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1-09-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肺部超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闫俊红 段舒惠 郇美玉 潘磊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171-21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1
摘要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分别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超声及其在 COVID⁃19 中的应用进行简要 阐述,旨在评估肺部超声在 COVID⁃19 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应用肺部超声筛查、诊断和评估 COV⁃ ID⁃19病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基础研究

IRE1a与miR⁃346相互调节维持内质网应激强度促进宫颈癌细胞顺铂耐药

郭军飞, 赖卫明, 马从利, 穆小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176-21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2
摘要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IRE1a miR⁃346 相互调节维持内质网应激(e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 强度,在宫颈癌细胞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逐渐增加药物浓度的方法筛选顺铂耐药的宫颈癌细胞,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流式细胞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方法检测顺 铂耐药宫颈癌细胞 miR⁃346、IRE1a 的表达情况,并验证 IRE1a⁃miR⁃346 相互调控及其在宫颈癌细胞顺 铂耐药中的作用。结果 相对亲本细胞,在顺铂耐药的宫颈癌细胞中存在基础水平的 ERS,ERS 通过 IRE1a 依赖的途径促进 miR⁃346 的表达,miR⁃346 参与宫颈癌细胞顺铂耐药;miR⁃346 通过靶定并下调 IRE1a 的表达维持顺铂耐药细胞 ERS 强度,抑制 IRE1a miR⁃125b 初始转录本的剪切,促进顺铂耐药细胞的存活。结论 IRE1a miR⁃346 相互调节,维持顺铂耐药细胞中 ERS 强度,促进宫颈癌细胞顺铂耐药。

瞬态受体电位香草酸1通过抑制p⁃JNK和p⁃p38 MAPK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脑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及焦虑样行为的机制

张震, 王梅芳 宋远见,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182-218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3
摘要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瞬态受体电位香草酸 1(TRPV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及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侧脑室注射Capsazepine(CPZ,7.5 μg/ 3 μL)。HE 染色检测杏仁核区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杏仁核区血管损伤情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 p⁃JNK、p⁃p38 MAPK的水平;高架十字迷宫检测焦虑样行为。结果 (1)与I/R组比较,I/R+CPZ组在高架十字 迷宫开臂的移动距离和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 < 0.001)。(2)与I/R组比较,I/R+CPZ组HE染色细胞核固缩减 少,水肿减少。(3)与 I/R 组比较,I/R+CPZ Claudin5 表达增多。(4)与 I/R 组比较,I/R+CPZ p⁃JNK、p⁃p38 MAPK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抑制TRPV1能够通过降低p⁃JNK、p⁃p38 MAPK水平减轻小鼠脑缺血 后血脑屏障损伤及焦虑样行为。

miR⁃128⁃3p靶向调控ZEB1表达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马静 滕圣敏 李苓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187-219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4
摘要 ( 3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iR⁃128⁃3p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2015 6 月至 2017 5 月我院手术切除的 56 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收集结直肠癌细胞系和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采用 qPCR 法检测 miR⁃128⁃3p 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将 miR⁃128⁃3p mimic、mimic NC、miR⁃128⁃3p inhibitor inhibitor NC 转染至 SW620 细胞,采用 transwell 实验检测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 基因实验验证 miR⁃128⁃3p ZEB1 的靶向关系,将 ZEB1 质粒单独或联合 miR⁃128⁃3p mimic 转染至 SW620 细胞,采用 transwell 实验检测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改变,分别采用 qQCR WB 实验检测 SW620 细胞中 ZEB1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结果 miR⁃128⁃3p 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中低表达(均 P < 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均 P < 0.05);瞬时转染 miR⁃128⁃3p mimic 能显著抑制 SW620 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瞬时转染 miR⁃128⁃3p inhibitor 能显著增强 SW620 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双荧光 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 miR⁃128⁃3p 直接靶向调节 ZEB1 的表达,过表达 ZEB1 能促进 SW620 细胞的侵袭和 迁移,同时转染 miR⁃128⁃3p 可下调 ZEB1 蛋白和 mRNA 表达,SW620 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结论 miR⁃128⁃3p 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miR⁃128⁃3p 通过靶向调ZEB1抑制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熟地黄多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对VEGF/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夏旭, 崔洪泉, 胡培森, 王交托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194-219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5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 B(Akt)信号通路研究熟地黄多糖对前列腺癌 PC⁃3 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前列腺癌 PC⁃3 细胞分为空白组、低、中、高剂量 组,分别加入 0、20、40、60 μmol/L 熟地黄多糖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人前列腺癌 PC⁃3 细胞 增殖抑制率;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 PC⁃3 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 PC⁃3 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内 VEGF/Akt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熟地黄多糖处理浓度增加,PC⁃3 细胞增殖 抑制率逐渐升高,且呈时间梯度升高(P < 0.05),PC⁃3 细胞的穿膜细胞数逐渐减少,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磷酸化磷脂酰肌醇 3⁃激酶(p⁃PI3K)、磷酸化 p⁃Akt 蛋白表达逐渐 下调,均有明显浓度依赖性(P < 0.05)。结论 熟地黄多糖对前列腺癌 PC⁃3 细胞具有抑制其增殖与侵袭、 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Akt 信号通路实现的。

