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4-10-10
基础研究
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陶颖俊,任腾竹,魏峰,刘新通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665-26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1
摘要 ( 237 )   HTML ( 14)   PDF (740KB) ( 1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植组给予外源性线粒体提取液,阿加曲班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正常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干预7 d后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内皮功能、血流变学、凋亡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上升,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P < 0.05);与模型组相比,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下降,且联合组低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上升,且联合组高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P < 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采用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干预后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变学得到调节,脑损伤缓解。

苍术素调节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哮喘幼年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陈洋洋,马鸿琦,杨静,吴宗跃,朱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672-26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2
摘要 ( 172 )   HTML ( 8)   PDF (706KB) ( 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苍术素调节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哮喘幼年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取12只SD幼年大鼠作为对照组(CON组),其余48只大鼠使用卵清蛋白(OVA)构建哮喘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哮喘大鼠随机平分为Model组、苍术素组(50 mg/kg苍术素)、CXCL-12组(5?μg/kg重组CXCL-12蛋白)以及苍术素 + CXCL-12组(50 mg/kg苍术素 + 5?μg/kg重组CXCL-12蛋白),每组均12只,连续给药14 d,CON组和Model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和BALF液中细胞因子水平;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XCL12/CXCR4通路相关蛋白水平。 结果 与CON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IL-17、IL-4、IL-5、IL-13、IgE、OVA sIgE水平以及CXCL12、CXCR4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与Model组相比,苍术素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IL-17、IL-4、IL-5、IL-13、IgE、OVA sIgE以及CXCL12、CXCR4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而CXCL-12组结果与苍术素组趋势相反;CXCL-12消除了苍术素对哮喘大鼠的改善效果。 结论 苍术素可能通过下调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哮喘大鼠肺组织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临床研究
两种运动强度规定方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影响
刘若江,秦晋梅,薛伟珍,李治,王枫,张翔,刘鸿宇,裴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678-26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3
摘要 ( 186 )   HTML ( 8)   PDF (516KB) ( 1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两种运动强度规定方法制订的运动处方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干预效果及差异。 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招募的MS患者49例,随机分为标准化组(n = 24)和个体化组(n = 2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以测量主要指标,用于观测和制订运动处方,次要指标包括人体参数、人体成分和代谢指标的测定。标准化组基于心率储备,个体化组基于通气阈值规定运动强度,两组患者均进行12周运动频率一致的等能量消耗运动干预。 结果 干预后,两组较干预前均有效降低患者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相关参数及收缩压(P < 0.05),个体化组对WC、BMI和体脂肪参数的改善幅度更高(P < 0.05);两组较干预前均有效提高患者峰值摄氧量(PeakVO2)、峰值负荷功率(PeakWR)、峰值代谢当量(PeakMets)和峰值呼吸交换率(PeakRER)(P < 0.05),个体化组还有效提高患者峰值心率(HRpeak)、峰值氧脉搏(PeakVO2/HR)和最大通气量(MVV)(P < 0.05)。干预前,两组PeakVO2和PeakMe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标准化组高于个体化组,干预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个体化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幅度均高于标准化组。 结论 即使处于中等运动强度领域,基于CPET的两种渐进式运动处方都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健康相关指标,通气阈值个体化方法相比最大生理值标准化方法更具优势。

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计算的影响
叶为镪,张伟,李博,于超俊,韦珍珍,苏世达,覃文,张大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685-26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4
摘要 ( 143 )   HTML ( 4)   PDF (472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使用Monaco计划系统X射线体素蒙特卡罗(XVMC)算法在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剂量计算中,不同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SUpCP)对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给出满足临床剂量计算的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 方法 选取直肠癌放疗患者19例,在Monaco计划系统中首先设置SUpCP值为3进行VMAT计划优化和剂量计算获取初始计划,再分别设置SUpCP为1 ~ 10(间隔为1)重新计算剂量,获得10组共190个VMAT计划剂量分布,评估靶区Dmax、Dmean、D95%、V50、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的差异,同时评估膀胱、小肠和股骨头的剂量,以及统计各组剂量计算所使用时间(T),分别采用Farmer型电离室和矩阵电离室对每个患者计划进行等中心点绝对剂量测量和三维剂量分布验证,分析绝对剂量偏差ΔDISO和伽马通过率γ33、γ32、γ22结果 随着SUpCP值增大,靶区Dmax和HI增大,D95%和V50降低,膀胱的Dmax增大,T显著降低,γ32、γ22降低(P < 0.05)。靶区的Dmean和CI、膀胱的Dmean、小肠和股骨头的Dmax和Dmean、ΔDISO和γ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剂量计算结果的绝对剂量偏差ΔDISO均< 1%,三维剂量分布通过率均> 90%;SUpCP值< 6时,靶区Dmax不超过处方剂量的110%;SUpCP值> 2时,剂量计算时间< 5 min。 结论 在Monaco计划系统使用XVMC算法进行直肠癌VMAT剂量计算时,建议设置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为3~5,可以快速获得较准确的剂量,同时在三维剂量验证伽马通过率分析时建议使用3% 2 mm或2% 2 mm标准,本研究为直肠癌VMAT的剂量精确计算提供临床应用依据。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唐浩杰,杨子龙,俞朝贤,冯治宇,董海平,李祥,赵威,邝浩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690-26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5
