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临床新进展
“长新冠”综合征研究最新进展
栾涛 杨罡 王帅颖 刘辰 普丹丹 秦剑 谢晓鸿 周承志 张云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195-120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1
摘要 ( 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流行以来,许多感染患者在急性感染期后会出现不同症 状,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称为“长新冠”综合征。“长新冠”综合征不等于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后遗症,而是病毒感染后的长期持续症状,主要累及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本文对“长 新冠”综合征展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长新冠”综合征的重视,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
鼻咽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颈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 
刘慧 何彩娴 彭继勇 钟熹 廖恺 袁亚维 郑荣辉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01-12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2
摘要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放射治疗(放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模式,调强放疗则成为目前鼻咽癌的主流放疗技术。 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鼻咽癌放疗靶区范围较大,常规覆盖鼻咽颅底及颈部,因此会照射到颈动脉引起 颈动脉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引起脑卒中等不良事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带来致死 致残性损伤。迄今为止,鼻咽癌调强放疗颈动脉作为危及组织仍普遍为放射肿瘤专家们所忽视,相关研 究甚少,更缺乏相关放射防护的有效模式。本文就鼻咽癌的放疗所致颈动脉损伤相关机制、诊断及防治 作综述,旨在提升放射肿瘤学者们对颈动脉放射损伤的重视,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基础研究
抑制血清素转运蛋白表达联合Erastin 诱导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实验研究 
杨金兰 屈天银 戴庆 马晶晶 喻皇飞 李亚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06-121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3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肠癌 SW480 细胞经铁死亡诱导剂 Erastin 处理后血清素转运蛋白(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表达的变化,探索调控 SERT 表达联合 Erastin 对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 Erastin 处理肠癌 SW480 细胞,CCK8 检测细胞的存活能力,Western blot 评估细胞内血清素转运蛋白 SERT 及铁死 亡相关蛋白SLC7A11、GPX4和ACSL4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癌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siRNA 干扰下调细胞内 SERT 表达,观察调节 SERT 表达联合 Erastin 对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 Erastin处理肠癌SW480细胞可诱导癌细胞发生铁死亡,并显著上调细胞中SERT表达。siSERT后Erastin所 致的癌细胞中铁死亡抵抗蛋白 SLC7A11 和 GPX4 下降更为显著,而铁死亡执行蛋白 ACSL4 则明显升高。 5⁃HT刺激不仅逆转Erastin对SW480细胞所致的SLC7A11和GPX4减少及铁死亡作用,同时还使得Erastin联 合siSERT对铁死亡的协同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结论 Erastin刺激在诱导肠癌SW480细胞发生铁死 亡的同时,代偿性上调了SERT的表达;抑制SERT表达可增加肠癌细胞对Erastin的铁死亡敏感性。 
酸性亮氨酸核磷酸蛋白32B对肺癌细胞增殖、 迁移、凋亡的影响 
王嘉琪 鄢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12-12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4
摘要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酸性亮氨酸核磷酸蛋白32B(acidic leucine⁃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 32B,ANP32B) 在肺癌(lung cancer,L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 TCGA 公共数据库,分析肺癌组织中 ANP32B 的表达 情况。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生物信息数据库,检索分析ANP32B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体外细胞 实验检测ANP32B在肺癌细胞及正常肺上皮细胞的表达差距。在肺癌细胞系中沉默ANP32B的表达水平,利用平板克隆实验计数细胞克隆团数目,利用划痕实验观察伤口愈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NP32B对通路蛋 白的影响。结果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ANP32B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0.001);通过 Kaplan⁃Meier Plotter 生物信息数据库发现 ANP32B 高表达的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OS)较短(P < 0.001)。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ANP32B在肺癌细胞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沉默ANP32B后,肺癌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 < 0.01),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 < 0.001)。ANP32B 沉默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明显下调。结论 ANP32B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沉默ANP32B表达水平后,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ANP32B可能抑制A549细胞的凋亡。 
