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3-07-25
述评
2型糖尿病缓解标准与治疗策略
叶健华, 赵玉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29-17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1
摘要 ( 194 )   PDF (1109KB) ( 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需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但近来较多的研究表明,对某些特定情况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运动强化干预、应用有降低体重作用的降糖药物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代谢手术等可使该部分T2DM得以缓解。本文将从T2DM缓解的定义、干预方式等进行阐述。

基础研究
大黄素通过抑制IGF⁃1介导的Akt/FoxO1信号通路调控人角质形成细胞脂质分泌的机制 
邓方祺, 刘思, 罗小华, 柳宇峰, 施歌,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33-173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2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中药单体大黄素(Emodin)对 HaCaT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皮 脂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 0、25、50、100 μmol/L 大黄素处理 HaCaT,行 CCK⁃8 细胞活力检测、结晶紫 染色观察细胞集落、TUNEL 荧光染色检测细胞集落、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油红 O 染色观察并 定量检测皮脂分泌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表达;利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体外痤疮模型, 检测皮脂分泌情况及 Akt/FoxO1 通路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黄素处理组的 HaCaT 细胞融合度及集落形成数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HaCaT 细胞活力降低,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 < 0.001),PCNA 表 达水平降低(P < 0.05);给药组内细胞周期发生 G1/S 阻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有所上升,Bax 蛋白表达上 调,Bcl⁃2 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内脂滴堆积减少(P < 0.05),成脂因子 PPARγ、SREBP⁃1、LXR 表达水平降低 (P < 0.05);IGF⁃1 干预组内皮脂分泌增加,皮脂水平显著上调(P < 0.001),Akt 和 FoxO1 蛋白磷酸化程度增 加(P < 0.001);与IGF⁃1处理组相比,大黄素干预后,细胞皮脂分泌显著减少(P < 0.001),Akt 及FoxO1磷酸 化程度明显降低(P < 0.001)。结论 大黄素能够减少 HaCaT 细胞皮脂合成与分泌,可能与抑制细胞增 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并通过抑制IGF⁃1介导的Akt/FoxO1通路激活阻止痤疮发生。 
咪达唑仑通过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鹏 葛亮 孔令国 韩旭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40-174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3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咪达唑仑诱导宫颈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 HeLa 细胞,将其分为 5 个组,L⁃咪达唑仑组/M⁃咪达唑仑组/H⁃咪达唑仑组分别注入 5、10、20 μmol/L 咪达唑仑、高剂量咪达唑仑+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 激活剂组注入 20 μmol/L 咪达唑仑和 80 nmol/L Bardoxolone、另设正常培养的 HeLa 细胞为 Control 组,继续培养 24 h。采用 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PI 染色检测细胞死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试剂盒检测铁、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 (MDA)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 ⁃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 GSH 过氧化物酶 4 (GPX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 Control 组比较,L⁃咪达唑仑组、M⁃咪达唑仑组、H⁃咪达唑仑组 HeLa 细胞 活力下降,克隆数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线粒体呈现显著铁死亡特征,细胞中铁、ROS、MDA 水平升高, GSH水平及GPX4、核Nrf2、HO⁃1蛋白表达下降,且H⁃咪达唑仑组变化更明显(P < 0.05)。与H⁃咪达唑仑组 比较,H⁃咪达唑仑+Nrf2激活剂组HeLa 细胞活力升高,克隆数增加,细胞死亡率减少,线粒体铁死亡损伤程 度减轻,细胞中铁、ROS、MDA水平下降,GSH水平及GPX4、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 < 0.05)。结论 咪达 唑仑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铁死亡,可能通过抑制Nrf2/HO⁃1信号通路实现。 
苦杏仁苷减少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焦亡并改善 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刘瑾 张洁 冯莹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46-17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4
