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2-10
专家笔谈

肠道菌群:未来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梁磊, 念馨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261-2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1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饮食、运动、传统降糖药和减肥手术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区系改变的发现,肠道菌群与2 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引起医学领域广泛的关注,肠道菌群也被证实与 T2DM 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作用 T2DM 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加肠道产短链脂肪酸细菌的组成,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降低肠道内毒素,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进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 T2DM 的胰岛素抵抗。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证实了益生菌、益生元和粪菌移植等新型肠道菌群治疗方法在 T2DM 治疗中的作用。虽然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未来 T2DM 治疗的新靶点,但目前这些新型的肠道菌群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局限性,肠道菌群的复杂性、新型治疗方法循证医学和临床大数据的缺乏等问题都需要未来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短链脂肪酸平衡在脓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代仔怡 武卫东 梁继芳 闫新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266-2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2
摘要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减少。而正常水平的短链脂肪酸可以影响全身免疫稳态并增强病原体清除。因此,调节短链脂肪酸恢复免疫稳态是脓毒症患者重要治疗方法。近年来,粪菌移植、短链脂肪酸制剂等成为调节脓毒症短链脂肪酸水平的新型疗法。本文重点讨论短链脂肪酸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激活 G 蛋白偶联受体及激活芳香烃受体来维持肠道免疫,探索短链脂肪酸基于微生物组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气道、肠道菌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研究进展
齐蕊涵 张洪春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271-2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3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体的气道、肠道都定植有大量的微生物,近年来研究发现气道、肠道菌群的变化影响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而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又能经“肠⁃肺轴”参与调节慢阻肺患者肺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本文旨在对慢阻肺患者气道、肠道菌群在不同病程阶段的组成、多样性的改变,以及吸烟、治疗方式等对其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肠道菌群在脊髓损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周孝敏 王强 李卓伦 鱼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276-28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4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脊髓损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除了致死致残外,常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同时,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复杂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脊髓损伤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作为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以及部分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肠道菌群也是一个潜在的靶点。

专题报道

汉族与藏族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

毛明慧 牛玥 陈春 李树春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281-2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5
摘要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汉族和藏族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为种族⁃微生物群假说以及以菌群为研究对象的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同一地区汉族和藏族健康志愿者粪便样本共 133 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筛选出 42 例样本,其中,汉族样本 14 例,藏族样本 28 例。通过对样本 DNA 的 16S rRNA 基因 V3+V4 区高通量测序后,生成 OTU 表并注释。在分析 Alpha、Beta 多样性基础上,使用 R 语言的 DESeq2 包和 edgeR 包进行汉族和藏族的肠道菌群差异分析;通过 bnlearn 包、psych 包和 reshape2 包进行网络分析,筛选与民族因素密切相关的菌群,通过 LEfSe 分析鉴定物种在属水平上的民族生物标志物。最后通过 IDBA⁃UD 软件将高质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使用 CD⁃HIT 软件构建非冗余基因集,使用 PICRUST 分析,获得代谢通路信息和 GO 注释结果。利用 STAMP 软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比较两组代谢通路的差异。结果 汉族和藏族肠道菌群共有 199 个差异 OTU,证明汉族和藏族人群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藏族肠道菌群中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变形杆菌属(Proteobacteria)显著高于汉族;丁酸蓖麻单胞菌(Butyricimonas)、粪厌氧棒杆菌(Anaerostipes)、小杆菌属(Dialister)显著低于汉族。与民族因素密切相关的菌群有普氏菌(copri)、粪普雷沃氏菌(stercorea)、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等。藏族在属水平上菌群标志物为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伯吉古菌(Catenibaterium);汉族属水平上的生物标志物为小杆菌属(Dialister)、血尿杆菌(Turicibacter)。差异代谢通路共有 10 个,在藏族组中显著上调的通路有酶家族、复制和修复、转化、核苷酸代谢、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结论 本研究部分验证了种族⁃微生物群假说,菌群与疾病的相关研究应考虑民族因素的影响。

