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2-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降糖调脂治疗的探索
陈果, 赵湜, 王中京, 毛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277-280.  doi: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01
摘要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全球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状态。糖尿病合并 COVID⁃19 患者病 死率高。糖尿病与 COVID⁃19 可相互影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 受体感染胰岛细胞,细胞因子风暴、急性全身炎症反应损伤胰岛组织,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升 高。同时,高血糖促进 SARS⁃CoV⁃2 感染细胞的过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速 COVID⁃19 病情的进 展。针对糖尿病合并 COVID⁃19 患者,二甲双胍、DPP⁃4 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炎症和免疫调节作 用,可作为治疗的选择。DPP⁃4被发现是SARS⁃CoV⁃2
临床新进展
利用单细胞技术探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特征
代艳, 包梦颖, 曾燕玉, 刘云 , 叶雨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281-28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02
摘要 ( 4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许多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暴露于不同的组织 环境时可获得不同的表型和功能,尤其是在肿瘤组织中,以往已知的表面标记物已无法区分肿瘤中巨噬 细胞亚群。而最近快速发展的质谱流式、单细胞 RNA 测序,使全面绘制和研究肿瘤的各种细胞及其表型 和功能成为可能。本综述通过总结这些技术在定义肿瘤中巨噬细胞亚群方面的进展,讨论不同肿瘤相关 性巨噬细胞的特征表型和功能,寻找新的并具有治疗或预后潜力的生物学标记物,为今后肿瘤的临床免 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基础研究
沉默Cx43对癫痫小鼠的症状改善作用及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刘国玲 薛亦白 江康 徐凯丽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286-2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03
摘要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沉默缝隙连接蛋白(Cx43)对癫痫小鼠改善及对星形胶质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 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癫痫组、空载组、沉默组,监测脑电波,统计每分钟平均放电次数;检测 海马组织 Cx43 mRNA 表达;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癫痫持续时间和频率。星形胶质细胞分 为空白组、sh⁃Cx43组、NC 组,检测Cx43蛋白表达及2⁃脱氧葡萄糖(2⁃NBDG)表达阳性率。结果 癫痫组小 Cx43 mRNA 表达升高,沉默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癫痫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PAP)阳性细胞增 多,排列混乱,脑电波为痫样放电,每分钟平均放电次数增加;沉默组 GPAF 阳性细胞和痫样放电减少,每 分钟平均放电次数、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P<0.05)。sh⁃Cx43 组较空白组细胞 Cx43 蛋白表达降低, 2⁃NBDG 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 沉默 Cx43 可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改善癫 痫小鼠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作,发挥抗癫痫作用。

NEK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
陶雪梅 阮浩宇 左乔竹 庞智 周春立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291-2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04
摘要 ( 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 NEK2 在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肝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分别采用 qRT⁃PCR Western blot 检测NEK2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公开的 GEPIA 数据库分析 NEK2 与肝癌预后的关系。通过慢病毒包装构建 NEK2 过表达和干扰的稳转 细胞株,采用 CCK⁃8 法检测 NEK2 对肝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 NEK2 对肝癌细胞迁移 和侵袭能力的影响。GEPIA 数据库分析 NEK2 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分子的关系。结果 在mRNA和蛋白水平,NEK2的表达均高于其癌旁组织(P < 0.05)。GEPIA 据库显示在 NEK2 相对高表达的肝癌患者中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较差(P < 0.05)。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 NEK2 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功能;相 反,干扰 NEK2 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功能。GEPIA 数据库显示 NEK2 Twist1 Vim、FN1、TJP1、TGFB1、CDH1、CD44、JUP 正相关。结论 NEK2 在肝癌中表达增加,促进肝癌细胞恶性生 物学行为,且与EMT 表型有关,在评估肝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白鲜碱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骨转移PC⁃3细胞的作用
廖壮文, 梁采宇, 陈灿伟, 杨进顺, 黄帅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298-3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05
摘要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鲜碱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 人前列腺癌 PC⁃3 细胞,用白鲜碱处理 PC⁃3 细胞,通过 MTS 检测白鲜碱的半抑制浓度 IC50及对 PC⁃3 细胞 增殖的时间依赖性。细胞侵袭能力的检测采用 Transwell 实验;E⁃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 Snail 蛋白 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 Western blot 实验;使用 Wnt 通道激活剂(LiCl)和白鲜碱联合作用 PC⁃3 细胞后,通过 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 Snail E⁃cadherin 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Transwell 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 相比,白鲜碱作用PC⁃3细胞后侵袭能力下降(P<0.01)。PCR及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白鲜碱作用PC⁃3 胞后 E⁃cadherin mRNA 及蛋白表达升高,vimentin Snail 及细胞核中β⁃catenin mRNA 及蛋白的表达降低 P<0.01)。与白鲜碱组比较,白鲜碱与LiCl 联合作用PC⁃3细胞后Snail mRNA 及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白鲜碱可能通过抑制 Wnt/β⁃catenin/Snail 信号通路而抑制 PC⁃3 细胞上皮⁃