姜辣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过度促凝及纤溶抑制的防治作用 
李清 古家润 肖川 沈锋 刘颖 李璐 何娟 李伟 李书文 刘博 陈先俊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18-12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5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姜辣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泡过度促凝 和纤溶抑制的防治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PS 组、不同剂量 姜辣素组(10、20、30 m/kg),共 5 组。采用 LPS 气管内雾化吸入复制大鼠 ARDS 模型,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姜辣素处理。通过 HE 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肺组织损伤程度;计算肺组织湿/干比,评价肺水肿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促凝及纤溶相关指标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 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mRNA 表达;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TF、PAI⁃1蛋白表达及NF⁃κB 通路 相关蛋白 p⁃p65、p65、p⁃IKKβ、IKKβ 的活性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 组肺泡壁增厚、结构破坏;肺 泡间隔明显增宽、炎症细胞浸润增多 ;肺损伤评分明显升高;肺水肿明显加重。肺组织中 TF、PAI⁃1 的 mRNA 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组肺组织 TF、PAI⁃1、p⁃p65 及 p⁃IKKβ 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 LPS 组比较,不同剂量姜辣素组大鼠肺泡壁增厚及结构破坏相对减少,肺泡间隔增宽程度减轻,肺组织炎症细胞浸 润减少,肺损伤评分及湿/干比明显下降 ;肺组织中 TF、PAI⁃1 的 mRNA 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同时肺组织中 p65 与 p⁃IKKβ 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呈剂量依耐性降低。结论 姜辣素能剂量依耐性改善 LPS 诱导 ARDS 大鼠肺泡凝血和纤溶抑制的状态,有效减轻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1/外泌体转录活化因子3途径探讨抗结核药吡嗪酰胺肝损伤的机制 
程茹 张素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24-12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6
摘要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外泌体(EVs)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 3(STAT3) 途径探讨抗结核药吡嗪酰胺(PZA)肝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 24 只 WT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WT+Con 组、 WT+PZA 组;以及将 24 只 HMGB1 基因敲除(HMGB1⁃KO)小鼠随机分为两组:HMGB1⁃KO+Con 组、HMGB1⁃ KO+PZA 组。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小鼠肝脏组织中 HMGB1 表达和 M1/M2 巨噬细胞极化。体外实验中, 通过 CCK⁃8 实验检测梯度浓度的 PZA(0 、2 、4 、8 、16 、32 μmol/L)对人肝细胞系 Huh7 活力影响。通过超 速离 心分离 HMGB1 过度表达的 Huh7 细胞释放的 EVs,并分析其对巨噬细胞(THP⁃1)活化的影响。用 HMGB1 siRNAs 转染 PZA 处理的 Huh7 细胞,并分离 EVs 以检测 STAT3 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 0 d 相比, PZA 给药后 4 d 、8 d 、12 d 、16 d 小鼠的肝组织中的 HMGB1 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细胞活力显示 PZA抑制Huh7细胞增殖,IC50值为(5.62 ± 0.39)μmol/L。与WT+Con组相比,在WT+PZA组中,观察到明显的 进行性体质量损失(P < 0.001),和血清 ALT、AST 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与 WT+PZA 组相比,HMGB1⁃ KO+PZA 组体质量显著增加(P < 0.001),和血清 ALT、AST 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与 WT+PZA 组相 比, HMGB1⁃KO+PZA 组肝组织中 i⁃NOS 表达显著减少(P < 0.001),和 CD206 的表达显著增加(P < 0.05)。与 EVs⁃Vector 组相比,EVs⁃HMGB1 组 THP⁃1 细胞中 iNOS 表达显著增加(P < 0.001)。与 Con+si⁃NC 组相比, PZA+si⁃NC 组 Huh7 细胞 EVs 中 STAT3 的水平增加,而 HMGB1 敲除可以减弱 PZA 的作用。结论 小鼠 HMGB1 基因敲除逆转了 PZA 诱导的肝损伤和 M1 巨噬细胞激活。此外,PZA 诱导的 HMGB1 上调可以促 进肝细胞分泌富含STAT3的EVs,并且该EVs 能促进M1巨噬细胞极化。
肝内胆汁淤积对小鼠回盲部胆汁酸谱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雷榆 胡亚欣 余蕾 程明亮 程卓 丛硕 蒲茜 郑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32-123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7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内胆汁淤积对肠道内胆汁酸代谢谱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肝内 胆汁淤积对机体的影响极其机制研究做铺垫。