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5-08-25
上一期   
述评
破解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诊难题:从公卫政策到防治体系建设的思考
龚钊乾,赵文驱,陈垚欣,赵海金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41-24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1
摘要 ( 65 )   HTML ( 5)   PDF (543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对我国公民健康和医疗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基层慢阻肺病早期诊断率低一直以来都是临床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高基层慢阻肺病早诊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该文总结了当前国家层面在提高基层慢阻肺病早诊率的政策和各地落实情况,以期协助提高基层慢阻肺病早诊率,优化慢阻肺病的诊疗管理。

专题报道:脑损伤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王超,徐倩倩,张书绢,朱艳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47-24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2
摘要 ( 64 )   HTML ( 0)   PDF (1575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HUC-MSC-Exo)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方法 将3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组和HUC-MSC-Exo组纳入研究,每组12只大鼠。采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8%氧气和92%氮气)构建WMI大鼠模型;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exosomes,Exo)并通过纳米流式、免疫印迹实验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脑立体定位仪辅助下侧脑室移植Exo(2×108粒子/μL)并于HI后14 d进行脑组织样本获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尼氏小体形成;劳克坚劳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脑组织髓鞘的形成;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c calcium binds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定位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分化簇8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纳米流式、免疫印迹实验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UC-MSC-Exo粒子直径处于30~150 nm之间,呈现类椭圆形态并可见膜状结构,Exo标志物CD9、CD63、TSG101阳性而calnexin阴性表达。HE染色、尼氏染色和LFB染色显示,与Sham组相比,HI组出现脑组织结构破坏,表现为细胞形态改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及空泡化,尼氏小体溶解甚至消失,髓鞘形成受阻;HUC-MSC-Exo明显逆转了HI组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主要表达于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与Sham组相比,HI后SVZ区Iba1蛋白表达增加(t = 15.95、20.31,P < 0.01);HUC-MSC-Exo明显降低了HI组Iba1蛋白表达(t = 10.35、11.01,P < 0.01)。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后M1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86和iNOS)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均明显增加(t = 10.98、7.68、15.13、13.13,均P < 0.01),M2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和Arg-1)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表达亦增加(t = 14.26、9.38、8.82、7.42,均为P < 0.01);与HI组相比,HUC-MSC-Exo降低了CD86、iNOS、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t = 9.79、5.81、8.06、7.03,均P < 0.01)而增加了CD206、Arg-1、IL-10和TGF-β的蛋白表达水平(t = 12.90、8.16、8.98、9.49,均P < 0.01)。 结论 HUC-MSC-Exo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新生大鼠WMI。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联合核因子-κB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冷彪,洪德全,谈明,田明,谢闪亮,涂杳然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55-24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3
摘要 ( 74 )   HTML ( 2)   PDF (494KB) ( 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联合核因子-κB(NF-κB)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27例STBI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根据STBI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 = 53)与预后良好组(n = 74)。对比两组的血清NF-κB水平、临床资料与血清TFPI-1水平。筛选影响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血清NF-κB与血清TFPI-1预测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价值。 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血清NF-κB水平比预后良好组高,血清TFPI-1水平比预后良好组低。预后不良组的年龄 > 60岁例数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血清TFPI-1水平(OR = 0.328,95%CI:0.156~0.689)为 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 < 0.05),血清NF-κB水平(OR = 3.773,95%CI:1.797~7.924)、年龄 > 60岁(OR = 3.543,95%CI:1.687~7.441)为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血清TFPI-1、NF-κB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4、0.847、0.931(P < 0.05),且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 < 0.05)。 结论 血清NF-κB联合血清TFPI-1预测STBI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