金丝桃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金向楠 高薇 冯欣 隋海娟 付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199-22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6
摘要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35只,模型组在第0天及第21天分别给予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的乳化剂,制备CIA模型。第31天正常对照组随机选取8只,模型组进一步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金丝桃苷25mg/kg和50mg/kg治疗组分别8只,并开始给药物处理。动态观察小鼠的足掌厚度测量及临床关节炎指数变化。第52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ELISA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CIA模型,在第28天开始测量足掌厚度并进行临床关节炎指数评分,金丝桃苷治疗组足掌厚度及临床关节炎指数评分均降低。ELISA测细胞因子,治疗组测得血清中TNF⁃α及IL⁃6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踝关节滑膜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明显减轻。结论 金丝桃苷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

叶俊彤, 李梦熊, 费慧, 刘筠, 杜靖然, 刘丽香, 贺娟, 李娟华, 李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04-22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7
摘要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与性功能障碍(FSD)的关系以及 FSD 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 841 例经产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进行 PFD、FSD 筛查、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盆底 器官脱垂分期(POP⁃Q)、盆底肌力评估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 分析 PFD FSD 的关系、FSD 的影响因素。结果 841 例研究对象中 PFD 603 例(71.4%),FSD 518 61.6%),其中性欲障碍 285 例(33.9%),性交痛 292 例(34.7%),性唤起障碍 137 例(16.3%),性高潮障碍 190 例(22.6%);PFD 患者中 FSD 397 例(65.8%)。经过单因素筛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慢性盆腔痛妇女 的性欲障碍、性交痛、性高潮障碍患病风险显著上升,年龄和 SDS 评分是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的危险因 素;年龄是性交痛的保护因素,SDS 评分为其危险因素;绝经、阴道后壁 POP⁃Q(I 度)以及 SDS 评分是性高 潮障碍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PFD 患者有较高的 FSD 患病率,慢性盆腔痛与 FSD 密切相关,年龄、 绝经和抑郁情绪是FSD 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在临床上给予重视

乳腺癌CYP2D6、SULT1A1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疗效的关系

王帅兵 豆妮娜 王彤 肖芳芳 王前进 郭茜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10-22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8
摘要 ( 3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CYP2D6、SULT1A1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疗效相关性。方法 2018 1 月至 2019 1 月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检测 CYP2D6(100C > T)、SULT1A1 638(G > A)基因 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生存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结果 入组203 患者,CYP2D6(100C > T)CC、CT、TT 分别 44 例(21.67%)、117 例(57.64%)、42 例(20.69%)。SULT1A1 638 (G > A)均为 GG 型,无 GA AA 型。CC CT 型患者 2 年总生存率高于 TT 型(P = 0.013)。CC CT 型患 OS TT 型患者延长(P = 0.001)。结论 CYP2D6(100C > T)TT 型他莫昔芬治疗后总生存较 CC、CT 明显下降。SULT1A1 638(G > A)未发现等位基因突变。

