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5-07-25
上一期   
指南解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要点解读
刘明波,何新叶,杨晓红,王增武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11-21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1
摘要 ( 1763 )   HTML ( 50)   PDF (2114KB) ( 10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加重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仍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23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CVD的粗发病率为620.33/10万,其中男性为717.36/10万,女性为519.64/10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我国在CVD诊疗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CVD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持续上升,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系统梳理了我国CVD的流行趋势、危险因素、诊疗现状、研究进展及卫生经济学负担等方面的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旨在为制定科学、有效的CVD防控策提供科学依据。

专题笔谈
毛兰素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治疗潜力的研究进展
李京朔,刘首诗,郭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32-21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2
摘要 ( 120 )   HTML ( 27)   PDF (589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综述系统探讨了来源于传统中药石斛的活性成分毛兰素在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为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侵袭性亚型,TNBC因治疗靶点匮乏,治疗选择有限,临床仍主要依赖传统化疗方案。毛兰素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展现了显著的抗癌潜力,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特别是线粒体功能紊乱介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依赖性途径的激活,从而增强癌细胞对死亡信号的敏感性。在分子水平,毛兰素在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等关键致癌通路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诱导细胞凋亡。然而,尽管毛兰素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其开发仍面临溶解度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挑战。因此,探索毛兰素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及作为放射增敏剂的潜力成为提升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研究方向。值得关注的是,毛兰素通过重塑凋亡调控网络(如调节Bax/Bcl-2蛋白比例)克服TNBC耐药性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极具前景的多靶点治疗候选药物。目前大多数证据来自体外和动物实验,未来需通过人类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并结合纳米递送系统优化、结构衍生物开发等策略改善药代动力学特性。本综述系统梳理毛兰素诱导凋亡的核心机制及治疗潜力,为开发针对TNBC的创新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专题报道:乳腺癌
组织补偿膜使用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皮肤剂量的影响
胡作怀,付建东,李小芳,姚欣悦,赵宾,晏涑,何思思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38-21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3
摘要 ( 51 )   HTML ( 17)   PDF (576KB) ( 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组织补偿膜(Bolus)不同使用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皮肤剂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间,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需胸壁放疗的女性患者60例,用Pinnacle3 9.10放疗计划系统(TPS)为每例患者设计2个VMAT双半弧放疗计划,靶区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Plan1前半程添加Bolus优化放疗15次,后半程10次去掉Bolus,不做计划优化,保持前半程优化计划的子野形状和剂量权重,仅做剂量计算,将有无Bolus的计划组合放疗;Plan2前半程添加Bolus优化放疗15次,后半程10次去掉Bolus,重新做计划优化,将两次优化计划组合放疗。用SPSS 29.0软件对两组计划的数据做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 皮肤Dmean、V52.5、V55,心脏Dmean、V5、V30、V40,患侧肺Dmean、V5、V20,脊髓外扩Dmean、Dmax,健侧乳房Dmean、V5、V10,患侧肱骨头Dmean、V30,PTV的Dmean、V50、V55、D2%、D98%、CI、M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靶区层面剂量分布,DVH图明显不同;而PTV的HI(P = 0.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5次Bolus与10次不加Bolus的两个优化计划组合,真实反映了计划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能更好地保护患者胸壁皮肤。

术前腋窝超声正常的临床T1—2 N0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丘海,归奕飞,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43-21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4
