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06-10
述评

核酸药物研究进展及挑战

董志辉 许小丁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05-13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1
摘要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酸药物是一种可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的核苷酸类药物,在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治疗 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传统治疗的效果通常是短暂的,因为其目标是蛋白质而不是潜在的基因。相比之 下,核酸疗法通过基因抑制、添加、替换或编辑可以达到长期的疗效。目前应用较多的核酸药物主要包括 DNA 药物、mRNA 药物以及 siRNA 药物等。本文综述核酸药物的工作原理以及核酸药物在目前所面临的 挑战及解决办法等。

专题报道

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石恒, 侯苗苗 孙博 刘晓蕾 李新毅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09-13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2
摘要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缺 血性卒中预防及治疗的基础,替罗非班作为一种 GP Ⅱb/Ⅲa 受体抑制剂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 疾病应用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用法用量及安全性仍有较多 争议,现就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YL⁃1型针联合尿激酶注射在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

费喜峰 王之敏 孙飞 陈寒春 蒋栋毅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14-13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3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YL⁃1 型针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注射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9 月至 2021 2 月我院收治的 48 例意识清楚或嗜睡伴有肢体和或言语功能 障碍的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 评分 12~15 分),分别采用 YL⁃1 型针钻孔引流术联合 尿激酶注射治疗和保守治疗,即手术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肿消除时间、并发症发生 率、ADL 预后评定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血肿消除时间:治疗组为(7.50 ± 3.6)d,对照组为(21.14 ± 5.7)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手术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中,气颅发生率为 15.4%,颅内感染发生率为 3.8%,穿刺道出血发 生率 3.8%。1 个月后 ADL 预后评定:手术组Ⅰ 5 例,Ⅱ 11 例,Ⅲ 8 例,Ⅳ 2 例,Ⅴ 0 例;对照组 1 例,Ⅱ 4 例,Ⅲ 10 例;Ⅳ 7 例,Ⅴ 0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YL⁃1 型针穿刺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功能恢复时间快、疗效良 好等优点。

Dickkopf⁃1联合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评估价值

司峥, 陈栋肖 汪敬业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19-13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4
摘要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Dickkopf⁃1(DKK⁃1)联合血栓弹力图仪(TEG)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AIS 患者 293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AIS 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TEG 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剂盒检测血清 DKK⁃1 的水平。分析 AIS 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指标对 AIS 患者复发的评估价值。 结果 复发组的房颤史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 < 0.05)。复发组的凝血反应时间(RT)、凝血形成时间 KT)均低于非复发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DKK⁃1 均高于非复发组(P < 0.05)。有房颤 史以及 MAADP、DKK⁃1 过高均是 AIS 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 < 0.05)。DKK⁃1 联合 MAADP AIS 患者复 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 0.891(95%CI:0.843~0.938)。结论 DKK⁃1、MAADP AIS 患者 复发情况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对AIS 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较高。

3D-Slicer 软件结合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在脑干出血治疗的应用及预后因素分析

秦庚 牛光明 刘展 陶胜忠 娄金峰 王在斌 葛爽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23-13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5
摘要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3D⁃Slicer 软件结合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及手术 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1 月至 2021 6 月于我院接受 3D⁃Slicer 软件结合导航下无框架立体定 向穿刺手术的 31 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治疗 90 d 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 作为预后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评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 ROC 曲线判断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血肿分型、PPH 评分、合并脑积水、拔管前血肿量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出血量(OR = 1.297,P = 0.043)、 新型脑桥出血评分(OR = 6.134,P = 0.015)、拔管前血肿量(OR = 1.561,P = 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 危险因素。ROC 曲线分析显示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出血量阈值为 9.00 mL、拔管前血肿量阈值为 2.85 mL 结论 3D⁃Slicer 软件结合导航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预后较好,手术预后与出血量、拔管 前血肿量及新型脑桥出血评分相关。