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苏博 闫振宇 郝尚辉 孙丽 忽平 高毅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14-22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9
摘要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6 1 月至 2017 12 月于我院妇产科确诊的 184 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 旁组织中 IL⁃33 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 IL⁃33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 Cox 回归分析 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旁组织中 IL⁃33 均为低表达,癌组织中 IL⁃33 高表达 126 例,低表达 58 例,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呈棕黄色及棕褐色颗粒。宫颈癌组织中 IL⁃33 表达水平在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FIGO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中宫颈癌患者复发或死亡 141 例,未复发或死亡 43 例,其中复发或死亡患者癌组织中 IL⁃33 高表达 103 例,低表达 38 例,未复发或 死亡患者癌组织中 IL⁃33 高表达 23 例,低表达 20 例,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癌组织中 IL⁃33 表达水平 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肌层浸润深度、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 IL⁃33 高表达是影响宫颈癌 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 IL⁃33 呈现高表达,IL⁃33 高表达与宫颈癌患 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苏博 闫振宇 郝尚辉 孙丽 忽平 高毅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14-22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09
摘要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6 1 月至 2017 12 月于我院妇产科确诊的 184 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 旁组织中 IL⁃33 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 IL⁃33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 Cox 回归分析 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旁组织中 IL⁃33 均为低表达,癌组织中 IL⁃33 高表达 126 例,低表达 58 例,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呈棕黄色及棕褐色颗粒。宫颈癌组织中 IL⁃33 表达水平在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FIGO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中宫颈癌患者复发或死亡 141 例,未复发或死亡 43 例,其中复发或死亡患者癌组织中 IL⁃33 高表达 103 例,低表达 38 例,未复发或 死亡患者癌组织中 IL⁃33 高表达 23 例,低表达 20 例,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癌组织中 IL⁃33 表达水平 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肌层浸润深度、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 IL⁃33 高表达是影响宫颈癌 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 IL⁃33 呈现高表达,IL⁃33 高表达与宫颈癌患 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胎盘血流灌注监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药物治疗效果研究

陈祯 高霞 赵杨 刘芳芳 李云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19-22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0
摘要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胎盘血流灌注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药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6- 2018 年本院接收的 228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其中子痫前期轻度患者和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分别为 93 例和 145 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另外选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完成胎盘血 流灌注监测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 VI、FI、VFI、脐动脉 S/D 等四类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 A 组和 B 组产妇的超声参数明 显低于对照组,且 B 组产妇的左子宫动脉 PI、右子宫动脉 PI 超声参数明显低于 A 组,B 组产妇的大脑中动 PI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 A 组(P < 0.05)。胎盘 F1、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指数和 Apgar 评分无显著相关 性,而胎盘 V1、胎盘 VFI、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指数和 Apgar 评分有显著相关性。A 组和 B 组两组患者的总 有效率分别为 96.77% 95.56%,药物治疗后,不同疗效分级情况下胎盘 VI、FI、VF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胎盘血流进行的监测,能有效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药物治疗效果, 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王祖文, 黎合剑, 张静, 周志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24-22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1
摘要 ( 3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肿物切除患者 60 例,男 31 例,女 29 例,年龄 60 ~ 80 岁,ASA Ⅱ级, BMI 18.5 ~ 28 kg/m2,随机分成V组和P组,V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记录 在麻醉诱导前(T0),平卧位麻醉诱导后 10 min(T1),建立 CO2气腹 Trendelenburg 体位 10 min(T2)、60 min (T3),气腹消失恢复平卧位后 10 min(T4)的左、右眼横断面和矢状面的 ONSD 平均值;记录 T1 - T4时刻的气 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PaCO2、PETCO2、和 T0 - T4时的 HR、MAP、CVP。记录术后 3 d 恶心呕 吐、头晕、头痛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T1时比较,T2 ~ T4时两组 ONSD 明显增加(P < 0.05),与 T3时比较, T4 时两组 ONSD 明显减少(P < 0.05),T2 - T3 P 组较 V ONSD 明显减少(P < 0.05)。T2 - T3 时,P Ppeak、PaCO2、CVP 明显低于 V 组(P < 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容量控制通气相比,压力控制通气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能有效缓解气腹与 Trendelenburg 位时颅内压的升高。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预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