摘要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苦杏仁苷(amygdalin,AMY)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不同剂量 AMY 干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将 HCAECs 分为 4 组:对照组、ox⁃LDL 组、AMY 低剂量组(50 μg/mL)和 AMY 高剂量组(100 μg/mL)。Western blot 检测焦亡标志蛋白(Caspase⁃1 和GSDMD)以及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表达水平;RT⁃qPCR 检测IL⁃1β和IL⁃ 18 mRNA 表达;TUNEL 测试检测 HCAECs 死亡率。ChIP 试验用于检测 JMJD3 和 H3K27me3 在 Gal⁃3 启动子 上的富集。过表达 Gal⁃3 后分析 Gal⁃3 对 AMY 抑制 ox⁃LDL 诱导的 HCAECs 焦亡的影响。将 40 只载脂蛋白 E缺陷(ApoE-/-)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5 mg/kg和5 mg/kg AMY组。油红O染色用于观察小鼠主动 脉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Y组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50、100 μg/mL AMY 干预细胞 24 h 内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48 h 时细胞存活率相较对照组降低; 与 ox⁃LDL 比较,50 和 100 μg/mL AMY 组 Caspase⁃1、GSDMD、Gal⁃3 和 JMJD3 蛋白水平,IL⁃1β 和 IL⁃18 mRNA 表达以及 TUNEL 阳性细胞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AMY 干预后 HCAECs 内 Gal⁃3 启动子上 JMJD3 富集降低, H3K27me3 富集升高;与 ox⁃LDL+AMY+pcDNA⁃3.1 组比较,ox⁃LDL+AMY+pcDNA⁃Gal⁃3 组 Gal⁃3、Caspase⁃1、 GSDMD、IL⁃1β、IL⁃18 表达水平和 TUNEL 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2.5 mg/kg AMY 组、5 mg/kg AMY组小鼠中主动脉中脂质沉积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百分比降低;TG、TC、LDL浓度和Gal⁃3、 Caspase⁃1、GSDMD、IL⁃1β、IL⁃18 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DL 含量升高。结论 AMY 可能通过参与 调控JMJD3介导的Gal⁃3去甲基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细胞焦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维生素D对辛酸高脂饮食引起的前列腺癌小鼠骨转移的影响 
赵海军 李伟 魏瑜 张丽翠 张玉 王新敏 王翠喆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56-17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5
摘要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维生素D 治疗对辛酸高脂饮食引起的前列腺癌小鼠骨转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 前列腺癌小鼠骨转移模型,将其分为正常喂养的Control组、高脂饲料喂养的High fat组、添加辛酸的高脂饲 料喂养的Bitter 组以及维生素D治疗的辛酸高脂饲料喂养的Vitamin D 组。研究结束后,取3组小鼠外周血 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和25羟维生素D(25⁃OH⁃D)含量,检测各组小鼠骨转移程度及 肿瘤组织E⁃cadherin和p38蛋白表达情况,体外使用Transwell小鼠研究维生素D对辛酸影响的RM⁃1细胞侵 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igh fat组和Bitter组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 脂蛋白及钙、18F⁃NaF PET⁃CT检测结果中SUVmin、SUVmax和SUVmean均显著升高(P < 0.05);并且Bitter组显著高 于High fat组(P < 0.05),而Vitamin D组显著低于Bitter组(P < 0.05)。在体外,辛酸处理显著提高RM⁃1细胞 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但维生素D可抑制辛酸促进的RM⁃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在体内,辛酸可显著提高 高脂饮食前列腺癌骨转移小鼠肿瘤组织中E⁃cadherin和p⁃p38/p38蛋白表达,但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辛酸增 加的 E⁃cadherin 和 p⁃p38/p38 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维生素 D 治疗抑制辛酸高脂饮食促进的前列腺癌小鼠 骨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25⁃OH⁃D含量和抑制癌细胞中E⁃cadherin、p⁃p38/p38蛋白表达有关。
补肾强筋胶囊的体内安全性评价 
柯明婧 梁嘉健 叶翔凌 吴淮 许学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62-17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6
摘要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评估中药复方制剂补肾强筋胶囊(BSQJ)的体内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 药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方法 将 40 只 SPF 级 SD 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Control 组和 BSQJ 组, 每组各 20 只,雌雄各半。BSQJ 组按大鼠能耐受的最大给药体积 40 mL/(kg·d)为给药标准,1 d 内灌胃 3 次,给药量相当于临床成人用药剂量的 20 倍,即为 32 g/(kg·d)。Control 组予灌胃等量 0.9%氯化钠溶 液。连续灌胃 14 d,观察各组大鼠给药前后的急性毒性反应、体重、血常规、生化、溶血实验检测和主要脏 器病理组织学表现。结果 与 Control 组相比,BSQJ 组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给药前后:无死亡现象以及毒 性反应;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常规各项指标(WBC、NEUT、NEUT、LY、RBC、Hb、PLT)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生化各项指标(TP、ALT、AST、ALP、Glu、BUN、Scr、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未出现溶血现象;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内脏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大剂量 补肾强筋胶囊未对大鼠产生急性毒性反应,不影响大鼠血常规、肝肾功能,不发生溶血现象,对主要脏器 组织未产生病理性损伤,具有良好的体内安全性。 
临床研究