微创抽吸辅助无延迟开颅减压治疗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的随机对照研究

翟晓雷 周大志 刘冬红 王少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28-13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6
摘要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微创抽吸辅助无延迟开颅减压治疗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18 1 月至 2020 12 100 例幕上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50 例(放弃治疗 2 例,余 48 例)和对照组 50 例(放弃治疗 3 例+失访 1 例,余 46 例)。观察组床边微创穿 刺抽吸同时术前准备,无延迟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常规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 减压术。根据入院时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区分脑疝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 6 个月 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良好/中残率和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9.4% vs. 19.6%;8.3% vs. 26.1%),两 组术后 6 个月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中单侧瞳孔散大患者,观察组良好/中残率显著 高于对照组(59.4% vs. 31.0%),两组术后 6 个月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中双侧瞳孔散 大患者术后 6 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单侧瞳孔散大患者中,微创抽吸后瞳孔明 显回缩者良好/中残率显著高于无明显回缩者(78.3% vs. 11.1%,P < 0.01)。观察组双侧瞳孔散大患者中, 微创抽吸后瞳孔明显回缩者植物生存/死亡率显著低于无明显回缩者(36.4% vs. 100.0%,P < 0.05)。 结论 微创抽吸辅助无延迟开颅减压治疗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患者预后优于常规开颅减压,并可提高单侧瞳孔散大患者的良好/中残率,降低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死亡率。

基础研究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多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徐青青 陈文韬, 江银波 蓝银苑, 潘钰莹 曾丽红 杨建江 薛耀华, 郑和平,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33-133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7
摘要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MOMP)在维持沙眼衣原体结构稳定性和衣原体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 MOMP 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使用人工合成多肽制备 MOMP 多克隆抗体。方法 分析沙眼衣原体 MOMP 的抗原表位,根据 15 个沙眼衣原 体血清型 MOMP 保守肽段,设计并合成 MOMP 特异性肽段,与血蓝蛋白偶联后免疫新西兰兔。采用免疫 亲和层析纯化免疫血清,应用 SDS⁃PAGE ELISA 评估血清抗体纯度及效价,利用 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 染色鉴定 MOMP 抗体特异性。结果 纯化后的血清 IgG 抗体纯度为 89.6%,MOMP 抗体效价达 1∶12 800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抗体与 8 个血清型沙眼衣原体蛋白在 40 kDa 处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该抗 体可特异性结合沙眼衣原体。此外,MOMP 抗体与进口商品化抗体明显共定位于宿主细胞内,且两种抗体荧光强度相当。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沙眼衣原体 MOMP 的兔多克隆抗体,为后 续深入研究MOMP 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miR⁃498靶向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李立恒 王蕊 王芹 张智轶 安峰 张璇 王晓明 张凡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39-13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8
摘要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iR⁃498 靶向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 1(PCK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qRT⁃PCR 检测 150 OSCC 患者肿瘤组织及 OSCC 细胞系 HSC⁃3、SCC⁃15、SCC⁃9 miR⁃498 表达;将 miR⁃498 mimics anti⁃miR⁃498 分别转染于 SCC⁃15 细胞,qRT⁃PCR 检测细胞中 miR⁃498 平,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 PCK1 蛋白表达,CCK⁃8 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 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miR⁃498 PCK1 的靶向关系;共转染 miR⁃498 PCK1 进一步验证 miR⁃498 PCK1 SCC⁃15 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结果 与人正常口腔角质细 HOK(1.03 ± 0.14)比较,人 OSCC 细胞系 HSC⁃3(2.05 ± 0.21)、SCC⁃15(2.75 ± 0.31)、SCC⁃9(2.31 ± 0.28)中 miR⁃498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 = 53.639,P < 0.001),且 SCC⁃15 细胞中 miR⁃498 的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 SCC⁃15 细胞进行后续研究。与对照组和 miR⁃NC 组比较,miR⁃498 mimics SCC⁃15 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显 著升高(P < 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 0.05);与对照组和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498组SCC⁃15 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 0.05)。miR⁃498 mimics 组(0.23 ± 0.02)SCC⁃15 细胞中 PCK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51 ± 0.08)和 miR⁃NC 组(0.49 ± 0.06,P < 0.05);anti⁃miR⁃498 组(1.03 ± 0.05)SCC⁃15 细胞中 PCK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51 ± 0.08)和 anti⁃miR⁃NC 组(0.48 ± 0.07,P < 0.05)。miR⁃498 靶向负调控 PCK1 表达,上调 PCK1 表达可逆转过表达 miR⁃498 SCC⁃15 细胞增 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 miR⁃498通过靶向抑制PCK1表达促进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为OSCC 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分子靶标。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激酶4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中的调节作用