脑氧饱和度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及与振幅整合脑电图参数、神经发育的关联
马欢欢,刘晓静,司志梅,许晶晶,郄学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61-246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4
摘要 ( 57 )   HTML ( 2)   PDF (657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脑氧饱和度(rSO2)在早产儿脑损伤(BIPI)中的表达及其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参数、神经发育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医院出生的116例BIPI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分为轻中重组,分别为59、35、22例。比较不同脑损伤程度的早产儿一般资料;回归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影响因素,并对aEEG评分、rSO2、GM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脑氧饱和度监测结合振幅整合脑电图预测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异常的价值。 结果 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7天,重度脑损伤早产儿的rSO2、aEEG评分均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组(P < 0.05);第7天时,重度脑损伤早产儿的图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带宽、总分、rSO2、孕周、出生体质量均低于轻度和中度组,且该组发育结局异常(PR+CS)占比更高(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3 d aEEG评分总分(OR = 0.448,95%CI:0.094 ~ 0.890) ,7 d aEEG评分总分(OR = 0.384,95%CI:0.0.058 ~ 0.726) ,3 d rSO2(OR = 0.574,95%CI:0.398 ~ 0.750) ,7 d rSO2(OR = 0.431,95%CI:0.115 ~ 0.777) 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氧饱和度与aEEG评分、全身运动质量均呈负相关;7 d rSO2、aEEG以及7 drSO2结合7 d aEEG评分对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异常的预测值比较:rSO2阳性预测值为86.46%,阴性预测值为96.85%,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2.21%,截断值为0.845;aEEG阳性预测值为78.26%,阴性预测值为96.86%,灵敏度为89.74%,特异度为92.21%,截断值为0.820;7 d rSO2结合7 d aEEG评分阳性预测值为89.04%,阴性预测值为96.88%,灵敏度为94.90%,特异度为93.51%,截断值为0.884(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rSO2+7 d aEEG评分的AUC为0.895,De-long检验P < 0.05,对全身运动质量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结论 rSO2监测结合aEEG对全身运动质量预测效能较好,对排除高风险患儿具有临床价值。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针刺促醒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脑效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陈对梅,胡青松,陆彦青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70-247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5
摘要 ( 50 )   HTML ( 0)   PDF (638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通过分析早期针刺干预对脑白质纤维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针刺干预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脑效应机制,为早期促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本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3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病程10 ~ 30 d,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 = 16)与针刺组(n = 16)。两组均接受常规促醒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DTI检查,评估患者苏醒率并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针对治疗后组间出现差异的部位,进一步分析针刺组FA值与GC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8 d后,针刺组苏醒率达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75%(P = 0.047);两组治疗后FA值均较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 < 0.05),针刺组在中脑、桥脑、丘脑、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及半卵圆中心FA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针刺组在中脑、桥脑、丘脑、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以中脑(r = 0.785)与丘脑(r = 0.739)区域相关性最为显著。 结论 针刺联合常规促醒治疗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中脑、桥脑、丘脑、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可能是针刺作用关键区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关键区域白质纤维修复和重塑相关。

临床新进展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术后低血糖的研究进展
李宇珂,崔玉健,韩文聪,张争,李楠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76-248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6
摘要 ( 52 )   HTML ( 5)   PDF (51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是一种独特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临床特征除血流动力学异常外,还包括围手术期的血糖紊乱,均与儿茶酚胺分泌异常相关。低血糖是PPGL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机制主要与术后反跳性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恢复相关。PPGL术后低血糖因症状隐匿、潜在危害严重而需高度重视,其危险因素包括分泌以肾上腺素为主的儿茶酚胺类激素、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大的肿瘤和既往合并终末肾脏疾病史,因此术前识别高危人群、术中密切监测和术后及时干预尤为重要。本篇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PPGL术后低血糖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诊疗及预后,并在临床诊疗部分提出了创新性的研究方向和框架,如α受体阻滞剂的最佳时间窗和最佳剂量、微剂量胰高血糖素的可能应用、糖代谢调控分子机制和靶向干预策略等。该综述旨在填补该领域围术期规范化管理的空白,为临床实践提供兼具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

