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3-07-10
临床新进展
关注少突胶质细胞: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靶点
赵红 李潇 王翠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595-159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1
摘要 ( 298 )   PDF (1172KB)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逐步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既往认为 AD 为皮质性痴呆,灰质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髓鞘是脑白质的重要成分,然而近年来发现白质异常也是 AD 的重要改变,且这 种改变先于 Aβ 聚集和 Tau 蛋白的发生。文章从影像学、生化和病理学角度证实 AD 患者存在广泛的白质损伤,这类损伤与其他病理损伤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共同促进了 AD 病程的进展。多种因素如年龄、基因突变、Aβ 和 tau 蛋白毒性、缺血性损伤等均可导致脑白质损害。对 AD 脑白质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将为AD 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基础研究
神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TGF⁃β1信号转导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陈珊 朱俊德 赵雪 刘若静 龙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00-16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2
摘要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NSC⁃Exo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TGF⁃β1 信号转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4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Sham 组、MCAO 组、PBS 组和 NSC⁃Exos 组。建 立 MCAO 模型,侧脑室注射 NSC⁃Exos,3 d 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取脑进行相对梗死体积测定、组 织病理学、IL⁃6、IL⁃1β、TGF⁃β1 蛋白表达检测,以及 MAP⁃2 和外泌体标记探针 PKH26 共定位检测。结果 NSC⁃Exos 干预降低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P < 0.05),大鼠海马 CA3 区神经元数量增 加,GFAP 阳性细胞表达率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 < 0.05),蛋白 IL⁃6、IL⁃1β 表达下降,而 TGF⁃β1 表 达增加(P < 0.05);PKH26 和 MAP⁃2 双阳性细胞在海马 CA3 区表达。结论 NSC⁃Exos 可能通过影响星形 胶质细胞 TGF⁃β1 信号转导,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炎症因子 IL⁃6、IL⁃1β 的表达,通过增强 TGF⁃β1 的表 达来修复脑损伤。 
可注射导电水凝胶聚吡咯-壳聚糖对慢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长期改善 
王琦 王馨竹 姜增誉 周景莉 何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06-16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3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可注射导电水凝胶聚吡咯-壳聚糖(Polypyrrole⁃Chitosan,PPY⁃CHI)对慢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长期改善的有效性及机制。方法 通过将聚吡咯嫁接到壳聚糖(Chitosan,CHI)骨架上, 合成导电复合物 PPY⁃CHI。在体内,采用大鼠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梗后 SD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 3 组(PPY⁃ CHI、CHI 及 Saline 组,n = 5)。4 周后,分别在心肌梗死区及周边植入 PPY⁃CHI。用超声、马松染色、免疫荧 光和心肌电阻率评估心功能长期改善情况。结果 移植生物材料 22 周后,体内评估发现,与注射 CHI 和 Saline 相比,心肌内注射 PPY⁃CHI 具有更低的组织电阻,毛细血管密度大大增加,瘢痕区心室壁厚度显著 增加,LVFS 较梗后增加(10.6 ± 0.55)%。结论 心肌内注射 PPY⁃CHI 促进血管生成,降低瘢痕区组织电阻 和抑制心室重塑,加强慢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 
地夫可特改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小鼠运动能力及减轻肌肉炎症损伤 
杨晓, 张欢, 张朝晖 杨细飞,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14-161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4
摘要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小鼠的运动能力和骨骼肌病理改变,探索地夫可特 (Deflazacort)对 DMD 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10 周龄转基因 DMD 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 组、地夫可特组。每组7只,实验周期8周,小鼠每周称重1次。在小鼠10周龄、14周龄和18周龄时,通过悬挂测试、爬杆测试、抓握力测试评估小鼠运动能力。18周龄时采取步态测试分析小鼠四肢步幅距离和步行 速度变化。小鼠安乐死后,通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肉病理组织学和形态学分析评估肌肉病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地夫可特组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变化、悬挂时间延长(P < 0.05)、爬杆耗时减少(P < 0.01)、前肢抓力增大(P < 0.05)、步幅距离和步行速度增加(P < 0.01)、血清肌酸激酶值降低、骨骼肌炎性细胞浸润面积(P < 0.01)和纤维化面积减少。结论 地夫可特治疗具有改善DMD小鼠运动 功能减退,步态缓滞失衡和骨骼肌炎症损伤的作用。 
乙酰肝素酶通过ERK/MMP⁃9信号通路促进胆囊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常卫才, 陈佳伟, 刘子祥 陈正民 周少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20-16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5