陶晓芳 王雅洁 王文斌 费年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46-13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09
摘要 ( 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激酶 4(Map4k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形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8 只): Control组、AngⅡ组、AngⅡ+shMap4k4组和AngⅡ+Map4k4组。采用油红O染色(脂质)、Masson染色(胶原)、 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平滑肌细胞)和 F4/80 染色(巨噬细胞)检测主动脉窦斑块稳定性。通过免疫荧 光和 Western blot 分析 Map4k4 表达。体外构建 Map4k4 敲低或过表达巨噬细胞,用于确认 Map4k4 AngⅡ 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 Ang Ⅱ促进了ApoE⁃/⁃小鼠AS斑块易损性和巨噬细胞凋亡(P < 0.05),伴 随着 Map4k4 表达的上调(P < 0.05)。与 Ang Ⅱ组小鼠相比,Ang Ⅱ+shMap4k4 组小鼠的 AS 斑块易损性 [(1.22 ± 0.06)vs.(0.49 ± 0.04)]和巨噬细胞凋亡[(8.42 ± 0.40)vs.(3.49 ± 0.31)]明显减弱(P < 0.05),而 AngⅡ+Map4k4 组小鼠上述指标明显增强[(1.22 ± 0.06)vs.(1.45 ± 0.05),(8.42 ± 0.40)vs.(14.11 ± 0.78), P < 0.05]。体外实验显示,Map4k4敲低有效减弱了Ang Ⅱ诱导的c⁃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加(P < 0.05), 并增加了 Bcl⁃2 蛋白表达(P < 0.05)。而 Map4k4 过表达进一步增强了 Ang Ⅱ的诱导作用(P < 0.05)。结论 Ang Ⅱ通过上调Map4k4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凋亡,并进一步参与AS中易损斑块的形成。

马钱苷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抑制烧伤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发挥肠黏膜结构保护作用的机制
温海玲 孟祥熙 杨景哲 肖长栓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53-135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0
摘要 ( 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马钱苷对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以及对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stress,ERS)途径、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 SD 大鼠,8~12 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连续 7 d 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0 mg/kg)后假烧伤处理,烧伤组伤前连续 7 d 给予生理盐水(50 mg/kg)后烧伤处理,干预组伤前连续 7 d 灌胃给予马钱苷(50 mg/kg)后烧伤处理。烧伤 24 h 安乐处死大鼠,手术切取肠组织标本,HE 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小肠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肠组织中 ERS 相关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3组大鼠的病变、炎症、病变范围、隐窝破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预组各评分低于烧伤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烧伤组的小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较干预组严重,且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 < 0.05)。干预组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ax、RNA 依赖性蛋白样内质网激酶(PERK)、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和 C/EBP 同源蛋白(CHOP)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烧伤组,而 B 淋巴细胞瘤⁃2 蛋白(Bcl⁃2)高于烧伤组,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马钱苷可减轻烧伤大鼠肠上皮组织病理损害,保护肠黏膜结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肠上皮细胞 ERS 途径以及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临床研究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国鹏飞 高政 颜文龙 张宏 杨苏民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59-136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1
摘要 ( 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 CABG)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 并确诊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将患者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详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计 算患者LCOS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PCABG 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文共纳入765例患者,LCOS组(n = 58)和非LCOS组(n = 707),OPCABG术后早期LCOS的发生率为7.58% 两组患者在术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支架术后再狭窄、脑血管病变、肺部病变、颈椎血管病变、病变支数、左 前降支病变程度、右回旋支病变程度、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术中失血量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 = 6.315,95%CI:1.404 ~ 28.396,P = 0.016)、心绞痛发作(OR = 9.214,95%CI:2.153 ~ 39.424,P = 0.003)、脑梗死(OR = 3.523,95%CI 1.246 ~ 9.962,P = 0.018)、肺部病变(OR = 5.505,95%CI:1.997 ~ 12.733,P = 0.001)、颈动脉狭窄或闭塞(OR = 35.588,95%CI:11.874 ~ 106.662,P < 0.001)是OPCABG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心 律失常、心绞痛发作、脑梗死、肺部病变、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孤立OPCB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