基础研究
基于内质网应激-FXR途径探讨山柰酚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
周诗楠,梁露,钟文艳,陈晶晶,肖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81-24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7
摘要 ( 52 )   HTML ( 3)   PDF (2240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实验基于内质网应激-FXR途径探讨山柰酚(kaempferol, KAE)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22周建立慢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模型,同时以不同浓度的KAE灌胃8周进行干预。评估肝脏脂质沉积变化,检测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信号活化情况和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体外,以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刺激AML-12细胞诱导肝细胞脂质沉积。用siRNA干扰AML-12细胞FXR的表达,以评估KAE对内质网应激-FXR信号途径的作用。 结果 KAE显著抑制了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体质量快速增长,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 < 0.05),有效改善肝脏大面积脂质沉积现象,对NASH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具有保护作用。KAE降低肝脏GRP78、CHOP、p-PERK蛋白表达(P < 0.05),促进FXR及其活化标记蛋白质SHP的表达(P < 0.05),从而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的表达(P < 0.01),降低肝脏的脂合成。细胞实验显示,KAE能够降低PA暴露下AML-12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提高FXR的表达和活性,抑制FASN的表达,进而抑制脂质合成。而FXR的敲除消除了KAE对SHP的促进作用和SHP介导的SREBP1c表达的抑制,进而消除了KAE对PA作用下AML-12细胞脂质沉积的保护作用。 结论 KAE通过缓解高脂环境下肝细胞的内质网应激,促进FXR/SHP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脂质合成,改善肝脏脂质沉积,提示KAE具有成为防治NASH肝脏脂质沉积药物的潜力。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干预对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脂质代谢异常致功能失调机制及临床关联
李婧睿,锁耀宇,田甜,曹萍,董治锋,姜楠,张慧萍,吴凯,石青,李桂忠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89-24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8
摘要 ( 39 )   HTML ( 2)   PDF (2507KB) ( 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脂质代谢异常与滋养细胞功能障碍的因果关系及PPARγ在缺氧环境下对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30例PE患者及30例正常孕妇胎盘组织,检测脂质沉积情况;构建假手术组(Sham组)和减少子宫血流灌注组(Rupp组)大鼠子痫模型(n = 12,Sham组与Rupp组各6只);体外培养人滋养细胞HTR-8/SVneo,分组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PPARγ激动剂(Rosiglitazone)组、缺氧+PPARγ拮抗剂(T0070907)组,通过RT-qPCR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FASN、FABP4、PPARγ、LXR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水平表达,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结果 PE组胎盘脂质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Rupp模型鼠胎盘脂质沉积增加(P < 0.001);缺氧条件下滋养细胞FASN、FABP4表达上调(P < 0.001),PPARγ、LXRα表达下调(P < 0.001);PPARγ拮抗剂T0070907进一步加重缺氧对细胞功能的抑制(P < 0.001),且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 < 0.001),进一步的si-PPARγ敲除实验显示,PPARγ敲除后加剧缺氧导致的细胞迁移和侵袭功能障碍,且这一现象无法被Rosiglitazone缓解。 结论 子痫前期胎盘脂质代谢异常与缺氧环境下PPARγ介导的脂质合成增加及代谢调控失衡密切相关,导致滋养细胞侵袭及迁移功能障碍。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介导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促进颗粒细胞铁死亡
李远成,李荔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498-25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09
摘要 ( 47 )   HTML ( 6)   PDF (2084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雄激素通过DGAT2诱导铁死亡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颗粒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系KGN,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睾酮(1、10、100 μmol/L)处理,检测DGAT2及铁死亡标志物(GPX4、ROS、MDA)、脂质代谢指标(TG、PUFAs)、脂滴积聚及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此外,通过siRNA敲低DGAT2并联合Erastin处理,进一步验证DGAT2对铁死亡的影响。 结果 睾酮处理上调DGAT2表达(P < 0.01),增加了细胞内TG和PUFAs含量(P < 0.001),促进了脂滴积聚,伴随ROS和MDA水平升高(P < 0.05,P < 0.001)及GPX4表达下降(P < 0.001),明显降低细胞活力(P < 0.001)。DGAT2敲低可逆转上述变化,缓解铁死亡并显著改善细胞存活率(P < 0.001)。 结论 DGAT2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高雄激素介导的颗粒细胞铁死亡过程。