缺糖缺氧心肌细胞中miRNA⁃155对Notch 信号通路及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陈希妍, 马彦娟, 牛丽丹, 杨亚琴, 杨飞云, 石金河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04-3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06
摘要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iRNA⁃155 在缺糖缺氧心肌细胞模型中对 Notch 信号通路及心肌细胞凋亡与自 噬的影响。方法 建立缺糖缺氧细胞(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OGD 组,OGD + miRNA⁃155 inhibitor 阴性对照组及 OGD 组+ miRNA⁃155 inhibitor 组。利用 RT⁃qPCR 检测模型 组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中 miRNA⁃155 的表达情况;利用 Western blot 检测正常对照组,OGD 组,OGD + miRNA⁃155 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及 OGD 组+ miRNA⁃155 抑制剂组中 Notch1,HES1,Beclin1 Caspase⁃3 表达情况;利用 CCK⁃8 实验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活性。结果 RT⁃qPCR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模型组心肌细胞中 miRNA⁃155 的表达显著升高;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抑制 miRNA⁃155 的表达后,可显著 升高缺糖缺氧心肌细胞中 Notch1,HES1,Beclin1 的表达,降低细胞中 Caspase⁃3 的表达;CCK⁃8 实验结果显 示,抑制 miRNA⁃155 的表达后,可显著提高缺糖缺氧心肌细胞的活性。结论 MiRNA⁃155 inhibitor 可通过 提高 Notch1 HES1 的表达,促进 Notch 信号通路激活,促进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提高心肌细胞的活

红景天苷预处理脂肪干细胞促进糖尿病 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杨金龙 张荣明 魏巍 汤锋 陈健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08-3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07
摘要 ( 3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预处理脂肪干细胞(ADSCs)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分离 ADSCs,分别用低糖培养基、高糖培养基、红景天苷联合高糖培养基处理,检测细胞的增殖、迁 移及角蛋白 19(CK19)、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制备糖尿病皮肤创面大鼠模型,移植 ADSCs 或红景天苷预处理的 ADSCs,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检测创面中Ⅰ型胶原(Col⁃I)、Ⅲ型胶原(Col⁃Ⅲ CK⁃19、CD31、α⁃SMA 的表达。结果 高糖组 ADSCs A490、迁移数目及 CK⁃19、CD31、α⁃SMA 的表达量均 低于对照组(P < 0.05),高糖+红景天苷组 ADSCs A490、迁移数目及 CK⁃19、CD31、α⁃SMA 的表达量均高于 高糖组(P < 0.05);ADSCs 组、红景天苷+ADSCs 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中 Col⁃Ⅰ、Col⁃Ⅲ、CK⁃19 CD31、α⁃SMA 的表达量均增加(P < 0.05)且红景天苷+ADSCs 组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中 Col⁃Ⅰ、Col⁃Ⅲ CK⁃19、CD31、α⁃SMA 的表达量均高于 ADSCs 组(P < 0.05)。结论 红景天苷预处理 ADSCs 能够促进糖尿 病大鼠皮肤创面的愈合,促进ADSCs 