脂肪酸酰胺水解酶在不同癌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马寒素 陈韵 刘玉琛 曾乐立 许宇智 方烁 陈昱 潘逸航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65-137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2
摘要 ( 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阐明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tty acid amide hydrolase,FAAH)在不同癌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预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利用 TCGA 数据库 33 种癌症的癌和癌旁组织数 据结合 GTEx 数据库正常组织的转录组和随访生存数据分析癌症中 FAAH 的表达模式和预后的关系,运用 CIBERSORT 算法和 Pearson 相关系数研究 FAAH 表达与肿瘤免疫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表达图谱显示, FAAH 在乳腺浸润癌、前列腺癌等 7 种癌症中显著高表达(P < 0.001);在肾透明细胞癌、肺鳞癌等 15 种癌 症显著低表达(P < 0.001)。生存分析显示,与低表达 FAAH 患者相比,高表达 FAAH 的肾透明细胞癌、胃 腺癌等多种癌症患者的预后(OS、DSS、DFI、PFI)较好,具有较长的生存时间(P < 0.05)。免疫微环境分析 显示,肾透明细胞癌中 FAAH 低表达组中 CD4+T 记忆细胞与 γδT 细胞显著减少(P < 0.05),胃腺癌中 FAAH 低表达组有较少的单核细胞浸润(P < 0.05)。结论 泛癌分析表明 FAAH 在多种癌症中普遍低表达,且其 低表达与较差的生存预后显著相关,而且 FAAH 的表达与免疫浸润有关,可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和癌症 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短中期疗效

王寒辉 刘界 徐亚勇 张毅 孙杨 王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73-13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3
摘要 ( 3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TLIF)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 2019 9 2020 9 月因 L4⁃S1 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有 106 例符合纳入标准,行显微镜辅助下 MIS⁃TLIF 术治疗的 51 例作为 MIS⁃TLIF 组,行 open⁃TLIF 术治疗的 55 例为开放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 标、功能学评分,并发症情况、临床综合疗效等。结果 显微镜辅助下 MIS⁃TLIF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 量、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 TLIF 组(P < 0.05),MIS⁃TLIF 组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次数多于 TLIF 组(P < 0.05),两组术后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VAS 评分:术后 1 d、1 个月 MIS⁃ TLIF 组优于 TLIF 组(P < 0.05),术后 3 个月、末次随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DI 评分: 术后 1、3 个月 MIS⁃TLIF 组优于开放组,末次随访两者 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 MacNab 标准评价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 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open⁃TLIF 术。