摘要 ( 149 )   HTML ( 3)   PDF (545KB) ( 1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及空腹、服药后2 h的利奈唑胺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预测模型,采用ROC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校准能力。 结果 复治(OR = 2.540,P = 0.028)、合并空洞(OR = 4.092,P = 0.021)、贫血(OR = 10.921,P = 0.005)、Cmin ≥ 0.766 5 mg/L(OR = 6.813,P < 0.001)是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851(95% CI:0.774 ~ 0.929),约登指数为0.590时,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2.3%,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Hosmer-lemeshow χ2 = 8.719, P = 0.273)。 结论 Cmin ≥ 0.766 5 mg /L、合并空洞、复治、贫血的MDR/RR-TB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较高,基于上述4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策略及早期疗效分析
顾宏林,郑晓青,梁昌详,肖丹,曾时兴,昌耘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696-27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6
摘要 ( 180 )   HTML ( 5)   PDF (532KB) ( 1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BE-LIF)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BE-LIF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65.94 ± 6.83)岁(范围:51 ~ 76岁)。均为单节段,责任节段为L3/4 4例,L4/5 26例,L5/S1 6例;Ⅰ度滑脱28例,Ⅱ度滑脱8例;退变性滑脱24例,峡部裂型滑脱12例。术前腰椎平均骨密度T值为(-3.19 ± 0.82)SD,股骨T值为(-2.26 ± 0.86)SD。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腰椎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腰痛及腿痛情况,分别记录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的ODI、腰痛及腿痛VAS,末次随访时用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在手术前后腰椎侧位X光片上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及滑脱程度。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一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160.97 ± 35.01)min(范围:105 ~ 2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2.50 ± 47.53)mL(范围:20 ~ 15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5.17 ± 6.53)月(范围:6 ~ 26个月)。出院时与末次随访时与术前ODI及腰痛、腿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7.48、103.66、55.52,P < 0.001),MacNab疗效评分优21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术后即刻、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手术节段角度与滑脱程度均比术前改善,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后即刻椎体前后缘高度、手术节段角度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末次随访时融合率为91.7%(33/36)。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36),包括术中终板损伤、神经根袖撕裂各1例,术后伤口迟发性感染1例,融合器后移2例。 结论 BE-LIF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可获较好即刻复位效果,短期随访获良好临床疗效及较高融合率,但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和手术节段角度部分丢失,且仍存在并发症情况,初学者应谨慎开展。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仍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症患者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
郭骥,卞茂红,曹发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03-270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7
摘要 ( 133 )   HTML ( 3)   PDF (509KB) ( 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对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SFTS)危重症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导作用。 方法 选取在感染科治疗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症患者62例,分为出血组(n = 30)和非出血组(n = 32),比较两组间PLT和TEG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危重症患者出血影响因素,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患者出血的效能并计算最佳界值,用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以MA界值分组后的PLT和死亡率。 结果 出血患者MA值和PLT低于非出血患者(P < 0.05),而K值、PT高于未出血患者(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A值和PLT是患者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P < 0.05)。ROC分析显示PLT、MA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890,P值均< 0.05,其中特异度最高的是PLT、灵敏度最高的是MA值,得出MA的最佳界值为48.85 mm,联合指标(K值、MA、PLT)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约登指数0.77,均高于单独指标。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显示,MA值< 48.85 mm组的PLT更低且死亡率更高(P < 0.05)。 结论 联合TEG和PLT,能有效预测SFTS危重症患者出血情况,对于指导SFTS危重症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miRNA-146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符家武,吴昊,廖志敏,陈婧,李君良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08-27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8