食欲素A、食欲素受体1和2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抑郁大鼠铁死亡及脂质过氧化调控的影响
张震,程茗,蒋召书,杨洁,罗振亮,曹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07-25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0
摘要 ( 42 )   HTML ( 1)   PDF (1328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食欲素A(orexin-A)、食欲素受体1(OX1R)及食欲素受体2(OX2R)是否参与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抑郁大鼠铁死亡及脂质过氧化调控。 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Mod组)、外源性Orexin-A组(Orexin-A组),OX1R/OX2R阻断剂组(TCS1102组),每组10只。造模后,采用旷场实验(OFT)、糖水偏好实验(SPT)及强迫游泳实验(FST)观察行为学变化,膜片钳技术检测动作电位(PA)和静息膜电位(Vm),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法检测眶额皮层(OFC)组织中Orexin-A/OX1R/OX2R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4(ACSL4)及半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轻链(SLC7A11)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标记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脂质过氧化产物4-羟基壬烯醛(4-HNE)表达强度。 结果 与NC组比较,Mod组OFT、SPT和FST行为学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 < 0.01),PA发放数量降低(P < 0.001)、Vm升高(P < 0.01),Orexin-A/OX1R/OX2R蛋白表达升高(P < 0.01,P < 0.001,P < 0.001),GPX4/SLC7A11 mRNA表达降低(P < 0.01)、ACSL4 mRNA表达升高(P < 0.01),GFAP与4-HNE荧光强度表达均升高(P < 0.001);与Mod组比较,Orexin-A组PA发放数量降低(P < 0.05),Orexin-A/OX1R/OX2R蛋白表达升高(P < 0.05,P < 0.01),GPX4/SLC7A11 mRNA表达降低(P < 0.05)、ACSL4 mRNA表达升高(P < 0.05)、GFAP与4-HNE荧光强度表达升高(P < 0.05,P < 0.01);TCS1102组在行为学、Orexin-A/OX1R/OX2R蛋白表达、PA与Vm、GPX4/SLC7A11/ACSL4 mRNA及GFAP与4-HNE荧光强度表达方面均呈现逆转趋势。 结论 Orexin-A/OX1R/OX2R参与CUMS抑郁大鼠铁死亡及脂质过氧化调控,其机制可能是Orexin-A通过激活OX1R/OX2R信号通路增强OFC神经元兴奋性,上调铁死亡关键因子ACSL4/4-HNE表达、降低GPX4/SLC7A11表达,从而促进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的发生。

临床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理念下术后早期沐浴的可行性
刘星宇,江志伟,李峻,管俊杰,龚冠闻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15-252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1
摘要 ( 47 )   HTML ( 1)   PDF (527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理念下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沐浴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由普外科收治行腹腔镜下阑尾或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6例。根据术后24 h以后选择的沐浴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沐浴暴露组、早期沐浴贴膜组及对照组3组。早期沐浴暴露组患者术后24 h以上即进行裸露切口的沐浴,早期沐浴贴膜组患者切口覆盖无菌防水贴膜后沐浴,对照组患者则术后常规禁浴,待切口拆线后再延迟至少3 d进行沐浴活动,记录并分析3组患者基本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随访情况等资料。 结果 最终早期沐浴暴露组纳入患者54例,早期沐浴贴膜组纳入52例,对照组50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手术切口分类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统计各组术后沐浴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方面,统计发现早期沐浴的两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相比传统的术后禁浴原则,早期沐浴并不会增加切口的感染率,且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拓展了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早期活动的内容,值得临床推广。