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炎性反应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宁康 马涛 马旭 周小红 杨丽峰 张蕾 王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69-17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7
摘要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拟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观察组,n = 30)和 单纯全麻组(对照组,n = 30)。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前 30 min 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对照组行单纯全麻。检测麻醉诱导前5 min(T0)、气腹完成时(T1)、术后6 h(T2)及术后24 h(T3)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以及腹胀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时间点炎性因子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且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腹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术前行腰方肌阻滞可明显减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炎性反应并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间隔穿孔不同术式的回顾分析 
王真真 孙子瑞 刘煜昊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74-17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8
摘要 ( 153 )   PDF (1106KB)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合并室间隔穿孔(post⁃ 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PIVSR)行外科修补手术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7-2020 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并确诊为 PIVSR 的 6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介入封堵术组(n = 50)和外科修补手术组(n = 14),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 料、术前、术中、术后相关结果及随访结局等。结果 与外科修补手术组相比,介入封堵术组女性多、穿孔 (VSR)直径小、病情相对轻、住院费用低、手术时间短、ICU 滞留时间短、术后残余分流比例高。随访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的左室舒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 步行试验术后 1 个月和 6 个月之 间的差异及随访无死亡事件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Cox 回归分析中显示心功能 Killip 分级(Ⅱ⁃Ⅳ级)是影响两组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PIVSR 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预后好,术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费用低,远期生存率较高,介入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可能成为外科手术修复的一种有价值的替代治疗。 
三维精准手术计划对减少高Hunt⁃Hess 分级动脉瘤夹闭术中并发症的意义 
刘展 陶胜忠 王艮卫 王在斌 耿晓腾 马帅 张栋韬 尹梦磊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79-178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09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者在进行合并严重颅内血肿的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时,能否在三维个体化的精准手术计划指导下,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使用 3D Slicer 软件对 23 例高 Hunt⁃Hess 分级的 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术前 CT 和 CTA 图像进行融合及三维体绘制重建,制定精确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并指 导动脉瘤夹闭术,并比较规划手术中与实际术中发现的一致性。结果 按照精准手术方案进行头位摆放和开颅,能明显减少术中对患者头位的调整及因术野狭窄而二次磨除蝶骨嵴;规划术野中显示的瘤 颈形态、瘤颈瘤体过渡区薄弱部位以及瘤颈旁细小动脉对实际术中发现判断的灵敏度分别为 90%、 50%和 75%,特异度分别为 100%、100%和 93.3%,Kappa 值分别为 0.701、0.623 和 0.732;规划夹闭方式对实际夹闭方式判断的灵敏度为 100%,特异度 25%,Kappa 系数 0.355。结论 三维个体化的精准手术计划,能有效帮助术者对合并大量颅内出血的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夹闭过程做出精确预判,有利于减少术中并发症。 
CT 血管成像在下腰椎前髂血管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蒲清平 郭涛 施向春 田晋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86-17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0
摘要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 CT 血管成像探究下腰椎前方髂血管分布,为下腰椎前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方法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11 月间行腹部 CT 血管成像男、女性患者影像资料各 100 例,进行观察、测量研究;(1)观察记录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分布;(2)测 量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 L5~S1椎间隙上缘距离,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之间位 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的距离。结果 (1)腹主动脉分叉点平L4椎体男性占64%、女性占68%。髂总静 脉汇合点平 L4椎体男性占 42%、女性占 46%,平 L4⁃5椎间隙男性占 40%、女性 36%。