摘要 ( 48 )   HTML ( 17)   PDF (548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 AUS)正常的临床T1—2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区(乳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2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27例术前AUS评估正常的临床T1—2 N0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47例(11.0%)患者探及正常腋窝淋巴结,余380例(89.0%)患者腋窝超声均未见报告肿大淋巴结。78例(18.3%)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SLN转移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相关(P < 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OR = 4.118, 95%CI: 1.349 ~ 12.571)、肿瘤最大径> 2 cm(OR = 2.246, 95%CI: 1.252 ~ 4.029)、脉管癌栓(OR = 4.477, 95%CI: 2.207 ~ 9.081)和神经侵犯(OR = 3.013, 95%CI: 1.573 ~ 5.771)是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短径、数目与SLN转移数目无关(P ≥ 0.05),而与病理淋巴结(pathological node, pN)分期有关(P < 0.05)。1 ~ 2枚SLN转移患者的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长径、最短径、数目与ALN转移数目、pN分期变化均无关(P ≥ 0.05)。根据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的AUC值为0.702(95%CI: 0.651 ~ 0.749, P < 0.000 1),该模型预测的敏感度为78.21%,特异度为59.12%。 结论 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肿瘤最大径> 2 cm、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术前AUS正常的临床T1-T2N0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SLN转移的显著危险因素。另外,单从对pN分期的影响来说,对于cT1—2 N0且1 ~ 2枚SLN转移的绝大部分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是可行的,但尚不能从超声腋窝淋巴结的特征预测与腋窝淋巴结(ALN)转移、pN分期的相关性。

不同MRI测量方式评估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
段玉灵,周雪枝,李永义,马丽霞,杨德盛,程姣,伍燕,刘桃,蒋国元,王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52-21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5
摘要 ( 87 )   HTML ( 19)   PDF (909KB) ( 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乳腺磁共振(MRI)三种测量方法——RECIST 1.1标准、最优法和三维(3D)体积测量法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估中的诊断性能差异,筛选更具临床实用性的影像学评估方式。 方法 纳入2019—2023年间接受NAC及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0例。化疗前后分别于1周内完成乳腺MRI,采用RECIST 1.1、最优法和3D体积测量法进行疗效评估,以MP病理分级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并通过Delong检验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RECIST 1.1、最优法和3D测量法的AUC分别为0.768、0.795和0.883,3D体积测量法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 < 0.05)。3D法在敏感度(98.9%)、特异度(77.8%)和准确性(95.5%)方面均表现最优。最优法在部分指标上亦优于RECIST 1.1。 结论 3D体积测量法在乳腺癌NAC疗效评估中显示出最佳的诊断性能,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最优法相较于传统RECIST 1.1方法也表现出更优的判别能力,是资源受限情况下的可行替代方案。

临床新进展
深度学习在早期胃癌内镜图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张倩,曹云太,王志洁,周伯琪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60-21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6
摘要 ( 75 )   HTML ( 23)   PDF (597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胃癌作为全球高发恶性肿瘤,因临床症状隐匿性导致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早期胃癌的精准筛查与病理特征解析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核心环节。内镜技术虽作为胃癌早期筛查的金标准,但其诊断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正实现诊疗规范式的革新。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可高效识别早期胃癌迹象,其不仅提升病灶辨识灵敏度,更能实现早期胃癌关键病理特征的智能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可视化诊疗依据。该文旨在梳理深度学习技术在早期胃癌内镜图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基础研究
基于ROS/NLRP3/Caspase-1焦亡通路探讨针刀对LDH模型兔神经根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
蒋强,丁宇,丁至立,韩嘉恒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67-21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7
摘要 ( 58 )   HTML ( 19)   PDF (683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OS/NLRP3/Caspase-1焦亡信号通路在针刀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模型兔神经根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10只)、电针干预组(阳性对照组)(10只)和针刀干预组(10只),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和针刀干预组采用经典自体髓核移植方法建立LDH神经根炎性反应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干预。取背根神经节组织应用荧光探针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适配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 ASC)、Gasdermin D N末端片段(Gasdermin D N-terminal fragment, GSDMD-N)、半胱天冬酶-1(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 1, Caspase-1)的表达和钙黄绿素乙酰氧甲酯(Calcein Acetoxymethyl Ester, Calcein AM)染色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的开放情况。 结果 各组背根神经节组织ROS的相对荧光强度比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电针干预和针刀干预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5)。各组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比较,模型对照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电针干预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5);针刀干预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5)。各组线粒体通透转换孔的相对荧光强度检测结果比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电针干预和针刀干预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 针刀通过靶向调控ROS/NLRP3/Caspase-1信号轴,抑制细胞焦亡,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阐明了针刀通过调控ROS/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下游通路,揭示了针刀治疗LDH的潜在分子机制。