摘要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SE)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 ERK/MMP⁃9 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 在胆囊癌细胞(GBC⁃SD)中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双向调节 HPSE 基因的表达,获得转基因 过表达 HPSE 的胆囊癌细胞株和 HPSE 极低表达的胆囊癌细胞株,q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过表达及干 扰效果。利用 Transwell 及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阴性对照组、HPSE 敲低组及过表达组胆囊癌细 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qRT ⁃PCR 检测 HPSE、MMP ⁃9 mRNA 转录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MMP ⁃9、 HPSE、p⁃ERK、ERK、N⁃cadherin 及 E⁃cadherin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PSE 基因过表达组和干扰组胆囊癌细胞株成功构建(P < 0.05)。过表达 HPSE 显著促进胆囊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同时 MMP⁃9 mRNA 和蛋白 表达及 p⁃ERK、N⁃cadherin 蛋白表达均上调,E⁃cadherin 表达下调;敲低 HPSE 表达后情况相反(P < 0.05)。 另外,过表达HPSE 与ERK 抑制剂共同处理逆转了HPSE 基因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促进作用 (P < 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通过激活ERK 信号通路上调MMP⁃9增强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miR⁃30b⁃5p通过下调MKRN3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周乾华 毕华俊 孟凡东 施益明 芮超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27-163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6
摘要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iR⁃30b⁃5p 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机制。方法 收集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 70 例食管癌患者的肿 瘤和癌旁组织,检测 miR⁃30b⁃5p 的表达水平。qRT⁃PCR 检测食管癌细胞株中 miR⁃30b⁃5p 的表达水平。将 miR⁃30b⁃5p mimics转染至TE⁃13和ECA109细胞中,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miR⁃30b⁃5p及MKRN3表达水平。 根据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 及裸鼠成瘤实验检测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验 证 miR⁃30b⁃5p 的靶基因。蛋白印迹实验探索 miR⁃30b⁃5p 对食管癌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 miR⁃30b⁃5p 在食管癌细胞和食管癌组织中相较于正常上皮细胞和癌旁组织表达显著下降(P < 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 miR⁃30b⁃5p mimics 组增殖率显著低于 NC 组(P < 0.05);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miR⁃30b⁃5p mimics 组迁移 率及侵袭率显著低于NC组(P < 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KRN3是miR⁃30b⁃5p的直接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 信号通路蛋白发现,miR⁃30b⁃5p mimics组蛋白低于NC组(P < 0.05)。结论 miR⁃30b⁃5p 在食管癌中呈现低表达,miR⁃30b⁃5p通过下调MKRN3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TXNDC5 siRNA 靶向纳米微粒对胃癌模型动物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相辉, 侯艳红 吴凯 杨汨 张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34-16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7
摘要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装载 TXNDC5 基因 RNA 干扰片段(TXNDC5 siR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 微球对人胃腺癌细胞种植瘤荷瘤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负载 TXNDC5 siRNA 的纳米微球(TXNDC5 siRNA⁃PBCA⁃NP)。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胃腺癌荷瘤动物模型,经尾静脉注入 TXNDC5 siRNA⁃PBCA⁃NP 至荷移植瘤裸鼠体内,同时建立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空纳米微球(PBCA⁃NP)、 5 氟尿嘧啶(5⁃Fu)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检测在体内情况下各组对种植瘤的抑制情况,进行组间 比较。结果 TXNDC5 siRNA⁃PBCA⁃NP 治疗组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6.98 ± 4.02)%,5⁃Fu 治疗组小鼠肿瘤 抑制率为(64.10 ± 7.55)%,均显著高于其余各对照组(P < 0.05),其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 时 TXNDC5 siRNA⁃PBCA⁃NP 治疗组平均肿瘤质量为(381.27 ± 24.22)mg,5⁃Fu 治疗组平均肿瘤质量为 (414.53 ± 29.59)mg,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对照组(P < 0.05),其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步的胃 癌种植瘤裸鼠模型治疗实验显示 TXNDC5 siRNA⁃PBCA⁃NP 在体内条件下对胃癌治疗作用较为显著,对动 物体内的肿瘤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临床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 
孙康 汪晓明 王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41-16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8
摘要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本文着重分析 PTC 合并HT时的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1月至2022年11 月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行甲状腺癌手术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的 347 例患者,比较伴有和不伴有 HT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347 例 PTC 患者中,伴发 HT 者 98 例 (28.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 PTC 组患者比较,PTC 合并 HT 组患者中女性占比更高(85.7% vs. 74.3%)、纵横比> 1 的患者占比更高(57.1% vs. 41.8%)、侵袭性患者占比更低(16.3% vs. 27.7%)、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更多[(7.31 ± 6.132)vs.(3.98 ± 3.592)]、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更低[(14.55 ± 28.99)% vs. (25.93 ± 35.91)% ]、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高[(2.70 ± 1.99)mIU/L vs.(1.99 ± 1.36)mIU/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明显升高[(185.48 ± 264.77)IU/mL vs.(18.17 ± 89.57)IU/mL]、抗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明显升高[(150.88 ± 235.23)IU/mL vs.(21.59 ± 86.44)IU/mL],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微小癌、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 HT 对 PTC 中 央区淋巴结阳性率有显著影响(均P < 0.05)。结论 女性PTC 患者更易伴发HT,合并HT 会升高PTC 患者 血液中 TSH、TPOAb、TgAb,更易出现结节纵向生长,增加 PTC 的发病风险,但同时也能降低 PTC 的侵袭性 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因此,我们认为 HT 对 PTC 患者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此外,微小癌、年龄、 性别以及HT 均为PTC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Life′s Simple 7干预减轻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 化疗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研究 
