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2-25
临床新进展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裴天楚, 黄隆, 吴国惠, 潘文娜, 刘嘉敏, 潘宣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19-4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1
摘要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的治疗通常选择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使得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得到有效地提高。树突状细胞作为免疫系统递呈抗原能力最强的免疫细胞,利用肿瘤特异性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制备的疫苗在治疗Ⅲ~Ⅳ OSCC 的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放化疗可以发挥出优劣互补的作用,但在单独应用于治疗 OSCC 方面仍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解决树突状细胞疫苗对抗原的高效摄取、加工处理以及寻找新的有效生物靶点等问题,可为今后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基础研究
白介素⁃17A通过自噬调控支气管成纤维细胞胶原降解
姚培学, 杨胜红, 陈杰, 欧阳瑶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23-4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2
摘要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对大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bronchial fibro⁃ blasts,BF)增殖、自噬及自噬后胶原降解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合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 BF 并鉴定,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实验分组:对照组、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IL⁃17A 组、IL⁃17A 组;透射电 镜观察细胞自噬泡的形成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 BF 中自噬标记蛋白 LC3、p62 的表达;ELISA 法检测各组 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TIMP⁃1)的表达。结果 IL⁃17A 浓度为 20 ng/mL BF 细胞增殖能力最佳。IL⁃17A 组中自噬泡数量明显减少,LC3⁃Ⅱ/LC3⁃I 的比值及 MMP⁃1 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62 TIMP⁃1 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P<0.05)。雷帕霉素部分逆转了 IL⁃17A 的作用。结论 (1)IL⁃17A 可促进 BF 细胞增殖;(2)IL⁃17A 通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抑制剂RGFP966改善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

任安邦, 李荣, 徐安安, 简海锋, 李可俊, 袁亚维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28-4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3
摘要 ( 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度选择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抑制剂 RGFP966 在治疗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中的作用。方法 医用直线加速器放射 处理小胶质细胞系 BV2 或海马神经元细胞系 HT22,细胞免疫荧光观察放射后小胶质细胞激活指标 IBA⁃1 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放射后小胶质细胞表达和 分泌的炎症因子水平;CCK-8 实验测定小胶质细胞系 BV2 和海马神经元细胞系 HT22 的细胞活力;TUNEL 实验检测放射后神经元凋亡的数量。结果 与单纯放射组比较,RGFP966+放射组的小胶质细胞 BV2 炎症因子(TNF⁃α /IL⁃6/IL⁃1β)mRNA 表达及其分泌均显著降低、神经元 HT22 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减少、BV2 HT22 细胞活力明显改善。小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RGFP966 可显著减少放射导致的海马神经元凋 亡。结论 HDAC3 抑制剂 RGFP966 可有效抑制放射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并减少放射后神经元 的凋亡。因此,RGFP966具有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应用潜力。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2在内脏高敏感性大鼠视上核的表达及作用
毛广通, 苗蓓, 王德广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34-4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4
摘要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2(HCN2)在慢性内脏高敏感性(CVH)大 鼠下丘脑视上核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新生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结直肠扩 张(CRD)、溶剂(Vehicle)、ZD7288 1 ng、ZD7288 10 ng ZD7288 100 ng 组,每组 6 只。新生大鼠 CRD 法制 CVH 模型。大鼠 8 周龄时,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内脏痛阈和腹外斜肌放电肌电图(EMG)等 方法评估 HCN2 通道抑制剂 ZD7288 视上核立体定位注射对大鼠内脏感知的影响,之后处死大鼠。应用 HE 法对大鼠结肠进行病理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 检测视上核 HCN2、c⁃Fos 的表 达。结果 光镜下,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未见显著病理性改变。与Sham组相比,CRD组大鼠视上核HCN2 表达显著上调(P < 0.05);c⁃Fos 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 < 0.05);HCN2 c⁃Fos 共表达细胞显著增多(P < 0.05)。ZD7288 视上核立体定位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升高 CVH 大鼠的 AWR 评分和 EMG 曲线下面积,降 低内脏痛阈(P < 0.05)。结论 下丘脑视上核通过上调HCN2通道蛋白参与抑制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