灰色模型GM(1,1)在广西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

彭振仁 韦洁 黄秀宁 宋鹏书 梁丽芳 黄柏华 何嘉嘉 陈碧艳 丘小霞 何升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78-13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4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灰色模型 GM(1,1)构建不同水平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 行评估,探索灰色模型 GM(1,1)在出生缺陷发生率中的预测效果。方法 基于 2016-2020 年广西出生缺 陷监测数据,以年、季度、月共 3 个层次构建总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前 5 种出生缺陷的灰色模型 GM(1,1),并 通过模型综合评价指标对不同层次的灰色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在使用灰色模型预测总出生 缺陷年度、季度、月发生率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2%、0.49%、0.79%,后验差比值 C 分别为 0.002 0.285、0.392,预测效果分别为好、好、合格;前 5 种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外耳 其他畸形、并指(趾))的年度发生率灰色模型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季度和月份的。结论 灰色模型的预测 效果可能与原始序列数据波动性有关,在对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预测时以年度为单位的预测效果可能 更佳。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腹腔镜疝气术后应激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蒋秋香 曹慧娟 程森 刘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85-13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5
摘要 ( 2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小儿腹腔镜疝气术后应激及早期康复的 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2 ~ 4 岁的患儿共 60 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 组)和 TAPB 组 (T 组)各 30 例。C 组给予喉罩插管全身麻醉,T 组在喉罩全身麻醉后给予 0.25%罗哌卡因每侧各 0.5 mL/kg TAPB。对比两组不同时刻的 MAP、HR、皮质醇(Cor)、血糖(Glu);记录患儿术后首次饮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 FLACC 疼痛评分、自主活动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与 C 组相比,T 组在 T2 时 MAP 和 HR 明显下降, 在 T1 和 T2 时 Cor 和 Glu 明显降低(< 0.05)。T 组术后首次饮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0.05)。T 组 术后 2、4、8、12 h FLACC 评分明显下降,布洛芬首次补救时间明显延迟,累计用量和使用次数明显减少 (< 0.05)。T 组术后 4、8、12 h 自主坐起、下地比例均高于 C 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0.05)。 结论 基于 ERAS 理念下超声引导 TAPB 在小儿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的应用是可行且有效的,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全身应激反应,促进患儿术后早期自主活动和进食,加速术后康复。

壳聚糖蜂胶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材料在骨科非急性感染性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邢涛 张应拴 钱朝良 李向洲 韩李霞 杨博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90-139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6
摘要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壳聚糖蜂胶复合材料联合 PRP(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骨科非急性感染性创面 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 2020 1 月至 2021 10 月,我院骨科收治的 60 例四肢非急性感染性创面患 者,数字随机法分为 A 组(壳聚糖蜂胶治疗组 20 例)、B 组(壳聚糖 PRP 治疗组 20 例)和 C 组(壳聚糖蜂胶 PRP 复合材料治疗组 20 例)三组,并评估治疗 3、6、9、12 d 后疼痛、生活质量评分,并对创面愈合时间、愈 合面积、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评分均具有明显改 善(P < 0.05);治疗后 C 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 A 组和 B 组(P < 0.05);治疗 9 d C 组愈合面积优于 A 组和 B 组(P < 0.05);治疗 12 d C 组患者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改善率明显优于 A 组和 B 组(P < 0.05)。 结论 PRP 联合壳聚糖蜂胶复合材料在骨科非急性感染性创面中应用可有效抗菌,加快创面愈合,减轻 患者疼痛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靶向药物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反应性的治疗效果