吴军 崔伟燕 李平 张青凤 欧月珍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47-16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09
摘要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Life′s Simple 7(LS7)干预减轻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化疗相关心血管 系统损害的作用。方法 将 120 例 Her⁃2 阳性并接受标准化乳腺癌化疗的患者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及 LS7 组,对照组为标准化疗方案,LS7 组为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LS7 干预 12 个月,后续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其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改善作用。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LS7 组 LS7 总评分及 7 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LS7 组 LVEF 较高(P < 0.05)、NT⁃proBNP 较低(P < 0.05),焦虑和抑郁评分较低(P < 0.05)、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 < 0.05)。结论 LS7 干预可显著减轻 Her⁃2 阳性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并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 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隐神经射频与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
陈平 谭利琴 吴春根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52-16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0
摘要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隐神经射频与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从 2021 年 6 月到 2022 年 6 月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60 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 30 例患者。研究组运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运用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 1 周、1 个月及 6 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 WOMAC 评分,并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研究发现两组都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治疗后 1 周、1 个月的 VAS 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在治疗后 1、6 个月后的 VAS 评分要低于对照组。两组疗后 1 周、 1 个月及 6 个月的 WOMAC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在治疗后 1 个月及 6 个月的 WOMAC 评分高于研究组(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脉冲射频可有效减轻骨性关节炎疼痛,其临床疗 效优于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癌吻合口狭窄的效果及对营养指标的影响观察
李果 杨凤娟 郭杏杏 丁书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57-16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1
摘要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对食管癌吻合口狭窄 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收治的 120 例食管癌 吻合口狭窄患者,将行内镜下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法治疗的 57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 DSA 引导 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法治疗的 63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治疗总有效 率、扩张次数、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吞咽功能、吻合口狭窄部直径、生活质量评分、营养指 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9.47%(P = 0.037),观察组患者扩张次数 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术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显著 低于对照组(P < 0.001),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部直径比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 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0.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7%(P = 0.00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 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术后 1 个月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5,P = 0.016); 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 于对照组(P < 0.001),观察组术后白蛋白(ALB)比术前升高(P < 0.05),术后观察组 ALB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45)。结论 DSA 引导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对食管癌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营 养指标水平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延展期抗凝和标准抗凝治疗特发性静脉血栓 栓塞性疾病疗效对比 