嵇朋 孙根 屈雪萍 寇启星 郭向东 江利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29-22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2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患者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93 OSAHS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 否患有 ICVD,分为 OSAHS ICVD 组(38 例)和 OSAHS 不伴 ICVD 组(55 例)。比较 2 组人口统计学资料、 血管危险因素、Lp⁃PLA2 水平的差异,并通过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Lp⁃PLA2 OSAHS 患者伴 ICVD 的预测作用。结果 (1)与 OSAHS 不伴 ICVD 组相比,OSAHS ICVD 组的年龄较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饱和度指数(ODI)及 Lp⁃PLA2 水平较高,高血压病的患 病率较高(P < 0.05)。(2)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小、AHI 越低是 OSAHS 患者合并 ICVD 的保护因素, Lp⁃PLA2 升高是 OSAHS 患者伴 ICVD 的危险因素。(3)Lp⁃PLA2 预测 OSAHS 患者伴 ICVD ROC 曲线下面 积为 0.805(95%CI:0.710 ~ 0.880,P < 0.001),Lp⁃PLA2 最佳预测值为 257.39 ng/mL(敏感度 86.8%,特异度 67.3%)。结论 Lp⁃PLA2 OSAHS 患者 ICVD 的发生有关,升高的 Lp⁃PLA2 水平可能对 OSAHS 患者伴 ICVD 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头颈部体表亚低温对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谷氨酸及预后的影响

冯伟生 刁井地 侯思南 徐继来 张宜波 刘爽 王红 丰广魁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33-22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3
摘要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头颈部体表亚低温(HNC)对危重型颅脑损伤(cTBI)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酶(NSE)、谷氨酸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 2016 12 月到 2020 10 月入住 3 个医院 ICU cTBI 患者 81 例,按随机数表分入头颈联合降温组(HNC 41 例)和传统冰帽组(HC 40 例),在到达医院、入 24 h 72 h 检测血 NSE 和谷氨酸浓度(Glu),全程监测格拉斯哥评分、耳蜗温度、凝血功能、血压、心率 变化及寒战反应和 28 d 病死率,随访 6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 28 d 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和存 活亚组。结果 HNC 72 h NSE(56.8 ± 34.0)ng/mL 24 h 下降(12.45 ± 18.1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 4.390,P < 0.01),显著高于 HC 组[(-2.18 ± 21.45)ng/mL,(t = 3.315,P < 0.01)];HNC 24 h Glu(185.8 ± 42.7)μmol/L 显著高于 HC 组[(158.0 ± 43.1)μmol/L,(t = 2.916,P < 0.01)],72 h Glu(160.6 ± 21.3)μmol/L 出现显著降低(t = 4.951,P < 0.01),亦显著低于 HC 组[(177.3 ± 43.2)μmol/L,(t = 2.190,P < 0.05)];28 d 病死率[31.7% vs. 32.5%,(χ2 = 0.006,P > 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者出院时 GCS[(7.82 ± 1.86 vs.(8.00 ± 2.60),(t = 0.293,P > 0.0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NC 6 个月 GOS 评分预后良好比例明显优 HC 组(41.5% vs. 20.5%,χ2 = 4.083,P < 0.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亚组中 NSE Glu 表现更加显著;死亡亚组 NSE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NC 72 h Glu 仍显著降低。结论 HNC 治疗 72 h 可以显著降低cTBI 患者血NSE 浓度,Glu 浓度短暂起伏后亦得到显著控制,并能显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小儿高热惊厥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脑损伤的关系