网膜素-1、分泌型磷蛋白1、错配修复系统蛋白表达状态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徐西凤,王侠,吴健亮,程金龙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21-25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2
摘要 ( 52 )   HTML ( 1)   PDF (878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探讨网膜素-1(omentin-1)、分泌型磷蛋白1(SPP1)、错配修复系统(MMR)蛋白表达状态对子宫内膜癌(EC)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及预后变化。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EC患者15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因子宫良性疾病切除子宫的患者的正常内膜组织1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EC患者子宫内膜组织omentin-1、SPP1、MMR蛋白表达情况,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在E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组织指标与EC预后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SPP1阳性、MMR缺失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子宫内膜组织omentin-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肌层浸润≥ 1/2的EC患者omentin-1阴性比例低于Omentin-1阳性(P < 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EC患者SPP1阳性、MMR缺失占比更高(P < 0.05)。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omentin-1蛋白阳性与MMR蛋白缺失、SPP1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 < 0.05),MMR蛋白缺失与SPP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 < 0.05)。预后不良组子宫内膜组织SPP1阳性、MMR缺失率更高,子宫内膜组织omentin-1阳性率更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omentin-1阴性、SPP1阳性、MMR缺失为E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 0.05)。根据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由生存曲线可知omentin-1蛋白阴性、SPP1蛋白阳性、MMR蛋白缺失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随着EC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进展,免疫组化检测omentin-1、SPP1、MMR蛋白表达存在异常,omentin-1蛋白阴性、SPP1蛋白阳性、MMR蛋白缺失与EC预后不良有关且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疗效
杜婷婷,肖静,朱静妍,陈小凤,胡玲娟,蔡林儿,姚美玲,唐虹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28-25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3
摘要 ( 54 )   HTML ( 0)   PDF (479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评价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 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且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患者 264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措施共134例;对照组不采取治疗措施共130例。疗程3个月,分别随访3、6个月,探讨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随访对照组的结局。 结果 观察组的HR-HPV转阴率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为61.9%和6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HR-HPV的阳性转化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报告。 结论 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可以提高HR-HPV持续感染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R-15a、miR-195-5p、miR-33表达及其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王海红,赵翠,李艺珊,陈书英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33-25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4
摘要 ( 63 )   HTML ( 0)   PDF (640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5a(miR-15a)、微小核糖核酸-195-5p(miR-195-5p)、微小核糖核酸-33(miR-33)表达及其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在我院并完成分娩的GDM患者,共纳入208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4年10月,根据母体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母体结局不良组和母体结局良好组,同时根据围生儿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围生儿结局不良组和围生儿结局良好组。统计母体及围生儿妊娠结局,比较不同母体/围生儿妊娠结局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FPG、miR-15a、miR-195-5p、miR-33表达,GDM患者发生母体/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血清FPG、miR-15a、miR-195-5p、miR-33对GDM患者母体/围生儿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 结果 208例GDM患者中有81例发生母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8.94%。192例围生儿中51例发生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6.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高(OR = 2.197)、血糖控制不良(OR = 2.482)、有不良孕产史(OR = 2.838)、血清FPG水平升高(OR = 1.910)、血清miR-15a表达水平升高(OR = 1.988)、血清miR-195-5p表达水平升高(OR = 2.273)、血清miR-33表达水平升高(OR = 2.479)是GDM患者发生母体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miR-15a、miR-195-5p、miR-33单一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GDM患者母体妊娠结局的AUC均高于FPG单一检测,且miR-15a、miR-195-5p、miR-33联合检测的AUC最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高(OR = 2.155)、血糖控制不良(OR = 2.408)、有不良孕产史(OR = 2.838)、血清FPG水平升高(OR = 2.018)、血清miR-15a表达水平升高(OR = 2.197)、血清miR-195-5p表达水平升高(OR = 2.246)、血清miR-33表达水平升高(OR = 3.043)是GDM患者发生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miR-15a、miR-195-5p、miR-33单一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GDM患者围生儿妊娠结局的AUC均高于FPG单一检测,且miR-15a、miR-195-5p、miR-33联合检测的AUC最高(P < 0.05)。 结论 GDM患者母体及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较高,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血糖控制不良、有不良孕产史及血清miR-15a、miR-195-5p、miR-33表达水平升高均为GDM患者发生母体及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iR-15a、miR-195-5p、miR-33单一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比FPG单一检测更具优势,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miR-15a、miR-195-5p、miR-33联合检测对母体及围生儿妊娠结局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亚型的不同睡眠纺锤波活动特征
宋彩彩,贾海玲,刘鑫,张丽丽,张云淑,栗克清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41-254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5
摘要 ( 38 )   HTML ( 0)   PDF (595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FES)认知亚型的数量及类别,同时,揭示FES不同认知亚型之间潜在的睡眠神经生物学特征。 方法 采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45例FES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HCs)的认知功能,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对FES患者的认知亚型进行识别和划分,同时完成一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以技术量化睡眠纺锤波特征。随后,比较FES不同认知亚型间睡眠纺锤波的差异。 结果 潜在剖面分析在FES患者中确定了两种认知亚型,包括一种认知功能严重受损的亚型(SIS,n = 32)和一种认知功能相对保留的亚型(CRP,n = 13)。与HCs(n = 40)相比,FES患者N2、N3期的纺锤波振幅增加;不同认知亚型及与HCs比较发现,N2期SIS的纺锤波持续时间较CRP、HCs延长,N3期SIS的纺锤波持续时间较CRP延长,N3期SIS、HCs的纺锤波频率较CRP增加。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认知亚型纺锤波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可能是区分FES认知亚型的潜在神经生物学特征。