(2)腹主动脉分叉角男 性 :(51.45 ± 9.21)° ,女 性 :(50.51 ± 7.92)° ;髂 总 静 脉 汇 合 角 男 性 :(58.82 ± 11.81)° ,女 性 :(61.88 ± 11.97)°;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男性:(64.81 ± 11.77)°,女性:(67.21 ± 11.58)°。(3)髂总静脉汇合点 平 L4椎体、L4~5椎间隙、L5椎体时:①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 L5~S1椎间隙上缘距离分别为: (26.51 ± 8.11)mm、(16.18 ± 6.70)mm、(7.82 ± 4.26)mm;②左髂总静脉、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于L5~S1椎间隙上 缘的距离分别为:(32.52 ± 9.95)mm、(28.63 ± 11.48)mm、(16.27 ± 7.71)mm;③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 缘于L5~S1椎间隙下缘的距离分别为:(43.88 ± 9.86)mm、(41.55 ± 11.05)mm、(33.17 ± 9.40)mm。④“髂血管 三角”面积分别为:(486.32 ± 246.26)mm2 、(263.94 ± 178.47)mm2 、(85.49 ± 71.45)mm2 。⑤L5~S1椎间隙手术窗 分别为:(496.98 ± 114.48)mm2 、(488.89 ± 127.69)mm2 、(344.32 ± 166.63)mm2 。结论 (1)腹主动脉分叉点、 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存在明显解剖变化;腹主动脉分叉点多平 L4椎体,髂总静脉汇合点多平 L4椎体及 L4~5 椎间隙。(2)髂总静脉汇合点平 L4椎体时,此时下腰椎前拥有足够的血管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总静脉汇合点位平 L4~5椎间隙时,此时下腰椎前有一定的血管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总静脉汇合点平 L5椎体时,此 时下腰椎前血管安全区无法满足手术操作。(3)髂总静脉汇合点平 L4椎体、L4~5椎间隙时,前路 L5~S1椎间隙均拥有足够的手术血管安全区,但血管安全区进行性缩小。术前 CT 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血管安全区有助手术安全。 
RGS4蛋白、CXCR4、TOPOⅡα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徐莉 陈运旺 廖赵妹 林强 陈乙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93-17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1
摘要 ( 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蛋白信号调节因子 4(RGS4)、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 4(CX⁃CR4)、拓扑异构酶 Ⅱα(TOPOⅡα)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肾母细胞瘤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留距离癌组织边缘> 4 cm 的癌旁组织 40 例作为对照。探究 RGS4 蛋白、CXCR4、TOPOⅡα 表达水平与肾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对比,肾母细胞瘤组织中 TOPOⅡ α、CXCR4 的高表达率升高,RGS4 蛋白高表达率下降(P < 0.05)。RGS4 蛋白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种类、复发转移、TNM 分期呈负相关;CXCR4、TOPOⅡα 与其呈正相关(P < 0.05)。RGS4 蛋白、CXCR4、TOPOⅡα 与复发转移、病理种类、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有关(P < 0.05)。RGS4 蛋白高表达者总生存率较高,CXCR4、 TOPOⅡα 高表达的患儿总生存率较低。结论 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 RGS4 蛋白、CXCR4 及 TOPOⅡα 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变化和预后生存密切相关。 
血清sFLT1、CTRP3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吴玉良 吴春玲 吴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798-18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2
摘要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sFLT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3(C1q/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3,CTRP3)与子宫 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80 例 EMT 患者(EMT 组),依据 r⁃AFS 分期分为Ⅰ-Ⅱ期 43 例,Ⅲ-Ⅳ期 37 例,按痛经程度分为轻度 46 例,中-重 度 34 例;对照组为同时间段健康体检女性 80 例;检测并分析两组血清 sFLT1、CTRP3 水平,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Ⅲ-Ⅳ期 EMT 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 血清 sFLT1、CTRP3 对Ⅲ-Ⅳ期 EMT 诊断价值。结果 EMT 组患者血清 sFLT1、CTRP3 水平低于对照组 (P < 0.05);中-重度痛经者血清 sFLT1、CTRP3 水平低于轻度者(P < 0.05);r⁃AFS 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 sFLT1、CTRP3 水平低于Ⅰ-Ⅱ期者(P < 0.05);EMT 患者血清 sFLT1、CTRP3 分别与 r⁃AFS 分期、痛经程度 呈负相关(P < 0.05)。回归分析显示,sFLT1、CTRP3 是Ⅲ-Ⅳ期 EMT 影响因素(P < 0.05);血清 sFLT1、 CTRP3 及联合诊断Ⅲ-Ⅳ期 EMT 的 AUC 为 0.811、0.832、0.931,联合诊断效能优于 sFLT1、CTRP3 单独诊断。结论 EMT 患者血清 sFLT1、CTRP3 水平均降低,与痛经程度、r⁃AFS 分期相关,是Ⅲ-Ⅳ期 EMT 影响 因素,二者联合可辅助评估 r⁃AFS 分期。 
经椎间盘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林秋水 吴晓东 王建喜 臧法智 陈华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04-180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3