周玲梅, 许毓楷, 洪钿, 梁东坡, 谢育梅, 王树水, 张智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395-139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7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靶向药物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治疗效果,评估靶 向药物对这些患儿肺血管反应性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分析 2017 1 月至 2021 3 月在本中心经心 导管检查确诊为中重度 PAH CHD 患儿,予靶向药物治疗至少 3 个月后再次心导管检查,随访观察临床 效果。第一次心导管时 11 例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AVT)。结果 15 例患儿,靶向药物治疗后经心 导管检查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PAS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8 例(53.3%)经靶向药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余 7 例继续口服靶向 药物治疗。所有行 AVT 试验的患儿中,仅 18.2%(2/11)提示阳性。结论 靶向药物可降低 CHD 合并 PAH 患儿的 mPAP PVRI,甚至可以获得解剖根治手术机会。先心病患儿的 AVT 试验阳性率低,靶向药物治 疗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估肺血管反应性的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剖宫产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颜丽芳 腾瑶瑶 梅珊珊 金红梅 热合马依·热合木吐拉 龙燕 赵学芹 曾芳玲 黄耀刚 陈海燕 朱春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00-14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8
摘要 ( 3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与剖宫产及新生儿结局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选取 2020 年在广州市及清远市的妇产科专科医院产后 42 d 门诊就诊的 2 754 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自填问卷收集研究资料。结果 2 754 名产妇中,GDM 450 16.3%),HDP 61人(2.2%),GDM合并HDP 21人(0.8%)。控制产妇年龄、孕次及产次的影响后,GDM、HDP GDM 合并 HDP 产妇的剖宫产风险分别提高 1.31 倍(95%CI:1.05 ~ 1.63)、1.87 倍(95%CI:1.10 ~ 3.19)及 2.74 倍(95%CI:1.11 ~ 6.74);HDP及GDM合并HDP产妇的早产风险分别提高2.51倍(95%CI:1.17 ~ 5.40)和 3.91倍(OR = 3.91,95%CI:1.30 ~ 11.81);GDM合并HDP产妇的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分 别提高8.33倍(95%CI:2.54 ~ 27.30)和7.77倍(95%CI:1.63 ~ 37.04)。结论 GDM与HDP共病对产妇剖宫产和 围产儿早产、体质量偏低、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产生协同效应。

妊娠合并结核病112例病例分析及重症高危人群随访

冯萍 何慧玲 陈琳 陈沐 李征 梁慧超 钟梅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04-14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19
摘要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结核病的诊治不足及重症高危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筛查重症病患 及结核病孕产妇全孕期的管理提供方向。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2011 1 1 2019 12 31 日收治的 112 例妊娠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点,将宫内妊娠患者分为 自然受孕组及 IVF⁃ET 术后组,分析两组的重症病率、妊娠结局、转归及随访,甄别重症高危人群类别。 结果 患者起病症状无特异性,发病到确诊中位时间为 30 d。早期妊娠无一例可继续妊娠,中期妊娠共 12例(20.0%)可妊娠到孕晚期。早产以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为主,低出生体重儿占46%(14/30)。重症占14% (16/112),以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或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主,死亡4例,神经系统后遗症6例。IVF⁃ET 术后孕妇发生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比率为94.1%(16/17),重症比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患者,随 访2至9年IVF⁃ET术后患者无子女率达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妊娠合并结核病易误 诊漏诊;免疫抑制或免疫紊乱患者易出现重症病例,行IVF⁃ET前应进行潜伏结核和结核病的筛查。加强孕 早中期患者知情告知,利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早诊断,使全孕期结核病的患者母儿均获得良好的结局。

药物与临床

达格列净联合诺欣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的疗效

盛雪 纪征 王兆翔 马辰星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10-14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20
摘要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达格列净联合诺欣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HF)的疗效。方法 入选A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出现HF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 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诺欣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 治疗6个月,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NT⁃proBNP、上转发光法检测Lp⁃PLA2,并记录患者收缩末期左室 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舒张末期左室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 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6 min步行试验(6MWT)及治疗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不 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T⁃proBNP、Lp⁃PLA2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 明显(P < 0.05)。两组的LVESD、LVEDD、LVEDV、LVMI、LVRI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LVEF较治疗前增 加(P < 0.05);且研究组LVESD、LVEDD、LVEDV、LVMI、LVRI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 < 0.05),研究组LVEF较对 照组升高明显(P < 0.05)。治疗3、6个月时,两组患者6MWT水平较治疗1个月时明显增加(P < 0.05);治疗 6个月时,两组患者6MWT水平较治疗3个月时明显增加(P < 0.05)。且研究组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ACE发生率明显较低(P <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诺欣妥治疗AMI急诊PCI后心力衰竭患者 的疗效优于诺欣妥治疗,可降低Lp⁃PLA2,改善心功能和左室重构,降低MACE发生率,并且安全性良好。