LCN2介导EGFR磷酸化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夏亚琼,朱悦,蒋呈呈,谭鸿平,张雁,刘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74-21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8
摘要 ( 51 )   HTML ( 24)   PDF (1069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脂钙蛋白2(lipocalin2, LCN2)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磷酸化对人输卵管炎性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 取人输卵管上皮细胞,LPS干预建立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实验(Model + si-LCN2或Model + oe-LCN2)组和阴性对照(Model + si-NC或Model + oe-NC)组。探究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炎症水平、EGFRmRNA、LCN2、EGFR、p-EGFR、p-EGFR/EGF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与Model组相比,Model+si-LCN2组细胞活性提升、细胞凋亡率减低,炎症因子表达下降(P < 0.05);免疫共沉淀证实LCN2与EGFR存在靶向关系。与Model组相比,Model + oe-LCN2组p-EGFR、p-EGFR/EGFR水平升高(P < 0.05),EGFR改变不大(P > 0.05)。 结论 抑制LCN2所介导的EGFR磷酸化,可提高细胞活性、减轻细胞凋亡及细胞炎症,从而改善LPS诱导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

临床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小脑灰质髓鞘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李斌,胡敏,杨罗东,张子维,胡媛媛,张桂青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83-21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09
摘要 ( 72 )   HTML ( 20)   PDF (1133KB) ( 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T1加权(T1w)和T2加权(T2w)的比值图像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C)小脑灰质髓鞘含量及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30例PTSD患者(PTSD组)及30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HC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PTSD组和HC组的认知功能,随后进行磁共振(MRI)扫描;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小脑灰质区域T1w/T2w比值和灰质体积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探索其组间差异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与HC组相比,PTSD组左侧小脑灰质T1w/T2w比值降低(体素水平P < 0.001,团块水平P < 0.05, GRF校正);PTSD组T1w/T2w比值减少区域同时存在灰质体积减少(voxel P < 0.005, cluster P < 0.05, GRF校正);相关性分析显示,PTSD组左侧小脑灰质T1w/T2w比值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 结论 PTSD患者左侧小脑灰质区域髓鞘含量及灰质体积减少,且髓鞘和体积减少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T1w/ T2w比值为PTSD患者髓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李存耀,杨晓亮,魏灿,齐伟,井俊峰,张艳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91-219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0
摘要 ( 57 )   HTML ( 17)   PDF (1589KB) ( 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3D数字化全息影像重建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行实时导航。对照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最佳参数的二维影像(增强CT与增强MRI)进行术前规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Renal评分)、术中指标(手术总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肾功能变化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肌酐变化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及术中(肾集合系统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出血、皮下气肿、尿瘘)等发生率。 结果 成功构建了观察组23例肾肿瘤患者的全息影像,并对各个组织进行不同颜色标记,术前可直观地展示肾脏及肿瘤病灶、集合系统、肾动静脉、肾上腺、下腔静脉等组织并进行术前规划,术中提供实时的空间引导,精准定位肿瘤并辅助切除。对照组23例患者均采集到最佳参数的增强CT与增强MRI图像进行术前规划。本研究46例患者均由同一名具备相应资质的主刀医师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肿瘤,其中透明细胞癌(27例)、嫌色细胞癌(7例)、乳头状细胞癌(5例)、肉瘤样癌(2例)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及术后1个月肌酐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75、0.331、0.273)。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未损伤集合系统,对照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基于MRI与CT数据融合的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有助于术前规划和术中精确导航,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围术期风险。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