大鼠Kruppel样因子14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任志磊, 杨崇哲, 银孟卓, 黄凯华, 刘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41-4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5
摘要 ( 3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生理状态和病理性肥大时大鼠乳鼠心肌细胞(NRVM)内Kruppel样因子14(KLF14的表达水平。构建大鼠KLF14腺病毒载体,感染大鼠NRVM稳定高表达KLF14,探讨其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根据NCBI数据库KLF14的序列合成并构建pHBAd⁃MCMV⁃RFP⁃KLF14重组质粒,PCR和测序鉴定 后通过大肠杆菌扩增,在HEK 293细胞中包装成KLF14腺病毒。用KLF14腺病毒或阴性对照红色荧光蛋白 RFP)腺病毒感染 NRVM,使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刺激 NRVM 诱导心肌细胞肥大,RT⁃PCR 检测 BNP KLF14的表达水平。结果 PCR和测序鉴定证实KLF14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RT⁃PCR检测感染KLF14腺病 毒可以显著上调KLF14在NRVM中的表达,增加ISO上调的BNP的表达。结论 生理情况下,KLF14在心肌细胞中低丰度表达,病理性肥大时表达升高。KLF14过表达促进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辅酶Q10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及细胞凋亡保护创伤性颅脑损伤
郑锐哲, 毛旻韬, 杨西涛, 刘玉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46-45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6
摘要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辅酶 Q10(CoQ10)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的保护作用 及机制。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采用标准电子控制性皮质撞击仪(CCI)进行造模。将小鼠随 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创伤性颅脑损伤组(TBI)、CoQ10 低剂量处理组(LDG)和 CoQ10 高剂量处理组 HD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各组炎症因子 TNF⁃α、IL⁃6、IL⁃1β的表达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 别对 Bcl⁃2、Bax 和活化的 Caspase3(c⁃Caspase⁃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Western blot 检测神经再生标记物 GAP43 的表达水平;采用改良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量表及转棒实验评估 小鼠颅脑创伤后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康复。结果 TBI 组相比,LDG HDG 组炎症因子 TNF⁃α、IL⁃6 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BI组小鼠相比,LDG和HDG组小鼠的Bcl⁃2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Bax、c⁃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2/Bax比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GAP43的mRNA 及蛋白水平在CoQ 处理后显著增加(P < 0.05)。TBI 后7、14 d,LDG 和HDG 组小鼠的mNSS 评分较 TBI 组显著降低(P < 0.05);而 LDG HDG TBI 组小鼠的转棒实验时间显著延长(P < 0.05)。 结论 CoQ10可能通过减少炎症损伤,降低细胞凋亡水平,从而对TBI 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miR⁃155⁃5p通过靶向抑制 机制 Sirt1影响子痫前期发生的机制
曹丹, 汤小芳, 李敏慧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51-4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7
摘要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中 microRNA⁃155⁃5p(miR⁃155⁃5p)通过靶向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 1(Sirt1)对子痫前期的发病机理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1 月至 2018 12 月期间,选择本院妇产 科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胎盘样本各 25 例。采用 RT⁃qPCR 法检测胎盘中 miR⁃155⁃5p Sirt1 表达。另外,在体外过表达 miR⁃155⁃5p 以及敲除 Sirt1 检测其对 HTR⁃8/SVeno 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 子痫前期胎盘中 miR⁃155⁃5p 表达高于对照组(P < 0.01),Sirt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子痫前期患 者中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子痫前期患者的 miR⁃155⁃5p 表达与 Sirt1 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636 6 P = 0.016 9)。在 HTR⁃8/SVeno 细胞中分别过表达 miR⁃155⁃5p 和敲除 Sirt1 均抑制滋养层细胞的侵袭和迁 移(P < 0.01)。结论 miR⁃155⁃5p 可能通过抑制 Sirt1 表达调节滋养层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影响子痫前期的发生。

临床研究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纤维蛋白原、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风险联合临床特征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风险