枸橼酸托法替布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姜克悦 刘磊 王文惠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15-14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21
摘要 ( 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枸橼酸托法替布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 1 月至 2021 1 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活动性 AS 患者 90 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活动性 AS 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入枸橼酸托法替布 治疗,持续治疗 3 疗程后评估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 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 强直性脊 柱炎计量指数(BASMI)、总体背痛评分、Jenkins 睡眠评估问卷调查(JSEQ)评分和外周血 C 反应蛋白 CRP)、血沉(ESR)水平以及整体疗效分级的差异,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3 疗程后, 观察组患者的 BASFI、BASMI、VAS、JSEQ 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 CRP ES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两组患 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枸橼酸托法替布治疗活动性AS 有效优化病情、提升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分析技术在 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黄婷婷 黎俏 袁慧珍 王欣荣 刘艳秋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19-14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22
摘要 ( 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共 4 854 例孕妇因 不同指征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行有创性产前诊断,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和 CMA 检测结果。 结果 4 854 例产前胎儿样本共检出 848 例染色体异常,异常检出率为 17.47%,其中 540 例为致病性染色 体异常,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达 11.12%。通过 CMA 检出 151 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 tions,CNVs)或可能致病性 CNVs,其中 108 例为染色体核型正常,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比,CMA 增加检出 2.22%致病或可能致病 CNVs。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 75 例平衡重排携带者,而 CMA 检测结果 未见明显异常;另发现 9 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与 CMA 结果不一致情况。结论 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 CMA 技术可以提高胎儿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两种技术相互补充,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更详细及准确的 信息,为孕妇选择是否继续妊娠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新技术新方法
D5S818基因座等位基因丢失对亲子鉴定结果的影响
兰菲菲 陈延冰 何天文 梁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24-14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23
摘要 ( 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 PowerPlex21 检测体系中 D5S818 基因座的等位基因丢失现象,探讨其对亲子鉴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 Chelex⁃100 法提取样本的 DNA。用 PowerPlex21 体系对 3 248 例家系研究对象进行 20 个常染色体 STR 基因座的复合扩增,分析毛细管电泳后 STR 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对发现的D5S818基因座可能存在的等位基因丢失情况,采用Identifiler 体系扩增进行验证。结果 经过Identifiler 检测体系验证,在 5 个家系中发现 7 名个体利用 PowerPlex21 体系检测存在 D5S818 基因座等位基因 12 的丢失情况。结论 等位基因丢失易被误判为发生了基因座的“突变”,对亲子鉴定的累积亲权指数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可采用具有相同STR 基因座的不同检测体系验证解决,以保证得出正确的亲子鉴定结论。

综述

小细胞肺癌合并低钠血症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

荆扬飞 翟晋芳 李建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29-14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24
摘要 ( 325 )   PDF (1082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上,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低钠血症,目前机 制尚不清楚,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 SIADH)为主,探索机制的发生有助于诊断与治疗,托伐普坦与其他治疗方案在低钠血症正常化方面是否 更具有优势,目前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尿素、循环利尿剂、去甲环素、锂盐、氨柔比星、托伐普坦等不同治疗 策略的选择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可能。本文将对近几年 SCLC 并发低钠血症在治疗方案、预后因素等 方面进行综述。

益生菌治疗过敏性疾病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夏 侯彬彬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34-143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25
摘要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敏性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抗过敏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存在副作用,尤其是对婴幼儿、孕妇以及老年人。有研究发现,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其分布、丰度存在独有特征,如双歧-拟杆菌倒置分布现象。还有研究发现,益生菌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缓解过敏症状,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效,可大大降低传统抗过敏药的副作用,并且价格相对低廉,副作用少,易于广大民众接受。故对于益生菌抗过敏菌株的研究以及相关制剂的研发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目前,益生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益生菌抗过敏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最后,对益生菌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兴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牛春燕 石永强 陈跃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1):  1439-14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2.11.026
摘要 ( 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与肥胖、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联,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著升高。迄今为止,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均未批准任何药物用于 NAFLD。治疗药物研发一直是持续的热点。近年来涌现出大批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潜在靶向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有关NAFLD 主要药理靶点的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