摘要 ( 178 )   HTML ( 4)   PDF (441KB) ( 1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miRNA-146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SNaPshot技术对200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病例组)和200例缺血性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对照组)的miRNA-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并检测两组外周血miRNA-146a相对表达量。 结果 相比对照组rs2910164位点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分布,病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 vs. C: P = 0.003; GG + CG vs. CC: P = 0.012);病例组miRNA-146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GG + CG基因型的miRNA-146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CC基因型(P < 0.05)。 结论 miRNA-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易感性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因素。

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与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中的短期疗效比较
王鹏山,白晓松,孙皓然,李昊轩,柴宏伟,刘昊,郭浩,朱书勤,孙晓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13-271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09
摘要 ( 141 )   HTML ( 4)   PDF (610KB) ( 1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单纯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探究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P-PRP)与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R-PRP)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差异。 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肩袖全层撕裂并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 = 20)、LP-PRP组(n = 20)、LR-PRP组(n = 20),其中对照组(n = 20)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LP-PRP(n = 20)组在行相同术式后向已缝合的撕裂肌腱处注射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P-PRP),LR-PRP组(n = 20)以相同方法注射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R-PRP)。3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相同,术后跟踪随访1年并评估,包括疼痛评分(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MS、UCLA、ASES评分)、再撕裂率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VAS评分:LP-PRP组与LR-PRP组、对照组比较,仅在术后1、3、6周时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R-PRP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3、6周、3、6、12个月时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CMS、UCLA、ASES评分:对照组与LP-PRP组、LR-PRP组相比在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P-PRP组与LR-PRP组比较,在术后3、6、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再撕裂率:LP-PRP组中无肩袖再撕裂患者,LR-PRP组中再撕裂1例(撕裂率5%),对照组中再撕裂3例(撕裂率1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6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与单纯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相比,应用LP-PRP与LR-PRP虽未能降低再撕裂率,但可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LP-PRP可显著减轻肩袖损伤患者术后早期(6周内)疼痛,术后也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经右下腹切口取标本并行预防性造口在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李星,王有财,徐勇超,唐礼恭,程方圆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20-272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0
摘要 ( 159 )   HTML ( 7)   PDF (647KB) ( 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右下腹切口取标本并行预防性造口在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临床效果及对术后还纳手术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行回肠末段造口的12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经右下腹切口取标本并行造口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经右下腹切口取标本并行预防性造口术,对照组67例经下腹正中切口取标本并另行造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及造口还纳手术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1)两组患者的相关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2 d内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造口切口长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在术后相关并发症及造口相关并发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观察组在造口还纳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排气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还纳手术时间、腹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需行预防性造口的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经右下腹切口取标本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可提高患者腹壁切口美观、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还纳手术难度,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HIST1H4F基因mRNA区DNA甲基化水平及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
朱玲,任德旺,马润阳,梁国威,窦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26-27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1