基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分析妊娠期孕妇碘营养异常的影响因素
蒋艳苹,袁巍,王淑琼,姚勇利,罗玮,宋康,范晓霞,林丽君,李亚楠,谢延玲,赵玲玲,王贝贝,党芳,王婧媛,马文岩,范培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49-25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6
摘要 ( 42 )   HTML ( 1)   PDF (553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分析妊娠期孕妇碘营养异常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妊娠期孕妇碘营养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孕妇8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孕妇均跟踪随访至分娩结束,失访7例,最终纳入831例,其中孕早期孕妇276例、孕中期孕妇384例、孕晚期孕妇171例。收集孕妇资料,检测尿碘浓度(UIC)、尿肌酐(UCr)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根据孕妇碘营养状况分为碘充足组、碘异常组(包括碘缺乏、碘超足量和碘过量组)。分析妊娠期孕妇碘营养状况,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碘营养状况,对比不同碘营养状况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及单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率,并比较不同碘营养状况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孕妇碘异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 结果 纳入的831例妊娠期孕妇碘充足373例(44.89%),碘异常458例(55.11%)(其中碘缺乏、碘超足量、碘过量各为282、144、32例)。不同孕期孕妇碘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碘异常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单纯TPOAb、TGAb、TRAb阳性率、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高于碘充足组(P < 0.05);碘缺乏组、碘超足量组和碘过量组血清TSH水平、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高于碘充足组(P < 0.05)。血清TSH水平及TPOAb、TGAb、TRAb阳性均是妊娠期孕妇碘异常的影响因素(P < 0.05)。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妊娠期孕妇碘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6,敏感度为72.27%,特异度为89.01%。 结论 妊娠期孕妇碘营养异常率较高,大多处于碘缺乏状态,且妊娠期孕妇碘营养异常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免疫及妊娠结局有关,但与孕期无明显相关性,同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妊娠期孕妇碘营养异常。

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评估价值
邵丹卉,徐杨,韩秋峪,孙礼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56-256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7
摘要 ( 47 )   HTML ( 1)   PDF (498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102例作为URSA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产检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CTLA4、HMGB1水平,检测两组Th17及Treg水平,并计算Th17/Treg,收集记录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CLTA4、HMGB1水平与Th17、Treg、Th17/Treg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RS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LA4、HMGB1水平评估URSA发生的价值。 结果 URSA组血清CTLA4水平低于健康组,HMGB1水平高于健康组,Th17水平、Th17/Treg高于健康组,Treg水平低于健康组(P < 0.05)。血清CTLA4水平与Th17水平、Th17/Treg呈负相关,与Treg水平呈正相关(P < 0.05)。HMGB1水平与Th17水平、Th17/Treg呈正相关,与Treg水平呈负相关(P < 0.05)。孕次、血清CTLA4水平、血清HMGB1水平、Th17水平、Treg水平、Th17/Treg是URS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血清CTLA4、HMGB1水平及两种指标联合评估URS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787、0.908,约登指数分别为0.652、0.491、0.656。 结论 URSA患者血清CTLA4水平降低、HMGB1水平升高,与Th17/Treg平衡改变相关,血清CTLA4、HMGB1水平对URSA具有辅助评估价值。

