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3-11-25
专题笔谈:乳腺肿瘤
多模态磁共振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研究进展
石夕冉,王恒,何力兵,邱志强,李泓箭,徐晓雪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861-28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1
摘要 ( 317 )   HTML ( 17)   PDF (472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逐渐年轻化。淋巴结(LN)转移是评估乳腺癌患者复发和生存率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是乳腺癌分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均是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风险及穿刺假阴性率较高,因此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多模态磁共振较其他成像方式预测乳腺癌淋巴转移更具优势,如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进行多参数及多序列成像,应用于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等。本文就多模态磁共振中各指数模型及峰度扩散成像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车雅丹,李丽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866-28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2
摘要 ( 216 )   HTML ( 5)   PDF (508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截至2020年,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而晚期乳腺癌的预后却极不理想。尽管目前仍以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它的不良反应较强,且容易出现抗药性,使其临床获益受限。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VEGFR是一种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它能够促进血管的生长,但是它在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过量表达。因此,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血管生长并使肿瘤血管正常化。目前已经开展了许多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本文旨在探究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s)作为一种有效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它们的效用、安全性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也为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专题报道:乳腺肿瘤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及意义
庄赵为,袁武梅,任作东,李上飞,陈明贵,曾妍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872-28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3
摘要 ( 271 )   HTML ( 12)   PDF (763KB) ( 13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明确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治疗效果的评价。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8例乳腺癌和7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样本中CD3+T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及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 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3+T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阳性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5。CD3+T细胞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 0.05),CD8+T细胞中颗粒酶B也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 0.05)。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中CD3+T细胞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 0.05)。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表达高于治疗前(P < 0.05)。 结论 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中颗粒酶B及穿孔素的表达对于诊断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可辅助临床上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

下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抑制miR-767-5p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刘海英,陈峰,姚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878-28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4
摘要 ( 226 )   HTML ( 7)   PDF (1078KB) ( 1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抑制miR-767-5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将miR-767-5p inhibitor和inhibitor-NC转染到乳腺癌细胞中。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miR-767-5p inhibitor组和inhibitor-NC组,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划痕实验检测miR-767-5p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67-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靶向结合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IG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inhibitor-NC组相比,miR-767-5p inhibitor组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 < 0.05)。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和inhibitor-NC组相比,miR-767-5p inhibitor组乳腺癌细胞侵袭细胞数显著下降(P < 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inhibitor-NC组相比,miR-767-5p inhibitor组乳腺癌细胞迁移率显著下降(P < 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767-5p能够靶向结合IGF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和inhibitor-NC组相比,miR-767-5p inhibitor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5),N-cadherin、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与Control组和inhibitor-NC组相比,miR-767-5p inhibitor组中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抑制miR-767-5p的表达可通过下调IGF1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EMT的发生。