大肠埃希菌密度感应调节子qseC 基因失活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周青帅 赵行行 李冬梅 崔古贞 陈峥宏 任玮 齐晓岚 洪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288-2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6
摘要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密度感应系统与细菌生长状态、毒力改变、生物膜形成、运动能力改变以及参与细菌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对药物的抗性等相关。大肠埃希菌密度调节子 C(Escherichia coli quorum sensingregulator C,qseC)是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受体,探究其对大肠埃希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 使用嗜热二型内含子基因打靶系统(Thermotargetron)构建大肠埃希菌 HMS174 菌株 qseC 基因失活突变株,测定其生长速率、溶血能力、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等表型的变化,以及对酸碱和 6 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大肠埃希菌 HMS174 qseC627s 位点的打靶载体,该载体基因失活效率为 100%。对比大肠埃希菌 HMS174 与 ΔqseC627s 突变株的表型发现,突变株生长速率和最大生物量降低、溶血能力丧失、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减弱、对酸、碱的耐受能力降低。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ΔqseC627s 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甲硝唑耐受性降低。结论 大肠埃希菌 HMS174 中 qseC 基因缺失后,突变株表型和对抗外界压力因素发生了显著改变。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益生菌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保护作用

周方 孙波 于志丹 李小芹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295-29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7
摘要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益生菌组和正常+益生菌组,模型+益生菌和正常+益生菌组给予益生菌 5 × 107 CFU/(kg·d)灌胃 14 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于实验第 12 天给药 4 h 后,模型组和模型+益生菌组 75 mg/kg 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 1 次建立模型,其余两组予以橄榄油对照处理,建模后 48 h 处死动物,收集标本。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血清 TBA、ALT、AST、TBiL 和 DBiL 浓度及肝脏组织MDA、SOD、TNF⁃α、IL⁃6 和 IL⁃1β 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 NF⁃κB、TLR4 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肝脏 NF⁃κB、TLR4 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 TBA、ALT、AST、TBiL 和 DBiL 浓度及肝组织 MDA、TNF⁃α、IL⁃6 和 IL⁃1β 含量均明显升高(P <0.05);肝组织 SOD 活性明显降低(P < 0.05);NF⁃κB、TLR4 mRNA 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高(P < 0.05)。与模型组相比,给与益生菌治疗后能显著降低 TBA、ALT、AST、TBiL 和 DBiL 浓度及肝组织 MDA、TNF⁃α、IL⁃6 和IL⁃1β 含量(P < 0.05),增强 SOD 活性(P < 0.05);下调 NF⁃κB、TLR4 mRNA 和蛋白水平表达(P < 0.05)。结论 益生菌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益生菌调控 TLR4/NF⁃κB 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氯化钙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对高脂肪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的影响
马春丽 扈瑞平 苑红 张竞男 包玉龙 董超 徐宋瑶 李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00-3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8
摘要 ( 3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氯化钙干预下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血脂、血糖、LPS 指标变化,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氯化钙干预下高脂小鼠肠道菌群变化,探索氯化钙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对高脂肪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的影响。方法 将 30 只雄性 C57BL/6 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模型组(M)、氯化钙处理组(D),每组 10 只。C 组喂标准饲料和饮用水,M 组喂高脂饲料和饮用水,D 组喂高脂饲料和 1.5 g/100 mL 氯化钙。连续喂养 11 周,11 周后采样。比较不同组小鼠体质量、血脂、血糖、LPS、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氯化钙能显著抑制高脂饮食 C57BL/6J 小鼠的体质量增加。氯化钙自由饮水 11 周后,D 组与 M 组相比,D 组水平 TC 降低,血糖降低,炎症因子 IL⁃1β、IL⁃6 降低,IgM 升高,IgG 升高,脂多糖降低,并通过分析氯化钙干预下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发现氯化钙能调节高脂饮食介导的肠道菌群紊乱。结论 氯化钙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改善高脂肪饮食诱导小鼠的肥胖。

