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4-10
上一期   
述评
国内外安宁疗护发展模式的研究与评价
纪光伟,周明飞,周雨欣,张进秋,杨俊侠,周智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877-88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1
摘要 ( 69 )   HTML ( 10)   PDF (651KB) ( 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宁缓和医疗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种新兴医疗护理模式,其产生不仅是社会需求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现代医学模式改变的重要体现。安宁疗护是安宁缓和医疗的终末期阶段,对于难治性疾病的生命末期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宁缓和医疗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国内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缺钱、少人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国外安宁缓和医疗的发展模式和付费方式,针对我国安宁疗护发展的痛点和难点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宁缓和医疗发展之路,让我国的安宁疗护能够可持续发展。

专题笔谈
重金属镉诱导雄性生殖功能损伤的机制
王联通,任枚琪,温丽琴,史潇,全松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887-89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2
摘要 ( 30 )   HTML ( 4)   PDF (570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镉是生殖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生物半衰期长达20 ~ 40年,进入人体后常在睾丸蓄积,并可引发睾丸、附睾功能损伤,导致精子数量、运动参数及正常形态的降低,甚至引发雄性子代生殖系统的功能异常。重金属镉诱导雄性生殖功能损伤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也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这一问题受到学者们的长期关注。大量研究提示镉可能通过干扰激素分泌、诱导氧化应激、激活炎症反应和凋亡以及引发能量代谢紊乱等途径对雄性生育能力造成损害。本文对既往发表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综述,对其损伤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寻找镉诱导雄性生殖功能损伤的治疗靶点寻找提供新的思路。

深度学习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进展
胡希,李艳,刘洋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893-89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3
摘要 ( 51 )   HTML ( 3)   PDF (526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目前在医学领域已有许多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如影像诊断、生物医学数据处理、药物研发、个性化医疗等,提高了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及效率。在辅助生殖领域,深度学习在干预过程中高效识别生长良好的胚胎、适宜的卵母细胞或精子,协助专业人员做出更为准确的选择,提高妊娠率,减少多胎妊娠风险。本文将综合归纳近5年深度学习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子宫内膜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与生殖的关系
张碧云,钟兴明,王晓霞,刘晓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898-90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4
摘要 ( 27 )   HTML ( 1)   PDF (556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女性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生育的关联。一旦子宫内膜微生物菌群微生态失调,就会引起一系列子宫内膜病变,从而破坏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植入,导致胚胎着床或移植种植失败。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宫内膜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对生殖结局的积极意义,虽然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但多数研究认可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对生殖的积极影响。笔者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为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作一综述。

专题报道:生殖医学
褪黑素提高二苯酮-3暴露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研究
熊钰莹,史若锦,朱海瑛,金龙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04-90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5
摘要 ( 36 )   HTML ( 1)   PDF (964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褪黑素(MT)在二苯酮-3(BP-3)暴露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小鼠合子期受精卵分别在KSOM培养液(对照组)、0.8 μmol/L BP-3培养液(BP-3组)以及1 × 10-7 mol/L MT + 0.8 μmol/L BP-3混合培养液(MT组)中进行培养。通过检测三组胚胎的囊胚率、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表达水平,以及DNA损伤程度来探讨MT对BP-3暴露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挽救作用。 结果 MT提高了BP-3暴露小鼠胚胎体外发育潜能。与对照组相比,MT处理显著提高了BP-3组胚胎ATP5A和ATP5B的蛋白表达,降低了DNA损伤(P < 0.05)。此外,抗氧化基因Gpx1及多能性相关基因Pou5f1、Cdx2的转录水平在MT组囊胚中出现了明显上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BP-3处理增强了囊胚中γ-H2AX信号强度(P < 0.05),而添加MT可以有效缓解DSBs(P < 0.05)。 结论 生理浓度BP-3暴露具有生殖毒性,但添加适当浓度的MT可明显改善BP-3暴露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潜能及其质量。