郝兴亮, 王莹莹, 张建, 李霜, 王乃志, 纪艳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58-4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8
摘要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血清标志物及临床特征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比较急性加重期 COPD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利用 ROC 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 纤维蛋白原(FIB)、Clara 细胞分泌蛋白⁃16(CC⁃16)预测其预后不良的价值,并进行多因素该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患者中年龄≥60 岁、肺功能Ⅲ-Ⅳ级、吸烟、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出现比 例及 MMP⁃12、FIB、CC⁃16 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标志物预测患 者预后不良的下曲线面积为 0.719、0.824、0.683。经 logistic 回归性分析证实 MMP ⁃12 ≥ 20.930 pg/mL FIB ≥ 3.465 g/L,CC⁃16 ≥ 0.405 pg/mL、年龄≥ 60 岁、肺功能Ⅲ-Ⅳ级、吸烟、合并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肺功能分级、合并症等临床特征及血清 MMP⁃12、FIB、CC⁃16 水平对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68例
李南南, 唐智旺, 汪志民, 陈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63-4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09
摘要 ( 7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对复杂性肾结石合并HIV感染患者共68例行经皮 肾镜碎石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 例患者一期碎石排石,清除率为 91.17%(62/68), 其中 1 例患者二期碎石。手术时间(93.62 ± 10.64)min,术中出血量(145.23 ± 21.32)mL,住院时间(5.2 ± 2.7)d,总并发症发生率 17.65%(12/68)。68 HIV 阳性患者术前均检查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术后 1 d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前后相关炎症指标(白细胞、血 小板、CR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复杂性肾结石合并 HIV 感染患者行经皮肾 镜碎石术,术前进行充分的免疫评估,做好围手术期准备,术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定和防护措施,对于医患而言,总体是安全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范梦迪, 李青菊, 李俊, 付威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68-4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0
摘要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门诊规律产检的妊娠妇女 179 例,根据 OGTT 试验结果,将其分为 GDM 组(66 例) 和对照组(113 例)。所有入组孕妇于次日空腹抽静脉血检测 Hp 血清抗体,比较两组患者中 Hp 的感 染率。GDM 组患者根据检测结果再分为 Hp 阳性和 Hp 阴性组两个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的妊娠结局。 结果 (1)对照组Hp的感染率为33.62%,GDM组为57.57%,GDM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 = 0.002)。(2 GDM 患者中,Hp 阳性组分娩孕周、孕末胎儿头围、腹围、新生儿体质量、身长显著低于 Hp 阴性组 P<0.05);Hp 阳性组妊娠剧吐(HG)、子痫前期(PE)、早产、流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Hp 阴性组(P 0.05)。结论 GDM 患者中 Hp 感染很常见,且较正常孕妇对 Hp 更易感,Hp 感染可影响 GDM 患者的妊娠结局。

COSSH⁃ACLF 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韩成美, 任运华, 丁雷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72-4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1
摘要 ( 3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 ⁃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CLF患者(HBV⁃ACLF组)、同期我院消化内科 门诊收治的 53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CHB 组)和门诊接诊的 50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计算 COSSH⁃ACLF 评分,检测血清IL⁃37、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 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收集HBV⁃ACLF 组临床资料和入院30 d 临床结局,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 35例)和存活组(94例)。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HBV⁃ACLF组COSSH⁃ACLF评分、 血清IL⁃37、ALT、AST、TBIL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CHE、Alb低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肝性脑病、低HBV⁃DNA、高COSSH⁃ACLF评分、高IL⁃37是影响HBV⁃ACLF患者 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 线下面积(AUC)为 0.880、0.798、0.9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82.86%、71.43%、91.43%;85.11%、76.60% 94.68%。结论 HBV⁃ACLF 患者 COSSH⁃ACLF 评分、血清 IL⁃37 水平显著增加,COSSH⁃ACLF 评分、IL⁃37 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有关,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可提高对HBV⁃ACLF 近期预后预测准确性。