LncRNA HOTAIR通过调控miR⁃30d影响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陈曦, 朱悦莹 施典羽 颜帅 汤国栋 邹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14-3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08
摘要 ( 3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 转录本反义RNA(HOTAIR)通过调控靶向小分子 RNA⁃30d(miR⁃30d)影响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 在鼻咽癌 CNE⁃2 细胞中转染 HOTAIR siRNA,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转染效果,Transwell 法测定肿瘤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葡萄糖 调节蛋白 78(GRP78)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 HOTAIR  miR⁃30d 区域结合位点,利用双荧光素酶报 告系统确定两者结合关系;用 RT⁃qPCR 方法检测下调 HOTAIR 后鼻咽癌细胞中 miR⁃30d 表达的变化。将 HOTAIR siRNA  miR⁃30d inhibitor 共转染至CNE⁃2细胞中,用上述方法分析细胞侵袭、迁移及E⁃cadherin vimentin  GRP78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敲减 HOTAIR 表达后,CNE⁃2 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细胞中 vimentinGRP78 蛋白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HOTAIR 靶向调控 miR⁃30d 的表达,敲减 HOTAIR 的表达可以提高CNE⁃2细胞中miR⁃30d的水平,miR⁃30d inhibitor可以明显逆转敲减 HOTAIR  CNE⁃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以及E⁃cadherin、vimentin和GRP78蛋白表达的影响。 HOTAIR通过负调控 miR⁃30d影响GRP78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
临床研究
IL⁃6/STAT3通路在肺结核 作用机制 患者巨噬细胞免疫中的
鲁进, 尹伶 黄汉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19-3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09
摘要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通路在肺结核患者巨 噬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2017 10 月至 2019 10 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接受治疗的肺 结核患者 92 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 95 例(对照组)作为对照,收集受试者空腹外周 静脉血,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中 STAT3、p⁃STAT3、核因子κB(NF⁃κB)p65、p⁃NF⁃κB p65 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 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体 外培养巨噬细胞,分为正常组(不做处理)和感染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Western blot 法检测巨噬细胞中 STAT3、p⁃STAT3、NF⁃κB p65、p⁃NF⁃κB p65 蛋白表达水平,ELISA 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 IL⁃6 IL⁃10、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p⁃STAT3/STAT3、p⁃NF⁃κB p65/NF⁃κB p65 蛋白水平,血清中 IL⁃6、IL⁃10、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巨噬细胞中 p⁃STAT3/STAT3、p⁃NF⁃κB p65/NF⁃κB p65 蛋白表达水平,巨噬细胞上清液中 IL⁃6、IL⁃10、TNF⁃α表达水平显 著升高(P<0.05)。结论 IL⁃6/STAT3 通路在肺结核患者及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巨噬细胞中处于激活状 态,巨噬细胞可能通过激活IL⁃6/STAT3

UFC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研究
田祖国, 高陆, 刘水玉, 翁春岚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24-3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0
摘要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类泛素结合酶UFC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 免疫组化法检测 UFC1 DLBCL 的表达;应用数据库 GEPIA GEO 数据集研究 UFC1 DLBCL 中的表达; 应用 GEO 数据集分析 UFC1 表达与 DLBCL 的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 GEO 数据集及 OSdbl 分析 UFC1 表达与 DLBCL 预后关系;利用Linkedomics 分析UFC1共表达基因;应用String⁃DB 分析UFC1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UFC1 DLBCL 中表达明显高于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P < 0.001),GEPIA 分析 显示 UFC1 DLBCL 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GSE9327 数据集分析也显示 UFC1 DLBCL 呈高 表达(P<0.000 1);GSE10846 数据集分析显示 UFC1 高表达与老年(P = 0.003)、non⁃GCB 分型(P = 0.015 相关,且高表达 UFC1 DLBCL 患者 OS 较短(P = 0.032 6),OSdlc 分析显示 UFC1 高表达的 DLBCL 患者 PFS (P = 0.015 9)、OS(P = 0.032 5)均较差。Linkedomics 分析显示 UFC1 与核糖体及氧化磷酸化等多种肿瘤机 制相关;String⁃DB 分析显示 UFC1 与多种肿瘤标志物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UFC1 DLBCL 中表达升高, UFC1 的高表达在老年及 non⁃GCB 类型的 DLBCL 中更明显,UFC1 高表达的 DLBCL 患者可能提示预后不 良。UFC1可能成为淋巴瘤潜在治疗靶点。