circRAF1调节人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李文昕,卢敏君,林莉,刘月琴,朱小兰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10-91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6
摘要 ( 23 )   HTML ( 1)   PDF (2044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ircRAF1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中的表达及对人卵巢颗粒细胞(GCs)系(KGN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方法 RT-qPCR检测正常卵巢储备功能的患者(n = 50)和POI患者(n = 50)卵巢GCs及血清中circRAF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构建针对circRAF1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转染至KGN细胞;利用CCK-8、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JC-1、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RT-qPCR和WB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FSHR、PCNA、Bcl-2、Casp-9、Bax)的表达。 结果 circRAF1在POI患者GCs及血清中表达下降,circRAF1的表达与血清中基础E2和AMH水平呈正相关(P < 0.001),而与血清中基础FSH、LH水平呈负相关(P < 0.001),同时,circRAF1的表达与AFC呈正相关(P < 0.001)。干扰circRAF1的表达可抑制KGN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结论 POI患者GCs及血清中的circRAF1表达下调,且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关;干扰circRAF1可以抑制GCs增殖,促进其凋亡。

经后增殖方对控制性超促排卵大鼠卵巢GDF9分泌及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杨贞,江少如,陈小燕,陈晓琳,邓伟民,郭新宇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18-92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7
摘要 ( 21 )   HTML ( 2)   PDF (666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益气血法经后增殖方通过p38MAPK/CK2/IκBα/NF-κB通路对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大鼠卵巢GDF9分泌及颗粒细胞(GCs)凋亡的影响。 方法 建立COH大鼠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排卵组(NO组)、COH组、COH+经后增殖方组(COH+JHZZG组)。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CK2、IκBα、NF-κB、GDF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卵巢GCs凋亡率。 结果 与NO组比较,COH组大鼠卵巢组织p38MAPK、NF-κB表达升高,CK2、IκBα、GDF9表达下降,卵巢GCs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COH组比较,COH+JHZZG组大鼠卵巢组织p38MAPK、NF-κB表达下降,CK2、IκBα、GDF9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卵巢GCs凋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益气血法经后增殖方通过p38MAPK/CK2/IκBα/NF-κB通路促进COH大鼠卵巢GDF9的分泌,抑制卵巢GCs的凋亡,从而提高COH卵细胞质量。

补体C3水平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
唐志霞,马双影,张影,盛佳佳,李娟,何晶晶,宣恒华,洪名云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24-929.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8
摘要 ( 26 )   HTML ( 0)   PDF (534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补体C3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378个F-ET周期相关资料,依据补体C3预测F-ET妊娠结局的最佳截断值分为A组(补体C3 ≤ 1.05)120个周期;B组(补体C3 > 1.05)258个周期,比较两组结局。分析B组补体C3预测F-ET自然流产的最佳截断值。 结果 年龄是F-ET妊娠成功的危险因素(P < 0.05);补体C3和胚胎类型是F-ET妊娠成功的保护因素(P < 0.05)。补体C3对F-ET妊娠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02, 最佳截断值为1.05 g/L,其预测临床妊娠灵敏度为87.60%、特异度为52.00%。B组临床妊娠率(67.05%)和胚胎着床率(52.75%)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补体C3早期预测F-ET后自然流产最佳截断值为1.32 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69.00%、特异度为81.20%。 结论 补体C3对早期预测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当补体C3超过1.32 g/L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率升高。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与精浆微量元素水平及精浆外泌体miR-184水平的关系
陈甫,刘斌,和帅军,赵勇,王伟周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30-93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09
摘要 ( 30 )   HTML ( 1)   PDF (467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与精浆微量元素水平及精浆外泌体(exosome)miR-184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55例男性不育患者为不育组,另选同期155例男性体检正常者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精液质量参数、微量元素、外泌体中miR-184水平,另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男性不育患者与上述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不育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PR + NP)、前向运动精子(PR)、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精子平均直线运动速度、精子平均路径运动速度、精子头部侧向平均振幅(ALH)低于正常组(P < 0.05);不育组Zn、Mg、Ca水平低于正常组,Cu、Pb水平及miR-184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 < 0.05);男性不育患者Zn、Cu元素水平分别与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PR+NP)、前向运动精子(PR)呈正、负相关,Pb元素水平与精子头部侧向平均振幅(ALH)呈负相关,且P < 0.05。男性不育患者miR-184相对表达量与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PR+NP)、前向运动精子(PR)、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呈负相关,且P < 0.05。 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与精浆微量元素水平及外泌体中miR-184水平联系密切。