摘要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经椎间盘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 9 月至 2017 年 8 月采用神经阻滞技术治疗的 107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56 例经椎间盘神经阻滞(经椎间盘组),51 例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经椎间孔组)51 例。所有患者均在透视引导下行腰椎间盘穿刺或行椎间孔穿刺,穿刺成功后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盐酸利多卡因。治疗前、 治疗后即刻、治疗后 3 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治疗 后 3 个月随访时进行 MacNab 评定。结果 经神经阻滞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腰痛 VAS 评分和 ODI 指数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按照 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经椎间盘组末次随访时总有效率 100%,优良率 75%; 经椎间孔组末次随访时总有效率 96%,优良率 71%。经椎间盘组 1 例出现穿刺部位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休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经椎间盘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常规保守治疗的有益补充,但其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可能导致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需谨慎选择。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及其预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价值 
袁峰 冯丹 李少军 张书力 李敏 胡焓 童胜雄 田佳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09-18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4
摘要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患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并对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 于我院体检中心明确为健康的成年人 10 例作为研究对象,构建 VZV 特异性组、对照组模型,分析两组间细胞免疫因子之间的差异。选择同时期于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HZ)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初次就诊时患者存在差异的 VZV 特异性细胞免疫因子指标(后简称指标),而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 对指标预测 PHN 发生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VZV 组患者 CD4+ T 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而 CD8+ T 细胞及 PD⁃1+ CD4+ T 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PBMC 上清液中 IFN⁃γ、IL⁃2 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VZV 组患者 PBMC 上清液中 TNF⁃α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PHN 组患者合并前区疼痛占比、多阶段发病占比、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及 PBMC 上清液的 TNF⁃α 水平均高于非 PHN 组;CD3+ T 细胞百分比低于非 PH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BMC 上清液 TNF⁃α(HR = 1.148)是 HZ 患者 PHN 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BMC上清液中TNF⁃α 对于 PHN 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AUC = 0.902,P < 0.001,95%CI:0.821 ~ 0.981)。预测的截断值为 > 54.36 pg/mL,预测敏感度为 82.35%,特异度为 85.11%,阳性预测值为 66.67%,阴性预测值为 93.02%。 结论 PBMC 上清液内 TNF⁃α 是影响 PHN 发生的 VZV 特异性细胞免疫因子,对于预测 HZ 患者 PHN 发生 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药物与临床
利福昔明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
于兰 闫志辉 罗哲 郑岩 崔立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15-181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5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情况以及口-盲肠传输时间(orocalcal transit time,OCTT);观察利福昔明和枯草 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对 SIBO 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 100 例 UC 患者及 50 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检测其 SIBO 及 OCTT。将存在 SIBO 的 UC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500 mg,3次/d,14 d);治疗组:除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500 mg,3 次/d,14 d)外加用利福昔明(0.2 g,4 次/d,14 d),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 SIBO 转阴率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缓解情况。 结果 (1)UC 患者中 SIBO 阳性率为 41.0%,高于健康对照组 1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年 龄、性别与 SIBO 的发生无关(P > 0.05)。(2)UC 患者的 OCTT 长于对照组[(128.8 ± 20.3)min vs.(90.7 ± 13.6)min,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UC 合并 SIBO 阳性患者的 OCTT 值长于 SIBO 阴性的患者 [(150.5 ± 22.6)min vs.(108.3 ± 19.7)min,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应用利福昔明和枯草杆菌二 联活菌治疗后,65%的患者 SIBO 转为阴性,高于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组 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应用利福昔明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组,炎症指标 IL⁃6 及 CRP 较治疗前降低:[IL⁃6(50.16 ± 8.5)vs.(20.31 ± 7.1),CRP(33.36 ± 3.4)vs.(10.22 ± 4.1),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C 患者 的 SIBO 的发生率较高,OCTT 明显延长,利福昔明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以有效的治疗 UC 患者的 SI⁃ BO,缓解炎症提高临床疗效。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脏储备功能不同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与Th9细胞表达的影响 