韦苇, 李玉勤, 袁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38-22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4
摘要 ( 3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小儿高热惊厥所 致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搜集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8 月我院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 212 例,根据患儿临床 表现分为单纯组(126 例,单纯型高热惊厥)和复杂组(86 例,复杂型高热惊厥),另选取我院门诊接收的发 热但无惊厥患儿 86 例作为发热无惊厥组。比较 3 组患儿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绘制 ROC 曲线,分析 NLR、 RDW 对单纯型和复杂型高热惊厥的鉴别诊断价值;依据患儿是否并发脑损伤将 212 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 脑损伤组(n = 30)和无脑损伤组(n = 182),绘制 ROC 曲线,分析 NLR、RDW 与小儿高热惊厥所致脑损伤的 关系。结果 单纯组和复杂组患儿 WBC、RBC、NLR 及 RDW 水平均高于发热无惊厥组,复杂组患儿 NLR 及 RDW 水平均高于单纯组(均 P < 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 对单纯型和复杂型高热惊厥的诊 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0.05%和 65.55%,曲线下面积(AUC)为 0.766;RDW 分别为 68.77%、60.04%, AUC 为 0.748。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 NLR 及 RDW 水平与高热惊厥患儿并发脑损伤呈正相关 (P < 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 对高热惊厥患儿并发脑损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5.40%和 70.06%,AUC 为 0.848;RDW 分别为 77.70%、68.88%,AUC 为 0.870。结论 高热惊厥患儿外周血 NLR 和 RDW 水平异常升高,且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外周血中 NLR 和 RDW 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高热惊 厥,伴有脑损伤时其 NLR 和 RDW 水平升高更明显,临床可通过外周血 NLR 和 RDW 水平鉴别诊断患儿高 热惊厥类型,并预测是否伴有脑损伤的发生

临床研究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

谢芳 马骖 吴玲玲 单宏杰 马强 黄赞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43-22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5
摘要 ( 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 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 2019 7 月至 2020 7 月期间于我院行新辅助化疗后并 行手术的 56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高倍镜下计算化疗前穿刺组织中的 TILs 比例,分为低、 中、高组,术后病理评估大体标本肿瘤组织的化疗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 76.8%(43/56),TILs 高比例组的新辅助化疗总体有效率高于低比例组(P < 0.05),三阴性乳腺癌(TNBC 患者的 TILs 比例要高于其他两个分子亚型(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疗效与 TILs 比例相 关,与年龄、ER、PR、HER⁃2 Ki⁃67 均无相关性。结论 TILs 比例可能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独立预 测因子,高TILs 比例预示着疗效更佳,这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更为明显。

有效切削光学区的差异对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

冯雨 , 赵庆新, 贾新萍 ​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47-22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6
摘要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探讨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结合智能脉冲技术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 削术中,选取不同的激光切削光学区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127例(共203眼)接受个性化经上皮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根据等效球镜度数,低度近视为A组,设定手术中有效切削光学区6.3 mm A6.3组、6.7 mm为A6.7组、7.0 mm为A7.0组。中度近视B组,根据光学区分为B6.3组、B6.7组、B7.0组。高度近 C组,根据光学区分为C6.3组、C6.5组、C6.8组。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角膜前表面的 高阶像差。结果 (1)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者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高阶像差均较术 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中总高阶像差增加值相互比较,6.3 组分别与6.7组和7.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7组与7.0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高度近视组中高阶像差增加值相互比较,6.3组分别与6.5组和6.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6.5组与6.8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结合智能脉冲技术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 角膜切削术,避免选择过小或者过大的有效切削光区,既节省角膜组织,又可以显著改善术后高阶像差

药物与临床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

赵茗, 和艳娇, 解明芳, 齐典文, 王玲, 马天晓, 胡彤宇, 张国川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52-22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7
摘要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olyethylene glyco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 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初诊为骨肉瘤的患者 77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预防性应用 PEG⁃rhG⁃CSF 将其分为对照组(rhG⁃CSF 组)25 例、观察组(PEG⁃rhG⁃ CSF 联合 rhG⁃CSF 组)52 例。患者初次化疗方案均为 AP 案。通过定期观测血常规评估化疗后 ANC 减少 及预防性应用 PEG⁃rhG⁃CSF 的效果。结果 预防性应用 PEG⁃rhG⁃CSF 可以显著缩短 ANC 减少的持续时 间,降低Ⅲ⁃Ⅳ ANC 减少和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减少补充使用rhG⁃CSF 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同时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P < 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PEG⁃rhG⁃CSF 可以有效的降低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 ANC 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有益于保证骨肉瘤患者后续大剂量、高强度化疗的顺利进行。

