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4-25
临床新进展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角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雷亦笑 章梦一 陈京霞 邹秀兰 邹玉平 彭亮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23-92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1
摘要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 50 kDa 分泌型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和生理活性, 包括抗血管生成、抗肿瘤和神经营养活性等。从1987年PEDF被发现以来,许多研究证实PEDF或PEDF的 多肽片段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尤其是伴有新生血管形成、神经损伤、肿瘤等病理改变的疾病。角膜 疾病常出现新生血管浸润、炎性反应、神经损伤等,目前 PEDF 在角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 热点,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础研究
ANXA1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上调并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进展 
李梦欣 惠磊 汲乾坤 王树仁 李海明 金保哲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28-9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2
摘要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 ANXA1 mRNA 和蛋白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以 及 ANXA1 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及其与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体外探讨 ANXA1 对脑胶质 母细胞瘤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1)从公共数据库获取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 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数据及相应的临床数据。比较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ANXA1 mRNA 的表达差异及 ANXA1 mRNA 高低表达组之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2)通过人类蛋白质图 谱公共数据库获取 ANXA1 蛋白在 U251 细胞内定位;免疫组化检测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 组织中 ANXA1 蛋白的表达。(3)体外培养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 U87 和 U251,构建敲低 ANXA1 基因表达 的小干扰 RNA(ANXA1⁃siRNA)并转染至 U87 和 U251 细胞中。qRT⁃PCR 和 Western blot 用于检测 mRNA 和 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 和流式细胞术分别用于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 袭、细胞凋亡。结果 (1)在 TCGA、Rembrandt 和 GSE16011 队列中均发现 ANXA1 mRNA 在胶质母细胞瘤 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另外,在这三个队列中均发现 ANXA1 mRNA 高表达 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 < 0.001)。(2)qRT⁃PCR 和 Western blot 的分析结果均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NXA1⁃siRNA 组 ANXA1 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3)CCK⁃8 检测结果表明敲低 ANXA1 表达后,U87 和 U251 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Transwell 细胞迁移检测结果表明:敲低 ANXA1 表达后 U87 和 U251 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5.40 ± 2.70)、(11.20 ± 4.44);阴性对照组:(55.20 ± 8.70)、(32.20 ± 8.11)]; 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19.60 ± 3.21)、(12.80 ± 4.66);阴性对照组:(43.40 ± 5.13)、(38.6 ± 7.37)]能力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U87 和 U251 细胞实验组凋亡细胞(11.84 ± 2.50)%、(29.96 ± 2.57)%均明显高于相应阴性对照组(7.42 ± 2.56)%、 (18.39 ± 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NXA1 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患者 的不良预后相关。下调 ANXA1 基因表达能够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促进胶质 瘤细胞的凋亡。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pcDNA⁃STC1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 的研究 
钟华 曾梅青 周玉婷 何舜卿 卢秉慧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36-94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3
摘要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 pcDNA⁃STC1 转染人宫颈癌细胞 HeLa 后增殖、转移、侵袭, 血管生成以及 PI3K/AKT 信号通路变化。方法 利用 GEPIA 数据库分析宫颈癌组织 STC1 的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生存期。选择 2019 年 1-10 月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和癌旁 组织,qRT⁃PCR 检测 STC1 mRNA 的表达,并分析 STC1 mRNA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HeLa 细胞分组:空白对照组:HeLa 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HeLa⁃pcDNA⁃NC):5%微泡浓度+2 μg 空载质粒+无血清 DMEM 培养基。实验组(HeLa⁃pcDNA⁃STC1):5%微泡浓度+2 μg pcDNA⁃STC1 质粒+ 无血清 DMEM 培养基。MTT 法及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数目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atrigel 体外成管实验检测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 法检测 p⁃PI3K、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管生成素 2(Ang2)的表达。结果 GEPIA 数据库显示宫颈癌组织 STC1 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 组织,且预后生存期与 STC1 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癌旁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和 STC1 mRNA 下调,且 miR⁃574⁃5p 水平与 STC1 水平呈负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48 h、72 h、96 h OD 值降低,细胞克隆数极少,迁移率降低,细 胞侵袭数减少,血管生成能力下降,MMP ⁃2、MMP ⁃9、VEGF、Ang2、p ⁃PI3K、p ⁃AKT 蛋白表达下调(P < 0.05)。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 pcDNA⁃STC1 转染能够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 HeLa 增殖、转移、侵袭 和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 信号通路实现的。