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丽娟, 吴晓丽, 秦海艳, 朱蕻潮, 李进冬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77-4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2
摘要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ICU 入院时因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 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9 例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 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AKI)分为 AKI 56 例,非 AKI 73 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Logistic 回归分析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应用 ROC 曲线评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钙素原(PCT)在诊断 AKI 方面的能力。结果 AKI PCT、APTT 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与非 AKI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PTT,PCT 是患者发展为 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Alb AKI 的保护因素(P < 0.05);APTT PCT 曲线下面积(AUC > 0.8,APTT 75.0% 、85.2% ,PCT 73.4% 、74.1% 结论 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入 ICU 时的 APTT、PCT 水平是 AKI 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 素,Alb AKI 风险增加的保护因素;APTT PCT 在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 AKI 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地中海贫血大人群干预方法探讨
周艳洁, 黄永全, 黄水芬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82-4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3
摘要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准确、经济、高效的地中海贫血(地贫)干预方法。方法 20 525 对新婚夫妇 全部采血做血常规检查。观察组通过红细胞平均体积筛选出阳性人群做血红蛋白电泳,电泳后再选择部 分人做α地贫基因检测诊断出所有地贫风险夫妇。对照组全部做血红蛋白电泳,共设置 6 个筛查参数, 指导筛查阳性的夫妇再次抽血做α及β基因检测诊断出所有地贫风险夫妇。指导两组风险夫妇通过产前 诊断淘汰受累胎儿。结果 观察组 10 235 对夫妇中检出 392 对风险夫妇,检出率 3.83%,每对平均投入 4246 元;需跟踪 392 对夫妇;1 年内淘汰 25 例地贫儿,每例平均投入 77090 元。对照组 10290 对夫妇中检 207 对风险夫妇,检出率 2.01%,每对平均投入 11279 元;整个流程需跟踪 4 433 对夫妇;一年内淘汰 7 例地贫儿,每例平均投入 345 436 元。两组比较风险夫妇检出率、每干预 1 例地贫儿投入经费、需跟踪人数 差异显著。结论 观察组投入人力及检测经费显著少于对照组,成功干预的地贫儿却显著高于对照组, 合理选择筛查方法及流程能显著提高效率。

腹腔热灌注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替吉奥化疗 对单纯脱落细胞学阳性胃癌患者转化治疗效果

丁平安, 杨沛刚, 田园, 马国斌, 郭洪海, 刘洋, 张志栋, 王冬, 李勇, 赵群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86-4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4
摘要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紫杉醇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HIPEC)联合阿帕替尼、替吉奥化疗对单纯脱落细胞学阳性胃癌(P0CY1)患者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腹腔镜探查后证实为 P0CY1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 HIPEC 联合阿帕替尼、替吉奥治疗,具体用药为:腹腔镜探查术后先给予患者 3 周期 HIPEC 化疗(紫杉醇 75 mg/m2 ),HIPEC 治疗结 14 d 后开始进行连续 21d 口服阿帕替尼 500 mg/d;同时连续 14d 口服替吉奥 80 mg/(m2· d),停药 7 d,每 3 周为 1 疗程。在进行 3 周期转化治疗后再次进行腹腔镜探查术,主要研究终点是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转阴 率及R0切除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 DCR)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2018 2 5 日至 12 31 日有 277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经腹腔镜探查 后共入组38例(13.72%)P0CY1患者,全组中位年龄54岁。经3周期转化治疗后评估,ORR为52.63%(20/38), DCR 89.47%(34/38),所有患者均进行二次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转阴率为 42.11%,转阴患者 均行 R0 手术切除。中位随访时间 16.4 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 14.9 个月,1 OS 65.79%;中位无进 展生存期(mPFS)为 11.7 个月,1 PFS 50.00%。主要化疗不良反应是Ⅰ-Ⅱ级血液毒性反应及消化道 反应,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转化治疗和手术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HIPEC 紫杉醇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替吉奥治疗可以作为 P0CY1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的一种选择,能够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化疗不良反应可 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化治疗方案。