韩静 常延河 刘运秋 刘晓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63-16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2
摘要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延展期抗凝是否可以降低特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结局事件的发生率。 方法 收集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在开滦总医院确诊为特发性 VTE 的患者 306 例,均已完 成抗凝 3 个月,年龄 24~85 岁,随机分为标准抗凝组和延展期抗凝组进行治疗,共随访 36 个月,主要结 局事件为 VTE 首次复发,次要结局事件为大出血及临床相关非大出血。结果 共 306 例 VTE 患者纳 入分析,年龄(61.54 ± 11.54)岁,男性 184 例(60.13%)。标准抗凝组(n = 155)VTE 复发 45 例,大出血 3 例,临床相关非大出血 21 例;延展期抗凝组(n = 151)VTE 复发 8 例,大出血 5 例,临床相关非大出血 30 例。延展期抗凝治疗较标准治疗能显著降低 VTE 复发的发生率(log⁃rank 检验,P < 0.000 1),未发现延 展期抗凝治疗增加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的发生率(log⁃rank 检验,所有 P = 0.458 8)。与标准抗凝 治疗相比,延展期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 VTE 复发的风险(HR = 0.44,95%CI:0.19 ~ 0.99)。延展期抗凝治 疗未增加 VTE 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的风险,HR(95%CI)分别为 1.00(0.24,4.19)、1.71(0.83,3.51)。 结论 行延展期抗凝治者 VTE 患者复发率低于行标准抗凝治者,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发生率较 行标准抗凝治者并未增加,延展期抗凝治疗对于预防特发性 VTE 患者复发有较高应用价值。 
无充气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分析 
李莉 王建军 曹俊宇 刘嘉 赖明华 张洁 郭永芹 孙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69-16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3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无充气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以便为临床制 定适合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医院收治的 168 例甲 状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 84 例。对照组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 研究组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统计两组手术情况、甲状旁腺功能变化情况,对比两组 术后疼痛即围术期应激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对切口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 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手术前 后甲状旁腺素(PTH)、血钙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组内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 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的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两组的 VAS 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别(P > 0.05)。两组组内术前、术后 1 d、术后 3 d 的肾上腺 素(Adr)、皮质醇(C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 Adr、Co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的 Adr、Cor 变化趋势无差别(P > 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 究组切口美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无充气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 术中效果、安全性方面相近,虽然无充气腋窝入路耗时长、术后引流量较高,但术式术后美容效果更佳。 
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技术与器械吻合技术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对比研究
耿玉涵, 常瑞同 金刚 杨毅 刘佳伟 王文昊 孙敬阳, 朱自江 ​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75-168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4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技术与器械吻 合技术的术后特点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探索研究,针对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在科室就诊的新诊断食管癌患者,根据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接受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观 察组(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术)和对照组(器械吻合术)。收集整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围术期的临 床表现资料,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患者的预后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和不良反应的 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 结果 研究纳入 123 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观察组 63 例,对照组 60 例。入组研究的 患者均进行了定期的随访,36 个月后观察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 vs. 10.0%,P = 0.045)。36 个月后观察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3% vs. 20.0%,P = 0.024)。36 个月后观察 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 vs. 41.7%,P = 0.021)。围术期安全性指标方面,观察组 和对照组患者在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心律失常和胸腔积液等不良事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预后数据结果提示观察组中位 DFS 显著高于对照组(47.1 个月 vs. 39.3 个月,χ2 = 4.300,P = 0.038)。观察组中位 OS 显著长于对照组(NR vs. 44.1 个月,χ2 = 5.733,P = 0.017)。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 管癌根治手术中应用手工分层端端套入式吻合技术可以降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率,安全性良好,初步的预后数据显示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 
同一家系中钼辅因子缺乏症相同MOCS1基因变异不同临床表型特点分析 
关瑞莲 赖莉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82-16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5
