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 2022, Vol. 38 ›› Issue (3): 354-359.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22.03.018
外周血管形成抑制素⁃2和骨膜蛋白对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价值
王术芳1 孙晶1 王宏2
1应急总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28);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石家庄050000)
WANG Shufang*,SUN Jing,WANG Hong.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管形成抑制素⁃2(VS⁃2)、骨膜蛋白(Periostin)对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18 年 3 月-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 46 例、Ⅲ级 43 例、Ⅳ级 31 例,并根据患者的预后结局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 = 32)和预后良好组(n = 88),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体检的健康者 4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外周血 VS⁃2、Periostin 和血清 N 末端脑肽钠前体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 1 年的随访,分析外周血 VS⁃2 及 Periostin 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上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评价各项指标对患者疾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1)观察组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血清 Periostin、血清 NT⁃PROBN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 VS⁃2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偏低,且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 Periostin、血清 NT⁃PROBNP 水平呈上升趋势,外周血 VS⁃2 水平逐渐降低(P < 0.05)。(2)观察组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 LVEDD、LVEDV 及 LVMI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较对照组偏低。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LVEDD、LVEDV 及 LVMI 越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外周血血清 VS⁃2 与 LVEF 呈正相关,与血清 NT⁃PROBNP、LVEDD、LVEDV 及LVMI 均呈负相关;Periostin 与 LVEF 呈负相关,与血清 NT⁃PROBNP、LVEDD、LVEDV 及 LVMI 呈正相关(P < 0.05)。(4)在为期 1 年的随访中,32 例患者预后不良,比例为 26.67%(32/120)。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年龄与血清 NT⁃PROBNP、LVEDD、LVEDV 及 LVMI 及 Periostin 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偏高,LVEF 及外周血 VS⁃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且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及合并糖尿病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LVEDD、LVEF 及外周血 VS⁃2、Periostin 和血清 NT⁃PROBNP 水平均是影响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6)血清外周血 VS⁃2、Periostin 水平对预测预后的 AUC 分别为0.922、0.844(P < 0.05)。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血清外周血VS⁃2水平降低、Periostin水平升高,两项血清因子均是影响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