方法 将 20 只雄性 BALB/C 小鼠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 组,基于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方法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肝内胆汁淤积对于小鼠肠道内 33 种胆汁酸 的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回肠和结肠内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胆汁酸谱的分布上有着 很大的差异,初级胆汁酸 CA、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牛黄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 等在模型组组富集,而猪脱氧胆酸(hyodeoxycholic acid,HDCA)、甘氨石胆酸(glycocholic acid,GLCA)、 牛磺猪去氧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THDCA)、牛磺石胆酸(taurolithocholic acid,TLCA)等次级胆汁酸 在正常组富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结肠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而回 肠段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两组间菌群差异明显,在正常组罗斯拜瑞士氏菌、Butyricicoccus、 Mucispirillum 等益生菌占优势,而模型组嗜胆盐菌、红椿菌占优势。结论 肝内胆汁淤积对小鼠回盲 部胆汁酸谱产生影响,HDCA、GLCA 等次级胆汁酸显著减少,可能与肠屏障功能减弱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有关。 
临床研究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保留部分尿道黏膜对尿控及性功能的影响分析 
闻竹, 张超 李清华 张贤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37-124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8
摘要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中保留部分尿道黏膜对尿控及性功 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就诊的 73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资料,其中 39 例以保留部分尿道黏膜的 HoLEP 术治疗(改良组);另 34 例以常规 HoLEP 术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尿流率检测(Qmax)、残余尿(PV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及性功能改变情况(逆行射精发生 率及 IIEF⁃5 评分)。结果 围手术期内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切除腺体质 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12 个月,两组间 PSA、Qmax、IPSS、QOL 及 IIEF⁃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短暂性尿失禁、逆行射精发生率的比较中,改良组明显优于 传统组(P < 0.05)。结果 改良 HoLEP 术式保留尿道黏膜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在达到同样疗效的情况下, 可以有效降低尿失禁及逆行射精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经颅微电流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方家星, 杨杰, 陶明姝, 刘容光, 刘鹤 曹君利,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42-124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09
摘要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经颅微电流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乳 腺癌根治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干预组在术前2 d、术前1 d、手术等待 区、术后1 d、术后3 d进行5次20 min经颅微电流刺激,对照组给予同时间点的5次20 min假刺激。在术前 2 d(T1)、手术等待区(T2)、术后1 d(T3)、术后3 d(T4)、术后7 d(T5)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 表评估患者焦虑和睡眠情况,记录术中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前基线水平、术中情况和术后不 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2、T3、T4、T5,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更低的焦虑和失眠评分,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颅微电流刺激对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睡眠,该技术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抗焦虑和改善睡眠等非药物干预提供证据。 
肝体积联合血小板在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中的应用
薛红 张莉 陈伟杰 陈莹 邵建国 卞兆连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47-125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0
摘要 ( 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体积(liver volume,LV)与估计肝体积(estimated liver volume,ELV)比率(LV/ ELV%)联合血小板(platelet,PLT)在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的预后 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医院诊治且入院后 3 d 内行腹部 CT 检查的 76 例 ACLF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 90 d 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 LV/ELV%与 PTA、ACLF 预后模 型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影响 ACLF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 LV/ELV%联合 PLT 的预测模型;ROC 曲线分析 LV/ELV%、血小板单独及联合的临床效能;计算 LV/ELV%联合 PLT 预测 ACLF 预后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两组患者 TBIL、INR、PTA、PLT、LV、LV/ ELV%、CTP、MELD 和 iMELD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 LV/ELV%与 PTA(r = 0.4823,P < 0.001)呈正相关,与 CTP 评分(r = -0.3437,P = 0.0024)、MELD 评分(r = -0.3109,P = 0.0063)及 iMELD 评分(r = -0.3022,P = 0.0080)呈负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LV/ELV%(0R = 0.965,95%CI:0.941~0.991,P = 0.007)和 PLT(0R = 0.986,95%CI:0.975~0.998,P = 0.020)是影响 ACLF 患 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V/ELV%联合 PLT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最大 (AUC = 0.83,95%CI:0.73~0.92),高于单独 LV/ELV%(AUC = 0.79,95%CI:0.68~0.90)和PLT(AUC = 0.69, 95%CI:0.57~0.81)。