摘要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同一家系中两个相同 MOCS1 基因变异序列、却不同临床表型特点的分析,希望未来对这种相关性研究提供可靠临床资料。方法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家系行致病基因检测, 回顾分析 2 例 A 型钼辅因子缺乏症(MoC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序列。结果 先证者为足月儿, 无窒息史,生后喂养困难,第 2 天出现抽搐,MRI 示双侧基底节缺氧缺血性损伤和软化灶;3 个月随访神经发育评估轻度落后。其 5 岁姐姐生后精神运动发育描述正常,10 月时因“高热”突然出现抽搐,随即出现进行性全面神经发育倒退;MRI 同样提示基底节缺氧缺血性改变。故行家系 5 人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先证者和患病姐姐检出 MOCS1 基因 NM_001358530.2,c.1275delA(p.Gly426Aspfs Ter10)纯合变异,其父母和 另一个健康胞姐均为杂合变异。该变异位点未被报道。结论 先证者和其患病胞姐具有相同 MOCS1 基 因的突变序列,但二者临床过程并不相同。推测可能先证者亚硫酸盐氧化酶活性尚有残余功能,故临床表型温和。 
药物与临床
早期应用达格列净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王法斌 孙梦涵 赵强 马腾 刘俸君 杨大成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88-16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6
摘要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达格列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 者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收治的 AMI 急诊 PCI 术后患者 68 例 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 例)和对照组(34 例)。两组患者急诊 PCI 术后均给予阿 司匹林、替格瑞洛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培哚普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 用达格列净,疗程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室重构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及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治疗 1、6 个月后,两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 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 0.05)。治疗 6 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 NT⁃proBNP、LVEDV、LVESV、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且 LVEF 明显提高(P < 0.05)。但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及药物 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达格列净早期应用可有效减少 AMI 急诊 PCI 术 后患者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相对较好。 
氟比洛芬酯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VAS 评分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孙志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93-16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7
摘要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 VAS 评分及氧化应 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204 例因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 的老年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 102 例采用氟比洛芬酯,对照组 102 例采用 舒芬太尼与 100 mL 生理盐水混合式镇痛泵,两组术后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 评分(VAS 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NE、GSH⁃Px、AngⅡ的水平;对比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12、24 h 的 VAS 评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NE,AngⅡ水平值上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GSH⁃Px 值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可以更有 效起到镇痛的作用,明显降低患者 VAS 评分,维持机体正常氧化应激反应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 况,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血浆外泌体PD⁃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段瑞雪 杨斌 夏天红 阎龙 梁小芹 刘宏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698-17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8
摘要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外泌体 PD⁃L1(ePD⁃L1)在胃癌患者血浆和组织间隙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和 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评估其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胃 癌患者 40 例,健康对照 20 例。纯化鉴定血浆外泌体,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浆 ePD⁃L1 的表 达。同期收集 10 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测定组织间隙 ePD⁃L1 表达,验证血浆 ePD⁃L1 来源。分析组织 ePD⁃L1 表达和临床资料间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 ePD⁃L1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者(P < 0.001),其高表达与CA19⁃9、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 期等相关(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与组织e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731 5,P = 0.016 2)。 ROC 曲线分析显示 ePD⁃L1 用于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796(95%CI:0.658 ~ 0.935,P < 0.001)。 结论 ePD⁃L1 的表达与胃癌进展有关。血浆与组织 ePD⁃L1 表达呈正相关。血浆 ePD⁃L1 对于胃癌具有一 定诊断价值。 
MRI 扩散峰度成像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吴英宁 黄莉娜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704-17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19