COOK宫颈扩张球囊和欣普孕妇引产中的应用对比贝生在妊娠期高血压

江梅花, 陈先侠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57-22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8
摘要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COOK cervical ripening balloon,CCRB)和欣普贝生(地诺前 列酮)在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引产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 2018 9 月至 2020 9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有引产指证且宫颈 Bishop 评分< 6 分的足月妊娠期高血压孕妇,CCRB 104 例, 欣普贝生组 64 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引产过程中血压波动情况以及不良母婴 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 CCRB。欣普贝生组引产前宫颈 Bishop 评分低于 CCRB组(P < 0.05),但两组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及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欣普贝生组干预至12 h内阴道分娩率高于CCRB组(P < 0.05);欣普贝生组临产后血压波动最大值明显高于 CCRB 组(P < 0.05),但两组不良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欣普贝生较 CCRB 易引起宫缩过强或过频不良反应(P < 0.05)。结论 对于足月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使用欣普贝生和 CCRB 引产均展现了安全和高效的性能,当宫颈 Bishop 评分较低时,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较 CCRB 更加有 效,但易引起子宫过度刺激和较大血压波动,须严密监护下使用

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

谭惠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62-22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19
摘要 ( 3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采用倍他司汀结合 前庭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 1 月至 2019 12 月我院 160 例残余症状 BPPV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79例与观察组81例,仅给予对照组常规前庭训练,观察组联用倍他司汀,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 前后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残余症状发生频率、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 DHI-躯体障碍(DHIP)、DHI-情绪障碍(DHIE)、DHI-功能障碍(DHIF)、DHI 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228、0.054、0.193、0.267,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DHIP、DHIE、DHIF、DHI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t = 17.051、8.267、8.644、19.449,P < 0.05);治疗前两组眩晕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234,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t = 13.583,P < 0.05);观察组走路不稳、漂浮感、昏沉、头晕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915、14.748、11.004、8.350,P <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1,P > 0.05)。结论 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有效减轻 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BPPV 患者眩晕障碍程度,降低残余症状发生频率。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鉴别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黄忠江 姜增誉 李健丁 张智星 陈文青 ​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66-227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0
摘要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基于增强 CT 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机器学习鉴别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证实的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 26 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2 例。CT 图像手工勾画肿瘤感兴趣区,提取组学特征,数据经过归一化及空间降维,筛选特征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 5 倍交叉验证,选取交叉验证集 AUC 最高的模型为最佳模型。分析临床特征确定预测因子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利用临床所选预测因子和最 佳组学模型预测值建立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 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列线图的拟合度。绘制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的净获益。结果 最佳组学模型为 LR 模型,经 bootstrap 法内部验证模型 AUC 值为 0.836(95%CI:0.701~0.927)。综合模型 AUC 值为 0.869(95%CI:0.740~0.949),列线图校正曲 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型的决策曲线也获得了良好的净获益。结论 结合临床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具有较好的鉴别肾均质性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能力

应用三维扫描法和水置换法测定脑卒中患者双手体积的研究

林桦, 王年, 刘智岚 , 李果 , 袁景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71-22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1
摘要 ( 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三维扫描法和传统水置换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双手体积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住院的100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手水肿患者,采用手持非接触式三维扫描仪对其进行双手扫描,获取手部三维点云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双手 模型进行去噪等处理,以桡、尺骨茎突连线为基线测量左右手体积;同时采用传统水置换法测量这 100 脑卒中偏瘫患手水肿患者的双手体积。对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 两种方法测量100例脑卒中偏瘫患手水肿患者得到的健侧和患侧手体积结果无明显差异(健手:t = 1.378 P = 0.171;患手:t = 1.973,P = 0.051);三维扫描法测得的体积与水置换法测得的体积存在明显相关性(健 手:r = 0.992,P < 0.001;患手:r = 0.997,P < 0.001);Bland⁃Altman 图示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体积数据在 95%的一致性范围内,一致性良好。结论 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法测量脑卒中偏瘫患手体积与传统水置换 法测量手体积结果一致,三维扫描获得的手部数据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分部测量和分析,可为研究患手 水肿恢复状况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调查研究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资源调查研究

杨玲 黄茜茜 徐庆锋 庞震苗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76-22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2
摘要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的人员配备、床位配置、中医疗法使用 及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情况,通过全省不同区域、地市间的对比,了解当前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 药资源情况,为基层中医药资源的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 测指标体系,选取广东省 21 个地市共 1 164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 1 153 个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对象,对 2019 年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资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基层中医药资源较为充 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域发展存在差异。地市基层中医药资源发展不均衡,中医类资源占比较低。 中医疗法开展种类及设备配备数量较多,但以简单疗法为主。结论 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支 持,特别对粤东西北地区给予更多的倾斜,提高资源的配置使用。均衡各地市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效 率,增强发展动力。加强技术性投入,改善软硬件设施,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业务水平