基础研究

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通过抑制ATP 的产生降低大肠杆菌丛动能力的机制

祝晓娟 龙永珍 陈晓玲 张莹 彭青 周树勤,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06-3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09
摘要 ( 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前期研究发现,大肠杆菌经亚抑制浓度的庆大霉素预处理后,丛动性可显著降低,本研究将基于前期的工作基础,探讨亚抑制浓度的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丛动性的抑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确认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预处理对大肠杆菌 ATCC25922 丛动性的抑制作用,Real⁃timePCR 测定庆大霉素对三羧酸循环(TCA)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ATP 检测试剂盒检测庆大霉素对 ATP 产生的影响,并观察在丛动平板中补充 ATP 对庆大霉素预处理大肠杆菌丛动性的逆转作用。结果 1/2 MIC 庆大霉素预处理可显著抑制大肠杆菌 ATCC25922 的丛动能力,Real⁃time PCR 结果提示经庆大霉素处理的大肠杆菌 TCA 相关基因,poxB、aceE、gltA、sdhD、sdhC、sucC、fumA 及 icd 基因表达均下调,细菌 ATP 产生减少,在丛动平板中补充 ATP 可逆转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丛动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通过下调 TCA 相关基因,减少细菌 ATP 的产生,抑制大肠杆菌的丛动能力。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庆大霉素的抗生素后效应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老年性聋大鼠耳蜗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

王青玲 张梦娴 周颍东 郭向东 康浩然 王庆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11-3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0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性聋大鼠耳蜗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性聋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采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听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螺旋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顶、中、底回毛细胞结构和数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耳蜗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BR阈值明显升高,血清中MDA含量升高,T⁃SOD含量降低,螺旋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明显破坏,内、外毛细胞形态紊乱,数量大量丢失,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下调。经不同剂量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ABR阈值明显降低,MDA含量降低,T⁃SOD含量升高,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内、外毛细胞形态清晰,数量逐渐增多,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减轻老年性聋大鼠耳蜗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cMyc 抑制剂10058⁃F4诱导白血病THP1细胞凋亡和DNA 损伤的机制

魏宇靖, 潘婕 柯波, 符环, 万才水, 丁伟荣, 程洪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18-3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1
摘要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cMyc 抑制剂 10058⁃F4 对白血病 THP1 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 THP1 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5、10、50、100 μmol/L)的 cMyc 抑制剂 10058⁃F4 处理 THP1细胞,CCK⁃8 分析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Calcein/PI 和 JC⁃1 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 分析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和 DNA 损伤应答相关蛋白(pATM 和γH2AX)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10058⁃F4处理THP1细胞后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10058⁃F4 呈浓度依赖地诱导 THP1 细胞凋亡,并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058⁃F4 可诱导 THP1 细胞发生 G2/M 期阻滞,上调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 和 Bax)以及 DNA 损伤应答相关蛋白(pATM 和 γH2AX)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Myc 抑制剂 10058⁃F4 对白血病 THP1 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 DNA 损伤并激活相关信号途径有关。【

6-羟基多巴胺单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脑腹内侧核的放电活动

潘琪 张旺明 罗非 徐如祥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24-3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2
摘要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方法 使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把记录电极尖端置入 SD 大鼠双侧的丘脑腹内侧核,把用于后期注射6⁃OHDA的不锈钢管一端置入右侧内侧前脑束的上方。向右侧内侧前脑束内注入12 μg/4 μL的6⁃OHDA制作单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神经元单位放电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方法记录模型建立前和模型建立后的双侧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应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情况。应用甲酚紫染色对记录电极尖端进行定位。结果 模型大鼠的左侧和右侧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分别是(15.528 7 ± 0.572 69)Hz 和(5.698 1 ± 0.279 1)Hz,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431,P < 0.001)。与模型建立前比较,模型建立后,大鼠的右侧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显著降低(F = 306.701,P < 0.001)。模型建立前和模型建立后的右侧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爆炸放电率分别是 14.8 %和 44.4 %。与模型建立前相比,模型建立后,大鼠的右侧丘脑腹内侧核中爆发放电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与左侧丘脑腹内侧核相比较,模型大鼠右侧丘脑腹内侧核中爆发放电神经元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355,P = 0.004)。结论 6⁃OHDA单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放电活动显著改变,丘脑腹内侧核可能在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低氧环境下肺心病大鼠呼吸衰竭的改善作用