张笑丹 梁平 梁倞 王洪博 苏江卫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20-18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6
摘要 ( 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脏储备功能不同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与 Th9 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选取 172 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储备功能不同分为 Child⁃Pugh A 级(观察组)72 例与 Child⁃Pugh B⁃C 级(对照组)100 例,所有患者都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加用美常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都治疗观察 14 d。结果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分别为 98.6%和 89.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比较 无明显差异(P > 0.05);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在观察组中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 < 0.05),但和治疗前相比,白色念珠菌属有明显的降低(P < 0.05),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无明显差异 (P > 0.05)。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 IL⁃6 与 TNF⁃α 值,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且治疗后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Th9 细胞分别为(0.11 ± 0.05)%和(0.32 ± 0.10)% (P < 0.05),都低于治疗前的(0.82 ± 0.32)%和(0.83 ± 0.24)%,观察组治疗后Th9细胞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相对于肝脏储备功能差的患者,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在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抑制Th9细胞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更好的发挥治疗效果。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16p13.11微重复包含NDE1基因的变异性质在产前诊断中的研究 
张苗苗 方玉琴 唐俊湘 王朝红 孙玉秀 朱健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25-18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7
摘要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 16p13.11 微重复包含 NDE1 基因的临床意义及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 61 例因神经认知障碍等原因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的患者和 6 144 例产前病例,并将其分为 3 组:(1)神经认知障碍患者组(2)神经系统异常产前组(3)神经系统无异 常产前组。对携带16p13.11微重复的胎儿进行随访,并将三组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认知障碍患者组和神经系统异常产前组均未检测到 16p13.11 微重复。在神经系统无异常产前组中检测到 13 例胎儿携带该重复,包含全部的 NDE1 基因。其中,一例孕妇因为胎儿心脏异常选择终止妊娠;其他孕妇均继续妊娠,在后期的产检中未发现异常。对出生的胎儿进行健康状况的随访也未发现异常表型。 16p13.11 微重复的检出率在三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结合 16p13.11 微重复低外显率的特点,它可能是良性变异。但是,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评估相关的临床表型。对于携带该重复的产前病例,建议随访至成年。
重症超声评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在体外膜肺氧合撤机前的应用 
杨慧燕 黄生奇 王静 方圆 顾继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30-183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8
摘要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重症超声评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VA⁃ECMO)撤机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 VA⁃ ECMO治疗的患者40例,均行撤机试验,A组为撤机试验成功者(n = 28),B组为撤机试验失败者(n = 12)。 在撤机试验前,应用重症超声监测患者的 Sm、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撤机 成功与否作为结局变量,将两组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的超声参数作为观察变量,进行 VA⁃ECMO 撤机试验 成功与否的 ROC 曲线分析。结果 A 组撤机试验前 Sm 大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两组患者撤机试验前 LVE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m、LVEF 的 AUC 分别为 0.896、0.479, 其中Sm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m、E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821、0.321。结论 重症超声评估Sm对 VA⁃ECMO 患者成功撤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临床-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孕晚期早产的价值 