个性化微螺钉辅助成人腭中缝快速扩弓对髁突位置的影响

宋思吟, 刘从华, 王春林, 周丽淑, 毛琴, 蒋立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93-5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5
摘要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成人腭中缝快速扩弓对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 10 例成年且患有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患者,使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快速扩弓器进行扩 弓治疗,分别于扩弓前(T0)、扩弓后(T1)以及保持 3 个月后(T2)行锥形束 CT(CBCT)检查,并对相关髁突位 置参数进行测量、对比。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扩弓后(T1)左侧颞下颌关节上间隙 增加(0.31 ± 0.24)mm,右侧为(0.54 ± 0.41)mm;左侧颞下颌关节后间隙增加(0.77 ± 1.01)mm,右侧增加 0.49 ± 0.46)mm;左侧颞下颌关节外间隙增加(0.31 ± 0.40)mm,右侧增加(0.41 ± 0.34)mm;而双侧颞下颌 关节内间隙变窄左侧⁃(0.56 ± 0.65)mm,右侧⁃(0.49 ± 0.2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扩弓三个月后(T2)仍保持同样的变化;扩弓前(T0)、扩弓后(T1)以及保持 3 个月后(T2)双侧颞下颌关节半径及髁突 水平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个性化微螺钉辅助成人腭中缝快速扩弓会引起双侧髁 突位置发生适当的前下改变,有利于矫治效果的稳定。

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临床分析
杨光, 郑曼, 田伟千, 李莎, 赵峰, 武红会, 季方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498-5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6
摘要 ( 3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手术时间≤ 2 h组(S)、手术时间>2 h组(L),术后送麻醉复苏室(PACU)拔管后进行镇静程度评分。统计清醒拔管时间及出 PACU 时间,VAS 疼痛评分和出现恶心呕吐的次数。分析影响麻醉恢复质量的因素与手术时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中S组的清醒拔管时间短于L组(P < 0.05),出PACU时间也短于L组(P < 0.01)。患者的清醒拔管时间与手术 时间,出PACU时间与年龄皆有相关性(P < 0.01),VAS与BMI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可根据患者特征和外科医生的经验选择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术前通过预测影响麻醉恢复的因素如手术时间,年龄等,对于高风险患者提前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促进该类患者快速康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低温联合奥拉西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髓鞘碱性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王光绿, 邓峰, 潘明远, 陈琨, 王百欣, 莫贻敏, 简俊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02-5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7
摘要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低温联合奥拉西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5 月至 2019 6 月我院收治的 106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编号,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3 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奥拉西坦,观察组患 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压、临床疗效、血清 MBP GFAP 及不良反应等 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高(P < 0.05);两组患者昏迷 程度评分明显提高,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更高(P < 0.05);两组患者血清 MBP 和GFAP 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高(P <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71.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83%(χ2 = 4.015,P = 0.04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皮疹、腹泻、头晕 及发热等不良反应事件,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温联合奥拉西坦可有效改善患者 昏迷程度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MBP 和GFAP,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药物与临床

脑苷肌肽联合甲氯芬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MMP⁃2/9、TSP⁃1/2、神经相关因子的影响

马雪, 周世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07-5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8
摘要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脑苷肌肽与甲氯芬酯联用治疗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的 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123 ACH 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3 组,每组 41 例,对照 A 组予以脑苷肌 肽,对照 B 组予以甲氯芬酯,观察组予以脑苷肌肽与甲氯芬酯联合治疗。比较 3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血清 MMP⁃2/9、TSP⁃1/2、神经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 Rankin 表(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A、B 组(95.12% vs. 75.61%、78.05%,P<0.05);治疗 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低于对照 A、B 组,血清中 MMP⁃2/9、TSP⁃1/2、NSE、NGF、GFAP 水平低于对照 A、B 组, BDNF 水平高于对照 A、B 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 NIHSS、mRS 低于对照 A、B 组(P<0.05)。结论 苷肌肽与甲氯芬酯联用治疗 ACH 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 MMP⁃2/9、TSP⁃1/2 水平、调节神经相关因子,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传统开放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切口并发症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于洪威, 周雪莲, 崔学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13-5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19
摘要 ( 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传统开放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 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围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9 月至 2020 8 月于我院 住院并接受传统开放 LIF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特异度、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 426 例患者共出 现术后切口并发症65例,发生率为15.26%。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BMI、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是传统开放 LIF 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2.290 2.679、3.524、2.740、3.330,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 0.809(95%CI:0.768 0.845,P<0.001),约登指数为 0.549,特异度为 0.795,灵敏度为 0.754。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 测效能较好,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有效参考。