敲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张正花,龚荣府,方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885-28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5
摘要 ( 255 )   HTML ( 13)   PDF (1295KB) ( 11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敲除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FGF2-sgRNA基因序列转入载体lenticrispv2 构建CRISPR-cas9-FGF2稳转细胞系,Western blot 检测CRISPR-cas9-FGF2稳转细胞系FGF2的蛋白敲除情况及相关凋亡蛋白指标和周期蛋白指标,将MCF-7细胞分为CRISPR-cas9-NC组(对照组)和CRISPR-cas9-FGF2组(FGF2基因敲除组),使用CCK-8实验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1)设计的三条FGF2-sgRNA序列均与载体lenticrispv2 连接成功。(2)用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FGF2-sgRNA1敲除作用更明显(P < 0.000 1)。(3)与对照组细胞相比,FGF2基因敲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 < 0.01);周期蛋白CDK2和cycli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01),Bax促凋亡蛋白表达升高(P < 0.001),Bcl-2抑凋亡蛋白表达降低(P < 0.001),Bcl-2/Bax的比值减低(P < 0.000 1)促进细胞凋亡。 结论 FGF2基因敲除后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将细胞阻滞在S期,抑制细胞的增殖与分裂,并促进细胞凋亡,提示FGF2基因具有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不同超声成像参数对S-Detect技术用于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影响
金启成,吕江红,许立龙,魏洪芬,汤桐芳,张传菊,李世岩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891-28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6
摘要 ( 230 )   HTML ( 3)   PDF (1010KB) ( 2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成像参数对S-Detect技术诊断结果产生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因乳腺结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患者,共纳入133例患者(143个结节)。设置5种超声成像参数条件,包括基准(单焦点、焦点位于病灶中部水平、病灶深度适合)、双焦点、焦点位置过浅、焦点位置过深、扫查深度过深。分别存储在不同超声成像参数下获得的超声图像,并应用S-Detect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解读。比较基准参数设置与其他参数设置之间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及超声特征判读的一致性。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个参数设置条件下的诊断效能。 结果 扫查深度过深与基准条件的诊断一致性( kappa=0.771)较其他设置更低,对于形状( kappa=0.489)及内部回声( kappa=0.442)这两个超声特征判读的一致性也较其他设置低。同时诊断效能(AUC=0.716)为各个设置中的最低者,且与基准设置的诊断效能差距最大。其他各项参数条件与基准条件的一致性较好,诊断效能与基准条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对比基准参数设置,在不同成像参数设置中,扫查深度过深条件下的诊断一致性、超声特征判读一致性、诊断效能均较其他条件更低。因此应用S-Detect技术时应避免采用过深的扫查深度。

CCN5基因敲降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吕艳,郑旭,韩燕燕,高珊,李翀,耿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898-290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7
摘要 ( 193 )   HTML ( 5)   PDF (1042KB) ( 3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CCN5 基因敲降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CCN5在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探寻CCN5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 方法 设置CCN5siRNA转染组,慢病毒空载体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方法。CCN5siRNA转染组(以下简称“转染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CCN5siRNA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慢病毒空载体转染组(以下简称“空载组”):慢病毒空载体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转染操作。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CN5、Skp2和P27Kip1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MTT实验表明:转染组细胞增殖力高于空载组和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组CCN5mRNA和蛋白水平低于空载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转染组Skp2、P27Kip1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空载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CCN5siRNA抑制CCN5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且通过上调Skp2、下调P27Kip1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

应用不同重建手术保留乳腺癌患者乳头乳晕的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孟瑶,刘钊,张敬,赵长啸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03-29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8
摘要 ( 181 )   HTML ( 4)   PDF (473KB) ( 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应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不同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中进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1 408例,根据重建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一步法组(n = 876)和二步法组(n = 532),比较两组患者乳房外观美容效果、满意度、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质量;再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 = 162)和非复发组(n = 1 2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一步法组患者乳房外观优良率和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二步法组(P <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六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均高于术前,并且一步法组患者的FACT-B评分均高于二步法组(P < 0.05);复发组患者中年龄> 35岁、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未行内分泌治疗、未行放疗辅助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35岁、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未行放疗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一步法重建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年龄>35岁、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未行放疗辅助治疗是影响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循环肿瘤细胞联合乳管镜影像系统提高血性乳头溢液患者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罗云昭,李杰,张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09-29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09
摘要 ( 194 )   HTML ( 7)   PDF (565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乳管镜影像系统提高血性乳头溢液患者恶性病变诊断效能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20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CTC、乳管镜影像系统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CTC、乳管镜影像系统单独及联合检查时对血性乳头溢液患者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120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88例,恶性病变32例;恶性病变组CTC计数为1(0.5,2.5)个/3.2 mL,高于良性病变组的0(0,1)个/3.2 mL(P < 0.001);ROC曲线显示,CTC 计数诊断血性乳头溢液患者恶性病变的最佳截断值为2个/3.2 mL,共检出良性病变103例,恶性病变17例;乳管镜检查检出良性病变77例,恶性病变4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C对血性乳头溢液患者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88%、97.73%、84.17%、88.24%、83.50%,乳管镜检查分别为84.38%、81.82%、82.50%、62.79%、93.51%,CTC与乳管镜联合检查分别为96.88%、81.82%、85.83%、65.96%、98.63%。 结论 CTC联合乳管镜影像系统检查对血性乳头溢液患者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