汪洋 张辉 伍冬冬 王圆方 刘帅 马东波 邓翔 吴秋歌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30-33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3
摘要 ( 2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低氧状态下肺心病大鼠呼吸衰竭的改善作用。方法 取 50 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氧+生理盐水)、模型组(低氧+生理盐水)、EGCG 低剂量组(低氧+10 mg/kg EGCG)、EGCG 高剂量组(低氧+50 mg/kg EGCG)和阳性对照组(低氧+1.0 mg/kg 盐酸纳洛酮),每组各 10 只。干预 4 周后,检测肺功能、动脉血气相关指标、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血流动力学及右心指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GCG 低剂量组、EGCG高剂量和阳性对照组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速值(PEF)、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50)、氢离子浓度(pH)、氧分压(PaO2)水平降低,呼气阻力、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指数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EGCG 低剂量组、EGCG 高剂量和阳性对照组呼吸频率、PEF、FEF50、pH、PaO2水平升高,呼气阻力、PaCO2、IL⁃8、TNF⁃α、mPAP、右心指数降低(P < 0.05);与 EGCG 低剂量组比较,EGCG 高剂量和阳性对照组呼吸频率、PEF、FEF50、pH、PaO2水平升高,呼气阻力、PaCO2、IL⁃8、TNF⁃α、mPAP、右心指数降低(P < 0.05)。结论 EGCG 能增强低氧状态下肺心病大鼠肺通气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右心负荷,对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临床研究

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陈付艳, 周鑫 吴帮启,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35-33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4
摘要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收治的 KOA 患者 90 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 = 45)和治疗组(n = 45)。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治疗组采用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 VAS 评分、WOMAC 评分、Lequesnse 指数和血清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2.22%、9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 VAS 评分、WOMAC 评分和 Lequesnse 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05),且治疗组 VAS 评分和 WOMAC 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 < 0.05)。两组患者血清 TNF⁃α、IL⁃1β、hs⁃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 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注射治疗 KOA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轻型 β 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与单纯缺铁性贫血孕妇补铁治疗前后铁代谢参数变化的特点

陈年坤, 李仲均 黄莺莺 肖超群 沈歆旸 潘淑敏谢利嘉 黄镇钦 王志坚 ​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40-34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5
摘要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轻型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与单纯缺铁性贫血孕妇补铁治疗过程中的补铁效果与铁代谢特点的异同以及监测手段。方法 纳入定期产检的孕妇 214 例,其中轻型 β 地贫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 52 例,单纯轻型 β 地贫孕妇 53 例,单纯缺铁性贫血孕妇 50 例,正常孕妇59 例。检测血常规参数、铁代谢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地贫缺铁孕妇与单纯缺铁孕妇需口服铁剂补铁治疗4周。结果 (1)地贫合并缺铁孕妇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含量明显高于单纯地贫孕妇与单纯缺铁孕妇(P < 0.05);(2)补铁治疗后,地贫缺铁孕妇与单纯缺铁孕妇中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所有铁代谢参数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 < 0.05);(3)地贫缺铁孕妇补铁治疗后,铁蛋白增长幅度大于单纯缺铁孕妇(P < 0.05)。结论 轻型地贫孕妇补铁治疗有效且铁过载风险低,结合检测铁蛋白与sTfR有助于准确反映该类孕妇机体铁状况,及时筛查出铁缺乏,对补铁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非血缘脐血移植后血小板植入延迟的高危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李淑钰 宋闿迪 姚雯 耿良权 皖湘 汤宝林朱小玉 孙自敏 刘会兰,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44-3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6
摘要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血小板植入延迟(DPE)的高危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UCBT 治疗恶性血液病的 318 例患者临床资料,据血小板植入时间分为血小板植入延迟(DPE)组(70 例)和血小板植入正常(non⁃DPE)组(248 例),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间血细胞植入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血小板植入延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 Cox 回归分析血小板植入延迟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DPE发生率为22.01%。DPE组和non⁃DPE 组的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93(69,123)d和32(13,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HLA等位基因不合(< 6/8)、回输低CD34+细胞数(≤ 1.7 × 105 /kg)、血小板植入前CMV感染及Ⅱ⁃Ⅳ度aGVHD是发生DPE的高危因素(P < 0.0.5)。DPE组和non⁃DPE组的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32.9%和74.0%(P < 0.001),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32.9%和68.1%(P < 0.001),DPE、体质量> 48 kg及Ⅲ⁃Ⅳ度aGVHD是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DPE是UCBT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关注众多高危因素可预防DPE的发生,有利于对并发症做出及时处理。