体外光化学疗法对大鼠肾移植抗排斥反应的研究
周结学 刘东 蒙善东 申升 朱春丽 王晓 庄锦炀 马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44-9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4
摘要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输注体外光化学疗法处理的单核细胞对肾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影响。方法 首先 手术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分离受体大鼠单个核细胞,制备 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紫外线光照的大鼠 单核细胞(ECP),根据静脉输注成分不同,将实验分为 4 组(每组 12 只),组 1 接受 ECP 处理,组 2 接受传 统抗排斥药物,组 3 接受安慰剂处理,组 4 非移植组,接受 ECP 组和安慰剂组受体分别于手术前 7 d、手 术当天和术后 7 d 按组别从尾静脉注入 ECP 细胞(ECP 组)或磷酸盐缓冲液 PBS(安慰剂组);接受免疫抑制大鼠术后第 1 天起,皮下注射环孢素 A 5 mg/kg 连续 10 d。组 4 未接受任何处理。观察受体大鼠的淋 巴细胞数、细胞因子变化以及肾功能、移植大鼠肾病理情况。结果 ECP 组和免疫抑制剂组大鼠 IL⁃2、 INF⁃γ 有不同程度减少、IL⁃10 水平升高,其 CD4+ 、CD8+ 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肌酐较安慰剂组低,排斥反应程度较安慰剂轻,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P 可调节细胞因子和 T 细胞,减轻肾 移植大鼠的排斥反应。

临床研究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中的应用 
何德华 刘明 陈启敏 刘旭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48-9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5
摘要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与传统培养病原 学诊断的差异以及 mNGS 结果对抗生素方案调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4 月于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同时送检 BALF 传统培养和 mNGS 的重症肺炎患者。比较 两种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 mNGS 与传统培养诊断的阳性率、一致性及抗生素方案的调整。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患者 75 例,其中 mNGS 的阳性率为 97.3%,传统培养阳性率为 41.3%;mNGS 细菌的检出率 为 94.7%,传统培养细菌检出率为 38.7%;mNGS 真菌检出次数最多的为耶氏肺孢子菌 24.0%。mNGS 对于罕见菌、不典型菌、真菌以及病毒的阳性率远高于传统培养。两组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致性差(Kappa= 0.038,P = 0.229),mNGS 较传统培养检出更多种类的微生物。基于 mNGS 检测结果,临床医生对于 69%的 患者进行抗生素方案的调整。结论 mNGS 在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中敏感性高,对于免疫抑制重症 肺炎患者尤为适用。同时,mNGS 可以指导临床医师调整抗生素策略。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 
宫宵男 吕东维 宁波 李豫皖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53-9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6
摘要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 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 65 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2)和观察组(n = 33)。其中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 Improved⁃press⁃fit DR 技术治疗。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 评分)评分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评分) 肩关节评分系统、肩关节 Constant⁃Murley 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 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进行活动度(体侧外旋、前屈)评定,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 进行疼痛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ASES 评分、UCLA 评分、Constant 评分、EQ⁃5D 评分、 体侧外旋、前屈度数均明显升高(P <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 < 0.05);两组治疗后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P < 0.05);观察组再撕裂率 (3.0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 < 0.05)。结论 关节镜下 Improved⁃press⁃fit DR 技术治疗巨大肩 袖撕裂患者,可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撕裂发生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不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患者CK⁃MB、CK的影响 
祁慧 黄亚雄 周国强 曹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58-9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7
摘要 ( 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含TDF组、含TAF组和不含TDF、TAF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 患者 CK⁃MB、CK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初治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 性分析,分析365例HIV/AIDS患者一般资料,并分别收集基线、12、24、48周CK⁃MB、CK检测结果及基线、48周 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测结果。结果 365例HIV/AIDS患者中,男326 例,女39例;年龄18 ~ 65岁,平均(32.56 ± 10.20)岁。不同治疗时间段 CK⁃MB 存在差别(F = 26.58,P < 0.05)。不同抗病毒治疗时间段与抗病毒方案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F = 95.57,P < 0.05)。不同抗病毒方案之间CK⁃MB存在差异(F = 174.98,P < 0.05),其中 含TDF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K⁃MB越来越高。而不同治疗时间段,CK不存在差别(F = 3.14,P = 0.07)。 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时间段与抗病毒方案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F = 1.81,P = 0.16)。但不同抗病毒方案之间 CK存在差异(F = 4.47,P = 0.01)。不同ART方案基线、48周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58, P = 0.75)、(χ2 = 3.14,P = 0.21)。不同ART方案基线、48周心脏彩超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32, P = 0.52)、(χ2 = 0.58,P = 0.75)。结论 不同抗病毒方案对 HIV/AIDS 患者 CK⁃MB、CK 存在影响,尤其是含 TDF的抗病毒方案对HIV/AIDS患者CK⁃MB的影响较大,但对心电图、心脏彩超无明显影响。

改良NUTRIC 评分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 
许晶, 徐望 江欣怡 李莹 邓佳 方恒 陈纯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63-9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8