临床新进展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徐云燕,张灿,常开丽,刘伟,卓倩,李昇铃,何祖益,戴海龙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14-292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0
摘要 ( 236 )   HTML ( 7)   PDF (561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动脉高压是一组多因素引起的进展性心肺血管疾病,预后差。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更容易发生右心衰竭、肺高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目前对于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尚无规范的诊疗指南。近年来,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及管理受到了关注,本文对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做重要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成纤维细胞过表达HSG基因对Wnt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杨义,周洵,张军,李波,王新星,罗弦,葛正行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21-29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1
摘要 ( 220 )   HTML ( 3)   PDF (1918KB) ( 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 COPD)大鼠气道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HSG基因(MFN2)对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采用蛋白酶诱导的方式构建大鼠COPD 模型,然后原代分离 COPD 模型大鼠气道成纤维细胞。构建HSG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大鼠气道成纤维细胞,得到过表达HSG的大鼠气道成纤维细胞。实验一,采用Wnt信号途径激动剂佛波醇酯(TPA)处理细胞, WB、qPCR检测转染后HSG、Wnt5a的表达;实验二,采用MAPK 信号途径激动剂 EGF 因子处理细胞, WB、qPCR检测转染后HSG、ERK1/2的表达;而且每个实验都进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GF-β1、PDGF、MMP-9 的含量,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COPD模型大鼠气道成纤维细胞分离成功。实验一二中, WB、qPCR检测显示过表达HSG能抑制基因Wnt5a和ERK1/2的表达,受相应激动剂处理后,这些基因表达上调而HSG表达受抑制;而ELISA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HSG能降低TGF-β1、PDGF、MMP-9 的含量,受相应激动剂处理后TGF-β1、PDGF、MMP-9 的含量上升,而过表达HSG依然有抑制效果。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显示过表达HSG会明显上调细胞凋亡率,而相应的激动剂处理会降低过表达HSG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流式检测细胞周期显示过表达HSG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不明显。 结论 在COPD 大鼠气道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HSG基因对Wnt和MAPK 等信号途径均有抑制效果,而且过表达HSG基因有着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可以推测促进HSG表达具有抑制COPD大鼠气道纤维化的效果。

基于NGF/TrKA/TRPV1通路探讨电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高敏感性
金舒文,刘伟,刘嘉宝,范建超,韩永丽,周丽,徐派的,张红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28-29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2
摘要 ( 211 )   HTML ( 3)   PDF (1730KB) ( 1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高敏感性的作用效果及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空白组不予以特殊处理,其余各组采用多因素刺激法进行造模。造模完成后,模型组常规饲养,电针组和电针+抑制剂组予以每天电针足三里,抑制剂和电针+抑制剂组予以每天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抑制剂。采用胃内球囊置入检测胃高敏感性和胃顺应性,采用甲胺蓝染色观察胃肥大细胞活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定位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胃NG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A)/TRPV1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 结果 相比于空白组,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胃敏感性增高、顺应性降低,胃肥大细胞数和脱颗粒率显著增加,NGF、TrKA、TRPV1的蛋白表达和CGRP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抑制剂组大鼠体重增加,胃高敏感性和顺应性显著改善,肥大细胞数目和活化程度显著降低,胃NGF/TrKA/TRPV1蛋白表达和CGRP含量显著降低;且相比于电针组和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胃NGF/TrKA/TRPV1蛋白表达和CGRP含量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电针可能是通过调控肥大细胞介导的NGF/TrKA/TRPV1通路改善FD大鼠胃高敏感性。