李月,张伟新,梁汉生,高欣悦,冯艺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199-22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1
摘要 ( 86 )   HTML ( 19)   PDF (470KB) ( 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手术前、后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老年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苏醒期体温的影响。 方法 回顾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麻醉恢复室(PACU)内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 60岁;(2)患者行全麻下胸腔镜肺手术;(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Ⅰ~ Ⅲ级;(4)复合TPVB。根据患者行TPVB的时间分为术前组(手术开始前行TPVB)及术后组(手术结束后行TPVB)。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在PACU内体温、低体温发生率、疼痛数字评分(NRS)、低血压、寒颤、苏醒延迟、拔管时间及停留时间。主要结局指标是进入PACU的体温及低体温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538例患者,依排除标准筛选后,对53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术前组406例,术后组128例。术前组PACU内体温明显高于术后组[36.1(36.0,36.2) ℃ vs. 36.0(35.9,36.2) ℃,P = 0.022],低体温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术后组(18% vs. 29.7%,P = 0.007)。此外,术后组PACU内NRS评分低于术前组[0(0,0) vs. 0(0,0),平均秩248.38 vs. 270.95,P = 0.036],但PACU内停留时间长于术前组[48(40,55) min vs. 44 (38,53) min,P = 0.039]。 结论 术前行TPVB更利于老年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体温保护,也有利于缩短术后PACU内停留时间,但对短期术后镇痛不利。

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刘文霞,罗如思,梁芳芳,王晓丹,管一春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04-22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2
摘要 ( 63 )   HTML ( 18)   PDF (462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OEM患者,其中助孕前未手术组228例(A组)、助孕前手术组426例(B组),分析两组的助孕结局。 结果 两组间的女方年龄、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基础FSH水平、AF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的AMH水平低于A组(P = 0.003)。两组间促排卵方案的应用、Gn总天数、Gn总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B组的Gn启动量高于A组(P = 0.011)。运用多重线性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A组和B组间的2PN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而两组间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两组的临床妊娠率(aOR = -0.896,95%CI: 0.540 ~ 1.488)、活产率(aOR = 0.976,95%CI: 0.589 ~ 1.620)仍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术干预可能会进一步损伤OEM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但似乎并不影响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助孕前手术治疗可能会改善OEM患者的受精率。

外踝摇拔戳手法联合支具固定“动静结合”治疗Hepple Ⅰ—Ⅲ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
王树龙,李东效,梁欢,朱瑞征,吴俊德,潘旭月,马占华,祁印泽,赵峰,黄阿勇,杨志敏,陈兆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10-22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3
摘要 ( 54 )   HTML ( 17)   PDF (827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外踝摇拔戳手法联合支具固定“动静结合”治疗Hepple I—Ⅲ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4家医院就诊的OLT患者82例,两组患者治疗均佩戴踝关节支具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每日外用使用2次(早晚各1次),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摇拔戳手法治疗,手法治疗2次/周,治疗天数及疗程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及疗程结束后2个月随访,治疗与随访期间均佩戴踝关节支具固定。观察并记录相关疗效指标疼痛评定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本体感觉、OLT病损面积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第2周、4周、随访时,试验组PRI评分、PPI评分、AOF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治疗后第4周、随访时,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侧主、被动复位误差角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组别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随访时OLT病损面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对照组踝关节核磁OLT病损面积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基于动静结合理念指导之下,摇拔戳手法联合西医常规疗法保守治疗OLT,在缓解疼痛、改善足踝功能、恢复本体感觉、修复病损面积、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驱动压导向的两种个体化呼气末正压滴定方法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呼吸功能的影响
朱浩文,徐仕杰,刘冉,洪新华,薛宜婷,田文泽,苏珍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17-22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4
