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3-25
述评
失眠障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双艳,张斌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31-7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1
摘要 ( 376 )   HTML ( 12)   PDF (784KB) ( 3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与其他疾病相互影响,引起个体的健康损害,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失眠障碍的疾病亚型、共病研究、机制假说、评估策略、治疗手段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更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平台可以融合失眠障碍的早期预警、精准评估诊断、治疗手段、后期随访等部分,建立全面和规范的失眠障碍治疗和管理系统,有助于减缓失眠障碍发病率的上升趋势,节约卫生经济成本。

专题笔谈
肝细胞癌免疫及靶向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费发珠,芦佳骏,张帅,李浩,任宾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38-74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2
摘要 ( 176 )   HTML ( 3)   PDF (522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癌(HCC)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所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的临床受益十分有限。近年来,免疫靶向疗法的出现使得晚期 HCC 患者的全身和系统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然而,目前临床缺乏针对特殊人群包括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性肝硬化(Child B或C级)、糖尿病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门静脉高压、血管侵犯、肝移植(LT)患者免疫及靶向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强有力证据。本文就目前免疫及靶向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瞬时受体电位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
吴智鹏,张钰琴,王明刚,张荣臻,毛德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43-7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3
摘要 ( 213 )   HTML ( 2)   PDF (495KB) ( 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攀升,针对HCC的治疗策略仍然不足,凸显了探讨HCC发病和进展机制的重要性。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路是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路,与炎性反应、感觉传导等方面密切相关。目前,多项研究表明,TRP通路也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诱导HCC的侵袭和迁移。然而,TRP通路在HCC中的整体潜在机制和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仍不清楚。因此,本文讨论了TRP通路在HCC中的异常表达,并就TRP通路参与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进展、HCC细胞增殖、迁移、凋亡以及HCC干细胞生成等HCC形成与进展的关键生物事件进行综述,展望其在HCC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旨在更好地理解TRP通路在HCC中的意义,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有效的药物,并为未来临床治疗开拓新局面。

外泌体蛋白、mRNA及非编码RNA调节肝癌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进展
程玉鑫,刘亮,董适毓,李胜超,张萌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48-75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4
摘要 ( 198 )   HTML ( 4)   PDF (569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它可以携带包括蛋白、核酸、脂质和代谢产物在内的多种成分。通过这些组分,外泌体可以介导细胞间通讯,进而影响人体内各项细胞生命活动。最近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非编码RNAs作为外泌体重要组分可以参与调节HCC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行为,有望成为HCC新的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外泌体组分在HCC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望在HCC的早期诊断、预后及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专题报道:肝癌
脂肪酸结合蛋白5结合Vimentin蛋白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
唐艳萍,李科志,蔡政民,陶昊,唐嘉营,李学宇,李炎娟,曹骥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56-7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5
摘要 ( 149 )   HTML ( 3)   PDF (1223KB) ( 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从外源性和内源性层面验证FABP5与候选互作蛋白的结合关系;利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观察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实验观察过表达FABP5对肝癌细胞骨架的影响。 结果 IP-MS鉴定出336个与FABP5相互结合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献,挑选出5个与肿瘤相关的候选蛋白,分别为PRDX1、PRSS3、PKM、HSP90AA1和Vimentin蛋白。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Co-IP实验证实FABP5与Vimentin蛋白存在结合关系。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Vimentin 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作用,但可抑制Vimentin蛋白的表达,而过表达FABP5会影响肝癌细胞的骨架。 结论 FABP5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FABP5结合调控Vimentin蛋白和影响细胞骨架重塑有关,有望成为抗肝癌的潜在靶点,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仑伐替尼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
徐军红,姚红兵,王雪尧,郭威,陆才进,吴嘉兴,蒋建晖,赵东康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62-76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6
摘要 ( 211 )   HTML ( 5)   PDF (546KB) ( 3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组给予FOLFOX方案经HAIC化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体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观察组在疾病控制率、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FOLFOX-HAIC化疗方案联合卡瑞丽珠单抗及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且可以延长患者的OS和PFS,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Nicastrin、N1ICD及hes1蛋白在小鼠肝脏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严璐,史天威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68-77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7