LncRNA FAM83A-AS1通过miR-150/HMGA2轴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周小平,彭正武,陈书扬,刘茹,田涛,欧玉仑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34-29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3
摘要 ( 170 )   HTML ( 4)   PDF (520KB) ( 1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序列相似家族83成员A-反义核糖核酸1(FAM83A-AS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RB细胞,将Vector、pcDNA-FAM83A-AS1、NC-siRNA、FAM83A-AS1-siRNA分别转染至细胞中(依次为pcDNA?FAm83A?AS1组、NC-siRNA组、FAm83A-AS1-siRNA组),检测RB细胞中FAM83A-AS1的表达、RB细胞增殖能力、凋亡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和验证FAM83A-AS1与miR-150以及miR-150与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的靶向关系。RT-qPCR检测RB细胞中miR-150、HMGA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B细胞中HMGA2蛋白的表达;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RB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 结果 pcDNA-FAM83A-AS1组细胞中FAM83A-AS1的表达显著高于Vector组,低于NC-siRNA组(P < 0.05)。pcDNA-FAM83A-AS1组较Vector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 0.05)。FAM83A-AS1-siRNA组较NC-siRNA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 0.05)。miR-150 mimic可显著抑制RB细胞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而pcDNA-HMGA2可显著逆转miR-150 mimic对RB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结论 敲低lncRNA FAM83A-AS1通过调控miR-150/HMGA2轴抑制RB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五味子乙素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大鼠的影响
王泽琪,高艺花,金玥彤,丛姗姗,金铉顺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40-29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4
摘要 ( 168 )   HTML ( 3)   PDF (1064KB) ( 1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HHD)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功能的影响,为SchB对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功能的干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30只11周龄雄性(SD)大鼠,除了对照组(CON组),甲亢模型组(HHD组)及SchB药物干预组(HHD+SC组)建立HHD大鼠模型,SchB药物干预组以SchB稀释剂[80 mg/(kg·d)]灌胃。对各组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分析;ELISA检测血清TT3、TT4、NT-proBNP和NF-κB水平;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利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样本中NF-κB的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左室心肌样本的组织细胞。 结果 与CON组相比,HHD组收缩、舒张期峰值速度(Vs、Vd)、峰值应变(Smax)及收缩、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SRr、dSRr)均降低(P < 0.01);血清TT3(P < 0.01)、TT4(P < 0.01)、NT-proBNP(P < 0.05)及 NF-κB(P < 0.01)含量增高;TUNEL阳性颗粒数目显著增多;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表达增加(P < 0.05);电镜示心肌细胞结构排列紊乱、凋亡明显。与HHD组相比,HHD+SC组Vs(P < 0.01)、Vd(P < 0.05)、Smax(P < 0.01)、sSRr(P < 0.05)及dSRr(P < 0.05)均有升高;血清TT3(P < 0.05)、TT4(P < 0.05)、NT-proBNP(P < 0.05)及NF-κB(P < 0.01)含量降低;TUNEL阳性颗粒数目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检验NF-κB表达降低(P < 0.05);电镜示心肌细胞结构排列较整齐接近CON组、凋亡改善。 结论 SchB对HHD的心肌损伤有改善作用且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临床研究
腰椎管狭窄症全脊柱内镜减压围手术期精准康复临床疗效
曹蕊,丁宇,卢正操,丁逸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46-29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5
摘要 ( 235 )   HTML ( 6)   PDF (1479KB) ( 1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精准康复对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全脊柱内镜减压(endoscopic LOVE decompression, Endo-LOVE)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2例Endo-LOVE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不同形式分为观察组(精准康复)和对照组(传统康复),两组各2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以及步态参数里的左右支撑相的比值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两组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1),JOA评分和左右支撑相的比值较术前显著增高(P < 0.01);其中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Endo-LOVE手术围手术期精准康复可以缓解术后残余疼痛,改善步行功能,降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周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与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马丽娜,曹振华,杨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53-29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6