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血清、胎盘组织中Klotho 及VEGFR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蕾 朱锦明 李亚楠 彭凤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31-3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1
摘要 ( 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Klotho(KL)、VEGFR2 在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孕妇母血及 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 2019 1 月至 2020 6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首 诊为 FGR,并于分娩后确诊的孕妇 60 例,其中早发型 30 例(发病孕周< 32 周),晚发型 30 例(发病孕周 ≥ 32 周),另随机选择同时期孕晚期正常妊娠对照组孕妇 3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Western blot 法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法检测 3 组孕妇胎盘组织中 KL、VEGFR2 的定位及表达情况;ELI⁃ SA 法检测 3 组孕妇血清中分泌型 KL(sKL)及可溶型 VEGFR2(sVEGFR2)的含量。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 显示:KL 蛋白主要表达于胎盘滋养细胞细胞膜、细胞质和血管内皮细胞;VEGFR2 主要表达于胎盘血管内 皮细胞;Western blot 法及 RT⁃qPCR 法检测结果均显示:3 组孕妇胎盘中 KL、VEGFR2 蛋白及 mRNA 相对表 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GR 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早发型和晚发型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ELISA 法检测显示,3 组孕妇血清中 sKL、sVEGFR2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GR 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早发型和晚发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 VEGFR2在孕妇体内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发展有关。


常规抗结核化疗对肺结核患者痰液菌群的影响
董文雅 魏文静 谭卫国 张晨晨 徐华丽 余美玲 江振友 周琳, 陈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36-3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2
摘要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初诊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化疗过程中痰液菌群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103 痰液样本 16S rRNA(V4⁃V5 区)进行测序分析来研究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HRZE)标准抗结 核治疗引起的结核患者痰液菌群的变化。结果 HRZE 治疗可改变肺结核患者痰液菌群的整体多样性及 菌群结构。经过常规抗结核化疗后,痰液菌群的 Shannon、Chao1 Observed_OTUs 指数均显著下降,而且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物种丰富度下降的也越明显。PERMANOVA 分析结果显示,未治组与治疗组的菌 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抗结核治疗后,结核患者痰菌中的韦荣氏球菌科、韦荣氏球菌属及它的亚种殊 异韦荣菌均显著增加,提示其可能是评价结核病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结论 HRZE 抗结核治疗可以引起 患者痰液菌群紊乱。其中一些特定的菌种在治疗后被消耗或富集,可为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提供潜在的 生物标志物。

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腹膜炎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买热木古·阿布都热依木 方法 穆清爽 孙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43-3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3
摘要 ( 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腹膜炎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因素进 匹配,得到治疗前组间临床因素均衡的样本,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腹膜炎治疗效果,采 Cox 回归模型评价观察组对腹膜炎治疗时间和肝硬化无进展生存情况的影响,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比 较两组患者腹胀、腹水持续时间累计率以及肝硬化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共纳入 240 例老年肝硬化腹膜炎患者,根据治疗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两组共 61 对匹配成功 ,匹配后,观察组腹膜炎治疗 2 周后肝功能和腹膜炎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Cox 回归模型显示观察组显著缩短腹膜炎治疗时间(HR = 0.62,95%CI:0.35~0.98,P < 0.05);观察组患者肝硬 化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HR = 0.58,95%CI:0.39~0.72,P < 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观察组持续 8、10、14 d 腹胀、腹水累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3%、48.6%、22.4% vs. 90.2%、83.4%、28.2%, P < 0.05);观察组 6 个月和 1、2 年肝硬化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2%、78.1%、23.8% vs. 75.2%、 54.3%、11.6%,P < 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对老年肝硬化合 并自发性腹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预 防肝病重型化,延长肝硬化无进展生存时间,使患者获得临床获益。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分析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随访研究
程铖, 徐日新, 张强, 曹天庆, 刘晓东, 谢勇, 梅宏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48-3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4
摘要 ( 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随访预后,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联合血管内超声检查明确诊断SCAD患者共 16 例,分析其冠脉造影分型、治疗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SCAD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占 75% (12/16),起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冠脉造影显示的 18 处夹层主要发生于前降支(8 例, 44.44%),分型以冠脉造影“鼠尾状”特征性改变的ⅡB 型最为常见。16 例患者中 10 例药物保守治疗,6 介入治疗,总体预后良好,随访治疗后 6 个月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夹层自愈性高。结论 缺乏冠心病危险因 素的中青年女性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要高度怀疑 SCAD 可能。介入医生应该熟悉 SCAD 的冠状动脉 造影特征,并联合腔内影像学检查(IVUS OCT)加以证实或排除。对于靶血管远端血流 TIMI3 级的 SCAD 一般采用药物保守治疗,Ⅳ型高危 SCAD 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推荐单纯球囊扩张,恢复靶血管 TIMI3 级血流为治疗目标,支架植入不是优先的选择。