摘要 ( 63 )   HTML ( 19)   PDF (535KB) ( 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驱动压导向的递增法与递减法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滴定对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呼吸力学和氧合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4年3—8月择期行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递减法滴定PEEP组(D组)和递增法滴定PEEP组(I组),每组30例。手术开始后两组于胸腔镜、腹腔镜时进行递减法和递增法PEEP滴定。记录预充氧前(T0)、插管后10 min(T1)、单肺通气应用PEEP 20 min(T2)、双肺通气应用PEEP 20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30 min(T5)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值。记录术后3 d、7 d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 结果 与I组相比,D组患者术中的氧合指数升高、肺顺应性增加(P < 0.05);两组在滴定后的驱动压和顺应性比滴定前均改善(P < 0.05)。 结论 驱动压导向的递增法与递减法个体化PEEP滴定方法均可以改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呼吸力学和氧合,递减法对于改善患者术中呼吸力学和氧合更加有效。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乔玉海,杜春花,赵新鸿,孟晓东,张剑飞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24-22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5
摘要 ( 65 )   HTML ( 18)   PDF (739KB) ( 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患者临床特点,分析CAP相关因素,构建和验证CAP的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12月医院收治的252例疑似CAP患者临床资料,按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集(n = 177)和验证集(n = 75)。基于建模集数据,采用Lasso筛选CAP相关预测因子,采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CAP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验证集患者数据绘制ROC与DCA,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建模集中86例CAP,占48.59%;验证集中32例CAP,占42.6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腰臀比、前列腺液IL-8、COX-2及PGE2异常升高是CAP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基于此构建Nomogram列线图。ROC分析显示,该模型判断建模集与验证集患者发生CAP的敏感度分别为0.814和0.802,特异度分别为0.673和0.703。DCA分析显示,列线图用于建模集与验证集的净效益阈值分别为0.1 ~ 0.9和0.2 ~ 1.0。 结论 CAP的发生与患者BMI、腰臀比、前列腺液IL-8、COX-2及PGE2水平相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性高,有助于CAP筛查。

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效果
李雷,韩露,吴更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31-22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6
摘要 ( 50 )   HTML ( 16)   PDF (732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 = 48),偶数为观察组(n = 48),对照组予以上颌前牵引治疗,观察组予以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颌面部软组织指标(LL-EP、NLA、G-SnPg)、硬组织指标[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度(MP-SN)、颌平面与眶耳平面(FH)角度(MP-FH)、上颌骨位置(A-OLP)、下颌骨位置(Pg-OLP)、Y轴角度(Y轴角)]、舌骨位置、牙性指标[H-X、H-Y、H-MP、H-F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 0.05);观察组LL-EP较对照组小(P < 0.05);观察组SNA、ANB、MP-SN、MP-FH、A-OLP及Y轴角均较对照组大(P < 0.05);观察组H-X、H-Y较对照组大(P < 0.05);观察组U1-NA较对照组大,覆较对照组短(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 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可显著提升骨性Ⅲ类错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软硬组织结构、舌骨位置及牙性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率的影响
李希,刘雪玲,谭湘玲,朱道琦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37-22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7
摘要 ( 69 )   HTML ( 16)   PDF (474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的132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n = 72)和常规组(n = 60)。早期组在术后24 ~ 72 h启动分阶段康复(呼吸训练、运动干预等),常规组仅接受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FEV1、FVC)、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总分40分)。 结果 早期组术后第3天、第7天FEV1[(1.6 ± 0.17)L vs. (1.3 ± 0.21) L; (1.9 ± 0.20) L vs. (1.6 ± 0.11) L]及FVC[(2.5 ± 0.20)L vs. (2.1 ± 0.14)L;(2.9 ± 0.25)L vs. (2.3 ± 0.23)L]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 < 0.05)。早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14.3% vs. 33.3%, χ2 = 6.79, P = 0.009),其中肺不张(6.9% vs. 20.0%, P = 0.031)及肺部感染(4.2% vs. 13.3%, P = 0.044)减少。早期组住院时间更短[(8.4 ± 1.2)d vs. (10.9 ± 2.3)d, P = 0.018],生活质量评分更高[(35.6 ± 3.7)分 vs. (30.8 ± 4.5)分, P = 0.03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6% vs. 31.7%, χ2 = 1.07, P = 0.301)。 结论 早期肺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胸腔镜手术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干预措施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基于270例临床数据对Oxford 3代单髁置换假体型号分布规律与预测分析