摘要 ( 188 )   HTML ( 5)   PDF (495KB) ( 2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以及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56例作为糖尿病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CVD将其分为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并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sdLDL-C以及CXCL12水平,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分析sdLDL-C、CXCL12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并发CVD的诊断价值。 结果 糖尿病组的血清sdLDL-C、CXC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心血管疾病组的病程、BMI、LDL-C以及血清sdLDL-C、CXCL12水平均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组(P <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CXCL12均为糖尿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血清sdLDL-C、CXCL12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一检测。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sdLDL-C以及CXCL12水平升高是并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的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并发CV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在儿童脓毒症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常晨阳,胡绍雯,邓国平,朱惠芳,罗开源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58-296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7
摘要 ( 211 )   HTML ( 5)   PDF (514KB) ( 1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收集确诊脓毒症24 h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计数;计算N/L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中性粒细胞与前白蛋白比值(NPRI)。根据患儿预后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 = 110)和死亡组(n = 61)。比较两组N/LPR、PLR、NLR、NPRI、PCIS评分、PCT、CRP和PLT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准确性;根据三者ROC曲线的截断值对患儿28 d死亡风险进行亚组分析,同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脓毒症患儿进行生存分析。根据PCIS评分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危险分层(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评估N/LPR和PLR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 死亡组的PCT、CRP、N/LPR水平均较存活组高,PLT、PLR和PCIS水平均低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595和0.716。亚组分析表明,N/LPR ≥ 1.5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N/LPR < 1.5组(χ2 = 11.224,P = 0.001);PLR < 85.58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PLR ≥ 85.58组(χ2 = 5.708,P = 0.017),PCIS < 84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PCIS ≥ 84组(χ2 = 19.312,P = 0.000)。生存分析结果与亚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N/LPR可能与脓毒症患儿的危险分层相关。 结论 N/LPR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微生物学快速现场评价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杨幸乐,夏婷婷,左春磊,史家欣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64-29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8
摘要 ( 185 )   HTML ( 4)   PDF (1631KB) ( 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微生物学快速现场评价(M-ROSE)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M-ROSE组根据快速检测结果选择抗菌治疗方案,分别检测入组患者第1、7天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记录入组后第1、7天炎症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时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长、28 d病死率的差异。 结果 M-ROSE组患者第7天血清IL-6、IL-10、IL-6/IL-10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M-ROSE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 0.05);M-ROSE组和对照组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ROSE有助于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初步评估,加快症状和炎症指标改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DR⁃泪道造影术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
聂时淮,郭丽旭,刘咏,陈荣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69-29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19
摘要 ( 220 )   HTML ( 5)   PDF (652KB) ( 4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数字X射线摄影?泪道造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acryocystography, DR?DCG)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一步探究DR?DCG对术前评估的指导意义。 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因泪道阻塞性疾病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913例患者(1 129眼)的DR?DCG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本组 913例(1 129眼)泪道造影中,971眼显影清晰,占86.0%;(2)泪囊显影情况:泪囊增大55眼,正常438眼,缩小478眼;(3)泪道阻塞部位:泪囊前阻塞80眼,高位鼻泪管阻塞874眼,低位鼻泪管阻塞97眼;(4)泪道引流系统阻塞826例,占90.5%,泪道狭窄61例,占6.7%;(5)选择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患者占62.3%,治愈902例,占98.9%。 结论 DR?DCG可以明确泪囊大小、泪道阻塞具体部位及其扩张程度,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临床指导价值。