临床新进展
S1P在哮喘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袁宸,赵霞,吴嘉宝,严花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36-94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0
摘要 ( 41 )   HTML ( 0)   PDF (527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及气道重塑等是哮喘的主要病理改变。大量研究表明哮喘患者中存在鞘酯代谢紊乱,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鞘脂代谢的最终产物,作为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重要介质成为研究重点,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S1P与哮喘的关系以及在哮喘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S1P在哮喘病理改变中发挥的作用,以期探寻哮喘诊治的更多方向。

基础研究
培养时间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及其外泌体免疫相关膜蛋白的影响
肖俐,罗淑敏,徐芳,路鹏鹏,邢恩鸿,李伟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41-94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1
摘要 ( 25 )   HTML ( 1)   PDF (1199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培养时间对树突状细胞及其外泌体免疫相关膜蛋白(CD80、MHC-Ⅰ、MHC-Ⅱ)的影响,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经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蛋白印迹法和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对外泌体进行鉴定;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树突状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外泌体膜上免疫相关蛋白CD80、CD11c、MHC-Ⅰ、MHC-Ⅱ的表达情况。 结果 体外培养第5天后,约50%以上的树突状细胞表达CD80、CD11c、MHC-Ⅰ、MHC-Ⅱ,第13天达最高水平,其中CD80阳性率为(97.29 ± 0.63)%,CD11c阳性率为(92.31 ± 1.18)%,MHC-Ⅰ阳性率为(97.91 ± 0.49)%,MHC-Ⅱ阳性率为(97.91 ± 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第13天后逐渐减少,至第30天,仍有约80%的树突状细胞表达MHC-Ⅰ和MHC-Ⅱ免疫分子。外泌体膜上CD80、CD11c、和MHC-Ⅱ表达水平以第5天最高,然后随培养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除外MHC-Ⅰ分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体外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表达较高的免疫相关膜蛋白,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可长时间稳定维持。其分泌的外泌体表面也携带有丰富的免疫相关膜蛋白,但树突状细胞与外泌体膜表面的免疫相关蛋白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党参多糖通过调控MAPK/NF-κB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肖凌,高春蕾,郭伟,王宁,张萱,刘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48-9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2
摘要 ( 27 )   HTML ( 2)   PDF (1071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党参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党参多糖高剂量组(300 mg/kg)和党参多糖低剂量组(150 mg/kg)5个组。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建立ALI小鼠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根据分组给予灌胃给药。多参数肺功能检测系统检测小鼠0.3 s用力呼气量(FEV0.3)和用力肺活量(FVC)及其比值,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和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1β、IL-6、髓过氧化物酶(MPO)、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p-IκB-α、p-p65蛋白表达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肺病理损伤,FEV 0.3、FVC、FEV0.3/FVC检测值显著降低,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BALF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IL-1β、IL-6、MPO、TNF-α水平、p-p38 MAPK、p-IκB-α、p-p65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 0.05)。而党参多糖可缓解模型组小鼠上述变化。 结论 党参多糖可通过抑制MAPK/NF-κB通路,减轻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