摘要 ( 2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odified nutrition risk in the critically ill,mNUTRIC)评分对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8 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茂名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治的 252 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 ICU 24 h 内 mNUTRIC 评分结果分为高营养风险组和低营养风险组。通过二元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 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 曲线评估 mNUTRIC 评分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院内病死率的预测作用。 结果 高营养风险组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以及院内病死率均高于低营养风险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mNUTRIC 评分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独 立影响因素(P < 0.05)。mNUTRIC 评分预测院内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 0.824,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分别为 65.0%、89.6%。结论 mNUTRIC 评分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院内病死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 望作为心脏术后评估指标应用于临床。 
安氏Ⅰ类骨面型Ⅰ类错 正畸后下颌磨牙轴倾度的变化 
刘俊峰 赵转浓 张文忠 王春林 毛琴 盘月梅 李嫕婧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69-97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09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锥形束 CT(CBCT)技术测量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错 正畸前后下颌磨牙轴倾度 及其变化,获得错颌畸形患者下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理想范围,提高错 矫治效果。方法 筛选 28 例安 氏Ⅰ类、骨性Ⅰ类患者头颅 CBCT 扫描数据,对影像行校正、重建,测得下颌磨牙近远中向轴倾度,并行统 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分别为(13.9 ± 6.07)°和(19.0 ± 7.64)°,下颌第一和 第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分别为(10.8 ± 6.07)°和(15.0 ± 8.38)°。下颌第一与第二磨牙矫治前后轴倾度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年组与未成年组之间及不同下颌平面角类型患者之间下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BCT 可直观便捷准确地测量下颌磨牙近远中轴倾度,并获得了正畸必 要的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近正常 的理想轴倾度范围。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艾勇彪 黄军 袁杰 李文仿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75-9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0
摘要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2010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在十 堰市太和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85例早期TNBC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AR的表达情况, 分析AR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A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85例早期TNBC患者中,AR 阳性表达54例(29.2%)。较AR 阴性患者,AR 阳性患者具有组织学分级低、肿瘤直径小、淋巴结转移率低、 p53阳性率低及Ki⁃67低表达的特征(P < 0.05)。AR表达情况与年龄、月经状态、放化疗及脉管癌栓无相关性 (P > 0.05)。中位随访63个月,41例发生复发转移(22.2%),死亡27例(14.6%)。AR阳性患者较AR阴性患者 具有更好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P < 0.05),且多因素分析显示 AR 阳性是患者总生存期独立的影响因 素。结论 早期 TNBC 患者中 AR 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低、肿瘤直径小、Ki⁃67 增殖指数低等预后良好临 床病理指标存在关联性,且是总生存期独立的保护因素,提示AR可能成为TNBC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 
Multiloc 钉与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 
李祖涛 翁友林 蔡昱 徐江波 车立新 孙俊刚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80-9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1
摘要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 Multiloc 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诊治的肱骨干骨折内固 定术后发生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资料 43 例,男 23 例,女 20 例;年龄 34 ~ 77 岁,平均 42.1 岁。所有患 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Multiloc 髓内钉组 22 例,钢板组 21 例;两组患者内固定术后均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通过对比两组患者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Mayo 肘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疼痛 模拟评分(VAS)评估等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Multiloc 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低于钢板 组,Mayo 肘关节评分评分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时间、Constant⁃Murley 评 分及 VAS 评分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有 1 例桡神经损伤,随访 3 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获 12 ~ 24 个月(平均 16.8 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感 染、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不连在随访期间内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与钢板内固定相比,Multiloc 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肘关节功能,把握合适的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非 感染性骨不连的方案。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婷婷 罗德钦 邓铖 蒙绪标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85-99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2