摘要 ( 147 )   HTML ( 1)   PDF (970KB) ( 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4成簇组蛋白6(HIST1H4F)基因mRNA区6个CpG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15例肺癌及癌旁配对正常肺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采用焦磷酸测序检测。在初步评价基础上,建立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荧光定量PCR(MSRE-qPCR)方法,分别检测测试组(肺腺癌60例、鳞癌38例、良性疾病30例和正常肺组织26例)及验证组(肺腺癌36例、鳞癌16例、良性疾病21例和正常肺组织23例)的DNA甲基化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 结果 焦磷酸测序结果显示肺癌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配对正常肺组织(P < 0.005)。MSRE-qPCR检测结果显示,测试组和验证组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和0.888,敏感度为76.5%和73.1%,特异度为92.9%和97.7%。在肺癌患者中,甲基化水平与吸烟显著相关(r = 0.273, P < 0.01)。 结论 HIST1H4F基因mRNA区的6个CpG位点可作为肺癌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为临床肺癌诊断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

药物与临床
胞磷胆碱钠联合尤瑞克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iR-17-5p、miR-29b表达的影响
赵宝珠,杜正明,陈秀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33-27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2
摘要 ( 157 )   HTML ( 2)   PDF (469KB) ( 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钠、尤瑞克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iR-17-5p、miR-29b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利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时间为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分别给予尤瑞克林单一治疗及胞磷胆碱钠、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检测两组脑血流灌注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miR-17-5p、miR-29b水平和临床疗效,统计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治疗前CBF、CBV、hs-CRP、miR-29b、IL-6、TNF-α、miR-17-5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在经过治疗后,CBF、CBV、miR-29b、SOD、GSH-Px水平升高,hs-CRP、IL-6、TNF-α、miR-17-5p、MDA水平降低,且联合组CBF、CBV、miR-29b、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IL-6、miR-17-5p、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 结论 胞磷胆碱钠、尤瑞克林联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预后。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快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方法建立
何志捷,李伟超,何铭辉,陈晓彤,林钊,植耀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38-27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3
摘要 ( 156 )   HTML ( 1)   PDF (594KB) ( 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技术快速检测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方法。 方法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平台建立检测体系,设计四种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滑念珠菌)特异性引物探针;(1)对无模板对照(no tmplate contral, NTC)样品进行检测,确定空白限(limit of blank, LOB)范围和阳性判断值;(2)通过对阳性样本进行稀释,每个浓度梯度各进行10次重复提取检测,确定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范围;(3)重复检测稀释后的样本,确定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范围;(4)对阳性样品进行梯度稀释,确定线性范围;(5)通过2个高低浓度的阳性样本提取检测,进行12次重复性测试,计算结果浓度对数值的变异系数(CV);(6)通过具有真菌培养结果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评估方法可靠度。 结果 ddPCR检测念珠菌LOB在0 ~ 81 copies/mL之间,阳性判断值为≥ 3个阳性微滴;LOD为3 × 102 copies/mL;LOQ为3 × 102copies/mL;不同浓度梯度检测线性范围是3 × 102 ~ 3 × 107copies/mL,相关系数为:白色念珠菌R2 = 0.999 5、光滑念珠菌R2 = 0.998 9、近平滑念珠菌R2 = 0.999 4、热带滑念珠菌R2 = 0.999;结果浓度对数值的CV < 5%,满足精密度要求;通过检测建立方法初步验证临床标本,结果与临床培养结果一致。 结论 ddPCR对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高。

基于深度学习在弥漫性囊腔性肺疾病分类中的应用
向佳,陈茜彤,卢颖欣,郑思捷,黄俊杰,陈莹莹,黄绥丹,陈淮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47-27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4
摘要 ( 155 )   HTML ( 5)   PDF (985KB) ( 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拟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初步对几种弥漫性囊腔性肺疾病建立辅助诊断模型,同时评估各诊断模型的分类表现能力,并从中择出最优化的诊断模型,以服务临床诊断。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病理证实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以及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患者288例(IPF 76例、PLAM 179例、PLCH 33例),CT数共877例(IPF 232例、PLAM 557例、PLCH 88例)。以2019年12月31日为节点,将CT分为数据集A(CT数共500例,其中IPF 185例、PLAM 265例、PLCH 50例)和数据集B(CT数共377例,其中IPF 47例、PLAM 292例、PLCH 38例)。将数据集A按7∶1∶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进行预处理及数据扩增后导入6种不同的深度学习神经元网络进行训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F1分数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从中选出最优模型。再从数据集B中各病种随机抽取30例形成测试集B,投入训练好的最优模型中进行测试,再次以相同指标评估模型性能。 结果 基于数据集A测试结果,建立的6个诊断模型在识别分类IPF、LAM上的各项目分类性能优先,AUC皆大于0.9。EfficientNet在分类LCH上,0.6 < AUC < 0.7,分类效能一般;Vgg11在分类LCH上,0.8 < AUC < 0.9,其余4个模型在分类LCH上,AUC皆大于0.9,分类效果优秀;除InceptionV3外,其余5个诊断模型在识别分类LCH上的性能欠佳。综合多个指标考虑,InceptionV3模型在6个模型中综合性能最佳,各项评估参数都处于较高水平,总体准确率94.90%,精确率93.49%,召回率90.84%,特异度96.91%。将数据集B投入训练好的InceptionV3模型进行测试,根据输出结果计算得准确率81.11%,精确率82.50%,召回率81.11%,特异度为90.6%。 结论 基于胸部CT图像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6种识别分类模型能较有效地区分LAM、LCH、IPF三种疾病,特别是在IPF、LAM的识别分类上,其中以InceptionV3神经元网络构建的模型分类的效能最佳。