临床研究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党富涛,唐映梅,付海艳,李焕龙,徐加敏,谭绪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55-96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3
摘要 ( 36 )   HTML ( 2)   PDF (982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血浆置换(PE)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26例PB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并进行倾向性匹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MELD评分变化,评价人工肝治疗PBC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3、6、12个月累计生存率,评估人工肝治疗对PBC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7% vs. 55.8%,χ2 = 4.214,P = 0.040)。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TBIL为影响PBC患者3、6、12个月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有效缓解PBC患者临床症状,能降低ALT、AST、TBIL,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MELD评分,对PBC患者3、6、12个月的生存结局有改善趋势。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访25年长期预后分析
杨笑亚,洪天琪,葛凯莉,张仁杰,魏春山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62-96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4
摘要 ( 35 )   HTML ( 6)   PDF (493KB) ( 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年龄对其肝硬化、肝癌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 检索1995-1998年于深圳市中医院住院的慢乙肝患者,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通过HIS系统长期随访,使用SPSS、R语言计算患者随访25年肝硬化、肝癌累积发病率并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危险因素。 结果 随访期间279例慢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24例、肝癌12例。肝硬化5、10、15、20年及25年肝硬化累积发病率,低龄组为分别1.5%、2.1%、5.4%、11.6%、15.5%,高龄组为5.5%、9.8%、22.9%、29.0%、5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共2个危险因素(年龄、随访时间)纳入回归模型。低龄组2例分别在随访17、21年进展为肝癌;高龄组5、10、15、20年及25年累积发病率为1.8%、3.8%、18.5%、21.8%、26.7%;共5个因素(初始年龄、HBV-DNA载量、终点前HBV-DNA转阴、随访时间及性别)纳入回归模型。 结论 初始年龄≥ 40岁的慢乙肝患者,尤其男性患者,其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龄患者,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终末肝病发病率。对于30 ~ 40岁的人群是否应启动抗病毒治疗仍有待研究。

根治性放化疗前18F-FDG PET/CT代谢异质性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马希雅,季虎,朱泽华,潘博,谢强,姚晓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66-97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5
摘要 ( 21 )   HTML ( 3)   PDF (555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根治性放化疗(D-CRT)前18F-FDG PET/CT代谢和异质性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D-CRT的106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了18F-FDG PET/CT检查,通过数据处理获得肿瘤原发灶的代谢和异质性参数。随访所有患者的总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肿瘤代谢和异质性参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所有患者1、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4%、51.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M分期、肿瘤代谢体积、病灶糖酵解总量、异质性指数-2(HI-2)、40%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阈值的变异系数(CV40%)与ESCC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CV40%是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39、 < 0.001)。 结论 N分期、肿瘤代谢异质性参数CV40%与ESCC D-CRT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术前预后营养指数的预测价值
刘晓童,苏鲜花,辛志军,高奉琼,冯加义,夏同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72-97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6
摘要 ( 20 )   HTML ( 1)   PDF (538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住院并行手术的15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和手术相关指标等,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NI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 156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82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43.59%。合并肺结核、术前抗结核时间>4周、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而较高PNI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 < 0.05);PNI预测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 结论 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受合并肺结核、术前抗结核时间、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术前PNI等因素的影响,术前PNI对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价值。