摘要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 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2, ROR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 化法、Western blot 检测 PTC 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 ROR2 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表达水平的 PTC 患 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 ROR2 蛋白表达水平与 PTC 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并采 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 PTC 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PTC 组织中 ROR2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4.46%,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 13.75%(χ2 = 83.419,P < 0.001),其中 PTC 组织中 ROR2 蛋白高表达率 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ROR2 高表达与 PTC 患者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 TNM 分期高呈正相关。ROR2 蛋白高表达是影响 PTC 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2.143,95%CI: 1.119 ~ 4.597,P < 0.001)。ROR2 蛋白高表达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χ2 = 4.073,P = 0.044)。 结论 ROR2 蛋白在 PTC 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其高表达与疾病进展中的不良事 件如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 TNM 分期高呈正相关,且 ROR2 蛋白高表达是 PTC 患 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2021年儿童血液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胡海玉 张坤龙 储金华 王宁玲 程雁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91-99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3
摘要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血液病房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 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儿童血液病房发生 BSI 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等。结果 发生BSI患者145例,共分离出菌种155株,其中革兰 阴性菌92株(59.3%),革兰阳性菌59株(38.1%)。前四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肺炎克雷伯菌 (16.1%)、大肠埃希菌(13.5%)和铜绿假单胞菌(9.7%)。铜绿假单胞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更易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 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检出率分别为66.7%和4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物敏感率为88.0%和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6.6%和13.3%。甲氧西林 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MRSA)检出率分别为81.1%和32.4%。葡萄球菌属无 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儿童血液病房BSI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ALL患者相比,AML患者 更易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应根据不同的病种、各地区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
不同性别狼疮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金贝 程程 庄宏杰 欧阳晓君 李洁 陈丽植 蒋小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997-10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4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狼疮性肾炎(L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3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 LN 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男女 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 共纳入 343 例患儿,男女比例 1∶4.04。女性患儿脱发、光过敏比率较 男性高(P < 0.05),男性患儿血肌酐升高、血小板减少比例较女性高(P = 0.042)。共 227 例患儿行肾活检, 男 54 例,女 173 例,男女患儿肾脏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89),男性患儿出现白细胞浸润和核碎裂比例较女性高(P < 0.05)。343 例患儿的性别在诱导治疗缓解、缓解后复发和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性别 LN 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男性患儿血液系统和肾 脏受累更严重,男女患儿诱导治疗效果和肾脏累积生存率相似。 
体适能评价指标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关联性分析 
刘宇 傅亚婷 陈佳晖 张雄宝 常文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02-100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5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体适能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筛选具有提升体适能潜能的细菌分类。方法 招募 44 例成年健康男性参与研究,取得体适能数据,利用潜在剖面分析分为高/低体适能组;采集体能测试 前人群粪便样本进行高通量 16S rDNA 测序;使用 R 对测序数据处理后分析菌群的 α 多样性、β 多样性,明确不同体适能水平人群间肠道菌群差异;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方法筛选对差异贡献较大的细菌分类 作为相应体适能水平相关分类群;最后分析各相关分类群之间及其与体适能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两 组间 α 多样性未见显著差异,β 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毛螺菌科 ND3007 组和梭菌纲 UCG⁃014 目与高体适 能水平相关;欧陆森氏菌属、粪便拟杆菌和凸腹真杆菌组与低体适能水平相关;高体适能相关细菌分类与 低体适能相关细菌分类的丰度表现为负相关,低体适能群相关细菌分类与体适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较 强。结论 肠道菌群组成与体适能水平相关,毛螺菌科 ND3007 组可被认为是具有潜在提升体适能能力 的肠道细菌分类。 
药物与临床
顺铂和培美曲塞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对老年肺腺癌的疗效 
黄汉琮 陈乾华 杨晓蕊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09-101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6