LV/ELV%联合 PLT 最佳临界值为 0.63,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LV/ELV%联合 PLT < 0.63的患者90 d生存率为78.18%(43/55),显著高于LV/ELV%联合PLT ≥ 0.63组患者的9.52%(2/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1)。结论 LV/ELV%联合 PLT 可以提高单独 LV/ELV%和 PLT 预测 ACLF 患 者预后的预测效能;LV/ELV%联合PLT ≥ 0.63组患者提示预后不良。
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 
张喆 刘晓怡 叶佩仪 谢超 孔耀中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53-12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1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患者临床及 病理特征,并探讨诊断NDKD 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了2017年1月至2021年 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病理 检查结果,并随访至2022年10月,记录患者肾脏预后事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评价 NDKD 的预测 因素。结果 共有 137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组患者 46 例, NDKD 患者 80 例,DKD 合并 NDKD 患者 11 例。在病理类型中,膜性肾病是 NDKD 和 DKD 合并 NDKD 患者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分别占 46.25%和 54.55%。NDKD 组肾脏预后明显优于 DKD 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 性(OR = 4.224,P = 0.027)、年龄(OR = 1.094,P = 0.009)、糖尿病病程(OR = 0.841,P = 0.007)、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OR = 6.886,P = 0.036)、收缩压(OR = 0.953,P = 0.005)、糖化血红蛋白(OR = 0.632,P = 0.028)、 血红蛋白(OR = 1.045,P = 0.019)、血磷水平(OR = 0.048,P = 0.019)是 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 NDKD 的 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膜性肾病是 NDKD 常见病理类型。女性、高龄、较短的糖尿病病程、无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收缩压偏低、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较高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磷水平,是诊断NDKD 的独立指标。 
两种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李响 贾梦醒 高震南 余莲雅 李育美 吴南玲 刘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58-126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2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后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 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80 例,随机将患者 分为两组: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A 组)和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 组),每组 40 例。比较两组 患者术后 48 h 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 24 h QoR⁃40 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 VAS 评分、术后 48 h 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 Q 组相 比,A 组患者术后 48 h 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明显降低(P < 0.001);A 组患者术后 6、12、24 h 静息与运动状态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5);A 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晚于 Q 组(P < 0.05);A 组患者术后 24 h QoR⁃40 评分明显高于 Q 组(P < 0.001);两组患者术后 48 h 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首次排气 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 直肠癌根治术中,相较于后路腰方肌阻滞,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减少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疗效 