超声评估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厚和鼻骨钙化不良结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刘利娜,吴和明,郑志远,黄淑娴,佘玲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55-275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5
摘要 ( 155 )   HTML ( 2)   PDF (429KB) ( 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在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NT)增厚和鼻骨钙化不良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诊断为NT增厚和/或鼻骨钙化不良并接受了CMA、染色体核型分析的75例胎儿进行研究,分析NT增厚和鼻骨钙化不良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CMA对NT增厚和鼻骨钙化不良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以及超声联合CMA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75例NT增厚和/或鼻骨钙化不良的胎儿中,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1例,CMA额外检出致病性拷贝数目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5例,额外检出率为6.7%。单纯NT增厚、鼻骨钙化不良胎儿的CMA额外诊断率分别为6.0%、5.0%。 结论 CMA技术在NT增厚和鼻骨钙化不良胎儿的产前诊断中的价值较高,能够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为胎儿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新技术新方法
密闭式股股转流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的应用
周阳,黄佳鑫,李建朝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60-27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6
摘要 ( 143 )   HTML ( 2)   PDF (692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密闭式股股转流(closed femoro-femoral partial bypass,C-FPB)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在C-FPB辅助下完成的70例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的临床资料,部分联合了腹腔脏器灌注。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院内死亡、脑卒中、术后脊髓损伤和血液透析发生率。在开放式股股转流回路的基础上,将静脉管路用10 × 10 × 10 mm “Y”形接头分出管路直接连于离心泵入血口,滚压泵后管路用10 × 10 × 10 mm “Y”形接头连接于离心泵后和膜式氧合器前,可以建立密闭式股股转流,离心泵灌注下半身,控制滚压泵调控血容量。 结果 全部病例未观察到系统故障。转流平均时间(101.0 ± 22.2)min,肋间动脉重建平均时间(18.6 ± 5.4)min,平均数量为(4.7 ± 1.8)对,ICU停留平均时间(5.1 ± 1.5)d,平均住院时间(34.4 ± 12.5)d。2例(2.9%)患者术后脑卒中,1例(1.4%)院内死亡,2例(2.9%)发生术后截瘫,术后血液透析7例(10.0%),机械通气时间延长3例(4.3%)。 结论 密闭式股股转流兼顾了整个手术过程,降低了灌注医师的体外循环管理难度,为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远端灌注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现代化
益肾化瘀续骨方联合地舒单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IL-6、β-CTX及骨密度的影响
张斌,胡伟,谈荣珍,杨盼盼,胡俊,袁忠,江共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66-27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7
摘要 ( 148 )   HTML ( 2)   PDF (545KB) ( 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益肾化瘀续骨方治疗,方剂水煎取汁 300 mL,分为两份,早晚餐后温服,治疗12周。治疗12周后比较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D-dimer,D-D)为5.02 ± 0.6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为(53.68 ± 5.47)、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为(0.37 ± 0.0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69.38 ± 8.27)低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为2.69 ± 0.31、25羟基维生素D为(58.93 ± 7.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309.81 ± 51.49)各项数值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 0.05);治疗后6、12周时两组骨密度(BMD)T值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Cobb角、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更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81/85),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益肾化瘀续骨方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有积极意义,更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改善腰椎功能,促进病情好转,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首次换药时间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曾颖华,李文姬,郑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72-27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8
摘要 ( 142 )   HTML ( 3)   PDF (502KB) ( 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临床、心理、经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4—10月期间乳腺癌术后并接受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置管后48 h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24 h内进行首次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在首次换药时穿刺点疼痛程度,1周内穿刺点渗血情况,3周内心理状态(PHQ-9抑郁量表和GAD-7焦虑量表)和维护频率、费用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差异。观察组在置管后首次换药时的疼痛程度、1周内穿刺点渗血程度及渗血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此外,观察组在置管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和3周内的维护频率、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在PICC置管后48 h进行首次换药,可减少穿刺点出血、减轻疼痛,从而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同时也可降低换药频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互联网+心脏康复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干预的疗效