3D打印联合关节镜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刘佩雷, 张乐, 彭成, 陶奇昌, 代建昊, 常彬, 李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53-3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5
摘要 ( 3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 3D 打印技术联合关节镜监视下复位术式与关节镜下监视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 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 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关节镜下监视复位植骨内固定,观察组在3D打印技术引导下经皮夹持、开小骨窗顶撬、关节镜监视复位微创的术式精准恢复胫骨平台的高度、 宽度及关节面的平整、复位植骨内固定,两组植骨材料及内固定均一致,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完成。比较两 组手术指标(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和临床指标(包括术后康复时间、疼痛和肿 胀程度、并发症),随访6个月比较膝关节功能(HSS)和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 对照组共28例和观察 29 例完成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和骨折复位时间比对照组 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 3 d 疼痛 VAS 评分比对照组降低,肿胀程度减轻(P<0.05); 两组术后康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 6 个月 HSS FMA 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 3D 打印技术联合关节镜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手术和骨折复位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运 动功能。

基于每搏输出量最大化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
何小义, 邹学军, 刘格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58-3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6
摘要 ( 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采用每搏输出量最大化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 果。方法 选择手外科急诊断指再植手术,年龄 18 ~ 60 岁,ASA 分级Ⅰ-Ⅱ级患者 40 例,均在超声引导下 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根据临床试验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常规补液组(C 组)、目标导向液 体治疗组(G 组),每组 20 例。术中记录患者入室后(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时(T2)三个时刻的平 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指标值,并于 T1、T2时刻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检测血 乳酸(Lac)、IL⁃1β、IL⁃10 值。结果 胶体输入量 G 组明显多于 C 组(P < 0.05),晶体液输入量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两组桡动脉血 MAP、SV、CO、Lac、IL⁃1β IL⁃6 值分别在 T1、T2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基于每搏输出量最大化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断指再植手术中,利于维持患者血 流动力学稳定,能动态优化微循环灌注,降低动脉血乳酸浓度,抑制 IL⁃1β、IL⁃6 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因 使用止血带等因素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预防结直肠癌术后高危吻合口漏的疗效
李星, 徐勇超, 王刚成, 唐礼恭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61-3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7
摘要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利用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包裹吻合口预防结直肠癌术后高危吻合口漏的 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1 月至 2019 6 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手术 切除的 239 例合并高危因素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游离带蒂大网膜包裹吻合口分为观 察组(115 例)及对照组(124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1)观察组3例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6%。对照组11 发生了吻合口漏,吻合口漏发生率为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 3 例吻合口漏患者 经积极保守治疗后好转。对照组 11 例吻合口漏患者中,3 例经积极保守治疗后好转,7 例患者行二次手术 治疗痊愈出院,1 例死亡。结论 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结直肠癌患者,在不增加切口长度的前提下,腹腔 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包裹吻合口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范手段。

药物与临床
基于化疗的PD⁃1抑制剂在晚期肺腺癌治疗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李兴 马丽娜 程小珍 崔荣花 张曙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65-3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8
摘要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化疗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在晚 期肺腺癌治疗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 2018 8 月至 2019 7 86 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 例)和观察组(40 例)。两组均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 PD⁃1 抑制 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客观 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 PFS 9.3 个月,对照组 PFS 中位数为 5.3 个月。治疗后 3 月,观察组 CYFRA21⁃1、CEA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 < 0.05)。观察组疲乏、恶心、粒细胞减少、血小板 降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对照 组,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1)。结论 PD⁃1 抑制剂在晚期肺腺癌中疗效 好且安全性较高。