徐康,白树财,李晓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43-22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8
摘要 ( 57 )   HTML ( 15)   PDF (796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Oxford 3 代膝关节单髁置换(UKA)假体型号的分布特点,为临床选择合适UKA假体提供参考。 方法 对治疗组2019年4月至2023年9月期间,用Oxford 3代假体行UKA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7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侧别及假体型号,分析股骨和胫骨假体型号的分布与匹配关系。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影响股骨型号的关键因素,构建UKA假体型号相关参数的分布图。 结果 股骨假体中XS(21.5%)、S(44.1%)、M(26.3%)、L(8.1%);胫骨假中AA(11.1%)、A(23.7%)、B(29.3%)、C(18.9%)、D(10.4%)、E(6.7%)。胫骨AA对应股骨XS符合率93.3%,A/B对应S符合率96.0%,C/D对应M符合率95.8%,E对应L符合率91.7%,总体匹配率95.2%。身高(AUC = 90.63%)、性别(AUC = 81.59%)及体质量(AUC = 84.47%)与股骨型号显著相关(P < 0.01),年龄和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多使用S号(59.6%),男性以M/L号为主(65.2%);女性≤ 160 cm 时XS/S号占比超90%,男性> 175 cm时L号使用率达88.9%。基于身高、性别术前预测的准确率为70.7%,术中结合胫骨型号后提升至77.0%。 结论 本研究人群UKA假体分布与西方人群存在差异,与亚洲及国内其他地区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建立的UKA假体分布图及匹配规则预测准确度较高,能有效指导术前规划与术中股骨假体型号的选择。

药物与临床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暴晓梅,刘宇,金成成,王路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50-22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19
摘要 ( 56 )   HTML ( 15)   PDF (561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口腔癌手术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 = 53,0.6 μg/(kg·h)右美托咪定 + 2 μg/kg舒芬太尼]、B组[n = 53,0.4 μg/(kg·h)右美托咪定 + 2 μg/kg舒芬太尼]、C组[n = 52,0.2 μg/(kg·h)右美托咪定 + 2 μg/kg舒芬太尼]。比较3组应激反应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围术期镇静镇痛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镇痛/伤害刺激指数(ANI)]、疼痛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与术前12 h比较,术后48 h 3组血清BDNF、Cor、IL-6水平均降低,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 < 0.05);与麻醉前(T0)时相比,3组插管时、插管后1、5 min(T1 ~ T3)时间B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1 ~ T3时BIS均低于T0时(P < 0.05),3组组间相同时间点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1 ~ T3时ANI高于T0时,A组ANI高于B组、C组(P <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6、24、48 h 3组疼痛评分均降低,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 <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组CD3+、CD4+均降低,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 < 0.05),3组CD8+均升高,A组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P < 0.05);与术前1 d相比,术后当晚、术后第2晚 3组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 < 0.05)。A组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C组(P < 0.05),B组、C组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0.6 μg/(kg·h)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口腔癌手术患者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改善睡眠质量,但术中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高频超声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诊断价值
焦新宇,郭颖,刘宏鹏,祝鹏宇,曹宇,陈巍,霍宏,谢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58-226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20
摘要 ( 54 )   HTML ( 19)   PDF (840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高频超声(HFUS)探讨周围性面瘫(PFP)急性期患者颅外段面神经主干直径、局部血流动力学、面肌厚度的改变。 方法 纳入60例急性PFP患者作为PFP组,另纳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HFUS扫查并记录颅外段面神经主干直径(FN-d),面动脉直径(FA-d),面动脉收缩期流速(FA-Vs)、面动脉舒张期流速(FA-Vd)、面动脉阻力指数(FA-RI)、额肌厚度(FM-t)、降口角肌厚度(DAO-t)、降口唇肌厚度(DLI-t)等面部参数。评估各面部参数在PFP急性期诊断中的可行性,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差异性比较,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FP患者急性期面部参数与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1)PFP组H-B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不同检测者重复测量面部参数可信度良好(ICC > 0.75)。(3)PFP组患侧FN-d、FA-RI值高于健侧和对照组、FA-Vs、FA-Vd、DAO-t、DLI-t值低于健侧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PFP组患侧FN-d、FA-RI值与H-S量表评分成负相关(r = -0.847,P < 0.05;r = -0.863,P < 0.05);FA-Vs、FA-Vd、DAO-t、DLI-t与H-S量表评分成正相关(r = 0.808,P < 0.05;r = 0.757,P < 0.05;r = 0.836,P < 0.05;r = 0.694,P < 0.05)。 结论 HFUS可有效检出PFP患者急性期颅外段面神经主干直径的增加、局部微循环障碍以及面肌萎缩等特征性改变,且FN-d、FA-Vs、FA-Vd、FA-RI、DAO-t、DLI-t的增高与减低能够准确反映PFP的改善或进展,对临床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慕永刚,陈龙云,从痛快,井绪秀,张素贞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64-22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21