睡眠时间和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进展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郭正勇, 赵观进, 张慧泽, 江波, 张宇 , 许洪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82-228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3
摘要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睡眠时间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KD)尿蛋白进展风险的关联。方法 收集 2015 6 月至 2017 10 月本院肾内科就诊的 857 例早期 DKD 患者作为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利用多因 Cox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不同睡眠时间与早期 DKD 尿蛋白进展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有 765 例早期 DKD 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9.1 ± 6.2)岁,中位随访时间 2.8 年,DKD 尿蛋白进展者 123 例,进展发生率为 16.1%。睡眠时间 < 6、6~8、> 8 h/d 进展发生率分别为 29.4%(45/153)、12.5%(70/560)、15.4%(8/52)。睡眠时间< 6 h/d 尿蛋白进展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睡眠时间 6~8 h/d 为基准相 比,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 6、> 8 h/d 发生尿蛋白进展的 HR(95%CI)分别为 1.82(1.14~2.91)、1.04 (0.75~1.44)。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每日运动量、吸烟、饮酒等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调整相关 影响因素后人群结果相似,睡眠时间不足与 DKD 尿蛋白进展风险有统计学关联,但睡眠时间过长与 DKD 尿蛋白进展风险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进展的危险因素。

中医药现代化

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与调节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研究

肖阁敏, 郭文海, 戴敏, 杨跃武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87-229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4
摘要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自拟二小汤(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及其 对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cells,Tregs)相关因子的作用。方法 64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32 例。观察组应用自拟二小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 28 d 后,观察两组症状评分、血清 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 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 17 (interleukin 17,IL⁃17)含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打喷嚏、鼻痒、鼻塞症状评分低于对照 组(P < 0.05);观察组血清中 TGF⁃β、IL⁃10 高于对照组(P < 0.05),IL⁃17 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鼻结 膜炎生存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scale,RQLQ 评分)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自拟二小 汤可以改善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提升患者血清中 TGF⁃β、IL⁃10 的含量,降低 IL⁃17 的含量,明显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效果全面优于氯雷他定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及远期疗效。

七白散加减联合调Q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疗效及对血清中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影响

张翠侠 陈桂升 管志强 李敬果 唐志铭 王蒙蒙 单霄 屈雯 车明 段彦娟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92-22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5
摘要 ( 3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七白散加减联合调Q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疗效及对血清中丙二醛(MDA)、脂质 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 126 例入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 疗组和对照1、2组。治疗组予以七白散加减联合调Q激光联合治疗;对照1组予以调Q激光治疗;对照2 予以七白散加减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皮损改善 明显,有效率为92.8%(39/42),对照1组有效率为64.2%(27/42),对照2组有效率为71.4%(30/42),三组有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较两对照组患者血清MDA/LPO 下降明显,SOD显著升高(P < 0.01)。 结论 七白散加减联合调Q激光对黄褐斑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述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冯皓月, 岳仁宋, 张新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296-229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6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一种以大血管床内持续动脉粥样硬化为特点的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已有多个队列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影响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发展。本文重点综述肠道菌群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肠道菌群、糖尿病和血管病变 三者的联系,探索肠道菌群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潜力,以期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靶点。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br#

郭鹰 , 江代红, 郭富饶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300-23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7
摘要 ( 3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流感染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而导致的严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 点,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沉重负担。血流感染的快速、明确诊断,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及药敏性分析是及时实 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的前提,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血培养技术不断发展,但在快速诊断方面 的劣势始终难以解决,不可能在 3 h 内获得诊断结果。所以,亟需新的快速诊断技术用于临床。本文就目 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临床经验
膀胱癌根治术后尿流改道中Bricker 与Wallace回肠膀胱的比较#br#
宋进波, 董秉琪, 朱明凯, 马永康 , 赵世明, 杨铁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  2304-23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17.028
摘要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