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程魁红,赵刚,张锡武,陈状,江澈,武肖娜,罗高权,徐承澍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79-98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7
摘要 ( 21 )   HTML ( 2)   PDF (454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类型,分为血流导向装置组(n = 21)和传统支架组(n = 49),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3 ~ 24个月,平均(14.4 ± 1.82)个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显示,血流导向装置组、传统支架组均能达到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93.3% vs. 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流导向装置组相较于传统支架组,围手术期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0 vs. 6.1%),并且血流导向装置组复发率也低于传统支架组(0 vs. 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均可行并且安全有效,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短期并发症及再治疗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短,但对于患者长期的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
赵敏,倪平,翟惠莹,靳小可,杨玉琼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84-98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8
摘要 ( 24 )   HTML ( 3)   PDF (582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 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者骨髓或淋巴结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EF1的表达情况。 结果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20例,LEF1阳性16例,阳性率为80%;套细胞淋巴瘤阳性为1/12;滤泡性淋巴瘤为1/5;边缘区淋巴瘤为0/1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0/8;毛细胞白血病 0/2;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未见LEF1表达;LEF1表达在C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LEF1的表达和CD200、CLL积分等CLL的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 < 0.05)。4例LEF1阴性的CLL患者中,2例+1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LEF1阳性组(P > 0.05)。 结论 LEF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B-CLPD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药物与临床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王芮,刘嫦钦,张萃,杨清露,杨娇兰,殷鹏云,李晓辉,孙永顺,刘占举,孙晓敏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89-99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19
摘要 ( 18 )   HTML ( 1)   PDF (561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US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采用UST治疗的CD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分析UST治疗CD第8、16周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并分析部分患者的内镜缓解率。 结果 共纳入91例初次使用UST的CD患者。UST治疗CD第8/16周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1.5%、71.4%,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5%、54.9%。单因素分析表明瘘(包括肛瘘、肛瘘个人史、肠皮瘘)与CD第8/16周的临床缓解有关。多因素COX分析提示,有肛瘘手术史相比于无瘘者是影响UST治疗CD第8周(HR = 0.04,95%CI:0.00 ~ 0.38;P < 0.01)和16周(HR = 0.04,95%CI:0.01 ~ 0.34;P < 0.01)临床缓解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狭窄型病变相较于非狭窄非穿透性病变,是CD患者16周临床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1.75,95%CI:1.08 ~ 2.84;P < 0.05)。56例于我院复查内镜,16周的内镜缓解率为41.1%。未发现有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停止用药。 结论 UST能够改善CD第8/16周的临床缓解与临床应答,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有肛瘘个人史的CD患者推荐应用UST单抗,具有狭窄型病变的患者需谨慎应用UST单抗。患者既往是否行手术治疗,以及UST一线或非一线应用,均对临床缓解无明显影响。

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疼痛的影响
樊金燕,陈丽莉,刘苏,张传武,孟振昂,王光磊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996-100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20
摘要 ( 21 )   HTML ( 5)   PDF (489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 纳入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1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纳布啡组(N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D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组与ND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纳布啡,D组与ND组于麻醉诱导前和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4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40)、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视觉模拟评分(VAS)、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首次下床活动与排气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等。 结果 ND组患者术后QoR-40评分优于C组、N组(P < 0.05),D组QoR-40评分优于C组(P < 0.05)。ND组、D组患者苏醒期MAP和HR更平稳(P < 0.05)。与C组相比,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SAS评分更低(P < 0.05),补救镇痛药物消耗更少(P <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ND组患者较C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呛咳的发生率更低(P < 0.05)。 结论 盐酸纳布啡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与疼痛,减轻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
结核特异性QFT⁃TB在结核患者不同类型标本中的检测价值
陈骑,张雅曦,张明霞,张洁云,杨倩婷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1002-100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21
摘要 ( 36 )   HTML ( 3)   PDF (433KB) ( 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结核诊断实验室特异性细胞免疫IGRAs体外检测QuantiFERON -TB Gold(QFT-TB)方法对肺结核、肺外结核和特殊人群样本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3年1 - 7月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测结核患者546例[痰涂片阳性(AFB+)146例,痰涂片阳性(AFB-)247例],分子生物学阳性结核患者117例(Xpert 69例,TB-DNA 48例),病理组织学阳性患者36 例。肺外结核患者72例,特殊样本胸水276例,腹水25例。采用QFT-TB方法进行检测,利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比其阳性率和符合率的方法学评估。 结果 肺结核、肺外结核和结核密切接触者QFT-TB检测阳性率为83.69%、69.44%和32.41%。在AFB+、GeneXpert、TB-DNA和病理证实确诊为结核病患者QFT-TB方法的符合率为 91.09%、88.40%、81.25%和72.2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检测阳性率为60.50%、腹水阳性率为44.00%。 结论 QFT-TB检测在辅助诊断肺结核有较好价值,对于基于胸、腹水的检测用于肺外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阻断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家系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新突变遗传的应用
王凝,郝燕,陈大蔚,章志国,匡丹,张清,尹奕琪,魏兆莲,周平,曹云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1006-101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22
摘要 ( 14 )   HTML ( 1)   PDF (609KB) ( 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KHD1)复合杂合突变c.10444C > T(父源)和c.4303del(母源),其中c.4303del突变为首次报道。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GS在突变位点两侧2M区域内选择335个信息丰富、紧密连锁的SNP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记,构建夫妇双方携带基因突变的SNP风险单体型。体外受精后行囊胚培养。对活检获得的滋养层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后,采用Sanger测序直接检测PKHD1基因突变,采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鉴别携带突变的染色体,同时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以进行低深度的染色体非整倍性筛查。 结果 6个活检囊胚中有4个为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有1个携带杂合突变的嵌合体,1个测序数据波动大,无法判断。选择其中1枚未检测到突变的优质整倍体胚胎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足月分娩一健康婴儿。 结论 应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进行PGT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可有效阻断ARPKD在家系中的垂直传递,同时可避免因妊娠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该研究也是首次针对PKHD1基因c.4303del突变的PGT报道。

