影剂外渗的研究

江红 许城城 陈映淳 赵承宽 李海燕 张秋珍 谢金平 陈松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39-2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21
摘要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 CT 增强扫描中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对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 10 200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5 10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预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给予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在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造影 剂外渗发生率,调查患者对 CT 增强扫描的满意度,在研究时间区间内,记录每 2 个月中两组内各自发生 的医患纠纷频次。结果 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 在整套检查中表现更高满意度(P < 0.05),在本研究期间内研究组内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医患纠纷的频 次明显减少(P < 0.05)结论 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可有效减少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提高 CT 增强扫描检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述

microRNA与功能性肠病

鄢香芸 姚俊鹏 张微 杨雨晴 牟林轩 陈敏 李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43-2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22
摘要 ( 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小 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 22 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 RNA,在转录 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有研究表明,miRNA 在功能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 miRNA 的生物学功能、在FBD 中的表达变化以及miRNA 对肠黏膜屏障、内脏超敏、肠道动力等的调控机制 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FBD 的机制研究、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寻找提供参考

臂旁核神经元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陈惠敏 余守洋 杨文 沈伟 王海英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49-2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23
摘要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PBN)位于小脑上脚周围,根据其形态及细胞结构可分为多个 亚核。PBN 明显的结构异质性意味其生理功能具有多样性,故其功能研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 PBN 已被证实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调控感觉信息传递、影响应激相关行为及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功 能。这些功能可交互影响,以影响内环境稳态的体温及能量代谢为例,降低能量代谢可阻遏升温、体温 下降可抑制代谢。功能间的交联提示 PBN 不仅是传递信息的中间站,而且各亚核间存在解剖联系及功 能整合。然而其交联的机制及实现同一生理效应的共同点是当前研究的重难点。本篇综述旨在归纳 PBN 不同亚型神经元调控的相同的生理功能,期望为揭示 PBN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 律奠定基础。

临床经验
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应用于慢性皮肤窦道的临床观察
余祖改 高娅 孟庆南 周健 郭鹏飞 崔正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55-2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24
摘要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VF⁃ET 中两种不同胚胎移植装管方法的临床应用
房芃 赵秀红 毕敬磊 路鸿艳 王爱妍 陈永刚 韩昊辰 崔艳国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2):  258-2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2.025
摘要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