摘要 ( 176 )   HTML ( 6)   PDF (2172KB) ( 1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C57BL/6小鼠正常肝脏和肝癌组织中nicastrin、N1ICD和hes1蛋白的表达。 方法 将12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注射Hepa1-6肝癌细胞构建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肝脏癌变情况。IHC与Western blot检测nicastrin、N1ICD和hes1蛋白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IHC显示,nicastrin、N1ICD及hes1蛋白在正常肝细胞中均定位于肝窦内皮细胞,肝细胞基本不表达;相比对照组肝脏组织,在模型组小鼠肝癌组织中,nicastrin蛋白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增多(P < 0.01),N1ICD及hes1蛋白表达均减少(P < 0.05,P < 0.01)。 结论 NCSTN基因在小鼠肝细胞癌中发挥促癌作用;notch1与hes1在小鼠肝细胞癌中可能发挥抑癌作用。

基础研究
三七对慢性肾衰竭大鼠Sortilin蛋白、Toll样受体及血管钙化的影响
黄志敏,陆良喜,江旖旎,刘晓羽,张知英,吴金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73-77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8
摘要 ( 194 )   HTML ( 3)   PDF (1198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Sortilin为切入点,探究慢性肾衰竭(CRF)血管钙化的机制,并探讨三七干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降低CRF心血管事件提供有效的方法。 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低、中、高剂量组、骨化三醇组,每组6只。采用腺嘌呤联合高磷饲料喂养复制CRF血管钙化大鼠模型。检测主动脉钙盐沉积,大鼠血清Scr、BUN、TG、TC、P、Ca,主动脉TLRs、Sortilin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纤维化明显,肾间质许多腺嘌呤结晶;大量钙盐沉积。各治疗组肾纤维化、钙盐沉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UN、Cr、P、TG、TC、IFN-γ、IL-6、IL-10、IL-17A含量明显升高(P < 0.01),Ca含量明显降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七中、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大鼠血清BUN、Cr、P、TG、TC、IFN-γ、IL-6、IL-10、IL-17A含量明显降低(P < 0.01),Ca含量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BMP2、RUNX2、Sortilin、TLR7、TLR9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1),SM22α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 < 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低、中、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BMP2、RUNX2、Sortilin、TLR7、TLR9蛋白表达下降显著(P < 0.01),SM22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 0.05或P < 0.01),三七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效果更显著。 结论 三七可改善CRF血管钙化模型大鼠的肾纤维化、血管钙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ortilin、TLRs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肿瘤内皮标记物1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介导内皮细胞对血管新生及对心力衰竭心肌重塑
徐婷,黄薇,杨力,余浩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80-78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09
摘要 ( 178 )   HTML ( 2)   PDF (2495KB) ( 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肿瘤内皮标记物 1(TEM1)介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径,探讨内皮细胞对血管新生及对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作用。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包括假手术组、MI组、MI+sh-NC组和MI+sh-TEM1组。在心肌梗死(MI)后第7天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边缘区EndMT的变化,第28天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的心脏功能。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s)分为3组:对照组、Vector组和rTEM1组。此外,用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 MAECs,用rTEM1处理细胞48 h。通过Western blot评估内皮细胞中EndMT和MAPKs信号通路的变化。 结果 在梗死边缘区的心肌中,TEM1水平在MI后第1天轻微增加,在第7天显著达到峰值,然后在第28天降低。与Vector组相比,rTEM1组MAECs中V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 0.05),和α-SMA、波形蛋白蛋白水平、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和形成分支数量显著增加(P < 0.05)。SB203580逆转了由rTEM1诱导MAECs的这些变化。与MI组相比,MI+sh-TEM1组中的CD31+Vimentin+共染色水平显著降低(P < 0.01)。在第28天,MI+sh-TEM1组小鼠的 LVEF和LVFS均较MI组显著增强(P < 0.05)。与MI组相比,MI+sh-TEM1组小鼠的内皮细胞中p-P38/P38和p-JNK/JNK蛋白表达降低。 结论 TEM1诱导的EndMT和血管生成参与了MI诱导心肌重塑的发病机制,其作用机制与MAPK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轴突导向因子受体3缺陷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进程
刘永,程晓雷,崔香丽,唐颢,陈还珍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87-7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0
摘要 ( 206 )   HTML ( 3)   PDF (3527KB) ( 7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化疗药物阿霉素或顺铂对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方法 阿霉素或者顺铂处理巨噬细胞RAW264.7,用油红O、ELISA等检测细胞内脂质水平;用RNA sequence和Western blot筛选和验证化疗药物处理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沉默ROBO3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并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质代谢关键靶基因的变化。 结果 阿霉素或顺铂可诱发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紊乱,加剧巨噬细胞泡沫化。进一步研究显示,轴突导向因子受体ROBO3的表达水平在化疗药物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进程中先增高后降低;沉默ROBO3加重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水平。机制上,ROBO3沉默可上升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DHCR24表达,抑制胆固醇外排相关基因ABCG1表达,造成巨噬细胞内胆固醇蓄积。 结论 ROBO3在化疗药物诱导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紊乱及泡沫化进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可为化疗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股动脉阻滞对下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