肾阻力指数联合血液和尿液生物标志物早期预测介入术后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黄挺,谢榕城,王雨婷,林小明,马杰飞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1011-1016.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23
摘要 ( 39 )   HTML ( 1)   PDF (475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肾阻力指数(RRI)、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指标早期预测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207例介入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I-AKI将其分为AKI组(18例)及非AKI组(18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比较;再根据诊断AKI的时间[手术当天(D0)或术后第1天(D1)]将AKI组分为AKI(D0)组和AKI(D1)组,比较两组间RRI、CysC、血β2-MG、血肌酐(sCr)及尿NAG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I-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 AKI组男性、术前sC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的sCr、CysC、血β2-MG、尿NAG及RRI等指标均高于非AKI组;高APACHE Ⅱ评分、高SOFA评分和D1的高CysC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AKI(D0)组的D0 CysC及D0尿NAG均高于AKI(D1)组(P < 0.05)。RRI、尿NAG及血β2-MG不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ysC及尿NAG是CI-AKI诊断强有力的预测因子,而RRI及血β2-MG不能早期预测CI-AKI的发生。

临床护理
孕晚期会阴按摩联合髋关节训练对初产孕妇分娩结局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王文娟,赖卓璇,张灵灵,邓亚芳,郭宗莲,蔡文智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1017-102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24
摘要 ( 29 )   HTML ( 3)   PDF (509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孕晚期会阴按摩联合髋关节训练对初产孕妇分娩结局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方法 将90例就诊于助产士门诊并接受会阴按摩宣教的孕晚期(36周之后)初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正常产检及家庭自我锻炼,观察组采用会阴按摩及髋关节训练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分娩体验及心理弹性变化。 结果 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分娩体验问卷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即待产时、产后)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孕晚期会阴按摩联合髋关节运动可以有效提升分娩质量,缓解初产孕妇消极情绪,提高孕妇心理弹性水平,改善分娩结局,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综述
内质网-线粒体互作在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陈露露,罗萌,苏凯奇,高静,冯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1023-1028.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25
摘要 ( 58 )   HTML ( 5)   PDF (562KB) ( 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指由卒中引起的一系列认知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但不少研究已证实内质网-线粒体间的交互串扰作为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物质代谢的关键枢纽,其调控的Ca2+稳态、脂质代谢、线粒体动力学、自噬、神经炎症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与PS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对内质网-线粒体互作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PSCI中的具体作用,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今后PSCI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病例报告
1例3p12.1q29部分三体胎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孙东兰,王朝希,王少雄,陈文琪,王元元,董晓燕,郭清,张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7):  1029-1030.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24.07.026
摘要 ( 35 )   HTML ( 4)   PDF (471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