摘要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MRI 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86例经病理证实为NPC患者,均行DKI扫描,DKI参数包括弥散 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 Da)、径向弥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Dr)、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弥散峰度(axial kurtosis, Ka)、径向弥散峰度(radial kurtosis,Kr)、弥散峰度各向异性(FA of kurtosis,FAK)值,两位观察者对肿瘤病灶 DKI各参数值测量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检验,分析DKI各参数与NPC 临床分期、T分期及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两位观察者对肿瘤病灶DKI各参数值测量的一致性很 好,ICC > 0.75。DKI参数MD值在临床分期中高级别组低于低级别组,MK值在临床分期中高级别组高于低级 别组,MD值在T分期中高分期组低于低分期组,MK值在T分期中高分期组高于低分期组,MD值在N分期中 高分期组低于低分期组,MK值在N分期中高分期组高于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KI参数 FA、Da、Dr、FAK、Ka、Kr值在NPC临床分期、T分期及N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KI参数MD值、MK 值与NPC的临床分期、T、N分期有关,临床分期高、T分期高、N分期高,MD值降低,MK值升高。 
调查研究
2017-2019年广东省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和成本效果分析 
缪华章 吴云涛 朱颖贤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709-17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20
摘要 ( 180 )   PDF (1085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深入分析 2017-2019 年广东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筛查情况和成本效果,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下一阶段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广东省两癌检查项目的个案 和季报表进行分析,分析两癌检出率、早期诊断率、发现早期病例平均费用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 结果 2017-2019 年广东省为 130 余万名农村妇女提供两癌免费检查,平均年龄(48.04 ± 7.94)岁。宫颈癌 检出率 56.50/10 万,宫颈癌早期诊断率 94.15%,发现早期病例的平均费用为 29 598 元,早期发现成本系数 EDCI 为 0.71,非常具有成本效果价值。乳腺癌检出率 40.91/10 万,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60.16%,发现早期病 例的平均费用为 304 200 元,早期发现成本系数 EDCI 为 7.31,成本效果价值合算。结论 2017-2019 年广 东省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成本效果价值,值得卫生健康、财政和妇联等行政部门 继续延续开展广东省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进一步扩大筛查覆盖范围和推广到城乡人群。 
老年高血压人群身高与新发脑梗死关系
郭晓斌 刘苹 杨浩辉 赵景 阚春娜 翟婧秀 于文霞 赵楚敏 刘志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714-171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21
摘要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人群身高与新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以开滦研究人群为对象,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 9 574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首次发生脑梗死为终点事件。依据观察对象身 高值进行四分位分组,用寿命表法分别计算不同身高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分别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 型分别分析身高对脑梗死风险的影响。结果 在平均(9.3 ± 2.7)年的随访期间内,共新发脑梗死 885 例。 以身高< 161.5 cm(Q1 组)组为对照,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161.5 ~ 166.0 cm(Q2 组)、 166.0 ~ 170.0 cm(Q3 组)和≥ 170.0 cm(Q4 组)模型二中新发脑梗死事件风险比[HR(95%CI)]分别为 0.95 (0.78 ~ 1.16)、1.00(0.81 ~ 1.23)、0.71(0.56 ~ 0.90);模型三中各组发生脑梗死 HR 值(95%CI)分别为 1.01 (0.81 ~ 1.24)、1.10(0.89 ~ 1.36)、0.76(0.60 ~ 0.96);模型四中各组发生脑梗死 HR 值(95%CI)分别为 0.98 (0.79 ~ 1.21)、1.06(0.85 ~ 1.33)、0.72(0.56 ~ 0.93)。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较高的身高与新发脑梗 死风险降低相关。 
综述
隧道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曹静 邓洋 高磊 罗昕悦 李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719-17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22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是主要以肌动蛋白为骨架形成的细胞间管道结构, 相当于连接细胞之间的桥梁。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通信机制,TNTs 能够实现细胞间长距离的通信与物质 的定向运输,介导细胞器、核酸、小分子蛋白等物质在细胞间转移。TNTs 借助自身的通讯与运输功能影响 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新思路、新靶点。本篇综述 详细介绍了TNTs 的形态结构、形成机制、形成相关调节因子、功能特性以及生理学意义。
m6A修饰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郭岩松 李思柔 李琳 曾昭穆 白泽通 温稀超 郑克彬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3):  1724-17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3.023
摘要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目前临床上以手术切除辅以放疗、 化疗、电场治疗等综合疗法,但其很难彻底切除,且很容易从原发肿瘤上脱离并穿过脑组织,导致患者复 发,甚至死亡。N6⁃甲基腺嘌呤(m6A)基因修饰作为 mRNA 转录后修饰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其修饰过 程由一系列的蛋白质完成,根据蛋白质在甲基化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分为甲基转移酶、去甲基酶和结合蛋 白。动态和可逆的 m6A 修饰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行为,此外,在胶质瘤 的诊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临床作用。本文将从 m6A 修饰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作用和应用等方面 进行综述,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