来曲唑改善青春期特发性矮小症男童身高的疗效观察
张蔷, 刘丽君, 李金英, 侯晓娜, 张晓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69-3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19
摘要 ( 8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青春期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rhGH联合来曲唑及 rhGH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对改善其预测终身高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4年5 2019年6月收治的ISS患儿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其中20例为rhGH组(单用rhGH治疗),20例为 GnRha组(采用rhGH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20例为来曲唑组(采用rhGH联合来曲唑治疗),3组患儿均治疗 1年,收集分析3组患儿治疗期间身高、体质量、生长速率、骨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GF⁃1、IGFBP3,预测 终身高、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治疗前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年后,骨龄rhGH [(14.49 ± 0.51)岁]大于来曲唑组[(13.77 ± 0.74)岁]和GnRha组[(13.78 ± 0.52)岁](P < 0.05),来曲唑组骨龄 增长[(0.17 ± 0.14)岁]明显小于GnRha组[(0.49 ± 0.16)岁]和rhGH组[(0.97 ± 0.13)岁](P < 0.05)。来曲唑组 预测终身高[(165.40 ± 2.57)cm]明显高于GnRha组[(162.32 ± 2.82)cm]和rhGH组[(161.32 ± 1.32)cm](P < 0.05),预测终身高增加来曲唑组[(6.86 ± 1.14)cm]大于 GnRha 组[(4.03 ± 0.79)cm],GnRha 组大于 rhGH [(2.66 ± 0.71)cm](P < 0.05)。生长速率来曲唑组[(8.19 ± 0.26)cm]和 rhGH 组[(8.44 ± 0.94)cm]明显大于 GnRha组[(7.51 ± 0.96)cm](P < 0.05)。3组之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GF⁃1、IGFBP3、不良反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青春期的ISS男童来曲唑比醋酸亮丙瑞林改善预测终身高的效果更明显。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袁炳林, 黄锡强 李斌飞 黄焕森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74-3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20
摘要 ( 3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 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Dex 1 μg/kg + 0.375%罗哌卡因20 mL (T1组),Dex 1.5 μg/kg + 0.375% 罗哌卡因 20 mL(T2组),0.375%罗哌卡因 20 mL(C 组)。记录阻滞起效时间 及阻滞后感觉阻滞节段数、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吗啡使用情况、术前及术毕 血糖、超敏⁃C 反应蛋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T 组阻滞起效时间比 C 组更快(P < 0.05);阻滞后不同时 T 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 C 组(P < 0.05);T 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 C 组(P < 0.05);T 组术后 VAS 分低于 C 组(P < 0.05);T 组术后吗啡用量少于 C 组(P < 0.05);T 组术后血糖及超敏⁃C 反应蛋白的变化幅 度均低于 C 组(P < 0.05);T1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 < 0.05)。结论 Dex 混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 乳腺癌根治术可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Dex 1 μg/kg 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更少。阿

单联抗血小板治疗PCI 术后合并高出血风险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曹明英 姚朱华 张丽君 王静 张伶俐 董学涛 高浩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79-3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1
摘要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患有高出血风险疾病的接受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 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 患有高出血风险疾病的并接受过PCI的患者156例,根据选择血小板方案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单用氯吡格雷组,单用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监测血小板聚集率,记 录严重心脏事件、心血管死亡及BARC3或5级出血事件。结果 (1)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单用 阿司匹林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5),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和单用替格瑞洛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 < 0.05)。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单用氯吡格雷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5),其余组之间无统计学 差异(P > 0.05)。(2)单用替格瑞洛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组(P<0.05)。单用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事件低于单用氯吡格雷组(P<0.05)。单用替格瑞洛组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心血 管死亡率均较低,且明显低于单用阿司匹林组及单用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 针对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单纯应用替格瑞洛治疗不增加大出血的同时、使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率更小。