药物与临床
单次剂量环磷酰胺静脉冲击与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儿童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比较
胡雅兰,王婷,付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74-29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0
摘要 ( 141 )   HTML ( 3)   PDF (488KB) ( 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单次剂量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治疗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56例过敏性紫癜腹部受累患儿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根据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11)、临床特征分为普通型组(157例)与重型组(99例),根据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与CTX应用与否将重型组分为IVIG组(53例)与CTX组(46例)。选择同期入院体检50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实验室指标变化,分析药物疗效、病情反复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与普通型组比较,重型组WBC、NE及CRP均明显升高(P < 0.05);HGB、ALB及IgG均明显降低(P < 0.05);RDW、PLT、Cr、CystatinC、IgA及补体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TX组与IVIG组患儿比较,治疗前各实验室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腹痛缓解时间、血便消失时间、禁食时间及静脉甲泼尼龙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P < 0.05);甲泼尼龙累计用量、腹痛及皮疹复发明显减少(P < 0.05);血尿和(或)蛋白尿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白细胞减少或严重胃肠道反应。 结论 当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处于高炎症状态及低IgG水平,且较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撤减困难时,尽早使用CTX静脉治疗,单次剂量可较快控制疾病活动,降低血便及腹痛复发率,减少糖皮质糖素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疗效优于IVIG。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价值
郭润财,王蕾,黄振国,席霖枫,张帅,刘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79-29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1
摘要 ( 214 )   HTML ( 8)   PDF (513KB) ( 2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he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ed from scratch,DL-CNN(fs)]的人工智能算法评估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E)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14例可疑A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的住院患者,包括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137例,阴性77例。放射科医师根据CTPA图像判断有无APE,并计算Qanadli评分、Mastora评分和其他CTPA参数。采用DL-CNN(fs)训练网络模型自动检测栓子的分布及容积。评估DL-CNN(fs)模型测量血栓分布的价值,计算血栓负荷与Qanadli评分、Mastora评分和其他CTPA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DL-CNN(fs)测算的中心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感兴趣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16.8%、0.584(95%CI, 0.508 ~ 0.661);DL-CNN(fs)测算的外周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AUC均较高(R1-R9,60.8% ~ 95.2%,67.9% ~ 87.1%,0.740 ~ 0.844;L1-L10,64.6% ~ 93.4%,62.7% ~ 83.1%,0.732 ~ 0.791)。DL-CNN(fs)测算的栓子体积与Qanadli score肺栓塞指数显著正相关(r = 0.867,P < 0.001),与Mastora score肺栓塞指数显著正相关(r = 0.854,P < 0.001),与右心室及左心室最大横径比、右心室及左心室最大面积比呈正相关(r = 0.549,0.559,P<0.01)。 结论 DL-CNN(fs)模型检测外周肺动脉栓子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中心肺动脉栓子诊断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DL-CNN(fs)模型自动提供APE患者的栓子体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能够辅助医生对于APE患者血栓负荷及危险分层的快速评估。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近期急性加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韩慧,徐平,宋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84-29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2
摘要 ( 220 )   HTML ( 6)   PDF (420KB) ( 8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近期急性加重风险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诊治高龄COPD稳定期患者共654例,根据随访6个月内是否出现急性加重分为加重组(134例)和未加重组(520例),采用logistic分析高龄COPD稳定期患者近期急性加重风险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指标的预测模型并进一步评估该模型用于近期急性加重风险预测临床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COPD病程、FEV1、FVC、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可能与高龄COPD稳定期患者近期急性加重发生有关(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FEV1、FVC、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是高龄COPD稳定期患者近期急性加重风险独立影响因素(P < 0.05);根据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构建模型方程式:近期急性加重风险[Logit(p/1-p)]= -2.981 + 0.642×性别-0.517×体质量指数+0.316×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0.028×近1年急性加重持续时间-0.621×FEV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模型用于高龄COPD稳定期患者近期急性加重风险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9 ~ 0.92),最佳cut-off值为0.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71%,70.85%。 结论 高龄COPD稳定期患者近期急性加重发生与性别、体质量指数、FEV1、FVC、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患者近期急性加重发生风险。