伊斯特克巴力·阿不都米吉提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霍强 艾斯卡尔·沙比提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63-126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3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 优点。方法 随机选择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 脏手术的患者 163 例,其中结扎带组(n = 61)和钢丝组(n = 102)。比较两组的固定胸骨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 结扎带组的 胸骨固定时间为 14.9(13.9,16.2)min,钢丝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 22.1(20.2,24.0)min,结扎带组胸骨固定 时间显著短于钢丝组(Z = -9.940,P < 0.001);术后使用镇痛剂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不同时间段结扎带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扎带组与钢丝组在表面感染、纵隔感染、骨髓炎、胸骨哆开及清创缝合等术后并发症指标进行比较,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钢丝组和结扎带组在 ICU 停留时间、总治疗费用及患者支付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钢丝相比,使用胸骨结扎带在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方面 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透析血流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卢晓梅 霍本刚 黄楠 汤月秋 朱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69-12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4
摘要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透析血流量(blood flow rate,BFR)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2012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221 例老年 MHD 患者(年龄 > 60 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析 BFR 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血流量组(BFR ≤ 211 mL/min)和高血流量 组(BFR > 211 mL/min)两组。结果 高 BFR 组患者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透析龄更长、使用高通透析 器患者更多、BMI及舒张压更高。实验室指标方面,高BFR组患者血红蛋白更高,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 管疾病,两组患者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BFR 在 140 ~ 280 mL/min 范围内,每增加 10 mL/min,老年 MHD 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28.5%(HR:1.285,95%CI:1.011 ~ 1.635,P = 0.040)。该风险在短透龄、透析通路为深静脉置管、高磷、低血红蛋白、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中 更为明显。结论 透析BFR 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 
肾组织病理积分联合肾衰竭风险方程在预测中晚期IgA肾病进展风险中的应用 
姚晓甜 杨满球 杨小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74-127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5
摘要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肾衰竭风险方程(KFRE)基础上,增加肾组织病理积分(MEST⁃C)能否进一步 提高中晚期 IgA 肾病进展风险的预测效能,改善该类疾病的进展风险分层。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 入 205 例基线 eGFR 15 ~ 59 mL/(min·m2 )原发性 IgA 肾病患者,按临床诊疗常规每 1 ~ 3 个月随访 1 次肾功 能。全部病例按 4 变量/8 变量 KFRE 计算 2 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进展风险。每个病例的活检肾组织由 独立病理医生按国际指南中的 IgA 肾病牛津病理分型(MEST⁃C)进行分级。ESRD 定义为需接受维持性透 析治疗或接受肾移植。采用 AUC、NRI 等指标评估 KFRE 和 MEST⁃C 单独或联合对中晚期 IgA 肾病 2 年内 进展至 ESRD 的预测效能和风险分层改善度。结果 205 例患者中,共 38 例(18.5%)在 2 年内进入 ESRD 终点。4 变量 KFRE 预测中晚期 IgA 肾病进展风险的 AUC 为 0.81(95%CI:0.73 ~ 0.89),8 变量 KFRE 预测效 能 AUC 为 0.79(95%CI:0.71 ~ 0.87),MEST⁃C 预测效能 AUC 0.74(95%CI:0.64 ~ 0.83)。增加 MEST⁃C 至 4 变 量 KFRE 进一步提高总体 AUC 至 0.85(95%CI:0.78 ~ 0.91),且能显著改善中晚期 IgA 肾病 2 年内进入 ESRD 风险分层(NRI 0.47,P = 0.006)。结论 4 变量 KFRE 预测中晚期 IgA 肾病进展风险效能良好,增加 肾组织病理分级MEST⁃C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改善IgA 肾病进展至ESRD 的风险分层。 
药物与临床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长期疗效 
陈颖 何柳柳 邓伟民 季波 张建萍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78-128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6
摘要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 201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因确诊原发性骨质疏松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且注射唑来膦 酸 3 年以上的 88 例患者病例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及用药 1~6 年内各时期腰椎 L1⁃4、左股骨颈和左 股骨颈上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N 端骨钙素(N⁃osteocalcin,N⁃OC)、β⁃Ⅰ型胶原交联 C⁃末 端肽(β⁃isomerized 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以 及血清Ⅰ型原胶原 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peptide,P1NP)四项标志物水平,用药期间新发骨折和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各项指标变化趋势,评估其用药 6 年内的疗效变化。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64.94 ± 10.02)岁;唑来膦酸注射液的使用年限(4.65 ± 1.07)年,最长的使用年限长达 6 年。腰椎 BMD 在用药第 6 年相较治疗前增加了 24.18%,总体增幅最大;左股骨颈 BMD 在用药第 5 年较基线有最大增幅,增加了 11.03%,左股骨颈上端 BMD 在第 6 年较基线增加了 11.01%。3 个部位 BMD 水平在用药前 5 年达到疗效 高峰,在用药第 6 年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P < 0.001)。N⁃OC、P1NP 等骨转换标志物指标均在用药 1 年内 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用药 3 年后均呈现一定程度回升趋势,P1NP 在用药第 6 年时比基线水平高 4.87%。共发现 5 例用药期间新发骨折,未发现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在用药 3 ~ 5年内疗效最为显著,若继续用药BMD 值将不再持续升高,可考虑进入停药期。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在儿童左肾静脉检查中的价值 