凡小庆,郑晓静,胡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796-8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1
摘要 ( 240 )   HTML ( 5)   PDF (644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股动脉阻滞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反应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择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年龄18 ~ 75岁,体质量指数18 ~ 30 kg/m2 ,ASA分级为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股动脉阻滞组(NA组)和单纯股神经阻滞组(N组),每组50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目标区域阻滞,待确定阻滞效果后再行麻醉诱导。两组均在喉罩全麻下行手术,术后均予以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若患者出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5分则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作为补救镇痛。记录患者麻醉前(T1)、止血带充气前1 min(T2)、止血带充气后15 min(T3)、30 min(T4)、45 min(T5)、60 min(T6)的SBP、DBP、HR,记录患者术中发生止血带高血压例数,记录患者术中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的使用剂量,记录两组术后 2、6、12、24 h的动静态VAS评分,以及术后第1次补救镇痛的时间、补救镇痛的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谵妄、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结果 与N组比较,NA组止血带充气后T5、T6时点的SBP、DBP、HR均显著降低,止血带高血压发生率和降压药使用剂量明显降低(P < 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P < 0.05);术后两组动静态VAS评分、第1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谵妄、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股动脉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反应中,且能够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对异位妊娠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血清神经肽Y、皮质醇的影响
时荣,郑贤芳,陶群,陈君墨,葛小花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01-80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2
摘要 ( 163 )   HTML ( 6)   PDF (472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对异位妊娠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血清神经肽Y(NPY)、皮质醇(Cor)的影响。 方法 选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血清NPY及Cor、卵巢窦卵泡(AFC)个数、卵巢动脉血流速度峰值、阻力指数。术后跟踪随访2年,记录成功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术后即刻、术后1周,两组血清NPY差值、Cor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卵巢血流速度峰值均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卵巢血流速度峰值均升高,阻力指数均降低(P < 0.05)。术后两组AFC及成功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与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比较,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同样可保留术后卵巢AFC,且在降低术后再次异位妊娠风险上更具优势。

经皮内窥镜下两种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石志伟,吴建明,牛亚辉,巩陈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07-81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3
摘要 ( 164 )   HTML ( 3)   PDF (1386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经皮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5/骶1椎(L5/S1)间盘突出症(LDH) 的疗效对比。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亳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5/S1 LDH患者62例,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 32例(TELD组),采用椎板间入路 30例(IELD组)。观察指标包括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价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2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01)、两组患者术后2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01),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手术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ELD组有高髂嵴患者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手术治疗L5/S1LDH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经椎间孔入路局部麻醉,住院费用少,伴有高髂嵴患者选择合适穿刺路径均可以顺利完成手术。经椎板间入路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较短,但是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损伤风险较高,对于新手来说需要小心操作。

膝关节肿瘤假体发生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D-二聚体、Toll样受体2的预测价值
郭昶志,孙涛,韩殊曼,王令响,牛梦婧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14-81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4
摘要 ( 175 )   HTML ( 3)   PDF (537KB) ( 1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及D-二聚体、Toll样受体2(TLR2)的诊断价值分析,为PJI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室治疗并行随访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36例观察对象后收集其资料,包括其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史、吸烟史、肿瘤位置、恶性肿瘤分期、手术时间、截骨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血清D-二聚体、血清TLR值;分析PJ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血清D-二聚体、血清TLR的诊断价值。 结果 PJI的发生率为11.76%;术后化疗、手术时间≥ 180 min为PJI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两指标联合、血清D-二聚体、血清TLR2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依次为0.917、0.894、0.778, TLR2的AUC小于两指标联合诊断(P < 0.05);灵敏度依次为0.975、0.908、0.708,特异度依次为0.750、0.750、0.812。 结论 术后化疗、手术时间≥ 180 min为PJI发生的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预测价值较高。