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环成形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蒋伟 韦科全 李思聪 钟永泷 贺榜福 林辉 龙小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50-35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7
摘要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环成形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 月于我院收治的三尖瓣反流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给予 De Vega 三尖瓣成形术及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查各组患者心功能变化。随访至术后 5 年,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发生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人数、5 年再次入院率、5 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 RVD、LAD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CO、LVEDD、LVEF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重度反流患者中,观察组患者 TR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 5 年中,观察组发生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人数、5 年再次入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反流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技术简单、安全有效,早期可快速恢复患者心功能,随访期间效果明显优于 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外周血管形成抑制素⁃2和骨膜蛋白对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价值

王术芳 孙晶 王宏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54-3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8
摘要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外周血管形成抑制素⁃2(VS⁃2)、骨膜蛋白(Periostin)对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18 年 3 月-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 46 例、Ⅲ级 43 例、Ⅳ级 31 例,并根据患者的预后结局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 = 32)和预后良好组(n = 88),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体检的健康者 4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外周血 VS⁃2、Periostin 和血清 N 末端脑肽钠前体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 1 年的随访,分析外周血 VS⁃2 及 Periostin 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上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评价各项指标对患者疾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1)观察组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血清 Periostin、血清 NT⁃PROBN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 VS⁃2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偏低,且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 Periostin、血清 NT⁃PROBNP 水平呈上升趋势,外周血 VS⁃2 水平逐渐降低(P < 0.05)。(2)观察组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 LVEDD、LVEDV 及 LVMI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较对照组偏低。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LVEDD、LVEDV 及 LVMI 越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外周血血清 VS⁃2 与 LVEF 呈正相关,与血清 NT⁃PROBNP、LVEDD、LVEDV 及LVMI 均呈负相关;Periostin 与 LVEF 呈负相关,与血清 NT⁃PROBNP、LVEDD、LVEDV 及 LVMI 呈正相关(P < 0.05)。(4)在为期 1 年的随访中,32 例患者预后不良,比例为 26.67%(32/120)。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年龄与血清 NT⁃PROBNP、LVEDD、LVEDV 及 LVMI 及 Periostin 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偏高,LVEF 及外周血 VS⁃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且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及合并糖尿病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LVEDD、LVEF 及外周血 VS⁃2、Periostin 和血清 NT⁃PROBNP 水平均是影响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6)血清外周血 VS⁃2、Periostin 水平对预测预后的 AUC 分别为0.922、0.844(P < 0.05)。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血清外周血VS⁃2水平降低、Periostin水平升高,两项血清因子均是影响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科拉奇分析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中的应用及其对Barratt评分和MOAS的影响

黄俭 程小伟 朱向阳 李新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60-3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9
摘要 ( 3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科拉奇分析法(Colaizzi)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126 例NSSI 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2 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用 CBT 干预,观察组则采用 Colaizzi分析法联合 CBT 干预。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自伤行为、外显攻击行为、生活应激事件、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伤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self⁃mutilation,FASM)行为问卷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言语、财产、自身和体力攻击评分、Barratt 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 be⁃havior inventory,AHRBI)评分均明显下降;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scale,FACES II⁃CV)功能问卷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改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青少年 NSSI 患者采用 Colaizzi 分析法联合 CBT 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自伤行为、生活应激事件等发生率,改善其攻击性和冲动性,提高家庭亲密度,该种心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药物与临床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残余肌松效果的比较