刘得卫 华群 陈俊 吴云 朱善良 黄立渠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85-128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7
摘要 ( 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对儿童左肾静脉(LRV)及其周围血管显影, 评价 LRV 受压情况,探讨该技术在 LRV 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 血尿、蛋白尿就诊并经 CT 检查后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NCS)的青少年患儿 18 例为疾病组;收集同期 无相关临床症状、因非泌尿系情况行 CT 检查最终排除 NCS 的青少年儿童 17 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 B⁃Flow 技术测量两组儿童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的夹角(θ)、LRV 受压前扩张段 (a 段)内径(Φa)与受压段(b 段)内径(Φb);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 a 段血流峰值流速(Va)及 b 段血流峰 值流速(Vb);计算比值Ⅰ=Φa/Φb、Ⅱ=Vb/Va。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绘制 ROC 曲线得到各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 NCS 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等,并比较各 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疾病组 θ 角均值(26.79 ± 9.06)°明显小于对照组(52.23 ± 12.77)°;疾病组 b 段 受压及 a 段扩张普遍较对照组严重,其比值Ⅰ(4.82 ± 1.14)明显大于对照组(2.60 ± 0.52);疾病组受压 b 段血流速度显著增快,其比值Ⅱ(8.98 ± 4.22)明显大于对照组(3.73 ± 1.30)。两组间 θ、Ⅰ、Ⅱ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 0.001)。ROC 曲线显示 θ、Ⅰ、Ⅱ单独及联合诊断 NCS 的 AUC 均> 0.95,联合诊断效能大 于单指标诊断,但各诊断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Flow 技术对 NCS 有较好的诊 断价值,可作为儿童 LRV 超声检查的一种新的成像模式应用。
调查研究
2016-2021年淄博市宫颈癌发病、死亡及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韩鹏 张云雷 杨淑霞 孙晓晨 王文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90-12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8
摘要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 2016-2021 年淄博市宫颈癌发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宫颈癌 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分析 2016-2021 年淄博市宫颈癌(ICD⁃10)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发病、死亡及疾病 负担指标。结果 淄博市宫颈癌发病率由 2016 年的 14.77/10 万升至 2021 年的 17.54/10 万(APC =4.51%, t = 3.37,P = 0.028);标化发病率由 12.13/10 万升至 14.83/10 万(APC = 4.85%,t = 3.92,P = 0.017);发病率随 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45~54 岁组发病率升至高峰。沂源县 25~44 岁年龄组发病率由 2016 年的 12.60/ 10 万升至 2021 年的 30.63/10 万(APC = 24.73%,t = 3.87,P = 0.018)。宫颈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2016-2021 年宫颈癌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由 0.72‰升到 0.8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 4.50%; 城市中宫颈癌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高于农村;城市与农村宫颈癌所致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 (YLL)率在 DALY 率中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APC 分别为-3.70%、-5.40%;城市与农村宫颈癌所致 YLD 率 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中的占比均呈上升趋势,APC 分别为 2.44%、4.59%。结论 淄博市宫颈癌发 病、死亡水平较高,发病率及 YLD 率呈上升趋势,城市中宫颈癌所致 DALY 率高于农村,应进一步加强宫 颈癌防治工作。 
中医药现代化
基于单细胞测序解析四君子汤加减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肖国中, 贺秋兰 刘访 陈华显, 万星阳, 任东林, 林宏城,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296-130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19
摘要 ( 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四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 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期间是否服用过四君子汤加减分 为两组,服用过四君子汤者为联合治疗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并对同一患者治疗前后配对的肿瘤组织进 行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1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结直肠癌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食少纳呆(P < 0.05)、神疲乏 力(P < 0.05)、腹胀(P < 0.05)、便溏(P < 0.05)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 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CD8+ T 细胞比例更高,而且联合治疗组 CD8+ T 细胞的TNF⁃α/NF⁃κB信号通路、IL6/JAK/STAT3信号通路、IL2/STAT5信号通路激活。此外,两组效应T细胞 的差异基因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效应 T 细胞在治疗后 LTB、IL7R 等基因高表达。效应 T 细胞在联合治 疗组功能被激活,可能与 TNF⁃α/NF⁃κB 通路和 IL2/STAT5 通路活性增高有关。最后,四君子汤加减可能还 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促进巨噬细胞与效应 T 细胞的细胞互作发挥潜在治疗作用。结论 四君子 汤加减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治疗中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四君子汤加减对结直肠癌化疗患 者的肿瘤微环境有显著影响,其可能通过增强效应T细胞功能和增强巨噬细胞抗肿瘤免疫活性发挥作用。 