周汇恩 陈婉明 王梦蝶 罗斯佳 陈佳琳 何堃 过新民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35-18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19
摘要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联合模型及其列线图在孕 晚期预测早产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就诊于本院定期产检妊娠期的 117 例孕 28+0 ~ 36+6 周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收集经阴道超声宫颈标准切面图像,对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降维筛选去除冗余特征、使用逻辑回归建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资料,在训练组构建组合模 型的列线图。比较各模型预测早产的效能。结果 共筛选 14 个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了在孕晚期评估 早产风险的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模型训练集 AUC 为:0.841[95% CI(0.761,0.921)],验证集为:0.824 [95%CI(0.616,1.00)]。联合年龄、宫颈管长度建立联合模型,模型训练集 AUC 为 0.908[95%CI(0.850, 0.966)],验证集为 0.892[95%CI(0.693,0.100)]。决策曲线显示在 0.2 ~ 0.8 阈值内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优于超声影像组学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准确度优于超声影像组学模型。结论 基于超声图像 特征及临床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预测早产发生的风险,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中医药现代化
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吴灵芝 姜天鑫 李飞 翟静静 张闻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42-18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20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拟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8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原发性骨关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西药组,各 34 例。西药组给予药物消炎止痛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观察组采用自拟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疗法,每周治疗6次,连续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当天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 者的WOMAC骨关节量表、步行测试以及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的86.7%(P <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的膝关节疼痛评分、TNF⁃α及IL⁃6炎性指标较前均有所改善(P < 0.05,P < 0.01);与西药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 1 个月随访时的 WOMAC 骨关节量表评分、相关炎性指标均较前显著 改善(P < 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与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筋骨止痛膏联合化瘀通络灸能有效减少气滞血瘀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积液及炎性指标含量,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治疗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综述
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黄颖 唐立丽 关于琳 张杰 李小悦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48-18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21
摘要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控而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 脓毒症心肌损伤(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SIMI)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直接相关。其发病机制复杂, 与过度炎症反应、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等机制有关。深入探讨 SIMI 的发病机制有助于研发 更有效的靶向药物,从而提高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肠道微生物群与自噬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朱燕琼 宋剑 岳浩浩 李文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4):  1853-18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4.022
摘要 ( 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道微生物群与机体长期共生,不仅参与构成肠道屏障,还可以通过产生宿主生理所必需 的维生素和其他产物来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自噬是一种用于维持稳态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它在所有组织的基础水平上起作用。本文将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时自噬的变化,以及自噬改变时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阐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