维生素摄入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进程的相关性分析
姚仁玲,朱艺璇,黄睿,李婕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20-82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5
摘要 ( 184 )   HTML ( 4)   PDF (484KB) ( 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膳食多种维生素摄入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个体肝纤维化风险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从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NHANES)中获取相关数据,并采用24 h饮食回顾法评估膳食维生素摄入情况,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核黄素、叶酸和α-生育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fibrosis score, NFS) < -1.455被定义为非高级别纤维化,NFS ≥ -1.455被定义为高级别纤维化。 结果 共纳入3 844例MAFLD个体,中位随访时间为25年10个月,其中1 739例(45.3%)个体在随访期间死亡。非高级别纤维化个体的维生素B1、核黄素、α-生育酚、VB6和VB12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调整风险因素后,α-生育酚摄入量最高四分位数组(> 11.5 mg/d)的纤维化风险明显低于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组(P = 0.031)。与VC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最高四分位数组(> 130 mg/d)的死亡率降低了0.34倍(HR: 0.66, 95% CI: 0.51 ~ 0.85, P = 0.001)。 结论 摄入更多α-生育酚可减轻MAFLD个体的纤维化,摄入更多VC可降低MAFLD个体的全因死亡率。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
花胤,王晓燕,王振,辛永宁,刘守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27-83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6
摘要 ( 233 )   HTML ( 7)   PDF (575KB) ( 1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wo 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TSMR)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与甲状腺功能减退(hypothyroidism, HT)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方法 UC与HT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数据分别来自芬兰生物银行和IEU数据库,提取出与UC强相关的独立S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Egger回归法(MR-Egger)、中位数加权法(weighted median)评估UC与HT之间的因果关联,同时采用MR-PRESSO评估水平多效性及离群的SNP,Cochran′s Q检测及漏斗图(funnel test)评估SNPs中的异质性,留一法分析(leave one out)是否存在单个SNP能够影响因果评估的结果。 结果 筛选出4个与UC强相关关联的工具变量,IVW法提示UC和HT之间存在因果关系(OR = 0.975,95%CI:0.924 ~ 0.990,P = 0.011),Cochran Q检验Q = 2.566,P = 0.463,提示SNP之间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法(P = 0.523)和MR-PRESSO法(P = 0.548)均提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反向TSMR的结果不支持反向因果关系。 结论 TSMR发现UC与HT之间存在负向因果关系。

药物与临床
A型肉毒毒素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何磊,张悦,欧册华,李富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33-83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7
摘要 ( 174 )   HTML ( 5)   PDF (576KB) ( 1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3、7 d、术后1、2、3个月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收集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检测患者术前与术后3 d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 结果 B组和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SF-MPQ评分、Q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 0.05)。与C组相比,B组在术后1、2、3个月的NRS、SF-MPQ评分评分显著降低(P < 0.05);B组在术后2、3个月的QS评分显著降低(P < 0.05)。术后3个月B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90%)与C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中的IL-1β和CGR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B组IL-1β和CGRP的下降程度较C组更显著(P < 0.05)。 结论 BTX-A联合PRF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地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
黄湘米,陈莹,王德明,吴昆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38-84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8
摘要 ( 158 )   HTML ( 3)   PDF (609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观察评价地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以进行心脏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0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方法,分为ASA Ⅱ-Ⅲ级与NYHA Ⅱ-Ⅲ级,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20 ~ 65岁之间。患者入选编号后随机分为地氟烷后处理组(D组)以及对照组(C组)。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开放后,D组随机械通气吸入5%地氟烷,C组吸入纯氧。手术中保持麻醉深度控制在40 ~ 50之间。在术前24 h(T0)、插管后即刻(T1)以及主动脉开放后的1 h(T2)、6 h(T3)、12 h(T4)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MB)。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于主动脉插管前(T1.5)以及主动脉开放后的1 h(T2)采集右心耳组织约50 mg测定细胞凋亡率。 结果 C组的cTnI于T2、T3、T4、T5时刻的水平都要高于D组(P < 0.05)。C组CK-MB在T3水平明显高于D组(P < 0.05)。D组细胞凋亡率于T2时低于C组(P < 0.05)。 结论 地氟烷后处理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基于机器学习利用常规检验指标建立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严健亮,谢泽宇,景蓉蓉,崔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44-84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19