曲凤霞,辛越,李婧媛,郭晓,路长鸿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78-27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19
摘要 ( 161 )   HTML ( 0)   PDF (490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互联网+心脏康复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 = 40)和常规组(n = 40),两组均给予心脏康复常规干预,联合组在常规心脏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联合互联网进行延续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出院后3个月摄氧量情况、血压、依从性、自我管理评分情况。 结果 联合组AT Mets、AT VO2、peakVO2、预计值达标比均高于常规组(P < 0.05);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组,完全依从率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05);联合组自我管理各项评分情况均高于常规组(P < 0.05)。 结论 互联网+心脏康复延续性干预可控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患者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进而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临床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综述
巨噬细胞糖酵解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蔡兴,马兴龙,周长健,谢鹏,沈松璇,缪宴梅,宋佳美,谢雷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83-27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20
摘要 ( 189 )   HTML ( 12)   PDF (704KB) ( 3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免疫功能紊乱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贯穿于脓毒症的整个发展过程,糖酵解增强是脓毒症时巨噬细胞重要的代谢方式,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并影响其表型,进一步促进脓毒症发展,而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巨噬细胞的糖酵解则可减轻脓毒症及其所致的器官功能损害并促进抗炎表型极化。本文综述了巨噬细胞糖酵解与脓毒症的关系,以及调节巨噬细胞糖酵解途径以调控脓毒症的相关分子机制。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糖酵解,可能为脓毒症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促进骨再生应用方式的研究进展
谢善恩,张妍,温国琛,曲皓,董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89-27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21
摘要 ( 144 )   HTML ( 0)   PDF (930KB) ( 1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口腔种植领域用于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时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包括上颌窦内提升术和外提升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常与骨移植材料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基于目前研究现状对PRF促进上颌窦底黏膜中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尚未详细报道,同时PRF在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就PRF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促进上颌窦底黏膜中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以及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不同应用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合理利用PRF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进一步推进PRF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王坤,曹晓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796-28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22
摘要 ( 184 )   HTML ( 4)   PDF (483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进行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合并症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焦虑、抑郁等。其中骨质疏松症作为COPD的主要肺外合并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较多,包括缺氧状态、营养不良、体质量和运动能力下降、类固醇糖皮质激素应用、吸烟等。本文对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试图为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心血管风险研究进展
陈向红,陈秀敏,周颖燕,李李,徐侦雄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801-28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23
摘要 ( 140 )   HTML ( 1)   PDF (484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以肌肉炎症和多种肌肉外表现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以肌无力、肌痛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可累及肺、皮肤、关节、胃肠道、心脏等多脏器。而心脏虽可累及,但不多见,且其临床表现隐匿,易被忽视。心脏损害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准确地识别心脏受累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通过总结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心脏受累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高危因素、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心脏受累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达到早期治疗、终身管理,改善预后。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二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改良与探索
陈威威,彭若琳,瞿燚,张振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19):  2806-281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19.024
摘要 ( 139 )   HTML ( 4)   PDF (502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及时的根除治疗有利于维护患者健康。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的二联疗法逐渐得到重视。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是一类新型抑酸剂,相比传统的质子泵抑制剂,其起效更快,抑酸作用更持久,更加适用于二联疗法。近年来,学者们对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二联疗法进行了大量探索、改良及验证,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