摘要 ( 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顺铂和培美曲塞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对老年肺腺癌的疗效,及对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细胞转化序列 2(ECT2)、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 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102 例老年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组,对照组、观察组各 5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顺铂+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再加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 素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 CTC、ECT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毒副反应发生情况、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 CTC、 ECT2、COX⁃2、VEGF、MMP⁃9、PD⁃L1 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255、4.896、18.811、 34.134、12.524、15.614,P < 0.05)。两组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253,P > 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429、7.809,P < 0.05)。 结论 采用顺铂、培美曲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可以进一步降低老年肺腺癌 患者的 CTC、ECT2、COX⁃2 表达水平,对提升病情控制效果、近期疗效均有积极影响,且用药安全度较 高,值得推广应用。 
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吴南玲 刘苏 王瑶琳 季涛 苏高伟 李响 陈秀侠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15-102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7
摘要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 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 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 组)、头皮神经阻滞组(SNB 组)、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和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组(SNB+Dex 组), 每组 40 例。记录术前 1 d(D0)、术后 1 d(D1)、3 d(D3)、7 d(D7)40 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D0 与 D1 时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 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浓度;记录术后 24 h、48 h NRS 评分, 术后 48 h 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管时呛咳及躁动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长。结果 D1、D3 时 SNB 与 Dex 对 QoR⁃40 量表总评分的主效应及两因 素交互作用显著(P < 0.05);D7 时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P > 0.05),SNB 与 Dex 的主效应均显著(P < 0.05)。血清 S100β 和 GFAP 浓度,D1 时 Dex 主效应均显著(P < 0.05),SNB 主效应和两因素交互作用均不 显著(P > 0.05)。SNB 是术中高血压事件的保护因素(P < 0.05),SNB 与 Dex 是术中心动过速和术中血管 活性药物使用,术后 24 h 与 48 h NRS 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事件保护因素(P < 0.05),Dex 是术后呛咳和躁 动事件的保护因素(P < 0.05)。术后 48 h 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结论 SNB 联合 Dex 泵注可以提高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 QoR⁃40 评分,降低术后 神经损伤标志物浓度,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使用率,促进术后早 期恢复。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 方案治疗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范丹丹 胡茂贵 丁凯阳 曹琳琳 封媛媛 王翠翠 明静 宋浩 王馨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22-10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8
摘要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利妥昔单抗原研药(美罗华® )及国产生物类似药(汉利康® ),联合 CHOP 方案初 治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R⁃CHOP 治疗的初治 DLBCL 分为 R 组(美罗 华®治疗组)(40 例)、H 组(汉利康®治疗组)(34 例)、R/H 组(美罗华®/汉利康®转换治疗组)(27 例)。收集 第 4 个疗程(C4)及化疗结束完全缓解率(CRR)、部分缓解率(PRR)、总体缓解率(ORR)、治疗结束后 2年 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不良事件。结果 患者均接受随访。3组治疗中、末期CR、PR、ORR、2年 PFS、OS、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意义(P > 0.05)。结论 原研药利妥昔单抗(美罗华® )及国产生物类似药 (汉利康® )均可用于联合CHOP 方案治疗初治DLBCL 患者,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影响 
程二红 石润涵 刘金东 范从海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29-103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19
摘要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术后膀胱刺激征症状的量效关系,为临床选择适宜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手 术计划导尿的男性患者 303 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 组)、右美托咪定 0.2 μg/(kg·h)组(B 组)、0.4 μg/(kg· h)组(C 组)和 0.6 μg/(kg·h)组(D 组)。B、C、D 组均在诱导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 1 μg/ kg(10 min 内泵注完成),后分别以 0.2 μg/(kg·h)、0.4 μg/(kg·h)、0.6 μg/(kg·h)的剂量泵注,A 组给予 等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 30 min 停止。于恢复室(T0)、术后 1 h(T1)、6 h(T2)、24 h(T3)评估患者 CRBD 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术中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CRBD 比较,在 T0、T2时 A 组与 B、C、D 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T1时 A 组与 B、C、D 三组以及 B 组与 D 组之间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T3 时 C 组、D 组 CRBD 发生率低于 A 组(P < 0.05)。在 T0、T1、T2时 D 组中 重度 CRBD 的发生率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T0、T1、T2时 4 组之间的 NRS 评分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T3时,对照组 NRS 评分高于所有右美托咪定组,但右美托咪定组之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加,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量降低(P < 0.05)。4 组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术后 CRBD 的发生率。 0.6 μg/(kg·h)的剂量在降低 CRBD 发生率的同时可以降低严重程度,此剂量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无 相关不良反应。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视神经脊髓炎的常规MRI 及DTI 的量化诊断研究 
韩栋 孙媛 刘春杰 李明玉 赛金海 王胜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35-103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20