温针灸联合健脾通络方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和骨代谢的影响 
李明哲 陶江涛 梁振新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305-13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20
摘要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健脾通络方治疗,探讨两者联合对炎症因子、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进行治疗的 108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治 疗方法不同分为西药组 39 例、联合组 69 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健脾通络方治疗。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活动度、疼痛程度、类风湿因子、炎症因子、骨代谢、免疫功能情 况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与西药组比较,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DAS28、VAS、RF、IgA、IgG、 IgM、CRP、IL⁃17、β⁃CTX 水平均降低(P < 0.05);IL⁃10、T⁃P1NP、N⁃MID 水平均升高(P < 0.05);联合组总有 效率最高(P < 0.05)。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温针灸联合健脾通络方治疗后,其中医证候积 分及自身疼痛程度降低,机体炎症情况减轻,改善免疫功能和骨代谢水平,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
综述
脓毒症患者早期抗生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许仙仙 蒋永泼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311-131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21
摘要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全身反应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抗感染治疗是脓毒 症患者抢救的核心措施。抗生素治疗的时机目前仍存在争议:早期抗生素治疗的观点认为早期抗生素治 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同时抗生素延迟使用导致脓毒症病死率增加;反对早期抗生素治疗观点 认为早期抗生素治疗与脓毒症病死率不相关或仅与较长的延迟相关,而且早期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是非脓 毒症患者也被经验性应用了抗生素治疗,会导致多重耐药的发生率增高,继而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因 此,脓毒症患者抗生素治疗因人而异,提高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更有益。本文对 脓毒症患者早期抗生素治疗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阐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观遗传学异常的研究进展 
游静茹, 杨璐, 崔小丽 白海,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316-131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22
摘要 ( 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恶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髓系异常分化的原始细胞克隆性扩张为特征。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 68 岁。目前的治疗方法是联合或不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强化诱导化疗,而这种方法不能应用于占 AML 患者 50%以上的 老年患者。表观遗传学改变在 AML 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这些表观遗传改变已成为抗 AML 新药开发的靶点。该文对表观遗传学的 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药物治疗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菌群微环境研究进展 
王佩佩 华飞 黄霞 葛峻沂 赵璐 顾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3, 39(10):  1320-132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3.10.023
摘要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型糖尿病是患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慢性牙周炎是发病率较高的口腔常见病。多项研究表明两者在临床症状上密切相关。近几年学者通过微生物层面的实验,逐渐揭示2型糖尿病、慢性 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菌群情况,试图探索 2 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疾病规律,但是尚未有文献对 2 型 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特异性作一系统介绍。本文从 2 型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的 临床关联性入手,阐述二者与口腔菌群的关系,依据微生物学迅速发展更新的实验方法,对 2 型糖尿病伴 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菌群微环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后续深入研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