摘要 ( 216 )   HTML ( 9)   PDF (613KB) ( 3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一种基于常规检验指标的胃癌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741例胃癌患者数据用于模型训练和测试,收集2023年1-10月期间102例胃癌患者数据用于模型验证;使用XGBoost方法计算指标重要性,从66个指标中过滤出重要指标集合;构建并训练5种机器学习算法:K近邻、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Adaboost进行对比分析,并在验证集中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由9个常规检验指标组成的重要指标集合,并训练构建出胃癌LNM预测模型V9。此外,通过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比实验发现,基于Boosting策略的Adaboost算法效果最好,其曲线下面积、F1值、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估指标均在0.833~0.968之间,在验证集上预测准确率达94.12%。 结论 V9是一种具有辅助临床诊断价值的胃癌LNM预测模型,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风险,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和MR排粪造影的影像学表现
李桂婷,胡美玉,曾志明,谢佩怡,邸小慧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50-85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20
摘要 ( 175 )   HTML ( 3)   PDF (786KB) ( 2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XRD)和MR排粪造影(MRD)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 方法 19例经临床、病理和肠镜检查证实的SRUS患者纳入本研究,15例行XRD,7例行MRD,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XRD和MRD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数据并进行盆底功能测量。 结果 在XRD结果中,3例(20%)表现直肠内套叠,8例(53.3%)直肠外脱垂,2例(13.3%)中度直肠前突。另外耻骨直肠肌肥厚患者有2例,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患者各有1例。在MRD结果中,3例(42.9%)表现直肠黏膜脱垂(部分性脱垂),4例(57.1%)直肠前突患者中,3例(均为女性)为中度直肠前突,1例为轻度直肠前突。3例患者同时观察到相关的前、中腔室器官下降,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没有患者表现乙状结肠疝。 结论 排粪造影可以评估SRUS患者的直肠外脱垂、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等盆底结构及功能异常,对SRUS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临床护理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手术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成本效益分析
赵舜珍,毕玲俐,倪晓璇,童弋凌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57-8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21
摘要 ( 157 )   HTML ( 2)   PDF (471KB) ( 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手术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成本效益,以进一步明确亚肺叶切除手术不留置导尿管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外科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手术的25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不留置导尿管)128例和对照组(留置导尿管)126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成本效益指标和术后舒适度得分。 结果 观察组术后有7人次重置尿管,对照组16人次重置尿管,重置尿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及手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尿管相关材料费用、护理费用及总费用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总耗时长于观察组(P < 0.01);观察组术后舒适度中的舒适状况量表总分、生理维度、环境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手术不留置导尿管能够节约医疗费用、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综述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调节脂质积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孙鹏帅,朱峰,郑丽红,王海强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62-86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22
摘要 ( 188 )   HTML ( 6)   PDF (548KB) ( 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患病原因,已经对全球的公共健康卫生与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积累在NAFLD疾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作为脂质代谢调节关键分子,能够改善NAFLD所造成的脂质积累。本文阐述了AMPK相关分子改善脂质积累并治疗NAFLD的具体作用机制,同时列举了目前AMPK相关实验和治疗研究的药物。证明了AMPK相关药物用于改善脂肪积累、治疗NAFLD的潜力,为后续对于AMPK相关治疗NAFLD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生物活性玻璃在骨及软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
吴煌超,孙劲,黄俊涛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67-86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23
摘要 ( 268 )   HTML ( 7)   PDF (421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因其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形成结晶羟基磷灰石层的能力而被用作骨及软组织修复材料的候选。本文介绍了BG离子释放机制,探讨了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borosilicate bioactive glass, BBG)在骨和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并就BBG在骨水泥、支架、水凝胶和纤维研究应用中的潜力及所面临的临床转化挑战展开综述。

外泌体在胃癌远处转移和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
陈舒,张静蕾,荣康,张楠,孙维义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6):  870-87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6.024
摘要 ( 237 )   HTML ( 3)   PDF (626KB) ( 9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因早期GC缺乏特异性体征,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常伴有浸润和远处转移。化疗虽是胃癌最常用的疗法,但因耐药性的出现,许多患者在化疗后仍会复发,导致预后不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 environment,TME)中的外泌体(exosome,EXOs)可参加细胞间通讯在GC远处转移及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GC远处转移及耐药性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确定参与胃癌远处转移及耐药性的外泌体引发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为胃癌转移及耐药的防治找到更可靠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外泌体在胃癌远处转移及耐药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胃癌的诊治及研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