调查研究
中国中老年人多重慢性病现状调查与健康损失因素探究:基于CHARLS 2018数据
刘帅帅, 张露文, 陆翘楚, 刘焕兰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18-5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0
摘要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多重慢性病发病率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关影响 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 年第四次全国追访数据。调查覆盖了全国 28 个省的 45 岁以上受访者。研究纳入 14 种慢性病类型,若受访者被医生确诊 2 种或 2 种以上,则被定义为多重慢性病。采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daily living,IADL)和抑郁程度定义健康损失。 结果 多重慢性病患者(两种及两种以上患者)占比 53.8%;其中,共患两种、三种、四种以上慢性病的占比分别为 19.7%、14.2% 20.0%,存在 ADL 损失、IADL 损失、抑郁的分别占比 26.7%,26.6%,38.5%。年龄、女性性别、不良婚姻状况、农村和中西部居住环境是共病发病和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重慢病已成为我国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政府应重视这一重大健康问题,调整卫生体系服务重心,加大资源 投入,提高应对与管理能力。

中医药现代化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患儿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智超, 郭夏, 王石, 尹微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25-5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1
摘要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复发患 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 SLE 复发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 SLE 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增加槐杞黄颗粒治疗,治疗 12 周后比较临床疗效、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滴度阳性率、24 h Upro 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SLEDAI 评分变化,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 SLE 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ANA滴度阳性率、24 h Upro及血清IL⁃10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 /CD8+ 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 SLEDAI 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随访6个月,观察组SLE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SLE复发患儿 临床疗效,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降低SLE活动度,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护理
多学科整合护理路径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范文, 卢丛兰, 陈芳, 杨俊生, 孔祥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30-5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2
摘要 ( 3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联合心理、康复的多学科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 2018 6 月至 2019 12 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 65 例老年创伤性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常规护 理组和护理路径组。常规护理组 30 例,护理路径组 35 例。所有患者按照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护理路 径组根据设计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护理路径进行流程化护理。结果 路径护理组总住院日、外伤距离手术 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路径护理组护理干预后 SAS 评分 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中,路径护理组在健康教育、 服务主动性与及时性和服务人性化 3 个项目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 时,路径护理组功能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多学科整合护理路径模式,配合外科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老年创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效果
王晓琴 , 黄咏欣, 罗曼云 , 谢琼, 肖苑红, 曾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34-5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3
摘要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1 月至 2020 1 月我院产科足月经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 64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 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后的脐部感染、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 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干预后,可显著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与脐部愈合时间, 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

综述
A型肉毒毒素防治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进展
叶亮, 易阳艳, 王江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38-5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4
摘要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深部组织损伤愈合不良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 A 型肉毒毒素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对瘢痕周围的张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炎症因子释放与血管的生成以及瘢痕疼痛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也发现 A 型肉毒毒素对病理性瘢痕有着较好的疗效。而 相对于单独使用 A 型肉毒毒素,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防治病理性瘢痕更有效果。现就 A 型肉毒毒素对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Ⅳ型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姚超逸, 张义德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42-5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5
摘要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Ⅳ型心肾综合征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对于Ⅳ 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了解还不全面,治疗手段还不能有效控制型心肾综合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命的威胁。因此还需要对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开发出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将近年重点关注的型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FGL⁃1作为LAG⁃3主要的免疫抑制配体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贾王强, 倪红谚, 袁龙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47-5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6
摘要 ( 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 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又称 CD223,是一种在活化的 T 胞上被发现的跨膜蛋白,其可在活化的 CD4+T、CD8+T 细胞以及 Treg、NK 细胞、B 细胞和 DC 上表达,由胞外 区、穿膜区和胞内区 3 个部分组成。纤维介素蛋白 1(fibrinogen like protein 1,FGL⁃1)作为 LAG⁃3 的一种新 被发现的配体,在体外和体内以受体配体相互依赖的方式对 T 细胞功能发挥抑制作用。本文就 FGL⁃1⁃ LAG⁃3 通路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通过揭示 LAG⁃3⁃FGL⁃1 通路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为肿瘤

临床经验
婴幼儿肝血管瘤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晓伟, 马瑞霞, 贺小明, 叶志球, 梅世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52-5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7
摘要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腔镜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脐尿管癌18例报告
罗文坚, 孟庆军, 崔林刚, 李腾, 魏寅生, 徐鹏超, 杨涛, 杨过, 张瑜, 韩灵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4):  555-5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4.028
摘要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