摘要 ( 56 )   HTML ( 17)   PDF (502KB) ( 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评估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前额与双侧颞区的脑功能特征,及其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方法 纳入45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时应用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检测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的额叶和双侧颞叶脑激活特征,测定额叶和双侧颞叶积分值、重心值及斜率。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一般资料、组词数及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指标对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影响及诊断效果。 结果 在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患者组组词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其额叶积分值、斜率和双侧颞叶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额叶重心值、颞叶重心值和双侧颞叶斜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颞叶积分值与精神分裂症患病相关(OR = 0.979, P = 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额叶积分值、额叶斜率和颞叶积分值对是否患病分类较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1、0.644和0.779(均P < 0.05)。 结论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在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额叶及颞叶的积分值降低、额叶斜率降低;这些指标对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调查研究
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贾松波,王真真,杨巧菊,杨艳格,关家怡,闵丽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69-22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22
摘要 ( 65 )   HTML ( 15)   PDF (670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间的中介作用,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40例住院治疗的中青年SCI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事件相关反刍思维量表(ERRI)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5.0中Process4.1插件的 Model-6进行中介分析。 结果 中青年SCI患者PTSD、社会支持、反刍思维、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分别为29.00(26.00,35.75)、67.00(62.00,70.00)、37.00(34.00,41.00)和36.00(33.00,42.00);PTSD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 = -0.553、r = -0.484,P < 0.001),与消极应对、反刍思维呈正相关(r = 0.499,r = 0.472,P < 0.001);中介模型检验显示,反刍思维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PTSD间的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分别为-0.078 1、-0.097 0和-0.049 6,分别占总效应的17.81%、22.12%和11.31%,反刍思维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效应分别显著,效应值分别为-0.026 3、-0.026 2,分别占总效应的5.99%和5.97%。 结论 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在中青年SCI患者社会支持和PTSD之间起着简单和链式中介作用。医务人员在制定改善和预防患者PTSD的相关干预措施的时候要注重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可以从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反刍思维水平,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等方面来改善和预防患者的PTSD。

综述
结核细胞外囊泡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与挑战
赖静文,赵雨川,巫株华,陈珣珣,彭柯浩,陈喻晖,魏然,赖晓宇,王静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4):  2278-22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4.023
摘要 ( 73 )   HTML ( 22)   PDF (515KB) ( 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核病仍是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然而,传统的结核病病原学诊断方法存在阳性率较低、检测周期较长等局限性,尽管分子诊断技术具备高灵敏度,但其高度依赖于痰液样本,因此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结核病诊断的难题,在结核病临床实践中,开发不依赖于痰液样本的新技术手段已成为当前亟待攻克的关键任务。近年来,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感染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中表现出巨大潜力,大量研究也表明其在结核病领域中同样具有探索价值。该文深入探讨了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结核病感染机制中的角色,系统归纳了结核细胞外囊泡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结核病诊断、治疗监测及疾病机理探索等层面的研究进展与潜在价值,并对其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予以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与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