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 2021, Vol. 37 ›› Issue (16): 2093-2097.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21.16.012
基于4D⁃CTA技术测量头颈血管循环时间的可行性
张小勇1,2,3 胡容2,3 曾宪春2,3 王荣品2,3 李文航2,3 伍瑶斌2,3 余晖1,4
1 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贵阳 550002);2 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阳 550002);3 贵州省智能医学 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4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贵阳 550002)
Measurement of circulation time of head and neck vessels with 4D⁃CTA technology
School of Medical Imaging,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2,China;*Department of Radiology,Guizhou People′ s Hospital,Guiyang 550002,China;*Key Laboratory of Smart Medical Imaging Analysis and Precise Diagnosis,Guiyang 550002,Chin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头颈范围 4D⁃CTA 数据测量颈脑动、静脉血管循环时间的可行性,为指导头颈范围 CT 血管成像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行头颈范围 4D⁃ CTA 成像的患者 298 例,测量头颈范围动脉(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 M1、基底动脉中段) 和静脉(颈内静脉、乙状窦、上矢状窦)的 CT 值和峰值时间,计算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主动脉弓至上矢状 窦、上矢状窦至颈内静脉之间的循环时间、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平均峰值时间及两者之差;对比不同性 别、BMI(< 18.5 kg/m2、18.5 ~ 23.9 kg/m2、> 23.9 kg/m2 )、体质量(< 60 kg、60 ~ 80 kg、> 80 kg)患者之间峰值时 间的差异。结果 本组研究中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主动脉弓至上矢状窦、上矢状窦至颈内静脉之间的循 环时间分别为(1.91 ± 0.78)、(6.61 ± 1.40)、(1.52 ± 1.43)s;动脉系统峰值时间为(21.77 ± 3.09)s,静脉系统 峰值时间为(28.76 ± 3.68)s,动静脉峰值时间差为(6.99 ± 1.01)s;按患者性别分组比较,男性主动脉弓峰 值时间、动脉系统峰值时间、静脉系统峰值时间、动静脉峰值时间差分别为(20.65 ± 3.61)、(22.55 ± 2.83)、 (29.90 ± 3.13)、(7.36 ± 0.90)s,女性分别为(19.00 ± 3.05)、(20.56 ± 3.15)、(26.99 ± 3.83)、(6.44 ± 0.92)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按患者 BMI 和体质量分组比较,各组动静脉峰值时间差相近,动静脉峰 值时间随体质量增加逐渐延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除女性峰值时间更早,动静脉循环时间更短外,不同体质量、不同 BMI 之间峰值时间和循环时间无显著差异,基于 4D⁃CTA 技术测 量头颈血管循环时间的临床应用切实可行,最佳动脉期与最佳静脉期间隔时间为6.99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