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姜浩,程凯理,陈柳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61-25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8
摘要 ( 38 )   HTML ( 1)   PDF (537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ACI-LVO)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ACI-LVO患者198例(ACI-LVO组),根据病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ACI-LVO组,根据90 d预后分为不良组和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HBS-1水平和计算ASPECTS评分,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二者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血清THBS-1、ASPECTS评分与ACI-LVO患者预后的关系及评估价值。 结果 198例ACI-LVO患者轻度、中度、重度ACI-LVO者分别有58例、67例、73例。轻度ACI-LVO组、中度ACI-LVO组、重度ACI-LVO组血清THBS-1水平逐渐升高,ASPECTS评分逐渐降低(P < 0.05)。ACI-LVO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THBS-1水平呈正相关,与ASPECTS评分呈负相关(P < 0.05)。198例ACI-LVO患者90 d预后不良率为37.37%(74/198)。ACI-LV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0 ~ 2a级、NIHSS评分高、梗死体积大、出血转化、THBS-1高,独立保护因素为ASPECTS评分高(P < 0.05)。血清THBS-1和ASPECTS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ACI-LVO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0.831、0.903,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评估效能(P < 0.05)。 结论 ACI-LVO患者血清THBS-1水平升高和ASPECTS评分降低与病情加重、预后降低相关,血清THBS-1联合ASPECTS评分评估ACI-LVO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CXCL9、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莫敏,林静静,卢鑫,卢瑾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68-25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19
摘要 ( 56 )   HTML ( 0)   PDF (794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和B组(1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因子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结果 肿瘤最大径> 3 cm、有微血管侵犯、峰值强度(PI)高、达峰时间(TTP)短、到达时间(AT)短、血清CXCL9水平高及血清IGFBP-3水平低是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I、TTP、AT联合血清CXCL9、IGFBP-3检测预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其余单一因素检测(P < 0.05)。 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涵盖多个方面,且超声造影参数、血清CXCL9、IGFBP-3联合可提高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核酸质谱技术在热带念珠菌ERG11位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陈燕,朱红霞,康海全,郭毅,徐银海,孙静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75-258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20
摘要 ( 39 )   HTML ( 0)   PDF (738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核酸质谱技术在热带念珠菌唑类耐药相关基因ERG11突变位点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唑类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分离的热带念珠菌菌株,对同一菌株进行Sanger测序和核酸质谱检测ERG11基因A395T和C461T的突变情况。以Sanger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核酸质谱技术检测位点突变的性能。 结果 本研究所构建的核酸质谱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出ERG11的 A395T和C461T的4种基因型,各突变位点均可产生特异产物峰且无相互干扰。在88株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中,A395T位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100%、100%、97.3%;C461T位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100%、100%、96.0%。Kappa检验显示核酸质谱技术与测序方法一致性强。 结论 核酸质谱技术检测ERG11位点突变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通量灵活的特性,是真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的有效方法。

弹性相对指数联合S-Dete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徐泽林,郑振浩,邓雅倩,曾冠明,杜婷婷,朱佩珊,刘文,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81-25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21
摘要 ( 45 )   HTML ( 1)   PDF (1463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常规超声的弹性相对指数(elasticity contrast index,ECI)联合S-Dete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S-Detect分析结果,筛选出PTC 发生 CLNM 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比较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选取最佳预测模型构建风险概率列线图,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 结果 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界、包膜侵犯、S-Detect横切面识别的形状结果与ECI弹性分级为预测PTC发生CLNM 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 < 0.05),6个指标联合建立预测模型的AUC为0.890(95%CI: 0.835 ~ 0.945),校准曲线结果表明一致性良好,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阈值概率为2% ~ 91.5%时,列线图模型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 结论 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界、包膜侵犯、S-Detect横切面识别的形状结果与ECI弹性分级为预测PTC发生CLNM的独立预测因子,以上指标联合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 CLNM 的发生概率。

中医药现代化
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中医舌象特征构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Nomogram预测模型
王兆阳,张楠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90-25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22
摘要 ( 33 )   HTML ( 0)   PDF (772KB) ( 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中医舌象特征构建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医院进行HCC根治术的21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建模集(n = 152)和验证集(n = 64),记录两组术后1年复发情况。以建模集患者数据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患者术后均行平扫联合增强CT检查,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指标,记录舌象特点,采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建模集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建模集患者1年复发52例,复发率34.21%;验证集患者1年复发23例,复发率35.94%。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Rad-score、舌质及舌形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基于此建立Nomogram列线图,ROC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判断建模集与验证集患者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811和0.824,敏感度分别为0.875和0.833,特异度分别为0.617和0.750。 结论 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与Rad-score、舌质及舌形相关,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对判断术后早期复发具有较高准确性。

综述
肠道屏障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何悦,程珂新,李艳秋,侯雨君,周思远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597-26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23
摘要 ( 53 )   HTML ( 4)   PDF (509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可能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肠道屏障受损对IBS的影响,探讨肠道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与IBS的相关性以及临床治疗,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肠道屏障修复靶向的机制研究,为IB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脑膜淋巴管促进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外排的研究进展
肖蝶,马骏,祁羚,於赵勰,李亚楠
实用医学杂志. 2025, 41(16):  2604-26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5.16.024
摘要 ( 56 )   HTML ( 3)   PDF (738KB) ( 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是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在脑内异常聚集,但以此为靶点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少。脑膜淋巴管(meningeal lymphatic vessles system,MLVs)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液体引流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脑内代谢废物如α-syn的外排及清除。调节MLVs形态功能来促进α-syn的外排,可能成为未来干预PD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为PD 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文将从MLVs的结构功能、MLVs在PD中的作用以及靶向MLVs治疗PD的策略3个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