调查研究
三亚地区2019-2020年急性肠胃炎患者A群双埃可病毒的分子特征
黄丽菊,李泳枝,何欢,石挺丽,陈彩云,郑丽婷,梁敏仪,陈佳琪,陈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89-299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3
摘要 ( 147 )   HTML ( 2)   PDF (952KB) ( 1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热带地区A群双埃可病毒(Parechovirus-A,PeV-A)流行率及其基因特征。 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三亚中心医院开展急性腹泻病监测,收集病例资料和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巢式RT-PCR检测PeV-A,并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纳入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就诊的急性肠胃炎患者267例。PeV-A 检出率为3.37%(9/267),检测到三种PeV-A基因型(HPeV1、HPeV3和HPeV5),它们与中国北京或香港的参考毒株关系最为密切。HPeV阳性患者主要为2岁以下幼儿,在夏季和冬季(分别为5月至8月和12月至2月),PeV-A的检出率较高。与PeV-A阴性腹泻患者相比,PeV-A阳性腹泻患者有更高比例的呼吸道感染、腹痛、呕吐和发烧。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患者中最常见的与PeV-A共感染的病毒。 结论 PeV-A是三亚地区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流行的基因型与我国其他地区报道的相似。

中医药现代化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系统聚类分析及与疾病分期的关系
田永明,武士锋,赵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2994-30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4
摘要 ( 190 )   HTML ( 3)   PDF (560KB) ( 1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中医证型系统聚类分析及与疾病分期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70例T2DN患者。比较T2DN患者中医证型的一般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包括T2DN患者的中医本证和中医兼证。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采用简单对应分析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对应性。 结果 早期T2DN、临床T2DN、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别为气阴两虚挟瘀证(38.46%)、气滞痰瘀证(37.88%)、气滞痰瘀证(50.00%)。截取聚类图的不同位置,证型分型不同,其中,D点截取分为5个证型:肝肾阴虚证、心肾两虚证、肝胃火盛证、气阴两虚挟瘀证及气滞痰瘀证。在170例T2DN患者中,肝肾阴虚证40例(23.53%),心肾两虚证26例(15.29%),肝胃火盛证29例(17.06%),气阴两虚挟瘀证20例(11.76%),气滞痰瘀证55例(32.35%)。气阴两虚挟瘀证和气滞痰瘀证在二维投影图中间,并未偏向T2DN病变程度某一分级;肝胃火盛证偏向Ⅴ期,心肾两虚证偏向Ⅳ期,肝肾阴虚证偏向Ⅰ~Ⅲ期。 结论 T2DN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为肝肾两阴、心肾两虚、肝胃火盛、气阴两虚挟瘀及气滞痰瘀。且随着T2DN发展,中医证型逐渐由肝肾两阴到心肾两虚到肝胃火盛,而气阴两虚挟瘀及气滞痰瘀伴随T2DN患者的各个阶段。

火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涂海涛,庄珣,庄礼兴,范正鹏,潘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3000-300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5
摘要 ( 188 )   HTML ( 2)   PDF (483KB) ( 1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9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针观察组45例和普通针刺对照组45例,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各临床疗效、WOMAC评分、VAS评分、血清IL-1β、TNF-α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66.67%)(P < 0.05)。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VAS评分、有效率、IL-1β、TNF-α在治疗前后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优(P < 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 结论 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

临床护理
心血管疾病老年共病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应用效果
王小霞,黄巧,彭闵,申铁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3005-30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6
摘要 ( 212 )   HTML ( 4)   PDF (454KB) ( 3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出院准备服务在心血管疾病老年共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本中心老年医学病区的97例心血管疾病老年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便利采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中心血管疾病老年共病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再入院率等各项评价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出院准备服务的观察组的出院准备度量表中个人状态、适应能力和预期性支持3个维度均显著升高(P < 0.05);出院指导质量量表中患者需要的内容、获得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3个维度均升高(P < 0.05);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中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用药以及定期复查依从性3个维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 < 0.05),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再入院率较对照组下降(P < 0.05)。 结论 实施出院准备服务能显著提升心血管疾病老年共病患者出院准备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护士出院指导质量,并有效降低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再入院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综述
转录组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强晓,耿贝贝,刘四喜,夏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3010-30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7
摘要 ( 191 )   HTML ( 5)   PDF (463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转录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利用该技术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转录组进行分析,能够客观准确地检测AL细胞中的异常基因和功能变化,对深入揭示AL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即转录组测序技术,不仅能够识别出新的致癌基因融合和特征分子标志物,对AL进行更准确的分类和风险评估,还可以针对识别出的异常基因或细胞亚群,采用对应的靶向治疗方案以改善AL患者的预后。此外,转录组学技术与其他组学技术联用,能够从不同层次监测AL的多元组学变化,更全面地解析AL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随着RNA-seq技术的不断应用,将为AL治疗提供新的精准靶点和临床策略。

新型降糖药物贝格列净的临床研究进展
杨燕,王珍,王德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22):  3015-302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22.028
摘要 ( 355 )   HTML ( 91)   PDF (468KB) ( 19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已经研发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仍有许多患者未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贝格列净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2023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贝格列净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作为饮食和运动外的辅助疗法。多项临床研究已验证其用于2 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该药在肥胖症、心血管风险相关疾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治疗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贝格列净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为其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