山莨菪碱结合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研究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朱小波, 范海燕, 刘金祥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85-3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2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结合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120 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两组均采取孟鲁司 特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山莨菪碱,均治疗 4 周。比较两组效果、症状改善、应激反应、炎性因子以及 复发率差异,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紫癜、腹痛、关节肿痛消失时间、IL⁃4、IL⁃10、INF⁃γ以及 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反应相关 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反复性皮疹、EB 病毒感染、较高血小板和 D⁃二聚体、肾损害均为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莨菪碱结合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者,炎性以及氧 化应激反应均显著下降,复发率较低。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儿童髓母细胞瘤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测可行性分析
孙艳玲 刘晶晶 李苗 任思其 刘妍 张金 李舒婷 龚小军 王圆 杜淑旭 武万水 孙黎明 田永吉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90-3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23
摘要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二代测序对比髓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和脑脊液循环肿瘤 DNA 的基因分析结果,确定脑脊液液态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2019年4-12月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术前依据 头颅核磁影像学诊断并术后病理确诊为髓母细胞瘤的患儿,术中留取脑脊液标本及外周血,以及同期于我院住院初治、影像明确脊髓播散的髓母细胞瘤患儿1例,术后3 ~ 4周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标本同时留取 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测序对比髓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和脑脊液循环肿瘤DNA的基因分析结果。结果 3 提取质控不合格,4 例患儿脑脊液循环肿瘤 DNA 检测阳性率 75%。脑脊液检测出 KMT2D、KMT2C、TP53 NF1、PIK3CA、SMARCA4、KMD5A 等髓母细胞瘤相关基因突变,组织检测出 KMT2D、SMARCA4 等髓母细胞 瘤相关基因突变。结论 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测脑脊液上清可能较组织检出更丰富的基因突变。

调查研究
步速与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杨卉, 孔建华, 路菲, 张少景, 王丽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395-39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24
摘要 ( 3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步速与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15 6 月至 2017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65 岁的高血压患者 515 例,记录患者基本 资料、共病及多重用药情况,采用6 m 步行试验计算步速,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状况及营养状 态,出院随访 2 年以上并记录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分析步速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选患 515 例,平均年龄(84.1 ± 5.9)岁,其中男 299 例(58.1%),中位随访 3.3(2.7,3.9)年,随访期间共 106 20.6%)发生全因死亡。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步速与年龄、Charlson 共病指数、多重用药呈负相关, 24 h 舒张压水平、微营养评定法简表、简易智能评估量表及 Katz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呈正相关 P < 0.05)。将步速进行三分位数分组,Kaplan⁃Meier 曲线显示随着步速下降,全因死亡风险逐渐升高 log⁃rank:P < 0.001),Cox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最高步速组相比,最低步速组全因死 亡风险更高(HR = 2.325,95%CI:1.113 ~ 4.855,P = 0.025)。结论 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低步速与出 院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步速可作为一项简便易行的死亡预测指标。

中医药现代化
林氏健体八段功对骨质疏松患者平衡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陈少华, 赖培茜, 林定坤, 陈博来 , 傅秀珍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400-4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25
摘要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林氏健体八段功对骨质疏松患者(osteoporosis,OP)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 影响。方法 300 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50 例。对照组给予钙剂+维生素 D 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八段功锻炼,观察周期为 6 个月。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后 6 个月采用平衡量表(TUG、BBS)评价平衡能力,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干预 6 个月后,两组患者 BBS、TUG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组 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及 情感职能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腰椎骨密度方面,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髋部骨密度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钙剂+维生素 D 的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林氏健体八段功均可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衡能力,八段功联合药物治疗对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更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 显提高。

临床护理
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谵妄及康复质量的影响
蒋云雯, 胡皎 , 高慧秋 , 傅育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405-4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26
摘要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围术期引入快速康复(EARS)护理模式,观察其对患者术后谵妄发生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7 月至 2019 6 月符合条件的 176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快速康复组。在传统护理组基础上,快速康复组加入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 24、48、72 h 和总住院期间的谵妄发生情况和对应的睡眠质量,比较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出院后随访的生活质量。结果 快速康复组术后48、72 h、总发生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后 24 h 发生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快速康复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的 Harris 评分和 SF⁃36 量表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 折患者引入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降低谵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综述
晚期前列腺癌治疗进展
孔琪 , 王章桂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410-4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1.02
摘要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一些新的药物已经被批准对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显著的总体生存益处,包括化疗(多西他赛、卡巴他赛),新的激素疗法(阿比特龙、 恩扎鲁胺),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与单纯激素疗法相比,化疗、放疗等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获得了显著 的总体生存益处。这些疗法的适当治疗顺序对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去势敏感和去势抵抗性患者的临床效 益是非常重要的。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中。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研究进展
陈慧, 鲁一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3):  415-4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1.03.028
摘要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主要与人体炎症状态相 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影响肾脏病变。早期识别糖尿病肾小球硬化高危人群 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本文重点讨论肠道微生物群与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关系,旨在阐明肠道菌群 及其代谢产物和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之间相互作用,探索将外源性补充益生菌作为治疗糖尿病性肾小 球硬化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