周洪彬 黄焕森 许阳英 刘浩 吴钿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66-36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20
摘要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我院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 152 例,根据肌松拮抗剂使用情况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 组)82 例和新斯的明组(N 组)70 例。比较两组患者肌松拮抗剂效能、术前及术后 1、3、7、14 d 的血清肌酐清除率、血淀粉酶值及空腹血糖值、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 t 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结果 与 N 组比较,S 组肌松拮抗剂起效[3(2,7)min vs. 15(10,32)min]、自主呼吸恢复[4(3,7)min vs. 25(13,45)min]、气管拔管[17(10,25)min vs. 47(30,86)min]和 PACU 停留时间[30(15,46)min vs. 61(21,95)min]明显缩短(P < 0.05),术后低氧血症[2(2.4%)vs. 9(12.9%)]及肺部感染发生率[4(4.9%)vs. 12(17.1%)]明显降低(P < 0.05);两组各时点肌酐清除率、血淀粉酶、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新斯的明相比,舒更葡糖钠有利于加快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肌松恢复,降低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调查研究
AKT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脑膜瘤易感性关系
黄冠又 郝淑煜 冯洁 王亮 张力伟 张俊廷 吴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70-3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21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AKT1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 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 200 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200 例血液标本并提取DNA,应用 SNaPshot 基因分型技术对 AKT1 基因多态位点 rs1130214、rs2494746 和 rs2494752 检测,分析AKT1 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的易感性。结果 AKT1 rs1130214 基因频率在脑膜瘤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499,P = 0.510)。AKT1 基因多态位点 rs2494746 和 rs2494752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2494746:χ2 = 9.236,P =0.010;rs2494752:χ2 = 9.044,P = 0.012)。AKT1 位点 rs2494746 在隐性和加性模型中,携带 G 等位基因个体脑膜瘤发病风险均增加(P < 0.05)。rs2494752 在隐性模型下,携带 G 等位基因个体患脑膜瘤风险增加(P < 0.05)。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 3 个单体型(CCA、CGA 和 CGG)频率在脑膜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结论 AKT1 基因多态位点 rs2494746 和 rs2494752 与脑膜瘤遗传易感性相关,两位点遗传变异均可显著增加脑膜瘤发病风险。

新技术新方法
3D打印联合距下关节镜治疗跟骨骨折
陈启刚 任戈亮 胡永军 刘佩雷 李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75-3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22
摘要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 3D 打印联合距下关节镜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2020 年 8 月入我院确诊跟骨骨折 Sanders Ⅱ⁃Ⅳ型患者 12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 例,对照组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观察组术前采用 3D 打印跟骨骨折模型并模拟手术方案。两组随访截至 2021 年 8 月,随访时间 12~31 个月,中位时间 25 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包括 Böhler 角、Gissane 角和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 < 0.05)。两组治疗后 Bõhler 角和 Gissane 角比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足踝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术前 3D 打印联合距下关节镜微创治疗 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显著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和康复时间,改善足踝功能。

综述

干细胞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曹志威, 邵国 赵志军, 张春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80-3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23
摘要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中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利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来修补临界大小的骨缺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各种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如何提高干细胞的植入率和存活率是该修补方式的关键。干细胞治疗颅骨缺损已经在动物研究中被证明是可行的,这可能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干细胞移植仍是颅骨缺损修补方式中最有希望的一种。

临床经验

一种简易椎间孔镜手术定位装置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方法

罗杰多 罗雨桥 黎全猛 黎桥来 容达程 邓思然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85-3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24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完全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对大脑后动脉斑块分布的影响
周可心 方金 江桂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88-39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25
摘要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的诊治分析

周斐 徐其轩 张佳文 蒋林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3):  392-3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26
摘要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