摘要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健康脊髓为对照,探讨常规核磁共振(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量化诊断视神 经脊髓炎(NMO)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3 月 20 例 NMO 患者(NMO 组)及 20 例健康人 群(对照组),均行常规 MRI 及 DTI 检查,统计两组常规 MRI 表现、平均扩散系数(ADC)、部分各向异性 (FA)、平均弥散率(M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常规 MRI、DTI 定量参数诊断价值,筛选出 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最高的参数,将其与血清学 NMO⁃IgG 联合,分析其诊断 NMO 的价值。结果 NMO 组 ADC、MD 高于对照组,FA 值低于对照组(P < 0.05);常规 MRI 诊断 NMO 特异度 100.00%最高,ADC 诊断 NMO 敏感度 90.00%最高,且 AUC 0.811 最大,二者联合诊断 AUC 0.918 进一步增大;血清 NMO⁃IgG 阳性+常 规 MRI+ADC 诊断的 AUC 为 0.955,敏感度为 90.00%,特异度为 95.00%。结论 常规 MRI 及 DTI 定量参数 可用于 NMO 早期诊断中,临床可通过联合血清 NMO⁃IgG 进行早期辅助诊断,以提高诊断效能,为针对性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调查研究
血清可溶性PD⁃L1与白癜风临床相关性研究 
黄晓婷 唐旭华 毛任翔 李鎏祎 洪春丽 周晖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40-104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21
摘要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 1(sPD⁃L1)与白癜风相关临床特征的联系,并探索 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白癜风患者(n = 38)及正常对照者(n = 38)的外周静脉血,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 清中 sPD⁃L1 的含量,分析其与白癜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白癜风患者血清 sPD⁃L1 含量高于对照组 [19.40(11.00 ~ 32.60)pg/mL vs. 16.20(9.10 ~ 19.90)pg/mL,P = 0.043]。Logistic 回归模型提示血清sPD⁃L1 > 17.80 pg/mL 者发生白癜风的风险增加 3.46 倍(OR = 3.46,95%CI:1.32 ~ 9.05);白癜风患者血清 sPD⁃L1 含 量与皮损面积(r = 0.336,P = 0.039)及发病年龄(r = 0.347,P = 0.033)呈正相关;快速进展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 sPD⁃L1 含量高于非快速进展期的患者[23.16(8.39,99.84)pg/mL vs. 12.89(2.38,72.91)pg/mL,P = 0.02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白癜风患者的发病年龄与病情活动度是血清 sPD⁃L1 含量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清 sPD⁃L1 升高是发生白癜风的危险因素,且血清 sPD⁃L1 水平与白癜风的发病年龄、病情活动度 呈正相关,提示sPD⁃L1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与病情活动度有关。
女性不孕症患者亲密伴侣暴力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唐纯芳 张茂玲 陈妙虹 阮景 吕启圆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45-105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22
摘要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的发生情况,探 讨女性不孕症患者 IPV 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 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社会支持,生育压力及 IPV。结果 本次回收 343 份 有效问卷,120 例(35.0%)发生过亲密伴侣暴力,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 111 例(32.4%),其次为身体暴力 31 例(9.0%),伤害暴力 22 例(6.4%),性暴力发生率最低 12 例(3.5%)。通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 偶抽烟(P = 0.004,OR = 2.005)以及生育压力(P = 0.013,OR = 1.043)是女性不孕症患者 IPV 发生的危险 因素,配偶年龄(P = 0.022,OR = 0.948)及社会支持(P < 0.001,OR = 0.940)是女性不孕症患者 IPV 发生 的保护因素。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 IPV 发生率为 35.0%,且受配偶抽烟、生育压力、配偶年龄等因素 的影响。
综述
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在心脏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李若男 杨俊 张静 杨简 向祖金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52-10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23
摘要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是真核细胞维持线粒体稳态与功能的关键机制。心肌细胞是心肌组 织的主要组分,其正常舒缩和电生理的维持高度依赖于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新近研究表明,心脏衰老 与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广泛损伤及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因此,心肌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失衡可能是导致心 脏衰老的关键环节。本文概述了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与心脏衰老的潜在联系,并就其最新研究进展及基 于线粒体质量控制途径的心脏衰老干预策略展开综述。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吴凯怡 吕学东 何海艳 陈金亮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58-10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24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冷冻消融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除了通过低温使肿瘤 细胞脱水、破裂、坏死外,还可通过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来发挥作用的。而近年来免疫治疗在 NSCLC 的治 疗方面效果显著。那么冷冻消融和免疫治疗在 NSCLC 治疗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呢?本文就冷冻治疗、 免疫治疗及两种联合治疗在NSCLC 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的应用进展 
吴天琦, 张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8):  1063-10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08.025
摘要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术切除仍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制定最优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 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至关重要的。纳米碳作为新一代显影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保护甲状旁 腺、示踪淋巴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应用价值尚未得到明确肯定。本文 对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优化手术治疗策略提供进一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